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学》课堂教学大纲.doc

《公司金融学》课堂教学大纲.doc
《公司金融学》课堂教学大纲.doc

公司金融学教学大纲(二○一七年十月修订)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二○一七年十月

《公司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本门课程的设计原则

根据上述宗旨和教学目标,并结合本科生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本课程在设计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西方财务理论十分丰富,财务理论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所以要强化财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财务理论应用于公司理财的实践,是公司理财课程设计的落脚点。

(2)将财务方法的研究与理财思想相融合。方法是为现实经济活动服务的,把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公司资金运动管理的实践活动,是这门课程设计的宗旨。

(3)明确公司金融课程在整个金融学科课程中的定位。公司理财课程在整个金融学科课程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为了在减少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并实现良好的衔接,我们在内容设计上采用了突出公司金融特点,淡化交叉知识点的做法。

2.本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课程学习,深刻领会公司金融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理财思想、形成理财框架、掌握金融问题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2)扎实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时间价值理论、估值方法、资本预算方法、投资与风险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股利政策理论、资产运作理论、期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财务分析方法。

(3)初步具备对现实公司金融行为和财务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4)能够利用分析工具,处理常规的公司金融决策问题。

二、课时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阐述公司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公司金融的对象、目标、特征、原则与机制,以及公司金融的观念和方法。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并掌握公司金融的概念、研究对象、目标及观念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难点:1. 公司金融的对象

2.公司金融的目标

重点:1. 公司金融的对象

2.公司金融的目标

【课时分配】2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司金融的概念

一、公司金融的概念

公司金融是基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财务活动

所谓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以及分配等一些列行为。

1、筹资活动

2、投资活动

3、资金营运活动

4、分配活动

三、财务关系

四、公司金融的特点

第二节公司金融的目标

一、公司金融目标的概念

二、公司金融目标的基本特点

三、公司金融的整体目标

1、利润最大化

即假定在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公司金融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2、净资产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其投资目标是取得资本收益,具体表现为说后净利润与出资额或股份数(普通股)的对比关系。

3、企业价值最大化

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

四、公司金融的分部目标

1、筹资管理目标

2、投资管理目标

3、营运资金管理目标

4、利润分配管理目标

四、代理成本与理财目标

第三节公司金融的原则、观念和方法

一、公司金融的原则

公司金融原则是从财务管理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得以证明是正确的行为规范,它反映了企业公司金融活动的内在的本质要求。

1、价值最大化原则

2、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原则

3、成本效益原则

4、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5、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二、公司金融观念

公司金融的观念包括利益主体观念、依法纳税观念、市场价值取向观念、风险观念、资金成本观念、机会成本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边际效应观念、现金至尊观念等。

三、公司金融的方法

按照公司金融的过程,公司金融的方法包括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其中,财务计划又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基础。

第四节公司金融的环境

一、经济环境

二、金融市场环境

三、法律环境

第二章公司金融理论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对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这两个观念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包括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及其计算、风险与报酬的定义及其衡量,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

【重点与难点】

难点:1. 货币时间价值

2.风险报酬

重点:1. 货币时间价值

2.风险报酬

【课时分配】4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时间价值

一、时间价值的概念

二、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1、复利终值

2、复利现值

三、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1、后付年金

2、先付年金

3、延期年金

4、永续年金

四、时间价值计算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二节风险报酬

一、风险报酬的概念

二、单项资产的风险报酬

1、确定概率分布

2、计算期望报酬率

3、计算标准离差

4、计算标准离差率

5、计算风险报酬率

三、证券组合的投资收益率和风险

1、证券组合的收益率

2、证券组合的风险

3、风险与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三节证券估价

一、证券估价的概念

1、金融证券现金流量的方式

2、贴现率的选择

3、一般估价模型

二、债券估价

1、债券评价的基本要素

2、债券的基本估价模型

三、股票估价

1、优先股的基本特征

2、优先股的估价模型

3、普通股的基本特征

4、普通股的估价模型

第三章财务分析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和作用,对财务分析的资料依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掌握财务分析的评价标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比率分析法和杜邦分析体系。

【重点与难点】

难点:1. 财务分析的评价标准和基本方法

2.杜邦分析体系

重点:1. 财务分析的评价标准和基本方法

2.杜邦分析体系

【课时分配】4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1、评价偿债能力

2、评价资产管理水平

3、评价获利能力

4、评价发展趋势

三、财务分析的基础

1、资产负债表

2、损益表

3、现金流量表

第二节企业财务状况的比率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企业财务状况的趋势分析

一、比较财务报表

二、比较共同百分比报表

三、比较财务比率

第四节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一、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

二、杜邦分析法

第四章筹资决策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企业筹资的目的和原则,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企业筹资的目的和原则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

【重点与难点】

难点:1. 筹资的目的

2.筹资方式

3.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

重点:1. 筹资渠道

2.筹资方式

【课时分配】4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筹资的动机和要求

一、企业筹资的目的

1、企业设立的需要;

2、企业扩张和发展的需要;

3、企业偿还债务的需要;

4、企业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

二、企业筹资的基本要求

1、分析科研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

2、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取得所需资金;

3、了解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认真选择资金来源;

4、研究各种筹资方时,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第二节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一、筹资渠道

1、国家财政资金

2、银行信贷资金

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4、其他企业和单位资金

5、居民个人资金

6、企业自留资金

7、境外资金

二、筹资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可以利用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如下七种:

1、吸收直接投资

2、发行股票

3、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4、发行债券

5、融资租赁

6、商业信用

7、企业内部积累

三、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关系

第三节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一、销售百分比法

1、根据销售总额确定融资需求

第一,区分敏感项目和非敏感项目;

第二,确定敏感项目的销售百分比;

第三,计算预计销售额下的资产和负债;

第四,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

第五,计算外部融资需求。

外部融资需求额=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所有者权益

2、根据销售增加额确定融资需求

外部融资需求额=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润?(1-股利支付率)]

=(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润?(1-股利支付率)]

二、回归分析法

第五章权益资本筹集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权益资本的主要筹集方式——普通股筹资、优先股筹资和吸收直接投资以及股票的发行和上市。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普通股股票的价值,优先股的权利以及普通股筹资和优先股筹资各自的优缺点。

【重点与难点】

难点:1. 通股筹资

2.优先股筹资

重点:1. 通股筹资

2.优先股筹资

3.吸收直接投资

【课时分配】4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普通股筹资

一、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1、普通股股东享有的权利

2、普通股股东应履行的义务

二、普通股的分类

三、普通股股票的价值

1、票面价值

2、账面价值

3、清算价值

4、投资价值

四、普通股筹资的评价

1、普通股筹资的优点

2、普通股筹资的缺点

第二节优先股筹资

一、优先股的特征

1、优先股的权益资本特征

2、优先股的债务资本特征

二、优先股的权利

三、优先股的分类

四、优先股筹资的评价

1、优先股筹资的优点

2、优先股筹资的缺点

第三节股票的发行和上市

一、股票的发行

1、普通股票发行的分类

2、普通股票发行的规定与条件

3、普通股票发行的程序

4、普通股票发行的销售方式

5、普通股票发行的发行价格

二、股票的上市

1、股票上市的目的

2、股票上市的程序

3、股票上市的条件

4、股票上市的暂停与终止

第四节吸收直接投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

二、吸收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

三、吸收投资的程序

四、吸收直接投资的评价

1、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

2、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

第六章长期负债资本筹集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长期负债资本的主要筹集方式——长期借款、长期债券、融资租赁以及其他长期筹资方式。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付息方式以及利率的计算方法,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债券筹资及其优缺点。

【重点与难点】

难点:1.长期债券筹资

2.融资租赁筹资

重点:1.长期借款筹资

2.长期债券筹资

3.融资租赁筹资

【课时分配】2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长期借款筹资

一、长期借款的分类

二、借款条件及程序

1、企业提出申请;

2、银行进行审批;

3、签订借款合同;

4、企业取得借款;

5、企业偿还借款。

三、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

1、一般性保护条款

2、例行性保护条款

3、特殊性保护条款

四、长期借款的成本

五、长期借款筹资的评价

1、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点

2、长期借款筹资的缺点

第二节债券筹资

一、债券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

1、债券的基本要素

2、债券的基本特征

二、债券的分类

三、债券的发行

1、债券的发行方式与发行价格

2、债券的发行条件与发行程序

3、债券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

四、债券的偿还

五、债券的信用评级

六、债券筹资的评价

1、债券筹资的优点

2、债券筹资的缺点

第三节融资租赁筹资

一、融资租赁概述

1、融资租赁的含义

2、融资租赁的特征

3、融资租赁的形式

二、融资租赁的程序

三、融资租赁租金的确定

1、融资租赁租金的构成

2、租金的支付方式

3、租金的计算方法

四、租赁与购买决策

五、融资租赁筹资的评价

1、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点

2、融资租赁筹资的缺点

第四节其他长期筹资

一、认股权证筹资

1、认股权证的概念及特征

2、认股权证的价值分析

3、认股权证对股票价格的稀释效应

4、认股权证筹资的评价

二、可转换债券筹资

1、可转换债券的基本特征

2、可转换债券的价值

3、可转换债券的筹资分析

4、可转换债券筹资的评价

5、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的规定和现状

三、可转换债券与认股权证的比较

第七章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资本成本的概念、作用、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和资本结构的含义,企业杠杆效应

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和资本结构理论等内容。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个别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边际资本成本的计算以及杠杆原理及其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与难点】

难点:1.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2.资本结构的确定

3.杠杆效应

重点:1.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2.资本结构的确定

3.杠杆效应

【课时分配】4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成本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二、资本成本的作用

三、影响资本成本高低的因素

四、资本成本的计算

1、个别资本成本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边际资本成本

第二节杠杆原理和风险

一、经营杠杆

1、经营杠杆的概念

2、经营杠杆系数

3、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

二、财务杠杆

1、财务杠杆的概念

2、财务杠杆系数

3、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

三、总杠杆

1、总杠杆的概念

2、总杠杆系数

3、总杠杆与总风险

第三节资本结构

一、资本结构概述

1、资本结构的含义

2、资本结构中负债的作用

二、资本结构理论

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三、最优资本结构决策

1、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分析法

2、比较资本成本分析法

第八章长期投资决策概述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通过阐述如何识别和估算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为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怎样应用实际现金流量原则和相关/不相关原则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怎样识别投资项目的相关和不相关的现金流量;以及怎样估计项目的相关现金流量。

【重点与难点】

难点:1.投资项目现金流量估算

重点:1.投资项目现金流量估算

【课时分配】2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金流量分析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意义

二、现金流量分析的基本原则

三、确定现金流量的困难与假设

1、确定现金流量的困难

2、确定现金流量的假设

第二节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构成、估算与确定

一、现金流量的构成

1、现金流量的概念

2、从其内容上看现金流量的构成

3、从其产生的时间上看现金流量的构成

二、现金流量的估算

1、现金流入量的估算

2、现金流出量的估算

三、净现金流量的确定

1、项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2、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

四、现金流量分析的案例

1、新建项目现金流量的预测

2、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预测

第三节现金流量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现金流量与会计收益

二、在增量的基础上考虑现金流量

三、所得税与折旧的影响

四、沉淀成本的影响

五、机会成本的影响

六、分摊费用的计算

七、营运资金的收回

八、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九章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利用投资决策指标对投资决策项目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判断投资项目是否可取的方法。这些方法按其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分为非贴现法和贴现法。其中,非贴现法包括回收期法、平均会计收益法、平均报酬率法等;贴现法包括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判断投资决策是否可行的两大类方法,非贴现法和贴现法。

【重点与难点】

难点:1.非贴现法:回收期法、平均会计收益法、平均报酬率法

2.贴现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

重点:1.非贴现法:回收期法、平均会计收益法、平均报酬率法

2.贴现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

【课时分配】6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资决策的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一、静态回收期法

二、平均会计收益率法

三、平均报酬率法

第二节投资决策的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一、净现值法

二、净现值率法与现值指数法

1、净现值率法

2、现值指数法

三、内含报酬率法

四、动态回收期法

第三节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比较

一、非贴现法和贴现法的比较

1、各种方法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的变化趋势

2、贴现法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

二、贴现法之间的比较

1、净现值指标与内含报酬率之间的比较

2、净现值指标与现值指数指标的比较

三、调整的内部收益率

四、差额投资额内部收益率法

五、等年值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第三节投资决策方法的应用

一、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1、可使用年限相同的更新决策

2、可使用年限不同的更新决策

二、设备比较决策

三、确定固定资产最佳更新期(经济寿命)的决策

四、项目使用年限不等的投资决策

1、最小公倍寿命法

2、年均净现值法

五、资本限量决策

1、资本限量产生的原因

2、资本限量决策的方法

3、资本限量决策举例

六、项目开发时机决策

七、投资期决策

第四节风险情况下的投资决策

一、期望值决策法

二、风险因素调整法

1、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2、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三、决策树法

四、情景分析

五、敏感度分析

六、模拟分析

第十章证券投资决策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了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包括各种证券投资的目的、投资的程序以及投资收益的计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债券投资价值及收益率的计算、股票内在价值和收益率的计算以及如何进行债券与股票的投资决策,理解债券与股票投资的优缺点。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

难点:1.证券投资的程序

2.证券投资估值

3.证券投资收益的计算

重点:1.证券投资的程序

2.证券投资估值

3.证券投资收益的计算

【课时分配】4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券投资概述

一、证券的分类

二、证券投资的目的

四、影响证券投资决策的因素分析

1、国民经济形势分析

2、行业分析

3、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分析

4、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第二节短期投资决策

一、短期证券投资的目的

1、作为现金的替代品

2、出于投机的目的

3、满足企业未来的财务需求

二、短期证券投资的形式

三、短期证券投资的选择

第三节债券投资决策

一、债券投资收益的评价

1、债券价值的计算

2、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二、债券投资的选择

1、收益率的测算与比较

2、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价

3、到期日和可变现能力的考虑

三、债券投资策略

1、被动投资策略

2、主动投资策略

3、投资策略的选择

四、债券投资的优缺点

第四节股票投资决策

一、股票投资的收益评价

1、股票的股价

2、长期股票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二、股票投资的选择

三、股票投资策略

第五节证券投资组合

一、证券投资组合的意义

二、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率

1、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

2、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

3、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率

三、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与方法

1、证券投资组合策略

2、证券投资组合的方法

第六节基金投资

一、投资基金的概念

二、投资基金的产生和发展

三、投资基金的种类

四、投资基金的选择

五、投资基金的优缺点

第七节金融衍生工具投资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三、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策略

四、期权定价模型

第十一章流动资产管理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营运资金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流动资产的管理方法。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

难点:1.现金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2.应收账款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3.存货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1.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用word编写) 《课程名》课程教学大纲-----(用三号黑体) (内容用四号宋体字,半角) 授课专业:------(用四号黑体要写明全称) 学时数:学分: --(用四号黑体)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用四号黑体) 写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用四号黑体) 包括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分章节详细编写内容及要求(写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在各章标题后注明所用学时,学时分配只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这一部分是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应尽量详细列出。 (注:“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用四号黑体) 包括各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外自学、课程设计、考试等。)的安排、要求。其中,课堂讲授: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要求,教学辅助资料如:习题集(库),试题集(库),CAI课件等要求;实验环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主要写明布置习题达到的目的,并分章节写出布置的题量;考试环节:写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改革的思路,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 (4)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用四号黑体) 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定的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择优选择,且与设定的教学内容能较好的吻合。要列出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 3.页面格式 纸型A4:高 285MM,宽 210MM ;页边距:上 25.4MM,下25.4MM,左 20MM,右 20MM,装订线10MM;页眉:17MM;页脚:20MM;行距:固定值,28磅。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培训心得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培训心得 通过听了陈庆章老师关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专题报告,感受很深。心得体会如下: 陈老师提到教学效果好的三要素:从教师德、科研沉淀、教学艺术。我觉得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座位新入职老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可能知识储备与教学艺术都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崇高的职业追求。其次,通过实践,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5、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让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地图学教学大纲分解

地图学教学大纲 说明 《地图学》是高等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学习地理专业各课程、从事地理教育和野外地理工作所必需的地图知识以及基本的编辑、绘图技能。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图的性质、特点和用途,并能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 2.使学生了解常见绘图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初步形成编辑、绘制专题地图、 教学挂图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地图阅读与图上作业。 三、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 (详见表1) 四、建议使用教材: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6

五、主要参考书: 1 陆淑芬.《地图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张立果.《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廖克.《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3 4 许耿.《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六、考试考核方式:基础理论部分主要通过闭卷形式的笔试考试;基础实验和基本技能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适时进行考核,编绘地图的基本能力通过地图的编绘实践考核。 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配置条件:地图学理论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为中心的教学学习。实验及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技能和技巧。教学配置条件为: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测图、绘图工具:如绘图工具、求积仪等;常用测图、绘图软件:如MAPINFO、MAPGIS等类似软件等 八、实践环节及其安排:通过使用测绘仪器绘制校园地形图。 九、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地图学的发展以及重要的地图作品和历史人物。 3.认识地图的特性、分类和功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特性、作用。 教学难点:地图的特征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专题地图编制》教学大纲

《专题地图编制》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其中理论20学时,上机28学时)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专题地图编制》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简要介绍专题图的起源与发展趋势,专题图生产过程、专题图的设计与编制、专题图的表示及其编制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掌握读图、识图、用图及绘图的技能与技巧。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为今后地图测量、编绘、输入输出的图形化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题图学、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 后续课程:电子地图与导航。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该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操作,以课堂练习为主,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边教边练,灵活机动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考核也偏向于实践,主要以考勤、平时上机练习、综合作业练习的完成数量与质量来综合评定成绩。 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占30%)+平时上机练习成绩(占30%)+综合作业练习成绩(占40%)。 6、指定教材 《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7、教学参考书

[1]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现代地图学》,廖克,科学出版社.2003 [4]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王红、李霖,科学出版社。 [6] 《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掌握专题图的概念、专题图的分类。2.了解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大纲模板

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语文 总学时:7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开设两学期,每周2课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中职学生 相关课程:无 教材:《语文》,赵大鹏编著,语文出版社,2012年, 一、课程目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2011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测量与地图学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4.总学时:54学时 5.总学分:3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测量与地图学》是高等院校本科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读图和测图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原理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并能根据制图资料提供的信息编制所需的专题图件。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野外实际测图、用图能力。 三、课程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引论(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测绘(测量与地图制图简称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测量学与地图学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要求了解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学科分支体系,明确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紧密关系。 第二节地图的产品 要求了解各类地图产品,尤其是4D产品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测绘科学发展概况 了解测绘科学发展历史,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第四节测绘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测绘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应用领域及起到的具体作用。 第二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地球椭球体参数、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小区域平面代替曲面的大小,测量工作简介;地图的特性与构成、地图的分类与成图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二、椭球体的大小与定位 第二节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一、参考椭球的主要点、面、线 二、坐标 三、高程 四、我国的坐标基准与坐标系 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面的影响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 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地形图测量方法 三、控制测量的概念 四、碎部测量简介 第五节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第六节地图的分类与功能 一、地图的分类 二、地图的功能 第七节地图成图方法简介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课程教学大纲33852

课程教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文:佛教研究 英文:Buddhism Studies 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开课学期:1 任课教师及职称:陈坚教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考试方式:学期论文 适合专业:宗教学、中国哲学、文学 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3学分 课程作用与任务:讲授佛教的发展历史和佛教思想,侧重于中国佛教的讲授,并兼顾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佛教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先修课程要求:先修《佛经导读》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印度佛教16学时,中国佛教48学时,藏传佛教8学时 参考文献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册,方立天著),《中国佛性论》(赖永海著),《印度佛教源流略讲》(吕澂著)、《中国密教史》(吕建福著) 编制人:陈坚 审核人: 课程教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日本宗教研究 中文日本宗教研究 英文 Japanese Religion Studies 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开课学期:2 任课教师及职称:牛建科教授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论文 适合专业:宗教学、历史学 总学时和学分:54、3 课程作用与任务:讲授日本神道教以及传入日本的佛教、基督教的基本思想与理论;梳理神佛基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宗教交流的特点与意义;加深研究生对东方宗教文化之间以及东西方宗教文化之间碰撞、融合的历史和范式的理解。 先修课程要求:儒学、佛教、基督教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6课时 第二章:日本的古代信仰3课时

第三章:佛教及其传入3课时 第四章:山岳佛教与乡间佛教3课时 第五章:新佛教的首倡6课时 第六章: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6课时 第七章:儒教与“家”的宗教3课时 第八章:神道教概说18课时 第九章:新时代的宗教6课时 参考文献 1、牛建科著《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7月 2、铃木范久著、牛建科译《宗教与日本社会》,中华书局,2005年3月 3、黄心川主编《世界十大宗教》东方出版社,1988年9月 4、黄心川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5月 5、王守华、卞崇道著《日本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 6、杨曾文著《日本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 7、杨曾文主编《日本近现代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 8、范景武著《神道文化与思想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9、郑彭年著《日本西方文化摄取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 10、张大柘著《当代神道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 编制人:牛建科 审核人: 课程教学大纲 [博士研究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文基督教神学研究 英文 Christian Theological Studies 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 开课学期: 2 任课教师及职称:谢文郁教授 教学方式:授课和讨论 考试方式:研究论文 适合专业:宗教学,西方哲学

地图学复习要点(考试重点)

地图学复习讲义 1地图: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讨论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数据预处理:就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或将数据压缩、增加、保留主要特征;或对数据的使用进行取舍,以期适用于地图符号化和地图作业。 4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说明文字,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5非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制图数据没有明显比例关系的符号称作非比例符号。 6遥感:从一定距离对地表或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称为遥感。 7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其所代表的属性数值具有明确的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称作比率符号。 8定位比率符号法:在定位符号法的定量表示中,通常使用点状符号面积大小与其所代表的数量成一定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的组合与配置称为定位比率符号法。 9连续比率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

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10线状符号法: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中心线或是轴线表示空间定位,也可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线状符号法。 11动线符号法:以线状符号的定位和指向表示事物变动的路径和方向,以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动线符号法。 12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它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13范围法:局部成片或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这种符号配置的方法称为范围法。 14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15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这种方式称为分级比率方式。 16地理图: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程度比较高,是以反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教学大纲范例

××课程教学大纲范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分: 起草人: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门类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后续管理类相关课程及日后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理解以价值管理为主线的整体内容结构基础上,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熟悉知识模块群以及具体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财务政策与经营策略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公司价值管理的影响,了解财务管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务动态,领悟财务管理的概念集合、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教学任务(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载体和训练过程,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教学目标)探究与发现公司财务问题的能力; 运用公司财务理论与方法分析判断与解决公司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研究报告规范写作与陈述能力。(根据学分和课时量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成3~5具体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方案目标的对应关系如下: 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方案目标的配置关系

三、前导课 如没有前导课,可以填“无”。 四、教学产出 教学产出1: (教学产出的描述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是对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的分解,全部教学产出应充分覆盖课程整体教学目标。) 完成标准: (完成标准结合应结合教学产出1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是对教学产出1教学目标的分解,全部完成标准应充分覆盖教学产出1的教学目标。)标准1a: 标准1b: 标准1c: 教学产出2: (教学产出的描述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是对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的分解,全部教学产出应充分覆盖课程整体教学目标。) 完成标准: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地理信息系统是面向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本科生的科类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与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功能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更新、查询检索、综合分析和应用、成果输出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资源、环境、生态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第一节GIS基本概念 1.信息与数据 2.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3.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定义及其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GIS相关学科 1.GIS与地理学 2.GIS与地图学 3.GIS与计算机科学 4.GIS与遥感 5.GIS学科“树” 习题要点:理解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GIS功能与应用领域 1.GIS基本功能 2.GIS主要应用领域 3.无处不在的GIS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应用功能及在本专业的应用情况。 第四节GIS构成 1.硬件 2.GIS软件配置 3.数据 4.GIS人员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第五节GIS发展历史与趋势 1.国际GIS的发展状况 2.我国GIS发展 3.GIS发展趋势 习题要点:了解GIS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数据、地理数据、地理信息、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理解。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GIS的组成与GIS的功能,理解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GIS 的发展与趋势。 第2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及其表示 第一节地理空间及其表达 1.地理空间的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 3.地理空间实体 习题要点:理解地理空间的定义、在计算机中地理空间实体的表达。 第二节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 2.矢量数据结构 3.栅格数据结构 4.矢量、栅格数据结构比较与选择 5.属性数据存储 习题要点:掌握矢量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类型、栅格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类型,掌握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编码方法 1.编码的概念和意义 2.栅格结构编码方法 3.矢量结构编码方法 4.属性数据编码方法 习题要点:理解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栅格矩阵结构、游程编码结构、四叉树结构)、矢量数据结构编码方法(简单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空间及其表达,空间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 难点:栅格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地理空间及其表达,掌握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理解空间数据结构编码的方法。 第3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 第一节数据预处理和分类编码 1.数据预处理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新)

《教育学》教学大纲 Pedagogy 一、说明部分 (一)《教育学》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林永惠,路玉才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师范类本科专业学生 (三)《教育学》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学》课程是我校师范专业本专科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它对实现我校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对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心理学》、《学科教育学》、《中小学学科教材教法》等共同构成了我校师范类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对教育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技能,明确教师的责任,初步具备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掌握教育规律,学习并尝试运用教育规律分析、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教育问题。

(四)《教育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考试(70%);具体的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二、教学大纲正文: 开篇导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对教师职业的介绍,让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理解选择教师职业主要是为了促进人性的最优化发展,也是师范生未来职业倾向的首要选择。结合学习本门课程意义的介绍,为师范生进一步树立坚强而科学的教育观念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是教师职业选择的理由探讨,难点是《教育学》课程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阐述 主要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 一、当代优秀或先进教师典型事迹介绍; 二、课堂讨论与分享——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 三、学习《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优秀或先进教师典型事迹,授课教师课根据自己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领域的教师进行介绍。 教学小结: 教师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中外教育史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式的教育家,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社会赋予师范生的光荣使命。

《环境地学》教学大纲

《环境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环境学、生态学等基础课程。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地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等基础知识,地学基础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动向,能够应用所学本课程的知识简单分析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能绘制地形图、专业地图等。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与地学相关的各个专业名词。 2.熟悉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内外力对岩石圈运动的影响。 3.掌握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运动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4.掌握天气系统的各个专业名词。 5.掌握地上水和地下水的运动和补给。 6.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7.掌握土壤的基本特征、形成规律和土壤类型分布。 8.熟悉地球表层系统的自然区划及地域分异。 9.掌握地图绘制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 1 绪论 要求学生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与环境系统的当代学科以及环境地学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 宇宙中的地球 要求学生了解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的年龄和演化、地球的运动,以更宏观的角度从宇宙、太阳系来介绍地球;基本掌握地球的结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充分认识到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3 岩石圈 要求学生了解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力作用下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物质运动,掌握一些现象的成因,会识别主要的矿物。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区分主要的矿物,分析各种灾害的成因。 4 大气圈 要求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温的变化、大气水分的状态及产物、大气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形成与变化;掌握大气的结构、地面和大气辐射、大气增温和冷却的原因、地方气候与小气候、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充分认识地方小气候的形成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5水圈 要求学生了解水的分布、水分循环、水量平衡,海洋的构造和形态结构、海水的周期性涨落运动——潮汐、海流与洋流,河系的形成及基本特征、河流的水情要素、河流水量补给、河流径流,湖泊的分类、湖水的运动、水库、沼泽,地下水的储存状态、地下水按储藏条件的分类、地下水的运动,天然水化学以及地球上和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6土壤圈 要求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形态、环境特性,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掌握土壤污染机理以及防治。 7自然区划 在介绍各圈层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球表层整体和各圈层相互联系的角度,阐明地球表层环境的地域分异和规律、并介绍自然区划、地球表层系统。要求学生了解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地球表层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掌握自然区划。 8 地图与遥感 本章主要介绍地图定义、特性和组成要素及应用遥感技术绘制地图和进行地质勘测。要求学生了解地图的分类和组成要素,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特点和阅读步骤;掌握地图的特征,地形图的绘制。 四、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任课教师:褚君浩 课程名称:物理电子学前沿讲座 (Forefront of Physical Electronics) 一、课程目的、任务: 物理电子学是近代物理学、电子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来该学科发展迅速,不断涵盖新的学科领域,促进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二级学科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光学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的拓展,形成了若干新的科学技术增长点,如光波与光子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高速光纤通信与光纤网等,成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开设《物理电子学前沿讲座》课程,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接触到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对学生的知识面扩充有着重要作用。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所了解,对所学专业课程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内容: 就物理电子学所涉及的超快光学、红外光电子学、新能源、新型存储器件、自旋电子学等十几个具体领域的基础知识、关键物理问题、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1、由主讲教师牵头,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课堂交流和答疑,增进学生对该领域的具体问题的理解;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小论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有目的的对本领域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献调研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 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褚君浩,科学出版社。 (2) Device Physics of Narrow Gap Semiconductors, Junhao Chu and Arden Sher, Springer。 (3) Physics and Properties of Narrow Gap Semiconductors, Junhao Chu and Arden Sher, Springer。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考查课。期末考查采用小论文方式。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为: 总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60% + 平时成绩×40% 六、讲授大纲:(两级目录) 专题一红外光电子学(褚君浩) 专题二太阳能应用及发展(褚君浩) 专题三窄禁带半导体(褚君浩) 专题四超快光电子学(陈晔) 专题五新型存储器(待定) 专题六有机光电子(田禾or 彭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