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2.7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练习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2.7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练习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2.7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练习新人教版

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

一、选择题

1.“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不可以( )

A.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B.用科学归纳法得出

C.用简单枚举法得出

D.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答案:D

解析: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瑞雪兆丰年”的条件很难满足。人的精力、能力和条件有限,认识对象不断发展,人们不可能对每一年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因此,人们不可能用完全归纳推理归纳“瑞雪”与“丰年”的关系,而只能用不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推理得出结论。

2.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在于( )

①前提与结论的性质不同②前提与结论的断定范围不同③思维进程不同④前提数量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从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或然的,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①符合题意。演绎推理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知识范围,而归纳推理则超出了前提知识的范围(完全归纳除外),②符合题意;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推出个别性知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知识,③符合题意;④不是二者的区别。

3.财会室内有两个保险箱,一个重300千克,另一个重90千克,均被搬动,因此,被盗案可能是两个人合伙作案。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这是哪种推理?是否正确?( )

A.成立假言推理正确

B.成立归纳推理正确

C.不成立归纳推理不正确

D.不成立演绎推理不正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推理尤其是归纳推理的认识能力。回答本题要掌握归纳推理的含义。这一结论不成立,这是归纳推理,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虽然90千克重的保险箱,两个人是可以搬动的,但300千克重的保险箱,两个人单靠体力是搬不动的。所以,两人合伙作案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4.关于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或然的

B.前者是或然的,后者是必然的

C.两者都是必然的

D.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或然的

答案:D

解析: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作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因此,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故正确答案为D项。

5.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①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②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广一些,特别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事例③前提中的事例可以不真实④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

之间的因果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中的事物都是客观实在的或符合逻辑的,因而③错误。

6.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种程序。结果用温水浸种的白薯地的产量比不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答案:B

解析:考察白薯增产的原因,其他条件都相同,两种场合只有一种情况即是否用温水浸过,结果用温

水浸种的白薯地的产量比不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这个不同的情况,可能就是被考察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是求异法。故正确答案为B项。A、C、D三项不合题意,应排除。

7.剩余法一般被用来判明事物复杂的因果关系,其必须( )

A.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

B.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结果的基础上使用

C.在结果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原因

D.在原因不变的情况下分析结果

答案:A

解析:我们在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则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作剩余法。因此,剩余法必须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B

项说反了。C、D两项观点错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8.在夏天雨后,人们发现天空会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美丽彩虹。后来,在早晨的露水珠里又看到了七色彩带,在瀑布溅起的水星里,在船桨打起的浪花里也能看到类似现象。这

些场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但有一点相同,就是阳光穿射过水珠。因此,阳光穿射过水珠可能是彩虹出现的原因。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答案:A

解析:如果我们所考察的现象在几个场合中出现,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种情况是相同的,这种相同情况可能就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作求同法。这种方法常在观察认

识对象时使用,它的特点是“异中求同”。

9.1932年2月,英国发现许多炮台上的炮瞄雷达有时突然受到干扰。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多次研究,发现每当各个炮瞄雷达对准太阳时,才会受到同样的干扰,而当太阳上出现“黑子”“耀斑”时,干扰就更强。这时才真相大白,原来干扰来自太阳,太阳时刻也在发射着无线电波。

分析上述材料运用了哪种探求因果关系的方法。

答案:该材料运用了共变法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每当炮瞄雷达对准太阳时(受到太阳发射的

无线电波的干扰),炮瞄雷达就会受到干扰。并且太阳出现“黑子”“耀斑”时(即无线电波强度增

大),炮瞄雷达受到的干扰更强。炮瞄雷达受干扰的强度同太阳发射的无线电波强度存在着共变关系。所以,太阳发射的无线电波是炮瞄雷达受干扰的原因之一。

★10据史料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王安石时,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于是他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黄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九月重阳这一天,苏东坡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1)从归纳推理的角度,说明苏东坡的续诗为什么会犯逻辑错误。

(2)这个事例对我们进行不完全归纳推理有什么启示?

答案:(1)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2)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必须注意三点: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面广些;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不能犯“轻率概括”的错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