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补修)期末复习题

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 C.维果斯

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经过多次尝试,经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经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

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依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

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

A.自我中心 B.她我中心 C.自我—她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21.(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506; 课程代码:01740;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选择题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A)。 A.空间 B.色彩 C.形状 2.1923年幼儿教育家(B)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C)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 B.游戏阶段 C.再现和表现阶段 4.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B),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5.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 6.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B)四种水平。 A.曲折线 B.命名线 C.平行线 7.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C)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 B.表达思想 C.没有表现意图 8.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B)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 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天赋 9.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B)。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10.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二、填空题 11.美术也称造型艺术、____或空间艺术。 视觉艺术 12.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____、“概念画”期三个阶段。 “象征”期 13.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和____三大方面。 欣赏 14.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____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2017年电大电大2017秋《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2013秋最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置移动。(错)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 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是指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 易形成或习得,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 种行为的大好时期。 危机期: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 铜佛,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 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 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 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 维。 自我中心性: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 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 角度认识事物。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 生的。 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 或惊奇。 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 要抚养者之问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 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 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包 括合作、谦让、帮助、抚慰、等等。 攻击性行为:消极社会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伤害的行 为和倾向。包括推人、打人、骂人等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经常表现出来的 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不可缺 少的心理条件,包括一般的运动、操 作能力和认识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 舞蹈能力等。 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主体对自己的 反映过程,是对自我的反映,不仅是 认知问题,而且有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活动的参与。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 价和自我调节。生理成熟:是指身体在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也称生理发展。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 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牲,即天生的解剖生 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开关、感觉 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 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 结构和机能特征。 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 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 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围 的社会气氛等。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交往。 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 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 影响。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 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 会关系。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 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 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不同 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征。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 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 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 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 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 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 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 体验。 能力: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 某种活动的条件。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 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1、概念: 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 、研究任务:wwh 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3、近现代的儿童观 (1)近代:洛克:白板说; ①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②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方法) ③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 ③4 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 ③5 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内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 ( 2 )现代:19 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 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 研究运动。

电大学前儿童心理学近年考试真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近年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 1.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 横向研究 B. 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 实证研究 2. 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A ) A. 抓握反射 B. 吮吸反射 C. 转向反射 D. 张嘴 3. 一般认为,婴儿从( D )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 生后1 个月 B. 生后2 个月 C.生后3 个月 D. 生后4 个月 4. 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 B )进行思考。 A. 动作 B. 表象 C. 语言 D. 形象 5. 在( A )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 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6. "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 A )阶段。 A. 自我中心 B. 他我中心 C. 自我他我中心 D. 超越自我中心。 7. 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 B )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 个性 B. 气质 C. 能力 D. 性质 8. 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 )。 A. 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B. 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 C. 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 D. 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 9. 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 )。 A. 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 道德理想阶段 10. 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 A )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 B. 智力 C.成熟 D. 教养 1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 岁 B.0-3 岁 C.0-6 岁 D.0-13、14 岁 1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3.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14.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面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5.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6.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17.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期望的儿童处于(B)。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8.下列哪类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B)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题库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____两方面体现出来。 2.一--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3.一-一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4.阿恩海姆以____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5.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____、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 B.陶行知C.康有为 2.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 B.福禄倍尔C.冈仓觉 3.( )是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A.形式分析 B.描述C.解释 4.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临摹画、写生画、( )、意愿画和装饰画。 A.命题画 B.创作厩 C想象画 5.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 )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2011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6.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 盗传必究 分析题 1. 小王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王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王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慢慢地,发现小王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问小王爸妈的担心有无必要?请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答:小王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4分) 对孩子而言,同伴交往有重要作用:(12分)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 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限制明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发展各方面受到影响。(4分) 2. 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答:小明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2分)同伴交往有重要作用: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4分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 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限制明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发展各方面受到影响。(4分) 3.明明和表弟多多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明明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多多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明明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明明今后的学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21.(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 23.(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2025-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7)

2025-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7)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 3.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4. 音乐作品的再现性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 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 bl。 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各2分)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各3分) 13.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各2分) 14.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各2分) 15.简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3分);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3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密云社区教育中心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 ?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一)遗传与环境

2017年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17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_空间____。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__。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美术也称___C___、___D___或__F____。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__C____、___D___和___F___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A____: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 4、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B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 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

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分期、关键期及危机期的概念 2、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 2、关键期的概念及内容 3、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用具与器材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提问:什么叫做心理? 2、情景描述: 说到心理,许多人会认为心理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是无法确定的神秘现象。实际上这完全是误解。心理可以通过行为及语言来表现,且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测量。 用一段生活场景来说明人的心理活动:一位大学毕业生,正坐长途汽车返回故乡。他打了个盹,正慢慢醒过来。首先她听到轰鸣声,感觉到有规律的震动,看见耀眼的光芒……这些都是感觉,是进入人体感受器官的一系列外界刺激。接着她从这些个别感觉中了解了他们,知道响声和振动是汽车运行中产生的。“光芒”是从窗外射进来的,这些是知觉。汽车快到她的家乡了,她全神贯注的眺望着窗外,急切地盼望能看到熟悉的景物和亲人,她想:“今天来接我的会是哪些人呢?”“会不会是母亲和家人一齐来呢?”这时她脑海里出现了母亲的形象,这就是想象和记忆。当终于看见了她的家人时,她一阵激动,流出了热泪,这就是情感。她想将来一定努力学习,有所成就,为家乡人争光,这就是意志。上述这些都是人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总是从人的认识活动开始,有了知觉,产生了思维,引发了情感,还形成了意志。心理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主动反映活动,是大脑的一种特殊反应功能。因此,它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过程和活动。 (二)新课讲解 1、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包括: ①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和心理的联系十分紧密,心理的发展依赖大脑及客观现实。如:脑瘫儿童,往往表现出智力低下,视觉障碍等等症状 ②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人的心理现象无论多玄妙,都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根源。如:小孩子见过汽车,头脑中才有了汽车的形象;吃过苦药,才知道苦的滋味。 ③具有能动性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补修)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 A.自我中心B.他我中心C.自我—他我中心D.超越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21.(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