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硫辛酸可以口服吗?

用于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硫辛酸可以口服吗?

用于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硫辛酸是可以口服的,但宜选择口服剂型如硫辛酸胶囊或片剂,对于较严重的症状者,建议起始先采用注射治疗。

硫辛酸为B 族维生素,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可抑制蛋白质糖基化作用,抑制醛糖还原酶,减少山梨醇在周围神经组织的沉积,从而改善损伤的神经。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

硫辛酸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其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皮肤过敏反应、味觉改变、低血糖等,这些不良反应非常罕见(小于1/10000)。

用药注意事项:

1、食物会影响硫辛酸的吸收,应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尽可能戒酒。

3、硫辛酸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和偏头痛耐受不良者要谨慎。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慢性疾病,一般需长期服用。

5、硫辛酸是金属螯合剂,因此注意不要与含金属成份制剂同服(如铁制剂,镁制剂,牛奶)。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或异常,对称性疼痛;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除了硫辛酸外,还有以下药物可用于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1、甲钴胺(如弥可保):改善神经营养,修复损伤的神经。

2、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等:选择性扩张血管,改善神经微循环。

3、依帕司他(如唐林):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组织的沉积。

4、芪丹通络颗粒:具有活血温阳,通络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血瘀、寒凝脉阻证。

糖尿病人的营养补充剂

糖尿病人的营养补充剂 糖尿病人重要的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糖的利用率,从而才能真正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发展。 对糖尿病有效的营养补充剂: 阿尔法硫辛酸:作为强抗氧化剂,对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控制血 糖和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心脑血管以及肾脏等疾病。同时硫辛酸阻止脂肪的堆积减少肥胖。在德国硫辛酸被用来治疗因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系统的疾病。口服硫辛酸可以减少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而与伽马亚麻酸同时服用,效果更佳。 生物素: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刺激葡萄糖激酶的活性,此酶是肝脏利用葡萄糖的第一个步骤。葡萄糖激酶在糖尿病人体内含量非常低,动物实验表明体内高含量的生物素可以改善糖耐量和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铬:是重要的微量矿物质在人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葡萄糖的代谢,铬控制2型糖尿病的血糖,蛋白质和脂肪,很多试验已经证明了铬对糖尿病人的作用。一个大型的实验,给实验者服用1000微克,200微克和安慰剂,服用1000微克的人糖化血红蛋白在2个月内明显改善,4个月内,服用铬补充剂的人都有改善。服用1000微克的人空腹血糖也与改善。与其他物质和用 会发生更好的效果,例如印度的醋栗和黑胡椒提取物。 辅酶Q10:可以改善血糖,降低血压并且减少由于糖尿病造成的氧化危害。给糖尿病人每天2次100毫克的Q10,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都有明显降低。动物实验中,Q10可以中和自由基,提高好的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维生素C:降低氧化压力,保护眼睛,延缓糖尿病造成的衰老。 对糖尿病好的食物: 桂皮:提高血糖代谢,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受体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海藻:降低血糖升高的方法要降低食物中淀粉的分解,而从各种海藻中提取物可以减缓分解淀粉的两个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血糖升高。 白蚕豆:含有降低阿尔法淀粉酶的活性成分,减慢血糖升高。 绿咖啡提取物: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研究指出每天4杯咖啡可以大大的降低 糖尿病发病率 大蒜和洋葱:含有硫的物质,形成谷胱甘肽的重要供体。而后者又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 绿茶:含有儿茶素,可以保护贝塔细胞不受伤害。 维生素D:调节人类的基因表达,提高免疫力。

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9例,在注 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硫辛酸0.6 g,每天1次,依帕司他口 服50 ml/片,每天3次,连用20天(出院后继续服用至30天)。测定患者治疗前 后神经系统症状(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体征以及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和 血尿常规等的变化。结果: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患者 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均明显好转,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相比治疗前均有 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和血尿常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 依帕司他硫辛酸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44-0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是指在排除其他 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临 床症状以四肢自发性疼痛、感觉障碍、胃肠及膀胱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其发病 与血管障碍、代谢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现有治疗尚无肯 定疗效[1]。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对49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实施治疗观察,时间20天,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49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男32例,女17例,年 龄55—69岁。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病变表现:①四肢 感觉异常和持续疼痛;②双侧踝反射减退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发现运动、感 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排除其他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 1.2患者住院后早晚饭前(或早中晚饭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0.2—0.4)U/(kg?d),自小剂量开始,控制空腹血糖为6—8 m mol/L水平。血糖控制在正 常规范后开始治疗,每天1次,静脉滴注硫辛酸600mg,依帕司他片口服50 mg /片,每天3次,疗程为20天。 1.3观察内容:治疗过程监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及血尿常规,合理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稳定。检测肌力试验、肌腱反射和感觉异常,了解且记录主观神 经症状改善情况。 1.4评定标准: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按轻、中、重度分级,治 疗前后比较,明显改善为症状减轻2个等级,改善为症状减轻1个等级,级别无 明显变化为无效。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同一部位提高9 m/min为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快为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为 无效。 1.5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有效性以百分 率表示。 2.结果 2.1治疗前:疼痛29例,感觉异常31例,肌腱反射降低或消失33例,麻木 35例;治疗后改善:疼痛20例(69%),感觉异常23例(74%),肌腱反射降低或消

临床硫辛酸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临床硫辛酸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用法用量 注射剂:硫辛酸(点击获取完整用药信息)可用于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最大速度为每分钟50mg或2m1。本品也可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如250-500mg的硫辛酸即相当于10-20m1注射液,加入Ioo-25Om1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时间约30分钟[1-6]。 除非有特别医嘱,对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患者,可用静脉滴注给药,每天300-600mg,即相当于本品12-24m1°2-4周为一疗程。 片剂、胶囊剂:口服,0∙2g∕次,3次/日,或0.6g∕次,1次/日,早餐前半小时服用。对于较严重的症状,建议起始先采用注射治疗。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慢性疾病,一般须长期服用,具体使用时间根据个体特点决定。 1、硫辛酸不能与葡萄糖溶液、林格氏溶液及所有可能与硫基或二硫键起反应的溶液配伍使用。输注时只能用生理盐水稀释本品。 2、食物会影响本品的吸收,因此应将硫辛酸和食物分开服用。 3、硫辛酸增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因此,应密切监测血糖,特别是在开始用本品治疗时。为避免血糖水平的过度降低,需要降低某些患者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 4、经常饮酒对神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显著的危险因素,并能抵消该药物的疗效。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尽可能避免饮酒,在不用药的治疗间隔。 不良反应 硫辛酸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超

药品说明书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剂量用药,配制药物浓度,静脉滴注速度,硫辛酸注射液的制剂质量以及是否现配现用、是否避光使用保存等。 (I)对患者使用该药前应仔细询问其是否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如有,在输注过程中要对该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于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患者,使用该药时请重点监测其用药反应避免严重的ADR事件发生。 (2)建议医师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适应证、用法用量规范用药,在未取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下,尽量不要超说明书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3)保证适当的输注速度和药物浓度,按照说明书做到硫辛酸注射液的静脉滴注时间大于30min,并注意避光使用。 硫辛酸只能用盐配、可以降血糖、需和食物分开服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总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总结 1.营养神经药物 如甲钻胺,是活性维生素B12制剂,能够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可明显改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病症。 推荐用法:甲钻胺针剂5001000 LL g/d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2〜4周(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住院一次治疗),其后给予甲钻胺片口服500 ug, 3次/日,疗程至少3个月。该药物平安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响。 2.抗氧化应激药物 Q-硫辛酸(简称硫辛酸),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因子,能够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营养神经血管的血流量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硫辛酸静脉滴注3周可改善神经感觉病症和神经传导速度,长期口服可延缓神经损伤开展。糖尿病患者应每年住院一次,接受硫辛酸针剂治疗。 推荐用法:硫辛酸片口服600mg/d,疗程3个月;病症明显者先采用硫辛酸针剂600mg/d静脉滴注2~4周,其后片剂口服序贯治疗。 3.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药物 依帕司他,单药长期治疗可以有效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症,延缓并发症的进展,尤其适用于血糖控制良好、微血管病变轻微的患者。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或甲钻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优于单药治疗。 推荐用法:成人剂量每次50mg, 3次/日,餐前口服,疗程至少3月。 4.改善微循环药物 (1)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10 U g/d静脉滴注2周,然后序贯给予贝前列腺素钠片口服20〜40 u g,2〜3次/

日,连续治疗8周。 (2)己酮可可碱:静脉注射或静脉缓慢滴注,一次0.1〜0.2g, 1~2 次/日,连续使用8周;口服的缓释片每日「2次,一次0.4g,连续使用8周。 (3)胰激肽原酶:每日40U,肌内注射,连续10d,然后隔天肌内注射一次,连续治疗20d作为一个疗程。口服制剂为120〜240U/次,3次 /日,疗程3个月。 5.改善细胞能量代谢乙酰左卡尼汀,口服250〜500mg, 2〜3次/日, 疗程6个月。 6.治疗痛性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药物 应首先选用普瑞巴林或度洛西汀。考虑到患者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加巴喷丁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初始治疗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也可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但其发生严重不良反响的风险较高,故应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包括他喷他多和曲马多)由于存在成瘾和其他并发症的高风险,不推荐作为首选药物。 7.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 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剂也常被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如木丹颗粒、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和血糖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早期控制好血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合理、规律地运动,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并控制好血糖、血压,以降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

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

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136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严格控制血糖及口服维生素B1、腺苷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再用硫辛酸600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胰激肽原酶40U,每日1次,肌注,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因糖尿病之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3],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有人提出DPN的发生主要是由微血管病变和代谢因素引起,而氧化应激是促进上述损伤导致DPN的共同通路[4]。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是导致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共同机制[5],这为抗氧化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硫辛酸又叫消旋硫辛酸,在药理剂量下它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消除包括氢氧自由基、单态氧、一氧化氮自由基、过氧亚硝基阴离子、氢过氧化物等在内的多种氧化应激产物,并能再生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硫氧环蛋白等抗氧化剂,减弱氧化应激。近年来,ALA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方面的作用倍受瞩目。对4个随机临床研究共1258例患者的荟萃分析表明,静脉注射硫辛酸600mg/d可显著改善疼痛等症状[6],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另一主要原因,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存在神经内膜的血管病变,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自由基的产生增加,内皮衍生物的一氧化氮活性降低等,逐渐出现微血管透明变性、增生,管壁内脂肪及糖蛋白沉积,管腔狭窄,导致微循环障碍,神经缺血缺氧。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激化激肽原释放出激肽,激肽一方面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降压作用,另一方面,激肽使微血管扩张,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加快,使器官组织的血流灌注增加,代谢改善,胰激肽原酶还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传导速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有5例患者发生轻度头痛、胃肠道反应、颜面潮红等症状,对照组组有3例患者发生轻度胃肠道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甲钴胺;硫辛酸;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为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1]。目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症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甲钴胺为维生素B12衍生物,有助于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促进受损神经修复,但是其单独应用效果不佳。该研究为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佳治疗方案,将硫辛酸联合甲钴胺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2.6±4.2)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52.1±4.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3];18~65岁;对该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肢体疾病者;严重免疫性疾病者;伴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肝、肾、心功能不全者;外伤、遗传、中毒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为餐后血糖0.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糖尿病并发症新药——硫辛酸胶囊

糖尿病并发症新药——硫辛酸胶囊 糖尿病并发症新药——硫辛酸胶囊 来源:百济药房药讯作者:百济动态浏览:43 发布时间:2012-3-31 10:14:00 药品图片药品名称及通用名生产厂家及规格价格及优惠 唯依能 硫辛酸胶囊江苏万禾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0.1g*24粒/盒 百济会员价:特价中 导读:糖尿病是困扰现代人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种终身免疫系统疾病。但糖尿病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硫辛酸胶囊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新药。硫辛酸胶囊通过口服给药,为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2010年10月19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新药硫辛酸胶囊和片剂, 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 口服本品后, 硫辛酸可快速吸收。由于组织分布快, 血浆半衰期约为25 m in, 口服0. 6 g 硫辛酸后半小时即可达最大血浆浓度约4 ?? g?? mL- 1。动物试验( 大鼠、狗)中, 放射性标记表明肾脏为主要清除途径, 占80% ~ 90%, 主要以代谢物形式存在。即使在人体中, 也只有少量原型药物从尿液中回收。生物转化主要为侧链氧化变短和/或相应的巯基甲基化。

最近的一些硫辛酸口服药物动力学研究指出, 口服1 800 mg硫辛酸产生与静脉滴注600 m g 相似的血药浓度。这项研究评价了硫辛酸短期口服治疗24例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和神经缺陷症状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实验证明硫辛酸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安全可靠。 此外,初步结果证明, 每天服用硫辛酸1 800 m g 3周是安全的, 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人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缺陷。因此, 这项研究指出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缓解的疗效,不但能够从静脉给药获得, 而且也可以从每天口服硫辛酸600 m g获得。 使用硫辛酸胶囊的时候,要注意由于硫辛酸是金属螯合剂, 因此尤其注意不要与金属成分同服( 如铁制剂、镁制剂, 牛奶中因含钙成分也不要同服)。如早餐前半小时服用本品, 午餐或晚餐时可服用铁和镁制剂。

2个中成药,抗炎抗氧化、修复神经、促进传导,改善糖尿病引起的麻木疼痛

2个中成药,抗炎抗氧化、修复神经、促进传导,改善糖尿病 引起的麻木疼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风险多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相关。临床上西医多采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以及硫辛酸、依帕司他等对症治疗。有研究认为,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周围神经缺血。 中医认为消渴病日久易耗气伤血,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日久则形成瘀血,四肢失于濡养则出现肢体麻木不仁,甚至疼痛的症状。临床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糖脉康颗粒

糖脉康颗粒,由黄芪、生地黄、赤芍、丹参、牛膝、麦冬、黄精等组成,中医认为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见上述症状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糖脉康颗粒能扩张外周血管,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高凝状态,抗血栓形成。同时改善血糖水平,消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应激,纠正周围神经及其环境的缺血缺氧,减少神经损伤,修复周围神经,改善肢体麻木疼痛,对周围神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糖脉康颗粒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葡萄糖致大鼠血糖升高,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而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该药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的升高,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其中对胆固醇的降低尤为显著。

临床研究中,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与甲钴胺相当,但在改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上优于甲钴胺。甲钴胺仅作用于受损神经的修复,而糖脉康颗粒为复合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具有多靶点效应。既作用于神经,也作用于血管内皮、血小板、胰岛β细胞等多个靶点,对高血糖、高血脂引发的诸多症状均有改善,作用全面。 木丹颗粒 木丹颗粒,是国内第一个上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成药,由黄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络阻证,患者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丹颗粒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阻止胰岛β细胞凋亡,调节血脂异常,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作用。木丹颗粒是传统的中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其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在治疗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上的独特优势。

依帕司他、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依帕司他、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药物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张晓英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40)7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依帕司他、α-硫辛酸分别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按常规给与糖尿病饮食、运动,根据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同时给予甲钴胺0.5mg/次,静脉注射,1次/d,前列地尔10μg/d,静脉注射;在此基础上A组30例加用依帕司他50mg/次,B组28例给予α-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结果:A组有效率90.0%,B组89.3%,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均有较明显的增加;治疗后两组间,除正中神经SNC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帕司他、α-硫辛酸分别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可收到良好疗效,就其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在针对病因治疗方面,采取纠正代谢紊乱要比改善微循环显得重要. 【总页数】3页(P876-878) 【作者】张晓英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安康,7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9

【相关文献】 1.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临床观察 [J], 晋根芳;葛建国;张占锋 2.甲钴胺片与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J], 邱志滨 3.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临床观察 [J], 晋根芳;葛建国;张占锋; 4.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 [J], 吴卫国 5.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J], 丰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神经病变,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多角度从根源上改善

糖尿病神经病变,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多角度从根源 上改善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如双手、双脚发凉、麻木、疼痛等。而自主神经病变涉及到心脏、胃肠道、泌尿生殖道、泌汗功能等的异常表现。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最多见,约占75%。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的早期就会发生,而且接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发生。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另外还有一些中药。最常用的药物有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 甲钴胺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比非活性维生素B12更容易进入到神经细胞内,作为营养神经的药物,它能够促进神经元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显著促进神经元髓鞘形成和轴突的再生,从而可以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因此,对于糖尿病伴有神经病变的患者,使用甲钴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一般可以先肌肉注射或静

脉滴注2-4周,然后服用甲钴胺片,至少服用3个月,该药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硫辛酸 硫辛酸是抗氧化应激的药物,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因子,它能够抑制神经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蛋白质的糖基化,抑制醛糖还原酶,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提高神经Na+‐K+‐ATP的活性,直接清除活性氧簇和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同时参与谷胱甘肽、辅酶Q10等抗氧化剂再循环,螯合某些金属离子,共同发挥抗氧化作用。 临床试验表明,口服硫辛酸与使用注射剂疗效相当,治疗3周后可改善神经感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及延缓神经损害的发展,越早治疗越好。另外硫辛酸也适用于改善胃轻瘫、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一般建议静滴2-4周后,再口服序贯治疗,该药安全性也良好。

硫辛酸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

硫辛酸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 目的探讨硫辛酸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饮食控制、常规降血糖,并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poic acid tablets combined Methylcobalamin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iet control,conventional blood sugar decrease and Methylcobalamin tablets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lipoic acid table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9.29%,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71.43%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Lipoic acid tablets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Key words] Lipoic acid tablets;Methylcobalamin tablets;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主要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或体征。本研究采用硫辛酸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了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结果取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2例,男61例,女51例,年龄42~70岁。获得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并在患者的知情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6.4±6.0)岁,平均病程(7.5±2.0)年。观察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9±6.5)岁,平均病程(7.9±2.3)年。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饮食控制、口服除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加用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H20030812]口服,一次1片(0.5 mg),1日3次。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吃甲钴胺就够了?这三种药,效果更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吃甲钴胺就够了?这三种药,效果更佳 69岁的李先生,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已经有27年。 可就在一周前,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李先生忽然出现双下肢麻木的症状。麻木症状为阵发性,且在夜间多发。有时,甚至还伴发下肢抽搐,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随后,便在家人陪同下,来医院进行治疗救治。 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根据与患者进一步沟通了解到,李先生虽然患糖尿病已经有多年,但平时仍然没有按时监测血糖的习惯,对于自身的血糖水平到底控制在什么范围,并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们推测患者李先生在患糖尿病的期间,血糖很可能控制得并不理想,导致患者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出现的下肢麻木这类症状,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于是,在查体时,推荐患者重点检查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下肢的血运、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超等多个方面。 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随机的血糖值为19.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5%,血脂略有偏高,而肌电图则明确提示患者为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并且双下肢的血管彩超也提示患者还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各项功能,无明显异常。 治疗过程 考虑到患者之所以出现一系列的病变症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所致。此外,患者的血脂也略显偏高,存在重大风险。所以,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将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初步制定了治疗方案:口服用药二甲双胍联合恩格列净,并且还增加了阿托伐他汀钙和阿司匹林。同时,还搭配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达到强化降糖的效果。 另外,又考虑到患者已经出现了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症状,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又使用了甲钴胺这类药物,作为营养神经的作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吃甲钴胺就够了?这3种药物,是它的好搭档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吃甲钴胺就够了?这3种药物,是它的 好搭档 “医生,我这手和胳膊麻的很,夜晚都睡不着觉,像是有无数小蚂蚁在手上爬,您给想想办法吧?” “您是双侧还是单侧?糖尿病多少年了?” “我糖尿病快十年了。麻木是双侧的,我吃着甲钴胺呢,原来吃的是腺苷钴胺,换成甲钴胺一开始还挺有效的,今年就不行了,你看能加点别的药吗?” “您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啊,这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您别着急,治疗周围神经病变除了甲钴胺,还有别的药可以选择。” 一、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尤其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可能都存在神经的并发症。包括中枢神经并发症及周围神经并发症,中枢神经是指12对脑神经,周围神经并发症虽不

像中枢神经并发症严重,但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程度却是难以忍受的。 麻木、疼痛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而且是双侧、对称性为特点,这很好地区分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脑血管病的症状,比如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带来的肢体麻木一般是单侧的,这为诊断提供了早期的依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下肢的症状多见,麻木、疼痛、蚁行感、踩棉花感,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医生问病史除了问血糖控制情况,同时也会仔细询问并发症的情况,关于周围神经病变医生会问有没有觉得“手、足和腿像蚂蚁爬一样,脚底下发软、走路踩棉花似的有没有……四肢末梢疼痛有没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是让患者饱受折磨的。我曾经收治过1例疼痛严重的患者,在我夜班的时候因为疼痛难忍而去病区的楼道里撞墙,结果墙内病室的一个糖尿病患者受其影响而焦虑紧张,发作了心绞痛转去了心脏科,充分印证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这种痛也警戒了当时科里住院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去控制血糖,因为他们看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多么可怕。

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CSS评分、MDN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CSS评分、MDN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康锦芬;李靖云;黄文森;邓少雄;黄思婧 【摘要】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CSS评分、MDN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贝前列素钠及硫辛酸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硫辛酸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 察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MDNS评分、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MDNS评分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 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硫辛酸比较,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更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CSS评分、MDN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其 临床疗效更佳. 【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34)002 【总页数】4页(P190-193) 【关键词】贝前列素钠;硫辛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康锦芬;李靖云;黄文森;邓少雄;黄思婧

【作者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学教研室;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学教研室;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学教研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学教研室;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其患病率在全球迅速增加,每年患者数量增加5%[1]。如果糖尿病未被诊断或控制不佳,则可导致持续性高血糖状态,进而导致神经组织、肾小球、视网膜和血管等各种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甚至造成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作为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又可促进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评分与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测定联合应用可较单纯NCV 测定更有利于DPN的诊断与疗效判断。目前,DPN尚无特效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口服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对DPN患者TCSS评分、MDNS评分及NCV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102例DPN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2016年制定的

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神经功能的 影响 宋开翠 【摘要】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DPN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病人给予硫辛酸注射液600 mg,每日1次静脉输注;B组病人给予胰激肽原酶片120 IU,每日3次口服;C组病人给予硫辛酸+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用法用量同A组与B组.比较3组病人治疗前后总症状评分系统(TSS)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病人治疗前TSS、MNCV、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治疗后TSS降低,MNCV和SNCV显著提高,C 组指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胰激肽原酶和硫辛酸可有效改善DPN病人的神经功能,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8(016)008 【总页数】2页(P1139-1140)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胰激肽原酶;硫辛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功能【作者】宋开翠 【作者单位】山西省荣军医院太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R255.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导致神经系统损伤。DPN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认为与代谢紊乱、神经营养障碍、氧化应激、C肽缺乏等有关。DPN病人早期可能出现冷感、蚁行感等肢体末端感觉异常,也有烧灼感、疼痛、麻木等感觉神经病变症状,也可能影响全身周围神经系统,严重者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总症状评分系统(TSS)评分广泛应用于周围神经炎的研究,可准确评价神经病变症状程度,同时通过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反映神经病变程度,两者结合使用,提高研究可信性。故本研究采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对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变化进行记录[2-3]。临床采用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在DPN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通过TSS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4-5] 纳入标准:符合201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病人具有肢体感觉麻木、针刺感或烧灼样疼痛、闪痛及刀割样疼痛等DPN临床症状;肌电图(EMG)异常;初诊为DP;病人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导致外周神经病变的其他病变者;合并严重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不全病变者。 1.2 研究对象本研究方案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最终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DPN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女52例,男68例,年龄44岁~72岁(57.9岁±14.1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