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我国民族传统绘画,从现存最早的实物——战国“龙凤人物”帛画和西汉马王堆墓室帛画算起,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在此以前尚无独立的绘画作品发现。即使自有帛画以后而发展成为纯属欣赏性质的卷轴绘画,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是由于任何艺术的发展,总是要受到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制约;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人类的智慧和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才能产生相应的艺术。清代黄钺说过:昔者画缋之事,备于百工;两汉以还,精于学士。由此可见,绘画技法的成熟、高级阶段,当在两汉以后,有学之士参与其中,绘画技艺才大为提高。从我国绘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原始时期和奴隶社会后期的绘画,主要是依附于其他物件而存在的实用性绘画,这是传统绘画的初型时期;自战国至隋唐,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成、发展、繁盛时期;宋以后以水墨为主的形式风格多样发展的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多元化发展时期。下面即以中国画发展简史为主线,分四个阶段来谈谈写意人物画的历史发展与技法演变概况。

● 原始初型时期

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的彩陶纹饰和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

来看,我们的先民已能用粗糙的以毛质纤维制作的工具在陶器上绘制图案纹样了。他们多用黑、白、红三种颜色,以粗放的线条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法,去表现自己的生活、狩猎、祭祀和审美意识。

再从我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广西、云南、四川、西藏、福建、黑龙江等地发现的大量岩石刻与岩画来看,原始先民已不仅将绘画应用于实用品的装饰上,而且将绘画如同文字一样作为记录自己的生活、思想和审美情趣的手段了。这些岩刻和岩画,都是以线作为造型基础的,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人类的生产活动(狩猎)、娱乐活动、宗教祭祀以及人类繁衍的男女交合等情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彩陶纹样或岩刻画,在基本造型手法上,都采用了线。可见线意识是人类先民的原始意识。在先民的眼里,人的躯干四肢都可以简化为线,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形态,也都是由线组合成的。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手段,线是简单明确不过的了。中国画至今保持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是否是原始先民的线这种意识的延续呢?看来答案不会是简单的否定。

原始绘画和原始音乐,舞蹈等艺术一样,仅仅处于萌芽时期。无论描绘的内容和表现的手法,都还是简单幼稚的,但是它代表了原始社会最富有艺术性的文化创造。

● 丹于时期

夏、商、西周至春秋的绘画仅见典史记载,有“伊尹画九主”和“武丁梦画”等传说。但从青铜器上的人物装饰纹样,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人物画水平还未完全脱出原始艺术的幼稚阶段。

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不论从文献记载,或出土文物来看,都比前一时期有了很大的进展,艺术表现力也有很大的提高。汉代宫廷

设置“少府”,专派“画室署长”一人,管理宫廷画工。相传毛延寿因毁王嫱貌而被弃市,张衡以足指画神兽像,蔡邕画《讲学图》,由此可见汉代人物画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但是真正能体现这一时期的人物画水平的则是本世纪中期以后发现的《龙凤人物》等三件战国帛画和《非衣人物》等六件西汉彩色帛画。这些帛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也是人物画最早形成、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帛画在造型上已不是原始先民用一条粗线来表现形体了,而是以较细的线作为形体的轮廓来表现了;人物的比例结构也基本准确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画的人物形象,特征鲜明,整体感强。无论是战国帛画人物的苗条身段,还是西汉彩色帛画中人物的佝偻体态,都是那么鲜明突出,不过分追求局部的细节,而抓住人物形象的整体感,这种强化特征,注重整体的艺术表现,就是在今天也是不无启示借鉴意义的。

当然,秦汉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在雕刻和陶塑方面,但从大量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陶俑、雕刻来看,人物形象的塑造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那雄浑博大的人物造型代表了秦汉时期的艺术气派,也是非常宝贵的艺术创造。

六朝时期是人物画的成熟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有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其中以顾恺之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张、陆二人作品,今日仅见诸史记载,只有顾恺之有《洛神赋图》、《列女图》、《女使箴图》等后世摹本传世。顾恺之的人物画,造型夸张而不失真,特征鲜明,神态毕俏;用线若“春蚕吐丝”,用色单纯而富有韵律感。故唐代张彦远评价:

“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历代名画记》可见顾恺之的造型传神的艺术表现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唐代的对外开放,促进了文化、经济的交流和繁荣,因而也带来了人物画的繁荣昌盛。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以继承魏晋传统为主要特色的阎立本的“密体”画派,而且还出现了吸收西域艺术之精华而重创造的吴道子的“疏体”画派。

阎立本的人物画,继承了顾恺之遒劲流畅的线描,而加强了造型的雄浑博大的气度。相传他的《列帝图》,人物造型身躯伟岸,相貌生动传神,画出了封建帝王的威严气度;着色庄重和谐,在平涂的基础上,略加晕染,使形体带有“立体感”。他的另一幅名画《步辇图》,人物形象的特征突出、个性鲜明。唐太宗的胡须上翘,气度威严的仪表;禄东赞的高鼻窄颊,微体躬身的姿态,都刻画得真实可信,恰好好处。以身份高低来定画面人物大小,这也是自西汉彩色帛画以一形成的等级观念的体现。

阎立本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要推张萱和周昉二位仕女画家。现存传为张萱的作品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周昉的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她们的作品,人物体态雍容大方、丰颐高髻、容貌美艳、明媚秀丽;其线描细劲流畅,赋色厚重绚丽而和谐,形成了唐代仕女画雍容华贵的风格。

阎立本画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孙位。史称孙位性惰疏野狂放不羁,善画高人逸士。现存仅有《七贤图》残卷,该画取材于竹林七贤,但画中仅四人,似残缺。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既画出了魏晋这些高人逸士的超然放达的共性,又画了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其线描遒劲流畅、设色典雅和谐,保持了盛唐时期的人物画水平。

吴道子是唐代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山水人物无所不能亦无所不精。尤以人物画的成就最大,并以壁画艺术著称于世。他一生所作壁画甚多,据画史记载,仅在长安、洛阳的寺院道观中,便有“三百余间”之多。在卷轴画方面,传至宋代的记载尚有93件,现存传为他的《天王送子图》是其代表作。他的人物画,形象生动传神,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史称吴道子画壁画《地狱变相》中的人物鬼神“奇踪异状”毫无雷同,令“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东观余论》还能使“屠沾渔罟之辈见惧罪改业”,《唐朝名画录》可见他的画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吴道子的人物造型,准确生动,富有立体感。张彦远说他画的人物“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历代名画记》苏东坡评他画的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傍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佩文斋书画谱》董阮称誉他的人物画“朱粉厚薄,皆见骨之高下而肉起陷处”,“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会意”,看上去“如塑”。《广川画跋》可见吴道子的画还是重写实的,并以技术表现见长。

吴道子的艺术创造在于开辟了以水墨线描为主的“疏体”画派。他舍弃了自魏晋以来的重彩画法,而以水墨简淡的线描来表现对象;舍弃了繁缛的描绘,而以概括的笔法来表现对象的神态。他画仙女,虽“笔才一二,象已应焉”,达到了“窃眸欲语”的生动性。他在用笔方面,舍弃了顾恺之的“春蚕吐丝”一类的线描,而独创了“行笔似莼菜条”的兰叶描。这种笔法的艺术效果正如郭若虚所说:“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即所谓“吴带当风”。《图画见闻志》世称“吴装”或“吴家样”。

吴道子的绘画才能还表现在他有熟练的造型技能和笔墨技巧。他作人物“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能“肤脉相连”,达到“八面生意”的效果。所以他的画向为历代收藏家所重,他在当时起着左右画坛的作用。师从他的后学者甚多,如卢牌伽、杨庭光、翟琰、王仙桥等都是他的承传弟子,并有较大成就。

吴道子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绘画天才,被后世称为百代“画圣”,民间画工尊称之为“祖师”。在绘画史上,他永远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水墨时期

五代两宋的画坛是人物、山水、花鸟并行发展的时代。

五代的人物画主要在南唐,山水画主要在中原,花鸟画主要在西蜀。五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应当首推周文矩和顾闳中。周文矩的人物画,现存仅有宋人摹本《宫中图》和《重屏会棋图》等作品,经专家鉴定《文会图》(即原《韩幌文苑图》)也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人物画,形象生

动,用笔细劲曲折,略带顿挫,如所谓“颤笔”描法,而且具有特别深厚的传统功力。

顾闳中是五代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画家。从现存他的代表作《韩熙载夜晏图》(宋人摹本)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很强的“目识心记”的形象塑造能力。在众多的人物中,身份各异,千姿百态,个个生动传神,尤以韩熙载的五种装束、五个面向角度,出现于五种不同的场面,而其相貌无丝毫变异,由此可见其造型功夫之深。宏大的画卷结构以惊人的驾驭能力,把五种生活场面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笔墨表现上,他继承了唐人的线描和重彩画法而有新的发展,善石色(矿物质颜料)和水色(植物质颜料)的罩染法,增强了画面的厚重感;善用对比统一的手法处理色调关系,达到主体形象鲜明突出,而又使画面整体和谐。因此,这幅画被视为古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宋代的人物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流派。一是以苏汉臣、陈居中、肖照、刘松年、李嵩等为代表的“院体”画派。他们崇尚形似、尊重格法,凡是所画的东西,必经仔细观察、默识心记,然后进行艺术的加工创造,使之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基本上是以保持传统为特色。如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就是宋代“院体”画派典型风格的作品。二是以李公麟为代表的“细笔画”即“白描”画派。从他的《五马图》、《免胄图》、《九歌图》中可以看出,也画的人物,形象准确,生动传神;特征鲜明,个性突出;线描流畅,“书卷气”浓,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白描人物画家之一。三是以石恪、梁楷为代表的“减笔”画派,尤以梁楷对后世影响最大。

石恪现存有《二祖调心图》,梁楷有《六祖截竹图》、《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作品传世。他们以粗阔的笔势和有浓淡变化的水墨去表现人物,形成一种别开生面的审美艺术形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写意人物画。这种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以为有下面一些因素和条件:1自晋唐以来王羲之、张旭等人的草书盛行,对写意人物画的用笔有启示的作用。2自苏轼倡导兴起的”文人画”意识的影响,促成了重神似轻形似,“以意为象”的减笔画法的形成。3自吴道子开创的水墨简淡的“疏体”画派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水墨为主的笔墨技法。4纸的发明为水墨渲染淡的写意人物画提供了特质条件。梁楷正是在这些因素和条件的启示下,创造了泼墨人物画法,这是他在绘画上的重大贡献。他的代表作《泼墨仙人》就是艺术魅力永存的写意人物画典范。可以说,真正的写意人物画历史是从梁楷开始的也不过誉。

写意画的兴起,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了不起的革新创造,它丰富了绘画艺术表现力,扩大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增添了新的审形态和审美情趣。但是历史上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总是很难为当时世俗所理解所接受的,梁楷被当时人称为“疯子”就是明证。在其以后的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写意人物画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和得到相应的发展,历史的偏见不能说不是主要的原因。另外,宋代还有一种描绘工细、设色淡雅的人物画,向为画史所称道。如张择端的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即是一幅工笔淡彩的风俗画;李唐的《采微图》则是一幅兼工带写的历史画。还有牧溪(释名法常)的道释人物和以画山水为主而擅长人物的晁补之、

马远、夏圭等人的点景人物,都是工写结合的画法。这种绘画风格,后来发展成为很盛行的小写意人物画。

宋代以后,文人画渐兴,尤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盛,人物画则日趋衰微。这种绘画趋势,就其社会原因来看,元代为异域蒙古族统治,先进文明的汉族被列为为下等人,故一般文人士大夫画家对人生持一种冷漠的态度,而把精力和兴趣似乎都专注在山水和“四君子”画上,正如任仁发的《瘦马图》说:方今画者,不欲画人事,非画者不识人事,是疏于人事之故也。可见当时一般画家都尽量避开接触社会并反映社会。尽管如此,元代还是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人物画家,如刘贯道、颜辉、张渥、王绎、卫九鼎等。他们的作品大多以道释人物和肖像为主,人物稍工,背景写意,当属小写意人物画。另如赵孟頫、钱选、任仁发等,都是元代著名人物画家。

明代的人物画,以擅长工笔的陈洪绶[号老莲]成就最大。他的工笔人物画宗法魏晋,兼蓄唐宋,融汇贯通,独自创造了造型古拙、夸张、线描浑厚、含蓄的特殊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屈子行吟图》、《归去来图》和《水浒叶子》、《西厢记》、《鸳鸯家》、《博古叶子》等插图传世。承传这一画法而成就突出者,有仇英、丁云鹏、崔子忠等。明代的写意人物画(包括小写意人物画),当以戴进、上官伯达、周臣、沈周、张宏、张路、吴伟、杜堇、郭诩、唐寅、曾鲸、徐渭、顾见龙等人的艺术就较为突出。他们当中多为擅长山水或花鸟而著称于世,同时亦擅长写意人物画,故作品意境深远,人景交融,浑然一体。如唐寅的《秋风纨扇图》,徐渭的《骑驴图》等,向为世人所称道。曾鲸是明代著名肖像画家,姜绍书评其“写照如镜取影,妙得情神。”并说他“每一画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其画法以墨为骨,淡赭渲染,勾勒皴擦,浓淡得宜,被时人称为“波臣派”,(曾鲸,字波臣)从学者甚多,影响也较大。

清代的人物画以肖像、行乐图较为盛行,风俗也较发达。禹之鼎就是清代著名的肖像画家,焦秉贞则是以画耕织图为主的风俗画家。清代较为重要的人物画家,有上官周、高其佩、黄

慎、罗聘、苏六朋、改琦、余集、顾洛、苏长春、费丹旭、任熊、任颐等。高其佩是清代别具一格的指头画家,所作钟馗像甚多,有文有武,有喜有怒,千姿百态,各传其神。闵贞、黄慎、苏六朋、费小楼、任伯年都是清代成就卓著的写意人物画家。黄慎以狂草笔意画人物,线描苍劲,意境奇绝。任伯年或以多变的意笔线描画仙人逸士,或以重彩没骨画法为名人写真,都能各传其神,各尽其妙。任伯年是一位技法全面,造诣高深的画家,他能工善写,花鸟人物无所不精。他的画多巧趣,能以勾勒、泼墨、细笔、阔笔互相掺用,挥洒自如,而造型准确生动传神,笔法奇绝,形成一种清新活泼的风格。虽然他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人物画,但就清末整个画坛而言,他在人物画方面的影响,却远过于他的化鸟画。这是因为自宋代梁楷的水墨写意人物形成以来,历经一千余年,能有任伯年这种艺术造诣的人物画家还是绝无仅有的。他在审美特征、笔墨技法、造型结构、神情意趣等方面的把握,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我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 多元化发展时期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文化艺术渐渐传入中国。油画、素描等西方绘画在美术院校和美术社团迅速兴起,这对我国传统绘画是个极大的冲击和促进。40年代以蒋兆和的《流民图》为代表的新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就是这一时期艺术变革的主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执行,给写意人物画又添了新的活力,使写意人物画进入了一个复兴变革的发展时期。徐悲鸿的素描教学体系和前苏联契斯恰柯夫的素描教学法,注重造型基础训练,对千余年来不重形似的文人画,特别是以文人意识的笔墨趣味为主的写意人物画是一种冲击和改造。50年代和6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和画家,这些新型写意人物画,大都以严格的素描结构作为笔墨骨架,以深入具体的形象刻画表现人物的思想个性。这种以具象写实为主要特征的写意人物画,在当时是一大变革,也适应了当时创作上的现实主义要求。西洋素描的造型基础与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的结合,也是一个探索尝试的

过程。有的画家将写意花鸟画技法与以结构为主的素描相结合作了尝试;有的将山水画技法融合于西洋素描的写实造型方法的探索中;有的将水墨线与速写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所有这些旨在变革创造的努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当时和对其以后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50、60年代以具象实实为主要特征的写意人物画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写意人物画的一个新纪元。它为80年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没有那一时期的变革探索,就没有80年代以后的发展繁荣。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写意人物画的技法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20、30年代西洋绘画的引入,促成了写意人物在徒刑方式的一次蜕变。50、60年代在“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教学体系影响下,又促成了写意人物画在造型结构和笔墨表现上的一次探索。经过十年“文革”进入80年代以后,写意人物画的技法探索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画家需要进行新的思考。一是如何弘扬民族传统,继承发展其精华。二是如何看待西方现代艺术,吸收其有益的营养。三是如何面对现实生活,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一个新的探索热潮和新的开拓局面形成了。大体说来不外乎三种主张和倾向。1主张应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认为在世界艺术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画,不仅有自身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而且具有相应的形式特点和表现规律。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抛弃传统艺术规律这个母体的任何创新都是舍本求末,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深刻认识本民族的艺术特点,不断强化本民族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精神,才能在世界艺术中取得

东方艺术迫害最的地位。对任何外来艺术,只能是借鉴和补充,而不能是代替或全盘西化。持这种主张的画家,有的把探索的触角伸向中国的民间艺术、远古艺术、书法艺术、有的则在人的精神世界即性格、意识、情感、感觉的形象表现上作深层的开掘。2主张在完全抛弃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认为传统艺术历经二千余年的发生、发展、高潮、衰落,现已走向穷途未路了。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能是小修小补,束缚创造的手脚,必须和过去彻底决裂,重新建立新的审美标准,创造新的画种。持这种主张的画家,他们模仿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制作纯抽象的水墨画。3主张中西结合,创造中西合壁的艺术。认为强调以传统为基础和完全反传统的创新都是偏颇的。他们主张中国画的革新,一要靠自力更生,二要靠外来的冲击援助,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文化大交流,都给中国画带来改造和发展的生机;中国文化从来就具有强大的融化其他文化力量。只有以中西结合探索新的绘画形式,才能顺应世界的潮流,被世界所理解。持这种主张的画家,他们以现代意识去改造传统的表现形式,创造中西合璧的新国画。

写意人物画技法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只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和一定的物质条件下,才能产生一定艺术形式的表现技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的表现技法的产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应该明确,任何表现技法的探索,都必须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必须坚持深入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得到检验。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寻求真理一样,都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范 曾先生写意人物画作品欣赏

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写意人物画作品欣 赏 ... [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写意人物画作品欣赏】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开人物画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范曾六渡扶桑、远游欧美,是拥有世界上最多读者的中国画家。范曾先生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范曾对中国悠久文化艺术一往情深。他有24字的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必然对中国的哲学、历史、古典诗词、书画皆有深入了解,否则,不可能登堂入室,只能临摹古人,描摹大自然。戊子年范曾先生将于2008年2月2日上午10时在荣宝斋北京琉璃厂总店举办《回归自然回归古典以诗为魂 以书为骨——范曾先生迎春画展》,此次展览隆重推出范曾

先生书法绘画新作80余件。这是范曾先生在荣宝斋连续5年举办的新春画展,旨在向广大的国画爱好者和收藏界展示自己的最新创作成就。包括众多影视明星在内的数百人参加了开幕式。范曾先生亲临现场为持有本次画展精美画册的100位读者签名。范曾先生近年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艺术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身体力行,做了大量有影响的工作,在艺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同时,他还一如既往以积极的态度履行纳税义务,以此来表达其作为一名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据荣宝斋统计,仅仅三年时间,范曾先生在荣宝斋举办新春画展所纳税款已经超过千万,是名副其实的纳税模范。

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 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沌而至清晰。 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在几何装饰的手法中,对称、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人物画,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到了秦汉时期,描绘劳动生活的场面,由乡土而至皇权,殿堂宫室的壁画成为时代的主流。这种以宫室喻家室的认信取向,使中国美术摆脱了原始形态。 统治阶级士大夫文化开始占主导地位。士者文化实现了与乡土文化的分离。对于山水画而言,这一分离是深刻的。若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图》,就会被其视错觉创意震撼。这是两种视觉冲突的艺术:在满足正面的平视前题下,建筑物的平移重叠与倾斜重叠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种不同透视法则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画面具有了超现实的立体感。有趣的是,先贤的艺术家一开始便使用了纵横平移重叠、视线具有深度却不消失的重叠透视法则,而且在复合视域中能将正面与倾斜两种透视法则艺术的冲突起来。应该说这一法则较之当今的西方立体派早了近两千年。正如本书一再所讲的,祖先的聪慧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白,只要我们认真地凭藉科学的双眼走入先贤的思想,我们一定会发现经学方式能告知我们的更多更多。

六年级美术上册《水墨人物》教案

10、水墨人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表水墨人物的画法。 2、进一步学习水墨画的技巧。 3、学习人物表情的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水墨画的一般知识。 教学难点:墨色的掌握,人物神情姿态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墨、水杯、抹布等。 预习要求:复习第八课中线条表现情感的方法,并回顾以前学习过的水墨画的各种基本技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复习水墨画的基本知识: 1、墨色:焦、浓、重、淡、清 2、水分的掌握 3、笔法的运用:中锋、侧锋、拖笔、擦 (复习学过的水墨画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精讲探究 学习人物的表现方法: 1、明确描画的对象 学生自己确定人物对象、造型强的学生可以写生创作,也可以根据照片资料改画成水墨画人物,如果描写对象很熟悉也可以想象创作。 (根据老师的讲解掌握表现水墨人物的方法) 2、根据人物形象的年龄确定用什么方法去画。 方法: (1)用细墨线勾画 方法提示: a、线条的轻重 b、人物主要地方的强调。(了解用细墨线勾画人物的方法) (2)用粗笔大墨块挥写(了解用墨块画人物的方法)。

方法提示: a、要一气呵成,胸有成竹。 b、要明确人物形象的结构关系。 3、用细线粗线相结合,干擦湿染相结合的方法。(了解粗细结合的方法画人物的方法) 三、练习展评 1、根据以上的方法和步骤,用水墨画方法表现一幅人物画。 2、巡回指导巡视学生的作业情况,解决作业中出现的个别情况。 3、讲评小结:评析学生本节课的作业情况,展示优秀的学生习作。 四、反思扩展 水墨人物画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了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从古到今,我们的水墨人物画在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技法和风格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后探讨比较古今水墨人物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变化。 10、水墨人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习、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了解水墨人物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体验水墨人物画的精神气质以及情感的表现,注重笔墨的艺术趣味。 2、努力掌握水墨人物表现技法,注重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基础训练,遵循水墨人物画的艺术规律,进行较完整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热爱之情,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水墨造型语言,表达人物形象,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水墨这一特殊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神情气质,体验笔墨技法与人物结构、动态、神情的关系。 教学准备:国画颜料、墨水、教学挂图水、抹布等。 预习要求: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动态人物的水墨画作品认真观察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

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及举例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关于形神论的观点,历代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北宋苏轼提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虽不免过于偏颇,但观点是明确的。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则是文人画家的一种偏激言词。二者都没有把形神的关系界定清楚。对中国写意画的形神问题阐述的最精僻的莫过于齐白石,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就有了一定的空间,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积极地去作物象的内在本质即神韵的追求,为了达到目的,就要对物象的特征加以强调、夸张,对形进行必要的概括、取舍、归纳。这个过程叫做“遗貌取神”,这种造型观念叫做“意象造型”。 2、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骨法用笔”是谢赫六法中第二位,它用“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骨法”是指客观物象的形神结构,“用笔”则是用笔方法,用笔技巧和艺术表现。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提出“骨气形似皆本立意而归乎用笔”。说明“骨气用笔”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要表现客观对象的基本结构、神韵,还要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和艺术创造。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也表现为笔墨情趣。 黄宾虹先生根据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把用笔归结为平、圆、留、重、变五法,他说:“用笔须平,如锥划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以上是用笔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至于具体操作中如何灵活掌握,还要懂得一个“变”字,要留有余地,要掌握好分寸,过分了同样也是弊病。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先生追求线条的凝重深厚,注重留的作用,因此行笔相对较慢,但也并不是处处都慢,该快时还是要快的。有的画家追求线的流畅,行笔速度相对较快,有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之感。至于怎样才好,这与每个人的实践经验、审美情趣有关,不可强求一律。至于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赣美版六下美术《写意人物画》教案

赣美版六下美术《写意人物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以及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征。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领略传统中国人物写意画的传神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3.使学生对中国绘画人物题材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了解,在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关注,并能大胆地用彩墨人物画的技法临摹一幅戏曲人物画,或用写生的方法画画自己最熟悉的人。 教学重难点: 能够准确的描绘出人物的神态,色彩搭配方面能够准确的把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欣赏《泼墨仙人图》 中国人物画到了宋代,在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基础上创造出了豪放淋漓的写意画技法,成就最突出的是课本中所选宋代画家梁楷运用简笔画法和泼墨画法所作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此画是梁楷的传世之作,画中这位仙人形象很滑稽,体胖、身矮、头大、颈短。画家有意识地把仙人的五官位置压缩到脸的下半部,额头显得特别宽大,绝妙地表现了仙人不同凡俗的精神状态。画家不用线条,而是用粗阔的笔势与浓淡水墨来塑造形象,头部用淡墨横笔拖扫,画出脸形,宽袍用浓墨以奔腾的笔势向下方横扫而过,又以淡墨画出左臂长袖,衬托出胸脯和凸出的肚皮、肥大的裤子。画家运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了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描绘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人物的形象,将中国画人物“以形传神”、“气韵生动”的艺术特点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第二课时 一、欣赏《戏剧人物图》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人独树一帜,把表现“国粹”作为艺术人生的不懈追求,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就是以水墨写意技法表现京剧人物而驰名的画家——课本所选《戏剧人物图》的作者关良。画家历经60个春秋,致使两种“国粹”在他的艺术中得以完美结

写意人物画造型中融合中西艺术

写意人物画造型中融合中西艺术 学院教育伴随中国美术近百年。国画在其潮汐中匍匐,甘苦得失自待梳理。写意人物画历经传承,是融西法最多的画种。宗白华先生曾言“将来的世界美学自当不拘一时一地的艺术表现,而综合全世界古今的艺术理想,融合贯通,求美学上最普遍的原理而不轻勿各个性的特殊风格,因为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时的波动。”当下是文化融合的时代,面临多样文化滋养。国画的发展,自当深入传统,并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点,以求新的拓展。 融和是感其异同,融其所长,追寻事物共同的本质,求艺术表达之真。“六法”是传统绘画的精梁,是写意人物画的精神依托。其原理重“形而上”的表述,在绘画语言上求“神”的表现。探寻艺术规律及鲜明的形式语言风格,其各法自成系统又相关联,是造型实践中不可回避的艺术纲领。西方绘画传统主要表现事物内在的结构。现代艺术把这种理念推向对造型本质属性的寻求,既“有意味的形式”,并通过形式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对形式语言本体的发现,揭示了造型艺术共同的本质内容。自然也暗合“六法”的精神内涵;同时西方艺术有重理性分析的特征,为后人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法”“理”可示的参照。本文借用西方艺术理性思辩的原理调和“六法”的

精神元素,就写意人物画、写生、创作中的造型问题进行探索和阐述。 一、因写生而引发的造型语境 发现生活是艺术创造的途径。写意人物画是通过“写生”认识生活、发现生活。“写生”有两种途径。其一是传统目识心记的方法。画家靠记忆造型,取物象整体的审美特征并意象表现;其二是面对物象写生,深入物理,探索造型的形式规律。前者重“传神”的表述,后者重理性的“写照”。调和二者达到“传神写照”的目的,使气韵与形似和谐统一。在写生过程中就渐入造型的语境。造型可写实,可意象表现,可“似与不似之间”。但共同点以表现事物内部的本质为目的。 (一)气韵、形似与造型 1、“应物”以传神。 写生须“应物”。“物”是自然、是生活,也是人自身。“应”是人对物的感应。前者是客体,后者是主体对客体的感应。感应是观于物,发于心。既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精神关照,由它神入我神。由一个人的“形”以把握到人的“神”,也是由人的第一自然形象,以发现出人的第二自然的形象,进而成就艺术形象之美。因此,写形是表象,“传神”才是根本。“神”就是人特性的本质,也是人的风骨韵致;其流注于形象之间,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1.上古绘画(先秦、秦汉时期) 魏晋以前,绘画主要是“设色之工”所从事的职业,多是在岩壁和器物上作画,服务于礼教。 2.中国画样式的确立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发展是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渐渐摆脱了各种羁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顾恺之:东晋画家。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主张,至今仍成为中国画的基础理论与指导纲要。顾恺之第一次提出“凡画,人最难”的观点,将绘画引导到人的精神 表达之高度。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式列入传记的画家,也是有画迹,画论著 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的著名画家。与其弟子陆探微,南朝齐梁之际的张僧繇,盛唐时 期的吴道子一道被尊为“画家四祖”。 谢赫: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画家和理论家。首次在其著作《画品》中总结“六法”,标志着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确立。“六法”是绘画创作要求和评定标准的六个范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位置经营、传移摹写”的准则。《画品》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评论画家及其创作风格的著作。 中国画中主要门类之一的山水画,在此时期开始渐次独立形成。隋代画家展子虔所做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品类进入中国画的殿堂。 3.中国画特殊语汇体系的完成(唐宋元时期) 1)从初唐到宋代是中国画全面发展完善的时代。“唐工宋巧”。 (1)唐代 阎立本:是初唐著名的人物画家,有“丹青神画”、“冠绝古今”之誉。传世之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吴道子: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善于处理各种题材,绘制过大量的壁画,亦兼工雕塑,对唐代画风影响极大。有后世人摹本《天王送子图》。 张萱:玄宗时代的著名画家。著名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晚唐画家,善画贵族妇女,严装华饰,雍容丰满,且注重仪态表达。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可被视为唐代仕女经典绘画的精品。 (2)唐末五代至宋代是绘画重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山水画的几位大师,也形成了花鸟画的重要派别与风格,人物画亦有相应的发展。 山水画:五代至宋初时期,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位画家为山水画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基本完善了山水画中最重要的笔法——皴法的探索和总结,在擦、染方面, 也有不用程度的创造与突破。 北宋的山水画充分发挥了各种皴染的技巧,将中国山水画那种宏大的把握能力发展 到极致,在北宋画家李成与范宽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 “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 花鸟画:五代时期是花鸟画发展并形成流派的重要时期。宫廷画院对花鸟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花鸟画开山鼻祖黄筌,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有着高妙的写实技巧。 五代南唐金陵布衣徐熙。独创“落墨法”,为后世“没骨法”开创先河。“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是院体花鸟的代表作品。“院体画”精美豪华,雅致细腻。人物画:五代南唐人物画家顾闳中、周文矩,为人物画描写现实生活做出开拓性贡献。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为古代历史人物画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该图以手卷的形式展示出北宋晚期的都市生活与民

写意画即是用简笔法描绘景物

写意画即是用简笔法描绘景物

————————————————————————————————作者:————————————————————————————————日期: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写意画主张神似。写意画注重用墨。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石涛、李、吴昌硕、齐白石、朱宣咸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注重用墨。如徐渭画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拨墨法写之。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 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扬州八怪以“怪”名世,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写,并以一个"乱"字来表露他们的叛逆精神。郑板桥曾表白:"近代白丁(民道人)、清湘(石涛)或浑成或奇纵,皆脱古维新特立。近日禹鸿胪(之鼎)画竹,颇能乱,甚妙。乱之一字,甚当体任,甚当体任。"(《郑板桥集补遣》)金冬心画竹也是喜"乱",曾言:"用焦墨竿大叶,叶叶皆乱。"写意画多以书法的笔法作画,同时写意车的用笔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所以写意画家多半是书法学。如郑板桥擅长书法和绘画,相互参融,以画法作书,创隶书间于行楷之中“六分半书”,又以书法的笔法作兰竹,风格明快劲峭。清人蒋士铨评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蔬花见姿致。”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扬州八怪之一的李,喜在画上作题跋,长长短短,错落有致,使画面更加充实,也使气韵更加酣畅。“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互相为用”(葛金《爱日吟庐书画录》),既反映了李绘画的实际,也体现了写意画的基本特点。近代吴昌硕、齐白石也是兼此四绝的艺术大家。这种手法在语文中也有运用到,可以用来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气质来描写一个人。 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即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画家梁楷发展减笔人物画,开拓新风气,而且创造了大笔泼墨法,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其作

写意人物画写生方法步骤

写意人物画写生方法步骤 写生是写意人物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研究中国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角度讲,写意人物画写生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一、观察 观察是写生的开始,是动笔前的准备。观察一般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所谓动,即主动与模特交流使其进入自然状态,以便准确地把握人物神情,其次可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以便选择最佳的写生角度与位置所谓静,即是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研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体貌特征,以便准确的描绘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观察的同时,也是打腹稿的过程,是将客观的人物经过一番艺术处理,便其变成一种心象,一种艺术元素和一种艺术语言的过程,这便是观察的目的,同时也是观察的任务。 二、起稿 起稿是观察的深入,是心象转化为绘画的初级图像,在写生的初级阶段,起稿是必需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其目的是深化观察,研究造型,为落墨做好充分的准备,起稿的任务:第一是经营位置(构图)合理,艺术地将人物安排在画面之上;第二是以形写神(造型),准确生动地将人物描绘在画面上。

起稿的方法:写意人物画一般采用易于修改的工具(木炭条)起稿,其用笔用线尽可能接近毛笔。这样为落墨用笔提供了方便。 三、勾勒 勾勒是写生落墨的开始,是以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对写生对象的艺术表达。它们成败关乎全局,其重要性则不言自明。因此,在落墨前要求学习对其作品的完整效果有所设计,选择适当的笔墨程序,以便决定勾勒时选择最佳的用线效果。在勾勒的过程中,笔墨的运用都围绕人物的形神展开,线的精细、浓淡、方圆、干湿、快慢的选择以最能表达人物精神风貌,个性特点为原则。 四、皴、擦 皴擦是勾勒的延伸,是以另一种用笔方式(侧笔)对前一种用笔方式(中锋)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丰富画面,表达质感,强化节奏、协调统一。 其方法是:一般采用枯笔侧锋,长短相兼的用笔方式。 五、泼墨 泼墨是写意人物画中常常使用的方法。 其作用是协调关系,增加厚度,拈实为虚,调整节奏。其特点是:笔酣墨畅,大笔概括,随形写意,墨韵传其方法可分为两类:一为表现体积关系,其接近于西洋画之明暗表现方法,二为表现结构关系,注重传统写意对总体关系的表达。其用墨可分为两类:一

写意人物画——小品画9.24

写意人物画——小品画 教学内容:写意人物画——小品画 教学时间:2016年9月25日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写意人物小品画的特点以及尝试着创作一幅简单的人物小品画。 教学重点:了解写意小品人物画的特点以及笔墨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能够尝试着创作一幅简单的人物小品画。 学具准备:国画颜料、铅笔、橡皮、毛笔、生宣等。 教具准备:范画作品、PPT课件、国画颜料、铅笔、橡皮、毛笔、生宣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 我们一起学习了国画中的工笔,写意。很多题材大家都已经有所接触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品种,这种作品画幅不是很大,题材也没有太大的限制,生活中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可以如画。 导入课题——小品画。 二、新授知识 1、什么是小品画? 小品,语出佛经。佛家称样本为"大品",简本为"小品"。中国画中所谓的小品,是相对于大幅的、主题性强的作品而言的。小品画尺幅小、内容简、着笔墨不多,却情趣盎然。优秀的小品画,犹如一首小诗、一首短曲、一首顺口成调的民谣那样亲切自然,它轻松、优美、淳朴,让人在不经意之间进入鸟语花香、山体流动、情迁意动的精神境界,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 2、特点: 一,"小品"比起"大作"来它就像一首小诗,一首短曲,不求深沉,严肃,但求清新、活泼,即兴而作,笔简意深。 二,小品以欣赏性和抒情性见长,它注重审美的追求和某种意境情思的抒发。 三,由于小品画形象单一手法比较简练,因而画幅也较小,适合于普通家庭装饰欣赏之用。 四,小品画的表现手法比较自由随意也是它的一个特点。 五,讲究笔情墨趣是小品画的又一特点。 3、笔墨要求: a、造型简练概括。 b、追求神情意趣,往往与造型相联系。 c、单纯活泼是小品画笔墨的又一特点和规律。 4、创作:

写意人物画创作问题分析论文

写意人物画创作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写意挑战超越 一、使命与挑战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画家以自己的作品进入市场,成为体现价值的收藏热点,成为一种能够流通的特殊商品。画家在这种选择性极强的情势下,努力提高技艺、开掘表现领域,创作符合市场需要的作品,同时传承宏扬中国文化,创作出具有时代烙印的精品,这样一来,绘画艺术方面得以大的发展,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在更多更广的层面上传播。但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一剂腐蚀剂,它带来的活跃和变数似乎在一夜之间让人觉得无法捉摸,艺术品成了最不可估量的特殊商品,往往一名不文的东西,经过某些魔术师般的手一变,成了让人仰目的天价作品,成了少数高消费的人手里的玩具,身份的象征等等,而真正的文化欣赏价值被抛在了一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难不对进行艺术品创作的人加以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不用作更多的赘述,用社会上的流行语说是“浮燥”、“向钱看”,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很多。所以,正确地做好中国人物画艺术理论梳理工作,更好地运用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有

效方法,对于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艺术大发展和产业化转型的时代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写意人物画到底表现的是什么,它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它能够得以上至远古的人在原始陶器上的作画开始到各种不同材质和制作手段加入的当代中国人物画赖以生存的本质东西是什么々它的人文关怀本质应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功能和价值体现是否符合当代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发展诉求?它的具体存在理由是什么?它的服务对象和消费对象到底是哪些阶层,和人群?以及正在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和将来,它的状态和地位将是什么样的?——这些大的宏观的抽象问题的提出同历代中国画家的实践活动似乎是脱节的。对于个体的画家而言,他们无须也无暇去考虑这种看起来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他们需要的是实践,用大量的实践去探索或者说补充这些理论潜行的基础,而把理论的问题留给了那些艺术理论家去解决。这好像是一种俗成的约定,就像在厨房炒菜的师傅既不想也绝不会去大堂叫卖一样。但是,这些问题直接面对画家、艺术理论家和观众、收藏者等,毋庸置疑的是存在的,无论怎么都是绕不过去的。 问题还是提出了: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如何是不应该同艺术实践分开的。随着高校艺术教育井喷似的发展,那些原本很多来自民间的艺术家连同他们的艺术品一起走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鉴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鉴赏是一种能力,是鉴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鉴赏艺术作品,鉴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鉴赏允许鉴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鉴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

中国画的历史发展简述

中国画的历史发展简述 国画,也叫中国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美术界自成一家,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的传世之宝。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人物画像,春秋时期出现了大型壁画。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题材多样,种类不一,造型生动,笔法简括,善于以动态传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变革时代。佛教艺术的传入,从内容到形式给我国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佛教壁画空前兴盛,其中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数量最多,也最精彩。专业画家在这时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带来了新的绘画艺术,这标志着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隋唐画坛更是名家辈出,人物、山水、花鸟画都趋于成熟,为后世所仰慕。阎立本是当时画界的领军人物,他的《步辇图》等作品一直为后人所推崇。中唐是中国绘画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人物画达到了一个新高潮,注重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代表人物有吴道子、张萱等。牛马题材开始盛行,以韩滉的《五牛图》为代表,给绘画注入了清新的田园气息。晚唐的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以周昉为代表的人物画达到完美的境界,疏淡简洁的花鸟画也开始形成。中国画在唐代呈现出五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局面。 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达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顶峰。文人画家的大量出现,使绘画从诗歌中汲取营养,以诗入画的风气更加明显,同时注意写生和技法的探索。文人画在这时大量涌现,主要有苏轼、黄庭坚、米芾等。

(接昨日上文,感谢您的持续关注) 到了元代,崇尚以书入画,强调笔墨情趣的形式感,出现了赵孟頫、黄公望这样的一代宗师。明清两代山水花鸟画成为大宗,宗教、人物画衰落。明代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派,以董其昌、赵左为代表的松江派等。清代形成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对近现代的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与民间工匠美术家关系更为密切的壁画、版画与年画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状况。壁画由盛转衰,版画、年画则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壁画的功用大多已为卷轴画所替代,所以壁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自唐代就已经出现的木刻版画,作为插图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经、史及讲解技术生产的书籍。到了明代,由于市民文化和民俗文学的兴盛,版画在戏曲小说插图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吸引了一些著名画家参与绘稿,佳作叠出。五代北宋时期的年画多以手绘的形式出现,在明中期以前,也开始有刻制的形式问世,但数量较少。随着版画的兴起,木板年画也勃兴起来,至清代已巍为大观。作为最为普及的美术形式,年画在民间曾经起到了传播知识的作用,在西方印刷术冲击中国之前,曾出现了万紫千红的繁盛局面。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写意画主张神似。写意画注重用墨。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尊他为“”之祖。五代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之后宋代文同兴""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善用浓墨浅色,重写实的水墨淡彩,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李、、、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注重用墨。如徐渭画墨,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拨墨法写之。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 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以“怪”名世,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写,并以一个"乱"字来表露他们的叛逆精神。曾表白:"近代白丁(民道人)、清湘(石涛)或浑成或奇纵,皆脱古维新特立。近日禹鸿胪(之鼎)画竹,颇能乱,甚妙。乱之一字,甚当体任,甚当体任。"()金冬心画竹也是喜"乱",曾言:"用焦墨竿大叶,叶叶皆乱。"写意画多以书法的笔法作画,同时写意车的用笔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所以写意画家多半是书法学。如郑板桥擅长书法和绘画,相互参融,以画法作书,创隶书间于行楷之中“六分半书”,又以书法的笔法作兰竹,风格明快劲峭。清人评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蔬花见姿致。”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八怪之一的李,喜在画上作题跋,长长短短,错落有致,使画面更加充实,也使气韵更加酣畅。“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互相为用”(),既反映了李绘画的实际,也体现了写意画的基本特点。近代吴昌硕、齐白石也是兼此四绝的艺术大家。这种手法在语文中也有运用到,可以用来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气质来描写一个人。 五代的即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作品,到了的画家发展,开拓新风气,而且创造了大笔泼墨法,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其作品、等皆运用豪放而简洁的笔墨,生动的

《简述中国美术人物画发展史》

简述中国美术人物画发展史 人类绘画创作历史悠久,可上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绘画中,人物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画种,也是最为古老的画种。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就有人面鱼纹盆。“人面鱼纹彩陶盆通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①还有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彩陶盆,盆内画着很多手拉手跳舞的人,五人一组,一共三组十五人,是氏族成员举行狩猎舞的生活写照,舞蹈的人手拉手,双腿分开,身体向左,辫子和腰带随着翩翩起舞而摆动,人物比例比较准确。 当我国逐渐步入阶级社会,随着社会分工日趋明确,专业画工开始出现。据史书记载,商朝宰相伊尹曾经画了九个王的形象来劝诫商王成汤,殷高宗武丁命人画梦中宰相,并以此像求人,这大概是最早的人物肖像画,说明夏商时期人物画就已经开始发挥它的历史作用,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进入先秦以后,随着宫殿壁画的盛行,帝王功臣之像成为主要的题材。“相传孔子曾经参观周代的明堂,看到墙壁上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且各有善恶之状。又看到“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庆,南面以朝诸侯图”,这可能是最早的历史故事画了。当时的人物画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政教和贵族生活服务,所以得到上层阶级的重视而迅速地兴盛起来,并在技法上得到很大的提高。”②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它画的是一位挽髻的贵妇,她穿宽袖长裙,侧身立在左边,两手向前伸,合掌敬礼,在她头顶左上方有一只展翅凤凰,欲腾空飞翔。还有《人物御龙》,画中一位高冠蓄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衣衫飘动,手拿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形似舟,龙尾立着一只鹭,龙身下是一条鱼。这两幅画人物刻画生动,线条富有韵律感,而且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们让绘画从装饰纹样中独立出来,单线平涂法作为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法由此已经确立下来,画面传达出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秦汉时代,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统治者将绘画视为宣传统一功业,显示王权,纪念功臣将帅的有力工具,人物画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木板画、漆画、帛画、墓室壁画,几乎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西汉甘露三年,皇帝为了表彰抗击匈奴有功的十一位大臣,“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东汉永平二年明帝双命人画中兴名臣二十八人像于洛阳云台,在当时都起到了很好的、宣扬政教的作用。” ③汉代最为突出的还是汉墓帛画,如《候妻墓帛画》,是呈“T”字形的一幅旌幡,主要描绘祈颂墓主人飞升的内容,画中心是侯夫人,身着锦袍,拄杖而立,很有贵妇气派,她前面有两男子迎跪,后有三名侍女服侍,人物线条勾画准确。此帛画竖幅划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还有帛画《赵氏孤

赣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写意人物画教案

《写意人物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以及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征。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领略传统中国人物写意画的传神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3.使学生对中国绘画人物题材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了解,在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关注,并能大胆地用彩墨人物画的技法临摹一幅戏曲人物画,或用写生的方法画画自己最熟悉的人。 教学重难点: 能够准确的描绘出人物的神态,色彩搭配方面能够准确的把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欣赏《泼墨仙人图》 中国人物画到了宋代,在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基础上创造出了豪放淋漓的写意画技法,成就最突出的是课本中所选宋代画家梁楷运用简笔画法和泼墨画法所作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此画是梁楷的传世之作,画中这位仙人形象很滑稽,体胖、身矮、头大、颈短。画家有意识地把仙人的五官位置压缩到脸的下半部,额头显得特别宽大,绝妙地表现了仙人不同凡俗的精神状态。画家不用线条,而是用粗阔的笔势与浓淡水墨来塑造形象,头部用淡墨横笔拖扫,画出脸形,宽袍用浓墨以奔腾的笔势向下方横扫而过,又以淡墨画出左臂长袖,衬托出胸脯和凸出的肚皮、肥大的裤子。画家运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了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描绘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人物的形象,将中国画人物“以形传神”、“气韵生动”的艺术特点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第二课时 一、欣赏《戏剧人物图》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人独树一帜,把表现“国粹”作为艺术人生的不懈追求,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就是以水墨写意技法表现京剧人物而驰名的画家——课本所选《戏剧人物图》的作者关良。画家历经60个春秋,致使两种“国粹”在他的艺术中得以完美结

中国写意人物画头像写生

中国写意人物画头像写生 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李勇辉 起稿 首先要考虑画幅的布局,主要看平面构成的形式感觉是否稳定好看。比如人物太居中,虽然稳定,但又不好看;人物太偏——或偏上、偏下、偏左右,可能好看,但又不稳定,这种视觉上的形式美感,要靠很多对比因素去完成。所以起稿布局一定要从形式感觉出发来确定认为的空间位置。 其次是通过观察得来的直觉感受来确定表现方法。所谓直觉感受,即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比如同样的画老人,一位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和一位饱经风霜的山区老农,无论在气质、负色、形象都迥然不同。前者你可能在细润中去寻求表现手法,后者你可能会在苍劲中去寻求笔墨情趣。这种直觉感受有对象的精神、形体、气质等方面的客观感受,也有画者主观方面的认识,体验和艺术追求。为什么很多人画同一个对象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呢?这就是主观因素的作用。 其三,是根据自己确定的表现手法来勾稿子。一般用木炭条或淡墨线勾稿,画写意人物的勾稿,那就不像画工笔画那么的细微具体,但是大的关系要准确肯定,精神气质和外形特征在勾稿子这一步基本定下来。比如脸形、眼与嘴的细微表情变化,身体动势的主要关节部位等,一定要画准确肯定。 起稿实际上是对形象的初步认识过程。这一步宁可多花点时间,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起稿着一步不要马虎从事,不要怕别人说你笨。尤其初学者更要认真对待,画人物不同于画山石,形象的准确性很重要。很多人不愿意画人物,或者不敢画人物,恐怕造型的难度大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落墨 落墨是最关键的一步,写意人物画的成败主要是看笔墨处理的好坏。 写生练习一般从头像、半身到全身、二人以上组合的顺序进行。下面我们以头像写生为例来谈笔墨的处理。 起稿完成之后,落墨可从头部主要结构线画起,以勾外轮廓为主。保持大框架的笔调基本一致。在作画过程中,始终保持整体观察,全局处理,不要长时间死抠某一部分。 画头发时我们可以根据对象的发式来决定,下面我们来看头发的具体画法。(图片) 画头发通常使用两种方法:一是先用焦墨画结构,以见其“笔骨”。然后用浓墨泼染,以见其“墨韵”这种处理方法有笔墨的苍润效果,也比较容易掌握;二是直接用浓淡墨画头发,由浓到淡,枯湿相破,虚实并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效果生动自然,但不易于掌握。 对发辫的处理,可以根据其编织结构,由浓到淡交叉用笔,一气呵成。对较薄的长短头发,可以用干沙笔处理。特别是光头刚长出的浅发,以干沙笔皴擦较为适宜。 眼睛是人物传神的最重要的部分,从大结构分,由眼睑和眼球两部分组成。眼睑有上下眼

新写意人物画教案

“写意人物”课程教学方案 时间: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美术学2007级国画1--2班 课程编号:Z150115 课程时数:72学时 学分数: 4学分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国画专业选修课,是美术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更是中国画课程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研究和训练,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过程及趋向,从技法上掌握写意人物画的用笔用墨规律、造型及设色特点,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这一技巧进行写生与创作。 (3)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三章。第一章为写意人物画临摹,是研究与分析古代及现代写意人物画名家作品阶段;第二章为写意人物画写生阶段,将在临摹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法运用到写意人物画写生之中;第三章是写意人体及小品练习阶段,用笔墨的形式来表现人体并作写意人物画小品的创作练习。 (4)教学时数: 72学时。 (5)教学方式:采用光盘等多媒体教学,并结合范画挂图、范画演示等途径实施教学。 教学章节及过程: 写意人物画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五周的水墨人物画课,使同学在理论上掌握中国水墨人物的发展渊源,在技法上掌握基本造形规律,基本笔墨技巧,为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理论讲述作为笔记,技法学习要临摹二周、后三周写生、作业临摹三张,写生七张,共计十张。 写意人物画是相对工笔人物画而言的,工笔与写意的区分主要是在材料的使用及技法的表现方面。由于写意人物画多以生宣纸及水墨为主要材料,用墨性、墨趣来表现特殊的水墨效果,所以写意人物画又称水墨人物画。写意人物画经过历史变革与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一套造型与形式、用笔与用墨以及用水的技法规律和特点。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2010/10/10 10:22:30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中,人物画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最早的人物画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作为一种纹饰绘制在彩陶等生活用品上,如《人面鱼纹》、《舞蹈纹》等。在《人面鱼纹》中,人面为圆形,眼、鼻、口都用直线表示,口角两边各画一条鱼,表示对渔猎收获丰收的希望。而出土于青海大通县的舞蹈纹彩陶盆,是最早的具有情节的人物画。画中五人一组,手拉着手,排成一线,人头南向左侧,发辫摆向右边,表现出舞蹈的动势,反映了原始人类朴素的欢乐。这一画面不再是那些只有象征意义的图腾或只具有一般装饰作用的动物纹样,而是直接表现了人类的现实生活。它说明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物画造型虽然极其简单质朴,但已开始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并开始具有一定程度的形象概括力和想象力。 当我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社会分工日趋明确,专业画工开始出现。据史书记载,商朝初年的宰相伊尹曾画了九个君王的形象来劝诫商王成汤、殷高宗武丁命人画梦中宰相,并以此像求人,这大概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人物肖像画,说明夏商时期人物画就已经开始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进入先秦以后,随着宫殿壁画的盛行,帝王功臣之像成为主要的题材。相传孔子曾经参观周代的明堂,看到墙壁上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且各有善恶之状。又看到“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庆,南面以朝诸侯图”,这可能是最早的历史故事画了。当时的人物画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政教和贵族生活服务,所以得到上层阶级的重视而迅速地兴盛起来,并在技法上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所能看到的春秋时期的楚国帛画,如《龙凤人物图》、《人物御龙图》无不充满着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浪漫主义的倾向,也同时说明了线描在当时已成为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而单线平涂法作为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法由此已经确立下来。 汉代人物画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木板画、漆画、帛画、墓室壁画,几乎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人物画在汉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更加深远。同时有系统、有规模的绘画活动被统治者广泛利用,如西汉甘露三年,皇帝为了表彰抗击匈奴有功的十一位大臣,“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东汉永平二年明帝双命人画中兴名臣二十八人像于洛阳云台,在当时都起到了很好的、宣扬政教的作用。然而当时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的还是汉墓帛画,如《软候妻墓帛画》、《软候子墓帛画》等,无论是线描技法、想象力、还是复杂画面的构图能力,都远远超过前代。可以看出汉代人物画虽仍处于稚拙阶段,表现手法还欠精致,但它对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的人物画发展,已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发展成熟期,开始注重系统的绘画技法,脱离了前期的稚拙风格,出现了许多以人物画驰誉后世的大师。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当时的画家有百人以上,而且都有一定成就,如三国时期吴国画家曹不兴作巨幅佛像,心敏手运,须臾即成;东晋画家戴逵图圣贤人物,情韵连绵,风趣巧拔;东晋画家顾恺之写《女史箴图》、《洛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