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肉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度,由于学生所使用的测量单位不同,量得的数就不同,从而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指导学生认识米尺,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初步掌握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想想做做”中,除了继续练习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外,重点练习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用指宽、掌宽等自己身上的“尺”进一步建立1厘米或几厘米长度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米尺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动动脑筋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谈话:看来,我们要想准确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必须有统一的单位。人们为了量得大家都承认的结果,常用什么工具来量长度?米尺上有一种长度单位叫做厘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板贴:认识厘米)

二、尝试感悟,探索新知

1.认识刻度尺。

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哇,有这么多尺子,别看你们的尺子有这么多的花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地方,我随便抽出三把尺子来作比较,(把这三把尺子放在投影仪上)请你们拿自己的尺子和这些放大的尺子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在学生回答都有数字时,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

在学生回答尺子上有一条一条的线时,述:这些线在尺子上叫做刻度线,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引导学生看一看长刻度线之间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

谈话:现在共同点找出来了,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数字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谈话:大家提的问题很好,今天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些问题。看看尺子上的数字,它们是怎样用来表示刻度的。最小的是几?刻度0,表示起点,接着是刻度

几?顺次往下说一说。

2.认识厘米。

讲述:量比较短的物品,常用厘米作单位。

(1) 指一指。

1厘米有多长?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学生尝试着在尺子上指。

提问:你能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吗?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

小结:在米尺上每相邻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 数一数。

让学生自己数,从刻度0到刻度3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

提问:从刻度0到刻度7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几,它们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 比一比。

谈话:拿起红色的小方块(边长1厘米),猜一猜它们每条边有多长?下面请同学们跟我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方块,左手慢慢抽出小方块,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小缝大约就是1厘米。

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头脑里。

现在不用方块,自己用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同桌互相检查。

(4) 找一找。

①做选择题,找一下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A.拿起数学书,问:长、宽、厚,最接近1厘米的是什么?

B.伸出手,问:手指的宽度、手掌的宽度、一拃的长度,你选什么?

谈话: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的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

②现在我们一起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谈话:该怎样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机灵,请它为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录像演示测量的方法。

(2)展示课本第51页的例题。

提问:铅笔长几厘米?线段长几厘米?

讨论:用米尺量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3)发给学生几张纸条(长度都是整厘米数),让学生一起量纸条的长度,汇报答案。

(4)看“想想做做”第1题,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其他的量法错在哪里。

(5)完成“想想做做”第2。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述:丁丁在测量线段长度的时候遇到困难了,你想帮助他吗?

(出示第3题的题目)问: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几厘米呢?

述: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结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数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4、画定长的线段。

述:刚才我们量线段、小刀的长度的时候,都是从刻度0开始的。我们除了可以量出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还可以画出长是几厘米的线段。如果我们要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应该怎样画呢?

边演示边讲述。述:在0刻度点一个点,在刻度4上点一个点,在两点间连一条直直的线,这样,我们就画出了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点课件)从尺上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的地方,就是4厘米。

三、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1.看第52页第4题,跟老师一起量手掌的宽度,把结果写在横线上。

2.谈话: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度,又没带尺子怎么办?要量卡片的宽呢?量小积木的高呢?

你们真聪明,会用自己身上的厘米工具来解决问题了。

3.游戏:比一比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谈话:请你们估计几样物体的长度,先不用尺子量。

估计这个物体的长是几厘米,你就举数字几站起来。

四、总结质疑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哪些知识和本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在这堂课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如何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学会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本课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加上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认识厘米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同时,由于学生们对长度的概念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长度的感知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掌握用刻度 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过程: 1.借助实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厘米”,我将准备 一些实物教具,如直尺、铅笔、纸张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感知长度的概念。 2.演示操作:在讲解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我 将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掌握知识点。同时,我将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练习巩固:通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加深对长度的感知和认识。 5.评价总结:在课堂结束前,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总 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我将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六、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首先,我深刻认识到直观教具的重要性。通过使用实物教具和演示操作等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练习,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点。最后,评价总结也是非常必要的环节。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总结收获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

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厘米》(板书)。下面对本节课的分析与设计进行说明。 本课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之前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再次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为后面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探索数学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度。本课难点是:如何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和引导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新课标要求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视为做的过程,突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学法渗透交织在学习活动之中,而学习活动也是学生掌握学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上,我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动手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实验观察法、探究归纳法、整理建构法这三种学习方法。积极实施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目标。 为了实现新课标中所提到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的“认识厘米”。 一、说教材 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的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一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CM的长度观念,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学法 三、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寻找有关与生活实际的物体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说教法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doc》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https://m./shuokegao/2209525.html 下载说明: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 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 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 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 联系客服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我知道了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肉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度,由于学生所使用的测量单位不同,量得的数就不同,从而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指导学生认识米尺,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初步掌握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想想做做”中,除了继续练习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外,重点练习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用指宽、掌宽等自己身上的“尺”进一步建立1厘米或几厘米长度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米尺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动动脑筋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谈话:看来,我们要想准确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必须有统一的单位。人们为了量得大家都承认的结果,常用什么工具来量长度?米尺上有一种长度单位叫做厘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板贴:认识厘米) 二、尝试感悟,探索新知 1.认识刻度尺。 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哇,有这么多尺子,别看你们的尺子有这么多的花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地方,我随便抽出三把尺子来作比较,(把这三把尺子放在投影仪上)请你们拿自己的尺子和这些放大的尺子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在学生回答都有数字时,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 在学生回答尺子上有一条一条的线时,述:这些线在尺子上叫做刻度线,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引导学生看一看长刻度线之间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 谈话:现在共同点找出来了,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数字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谈话:大家提的问题很好,今天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些问题。看看尺子上的数字,它们是怎样用来表示刻度的。最小的是几?刻度0,表示起点,接着是刻度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比长短”,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单位厘米。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作铺垫。教材分两部分安排。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建立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通过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表象,初步掌握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体会统一度量标准的探究过程。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用厘米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双手协调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细心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讨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设疑法、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巩固练习法。 学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讨论总结法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设疑导入,诱发兴趣。 想要知道纸条的长度,要用什么东西来量呢?应该怎么量?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用时19分钟) 新课教学,我分三大块进行。 (1):我展示,我快乐 我在前一天布置一份预习作业关于统一度量标准知识点。 在预习作业中我让学生他的父母合作,用不同的物品来测量书本的宽度。 这体现我们区域性课堂的理念先学会教。

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时我总结出我们测量物体长度要用统一的度量标准。 (2):感知1厘米和认识几厘米。分4步教学。 (a)认识直尺。 【这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为感知1厘米、几厘米打下基础】(b)认识1厘米。 (c)建立1厘米的表象。 【这个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估计意识。突破难点】 (d)认识几厘米 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推理出几厘米,学生观察0-2厘米、0-5厘米,4-8厘米,同时介绍读数的方法: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这个环节不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推理出新知。】 (3):学习测量方法。分2步教学。 (a)量小棒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b)纠正测量方法。 (四)、巩固应用,理解掌握。(18分钟) 第一层:基础性练习量。 完成书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用断尺量小刀。 完成书本练习一,第6页第3题。 【通过估、量、填写等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开展“火眼金睛射箭”活动,先估一估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一拃和前手臂的长度。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总结课堂,评价学生。(2分钟) 总结本课知识,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引申以后学习内容。 评价学生:评价表。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说课稿 上饶县第五小学杨卫敏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课标要求 厘米的认识位于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中,它在四大领域中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测量这方面的内容,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教材内容 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本单元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实际活动正确建立厘米的印象,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 2、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 3、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进行小组合作,会跟同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动手操作方面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地进行。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学法:尽量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寻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物体进行测量;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网络上搜索的动画故事《阿福做新衣》,让学生在故事的意境中不自觉地进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讨论交流,感悟到因为师傅跟徒弟的拃不一样长,所以衣服才做小了。(这样设计的意图:以故事引入,给学生留下悬念,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为学生初步体会测量长度需要工具和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创设了具体的情景。) 接着补充呈现古人用庹量巨石宽度、用脚长量竹竿长度的情境,并在课堂上简单地作对比演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0张PPT) (共30张PPT) 《认识厘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认识厘米》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针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通过使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因刚入校一年多,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较为薄弱,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

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实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掌握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重点 掌握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观察法、迁移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的应用,在观察、比较和验证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1 曹xx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始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探究和讨论,使学生经历了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如:“量一量”这一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探究量法,再在集体交流中得出正确又简便的方法。把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得到主动发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量一量”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组织了几次估测活动:⑴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估测,使估测与实际测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帮助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测量的灵活性,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量长度的价值。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本课教材的编排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一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基础。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及本教学内容特点,以及二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喜欢生动活泼的建构,我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来确定以下目标: ①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②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然情境中亲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观察并与同伴交流、讨论认识2厘米、3厘米、4厘米等更多的厘米. 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估算意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结合二年级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表象。 二、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直观演示、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亲身体会长

《认识厘米》精品说课稿(通用10篇)

《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精品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厘米》精品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厘米》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以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的加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同测量方式,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点: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认真学习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的认识。先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和发现获取新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六、说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故事:科利亚4岁时,从家门口往菜园的方向走了十步路埋下了他的木匣子,8岁的时候,科利亚还是从门口往菜园走了十步,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木匣子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帮帮他吗? 让学生自己发现是因为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的原因,并找到应该用尺量出家门口距埋下木匣子处的距离的办法,得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直尺 观察直尺上的信息:①刻度②刻度线③字母“cm”读作厘米,

《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厘米》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厘米》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下面我结合本课的教材、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并通过看、猜、比、量等学习活动形成1厘米的长度表象。教材紧接着出现的例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本课教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利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程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课一开始,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小蚂蚁爬过数学书的宽,引出“我爬了多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去量数学书的宽。得出大约有15个小正方体、4个三角形、5个圆片长等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了测量工具:尺子。(板书:测量工具——尺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第一块:感知1厘米。 1、认识尺子 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不难发现尺子上面有数字、长短不一的线、字母cm或者厘米等。我紧接着学生的发现,告诉他们尺子上的数字是刻度、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线,字母cm也就是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从而引出了长度单位:厘米(cm)(板书)以及我们今天的课题:认识厘米(板书) 2、认识1厘米 首先,我会进行课件的演示:这个课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尺子上从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我会让学生观察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长度并指给同桌看。然后我组织学生探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的同时我会用课件显示。接着问学生:“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发现:每2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每段小棒的长度都是1厘米。通过上面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有了一个切实的认识。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我会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首先,要求学生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且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接着闭上眼想一想1厘米到底有多长。最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在让学生找之前,我会先用课件出示一些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列举。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

说课稿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厘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厘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次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厘米单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短的概念以后,知道测量时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例如自己的身高。这节课是学生以后学习米、分米、毫米、千米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厘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能在直尺上找出1cm的长度,建立1cm的长度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和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经历具体的活动,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厘米,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用厘米测量的过程中,准确读数。 二、说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对于组织和设计安排教学活动至关重要,那么接下来分下一下学情。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只对长、短有了一定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同时,这一年级的学生空间理解能力比较弱、动手操作能力

不强。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选择谈话引入法、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法相结合的方法。 四、说学法 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的方法、寻找与学习生活相关的物体进行测量,来掌握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这样对掌握新知会事半功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在测量时候要统一长度单位,所以本节课我直接以美羊羊和懒羊羊比丝带长度的故事导入。 同学们,认识美羊羊和懒羊羊吗?今天她们因为一个问题争吵不休,懒羊羊说:“我的丝带长一些”。美羊羊说:“我的丝带长一些”。两只羊都在争论谁的丝带长?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通过小组内对比发现懒羊羊的丝带长一些。借此机会老师马上提出疑问:究竟长多少呢?问学们知道吗?学生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这时老师可以采用直述的方法: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采取了一些有的长度作为测量标准,有:米、分米、厘米等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厘米。 (二)新授 为了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本环节内我设计了以下3个小活动: 活动一、认识直尺 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小组内互相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直尺。尤其是对0刻度线、刻度线、字母cm的认识。并让学生按着顺序依次读一读尺子上的刻度。 活动二、认识1厘米 (1)指一指: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对着直尺用手指指一指,尺子上的哪里到哪里的长度是1厘米?教师利用课件再次展示1厘米有多长。 (2)找一找:让学生估测食指的宽度并测量,得出结论: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cm。然后在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图钉、回形针、小刀)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长度接近1厘米。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认识厘米》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和一年级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我通过以下教法和学法指导引导孩子学习。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本节课作为“空间与图形”模块学生接触长度单位概念和进行测量的重要开端,我通过操作演示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指导观察法认识直尺、建立一厘米长度的表象。进而通过指导操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下面我结合本课的教材、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并通过看、猜、比、量等学习活动形成1厘米的长度表象。教材紧接着出现的例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本课教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利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程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课一开始,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小蚂蚁爬过数学书的宽,引出“我爬了多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去量数学书的宽。得出大约有15个小正方体、4个三角形、5个圆片长等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了测量工具:尺子。(板书:测量工具——尺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第一块:感知1厘米。 1、认识尺子 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不难发现尺子上面有数字、长短不一的线、字母cm或者厘米等。我紧接着学生的发现,告诉他们尺子上的数字是刻度、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线,字母cm也就是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从而引出了长度单位:厘米(cm)(板书)以及我们今天的课题:认识厘米(板书) 2、认识1厘米 首先,我会进行课件的演示:这个课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尺子上从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我会让学生观察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长度并指给同桌看。然后我组织学生探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的同时我会用课件显示。接着问学生:“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发现:每2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每段小棒的长度都是1厘米。通过上面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有了一个切实的认识。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我会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首先,要求学生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且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接着闭上眼想一想1厘米到底有多长。最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在让学生找之前,我会先用课件出示一些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列举。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厘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厘米》 一、说教材,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 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 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的具体目标以及本 课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的.地位。)(体现在:认识1厘米和量手掌与数 学课本的宽度、一柞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 的认知水平。)(体现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 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 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 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景。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 在教学初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可 爱的小蚂蚁带入课堂,根据它在桌子上到底爬了多远,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 兴趣, 2、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 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 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 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 四、说教具学具 根据学生认识特点,本节课采用实物学具米尺、20厘米长的直尺、图钉、小正方体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 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新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具体的教学程序安 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用时3分钟) 首先电脑显示。教师激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它也非常爱学习,有一天,它就沿着我们的一条课桌边爬了一次。”课件出示小蚂蚁在课桌上爬行,并替小蚂蚁提问:“小蚂蚁 给同学们留下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它爬的这条课桌边实 际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给它量一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说课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说课稿 xx小学万达校区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同时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及其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节课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结果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认识尺子,认识厘米,感受1厘米的大小,来学习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下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形成估 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

整厘米)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以问题“如何知道我们每个手指头有多长”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此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尺子上有刻度、长度单位厘米,英文缩写是cm、刻度线,其中0刻度表示起点的意思。 2、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也就是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个大格,它的长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果从刻度0开始,末端到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从刻度0开始,就数物体夸了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或是用物体末端对应的数字减去开头对应的数字,得几就是几厘米。 4、测量物体的长度 强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从刻度0开始,纸条与尺子对齐了放。(三)达标测评 1、两只昆虫分别爬了几厘米。 2、辨一辨,这样测量铅笔的长度对吗?为什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长度单位”的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度量教学的关键是“数”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而观念的建立并不那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的疑难与困惑。所以这节课我力求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与困惑来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主题。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教学中我所设计的学习活动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逐步的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我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知,逐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厘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课本上系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课。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教材带领学生经历了体会厘米产生的意义、认识厘米,测量应用。 2、学情分析: 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 (1)不少孩子都知道厘米, 有的孩子还能够说出自己的身高是1米26厘米, 甚至有的孩子能够根据以前连线的经验, 大概说出连线画出的线段是几厘米。

(2)当我们让孩子说一说什么是厘米时,不少孩子很茫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除了身高之外用到厘米的例子时,孩子说不出来。因此体会厘米产生的重要性以及对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建立起相应的观念,是学生学习的困难。 (3)我的思考 计量单位的学习策略都是相通的,学习活动都要经历单位的产生、单位的累加、单位的测量,形成单位的观念,厘米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 1、如何把一个规定性的概念通过活动让学生能理解的更全面? 学生虽然知道厘米这个词,但是对什么是厘米,如何测量都没有具体的认识。 2、如何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困惑,收获知识? 基于以上我的两点思考,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会用直尺测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 2.通过看、比、说、找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一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议一厘米的长度观念。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