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全品中考复习方案》物理专项(01) 光学实验

2020版《全品中考复习方案》物理专项(01) 光学实验
2020版《全品中考复习方案》物理专项(01) 光学实验

专项(一)光学实验

类型1光的传播规律实验

1.如图Z1-1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于水平桌面上,E、F是两个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图Z1-1

(1)如图乙所示,将纸板F向后折时,在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ON在。

(2)下表是小明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其中小明漏记了一个数据,该数据是。

次序入射角反射角

1 30°30°

2 45°

3 60°60°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

(4)分析上表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二者增加的角度并不相等,谁的增加量更大呢?小明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

②如图Z1-2所示,将一束激光从A射向圆心O,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

③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下表中;

④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②③步骤;

⑤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比较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得出结论。

图Z1-2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i0°30°45°60°

折射角r0°21°30°38°

(1)图中光线的折射角大小为。

(2)采用半圆形玻璃砖来进行实验的明显好处是。

(3)上表为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2018·阜阳三模]如图Z1-3所示是某小组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图Z1-3

入射角i6.7°13.3°19.6°25.2°30.7°35.1°38.6°40.6°

折射角r10°20°30°40°50°60°70°80°(1)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值并结合光路图,以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的情况为例,对光从其他透明介质进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将下列结论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

(2)该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时,有一部分光反射到玻璃内,请你在图中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经过玻璃面反射后的光路图。

(3)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全反射。该组同学在进行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的实验时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他们继续进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实验,当入射角增大时,(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全反射现象。

类型2物体成像实验

4.[2019·瑶海区二模]如图Z1-4所示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Z1-4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直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 之间,从蜡烛A一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

(3)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应保持垂直,请你说出若不垂直放置,则会对实验带来怎样的影响?。

5.[2019·沿淮五校联盟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小明在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在光屏偏上的位置,他才意识到实验前他漏掉了一个步骤,这个漏掉的步骤是。

(2)如图Z1-5甲所示,此时光屏上能接收到的像是倒立、(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

图Z1-5

(3)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只需要将凸透镜移至cm刻度线处也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为了解释凸透镜成实像的原因,请你在图乙中画出点光源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S'。

6.某班在分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并进行了实验:

(1)第二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Z1-6甲所示,则他们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调整是。

(详细写出调整的器材和方法)

图Z1-6

(2)调整完成后,老师安排各小组都使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并把其中七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画在同一幅图上,如图乙所示(P点为二倍焦距处),分析两组数据可知,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根据此原理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要观察蜡烛在6和7两个位置所成的像,这两组同学观察的方法是。

(4)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此时光屏上呈现的像。(填字母序号)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7.[2019·颍泉区一模]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Z1-7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图Z1-7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

(3)小明换用了另一块透镜进行实验,发现如图乙所示,从A处入射一条光线(即入射光线为AC),出射光线(即折射光线)为CB,且AO

A.f=4 cm

B.f=5 cm

C.f=8 cm

D.f=12 cm

【参考答案】

1.(1)不能同一平面内

(2)45°

(3)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1)30°(2)便于测量角度的大小(3)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时入射角的增加量比折射角的增加量大

3.(1)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2)如图所示

(3)不能

4.(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反射

(3)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

5.(1)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缩小(3)40

(4)如图所示

6.(1)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及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2)4、5缩小照相机

(3)在右侧(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

(4)D

7.(1)照相机(2)远离(3)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