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我这样做班主任》摘录及感悟

李镇西老师《我这样做班主任》摘录及感悟
李镇西老师《我这样做班主任》摘录及感悟

李镇西老师《我这样做班主任》摘录及感悟

李镇西老师《我这样做班主任》摘录及感悟郭跃辉花了一天时间,把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完了。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时候读得心悦诚服,有时候读得感慨万千,有时候读得热泪盈眶,有时候读得芒刺在背。李老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胸襟我们是赶不上了,只有学习一下他的只言片语,算作是“东施效颦”吧。1、如果我们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伤害学生的自尊感,那么这好比是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2、教师想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3、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苏霍姆林斯基

4、教会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并保持、发展这种优势,不断自觉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这是思想教育的艺术所在,真正掌握这门艺术,需要终生的探索和奋斗。

5、做一个教师和校长的责任感,在于每个孩子的今天都是不可复制的,教育的严酷和教育的责任,都在于此。

6、孩子不愿意找老师谈心,这是我的教育中一直努力避免的结果。

7、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8、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学者”或“研究者”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

9、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却不关注因而不知道孩子的心灵世界;越是认真负责,孩子们越是反感。这是我们现在许多班主任的悲哀之处,甚至是悲剧所在。10、赞可夫有过这样一句话:“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11、事实证明,“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学生,或“好为人师”地处处教训学生,学生往往不买我们的账;而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学生或许会情不自禁地有所思索,有所醒悟,有所感奋。12、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持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苏霍姆林斯基13、教师不要以集体的名义煽动多数孩子对个别孩子的仇恨。

14、有几流的班集体,就有几流的班干部。15、以宽宏的民主胸襟平和地容纳学生家长的各种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或者刺耳的“杂音”。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以前对原13班的学生多次发火,也有过多次不近人情的惩罚,也有过很多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的举措,但即使如此,他们跟我走得还是很近,还是愿意对我敞开心扉。每次改他们的随笔,我都会有亲近之感,但是现在的学生,他们对我很尊重,也很听话,我给他们提的建议他们也都会听,但是总感觉有一些隔膜,至少在周记这点上,我感觉他们能和我交心的人较少。现在班级形势稳定,学生纪律和成绩也很不错,而以前13班的学生经常“出事”,一会儿违纪一会儿受罚,但还是感觉很亲近。比如制作班刊,我一布置,他们立刻行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是现在我已经布置了好几次了,还是无人响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班级体制健全、违纪现象少了,反而感觉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远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读了李老师的书之后,我忽然明白了。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原因,以前的学生虽然我经常骂他们,但是主观上愿意亲近他们,因此他们不会记仇,相反会感觉到我的爱心。而现在,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的心可能已经离他们远了。这个错误是不可饶恕的,幸亏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要不我还蒙在鼓里呢。现在改正,还不晚,毕竟还有两年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