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罪与罚》读后感

3000字《罪与罚》读后感
3000字《罪与罚》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

看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与罚》后,心中不时感到震撼与感动。

这本书我已读了好几遍了!非常值得一读,我极力推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数的结构不能说完美,但他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感受力绝对是天才式的。他的语言可以让你一口气读下去。用专业一点的词汇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多声部发音,意思是可以让许多人同时存在并说话,绝无烦乱之感!无论从思想、语言、叙事节奏都堪称一流!反复读此书十遍,胜过读二流作品一百本!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一座高峰,为作家带来了世界声誉。

《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在《罪与罚》中,男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拉斯科纳夫以其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机会。因此他杀了早让人议论纷纷的刻薄老妇,抢其钱财。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被迫还杀了另一个无辜、受苦、可怜的老妇。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的理想抱负绝非自私自利,反倒是博爱的。但是,为达到理想而有的手段,却导致一场轰动社会的谋杀案。所有的检调人员,全从牟利角度解释这谋杀案,直到一个也酷爱研究思想的检察官出现,他立即将调查方向转向,透过拉斯科纳夫的论文,找到行凶的动机。

拉斯科纳夫自承他相信“伟人的福音”,当他说出这观点时,连他的朋友都觉得太激进,因为当时社会上普遍的信念是“社会福音”,也就是只要社会制度完善,人都将安居乐业不再犯罪。想想我们不也正是处在这样的信念下的吗?杜斯托也夫斯基透过《罪与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科纳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与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罪与罚》中,这个人物就是梭娜。有几段拉斯科纳夫与梭娜的对话精彩万分:男主角拉斯科纳夫再有痛苦,都绝不泄漏一丝一豪情感,但是他却在最紧要关头,找到梭娜坦承是他犯案,梭娜尽管为自己的好友之死哀伤不已,却温柔的凝视拉斯科纳夫,然后围抱他的颈项,紧抱住他。拉斯科纳夫问梭娜:“你为何不骂我,却拥抱我呢?”梭娜命中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要害的回答:“因为全世界没有比你更不快乐的人了!”而这时,拉斯科纳夫心一软,两颗眼泪蕴藏在他的眼眶中,就要掉下了。当拉斯科纳夫问她这一生的苦难,上帝的回答是什么?梭娜仅只是念完新约圣经中拉撒路死里复活的故事。

就在念圣经的这一刻,贫困的房间幽暗的烛光照著凶杀犯与妓女。梭娜以其弱者之爱,不自觉的引领拉斯科纳夫走向救赎之路。拉斯科纳夫问梭娜:“你不会离我而去吗?”梭娜回答:“不会,无论你到何处,我都随著你....,”甚至她也在非理性的情感中,知道拉斯科纳夫需要她的接纳与爱,她遗憾的说:“为何你不早来,我为何不早些遇到你呢?”男主角剖心相告后,问梭娜:“你觉得我卑贱么?”梭娜说:“不,你只是在受苦。”最后,拉斯科纳夫向梭娜

要十字架,梭娜给了他,并说:“我们一同受苦难,也一同挂十字架阿!”就是在杜斯托也夫斯基小说中,一再出现的,是“主动选择悲悯苦难、选择与他人一齐受苦”,这是十字架精神,而十字架精神永远呈现著吊诡:“在软弱的地方显现其刚强。”而一个能看见所谓的强者内心深处的痛苦的人,往往自身也负荷著巨大的苦难。

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仅仅是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出发的。作者认为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作者还力图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归结为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所致。用索尼娅的话来说,是因为“您离开了上帝,上帝惩罚了您,把您交给了魔鬼!”作者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安排的一条“新生”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与黑暗现实妥协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索尼娅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娅看作人类苦难的象征,并在她身上体现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作为一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一个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娅的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典型意义,但是作为一个理想人物,这一形象却显得十分苍白。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宣扬的这些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这里充分表现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罪与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这部小说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过程只用了几天时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小说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仅仅是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出发的。作者认为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作者还力图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归结为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所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宣扬的这些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这里充分表现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人们向往自由,却又用刑罚剥夺自由。对自由与刑罚这对历史论的求解,应该说是《罪与罚》这本书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罪与罚》这本书从犯罪本质观的历史轨迹与认识纷争、犯罪的利益动因、犯罪的运动规律与犯罪预防、刑法的防腐败效能等多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情与法、伦理与规则的强烈冲突!!!

当我轻轻地合上这本《罪与罚》的时候,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在读这本书的期间,它带给我的是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深的思索。现在就要和它道别了,心中难免有些伤感。其实它不会离开我,那些深刻的思想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死去;但他的思想却永远活着。这部用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巨大的悲悯情怀完成的《罪与罚》,也不会死去;它会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等待着下一个读者把它打开;每一次打开,都会是一次重生。《罪与罚》——用爱拯救生命与希望。

【读苦难辉煌有感400字】读苦难辉煌有感300字

【读苦难辉煌有感400字】读苦难辉煌有感300字 【导语】金一南的《苦难辉煌》主要是以复杂的历史变局为背景,以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讲述了领袖们在历史重大关头突出重围,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在他的新著《苦难辉煌》中感言,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能获得腾飞的翅膀?近期我仔细研读了这本书,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新追寻了我们的 __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中国革命史是一幅立体画,凝视其中的一部分都无法洞悉其原貌。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 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

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 __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 __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 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 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 __,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 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我们有没有忘掉战胜艰难险阻的法宝?我们怎样在一脉相承的事业中与时俱进?中 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责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赶时代发展潮流。今天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 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堂吉诃德》读后感3篇

《堂吉诃德》读后感3篇 读后感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下面为大家带来《堂吉诃德》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书都与人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竹简到奏折,从奏折到线订书,再到现在的纸制书本。炎黄子孙知识的增长怎能离开书?所以,为了增长知识,我就阅读了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国名著??——《堂吉诃德》。 说这本书是一部名著一点也不夸张,如今这本书已用一百多种文字译成数百种译本,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作者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他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但他却谱写了不朽著作《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西班牙的拉曼查有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单身吉哈达先生,他整天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里,梦想做一个勇敢的骑士。于是他全副武装,还给自己取名拉曼查的堂吉诃德,还模仿古代骑士忠诚于贵妇人的传统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挤奶女工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给她取名为托博索的杜尔西内娅,可事实上这个挤奶女工与堂吉诃德从未见过面,更不用说相爱了。堂吉诃德第一次想解救放羊孩子,可是却使放羊孩子的处境举步维艰。后来他又和桑丘来到许多大风车下,他硬把大风车看成是巨人,结果他连人带马都狼狈不堪,后来他又和桑丘遇到了拿他们寻开心的公爵夫妇,他们二人受尽了公爵的残酷捉弄,几乎丧命。

堂吉诃德所做的事没有一件不荒唐,没有一件不失败。他所做的事情就好比在当今社会有人穿着古装茹毛饮血一样可笑。他是可笑的、可怜的,也是可悲的。堂吉诃德直到临终前,才醒悟过来,不许他的亲人—唯一的侄女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剥夺她的遗产继承权。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啊!堂吉诃德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生前疯癫,死后留名。 《堂吉诃德》这本书有力地抨击了西班牙空洞的骑士文学,也不禁让我思考:如果当今社会尔虞我诈,持强凌弱,那么与乐于助人,行侠仗义的堂吉诃德相比,究竟谁更可笑? 书合上了,心开始思考了…… 《堂吉诃德》主人公原名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阿伦索。吉哈达由于沉迷于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于是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副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笑话。他的行动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他最后一次到家后便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于是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果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看《堂吉诃德》,我只是觉得主人公非常神经质。但是当我仔细品味后,就会发现其中的深刻蕴含。人的最本质就是为了追逐自

西行漫记读后感

西行漫记读后感 很长时间没有认真地阅读一本课外的书了,明显感觉到了知识的匮乏和思维的浅薄。借着这次机会,拜读了斯诺的大作《西行漫记》,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 埃德加斯诺在1928年来到了中国,接触到了文化领袖鲁迅和宋庆龄。斯诺称“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千里迢迢越过战线到访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亲身经历了中国的红色革命,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成长和成功,正如这本书的英文名字——《RED STAR OVER CHINA》,即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让我很感兴趣的一点就是在西方人的视界里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是什么样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党内的各式宣传和鼓吹,习惯了中国大地上善变的政治政策,然而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目睹这一切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斯诺到访红色中国,正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次直接接触,也可以称之为思想碰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帮助我全面的认清这个问题。 《西行漫记》讲述了斯诺在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主席进行的长时间对话,获得了珍贵的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来到了红白两军的前线,最后回到北平,把通讯报道会变成了这本书。书中记录了在战争年代里一个美国记者跨越两个世界的耳闻目睹,夹杂着独特的西方记者的思想,适时点拨着我的思考。 从少年先锋队到红军总司令,从普通的战士到革命领袖,斯诺对他们进行了丰富的描写。通过作者的描述革命者的特有品质让我们记忆深刻——“有某种东西使得个人的痛苦或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人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却又发现存在与他们与别人共自由同患难之中”;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看到了伟人鲜为人知的侧面,对毛主席的描写有“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让我们知道伟人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却是亲切近人的。从国民党的白区来到共产党的苏区,两种制度下的两种生活形成的鲜明对比,昭示了中国人民克服了消极的情绪,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地为未来美好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生活战斗着,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现在看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资本主义者主张的是性恶论,正是利用这种与生俱来的私心来追逐更大的利益;社会主义者恰恰相反,根除人性中的污点,从人之初性本善的角度上有大家共同努力谋求共同的幸福。我想这种对比在斯诺的心理甚是明了。斯诺来到中国的时候,正是红白两区冲突最激烈的时期。对黎民百姓的生动描写,让我意识到,现在虽然已经不是刀光剑影的时代,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惊心动魄,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先辈们为了今天美好生活的付出,他们是从一个怎样恶劣的环境里挣脱出来,并且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红色的新的世界,一个红星照耀的中国。

《骆驼祥子》读后感1500字_30

《骆驼祥子》读后感1500字 最近,我读了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从而令我感触良多。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拼命的赚钱,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F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祥子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小说还细致地描绘了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所作的各种努力。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他从来没有想到应该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执拗地幻想凭借个人的要强和努力去达到这样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狭小的,他的斗争手段更是错误的。结果,使自己远离了周围的朋友,孤独无援,更加无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既然“要买上自己的车?成了他奋斗向上的全部动力,以至于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那末,在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以后,他失去的就不单是一个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从而必然陷于精神崩溃的境地。盲目的个人奋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命运,正象作品中所比喻的,好象是拉洋车为了抄近道,“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儿,又绕回到原处”。这就更加增添了他的不幸并且给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小说的末尾,明确指出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在深切的惋惜之中包含了批判。整部作品,在控诉旧社会吃人的同时,也宣布了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的破产。这就比之一般的暴露黑暗现实的作品具有更深一层的社会意义。作品还通过一个饱经人生沧桑的老车夫的口,意味深长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尽管这种提法还比较模湖,也没有在

《堂吉诃德》读后感_2000字

当读到《堂吉诃德》这本巨着时,便爱不释手,这本以骑士道为题材的小说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堂吉诃德与桑丘,这两个形象生动活泼,仿佛真实。他们趣味的谈论与奇妙的故事让人感到滑稽。但更多的,我感到的是铺于文字下的悲哀。 这本书的主角我认为是堂吉诃德与他的仆从桑丘共有的,他们仿佛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堂吉诃德是个没落的小贵族,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命游侠骑士,要游遍世界锄强扶弱,维护正义与公道,实行他所崇信的骑士道,单枪匹马,与仆从桑丘出门冒险,历经了许多力气有趣的事,但最终一事无成,郁郁而终。 最初读到这本小说时,我为堂吉诃德的滑稽和桑丘的趣谈而忍俊不禁。因此我最初看到的堂吉诃德是一位疯癫可笑的骑士。但继续读下去,我感受到堂吉诃德所处的社会的悲哀,这也让我开始思考社会的内蕴。堂吉诃德对桑丘说过:“桑丘,让他们管我叫疯子吧,我还疯的不够,所以得不到他们的赞许。”堂吉诃德仿佛从被讽刺的对象成为了讽刺者。是啊,正是因为它与现实社会的不相符才令他人觉得他疯的无药可救,是这样么?我倒觉得堂吉诃德具有一种超然于社会的无畏精神。他是疯子么?也许是,但只与那些“清醒的人”疯的种类不同罢了。他因为他人所见的疯病而受到嘲笑,我们也会因其不切实际的理想而感到可笑,但同时,在笑话他时,我也感受到了淡淡的可怜意味。他这么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受到嘲笑,却不以为然,“傻乎乎的”去踏这虚架的路。英国作家约翰生说:“堂吉诃德的失望招的我们又笑他,又可怜他。我们可怜他的时候,会想到自己的失望;我们笑他的时候,自己心上明白,他并不比我们更可笑。”我想,我们也许与他有相同点,我们会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有时长或云云走的路不对或对我们的目标而嘲笑,我们是否会坚持?但同样我也想,究竟是对还是错,是想堂吉诃德一样郁郁而终,还是开辟新的道路呢?堂吉诃德选择了坚持而不理睬他人的嘲笑,我认为不管结果如何,想要做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坚持下去,至少可以因此而充满乐趣。这是我从他身上感受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堂吉诃德的形象是复杂交错的。他的疯癫可笑是其中的一方面,但他的疯癫可笑似乎是体现在用骑士道讲道理,严肃而理性分析问题的时候。但同时,这也正体现了他所具有的美好品质。无可非议,堂吉诃德有理性、讲道德,象征着没有判断的理性和道德观念。而他的仆人也正象征着没有想象与理性的常识。这两者结合就是最完整的智慧。堂吉诃德具有强大的想象力、道德观念和理性,以至于撇开了感觉,以自己的想象行事,这才让他可笑,但实际上,这点也是因该受人钦佩的。所以当我看到堂吉诃德与桑丘意见的争执时,听从的是桑丘,但往往更敬重的是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情愿牺牲自己,一心要实现一个与现实所不容实现的理想,所以既可悲又可笑。我猜想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写作目的不是要笑声,而是为了讽刺,为了那些看不到的荒唐文字底下的泪水。读这本书时,我慢慢寻到这动人而伟大的思想感情,叫人失笑,又叫人下泪。联系到上面所述,他愿意去锄除强暴,或者组织罪恶,可是作者使人们感到无法实现的无奈。堂吉诃德追求正义,他的美德却使他成了疯子,狼狈不堪,更加一步说明,这的确是社会世事的可悲与可笑造就了堂吉诃德。所以堂吉诃德的崇高志愿成为了可笑的梦。令我感受到现在自己所处的环境的着一种复杂性。但堂吉诃德宁可舍弃性命,决不放弃理想,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在他身上存在着一种永恒而普遍的,必须是我们至诚地努力,经历过磨难才可以换得的东西。 可以看到,作品的客观内涵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但对不切实际的英雄的讽刺却还是有所体现的。骑士小说中的英雄武力超人,战无不胜。但堂吉诃德却被桑丘封成“哭丧着脸的骑士”。游侠骑士都有一位绝美美人作为意中人,可堂吉诃德却以一位粗壮的农家姑娘作为自己的杜尔西内娅,还为其写情诗发疯。但最终只成为了笑柄。

《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

《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 《苦难辉煌》是当代作家金一南创作的纪实文学,首次出版于2009年。该书联系苏 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国际背景,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几篇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打开这本沉甸甸的书,一个伟大的时代画卷便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了---历史烽烟中、峥嵘岁月里,无数革命先辈、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在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磨难、挫折与失败后依然勇往直前、百折不饶、永不放弃……读完此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苦难到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历程。历史告 诉我们,革命道路不是从辉煌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它是一个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一个历程。历史经验证明,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充满坎坷,需要我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边摸索边前进,强者是从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自己追 求的事业的。 《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 的历史。记录了众多我们敬仰和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陈毅、李立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许许多多迄今默默无闻的英雄们。作者以真实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伟人其实也是凡人,他们也不会天生正确,也会犯错误,也会打败仗。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在革命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却永不放弃,最终走向胜利?---是信仰的无穷力量!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只有中国共产 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金一南教授说:当一个民族走向强大的时候,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强大,绝不仅仅是腰 包里塞满了钱,你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珍贵的年代, 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有什么值得我们崇敬?有什么能让我们追随?答案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再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机会,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工作 当中,做平凡的英雄。在现在这个信息科技的时代,什么都可以复制,连成功都是可以复 制的,但是革命先辈的精神是不能复制的,革命时代虽然过去了,但革命精神不能丢。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须识时势。纵观百年历史,你会发现,历史给了国民党很多机会,他没抓住,历史给了共产党很少机会,但他抓住了。有谁会相信,当初只剩几千人的队伍 会创造出一个新中国呢!回顾中国百年历程,这是部动荡不已的历史,你可以说他不富足、不充裕、不美满,但你必定惊叹它的光荣与梦想,它的热血与献身! 作为我们这一代出生在和平年代,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年轻人,我们缺乏的是什么?就是信仰!信仰是什么?契科夫说:当喉咙发干时,会有连大海也可以一饮而尽的气概---这 便是信仰。当初无数革命先辈能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牺牲, 就是信仰的无穷力量。作为今天的80后90后,就如生长在温室中的花草,没有经历过

关于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10篇

关于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10篇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骆驼祥子》中的许多语句,都把二十年代末被灰烟笼照这的社会刻画的淋漓尽致。主人公祥子,就是例子,一个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被一次次的打击泯灭,吞噬,最后自甘堕落,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初,祥子一心想要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并梦想开一个车坊来完成以后的工作,有了心中梦想的支撑,祥子的心意更加坚定,不久便用自己挣来的血汗钱买来了第一辆车,不料,却被当时有权有利的人夺走了。祥子的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继续选择了朝着梦想前进。期间,一位厂房老爷的女儿虎妞对祥子产生了些许情愫,并偶然为祥子延续了后代,当时,祥子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便借此用虎妞的积蓄买了第二辆车,结果却还是依旧。此后,虎妞又因难产离开了人间,此时的祥子,已经被生活压榨的粉碎,内心的堡垒被现实一次次推翻,他也只能一次次的逼迫自己重建,只是一次比一次支离破碎了。这样的循环直至他喜爱的小福子也因生活的黑暗与世长辞了,一瞬之间,祥子心中最后的底线轰然倒塌,不久,祥子便堕落了,完全和之前判若两人,掉入了深渊。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但却把同类驱赶到野兽丛中。祥子所在的那座“文化之城”,把他变成了走兽。老舍写用这篇文章,不止是为了揭发当时社会中让人鄙夷的千疮百孔,更是对人性的一种谴

责。以悲剧作为结尾,又何尝不是因为想揭露当今这个物欲纵横的社会? 理想,毕竟还是要切合实际,切合社会,如果总是无法实现,或者实现不了,那么就有可能变成堕落、迷失、一蹶不振的祥子。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到底还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很困难,人自然就变得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来的方向,甚至最后沦陷为堕落。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语言力作,他在写作时,曾多次请教北平口语中的字和词,因此,那别具一格的语言把我深深地迷住了。 主人公祥子,一位健壮的车夫,起初被大兵抓走,后来逃了出来,并且好顺手牵羊带了几匹骆驼回来,开始了艰苦的生活。好不容易,他用自己一点一滴存下来的钱买了辆车子,可却被那可恶的侦探骗子敲诈了。经过长时间的反醒,他终于再一次找回了自我,发奋图强起来。但当他再一次有车时,那却是用和虎妞的畸形婚姻换来的。命运再一次的玩弄了祥子,虎妞死于难产,小福子也死了,他悲愤,最后也玩弄生活。 老舍通过祥子写出了城市贫民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成为一个社会病胎里的产儿的,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亡民无产业者的过程的,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史悲剧。和祥子比起来,我们过的日子那真是太好了!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去想想祥子的命运,我想,

《堂吉诃德》读后感精选

《堂吉诃德》读后感精选 《堂吉诃德》读后感1 对于理想这个词现在越谈越少了,人长大了就变的很现实,在堂吉诃德身上我又看到了久违的梦想。 其实堂吉诃德就是一个在现实世界的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有个很美好而又很天真的想法——做一名维护世界正义的骑士。然而中世纪已经过去很久了,骑士们早已离我们而去,留下的是那些不知真假的传说,可堂吉诃德偏偏就相信了,光从堂吉诃德的语言来看(特别是对要去作总督的桑丘的一番教导),堂吉诃德确实是一名很有正义感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优秀骑士。小说的可笑之处就是让我们这位骑士“生不逢时”。然而作者并没有让堂吉诃德像中国代诗人那样哀叹命运和世道,而是选择让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在一个不属于骑士的时代“仗剑走天涯”。 刚开始时看这本小说只觉得堂吉诃德很愚蠢很可笑,把它读完时又发现堂吉诃德这个人很天真,很可爱。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像堂吉诃德一样保持着那份童真如此沉醉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之中,又有几人在这种“逆境”之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或许站在堂吉诃德的角度来说他是幸福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自己是一名骑士而感到骄傲。我

甚至有些嫉妒他——回想自己在读武侠小说时也曾幻想过自己是一位武功高强,顶天立地的大侠。 作者在书中提到骑士小说害人,于是通过堂吉诃德这位不符合时代特征的“骑士”的愚蠢行为来进行辛辣的讽刺。然而作者在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却没有刻意抹黑,堂吉诃德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他几乎每次都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待人真诚,为人正直(总是为别人打抱不平),诚实(比如临死也不忘对桑丘的承诺),单纯(比如说遇到奇怪的是他会自言自语地说书上好像不是这样写的),对爱人忠贞(到哪都对人宣称达西妮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为了她的名誉愿意与人决斗),勇敢(面对狮子毫不畏惧),坚毅(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所有这一切加起来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 故事结尾堂吉诃德被月亮骑士打败,骑士理想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结果抑郁生病而死。在他死的最后时刻,他“醒”过来了,从理想中的骑士回归到了具有传统价值观的普通人,或许在常人看来这是个很好的结局,至少他清醒过来了,堂吉诃德自己是怎么想呢,我无从得知。也许是他自己感觉自己拯救达西妮亚的任务已经完成,自己骑士生涯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吧。 宗教的衰落,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一些人们信仰和理想的缺失,他

有关于2000字《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的高分作文

有关于2000字《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的高分作文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带来一篇有关于2000字《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的高分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以下简称“红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但其实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 初读时还是中学时代,那时读书求快,一本书两三天读完最后留下就是模糊的印象。“红星”给我的初读印象就是这本书没有啥逻辑絮絮叨叨却很总有一种很密实的感受。 再读“红星”是工作三年后正面临着新的职业选择,一项考试要求写本自己喜欢的书。当时第一个跳出来的就“红星”,正好手边也有一本。匆匆一读上场阵亡,而后真的细读了一遍。这次读完之后,那种密实感的源头终于找到了。作为一个记者的采访,“红星”所展开的是一个神秘领域,简单直接写实的风格迥异于我们熟悉的新闻体,没有先入为主的情感铺垫,没有自以为是的讲理说教,更没有花样百出的故事新编,一切都建立在眼所见、耳所闻。最重要的是不设立场,不立旗,不求文章的前后呼应圆满。 不过,二刷三刷之后让我特别疑惑的是,“红星”所写的内容已经不再是秘密,但为何读起来仍有一种新鲜的味道? 最近的阅读是一次类考试,公司要求大家报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写读后感,“红星”又猛地跳了出来。我想了想,得搞清楚那新鲜的味道藏在哪儿。 不同年龄读书的体验不同,这一点在清朝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曾有很形象地论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去阅读其所得也自然不同。 中年“望月”,总会看得全面深入些吧! 没想到半个月只读了三页。我遇到的各种情况:各种开会,孩子需要陪伴、朋友们小聚!当然这都是借口,最主要的还是和手机这个最大的“敌人”搏斗。好在有一个小目标,终究还是慢慢地读了进去。 万万没想到,读到66页(董乐山译版),我的谜题就了。关于阅读的疑问其

《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3000字 第一章读完,立即产生了一个感觉:这是一 本散文。 散文,其实是写历史的最佳笔法。 历史是交织的,又是松散的,充满着确定的 已知,和永远挖掘不尽的未知,这在气韵上就有 了与散文天然一致的地方。散文也有大小,充分 向内,只关注个体的内心意绪,也是能有好文章的,但是真正第一流的散文,必有冲破自身,关 怀天地的气质,必有敏锐于家国的内在精神,非此,不是文之大者。金一南教授的这本书,娴熟 的进出于史实,娓娓道来,淡然而又凝重,这该 是一部真正的大散文。 散文的笔法也有隐患,很容易把感怀泛化成 感慨,进一步干脆变成了抒怀,这是历史类文字 的大忌之一。 金教授的文字没有出现这种感性泛滥的情况,特别是,他对于苦难的深入阅读和理性超脱,兼 备两者的浓度,并汇交融,尤为难得。如果把苦

难囫囵吞下,再不加提炼的吐出,那还只能算倾诉,而不是思考。金教授并没有采用这种很容易上手也容易产生一点廉价赞同的方式,他把苦难掰开,细细研磨,慢慢咀嚼,睿智的思悟,体现了一种出于苦难但凌驾于苦难之上去分析苦难的深刻。 从本书的阐述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的苦难来自近现代的世界性暴力殖民,这是直接表现,而深层原因来自这个国家当时积累下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本书中,对这一矛盾的分析透彻凌厉,用无可辩驳的材料和论述,证明了共产党的出现和成长的必然性:列强,以及列强所扶持的军阀代言人,不会也不可能完成对泱泱中华的全面控制,更谈不上建设,其彼此之间以资源占有和利益占有为目的的纷争,更使其无法成为统一的阵营,哪怕是后来的国民政府,也不过是形式上的统一,拨开这种表象,看到的依然是各地域各阶级各集团的画地为牢分崩离析。这种割裂,是全方位的,靠旧有的主义或是集团,都无法解决,也无力解决。 割裂的现实一方面加剧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存在留下了契机,因

《骆驼祥子》读后感1500字(2篇)

第一篇: 二十年代末期,北平,战乱,压迫,金钱,人力车夫这所有的词融合在一起就是就是两个字——祥子,骆驼祥子。 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农民——祥子,抛开除了自己就空无一人的家,到城里来,天天省吃俭用,拼命拉着凭来的车,没日没夜,为的只是能攒出钱来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三年在祥子的努力中一晃而过,他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车场主的气,他可以想怎么拉就怎么拉了!可痛快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战乱中的北平危机四伏,正在拉车的祥子莫名其妙的就被军阀的乱兵抓了回去打杂,这一切的困苦祥子都能忍受,但最让他痛苦和愤怒的,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寄托——用三年的心血与汗水换来的新车,被抢走了。祥子历尽艰辛逃回了北平,在仁和车厂,压抑着满腔的悲怆和痛苦,继续拉着租赁来的车。千辛万苦,当他终于在一个平和善良的人家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拉包月车的工作后,又因为雇主被特务盯上而被反动政府的侦探以买命的名义榨取了他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同时也丢了那份安定的工作。面对这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他依然骄傲的抬着头。他是年轻气盛,高大健壮的祥子阿!怎么能这么轻易的被困难打倒?他不肯屈服。他要用自己的力气、自己的血、自己的汗来挣出自己和妻子虎妞的饭钱!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一辆车,可本以为又回到从前的祥子却又不得不因为虎妞的丧事而再把车卖掉。 祥子是个善良正直但很要强、肯奋斗的人,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场主刘四爷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因为他认为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他不喝酒,不吸烟,没有沾染上一点点地恶习,可上天对这个可怜的老实人还是没有半点的怜悯。无数的打击、挫折,终于把祥子这个铁打的人的铁打的精神给碾压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么拼命的拉车,不再烟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见了,只剩下学会了吃喝嫖赌,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的行尸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写的那样: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堕落不是祥子的错,而是整个社会中的乌烟瘴气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变了质。 祥子是一个悲剧,他尽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却依然落了个两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也许他就不会变成那样的刺儿头了。因为他是那样的要强、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正直,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我们也应当学习祥子的那种吃得苦中苦的精神,虽然未必方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奋斗过了,便能问心无愧。

中外名著:《堂吉诃德》读后感

中外名著:《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一】堂吉诃德读后感3000字 起初想读这本书,是因为充满了对故事情节的好奇,更重要的是 对堂吉诃德的好奇。经常这样,脑袋里充满了这样那样的想象,便会 忍不住捧起书来想要读个痛快。 堂吉诃德,一个年老的乡村绅士,怀着为付诸现实,他以利相诱,居然说动了邻居桑丘去作他的奴仆伟大骑士的灵魂苦苦思索着无人能 明白的理…… 堂吉柯德,一个乡下绅士,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把书中 骑士的种种行,这样,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就开始了这部“伟大的 信使”。 在历险中,和别人交谈,只要不涉及骑士道,堂吉柯德头脑清晰,见识高明,他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称骑士典范,他一心追 求正义,和想象中的敌人“作战”毫不畏惧,连命都不要,他坚信自 己应该扶助弱小,但事实上,他往往给别人添乱。他捍卫纯洁忠贞, 痴心不悔地坚守着自以为是的爱情,而他所谓的“情人”是个粗壮的 村姑,压根不理解他。他在想象的世界里生活,历尽挫折而不后悔, 认为这只不过是“魔术家捣的鬼”,还持续给桑丘打气---骑士总是要 历尽各种艰险,才能成就丰功伟绩的。 而桑丘呢?他是个只看见眼前利益只顾自己的农民,因为堂吉柯 德许给他种种好处,他才跟着去当奴仆的,他满足于口腹的享受,对 堂吉柯德的各种奇思异想持续戳穿,对他的清苦生活满腹牢骚。“天 上飞的老鹰,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鸡。”他凭常识判断处理问题,总督 居然当的不错,当然,后来他觉得累,不愿当了 主仆二人的历险,略似《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历险, 仅仅前者是现实世界为背景的荒谬,而后者是以神话世界为背景的奋斗。这另人想起信仰的问题,信仰是遥远的,如远方的灯火。而眼前

斯诺《西行漫记》读后感

斯诺《西行漫记》读后感 对这本书的作者:斯诺。我有一种由衷的敬佩。他在一九三六年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关键性的一年,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仗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这四个月的旅行使他这个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了极大 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人,革命战士,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有争挚的热烈的情感,从而对于在革命月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的认识。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吗?斯诺就是这个身体力行的人,他排除万难,力尽艰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应证了这个事实 这个书总共分为十二章。根据作者来华的时间顺序,所经历,采访的一系列事情以及中国红色革命的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我看到 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很的多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听到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大小事件。但正如我之前所提到了,我喜欢着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够真实,够细致,里面的内容,所描叙的事情的经过并不是我以前在中学历史书上所学道的那样的简明扼要。相反,它把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的严密封锁线。面队敌人强大的军事实力,穷追猛打,红军则采用了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围困,摆脱

危险境,其中渡江这一环节,犹如电视剧里面的惊险万分,但是确实千这万却。当时长江边的渡船早一被敌人焚毁,面对这事实,红军奇迹般的走了八十*五英里,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冒充敌人来到对岸解除武装,但红军的主力军在没有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成功渡河。有勇有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的红军。接下来的是巧夺大渡河。这环节主要不是渡河的经过了,而是中国共产党与少数名组之间的关系了。红军当时面对着敌人的炮火威胁,还要应付骁勇善战的土著居民,独立的黎族人民,桀骜不驯的黎族人民从来没有被住在周围的汉族人征服过,同化过,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更是闻所未闻。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来说,情况也是差不多的。但毕竟是红军,他们的功绩,他们的作为,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了。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境界,非凡的心理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个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斯诺为中译本《西行漫记》初版写的序文里说:“从字面上讲来,这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所写下的......”《西行漫记》是中国革命青年创造的,那处于和平世道的我们又应该去创造一些什么

军人苦难辉煌读后感

军人苦难辉煌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军人苦难辉煌读后感(一) 应组织推荐,最近认真品读了金将军的长篇巨制《苦难辉煌》。读后既有颇多感受,更有深刻感悟。 首先是对作者的肃然起敬。一个年尽六询的军人把50多万的汉语文字有机的组合起来,而且每个章节段落遣词造句都打磨得那么精致,这是一件多么辛苦、多么不易的事情。据说为写好这本书,金将军阅读了大量史料书籍,作了近200万字的读书笔记。历经15年锤炼,诞生了《苦难辉煌》。可谓十年磨一剑。其毅力可敬,其勤奋可嘉,其才学可佩。书虽是鸿篇巨制但能使人自始至终的耐心品读。虽是史料性读物却使人不感枯燥乏味。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思索。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他较好的把握了时间、时空、时序,把一个个历史事件以准确的时间记录通过时空的跨越按照时序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有机的连接。把一个个神秘的人物进行了活生生的再现。 其次是受益匪浅。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史料,使人耳目一新。获得了自己以往党史学习时不曾获得的新知识。引发了自己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新思考。我们这代人多年受传统党史教科书教育。对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基本形成了固定的印象乃至神化了的概念,看了这部书方感到以往对待历史态度的幼稚和对历史认

识的肤浅。 李立三、陈独秀,不再单纯是一个左、右倾主义的概念,在对敌斗争中他们都是铁骨铮铮的血性汉子。蒋介石也不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独夫、民贼、匪类,也是一个有思想、有主义、善谋略的伟大政敌和国家元首。那麽多的新老军阀一个个地败于他手,都彰显了他政治军事方面的过人才能。国民党军队中也不乏能征善战、机智勇敢、清正廉洁、浩气凛然的将士。 再次学会了研读历史的方法。对正史不能盲目迷信,对野史不能盲目轻信,对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及其他正规读物更不能忽视。读了苦难辉煌才知道,原来我们读到的正史,也是掺杂了征战胜利者意志的文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不乏擦脂抹粉的粉饰。正史更多注重的是胜利者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史料,很少有走麦城故事的细节描述。 这些仅仅是感受而已,读书更重要的还是感悟。我读《苦难辉煌》后的感悟,有可能令金将军大失所望。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很难抵达金将军送给广大读者所要抵达的情思。 在座谈会上,有人问及金将军写作该书的目的,金将军回答说:只想回答自己心中的问题。我没看出金将军心中的问题是什么,也不知道金先生完成这部着作后心中的问题自我回答了没有。不知怎的看了这本书,总不能激起我心海的波澜壮阔和燃烧的激情火焰。 在共产党、国民党、共产国际,日本新军阀集团几股势力的厮杀博弈中,中国共产党战胜了来自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最终取得了执政地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3000字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3000字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3000字 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F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

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扬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

读《西行漫记》序言有感 通过一年广播电视新闻的学习,对于斯诺这个名字已经并不陌生,老师口中的斯诺让我心生敬意,对斯诺本人也十分崇拜。希望这次通过《西行漫记》的阅读,对斯诺多一份了解,对怎么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有更充分的认识。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作家,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他在中国度过了十三个年头,1942年至1943年之间又来过一次。新中国成立后,于1960年、1964年至1965年和1970年期间三次来华访问。他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中美问题专家。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一句话是:“我热爱中国。”正是怀着对中国的满腔热爱,他毕生著述了许多有关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的著作。其中《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区的第一本著作,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权威记录和第一部有关他们不懈地进行中国三千年历史上最彻底的社会革命长期斗争的故事。 仅仅只是读到此书的序言,就深深的被斯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了。 斯诺是勇敢的。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转变的关键性一年,是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和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斯诺是客观的。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在报道中不掺杂个人情感和党派性,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

正。斯诺严格忠于这样的客观性规则,在《西行漫记》中客观再现了红区的全貌。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西行漫记》最终成为轰动全世界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杰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斯诺从一个观者的位置,以一个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对红军的真实情况作了客观公正的报道。 斯诺是友好的。假如说,《西行漫记》以及斯诺其他关于中国的著作是中美人民友谊的催化剂,那么就中美关系来说,他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在弥留之际,斯诺在病床上用生命的最后的力量,面对中国派去的医疗小组,说出了一句话:“我热爱中国”。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内。 斯诺是谦逊的。他在序言中写到: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在当今这个追求功利的年代,这种品质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西行漫记》,这不是一部小说,不是一部散文,也不是一本历史著作,而是一本新闻报道的作品。它是作者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不畏艰难困境,根据采访所得的一本书。

苦难辉煌读后感3篇

苦难辉煌读后感3篇 苦难辉煌读后感(一) 《苦难辉煌》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 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 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清晰地再 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翻阅了这本书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近 百年来中国人民苦难中挣扎、觉醒中抗争、 自立中图强的道路是如何走过的,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 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和解放,坚实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给我印象 最深的是,毛主席对长征的一番评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 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 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

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 中的主义。要立足本职,为地税事业再上新 台阶尽自己的一份力。《苦难辉煌》一书引导人们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保持内心的 平静,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坚持对理想信 仰的守望。我想这种理想信念不能仅仅停留 在思想认识层面,更应当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 作为成长于和平时期的青年地税工作者,我们必须立足本职,进一步弘扬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难,这些虽然跟前辈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所经 历的艰难险阻没法比,但也需要拿出那份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去克服、去战胜。 新时期,地税工作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作 为年轻地税人我们要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 使命,牢固树立"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奉献"的地税核心价值观,勇于肩挑重任,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共同开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