技工院校学生流失的去向和产生的影响分析

技工院校学生流失的去向和产生的影响分析
技工院校学生流失的去向和产生的影响分析

技工院校学生流失的去向和产生的影响分析-职业杂志论文

技工院校学生流失的去向和产生的影响分析

文/琚燕

摘要:当前技工院校学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只有全面科学地调查研究流失原因、流失的去向和流失产生的影响,才能找出真正的流失原因,为有效控制和解决流失指明方向。

关键词:学生流失流失去向流失产生影响

课题: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2年江西省技工院校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项目——解决当前技工院校学生严重流失问题的对策项目成果;编号:JXJGJY-2012-33;主持人:王欣(组员:琚燕、陈长辉)。

当前技工院校学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这对学生个人、学校、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所在江西省化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近几年学生流失情况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校生源流失率非常严重,个别班级流失率甚至达到了80%。这种严重的学生流失现象既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又影响了学校的生存。只有科学深入地调查流失的去向和产生的影响,才能找出原因、找出办法。本课题

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有关流失生去向的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QQ聊天、电话询问、信函咨询、上门家访等形式,调查了138名流失生的去向,见表2(调查为随机调查)。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流失的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流入社会。

第一,转学约占调查人数的10.9%。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往往适应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较差,这山看着那山高,大部分人转到规模较大较好的院校,少部分被招生老师劝走,极少部分受当地地方保护主义影响转到所在地市县学校就读。

第二,外出打工学生所占的比率较大,约占调查人数的24.6%。调查显示,退学的原因主要是受在外打工的亲戚朋友的劝说“有没有技校文凭一样打工,工作也没有多大差别”,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厌学情绪,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由于这部分学生没有技能、受教育少、发展潜能低,往往只能长期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较低。一小部分女生从事的工作不详。绝大部分学生未满18周岁,少部分未满15周岁,笔者认为,他们过早打工对身心发展是有害的,建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大企业用工监管。

第三,家务所占的比率第二,约占23.2%。调查表明,他们的家长受“女子

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影响,认为读技校没有什么前途,不如早早挣钱。这部分学生以女生为主,一般性格比较内向,退学后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做家务及其他工作,等年纪大点了嫁人。

第四,求自由以男生为主,约占调查人数的21.0%。他们处于不服管教或无人管束的状态,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大多在外打工或家长虽然在家却想管也管不了或单亲家庭。他们在校期间表现较差,有部分学生退学后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如整天泡网吧、偷窃、打架斗殴、敲诈学生钱财,有的与社会上的流氓团伙势力纠集在一起,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第五,读大学的约占调查人数的5.8%。这部分人主要是第二、三年的退学生,他们花几千元钱买一个文凭或就读一些非法招生学校,其目的是混一个大专文凭,至于文凭有没有用,国家是否承认,这些问题他们并不去考虑,且就读的学校从不需要验证高中教育毕业文凭。

第六,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关系去应征入伍当兵。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退学的学生中,回去专门从事农业劳动的学生几乎没有。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技工院校的学生流失是一个普遍现象,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流失生的去向没能引起社会的关注。笔者认为,对流失群体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必将影响社会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学生流失产生的影响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量流失,无论是对学生、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一种潜在的不利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学生流失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某种负面影响。

1.对学生个人而言,影响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

流失学生并非是不可教育、不可塑造的,在校纪校规的规范和约束中,学生一旦产生积极进取的需求,便能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把自己塑造成有理想、有技能,能够顺应时代、有所追求的现代技工。如果让他们从学校流失,放任自流,极有可能会因此给他们带来走正道发展无望、成才无门的失败感,而使他们在放任和破罐子破摔中成为各方面的负担。也有可能会迫使他们另辟蹊径走到其他路子上去,给社会造成危害。

2.对家庭而言,孩子退学迫使家长要重新审视并规划其未来

目前来说,读技校是拿等级证最便捷、最省钱、就业最快的捷径,将来还可以考技师、高级技师。走其他读书的路周期长,花钱较多,这对农民或下岗职工的家庭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现在退学回去就业年龄又小,又没有一技之长,放在家中也不是办法,又难看管。如果就读技校认真学习就能学到一些技能和文化知识,拿到等级证、毕业证。学校边管边教,几年后孩子们大了,学校帮助解决了工作,或者去当兵,也没有什么不好。所以说孩子退学对农民或者下岗职工的家庭是沉重的负担,对富裕家庭则意味着要花更大的代价来培养孩子。

3.对学校而言,失去一个学生就失去了一分信任

一个技校办得好不好,不是单纯地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单向评价,最终要由企业、家长和学生说了算,所以我们教育的目的要达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单位满意”,才是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技校学生的严重流失除了会影响技校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会制约技校的发展,影响技校的生存。

4.对社会而言,学生流失现象没有达到教育的目标,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社会需要人才,工业化社会更需要人人都有技能,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促进经济的发展。技校承载着提高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的使命,因为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对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的弱势学生,如果不花力气控制学生流失,就好像把麻烦或包袱丢给了社会,把未成品给了顾客,就会背离技工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总之,从流失的去向和流失的影响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都要积极支持未满18岁的适龄青少年都接受相应的技能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他们通过学习拿到双证(毕业证书和等级证书)。国家也要规范劳动力市场,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全社会齐抓共管一定会有圆满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欣.技工院校学生严重流失问题初探[J].职业,2012(7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化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