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_以陕北榆林市为例_杨述河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_以陕北榆林市为例_杨述河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_以陕北榆林市为例_杨述河

清代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北界的变迁_王金朔

第29卷第3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9No.3 2015年3月Journal of Arid Land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r.2015 文章编号:1003-7578(2015)03-020-06doi:10.13448/j.cnki.jalre.2015.074 清代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北界的变迁* 王金朔,金晓斌,曹雪,周寅康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提要:农牧交错带是农牧交汇的过渡地带,其变化对区域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清代是蒙地出现大规模农业活动的转折点,也是现代北方农牧交错带格局形成的起点。文中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 进行求证,综合分析清朝蒙地垦殖的进程,并以厅县行政建制的设置为主要依据,推求北方农牧交错带界限的 变化。结果表明:1)近300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表现出向西、向北的变动态势,整体上从明长城向北推进至草 原腹地;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耕北界有两次明显的北进过程,首次发生于乾隆年间,从长城沿线扩展到归化城 土默特-多伦诺尔厅-赤峰县-朝阳县-昌图厅-长春厅,向北移动了近百公里;第二次发生在清末"移民实 边"期间,东段约向北移动了300km,西段向北移动了约50km;3)清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扩展时间和幅度存在 区域差异,体现出区位条件和自然因素对农业开垦的影响和限制;4)蒙地禁垦政策的实施受到自然灾害、战争 和人口增长等引起的人地矛盾的影响,在人民难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弛禁。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变迁;北方;清代 中图分类号:P942文献标识码:A 农牧交错带是农、牧交汇的过渡地带,中国主要包括北方和西南两大农牧交错带,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13个省份,总面积约8.13?107hm2[1]。北方农牧交错带约占中国农牧交错带总面积的80%[2],是敏感的生态脆弱带之一[3],其界限变动对区域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当前生态环境和LUCC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开展北方农牧交错带界限变动研究,对认识农牧交错带变动规律、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等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位置界定[1-5]、环境演变[6,7]、土地利用[8]和生态环境问题[2,9]是当前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的热点,但对其在清代的形成与推进过程尚未达成一致认识。相关研究[3,10-16]表明:自然条件是农牧交错带形成的基础,人口迁移、农垦活动和政策因素等是农牧交错带扩展、变迁的重要驱动因子。在农业发展时期,农业垦殖与行政建制的设立是相互促进的,建制扩展能近似反映该区域土地垦殖拓展的过程,如韩茂莉[17]根据金代旧城址和州县设置,研究了金代东北地区农业垦殖区的发展;乌兰图雅[18]结合清代科尔沁建置的时空特征,恢复了清代科尔沁土地垦殖典型时期的农耕北界;方修琦等[19]从城镇体系演变及城镇密度空间变化的角度,分析清代东北的土地开发过程。文中针对清代不同时期蒙地开垦政策,分析了蒙地农业开垦活动的发展历程,以区域行政建制设立为依据,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时间和范围进行定量化分析,重建清代典型时期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耕北界,以期为后期开展该区域耕地历史空间格局变化提供边界控制。 1材料与研究思路 清代蒙地厅县行政建制设立是移民流入的产物[20]。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全国人口增长迅速,乾隆十五年(1740年),全国人口达到20000万;嘉庆十五年(1810年),全国人口达37400万[21]。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内地人地矛盾加剧,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人口迁移。长城以北 *收稿日期:2013-10-30;修回日期:2013-1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4001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952001)资助。 作者简介:王金朔(1989 ),女,山东临沂人,硕士,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E-mail:nju1127095@163.com 通讯作者:金晓斌。E-mail:jinxb@nju.edu.cn

土壤风险评估技术

1,对比场地评估技术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分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是指 针对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条件,评价场地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可能性的技术方法;污染场地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价场地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特定区域的生 态系统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大小。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考虑到多种污染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场地不同的介质之中,如土壤、 空气、水、食物和尘埃等,通过分析与受体相关的多种暴露途径,实现对多介质的健康风险 评估;以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修复目标值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内容: “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五部分内容。 “暴露评估”就以下技术内容进行了规定: (1)典型用地方式下,土壤污染的暴露情景、主要暴露途径和敏感人群;(2)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型; (3)主要暴露途径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模型参数的取值方法。 (4)人体暴露量的计算。 “毒性评估”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毒理性质参数取值、确定污染物理化性质参数取值和确定污染物的地下水环境标准值。 “风险表征”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计算方法、进行风险的空间表征、基于 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的计算、不确定性分析等内容。 “确定土壤修复限值”部分则基于可接受的风险,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场地所有可能暴露途 径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和非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 2, 从土壤污染现状与潜在风险的不同角度,采用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估与生态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评估,把传统的化学指标与生态毒理指标结合起来,更能够准确地衡量土壤的污染程度。 (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估。土壤污染程度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评价,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土壤的等级划分,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2)生态风险评估。目前,中国尚无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生态毒性的标准分析方法。 污染土壤的分级结合污染场地的再利用要求,提出将土壤的污染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1级:土壤基本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土壤不必处理可以利用(非农业用途) 。判别方法:急毒性与遗传毒性都在3级以下,同时污染物浓度达到轻度污染以下。 2级:土壤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需作适当处理或可选择性利用。判别方法:急毒性与遗传毒性都在2~3级之间,同时污染物浓度也在中度污染以下。 3级:土壤为重度污染,必须处理后方可利用。在未处理前,该污染场地应作为红线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受沿岸洋流影响 D. 地形平坦开阔 10.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 1~2月 B. 3~6月 C. 7~9月 D. 11月~次年1月 12.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的研究进展、问题及趋势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的研究进展、问题及趋势 作者:赵桂慎, 文育芬, 于法稳, ZHAO Gui-shen, WEN Yu-fen, YU Fa-wen 作者单位:赵桂慎,文育芬,ZHAO Gui-shen,WEN Yu-fen(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94), 于法稳,YU Fa-wen(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 刊名: 生态经济 英文刊名:ECOLOGICAL ECONOMY 年,卷(期):2008(2)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22条) 1.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3(02) 2.Turner R K;Paavola J;Cooper P Valuing nature:Lessons Learn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外文期刊] 2003(3) 3.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2003 4.刘红梅;蒋菊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国民经济核算简述[期刊论文]-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3(09) 5.Konarska K M;Sutton P C;Castellon M Evaluating Scale Depende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A Comparison of NOAA-AVHRR and Landsat TM Datasets 2001 6.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1(06) 7.黄兴文;陈百明中国生态资产区划的理论与应用[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1999(05) 8.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1999(05) 9.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1999(05) 10.李文华;欧阳志云;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2002 11.赵士洞;张永民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内涵及挑战--介绍<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评估框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4(04) 12.Toman M Why Not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外文期刊] 1998 13.Costanza R;Arge R D;Groot R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外文期刊] 1997 14.郭中伟;李典谟;于丹生态系统调节水量的价值评估--兴山实例[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1998(03) 15.李双成;郑度;张镱锂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评估的区域范式[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2002(3) 16.章家恩;饶为民农业系统的服务功能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4(04) 17.荣钦;黄爱民;秦明周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3(04) 18.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1(01) 19.宗跃光;周尚意;温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评价--以宁夏灵武市为例[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2(10) 20.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期刊论文]-科学通报 2000(01) 21.薛达元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评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案例研究 1997 22.Guo Z W;XSiao X M;Gan Y L Ecosystem Functions.Services and Their Values-A Case Study in Xingshan County of China[外文期刊] 2001(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与气候变迁

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地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范围很广,大致走向从大兴安岭东麓经辽河中、上游,循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至祁连山,直抵青藏高原东缘(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室:《中国农业地理总论》第286页,科学出版社,1980年。),延绵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数省区,东西长达数千公里。这一地带在历史上虽然也一度出现过以农业或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时期,但农、牧业混杂应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特征,因此一般称其为农牧交错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不仅仅是农、牧两种生产方式的交错分布区,在自然地带上也是半湿润与半干旱、暖温带与温带的邻界带,在地理学中这一环境地带属于生态敏感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之所以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与这里自然地带的过渡性直接相关。每当全球或一定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发生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敏感特征,不但导致自身自然属性的变化,而且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特别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这样的影响几乎对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因此随着农牧交错带自然属性的变化,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空间区域,并在其南部边缘与农耕区交错分布,形成农牧交错带。由此可见,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及畜牧区的出现是农牧交错带形成的标志。目前的考古学研究成果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是以原始农业占主导地位并辅有采集、渔猎等经济文化类型的区域。大约在距今3500~3000年左右,畜牧业逐渐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伴随马具的应用及骑马民族诞生而不断扩大空间分布范围,在历史上首次形成以畜牧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文化区。由于畜牧业是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因此畜牧区的形成与扩展过程,也就是农耕区的退缩过程;从距今3500~3000年前畜牧业向东、向南甚至向西开始其扩展过程,农耕区在相应方向的退缩始终与之相伴,这样的退缩过程一直持续到汉代。《史记》中记载“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不但明确了农牧交错带的基本走向,而且肯定了长达1000余年农、牧两种生产方式的空间转换过程已经完成。 一、畜牧业分离前农牧交错带原始农业的类型及分布 农牧交错带是在原始农业基础上,因气候变化而形成于畜牧区与农耕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类型过渡带。因此,探讨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必须首先明确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之前,原始农业的分布状况及其文化类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绵延数千公里,依其文化区域和地理方位,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即内蒙古中部、内蒙古东部及辽西地区、甘青地区。 (一)内蒙古中部这一区域包括东自张家口、锡林郭勒,西至包头、东胜,北迄阴山,南达晋陕的空间范围,公元前5000年这里属于在仰韶文化影响下的原始农业区。考古研究表明,这一地区大概经历了三个文化融合阶段。大约公元前5000~4300年溯黄河北上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自东部而来的后岗一期文化首先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相遇,形成红台坡下类型;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属于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沿汾河北上,在内蒙古中部形成王墓山类型;公元前3000年,源于太行山东侧的大司空文化与红山文化又汇聚到这一地区,形成海生不浪文化;到公元前2000年,红山文化居民的后裔再次与先于此时进入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仰韶文化人群相汇,形成了老虎山文化(注:a. 田广金、郭素新:《北方文化与草原文明》,见《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第1~12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b. 田广金:《论内蒙古中南部史前考古》,《考古学报》1997年第2期。)。上述文化类型所包含的文化成份的地域来源虽然不同,但在遗物种类上却显示出共同的农业文明特征。红台坡下遗址中发现的遗物主要是各类陶器,以及斧、凿、锛、磨棒、磨盘等石器。王墓山类型文化的聚落遗址,不但出土了许多石刀、石磨棒、石斧等生产工具及陶罐、钵等生活器皿。在山坡中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班级:09生物教育姓名:李虎学号:09124097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前言:Holdern和Ehrlich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学界就给予很大的重视尤其是Daliy主编的《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一书为标志,一个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热潮正在兴起,各国领导人、科学家和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和支持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讨论:生态系统服务这些年的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生活质量、能源、生态产品、休闲娱乐、气候调节、生物防治等等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都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 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畜牧、木材。水产、粮食等等,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各种多样化,不同的生态系统给人类不同的服务,那么生态系统服务就是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对于人类生存而言,生态系统的许多功能是无法在市场上买卖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例如: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用做食品、燃料、原料及建筑材料等,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另一项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如垃圾、废水。有些生态系统服务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新的食品、纤维和药品都是由现存的、可用的品种和基因开发而来。人类能够从一个生物体向另一个生物体转移基因,却仍难以制造新的基因来满足新的要求。等等一些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这些仅仅是生态系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还有大多数的服务项目为人类的生活、生存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具体的服务项目是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 生态系统又有那些功能呢,下面简单的介绍其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些方面。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基本功能,生态系统通过第一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合成与生产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有机质及其产品。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使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人类开发新的食品、药品和品种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和保险,可使生态系统受灾后的损失减小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调节气候,植物每年大约向大气释放的氧气有27×1021t。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森林能够防风,植物蒸腾可保持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森林对有林地区的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昼夜温度不致骤升骤降,夏季减轻干热,秋冬减轻霜冻。绿色植物尤其是高大林木所具有的防风、增湿,调温等改善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也是有利的。四、减缓灾害,生态系统复杂的组成与结构能涵养水分,减缓旱涝灾害。每年地球上总降水量约1.19×1012t,在降雨过程中覆盖于植被树冠与地表的枯枝落叶能减缓地表径流。植物生长有深广多层的根系,这些根系和死亡的植物组织维系和固着土壤,并且吸收和保持一部分水。雨季过后,植被与土壤中保持的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普遍定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避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不经济行为,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最终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著名的权威定义: 1 Robert Costanza,"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387, 253-260 Article)一文中的定义: 其中其所指的17项内容如下:

展,2000,22 (5)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以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与存在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因其功能类型不同而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 1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它包括食品、医药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 2 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土壤肥力,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等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来确定,通常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市场法等。 3 选择价值:选择价值是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惫愿。例如,人们为将来能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以及游憩娱乐等功能的支付意愿。人们常把选择价值喻为保险公司,即人们为自己确保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效益而愿意支付的一笔保险金。选择价值又可分为3 类:即自己将来利用:子孙后代将来利用,又称之为遗产价值;及别人将来利用,也称之为替代消费。 4 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亦称内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惫愿。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是一种与人类利用无关的经济价值。换句话说,即使人类不存在,存在价值仍然有,如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涵养水源能力等。存在价值是介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价值,它可为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替代市场技术,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二是模拟市场技术(又称假设市场技术),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只有一种,即条件价值法。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与市场价值法。 1 条件价值法: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它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主估方法之一。条件价值法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评估,是“公共商品”价值评估的一种特有的重要方法,它能评价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 支付意愿可以表示一切商品价值,也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合理表达方法。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观念、信仰和偏好,是人的主观思想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支付意愿是“人们一切行为价值表达的自动指示器”, 因此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商品的价值二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惫愿支付意愿又由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两个部分组成,, 对于商品,由于商品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其支付意愿的两个部分都可以求出。实际支出的本质是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资料用公式求出。因此,商品的价值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资料来计算。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于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其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于公共商品而言,由于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此,支付意原的两个部分(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都不能求出,公共商品的价值也因此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估计。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假设市场方法,即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商品的支付惫愿,以获得公共商品的价值,这就是条件价值法。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中国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中国地理之北方地区 一、考纲透析 1.东北平原的范围和组成。 2.东北地区河流的汛期及补给类型(季节性积雪融水与冰川融水的区别)。 3.三个大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评价。 4.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及限制性因素。 5.如何理解“旱涝、盐碱和风沙”是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6.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二、体验高考 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答1~2题。 1.(江苏地理,19)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待点是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江苏地理,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1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2地区干旱程度高于1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3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福建文综,7~8,8分)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所示。读表,回答3~4题。 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 1712321821100比例(%) 3. (福建文综,7)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4. (福建文综,8)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 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 5.(2010年新课标,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自然生态系统之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维护和建设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在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本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进行了论述。 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意义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种原料或产品(食品、水、氧气、木材、纤维等),而且在大尺度上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轻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进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1] 已有的研究与实践表明,自然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虽然人工可以替代(如:污水净化、土壤修复等),但是,在规模尺度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人工可以替代的可能(如:生物圈二号试验的失败等)。从这个角度上讲,自然生态系统之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质量和前景的自然条件。维护和建设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在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2、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2.1 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我们先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卡茨基尔森林地区是纽约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但是由于当地住宅和工业的发展,自然植被受到破坏,水质恶化。如果通过兴建一座足够大的饮用水净化工厂来解决纽约市的供水问题,则需工程投资约80亿美元,每年的运营费用约3亿美元。这样,今后20年这笔开支将达到140亿美元。如果通过生态恢复技术恢复该水源地的自然植被,借助森林的自净化作用来解决纽约市饮用水供应问题,则只需投资20亿美元。这样不仅节省了兴建净化水工厂所需的80亿美元,而且也无需每年投入3亿美元的净水厂运营费用。今后20年将为纳税入节省120亿美元,而且这种近乎“一劳永逸”的生态工程可以让纽约市民永享清泉甘冽。这一事例让纽约人民着实体验了一把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贵。[2] 为“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工作的沃尔特·里德指出:美国有3400个社区近6000万的人口,依赖国家森林提供饮用水。估计这一服务的价值每年为37亿美元。他还说,在国家森林提供的诸多服务之中,单是这项服务,其价值就超过当地每年砍伐林木的收益。[3] 净化水源只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一种。那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究竟有多大呢?日本林业界对森林的综合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显示,森林的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之间比例为1∶11.2。基本数据是:90年代后半期,日本森林木材蓄积总量为34.83亿立方米,木材价值3.5万亿日元,而森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空气与水、保护生动物多样性、休闲娱乐、文化审美等)为39.2万亿日元。另有报道称,根据日本专家测算,森林的木材生产效益和环境价值的比例大致为1∶6~1∶20,取其中位数,约为1∶13。[4] 2.2 全球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陈昌笃教授主持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公布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初步估计结果:其直接使用价值为2000亿美元/年,间接使用价值为4万亿美元/年。[5]而我国直到2000年GDP才达到1万亿美元。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GDP的4倍。 美国马里兰大学生态经济研究所所长Costanza等人(1997)估计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33(16~54)万亿美元每年。与之相比,全球每年GNP总量只有18万亿美元,即每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GNP的1.8倍。[6]

6谈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

谈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 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功能的可持续供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部各要素和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当人类选择性的强调某一种生态系统服务时,往往会损害到其他一种或多种服务的提供,导致预期之外的生态系统服务衰退,并可能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1.生态系统服务概述 1.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1.2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性和生态系统产物的生存,如食物、海产品、牧草、生物燃料、药材、工业原料等;二是实际的生母支撑功能,如紫外线过滤、水和空气的自净、废弃物去毒及分解、土壤形成及肥力更新、植物异花授粉、病虫害控制、物种多样性以提供未来人类需要的关键性物质、缓解异常气候和美感享受等. ①调节功能——气体调节、气候调节、防止干扰、水调节、供水、土壤保持、土壤形成、营养调节、废物处理、传粉、生物控制 ②栖息地功能——残遗植种保护区孕育功能 ③生产功能——食物、原材料、基因资源、医药资源、观赏植物资源 ④信息功能——美学价值、娱乐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精神及历史价值、科学和教育价值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人类生存总是依赖于生物圈及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的,这种生态服务功能被人类错误地认为是“天生的”和“白来的”,从未想过它们有价值,更未意识到它们需要保护和投入. 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2.1.1直接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农业(种植业和野生动物)、林业、畜牧业、渔业、医药业和部分工业产品加工品的直接实用价值,还包括生物资源的旅游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畜力使用价值等. 2.1.2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主要指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或环境的服务价值。主要指生命支持 固定、保护水源、维持系统相关的生态服务,如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的合成、CO 2 营养物质循环、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 2.1.3 潜在使用价值 潜在价值包括野生动植物在将来有用的选择价值和伦理学上的存在价值。选择价值是指个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

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利用武汉市土地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等方法,建立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和评价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003-201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呈逐年扩大趋势,风险值从2003年的-1.003 3(Ⅴ)上升为0.557 5(Ⅱ),即由安全级降为风险级。根据此评价结果,提出了协调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风险;PCA模型;K均值聚类;武汉市 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条件变化的综合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强烈需求使得人地关系矛盾步步升级,随之而来的土地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破坏性加剧等。面对严峻的现实,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有意调控土地利用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使二者关系趋于协调。武汉市地处我国中部腹地,位于江汉平原东部,该区域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泛,水资源优势突出,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由于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利用方式不当等原因,大量的土地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丧失,土地生态功能下降,人地矛盾突出。本研究以武汉市2003-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对象,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和K均值聚类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旨在把握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规律,以期能充分认识武汉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两型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为城市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武汉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全市土地总面积849 400 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57%。表1选取了武汉市2003年和2010年两个时段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统计出了各地类的面积及其变化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8年间武汉市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总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在农用地类型中,耕地、牧草地显著流失,其中牧草地减少最快,8年共减少6 604.97 hm2,减幅为95.93%;耕地面积由2003年所占总土地面积的44.16%减少到2010年的39.57%。林地、园地面积增加最多,8年共增加了22 767.71 hm2,两者增幅共计38.79%。在建设用地类型中,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增速快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速度,增幅比例达33.77%。在未利用地类型中,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共减少了6 111.91 hm2。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未利用地是难以开发的山丘区荒草地和裸岩地,可垦地较少,耕地后备资源相对贫乏。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供应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以智利南部娱乐和生态旅游机会为研究案例 L. Nahuelhual ? A. Carmona ? M. Aguayo ? C. Echeverria 摘要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研究了在智利南部三十年内LUCC对娱乐和生态旅游机会的影响。基于1976年,1985年,1999年及2007年的Landsat影像对过渡基质做了深入的分析。主要的LUCC轨迹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两个指示器相关联:(i)娱乐和生态旅游的可能性用0-100个点刻度来衡量;(ii)娱乐和生态旅游的可能性用游客人数/公顷来衡量。在1976和2007年间在景观中共出现了900条轨迹。就面积而言,最重要的轨迹是在1999-2007年原生森林到次生森林的退化(23,290公顷,占景观的13.5 % )及在1976-1985年为农业而进行的早期的灌木林和草地的清理(7,187公顷,占景观的4.2 %)。单个对生态服务指示器的大小最具影响力的轨迹依次是早期的和永久的原生森林到次生森林的退化。作为这些景观变化的结果,整个景观的娱乐和生态旅游的机会从1976年的65,050人减少至1985年的25,038人,在1999年和2007年进一步分别减少至22,346人和21,608人。这种减少是由受森林退化和破碎化影响的特定属性(如标志性植物群和动物群与森林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这些结果突出强调了LUCC对娱乐机会的降低有着实质性的影响。而娱乐机会的降低反映了研究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关键字生态系统服务地图;森林破碎化;娱乐机会;景观轨迹 引言 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LUCC)可能是影响自然环境保护的单个最重要的因素(Vitousek et al. 1997)。在全球比例尺下,LUCC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小或改变,减小了生态系统服务流和他们对社会的惠益(Balvanera et al. 2006; Metzger et al. 2006; Li et al. 2007)。 对于土地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而对于这些改变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解还比较少(DeFries and Bounoua 2004; Foley et al. 2005; Balvanera et al. 2006)。早期的定量区域尺度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卫星影像的土地覆盖变化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来计算生态系统服务的惠益随时间的变化(Kreuter et al. 2001; Zhao et al. 2004; Viglizzo and Frank 2006; Li et al. 2007)。近期,这些方法已经扩大到包含更复杂的模型(即水文模型),然而它仍然倾向于把重点集中在配置和调节服务上,而文化和配套服务比较少关注到(Rodr?′guez et al. 2006; Cardinale et al. 2012; Daniel et al. 2012)。 对于LUCC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具体研究可以发现是关于(a)养分循环,气候调节,水土流失控制和遗传资源(Zhao et al. 2004; Peng et al. 2006; Li et al. 2007);(b)土壤肥力,水可用性和森林火灾风险的增长(Zhao et al. 2004; Schroter et al. 2005; Fiquepron et al. 2013);(c)水分调节,废物处理,粮食生产,栖息地保护和生物防治(Zhao et al. 2004);(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王 伟1 陆健健 2** (1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 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及价值评估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在服务价值的评估方面,国内相关研究多数套用现有的一般化计算公式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计算,缺少针对性和探索性。总结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得失,并综合前人的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论证所提出的新概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因此服务价值评估的意义不在于对每一项服务功能价值的精确估算,甚至不需要计算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的服务功能价值,而应抓住一个或几个有计算依据的核心服务功能。提出理论服务价值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同现实服务价值的比较,量化某服务功能的退化程度,明确后续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主要目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指标。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 Q1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5)11-1314-03 An approa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ion.WA NG Wei 1 ,L U Jianjian 2 (1School of L if e Science,Shanghai Univ ersity ,Shanghai 200444,China;2State Key Labor atory of Estuar ine and Coas tal Resear ch,East China N or 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Chinese Jour 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T he study of ecosystem serv ices and their valuation i s a ho t pot issue in eco log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sting sustainable ecosystem management.At pr esent,there are no systemic theori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 ion,and most domestic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repeated estimation o f some prevalent ser vices by using established methods,w ithout any pertinence and exploration.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ies and related liter atures,this paper put fo rward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cosystem services,and named t hree new concepts,i.e .,top dr aw er ecosystem serv ices,theor etical value,and actual value.A case study o n t he Sangyang wetland of Wenzhou further illustr ated the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new concepts.It is sug gested t hat if t he main purpose of ecosystem serv ices study is to serve decision making,it is no need to evaluate all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a regio n accurately and roundly,w hile the v aluation of several top dr aw er ecosys tem services is sufficient.T he co 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actual values could help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e cosystem degeneration and ev aluate the process of ecolog ical r esto ration.Key words ecosystem ser vices,classification,valu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4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131020)。**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01-17 改回日期:2005-04-20 1 引 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1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 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 要作用[9,15,17,20,24]。 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方面,Daily [19]、Costanza [18]、Norberg [23]、欧阳志云等[10,11]、童春富等[16]和de Groot 等[21]都曾对服务功能的分类提出各自的观点,但各种分类框架不尽相同,国内外在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面存在很大争议,尚未形成让公众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评估体系。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数是对某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述式评估,基本上是套用现成公式计算服 务功能[2~8,12~14],缺乏针对性和探索性。本文总结笔者前期经验和教训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阐述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