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期考整理

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期考整理
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期考整理

1.信息特征:载体依赖性、可利用性、时效性、共享性

2.信息资源:特指以文字、数据、编码、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所有文献的总和。包括以实体形式出版发行的文献(纸质、图书、期刊)和以虚拟形式传播交流的网络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内容本身所构成的信息集合,是经过加工处理所形成的信息集合,如医学信息、经济信息等;

广义的信息资源:既包括信息内容本身,又包括信息设备、信息组织和人员、信息管理与信息经费等。

3、信息资源的特点:知识性、目标性、再加工性、共享性、时效性

4、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根据其性质、任务和用户需求,有计划、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

5、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内容:

A信息资源体系规划:信息资源体系规划就是根据本机构的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的信息需要,安排各类型信息资源的数量、比例、层次级别,形成有内在联系和特定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使整个文献信息资源形成重点突出、有特色的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体系。

B信息资源的选择与采集:⑴印刷型文献:为目前选择与采集的主要对象。⑵电子出版物:主要是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⑶网络信息资源:包括付费使用的数据库、免费使用的网页信息资源。

C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传统印刷型文献管理路线:采购→验收→分类、编目→书库(分类上架)→阅览(借阅)。

D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包括馆藏建设、网络资源查询与利用、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一次文献传递等。

E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目的是优化信息资源建设。

6、医学信息资源的类型:

按载体形式划分:㈠书写型文献㈡印刷型文献(图书、期刊、特种文献资料)㈢缩微型㈣视听型㈤电子型㈥网络信息资源按加工深度划分:

㈠一次文献

是以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或科研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专著、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译文等均属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是重要的信息源。

㈡二次文献

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序而形成的文献。包括目录、索引和文摘。二次文献就是通常所说的检索工具,是为检索一次文献服务的。

㈢三次文献

是指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大量一次文献经过综合分析、整理编辑而成的文献。如综述、评论、进展、动态等。

㈣零次文献

指未经公开出版发行的原始的文献。如私人笔记、底稿、手稿、实验记录、原始统计数字等。

按获得的难易程度划分:

㈠白色文献

指公开出版并在社会中传播交流的文献。包括图书、期刊等。㈡灰色文献

指非公开出版的内部文献或限制传播交流的文献。包括内部期刊、实验记录等。

㈢黑色文献

指具有保密性质的、非公开出版发行和交流的文献。包括外交、国家安全、军事、科技等领域。

7、内重要的医学出版社:⑴人民卫生出版社⑵人民军医出版社⑶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⑸中医古籍出版社⑹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8、国外医学信息资源出版发行系统:桑德斯公司、麦格劳-希尔公司、学术出版社、莫斯比公司、利平科特·威廉斯·威尔金斯出版公司9、“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

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占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对人才越有吸引力;反过来,被认可的人才越稀缺。此外,在科学研究中也存在“马太效应”,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又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10、增长与老化规律:从文献信息资源的产生于利用随时间变化趋势揭示了文献信息资源发展的特征,文献信息资源的增长与老化规律的研究不仅成为信息资源补充与剔除的科学的依据,还可以用来调整信息资源结构,为建立合理的藏书结构提供科学预测和决策。

11、零增长理论:当图书馆发展到一定目标( 馆藏量、功能等指标) 之后, 剔除文献的速度应等同于新购进文献的速度, 使得馆藏文献资料实际增长速度为零, 因而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总量保持一种稳定状态。

零增长理论作用:a.可以作为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b.可保证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稳定、和谐地发展。c. 可用来指导图书馆藏书的初选工作。d.可用来指导图书馆藏书的复选与剔除工作。e. 可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12、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经济性0

13、馆藏信息资源体系结构构成因素:科学范围,收藏等级,时间,文种,文献

14、医药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

15、文献采集的方式:预定,限购,邮购,网购,复制

16、中文图书采集新模式: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的一般程序:?准备招标材料?发布招标信息?接受投标、审查?收标?开标?评标?发布中标通知

17、国外图书订购的主要方式:大宗采购

形式是:纲目采购,科学采购,全数订购,集中采购,租借订购,长期订购

18、图书采集中的作业项目:1)查重:检索项目有国际标注书号,题名,著者。ISBN号组成:组号7,出版号5366,书名号7065,校验号6。 2)初选、审定 3)制定与发送订单

19、期刊采集:年度集中订购、零星订购

20、电子资源的采购模式:单独采购,集团采购,电子资源与印刷型文献资源捆绑采购(1、网络数据库的购买要以一定纸本信息资源的采购为前提;2、只有购买网络资源,才能以优惠价格购买该信息资

源的纸本或光盘等载体形式)。

21、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

印刷型馆藏评价:馆藏数量评价,馆藏质量评价,馆藏使用状况评价。数字型馆藏评价:馆藏数字资源的评价,数字馆藏服务系统质量评价,数字资源保存系统的质量评价。

22、馆藏信息资源的复选:图书馆藏书补充过程的第一次对图书的选择是初选,对已入藏的再次选择是复选。复选是藏书补充过程的继续,对馆藏文献进行筛选、调整、剔除的过程。

23、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

图书馆之间和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相互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提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

广义的信息资源共享包括共建、共知、共享三层含义(三者相互依存、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共建是共享的物质基础:没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就没有充分的信息资源保证;共知是共建和共享的信息基础:没有书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就无从谈起;共享又是共建和共知的目的: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狭义的信息资源共享:专指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馆际互阅、联合咨询、网上阅读等相互利用他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活动。

24、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和方式:

共知的内容和方式: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联机联合编目,期刊目次服务,

共建的内容和方式:协调采购,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分布协作式资源和导航系统,制定统一标准,公共检索,资源合作存储。

共享的内容和方式:馆际互借,期刊交换,文献传递服务,分布式合作虚拟咨询系统

25、国内外嘻嘻资源共享模式实例:OCLC模式,OhioLINK模式,Minitex模式,PRDLA 模式,NACSIS模式,CALIS模式

26、信息组织的发展划分为:文献组织阶段,信息组织阶段,知识组织阶段

27、信息资源的描述: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28、信息资源的标引:

含义:分析文献信息内容特征及相关外部特征,并用特定语词表达分析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文献信息检索标示的过程。包括:主题分析,转换标识

29、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语法、语义、语用

语法:字顺组织法,代码法,地序组织法,时序组织法

语义: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集成组织法

语用:权值组织法,概率组织法

30、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法:

一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法(超文本法,自由文本法,主页网站法)、

二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法(搜索引擎法,主题树法)

31、元数据:信息资源描述的目的是形成对信息资源的描述记录,即元数据。元数据是进行组织和检索的依据,是建立检索工具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元数据构成对一个信息资源的基本描述是检索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

32、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规范:

《文本编码倡议》、《都柏林核心集》(最著名最有代表性)、《政府信息定位服务》、《联合地理数据委员会的数字地球空间元数据》、《可视资源可信范畴》、《编码档案描述》、《博物馆信息的计算机交换》

33、信息资源内容特征的描述语言:

标引:是对信息资源内容分析的基础上,用特定的标识揭示信息内容的过程。

有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

分类标引:用分类语言表达信息资源的学科属性特征,并赋予信息资源特定标识的过程,其实质是以分类语言为工具,分门别类的系统揭示和组织信息资源的过程和方法。

主题标引:对信息资源内容进行主题分析,用主题语言表达分析出的主题,赋予主题标识的过程。

主题语言:利用主题词和主题描述规则,通过词语描述揭示信息资源的主题特征的描述语言。

34、按元数据创建工作的组织形式划分:集中编目,共享编目

35、著录项目8个: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标准编号和获得方式项

36、各种标识符号的使用方法

GB/ T 7714- 2005 对各种标志符号的使用方法规定如下:

(1) . 用于题名项、析出文献题名项、题名、其他责任者、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或其他标志”项、版本项、出版项、获取和访问路径以及“著者- 出版年”制中的出版年前。每一条参考文献的结尾可用“. ”号。

(2) : 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引文页码、析出文献的页码、专利国别等前。

(3) , 用于同一著作方式的责任者、“等”或“译”字样、出版年、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年或卷号、专利号、科技报告号前。

(4) ; 用于期刊后续的年卷期标志与页码, 以及同一责任者全订题名前。

(5) / / 用于专著中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

(6) ( ) 用于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期号、报纸的版次、电子文献更新

或修改日期以及非公元纪年。

(7) [ ] 用于文献序号、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以及自拟的信息。

(8) / 用于合期的期号间以及电子文献载体标志前。

(9) - 用于起讫序号和起讫页码间

(10).- -项目标识符,用于各种著录项目前,但题目与责任说明项或另起一段的著录项目不用此符号

(11)“”用于附注项内的引用内容

(12)…用于说明省略著录内容

(13)+ 用于载体形态项中的附件前

5.1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

数字图书馆具有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功能和特征,在馆藏建设、读者服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由于数字图书馆以网络和高性能计算机为环境,向读者和用户提供比传统图书馆更为广泛、更为先进、更为方便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方法,较之传统图书馆具有很大的优势。1、从文献存储上看,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载体主要是纸质文献,与之相比数字图书馆对藏书建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图书馆“ 馆藏”的含义已被扩展,不仅包括不同的信息格式(如磁盘、光盘、磁带等),还包括不同的信息类型(如书目信息、全文信息、图像、音频、视频等),因而使得数字图书馆将不再受制于物理空间,它们所能收藏的书刊等资料的数量也将没有空间制约。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一般储存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与过去的纸质资料相比占地很小。而且,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料多次查阅后就会磨损,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资料,一般读者很难看到。数字图书馆就避免了这一问题。2、从检索方式上看,用传统的检索方法,读者往往要在众多的卡片前花费不少时间,颇使借阅者感到不便,查全率和查准率都难以提高。数字图书馆都配备有电脑查阅系统,读者通过检索一些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以往图书资料的查阅,都需要经过检索、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等多道工序,繁琐而不便。3、从信息的传递速度上看,传统图书馆位置固定,读者往往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读者只要登录网站,轻点鼠标,即使和图书馆所在地相隔千山万水,也可以在几秒种内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这种便捷是以往的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4、从资源共享角度上看,众所周知,一本书一次只可以借给一个人使用。在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一本“ 书”通过服务器可以同时借给多个人查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讨论题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们仍然习惯于以馆藏多少作为评价图书馆的等级标准,共享意识淡薄,缺乏全局观念,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严重。

2、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一直存在整体事业与分散管理的矛盾,缺乏宏观管理,没有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僵化滞后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共建共享的发展空间。

3、目前各图书馆之间的数据不能有效的衔接,网络交流受到严重的限制,缺乏相应的标准化制度加以保证和管理。

4、馆员素质普遍偏低,严重缺乏新的信息技术人才,阻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展。

5、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比较混杂,升级换代频繁;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低,集成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

6、信息安全和版权问题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由于保密技术的不完善,网络传播的随意性、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使网络安全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而且目前尚无完备的网络信息资源保护法。

二、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

1、更新观念,增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

资源共享应建立在共建的基础上,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应从全局出发,无论规模大小,都要成为文献的"输出馆",都要根据协议与承诺,承担有计划地进行特色数字化建设的任务并向共享网络提供自己的储藏资源,都有分担建设和运行管理各项费用的义务,都拥有共享网

络中各馆资源的权利。

2、建立协调机构,制定共享机制

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该机构负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筹备策划、资源的配置调度、工程的分工协同、义务的承担、权利的分配等。这一机构应有一定的权威性,最好能得到政府的有关支持,这是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保障。

3、加强业务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标准化与规范化是网络化与资源共享化的必备条件。各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落实,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来实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以保证信息和系统能够良好地相互兼容、识别和传递,特别是要重视书目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它直接影响到书目共知和数据库服务的效果。

4、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5、普及使用新技术。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

6、加快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

讨论题二: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做好信息资源拥有与存取

在网络环境下,拥有是指通过购买等手段实际拥有文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通过实体收藏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行为;存取是指,通过网络等方式获取信息资源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行为。

首先, 存取与拥有是互相辅助的关系,既不能固守传统的拥有模式而不发展存取, 也不能仅依赖存取而取消拥有。存取与拥有是长期共存的关系,存取方式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例如, 获取文献信息的时间问题、被拒绝问题、费用问题、存取能否实现连贯性与可靠性的问题等,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我们可以预见, 存取和拥有的关系将是长期共存的关系。存取与拥有是缺一不可的关系,存取与拥有各有优劣, 图书馆仅仅采取任何一种方式都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两者兼顾才能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存取与拥有是互动关系,不同图书馆不同时期存取成分不同。

图书馆在馆藏建设过程中,不能单方面思考是采取拥有还是存取来进行文献资源的再建设,而应该把拥有与存取同时置于资源共享的大背景中去综合考量,图书馆所蕴藏的信息资源无论是拥有还是存取,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注重存取与拥有文献资源建设的平衡关系

存取与拥有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两种方式,在处理拥有馆藏资源与存取馆外信息之间,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存取与拥有是互动的,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讨论题三:试述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1、数字图书馆将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图书馆加强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弥补了馆藏不足

与用户需求的矛盾。

2、单一型图书馆向复合型图书馆的转变:以纸质文献的采集、整理、保存、提供利用

为主要对象的单一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既保持着传统图书馆的形态、功能和优点,又不断朝着数字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兼备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更好地

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在馆藏文献载体、服务方式、工作流程等方面都发生着变革。

3、信息服务工作的提升:在网络环境下,把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资源传输给远程用户,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读书方式。

在高校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自动化技术正以全方位渗透的方式,逐渐改变和替代传统的工作方法,高校图书馆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4、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会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工具,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多元化服务;根据学科及读者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服务。

5、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发展中的高校图书馆将是一个知识服务中心。

6、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服务对象由“到馆读者”发展为“联网用户”,参考咨询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7、扩大读者借阅权限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要逐步扩大借阅权限,为读者提供所有的信息资料。

8、网络阅读的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管理02378最新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信息资源:人类社会活动中经开发等积累起来的信息及信息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管理者为达到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等活动中的利用规律,以此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等的活动。 练习题 1、解释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答: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2、阐述信息革命及其基本特征。 答: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组织、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3、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

★ 第六章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课前索引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讲解了网络信息资源这种重要而又独特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在介绍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层次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进行了探讨,并着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进行了详细论述。介绍了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并对搜索引擎这一众所周知的最常用网络检索工具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在此基础上,本章从检索技术的角度,对网络检索技术做了较大篇幅的讨论,并结合常用的搜索引擎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章最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进行了研究。 【学习目标】 1、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方法; 3、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 4、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 5、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作用; 6、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学习指南】 本章的重点是第1节、第3节、第4节。 【预习思考题】 1、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有哪些类型? 2、和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什么特点? 3、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主要有哪些方法? 4、请简述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具体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主要有哪些? 5、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有哪些? 6、搜索引擎主要有哪些类型?各类搜索引擎各有什么特点? 7、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节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本节内容 一、网络信息资源类型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标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型。 第一,网络信息资源从内容范围上可以分为五个大类:学术信息,教育信息,政府信息,文化信息,有害和违法信息等。 第二,按信息源提供信息的加工深度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等。 第三,依据信息源的信息内容则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以下类型:一是联机数据库,即各类数据 库是联机存储电子信息源的主体。二是联机馆藏目录。三是电子图书。四是电子期刊。五是电子报纸。六是软件与娱乐游戏类。七是教育培训类。八是动态性信息。 第四,如果认为网络中的信息存取方式所要达到的功能是在简单地模拟和再生人类信息传播方式

信息资源管理-作业答案全

一、单选题 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 A A.信息及其载体 B.信源及其信宿 C.事物的状态及其联系 D.数据的形式及其内容 2.按照广义信息资源的定义,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信息资源内容的是: D A.信息存储的设备 B.信息存储的方法 C.信息存储的标准 D.信息存储的地点 3.信息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种重要的: B A.物质资源 B.非物质资源 C.可再生资源 D.不可再生资 4.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出现是由于: D A.物质资源的逐渐积累 B.信息资源的逐渐积累 C.物质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D.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1.信息服务的主体称为。 B A.个人用户 B.信息用户 C.信息服务对象 D.信息源 2.信息检索的不确定性是因为 C 问题引起。 A.一篇正文与表示信息提问的另一篇正文的符合程度 B.信息检索的逻辑性 C.标引和检索词选用的准确度 D.信息源的准确度 1.目前在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 B 。 A.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B.从政策上指导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直接从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D.研究制订信息资源开发的标准和规范 2.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 B 。 A.规章制度 B.法律制度 C.法律依据 D.研究成果 1.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是 B 的基本要求。 A.有效配置信息资源 B.市场经济 C.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D.发展高速信息网络 2.为对信息市场失灵进行矫正,需要通过 C 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A.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B.市场公平 C.政府干预 D.数量配置 1.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效益原则,体现了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 D 。 A.贯彻 B.实施 C.检查 D.目的 2.软件工程标准包括 B 规范。 A.软件设计 B.软件维护 C.软件内容 D.软件验收 3.数据加密与保护标准不包括 D 。 A.传输数据加密 B.存储数据加密 C.存储控制 D.记录媒体保护 1.负责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等工作的是 B 。 A.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 B.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林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林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体,是一种可再生、可培植的资源。为有效地进行森林资源管理,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适时掌握各类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变化原因等需要一个现代化、信息科技化的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国家林业局提出了“数字林业”建设的号召,以利于在制订林业发展战略的森林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数字林业”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林业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林业管理的信息化困惑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随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生态建设也日益重要。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时做出森林经营决策的即时性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前林业森林资源监测,从资源调查到数据整理成册,最后制定经营方案,需要的时间长,造成经营方案与现实情况不相符。这种滞后现象势必出现管理方案的不合理性和不适时性。 目前,市场上能够用于数字林业建设的软件种类繁多,如Arcgis、arcview、MapInfo Professional、Adobe 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等,这些软件在制作图形方面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从林业信息化建设上面来比较,这些软件有的需要经过二次开发才能满足林业数字化建设需要,如Arcgis、arcview、MapInfo Professional。而国内基层林业单位中,计算机水平和二次开发能力薄弱而无力开发,系统难以得到应用。有的只能用于图形制作,不能运用于林业资源管理方面,如Adobe 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在林业工程设计方面应用也相对低效,难以大幅提高效率。 成都华好网景科技有限公司谭朝锐认为,现在林业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几大原因影响了林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 一、软件平台语言障碍成为基层林业人员的难题 过去的林业GIS产品大多使用国外GIS平台,这些平台功能虽然齐全,但存在语言理解障碍,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水平,使系统遭遇推广困难。一些国外产品虽然经过汉化,但是仍存在汉化不彻底的问题,影响了林业GIS在中国推广。 二、售前售后培训问题 过去推广的GIS系统在林业上应用,大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销售的时候轰轰烈烈,服务的时候冷冷清清。培训的时候热热闹闹,使用出现问题的时候,根本无人理睬。 三、频繁升级使用户应接不暇 过去的GIS在林业上重推广轻使用,一个版本还没有真正熟练使用起来就已经出现升级版本,就又开始新一轮的销售推广使基层单位财力不足、应接不暇。还有就是出现产品不能配套,或者是虽然能够配套,但配套的产品要价很高,最终导致产品市场难以接受。 四、国外GIS基础上开发的林业GIS软件操作复杂 GIS高昂的价格和操作难度使其应用仅适用于科研单位与大专院校,使基层林业人员能把GIS软件在林业上灵活操作成为神话,在无人引导和培训下很难掌握GIS的操作,更无法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多人多机的并发操作和数据共享。 五、林业GIS的开发思想不适合基层林业的现状 一个完整的GIS应用项目是在领导的支持、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建立起来完全适用林业

【参考】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课程作业 学号:姓名: 一、检索课题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 二、主题分析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资源越来越多, 而人们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少,用户需求的专业化、垂直化激化了数字图书馆大量信息数据库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1999年,美国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联合会(LITA) 10位著名的数字图书馆专家在研讨会上,把个性化定制服务列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7 大趋势之首.目前,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经开始得到普遍的关注, 人们正在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做出努力的尝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近几年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受到关注较多的一个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用户特定的需求,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的一种服务。 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该主题涉及到: (1)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哪些介绍 (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模式有什么 (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技术研究有哪些 (4)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最新进展(2005年—2007年) 三检索情况 (一)检索工具 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1989-2007)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7) (二)检索过程 1.检索途径 关键词题名主题词 2.检索用词 数字图书馆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 个性化服务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

3.检索策略 (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题名或关键词=个性化服务) 在高级检索中选择题名或关键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两个检索词进行限定,年代限定在2005-2007年,共检索出78条记录.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在高级检索中选择篇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与“个性化服务”,年代限定在2005-2007,共检出89条记录. 四检索结果分析 (一)检索结果 经检索上述两个数据库,有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论文众多,现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研究主题未重复的文献。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刘燕平图书情报工作?2006/S2 (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类体系问题叶红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 07年13期 (3)浅析智能搜索引擎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王林廷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6年01期 (4)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朱冰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4期 (5)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研究马维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 (6)智能推送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石岩情报探索 2006年11期(7)基于文本过滤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张帆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31期 (8)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何平中国信息导报2006年08期 (9)网络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张丹林区教案 2006年07期 (10)MyLibrary--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新趋势杨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年08期

信息资源组织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一、填空题 1、信息改编与重组的方法有:汇编法、摘要法、综述法。 2、列举三种直观预测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专家会议法。 3、主题法包括四种形式:标题法、元词法、关键词法、叙刺法。 4、信息化包括了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分别是: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5、组织机构信息源的特点:权威性、垄断性。 6、三种信息预测方法:直观预测法、约束外推法、模拟模型法。 7、XML是指标准通用标记语言,XML来源于 SGML ,可以作为HTML的补充,XML中DTD是指文档类型定义。 二、单项选择题 1、个人信息源又称为(B) A、文献信息源 B、口头信息源 C、生物信息源 D、实物信息源 2、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A) A、载体 B、纸张 C、光盘 D、磁盘 3、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一次文献(A) A、期刊论文 B、百科全书 C、综述 D、文摘 4、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二次文献(D) A、专利文献 B、学位论文 C、会议文献 D、目录 5、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三次文献(C) A、标准文献 B、学位论文 C、综述 D、文摘 6、《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将图书分成(A) A、 5大部分22个大类 B 、5大部分26个大类 C、 6大部分22个大类 D、 6大部分26个大类 7、利用Google的"高级搜索",可以做到(D) A、将搜索范围限制在某个特定的;将搜索限制于某种指定的语言; B、网站中排除某个定网站的网页; C、查找链接到某个指定网页的所有网页;查找与指定网页相关的网页; D、以上都是 8、ISBN是(B)的缩写 A、国际标准刊号 B、国际标准书号 C、连续出版物代码 D、国内统一刊号 9、用Adobe Reader可以阅读以下哪种格式文件(A) A、 PDF B、 VIP C、 HTML D、 TXT 10、要查找李平老师所发表的文章,首选途径为(A) A、著者途径 B、分类途径 C、主题途径 D、刊名途径 三、名词解释 1、信息:是经过采集、记录、处理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 2、类:是许多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用以表示一类事物的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第1节导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武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因素。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向机械化的转变,资本主义生产体制得以确立,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而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电力技术在能源、通信、照明、运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电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冶金技术、化工技术、内燃机技术等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把人类带入工业社会。 如果说,近代两次技术革命利用机械力、蒸汽、电力、石油等动力方面的变革,实现人类体力上的解放,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能源革命。那么,20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技术革命,实质上人类智力的解放,是一场智力革命。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新的科技密集型经济形态,使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或支配性资源。信息与材料、能源共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信息迅速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并成为主导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这种变化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还贯穿于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之中,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简单地讲,微电子技术就是一门使电子器件或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其基本构成是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其特点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如智能手机就是微电子技术的一个结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呈现出如下的特点或趋势: (1)数字化。各种文字的、图形的、图像的、声音的信息被进行二进制编码,即数字化。它是一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2)小型化。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机等不断更新换代,功能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 (3)网络化。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有线网到无线网,从传感器网到物联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使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 (4)智能化。从人们常见的手写输入、搜索引擎等软件,到指纹识别器、机器人等硬件,再到复杂的智能交通管理等应用系统,用智能技术开发的软件、硬件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业务活动的高效化和自动化,提高了人们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效率。

林业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 林业系统通讯设备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林业系统日常工作必要辅助。用GIS技术对通讯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林业系统通讯设备具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分布区域地形复杂等特点。从而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许多不便。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片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设备资料等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清楚的描述设备管线的地表和地下分布情况、设备名称和数量、设备安装日期维护记录、维护人员的组成等等。通过对地形数据的分析可以精确定位某一设备的位置以及其周边环境,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强度。 一、地形数据的管理与控制 1.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通过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能够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图,林区分布图,地形图,遥感图,各种通讯设备的分布图以及人员的分布等等。按照一定的颜色和符号表示设备的类型和种类,并且能够统计汇总结果。

网络发布可以实现网络办公 终端用户根据权限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新 2.地图控制与操作,实现基本的放大、缩小、定位、全图显示、鸟瞰图功能,能够测量任意两点或者多点的距离。 二、设备资源数据一体化查询 1.图形查询:通过图形上的拾取、选择、空间关系分析实现对设备资源数据和档案的查询。 2.属性查询,通过对某设备或某区域设备的查询,可以得到设备的详细清单和图片,将查询结果通过图表方式展现在屏幕上或打印输出。

某区域地形图1 3.统计分析: 对于某一设备统计分析;包括设备的名称、生产日期、安装时间、维护记录、设备图片信息、设备分布坐标、归属管理片区、管理人员清单等。 三、资源更新管理 1.地形数据的更新,通过GeoBeans图形平台对地形数据进行阶段性修 改和更新。通过GeoBeans信息发布软件实现系统内网络办公。

森林资源信息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内容 1. 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 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

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精简版)

第一章 1.材料、能源、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P15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P16 3.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P16 4.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特点: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P16 5.3C革命: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自动控制(Control)P16 6.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 7.因为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8.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 9.“高”特征:高驱动、高增值、高智力、高战略、高风险、高时效。 10.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11.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P19 12.信息化的特点: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P20 13.信息资源经管(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IRM)是以经管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为基础,研究和探索人类信息经管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科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P20 14.信息的性质:普遍的和无限的、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与原事物、信息可以共享、信息可以变换、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信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P26 15.信息的功能:信息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资源、信息是知识和智能的源泉。P30 16.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和利用P31 17.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P32 18.资源的内在属性: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P32 19.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P34 20.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P34 21.信息资源的特征:不可分性、积累性或非消耗性、认知相对性、不同一性、驾驭性。P34 22.狭义的信息资源经管以信息为经管对象,研究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分析、传递和共享等环节中的技术方法及其经管问题,以便提高信息过程的效率,以最佳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 23.广义信息资源经管是有效地确定、获取、综合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信息需求的过程,即对信息内容及其支持工具的经管,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组织、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P36。 24.信息资源经管(IRM):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P36 25.促进信息资源经管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信息爆炸、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资源地位提高。P37 26.政府信息资源经管和如数情报信息资源经管是信息资源经管产生、发展和深度应用的最重要的两个领域。P37 27.三个应用学科:数据库经管、记录活文献经管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 1.信息资源经管的任务是:调动好相关的人力资源,借助适宜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相应的信息系统,对信息实行有效的经管,达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以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目的。P45 2.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总结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3.组织战略一般包括三类:总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P46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考点总结: [总论]本课程考试试题题型包括单选(20小题)、多选(10小题)、填空(10小题)、名词解释(5小题)、简答(5小题)及论述题(2小题),它们分别占分20分、10分、10分、15分、25分及20 21搜索引擎:实际上是专用的WWW服务器,它利用自动搜索软件沿着WWW超链,搜索整个WWW上的主 页,然后为这些主页的每个文字建立索引并送回集中管理的索引数据库。 22涵盖率:假定对某一特定用户的检索请求,系统中存在一个与其相关的文档集合R,实施检索后,必然得到一个实际的命中结果集合A。 23超文本检索:是把有关的信息或资源通过超链接联系起来,检索时可以借助超链接实现相关信息的阅读。 24政府信息门户:即为公众、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提供的统一服务入口,通过该入口可以快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 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内,获得合适的服务。 25信息资源本体开发:即信息资源的内容开发,主要是对信息本体的生产、创造、识别、搜集、整理、排序、组织、检索、加工、重组、总结和评论等活动。 26信息系统:又称信息传递交流系统,是将信息从信息源传递给有关用户的职能系统。 十八影响Internet信息检索的因素有哪些? 1信息资源质量对信息检索的影响。2检索软件对信息资源的影响。3用户水平对信息资源的影响。 十九简述分布检索模式的机理? 1由检索代理将检索任务提交非网络上的多个主。. 2各主机检索程序,分别独立检索并将检索结果返回给检索代理。 3检索代理程序整理检索结果后显示给用户。 二十简述知识服务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知识服务平台(1)知识元库(2)教材专著库 2知识仓库3产业化协同运作 二十一简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1经济和社会发展想结合的原则。2普通服务原则。3促进市场竞争原则。4高度共享原则。5政府示范先行原则。6逐步发展原则。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 ?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大背景 ?信息技术应用 ?1992年,国家林业局设立信息中心 ?2010年的目标,建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 ?前言 目前已建立的全国性的林业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荒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林火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生态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林业局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信息网络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前言 课程意义: 一、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求更精准、翔实的林业基础信息作支撑 ?提升森林管理水平、创新、方法手段 ?前言 二、依法行政和强化管理的根本保障 ?信息化管理,避免信息混乱,弄虚作假 ?标准化软件,数据不实,管理不规范 ?及时更新,动态反映,解决时效性差的不足 ?前言 ?三、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迫切需要 ?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难共享,极大浪费 ?措施: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标准、大大提高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前言 ?四、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必然选择 ?监测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撑 ?五、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建设的重要的举措 ?推动林业科技水平提高 ?推动整个行业人才成长和队伍素质提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数字林业和林业信息化 ?一、数字林业 ?信息化的林业,包括林业大部分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在数字地球大框架指导下,应用遥感、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智能术和可视化等技术,把地球上的各种林业信息用地理坐标确定与连接起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的复习内容 试卷类型组成: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题; 复习内容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几部分: 一、 1.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Forest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现代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管理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有: 信息时态:过去、现状、未来 信息范围:点、线(带)、面、域 信息载体: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 信息来源:地面调查、遥感、基础地理数据 信息质量:综合、动态、最小新度 表现方式:个体与总体、量、结构、单位占有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 5.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如主伐、抚育伐、更新造林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调查,一般在生产作业开展的前一年进行。其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调查目的,例如:林业上常见的伐区作业设计调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等。 6.森林资源信息编码原则 答:1)唯一性:每一编码对象仅被赋予1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1个代码唯一表示1个对象。 2)简单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提高机器处理效率。 3)可扩展性: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对新的编码对象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4)规范性:在一个信息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保证同类信息的代码长度相同。 5)适用性:代码要尽可能地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易识别,便于记忆,便于填写。同时,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空间信息编码应兼顾制图与G IS空间分析。 7.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答: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有三种表示方法:栅格(raster)、矢量(vector)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法。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收稿日期:2002-07-29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郭学娟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 武汉430074) 【摘要】 从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特点入手,提出了从网上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的角度探讨网络信息组织方 式的特点:一次信息组织方式有自由文本方式、数据库方式、超文本方式、主页方式;二次信息组织方式有搜索引擎方式、指示数据库方式、菜单方式、主题树方式;三次信息组织方式有元搜索引擎等方式。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 组织方式 一次信息 二次信息 三次信息 【分类号】 G250.73 The M odes of I n ternet I nforma tion Orgn iza tion Guo Xuejuan (T he L ibra ry of Cen tra l Ch ina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W uhan 430074,Ch ina ) 【Abstract 】 Starting w 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 o rk info r m ati on resources under the netw o rk environm ent ,the paper puts fo r w ard the view po int of the modes of netw o rk info r m ati on o rganizati on from th ree angles of p ri m ary info r m ati on ,secondary info r m ati on and tertiary info r m ati on .T he mode of p ri m ary info r m ati on o rganizati on includes free -text ,database ,hypertext and hom e page .T he mode of secondary info r m ati on o rganizati on includes search engine ,referral database ,m enu ,etc .T he mode of tertiary info r m ati on o rganizati on includes m etasearch engine ,etc . 【Keywords 】 N etw o rk info r m ati on resources M odes of o rganizati on P ri m ary info r m ati on Secondary info r m ati on T ertiary info r m ati on 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的总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和以往的信息资源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 1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特点 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变的十分丰富。其特点有: 1.1 信息量大,来源广 Internet 已经成为继电视、 广播和报纸之外的第四媒体,是信息资源存储和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是集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的供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任何人都可以十分容易地在网上发布信息、传播观点。因此信息资源数量十分巨大,有“海量”信息之称。并且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信息发布者既有政府部门、大学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更有大量的公司企业和个人。 1.2 信息内容丰富,结构复杂 因特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基地,在因特网上几乎可以获得任何领域的信息。它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数据库为主体,还包括采用多媒体技术形成的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为 一体的包罗万象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其存储形式为文本??超文本??多媒体??超媒体,使信息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以知识和信息为存贮单元,而且同时展示这些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网络环境下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由传统的顺序、线性排列,通过利用数字化存储技术,发展到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促使信息资源按照自身的逻辑关系组成相互联系的、非线性的网状结构。 1.3 信息传播速度快,变化频繁 在非网络信息中,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变化最大的莫过与报纸,但是报纸一经出版,其信息便无法更改。而在Internet 上,信息的更新非常及时,不少新闻站点、商业站点的信息每日更新;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交流能瞬间完成。并且在因特网上,信息地址、信息链接、信息内容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信息资源的更换、消亡更是无法预测。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带来了不便,同时也为信息的组织带来不便。 1.4 信息层次多,品种多样 Internet 上的信息资源层次多,有零次信息、 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有文本信息、图像信息、图形信息、表格信息、超文本信息等。同时还包括各种电子书刊、树目数据库、联机数据库、软件资源等,是多媒体、多语种、多类型信息的混合体。 1.5 信息分布缺乏组织,分散无序 ? 561?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

《信息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复习思考题 参考解答 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B 5、A 6、C 7、C 8、A 9、D 10、A 11、D 12、D 13、A 14、C 15、D 16、B 17、A 18、B 19、C 20、C 21、C 22、A 23、C 24、B 25、A 26、B 27、D 28、B 29、A 30、A 31、B 32、C 33、A 34、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6、ABCE 7、ABCDE 三、名词解释 1、资源:个人或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某项活动,必须具备且经过努力获取的物质、非物质的条件,称为资源。 2、信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内容描述。 3、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包括了信息及其载体,同时反映了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4、信息化:指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

导地位的过程。 5、产业结构: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的产业类型及各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 6、知识经济:直接依据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 7、企业信息主管:从企业全局和整体出发,直接领导与主持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层领导人。 8、信息产业:通过电子手段进行信息生产、加工、积累、流通和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以及生产这些活动所必须的装臵的一种新型产业。 四、判断分析题 1、信息产业指的是硬件制造业。 答:错误。信息产业除了包含硬件制造业外,还包括电气通信产业和信息处理产业。 2、技术是信息化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错误。信息化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3、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大,相应的消息所含的信息量也越大。 答:错误。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大,则相应的消息所含的信息量也越小。 4、信息就是数据。 答:错误。数据是指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广义的信息资源?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第四次厅长办公会议精神和厅领导要求,切实加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确保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事关全省林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数据不清、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耗时多、成本高、精度差、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弱、信息利用效率低、交流速度慢、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对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和科学决策水平,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促进我省林业建设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二类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嵌入其它各类信息,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形成一个高度协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和信息分析智能化系统。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具体目标为:

◆林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制定林业信息的 指标体系,调整信息收集渠道和采集方式; ◆建立各级林业管理的共享数据库; ◆建立各专业分析模型; ◆联网形成分布式林业信息系统; ◆实现对林业利用现状变化的动态监测。 ◆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工 程建设管理,林业案件管理,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林业规划、计划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系统建设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和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分层、分类与编码、精度、符号等标准尽可能参照已有的标准。 2.数据可靠性原则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是一切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数据平台。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使用、更新、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要求,保证数据的质量,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3.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