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全套完整版药学教案

分析化学全套完整版药学教案
分析化学全套完整版药学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授课对象药学/中药学本科

授课教师杨小凤、向铮、蔡跃飘、叶发青、

郑晓咏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1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课型:

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

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原理以及滴定分析的计算

熟悉:分析化学文献,滴定方式的种类、化学计量点、滴定、容量分析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及其发展和趋势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10分钟

第二节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10分钟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0分钟

第四节分析化学文献10分钟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概述5分钟

第二节测量误差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15分钟

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5分钟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15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教学难点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P34-1,2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2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课型:

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

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精密度与偏差

熟悉: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了解:误差传递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复习回顾上次课内容5分钟

准确度与精密度20分钟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0分钟

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10分钟

有效数字10分钟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25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

教学难点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P34-3

习题:P34-1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3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课型:

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

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熟悉:t分布曲线和正态分布

了解:t分布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四节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T分布20分钟

置信水平10分钟

平均值的精密度10分钟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40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教学难点平均值的置信区间、T分布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习题:P35-3,5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4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课型:

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

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显著性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原理以及滴定分析的计算熟悉:滴定方式的种类、化学计量点、滴定、容量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了解:t分布的特点、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相关与回归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四节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显著性检验20分钟

可疑数据的取舍10分钟

相关与回归简介10分钟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滴定基本概念15分钟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原理以及滴定分析的计算25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显著性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滴定分析的计算

教学难点显著性检验滴定分析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习题:P35-6~8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5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课型: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安排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念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

版;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原理以及滴定分析的计算

熟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配置

了解:了解滴定方式的种类、化学计量点、滴定、容量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回顾上次课知识10分钟

第四节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30分钟

一、分布系数和副反应系数

二、电荷平衡和副反应系数

三、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概述5分钟

第二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质子论的酸碱概念35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原理以及滴定分析的计算

教学难点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原理以及滴定分析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P50-1~7

习题:P50-1~7。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教案编号:06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

课型: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酸碱的分布系数;质子条件式;酸碱溶液的PH计算

熟悉: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强度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复习上次课内容10分钟

第二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酸碱的浓度和酸度、分布系数15分钟

酸度对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10分钟

质子条件式15分钟

一元酸碱溶液的PH计算15分钟

多元酸碱溶液的PH计算15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的强度;酸碱的浓度和酸度、分布系数;质子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酸的浓度与酸度的联系与区别;质子条件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P92-1,2,

习题:P94-1~4。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7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

课型: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指示剂的原理、变色范围;

熟悉:酸碱溶液的PH计算;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了解:混合指示剂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二节酸碱溶液PH的计算

一元弱酸碱10分钟

多元弱酸碱10分钟

两性物质10分钟

缓冲溶液10分钟第三节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10分钟

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18分钟

3.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10分钟

4.混合指示剂2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中PH的计算;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教学难点溶液中PH的计算;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P92-3,4,

习题:P94-4~7。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8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仁药、仁中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课型:

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

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酸碱滴定法第四节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强酸强碱的滴定;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熟悉:多元酸碱的滴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四节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强酸强碱的滴定30分钟

2.一元弱酸碱的滴定30分钟

3.多元酸碱的滴定20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强酸强碱的滴定;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教学难点多元酸碱的滴定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P92-5~15,

习题:P94-8~25。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09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年级专业、层次:药学本科

学时:2

教师地点

教学安排

课型:实验见习其它

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第五节滴定终点误差第六节应用与示例第七节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供药学、检验类专业用),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专业用),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分析化学》,武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强酸强碱的滴定终点误差;弱酸碱的滴定终点误差;

熟悉:溶剂的分类;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了解:应用与示例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五节滴定终点误差

1.强酸强碱的滴定终点误差20分钟

2.弱酸碱的滴定终点误差20分钟

第六节应用与示例

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0分钟

2.直接滴定法10分钟

3.间接滴定法10分钟

第七节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1.溶剂的分类10分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教学难点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P92-15、18

习题:P94-26~29。

教研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实施情况及分析: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碳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碳、硅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 2.了解硅酸和硅酸盐的结构与特性 3. 了解锗、锡、铅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各节目标: 第一节碳单质及其化合物 1.了解单质碳的结构、同素异形体和性质 2.掌握CO、CO2的结构、性质、制取和用途;碳酸的酸性;碳酸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第二节硅单质及其化合物 1.掌握单质硅的结构、性质和制取 2.掌握SiO2的结构和性质 3.了解硅酸的酸性;硅酸盐的结构和性质;A型分子筛的结构和实际应用 4.掌握硅烷的制备、热稳定性、还原性和水解性 5.了解卤化硅的制备和性质 第三节锗、锡、铅 1.了解锗、锡、铅单质的性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掌握Sn(Ⅱ)的还原性、水解性和Pb(Ⅳ)的氧化性、Pb(Ⅱ)盐的溶解性,从而掌握高价化合物氧化—还原的变化规律。 习题 一选择题 1.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金属健 B.共价健 C.范德华力 D.离子键 2.碳原子之间能形成多重键是因为(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 .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为4 B.碳原子的成键能力强 C.碳原子的半径小 D.碳原子有2p 电子 3.下列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热稳定顺序中正确的是( ) A.NaHCO 3Ca(HCO 3)2 B.Na 2CO 3>PbCO 3 C.(NH 4)2CO 3>K 2CO 3 D.Na 2SO 3>Na 2SO 4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3、熟悉掌握有效数字的有关规则 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的测定过程中,不可能使测出的数据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完全相同。真实值与测试值之间的差别就叫做误差。通常用准确和精密度来评价测量误差的大小。 (一)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是实验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以误差来表示,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其符号为E,表示式为 E=X-T 式中,X和T分别表示实验值和真实值。对于多次实验,实验值用单次实验的平均值代替 E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2、相对误差:其符号为R E,表示式为 式中,E和T分别表示实验误差和真实值。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反映了误差值在整个结果的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误差有正、负之分。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当测定值小于真值时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二)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指一组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用偏差表示。 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测定数据彼此接近,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高;如果测定数据分散,则偏差大,测定的精密度低。

1、单次测定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单次测定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2、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1)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σ表示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s表示 (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3、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是误差。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是偏差。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偏差越大,精密度越低。 精密度不好,准确度一定不高;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若要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好。 例1,甲、乙、丙三人测定某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如下(已知真实值为50.36%),请对三人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甲:50.30%、50.27%、50.28%、50.30% 乙:50.40%、50.23%、50.25%、50.30% 丙:50.36%、50.34%、50.35%、50.34%

大学化学教案

大学化学教案 篇一:大学有机化学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 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分子组成复杂 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 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 但化学结构不同。乙醇 CH3CH2OH 甲醚 CH3OCH3 3、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

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 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例如:尿素132.7°C 葡萄糖146°C。 6、反应速率较慢 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3 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共价键理论 1、价键理论 1 (1)原子轨道重叠或电子配对 基本理论在无机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由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如果俩个原子各有二个或三个未成键的电子,构成的共价键则为双键或叁键。 例如: 4 H CC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全

无机化学教案 说明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课、实验、习题、答疑和期中、期末 考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训练和培养学 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手段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 教育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化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讲授元素化学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80%成。 四、学时分配(共计144学时)

五、目录 绪论 (4) 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第2章分子结构 (9)

第3 章晶体结构 (13) 第4 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23) 第5 章化学平衡 (30) 第6 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32) 第7 章水溶液 (36) 第8 章酸碱平衡 (41) 第9 章沉淀平衡 (51) 第10 章电化学基础 (56) 第11 章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66) 第12 章氢和稀有气体 (73) 第13 章卤素 (74) 第14 章氧族元素 (80) 第15 章氮磷砷 (87) 第16 章碳硅硼 (97) 第17 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18 章金属通论 (104) 第19章S区金属................................. 第20章P区金属................................. 第21 章ds 区金属............................... 第22章d 区金属(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任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103 105 109 114 121

华中师大分析化学教案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 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布料怎样?”(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含不含?含多少?) IO3-+5I-+6H+ →3I2+3H2O 用食醋,KI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 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76 Vc 32

胡萝卜素 1.32 例4“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指甲醛) 可用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作用来检验。 用仪器分析测定甲醛含量 例5““非典”消毒液如何?“(指过氧乙酸) 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 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 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 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 需进行氧谱、氢谱、质谱等结构分析。 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分析化学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6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一、课程定位 分析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分析工、检验工考证的必修课程,是全国化学检验工比赛的重点课程,具有业务性、应用性、技能性强的特点。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样品前处理和化学分析工作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为“仪器分析”、“有机分析”、“轻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等。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来自基层企事业单位样品前处理、化学分析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采用多元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该课程是依据企业分析人员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分析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分析工、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本课程以企业样品前处理实际工作为依据来进行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高校无机化学

XXXX大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药物制剂、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 全专业使用)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基础必修课课程编码:040228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36 开课单位:药学院药学基础化学教研室实验室:药学院药学基础化学实验室先修课程:大学化学基础后续课程:有机化学 实践项目数:12 课程负责人:邵江娟 一、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既要注意本学科的系统性,又要注意专业需要。为此,分为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学生应掌握四大平衡(包括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和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理论等,同时熟悉主族、副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本课程的实验任务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验包括基本操作、验证理论和某些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学习中应培养自信、兴趣和自觉性,结合研究型教学、自主性学习,了解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以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学情分析 无机化学学在第1学期开设,之前学完了《大学化学基础》课程,学生复习了高中化学知识,初步掌握了大学化学理论基础,为系统学习无机化学做好了知识储备。

鉴于本课程是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先行基础课,故不仅要注意理论讲授、实验操作、习题辅导等,还要引导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从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的思想。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TPMS_START】 【第一章】绪论 【学时数】1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备注】111 【教学内容】化学发展简史;无机化学简介。 【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发展简史。 2.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溶液 【学时数】1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备注】111 【教学内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的表示方法。 2.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章】化学平衡 【学时数】1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备注】111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的移动。 【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2.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表示及计算。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1).doc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分析化学 上册第三版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Analytic Chemistry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按 分析任务分) 定性分析:其任务是鉴定物质所含的化学组 成,即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 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所组成;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所含组分的分子结构、晶体 结构或形态。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分析对象分)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按测定原理分)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以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仪器分析法。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按试样用量和被测组分的含量分)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化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典分析化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40年代以后,分析化学从经典分析化学发展成了现代分析

化学。 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现在,分析化学发展到了分析科学阶段。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仪器已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分析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在向生命科学领域转移 ······ 主要参考书: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 2. 彭崇慧等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3. 何先莉等编:分析化学 4. 林树昌等编:分析化学

915 物理化学 (2)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物理化学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基础知识30%,基础知识运用60%,综合运用10%. 考试内容 一、物质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1. pVT 关系和热性质。2.系统、环境、状态、平衡态、状态函数、强度性质、广延性质等基本概念,以及反映物质pVT 关系的状态方程。3.功、热、热力学能、焓等的定义和相互关系,Q U V =?、Q H p =?的适用条件和应用及热力学标准状态的概念和意义。4.标准摩尔定容热容、标准摩尔定压热容、标准摩尔相变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熵等各类热性质的定义和应用。5.一些热性质数据的实验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基本方程: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以及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演绎得出的三个结论,即热力学温标、存在状态函数熵以及熵增原理。2.克劳修斯不等式和过程可逆性判据或不可逆程度的度量。引入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的意义。3.热力学基本方程及由之得出的各偏导数。4.pVT 变化中热力学函数变化的计算原理和方法。5.相变化中热力学函数变化的计算原理和方法。6.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建立过程和标准熵的含义。7.化学变化中热力学函数变化的计算原理和方法。8.可逆性判据与平衡判据的联系和区别。9.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的推导和应用。10.能量有效利用的概念。 三、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逸度和活度:1.偏摩尔量的定义与物理意义,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方程。2.化学势的定义。组成可变的均相多组分系统和多相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3.用化学势表达的适用于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平衡判据。系统处于平衡时,所应满足的热平衡条件、力平衡条件、相平衡条件和化学平衡条件。4.相律的推导、内含及其应用。5.逸度和逸度参考状态的概念,用逸度表示的混合物中组分的化学势。6. 理想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的概念。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及其应用。7.活度及选取活度参考状态,以活度

大学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仪器的洗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规则和要求 2、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则,了解使用注意事项。 3、学习并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对照清单认领仪器,清点装置 2、分类洗涤各种仪器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 1、仪器洗涤 为了使实验得到正确的结果,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必须是洁净的,有些实验还要求是干燥的,所以需对玻璃仪器进行洗涤和干燥。要根据实验要求、污物性质和玷污的程度选用适宜的洗涤方法。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方法有冲洗、刷洗及药剂洗涤等。对一般沾附的灰尘及可溶性污物可用水冲洗去。洗涤时先往容器内注入约容积1/3的水,稍用力振荡后把水倒掉,如此反复冲洗数次。 当容器内壁附有不易冲洗掉的污物时,可用毛刷刷洗,通过毛刷对器壁的摩擦去掉污物。刷洗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毛刷。毛刷可按所洗涤的仪器的类型,规格(口径)大小来选择。洗涤试管和烧瓶时,端头无直立竖毛的秃头毛刷不可使用(为什么?)。刷洗后,再用水连续振荡数次。冲洗或刷洗后,必要时还应用蒸馏水淋洗三次。对于以上两法都洗不去的污物则需要洗涤剂或药剂来洗涤。对油污或一些有机污物等,可用毛刷蘸取肥皂液或合成洗涤剂或去污粉来刷洗。对更难洗去的污物或仪器口径较小、管细长不便刷洗时的仪器可用铬酸洗液或王水洗涤,也可针对污物的化学性质选用其他适当的药剂洗涤(例如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等可用6mol.L-1HCl溶解)。用铬酸洗液或王水洗涤时,先往仪器内注入少量洗液,使仪器倾斜并慢慢转动,让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湿润。再转入仪器,使洗液在内壁流动,经流动几圈后,把洗液倒回原瓶(不可倒入水池或废液桶,铬酸洗液变暗绿色失效后可另外回收再生使用)。对玷污严重的仪器可用洗液浸泡一段时间,或者用热洗液洗涤。用洗液洗涤时,决不允许将毛刷放入洗瓶中!(为什么?)倾出洗液后,再用水冲洗或刷洗,必要时还应用蒸馏水淋洗。 2、洗净标准 仪器是否洗净可通过器壁是否挂水珠来检查。将洗净后的仪器倒置,如果器壁透明,

浅谈如何学习物理化学

浅谈如何学习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研究化学运动(物质的原子、分子之间重新排列和反应变化等运动形式)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理论的一部分,是应用物理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有关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运动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也可以说,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与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来探讨化学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整个化学科学与化学艺学的理论指导,又叫理论化学,又是物理学与化学最早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实验手段上采用物理学的方法。 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于无机、有机化学,不单是只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而是主要用状态函数来描述反应物系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化学中有多少状态函数呢?可以用一句英文表示一下: Good Physicists Have Studied Under Very Fine Teacher 一共有G 、P 、H 、S 、U 、V 、F 、T 八个状态函数,这八个状态函数之间相互联系紧密,搞懂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学好物理化学是很必要的。比如:热力学里的第一第二定律可以推出 T d S =d U +p d ① 此试不久包含能量守恒与转化的第一定律,而且也包含了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导出的另一状态函数熵S ,公式①将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状态函数联系起来了。同时,如果继续往下推导就可以得出: 1=+p dS dU dV T T ② 而从②式就可以导出温度T 的宏观定义公式: U =()V T S ?? ③ 总之,物理化学的公式虽然多,但无非就是那么几个主要的定律,几条主要公式,而从那几条公式可以推导衍生出很多其他的公式,我们在学习时要学会这种推导的能力。 要学好物理化学首先得听好每堂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教的知识,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如果上课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好物理化学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一: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平时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做好以下工作: 一、采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如药品取用'三不'原则;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在制取氧气时,可用顺口的歌诀:'查-装-定-点-收-离-熄'来谐音记忆制取步骤。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 二、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 三、认真上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课 加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十分重要,我们要注重: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起始年纪抓起,首先要从第一堂课抓起。为此,在第一堂实验课中,我们要向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的教育,如有违反实验操作,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要追查责任,并照价赔偿。并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并派专人打扫实验室。由于注意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初步形成。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要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学生。我们在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发现有错误,立即纠正。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是否做到'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是否做到'一横二放三慢竖',以及做实验过程中药品、仪器是否用过之后及时放回等,让学生比比谁的操作更规范。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装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例如:分子这一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这一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后来,我改进了教学方法,用多媒体来突破这一难关。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鲜明,学生易懂。以上实例充分说明,幻灯、电影等电教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五、注重家庭小实验 为了让学生多动手实验,我还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了对家庭小实验的要求,如自制酸碱指示剂、制作叶脉书签、试验蛋白质的性质等。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做好实验报告,并将部分学生的实验作品进行充分的展示。总之,九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就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征。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和答案

试卷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c1(mol/L) NH4 H2PO4 [H+]+[H3PO4]= [OH-]+[NH3] +[HPO42-]+2[PO43-] (2)c1(mol/L)NaAc+ c2(mol/L)H3BO3 [H+]+[HAc]=[H2BO3-]+[OH-]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透射比减小。 3.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t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F 检验法。 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B-=δB2-, 则H2B的p K a1= 1.92 ,p K a2= 6.22 。 5.已知?Φ(Fe3+/Fe2+)=0.68V,?Φ(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4+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 0.68V,化学计量点电位为 1.06V ,电位突跃范围是 0.86-1.26V 。 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___黄______变为____红______。 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则Fe3+在两相中的分配比= 99:1 。 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直接滴定,反滴定,置换滴定和间接滴定 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 I2 + 2S2O32-=2I- + S4O62-。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可用符号λmax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 单色器 , 吸收池 , 检测部分四部分组成. 12.桑德尔灵敏度以符号 S 表示,等于M/ε;桑德尔灵敏度与溶液浓度有关,与波长无关。 13.在纸色谱分离中,水是固定相。 14..定量分析过程包括:采样与制样,(称样);样品分解;分离与测定;结果计算和数据处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 分,答在所留空白处) 1.什么是基准物质?什么是标准溶液? 答: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是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的溶液。 2.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络合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答:酸碱指示剂变色是随着酸度的变化,指示剂结合或离解出H+,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发生颜色改变;络合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络合前后颜色不同,游离的试剂为一种颜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又一种颜色;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随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试剂,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结构不同,各有不同颜色,如二苯胺磺酸钠,还原态无色,氧化态紫红色;另一种自身指示剂,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一)教学大纲 绪论(1学时)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初步(5学时)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反应热Qρ和恒压反应热Qν;焓与反应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应焓 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焓,由键能估算反应焓。 1.3 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自发性;熵的初步概念;Gibbs自由能与ΔG;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ΔG=ΔH-TΔS应用 第二章化学平衡(3学时) 2.1 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2.2 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 2.3 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3学时) 3.1 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法:平均速度;瞬时速率。 3.2 反应速度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3.3 影响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零级、一级反应、二级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酸碱电离平衡(5学时) 4.1 酸碱理论简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4.2 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氛;活度。 4.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同离子效应、盐 效应;盐类水解。 4.4 缓冲溶液:定义;pH值求算;应用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2学时) 5.1 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原理;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5.2 沉淀与溶解的相互转化:多重平衡常数;沉淀-溶解计算 第六章核化学(2学时) 6.1 核衰变 6.2 核裂变 6.2 核聚变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7学时) 7.1 基本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7.2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电极类型与原电池的简易表示法;标准氢电极与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 极电位表的应用。 7.3 电池电动势(E池)与反应的自由能变(ΔG):E池与ΔG的关系;平衡常数K与的关系。 7.4 电池电动势与浓度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式;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 稻田镇田马初中张法国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第二单元第二节( 2 课时) 学生信息:一个班 52 人,分成 14 个学习实验小组,其中每个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是优秀一名,良好一名,一般一名,差一名。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课时数: 2 课时。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 14 套(玻璃管中注满了 10%~15% 的NaOH 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学生自备: 2 张直径 5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氢原子)一张10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氧原子)多媒体材料:课件:( 1 )水的电解示意图( 2 )电解水实验的指导( 3 )氢气的燃烧网上资源: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文字资源:《初中伴你学习新课程从书》中的“课外探究”;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 三、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水的分解 (一)提出问题导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生)猜想同或不同 (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实验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4 个小组,每组 3-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化学实验课教案

安全教育;仪器的认领、洗涤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要求: 1.课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预习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数学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集中精力做好实验。实验中要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利用所学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学生到实验室后,可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将实验要用的仪器准备好,并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实验进行时,也要始终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将仪器及所需要的试剂摆放整齐有序。 4.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本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列出计算公式)。简要地用文字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方法及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把实验数据用文字、表格或图行表示出来,并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分析结果。最后对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注意节约使用试剂、滤纸、纯水与自来水、电等。实验结束后,应马上清洗自己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整理实验台面,并把自己用过的试剂、仪器归位。离开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清扫实验室,最后检查水电等开关是否关好,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7.每次实验不得迟到。迟到超过1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因病、因事缺席,必须请假。 三、清点仪器: 对照“仪器清单”,核查各类仪器的规格、数量、质量。首先在实验室内“多退少补”,互相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 课程类别:必修 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 无机化学是化学教育(专科)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既与中学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以及氧化还原、配合离解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 2.培养学生运用上述原理去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等基本知识。并且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4.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适当介绍现代化学的新发展、特点及研究新方法,拓宽学生视野。 二、主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及相当学习网站 1、教材: 北师大等院校编《无机化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主要参考书: ①《无机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无机化学》庞锡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书》庞锡涛主编 ④《现代化学基础》华东师大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 ⑤《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⑥《无机化学答疑》黄孟键高等教育出版社 ⑦《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张祖德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⑧《大学化学》杂志 3、相关学习网站 ①.https://www.360docs.net/doc/a414661593.html,/jpkc/inorg/ ②.https://www.360docs.net/doc/a414661593.html,/chem/wjhx/ ③.https://www.360docs.net/doc/a414661593.html,/ChemEdu/Echemi/elaborate/wujihuaxue/ ④.https://www.360docs.net/doc/a414661593.html,/pthx/eveluation/index.html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理论解释 难点: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 四、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为主 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平时考核内容有平时测验、习作讨论、课外作业等方面。期末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依据。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最新物理化学期末考试习题及答案

最新物理化学期末考试习题及答案 1. 当某溶质溶于某溶剂中形成浓度一定的溶液时,若采用不同的标准浓 度,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标准态化学势相同 (B) 溶质的化学势相同 (C) 溶质的活度系数相同 (D) 溶质的活度相同 2. 在298K 时,设液体A 和B 能形成理想的液态混合物,它们的蒸气形成 理想的气态混合物. 已知纯A 和纯B 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kPa p A 50=*, kPa p B 60=*,如液相中40.0=A x ,则平衡的气相中B 的摩尔分数B y 的值为 ( ) (A )0.25 (B) 0.40 (C) 0.50 (D) 0.64 3.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设纯的A(l)的化学势为*μ,其标准态化学势为θμ. 如在A 中加入另一液相B(l),形成理想的液态混合物,这时A(l)的化学 势为A μ,标准态化学势为θμA ,则两种化学势之间的关系为 ( ) (A )*μ=A μ,θμ=θμA (B )*μ>A μ,θμ<θμA (C )*μ=A μ θμ>θμA (D )*μ>A μ,θμ=θμA 4. 在298K 时,已知①H 2(g)和②O 2(g)在水中的Henry 系数分别为 9 1,1012.7?=x k Pa , 9 2,1044.4?=x k Pa.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两者在 水中的饱和溶解的量用摩尔分数表示分别为x 1和x 2,两者的关系为 ( ) (A )x 1>x 2 (B) 无法比较 (C) x 1=x 2 (D )x 1<x 2 5.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A )和纯水(B ). 经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 ) (A )A 杯高于B 杯 (B )A 杯等于B 杯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

第六章 综 合 实 验 实验一 甲基橙的合成、pH 变色域确定及离解常数的测定 (一)甲基橙的合成[1~7]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偶氮化反应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 2. 掌握重结晶的方法。 二、方法原理 低温时:先将对氨基苯磺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制成重氮盐,然后在醋酸介质中与N ,N-二甲基苯偶合,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制成钠盐。重结晶后,得纯净的甲基橙。 H 2N SO 3NaNO 2HCl H 2N SO 3Na H 2N SO 3HO 3S N N + HO 3S N N N(CH 3)2+ N N N(CH 3)2 + NaAc + H 2O NaO 3S 常温时:传统的逆加法重氮化,必须在低温、强酸性环境中进行;改良法突破了低温反应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对氨基苯磺酸本身的酸性来完成重氮化,反应如下: H 2N SO 3Na H 2N SO 3H + NaNO 2 N N N(CH 3)2 + NaAc + H 2O NaO 3S HNO 2 +H 2N SO 3 Na HNO 2 +NaO 3S N=N-OH +H 2O NaO 3S N=N-OH + N(CH 3)2 三、主要试剂、仪器 1. 对氨基苯磺酸钠、亚硝酸钠、N , N – 二甲基苯胺、氢氧化钠、浓盐酸、冰醋酸、乙醇,均为分析纯 2. 淀粉– 碘化钾试纸 3. 三口烧瓶、分液漏斗、回流冷凝管 4. 磁力搅拌器、循环水泵、TU -1901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部分 1.常规低温制备甲基橙的方法

(1) 重氮盐的制备 在100 mL烧杯中放置10 mL 5%氢氧化钠溶液(0.013 mol)及2.1 g对氨基苯磺酸晶体(0.01mol)温热使之溶解。另溶0.8g亚硝酸钠(约0.011mol)于6 mL水中,加入上述烧杯内,用冰盐浴冷至0~5℃。在不断搅拌下,将3 mL浓盐酸与10 mL水配成的溶液缓缓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并控制温度在5℃以下。滴加完后用淀粉– 碘化钾试纸检验。然后在冰盐浴中放置15分钟以保证反应完全。 (2) 偶合 在试管内混合1.2 g N,N–二甲基苯胺(0.01mol)和1 mL冰醋酸,在不断搅拌下,将此溶液慢慢加到上述冷却的重氮盐溶液中。加完后,继续搅拌10分钟,然后慢慢加入25 mL 5%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反应物变为橙色,这时反应液呈碱性,粗制的甲基橙呈细粒状沉淀析出。将反应物 在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冷至室温后,再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甲基橙晶体析出完全。抽滤,收集结晶,依次用少量水、乙醇洗涤,晾干。 若要得到较纯的产品,可用溶有少量氢氧化钠(约0.1~0.2 g)的沸水(每克粗产品物约需25 mL)进行重结晶。待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沉淀依次用少量乙醇洗涤。得到橙色的小叶片状甲基橙结晶。产量2.5 g(产率76%)。 溶解少许甲基橙于水中,加几滴稀盐酸溶液,接着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观察颜色变化。 2.常温下一步制备甲基橙的方法 在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1 g对氨基苯磺酸、0.8 g亚硝酸钠和30 mL水,三口烧瓶中口装电动搅拌器,两侧口装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开动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用量筒量取1.3 mL N,N -二甲基苯胺,并用两倍体积乙醇洗涤量筒后一并加入滴液漏斗。边搅拌边慢慢滴加N,N -二甲基苯胺。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0min,再滴入3 mL 1.0 mol L-1 NaOH溶液,搅拌5min。将该混合物加热溶解,静置冷却,待生成片状晶体后抽滤得粗产物。粗产物用水重结晶后抽滤,并用10 mL乙醇洗涤产物,以促其快干,得橙红色片状晶体。干燥,称重得产品5.3g,收率85%。 在常温条件下,二甲基苯胺以游离形式存在,由于- N(CH3)2+的强供电子共轭效应,使二甲基苯胺中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重氮离子对其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因此,重氮离子一但生成,就立即与二甲基苯胺发生偶联而生成产物。 3.常温下二步制备甲基橙的方法 (1) 对氨基苯磺酸的重氮化反应 在100 mL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或25 mL 95%乙醇),2.0 g对氨基苯磺酸和0.8g亚硝酸钠,室温下迅速搅拌5mim,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黄色转变成橙红色。(pH=5.6) (2) 偶合生成甲基橙 在上述溶液中迅速加入1.3 mL新蒸过的N,N-二甲基苯胺,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平台上搅拌20mim,反应液逐渐粘稠并呈红褐色,继续搅拌至反应液粘度下降,静置至反应液中有大量亮橙色晶体析出。 五、注意事项 1. 对氨基苯磺酸是两性化合物,酸性比碱性强,以酸性内盐存在,所以它能与碱作用成盐而不能与酸作用成盐。 2. 若试纸不显蓝色,尚需补充亚硝酸钠溶液。 3. 在此时往往析出对氨基苯磺酸的重氮盐。这是因为重氮盐在水中可以电离,形成中性内盐, 在低温时难溶于水而形成细小晶体析出。 4. 若反应物中含有未作用的N,N–二甲基苯胺磺酸盐,在加入氢氧化钠后,就会有难溶于水的N,N–二甲基苯胺析出,影响产物的纯度。湿的甲基橙在空气中受光的照射后,颜色很快变深,所以一般得紫红色粗产物。 5. 重结晶操作应迅速,否则由于产物呈碱性,在温度高时易使产物变质,颜色变深。用乙醇、乙醚洗涤的目的是使其迅速干燥。 6. 甲基橙的另一制法:在100 mL烧杯中放置2.1g磨细氨基苯磺酸(0.012 mol)和20 mL水,在冰盐浴中冷却0℃左右;然后加入0.8 g磨细的亚硝酸钠,不断搅拌,直到对氨基苯磺酸全溶为止。 在另一试管中放置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