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服务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比赛要求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服务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

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比赛要求

本次大赛预赛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可按照当地优质课教学评比标准推选参赛选手,也可参照决赛时采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现场说课”综合评比的方式;其中,“教学设计方案”与“教学课件”的评比,将参照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有关要求。

一、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设计思想: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改善。

教案内容: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针对1~2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般包括授课班级的年级、专业、学生数和授课时间;授课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授课类型;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反思等。

二、教学课件

上课用教学课件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学设计方案一致。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建议所用软件尽量采用常用版本,以保证课件在其他机器上能正常播放),不限风格形式。如图片可采用GIF、JPG、TIF等格式(图片分辨率要求在1024×768以上);视频和动画可采用MPG、MOV、ASF、RM、SWF等格式(视频文件要求能在1024×768分辨率下清晰、流畅播放);音频可采用MP3、WMA等格式。

三、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不超过8分钟的微视频。

1.微课制作要求

(1)分析研究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业水平。借助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和讲解知识内容。

(2)画面简洁,不要有与教学内容无关内容。

(3)字体和背景的颜色搭配合理。

(4)鼠标在屏幕上的移动速度不要太快,更不要晃动。

(5)语言表达准确规范,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

(6)录制环境安静、无噪音。

(7)背景音乐轻松,不喧宾夺主。

(8)视频文件容量不超过10M。

(9)视频格式为flv,wmv或MP4。

2.微课制作方法或设备(供参考)

(1)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 PPT课件。

(2)手机拍摄 + 白纸 + 笔(需要用一个支架把手机固定在上方)。

(3)DV + 白板(黑板)。

(4)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数位屏(或手写板) +绘图软件(如SmoothDraw 3)。

(5)平板电脑。

(6)电子白板及类似设备。

(7)金达在线微课制作。

(8)其他。

四、现场说课

(一)时间要求

现场说课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所选教学内容必须是教师本人的真实课堂教学内容,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反思。评委提问及选手答辩5分钟。

(二)语言、仪态要求

教学仪态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语言表达准确规范,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说课内容要求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诠释教材的理念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

2.教学策略。阐述本课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突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的教学策略得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技能培养;着重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解说本课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结构、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师生活动等。要求教学层次清楚,教学结构完整,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相对应。

4.教学反思。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突出。

四、参赛教材版本与数字化资源提供

参赛版本主要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业课程国家规划教材,详细书目如下表:

财经类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服务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比赛要求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服务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 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比赛要求 本次大赛预赛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可按照当地优质课教学评比标准推选参赛选手,也可参照决赛时采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现场说课”综合评比的方式;其中,“教学设计方案”与“教学课件”的评比,将参照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有关要求。 一、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设计思想: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改善。 教案内容: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针对1~2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般包括授课班级的年级、专业、学生数和授课时间;授课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授课类型;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反思等。 二、教学课件 上课用教学课件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学设计方案一致。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建议所用软件尽量采用常用版本,以保证课件在其他机器上能正常播放),不限风格形式。如图片可采用GIF、JPG、TIF等格式(图片分辨率要求在1024×768以上);视频和动画可采用MPG、MOV、ASF、RM、SWF等格式(视频文件要求能在1024×768分辨率下清晰、流畅播放);音频可采用MP3、WMA等格式。 三、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不超过8分钟的微视频。 1.微课制作要求

2019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教师组职业英语技能(服务类)赛项竞赛规程(中职教师组).doc

2019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教师组职业英语技能(服务类)赛项竞赛规程(中职教师组) 一、竞赛名称 2019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教师组职业英语技能(服务类)竞赛 二、竞赛目的 为中职英语教师提供交流教育理念、切磋教学技艺、展现职业风采的平台,旨在展示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风采,促进教学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良性互动,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变革创新,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四、竞赛时间及地点 (一)竞赛时间 2019年4月8日-2019年4月9日 (二)竞赛地点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校本部(兰州市城关区东岗镇窦家山36号) 五、参赛资格和竞赛程序 (一)参赛资格 参赛教师必须是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的在籍从事服

务类专业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其中,中职服务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类航空服务专业;信息技术类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医药卫生类护理专业;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二)竞赛程序 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其中,初赛采用笔试形式,决赛采用现场说课形式。竞赛环节的日程安排见附件1《2019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教师组职业英语技能(服务类)竞赛日程安排表》。 六、竞赛内容及方法 (一)竞赛内容 1.初赛:职业综合素养和专业综合技能笔试(4月8日15:00-17:00) 初赛时间为120分钟,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含职业综合素养和专业综合技能两部分内容。其中,职业综合素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道德(30分);专业综合技能包括听力和阅读(70分)。笔试采用机读卡作答,阅卷机阅卷形式,所有答案应填涂在机读卡上,做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参赛选手须自备中性笔、2B铅笔等考试用品,选手按选手预备会抽签座位号(01--94)就坐。 初赛成绩排名前38名的老师方有资格参加4月9日的决赛。 2.决赛:现场说课(4月9日9:00-17:00) 现场说课内容可选自任一版本的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英语》。参赛教师从中选取1课时进行说课,自定说课课题,结合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件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比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旨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在比赛中,教师们需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课件,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件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制作课件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课件应该具有创新性。创新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 课件应该具有实用性。课件的制作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科和课程类型,采取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

学效果。同时,课件还应该方便使用,具有交互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 课件应该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是制作课件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学的课件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制作课件时,教师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确保课件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比赛,教师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本文旨在客观评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以下简称“比赛”)。该比赛是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教育活动,旨在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比赛的组织工作得到了高度评价。组织者精心策划和筹备,为参赛者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同时,比赛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参赛者,增加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这有助于提升参赛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以及了解其他地区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比赛在提升参赛者教学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参赛,教师们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一、比赛目的 本比赛旨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比赛内容 教学设计:针对一个教学任务、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实施。参赛作品应体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解和应用,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重点考察教师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参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创设学习的情境,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教学(训练)内容。 实训教学: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实训教学设

计和完成相关技术技能操作的能力。参赛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设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完成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利用实际教学环节适用的设施设备完成与实训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操作,展现良好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设计应已用于实际教学,效果突出。 三、比赛形式 初赛:参赛教师提交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反思等材料。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评审,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省(市)级复赛。 复赛: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复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全国决赛。复赛形式可以采取现场教学、说课、教学演示等多种形式。 决赛:全国决赛形式为现场教学、说课、教学演示等。评审专家根据参赛教师的表现和作品质量给出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四、比赛时间安排 初赛:XX月XX日-XX月XX日; 复赛:XX月XX日-XX月XX日; 决赛:XX月XX日-XX月XX日。 五、比赛要求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备赛思路与技巧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备赛思路与技巧 作者:伍国杰 来源:《职业》2020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角度,探讨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备赛思路和技巧,从选题、团队组建、教学设计、拍课、说课、模拟教学、答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旨在为职业院校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能力比赛备赛思路技巧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賽教学能力比赛,目的是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按照《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及评分标准,教师需在选题、团队组建、教学设计、拍课、说课、模拟教学、答辩等方面进行准备。 一、备赛思路及技巧 (一)合理确定选题 参赛课题要遵循“三有三别”的策略进行选题。“三有”指的是有价值、有载体、有热度。有价值,是指选题能体现岗位核心能力,能反映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帮助学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有载体,一方面是指已有的教学资源能够支撑教学有效进行,

另一方面是指教学内容能以项目或者实际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有热度,是指选题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三别”指的是别重复、别深奥、别浮夸。在确定选题前一定要先查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近三年的获奖作品名单,切勿重复选择,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对教学内容艰深晦涩,在大赛规定的课时内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的选题最好放弃。切忌为了炫技而选择以堆砌和应用各类技术手段为支撑的选题,如果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参赛者却强行引入技术手段,这样的选题也是会失败的。 (二)多元化组建备赛团队 组建备赛团队时,可按照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或者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选择人员。负责说课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现场表现能力;负责模拟教学的教师要能够有效把握上课细节,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组建多元专业背景的团队,目的是让团队在思维融合、技术互补、创意开发等方面更为出色。 (三)理清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需要在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高效、有创意的教学策略,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与课堂内容进行耦合,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便于依托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可评可测、表述明确、重点突出。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在10分钟内完成仪器组件的安装,正确安装率达90%”这一教学目标,分别描述了学习者的组织形式、条件、行为、结果四个部分的内容,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可操作性较强。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要依据课前学生线上自学的反馈情况进行,收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浏览率及答题正确率,分析调查问卷及学生讨论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差距,准确预判教学难点重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内容与策略 教学内容要注意容量适度、衔接有序,能够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前在线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熟悉基本概念;课中合作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解析重难点、巩固专业知识、完成应用性任务、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课后自主学习的内容是为了实现学习内容的拓展提升。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已成为常态教学策

信息化教学大赛竞赛方案

附件 2021年XX省职业院校 信息化教学大赛竞赛方案 为确保2021年XX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平安、顺利、有序进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举办单位 〔一〕主办单位:XX省教育厅 〔二〕承办单位:XX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三〕协办单位:XX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一〕比赛时间:2021年7月23-24日 〔二〕比赛地点:XX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三、比赛工程 〔一〕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效劳专业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4、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比赛; 5、微课程开发比赛〔参赛内容为公共课〕; .

6、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比赛。 以上1、2、3项属于“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设立的工程,以下简称“国赛工程〞,4、5、6属于“2021年XX省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在“国赛工程〞之外设立的工程,以下简称“省赛工程〞。 〔二〕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设语文类课程组、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网络课程比赛〔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4、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比赛; 5、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比赛。 以上1、2、3项属于“国赛工程〞,4、5项属于“省赛工程〞。 四、赛项要求及比赛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 1、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要求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 v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精选8篇)_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精选8篇)_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精选8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解读 今天给大家分享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解读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帮我们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全部都是干货哦~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我们参加比赛,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选题!选题一定要有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师们应该明白,信息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但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所以在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参赛的选题一定要适合用信息化来展现。也就是说选择的这个题目它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所以老师们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一点。 另外教学目标也存在问题,如果我们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您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那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老师们就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在这里第一步需要对我们所选择的这节课程内容进行相关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那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我们所教的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那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了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我们本节课的时长、大致的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相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育文档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 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简述 (一)背景简介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始办于2010年,第一届主要参赛对象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赛名称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2012年起,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纳入大赛参赛范围,大赛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此项赛事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职成司、教师司、信推办、工信部人教司与承办省教育厅共同组织实施,是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国家级赛事,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1]。 (二)赛项设置 6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从参赛院校级别到分赛项设置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只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信息化教学设计两个分赛项;2011年,增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赛项;2012年,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纳入参赛对象;2013年,中职组比赛取消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赛项,增设信息化实训教学分赛项;2014年,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赛事都取消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分赛项,增设信息化课堂教学分赛项,同时参赛选手由个人参赛拓

展到团队参赛;2015年,高职组取消网络课程分赛项,增设信息化实训教学分赛项。至此,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与高职组均设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3个分赛。见表1。 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举办成效 (一)引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在信息化教学领域唯 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事,大赛的权威性以及影响力不言而喻。仅2015年,就有来自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新疆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与解放军的989件作品,2277名教师参加了全国总决赛。由于进入全国总决赛有严格的名额限制,竞争激烈,所以参加国赛的选手基本都是经过校赛、市赛、省赛层层推荐、选拔才获得国赛参赛资格的。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万~6万教师直接参与该项赛事,大赛开办6年来,累计教师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 从2011年起,在大赛官网上专门设获奖作品视频展示专栏,供教师观摩、学习。这些优秀获奖作品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开发、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成效、特色等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一定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普及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二)提升参赛教师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 校、市、省、国家4级选拔的竞争机制有力激发了教师学习、

美术应用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比赛

美术应用说课稿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比赛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是一堂美术应用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二、研究目标 1. 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美术作品的分类和特点。 2. 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运用。 3. 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4.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入 -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资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 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 - 介绍不同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 解释基本美术元素的含义和运用方法,如色彩的表现力、线 条的表达等。 3. 研究活动 - 分组或个人进行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 度思考和讨论。 - 给予学生创作任务,例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鼓励他们运用 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4. 综合评价 -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五、教学资源 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展示资源。 2. 绘画工具、颜料、纸张等实践工具。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分析学生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便优化教学设计。 七、延伸拓展 1. 组织美术展览或参观艺术展览,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 2. 探索数字化美术创作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 创作。

职业学校教师说课比赛方案

职业学校教师说课比赛方案 一、比赛目的与意义 本次职业学校教师说课比赛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教师们的创新思维和教学热情,共同探索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比赛内容与形式 1. 比赛内容: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 2. 比赛形式: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初赛采取现场说课方式,每位参赛教师准备一个15分钟的说课稿,现场进行说课演示和评审;决赛采取现场教学演示方式,每位参赛教师进行一个30分钟的实际教学示范。 三、比赛安排与要求 1. 时间安排:比赛分为预赛、初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时间分别为10月初、10月中和10月底。

2. 参赛要求:参赛教师需具备必要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参 赛教师可根据自身擅长的学科和教学领域选择参赛内容。 3.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包括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操 作性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4. 比赛奖励:比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对获奖教师 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四、比赛组织与管理 1. 组织机构:比赛由学校教务处和教师教学研究团队共同组织 和管理。 2. 准备工作:学校教务处负责比赛的宣传和报名工作;教师教 学研究团队负责比赛的程序安排和评审工作。 3. 比赛流程:比赛分为资格审核、初赛、决赛和颁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固定的流程和时间进行。 五、比赛后续与反思 1. 后续活动:比赛结束后,学校将组织获奖教师进行教学经验 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和互动。 2. 反思总结:比赛结束后,学校将组织参赛教师进行比赛经验 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比赛形式和评审标准。

关于举办高教社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doc

关于举办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秘类专业 “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教研室、教科院、职教中心,各地市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7年工作计划及《关于举办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服务类专业和素质教育课程“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的预通知》(以下简称《预通知》)精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定于2017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秘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现将比赛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协办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二、比赛方式 1。参赛人员及参会代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按规定名额推荐参赛的中等职业学校文秘类专业教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推荐的领队和评委。欢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教研员、各职业学校教师前来观摩. 2。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共设一、二、三等奖,优秀组织奖,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颁发获奖证书,并将有关作品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网()发布,以供广大教师交流学习。

3。组织方式 (1)比赛采用选手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参赛选手的比赛组别和比赛顺序,每组分设一、二、三等奖. (2)参赛选手按抽取的说课顺序上场,比赛时间每人15分钟(其中说课10分钟,微课展示5分钟,说课与微课展示分别计时,均不能超时). 4.比赛评委 由每个参赛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确定一名领队、推荐一名评委(可由领队兼任),并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聘请的专家共同组成评委组。 5。评比要求 评委将从内容科学性、教学适用性、技术手段及表现方式、现场表达效果等几个环节评分。 三、比赛程序 比赛程序以现场日程安排为准。 参赛选手: 11月29日:报到,提交光盘一张(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说课课件、微课、课堂实录),光盘盘面写上姓名及所在学校名称; 16:00选手进行抽签,确定比赛组别和比赛顺序,抽签结束后到赛场拷贝说课课件和微课; 11月30日:全天比赛(注:选手准备5份纸质教学设计方案,在上场说课前提交给评委); 12月1日:交流、颁奖; 12月2日: 离会。 领队、评委: 11月29日16:00 进行大赛领队、评委会议。 注: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选手进行个人情况介绍,违者最高只能获得三等奖奖项. 四、大赛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11月29日.

关于举办201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说课比赛的通知【模板】

濮阳市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研室 关于举办201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说课比赛的通知 濮职成教研(2016)5号 全市各职业学校、各教研中心组: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关于举办2016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等教学技能大赛活动》(豫职教研教学[2016]8号)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基本要求,切实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我室决定举办201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说课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任课教师。 二、比赛内容及比赛要求 本次大赛针对德育课、公共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和素质教育课程(艺术类、礼仪类、口语交际类、职业素养)、工科类专业[计算机类(含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类、机械类、汽车类专业]、现代服务类专业[财经类、旅游服务类(饭店、旅游、烹饪)、文秘类、医药卫生类专业]等相关专业课程分别比赛。参赛作品应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两部分,并要求进行现场说课(要求准备说课PPT)。

比赛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 三、名额分配和报名时间 1.名额分配 本次比赛要求各学校公共基础课每学科报2-3节,专业技能课每专业报3-5节。2015年-2016年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的老师直接参评。 2.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截止到2015年5月10日,在报名期限内,将“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及“参赛选手汇总表”(附件2、附件3),发到电子信箱:【邮箱地址】。联系人:张银丁,联系电话:******** 四、比赛时间和地点 全市说课比赛的时间拟定于2015年5月中下旬在各中心组组长学校举办,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比赛程序 1.各校按本通知要求组织先期预赛,推选出优秀教师,参加全市说课比赛。 2.全市说课比赛分中心组进行,届时市职成教研室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设立评审小组,对参赛教师进行评比。 六、奖项设置

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方案

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方案 一、组织单位 (一)主办单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承办单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协办单位 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 二、组织机构 成立大赛领导小组,负责大赛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同志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大赛工作办公室,负责大赛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负责同志任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相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各参赛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

能力处或技工教育处主要负责同志,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工教育处、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成员。 三、大赛项目 (一)参赛人员 参赛选手须是全国技工院校在职教师,每个大赛类别每省选派1名选手参加全国赛。参赛选手须由所在学校出具证明,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初审,大赛工作办公室负责复审。 (二)大赛类别 分9大类:(一)机械类;(二)电工电子类;(三)信息类;(四)交通类;(五)服务类;(六)财经商贸类;(七)工业综合与农业类;(八)文化艺术与综合类;(九)公共类。 类别说明:1.农业类、能源类、化工类、冶金类、建筑类和轻工类等6类专业归入工业综合与农业类;2.医药类、文化艺术类、其他等3类专业归入文化艺术与综合类;3.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政治、职业指导、心理健康、第二课堂等属于公共类。 (三)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教学方案设计、说课与答辩两部分。 教学方案设计:可选取相对独立、完整的人文素质/职业活动,或来自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某一具有典型性的内容,以文本及教学视频形式提交(设计模板可参照附件1)。 说课与答辩:以教学方案设计文本为基础,结合多媒体课件、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方案

**学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竞赛的组织领导,成立竞赛工作组,负责竞赛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具体成员如下: 二、竞赛项目 (一)参赛人员 (二)竞赛类别 分九大类:(一)机械类;(二)电工电子类;(三)信息类;(四)交通类;(五)服务类;(六)财经商贸类;(七)工业综合及农业类;(八)文化艺术及综合类;(九)公共类。 类别说明:1.农业类、能源类、化工类、冶金类、建筑类和轻工类等6类专业归入工业综合及农业类;2.医药类、文化艺术类、其他等3类专业归入文化艺术及综合类;3.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政治、职业指导、心理健康、第二课堂等属于公共类。 (三)竞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教学方案设计、说课及答辩两部分。 1.教学方案设计。可选取相对独立、完整的人文素质/职业活动,或来自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某一具有典型性的内容,所提交的参赛作品须已在参赛院校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教学方案设计以文本形式提交(可参照但不限于附件1中的设计模

版),附节选教学视频(时长不超过8分钟),能反映学及教的情况。 2.说课及答辩。以教学方案设计文本为基础,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进行现场说课及答辩,其中说课10分钟,答辩3分钟。 三、时间安排 (一)竞赛启动(*年*月初)。下发竞赛方案,成立竞赛组织机构,明确竞赛流程和要求。 (二)选拔赛阶段(*)。各专业部、教研组组织进行选拔赛,对本部门参赛作品进行初审和评选,将参赛资料汇总上报竞赛工作组(报名汇总表见附件2)。 (三)评审阶段(*)。由竞赛工作组聘请评审专家及部分校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评审和说课及答辩评审(具体评审方法见附件3)。 (四)展示及表彰阶段(*)。组织竞赛优胜者进行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能力展示,并对各类获奖进行表彰。 (五)省赛报名阶段(*)。竞赛工作组汇总竞赛获奖材料,择优上报省赛参赛选手报名汇总表和参赛作品。 五、参赛要求 (一)总体要求 参赛选手须认真研读本方案,准确领会竞赛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突出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职业能力,执行相关专

辽宁省第二十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指南

(一)项目设置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三)评选指标 (四)作品资格审定 (五)作品制作 (一)参加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 (二)报送时间和方式 (一)评比办法 (二)奖项设置 (一)组织领导 (二)联系方式

一、参加人员范围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机构、电教机构的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辽宁省第二十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简称“大赛”)根据不同 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组设置参赛项目。 1.基础教育组:课件、课例、微课、学科主题社区。 幼儿教育:课件、课例、微课。 特殊教育:课件、课例、微课。 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2.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精品开放课程、微课。 3.高等教育组:课件、精品开放课程、微课。 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者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挪移终端课件作品应能在 iPAD、Android PAD等挪移教学设备上运行。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训软件等均可报送。 ( 1 )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 700MB。 ( 2 )报送形式:各活动组织单位通过云盘统一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者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 2. 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解 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重点把信息技术和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