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答案版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答案版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答案版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

1、俨.骖騑于上路

2、云销.雨霁

3、所赖君子见机.

4、俊采星驰

1、千里逢迎

..

2、俨骖騑于上路

..

3、穷.且益坚

4、时维.九月

5、北海虽赊.

6、盛筵难再

8、阮籍猖狂

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

使动用法

1、徐孺下.陈蕃之榻:

2、腾.蛟起.凤:

3、屈.贾谊于长沙:

4、窜.梁鸿于海曲:

5、敢竭鄙怀。

名词用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名词用作动词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副词活用作动词

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美.具,二难.并:

尽东南之美.: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动词用作名词

台隍枕夷夏之交

数量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远道而来的客人)

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潦水尽而寒潭清

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恭疏短引

穷岛屿之萦回

穷穷且益坚

响穷彭蠢之滨

穷睇眄于中天

岂效穷途之哭

胜友如云

躬逢胜饯

胜胜地不常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俨骖騑于上路

上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桓侯故使人问之

既克,公问其故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即胡天八月即飞雪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①他日趋庭

趋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④使者驰传督趋

⑤趋令销印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省略句

1、物华()天宝

2、胜友如云()

3、渔舟唱()晚

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介词结构后置

1、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

2、望长安于日下

...

...,目吴会于云间

1、地(接)衡庐

2、台隍(枕)夷夏之交

3、俨骖騑于(上)路

4、声断衡阳之(浦)

5、高朋满座

6`遥襟(甫)畅

7 逸兴(遄)飞

8气(凌)彭泽之樽

9天高地(迥)

10、(极)娱游于暇日

11、彩彻区明

12、雁阵惊寒

1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14、命途多(舛)

15、所(赖)君子见机

16、不坠青云之志

17 .处(涸辙)以犹欢

18、奉晨昏于万里

19、接孟氏之芳邻

20、恭(疏)短(引)

21. 兰亭(已)矣

2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答案:

1、俨.骖騑于上路(严,整治)

2、云销.雨霁(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几,预兆)

4、俊采星驰(“采”通“寀”,官吏)

1、千里逢迎

..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贬义

2、俨骖騑于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旅途,动身

3、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不得志今:没有钱,穷困

4、时维.九月古:在今:维护,维持

5、北海虽赊.古:远今:欠

6、盛筵难再古:第二次今:又

7、彩彻区明古:日光今:彩色

8、阮籍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今:肆无忌惮

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以……为带

使动用法

1、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来

2、腾.蛟起.凤:使……腾空;使……起舞

3、屈.贾谊于长沙:使……屈居

4、窜.梁鸿于海曲:使……出走,使……逃

5、敢竭鄙怀。竭:使……完全表露出来

名词用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如同星星一样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上:向上,下:向下

名词用作动词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看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丘墟:变为荒丘废墟

副词活用作动词

尽.东南之美:全都是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尽东南之美.:美好的人才,才俊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萦回:曲折回环的景致

动词用作名词

台隍枕夷夏之交交接的地方

数量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远道而来的客人)

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

尽潦水尽而寒潭清(干涸)

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

引恭疏短引(序,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

穷穷且益坚(困厄,处境困难)

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

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

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胜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来)

下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下面)

俨骖騑于上路(高)

上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上面)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故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于,引申为“掌管”)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

即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趋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省略句

1、物华(是)天宝

2、胜友如云(聚集)

3、渔舟唱(于)晚

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小孩子知道什么]

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都被遏止(不再飘动)] 怀帝阍而不见【不被召见】

介词结构后置

1、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在高高的道路上驾车前行,在崇山峻岭中寻访美景]

2、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

...[在日下远望长安,在云间遥看吴会]

1、地(接)衡庐(接壤。)

2、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3、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4、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5、高朋满座高:尊贵

6`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7 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8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9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0、(极)娱游于暇日(尽情。)

11、彩彻区明彩:日光彻:普照

12、雁阵惊寒惊:被……惊扰

1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失路:迷路,不得志。

14、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5、所(赖)君子见机赖:依赖。

16、不坠青云之志坠:抛弃。

17 .处(涸辙)以犹欢(比喻困厄的处境。)

18、奉晨昏于万里奉:侍奉。

19、接孟氏之芳邻接:结交。

20、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21. 兰亭(已)矣(过去。)

2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介词,在. 序:名词,时序。属:是。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滕王阁序》中的成语及文化常识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万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天气放晴,也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另《庄子·大宗师》:“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又有成语“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22.【芝兰玉树】芝兰:灵芝,兰草或香草;玉树:宝树。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又有“玉树临风”,比喻英俊潇洒的美少年。“玉树盈阶”比喻子弟既多又好。 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 24.【光风霁月】也作“霁月光风”,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也可指政治清明,社会的风气好。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智子疑邻》 课文: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韩非的着作《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4.写出文章的寓意: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课文: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 1.本文选自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编着的《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滕王阁序并诗-word

登高能赋 滕王阁序并诗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解析:D A项,“销”同“消”;B项,“畔”通“叛”;C项,“俨”同“严”。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A A项,旧,形容词。B项,名望,声望,名词/指望,期望,动词;C 项,才华出众,形容词/盛大,形容词;D项,写作,动词/古时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名词。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的“雾”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A.纤歌凝而白云遏.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四美.具,二难并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解析:D 例句中的“雾”是名词作状语。A项,无词类活用。B项,名词“襟”用作意动词,“以……为襟”。C项,形容词“美”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D项,名词“船”作状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孟尝高洁 ..,空余报国之情 B.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C.所赖君子见机 ..,达人知命 D.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解析:A B项,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C项,古,看到细微的预兆;今,看机会,看形势。D项,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今,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5.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宇文新州之懿范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D.都督阎公之雅望 解析:C 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A、B、D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法,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令人叹赏。 B.本文的用典信手拈来,用典除了能加强论证外,还能借古抒怀,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滕王阁序》学案(附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梳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今存有《王子安集》。 2.传记评价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3.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实词解释 1、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3、披绣闼(开,小门) 4、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5、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6、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7、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8、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9、天高地迥(形容词,远)10、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1、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2、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13、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14、豫章故郡故:旧 15、地接衡庐(接:接壤) 16、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1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18、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19、千里逢迎(千里: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20、高朋满座(高:尊 2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2、彩彻区明(彻:普照) 23、雁阵惊寒(惊:被……惊扰) 2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介词,在. 序:名词,时序。属:是。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25、潦水尽而寒潭清(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26、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27、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27、四美具(具:具有,都有。) 29、二难并(并:会聚一起。) 31、穷睇眄于中天(穷:望尽。中:最高处。) 32、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娱游:欢乐。)

33、兴尽悲来(兴:兴致。) 3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35、屈贾宜于长沙(屈:被……贬谪。) 36、所赖君子见机(赖:依赖。) 37、老当益壮(当:应当) 38、穷且益坚:且:反而。 39、不坠青云之志(坠:抛弃。) 40今兹捧袂(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41、一介书生(介:个) 42、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43、有怀投笔(怀:心思。) 44、奉晨昏于万里(奉:侍奉。) 45、接孟氏之芳邻(接:结交。) 4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次。) 47、兰亭已矣(已:过去。) 48、是所望于群公(是:这。) 49、敢竭鄙怀(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51、处涸辙以犹欢(涸辙:比喻困厄的处境。) 52、兰亭已矣(已:过去。) 二、重点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控蛮荆而引瓯越/烟光凝而暮山紫 (2) 连词,表转折。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3) 连词,表承接。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暮山紫/酌贪泉而觉爽

(完整)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推荐文档

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 例:①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表现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古今词义相同,例如:人、树、牛、山、水等等,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例如:“臭”在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例:①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而舍弃生命。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学识鄙陋。常用作谦词。今义:指人品质恶劣 三、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食①食.不饱,力不足(《马说》)动词,吃。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曹刿论战》)名词,吃的东西,食物。 ③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隆中对》)名词,专指饭。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通“饲”,喂 四、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文言文中常见有以下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名词两个名词连用,若不是并列、修饰关系,那其中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 例:①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作动词用,腰佩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王”作动词用,称王 ③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服”作动词用,穿、戴 (2)名词+“之”名词后带上“之”等代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策.之不以其(《马说》)“策”作动词用,鞭打 (3)副词+名词名词前有副词等词语充当的状语修饰 例:①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作动词用,保佑 ②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作动词用,击鼓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作动词用,游水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册: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饱、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⒈敢以烦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⒊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 ⒈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南驻军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以……为疆界 与郑人盟结盟 ⒉名词作壮语: 夜缒而出在夜间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向东 ⒊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君亦无所害损害 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年轻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以乱易整,不武乱:混乱相攻;整:联合一致

四、特殊句式: ⒈省略句: ⑴省主语 辞曰许之夜缒而出…… ⑵省宾语 敢以烦执事…… ⑶省介词“于” 晋军函陵,秦军南…… ⒉倒装句: ⑴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言于郑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⑵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⒊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⒋固定句式: 焉……(为什么要……、何必……)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五、一词多义: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叙述、陈述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文体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言语粗鄙.:粗俗 辞停数日,辞.去:告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邑不辞.劳苦:推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人微.言轻:轻微辍耕之.垄上:到 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是寡人之.过也:的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 1-6 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 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 女:通“汝” ,你。知:通“智” ,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 ,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 .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 ,牵,引。 .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 .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 ,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 ,放置。 ..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 ,怎么。 .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 .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 ,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 ,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 ,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 ,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 ,岂。 .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 ,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 ,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 .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滕王阁序知识总结

《滕王阁序》知识总结 一、读一读,给读不准的字注音 翼轸(zhěn)瓯越(ōu)台隍(huáng)懿范(yì)帏(w?i)胜饯(jiàn)潦水(lǎo)崇阿(ē)纡(yū)绣闼(tà)雕甍(m?ng)鹤汀(tīng) 凫(fú)舳(zhú)舸舰(gě)遄飞(chuán)睢园(suī)睇眄(miǎn)帝阍(hūn)多舛(chuǎn)赊(shē)宗悫(qua)簪笏(hù)捧袂(mai)盛筵(yán)梓泽(zǐ)叨陪鲤对(tāo) 二、写出句中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细微的预兆。 三、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意义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16、穷: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17、穷: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18、趋: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四、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意动用法,以……为襟。带,意动用法,以……为带。 2.雄州雾.列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 3.俊采星.驰星,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4.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俊之士。 5.四美.具,二难并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美好的事物。 6.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屈居。 7.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五、解释加点词语古今异义 1、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古义:迎接。今义:指故意迎合别人心意,含贬义。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注:此处作实词) 以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人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 1、通假字: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虚御风(“”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2、一词多义: 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白: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之既白(亮,形容词) 歌: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3、词类活用: 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渔樵于江渚之上(樵:名词作动词)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 乌鹊南飞:名作状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者乎:被动句 下荆州:名作动

而今安在哉:介宾结构倒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4、古今异意: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 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 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我是从以前的笔记中总结的,《氓》、《采薇》、《离骚》两段、《诗三首》我没有你要的那些重点,《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学了,我会再帮你总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师 1.实词: 1)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2)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 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4) 焉用亡以陪邻。陪:动词,增加。 5) 敢以烦执事。敢:怎敢。 6) 又欲肆其西封。肆:动词,扩展。 7) 若不阙。阙:使动用法,使……亏损,缺损。 8) 失其所与。与:动词,结交。 9) 烛之武退师。退:使动,使……撤退 10) 若亡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11) 阙以利晋。利:使动,使……获利 2.虚词: 1) 之: a) 子犯请击之。②代词,代军。 b) 许之。②代词,(退)这件事。(事) c) 公从之。②代词,代佚之狐。(人) d) 是寡人之过也。③结构助词,的。 e)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含答案

《滕王阁序》知识检测 石永飞整理一、通假字,标出并解释。 俨骖騑于上路 云销雨霁 所赖君子见机 二、古今异义词,标出并解释。 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2.一介书生古:个 3.盛筵难再古:第二次 4.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5.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 6.彩彻区明古:日光古:天空 7.序属三秋古:时序 8.路出名区:古:过经过 9.千里逢迎古:迎接 10、阮籍猖狂古:狂放不羁 11、君子见机古:预兆 12、童子何知古:未成年的男子 三、词类活用,标出该词,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蛟起凤使……腾空,使……起舞 4、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望 8、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9、上出重宵,下临无地名作状向上向下 10*、一言均赋名作动铺陈?? 11、烟光凝而暮山紫名作动呈现出紫色 12、梓泽丘墟名作动变成丘墟 13、四美具,二难并形作名美事难得的人 14、川泽纡其骇瞩使动使……惊骇 四、一词多义,解释。 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④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 ③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尽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是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 ②恭疏短引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带领 ④引次江北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穷尽 ②穷且益坚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 ⑤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 7、数: ①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术 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落、列举罪状 ⑤而公子亲数存之屡次 8、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尚且 ⑤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9、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同上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 示疑问 10、胜: ①胜友如云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优美的、美好的 ④驴不胜怒,蹄之承受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尽 11、舍: ①舍簪笏于百龄放下、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房屋、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 一舍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释放 12、序: ①序属三秋时序 ②滕王阁序送别赠言的文字 ③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有序的行列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排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 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皇祜中,颇多灾异,奎极言其征日:“水旱 饥馑,此天道之不顺也。地震为患,大河横流, 此地道之不顺也。邪曲害政,群小纷争,众情 壅塞,此人事之不和也。夫帝王之美,莫大于 进贤退不肖。今天下皆谓之贤,陛下知之而不 能进;天下皆谓之不肖,陛下知之而不能退。 内宠骄恣,近习回挠,阴盛如此,宁不致 大异乎?又十数年来下令及所行事,或有名而无 实,或始是而终非,故群臣百姓,多不甚信, 以谓陛下言之虽切而不能行,行之虽锐而不能 久。臣愿谨守前诏,或敢私挠,必加之罪。毋 为人所测度,而取轻于天下。”拜翰林学士, 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 孙氏辜榷财利,负其息者,至取物产及妇女。 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 居三月,治声赫然。除端明殿学士,拜枢密副 使。治平中,丁父忧,居丧毁瘠,庐于墓侧, 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 神宗初立,奎适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 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帝顾辅臣 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颇以为不恭。今 又不至,果病耶,有所要耶?”奎曰:“臣尝与 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 一用之,必紊乱纲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 奄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奄执不可。陶又 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 州。司马光谏日:“奎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 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 四方观听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 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赠兵部尚 书,谥日文肃。(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卜六·列 传第七十五》)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仁宗深器之器:器重 B.奎发孙宿恶宿:往日 C.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 状:陈述 D.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竟:竟然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奎 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②臣愿谨守前 诏,或敢私挠,必加之罪③奎发孙宿恶,徙其 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④臣尝与安石同领群 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⑤以论文德不押 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⑥陛下新即位,于四方 观听非宜 A.①②④B.③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皇祜年问发生了很多灾异事情,吴奎陈述 了“天道”“地道”不顺及“人道”不和的现象, 劝谏皇帝要进用贤能贬退无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