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印刷检验标准

食品包装印刷检验标准
食品包装印刷检验标准

食品包装印刷检验标准

食品包装袋(膜)的检验主要执行的标准有:GB/T4456-199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GB12025-1989《高密度聚乙烯吹塑薄膜》、QB/T2461-1999《包装用降解聚乙烯薄膜》、GB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96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8-19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等。食品包装袋(膜)的检验项目主要分为五大类———

外观不得有对使用有碍的气泡、穿孔、水纹、暴筋、塑化不良、鱼眼僵块等疵病等。规格宽度、长度、厚度偏差均应在规定的偏差范围内。

物理机械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它是反映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承受拉伸的能力,如果此项不合格,在使用过程中食品包装袋(膜)就容易出现破裂、损坏现象。

卫生性能包括蒸发残渣(乙酸、乙醇、正己烷)、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脱色试验。蒸发残渣是反映食品包装袋在使用过程中遇醋、酒、油等液体时析出残渣、重金属的可能性,残渣和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此外残渣还会直接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食用质量。

降解性能根据产品的降解类型不同,可分为光降解型、生物降解型、环境降解型。降解性能是反映产品在使用废弃后被环境接纳的能力,如果降解性能好,袋(膜)就会在光照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自行断裂、分化和降解,最终成为碎屑,为自然环境所接纳;如果降解性不好就不会被环境接纳,从而形成“白色污染”。

凹印车间空气中甲苯和二甲苯允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凹印车间空气中甲苯或二甲苯允许浓度及检测方法。适用于以甲苯或二甲苯为油墨稀释剂的凹印车间,也适用于使用甲苯和二甲苯的其他车间。

2.引用标准

GB 9851印刷技术术语

TJ 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 11737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3.甲苯和二甲苯允许浓度见表1。

表1

有害物质名称

最高允许浓度mg/m3

甲苯

100

二甲苯

100

4.检测

4.1采样条件

4.1.1在正常生产中采样。每个工作地点至少采三个样品,取算术平均值。

4.1.2采样位置应在工人操作呼吸带高度。如果为流动岗位时,要选工人停留时间较长的工作地点采样。

4.1.3采样仪器需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流量计按时标定(每年标定一次)。采样中必须随时观察,保持必须的流量,准确计时,同时测定温度及大气压力。

4.1.4每半年检测一次。必要时随时检测。

4.2采样及检测方法

见GB 11737

注:本标准由北京新华彩印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关志祥、邓林、赵纪沛、樊景星。

utopia

等级:管理员

威望:35

文章:6961

积分:3982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月30日

楼主

?

凹版复合塑料薄膜油墨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氯化聚丙烯型的凹版复合塑料薄膜油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往凹版轮转印刷机上使用的凹版复合塑料薄膜油墨,该油墨用于经处理的双向拉伸聚丙烯的里面印刷。

2 引用标准

GB 3186涂料产品的取样

GB/T 13217.1 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颜色检验

GB/T 13217.3 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细度检验

GB/T13217.4 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粘性检验

GB/T 13217.5 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初干性检验

GB/T 13217.6 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着色力检验GB/T13217.7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附着牢度检验ZBA17005印刷油墨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

3 产品分类

按产品颜色分为白、黄、蓝、红、黑五种。

4 技术要求

4.1 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规定。

表 1

型号

产品名称

质量指标

颜色

着色力

细度μm

粘度S

A54 101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白墨

近似标样

95~110

≤25

25~70

A54 223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中黄墨

A54 442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天蓝墨

A54 664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深红墨

A54801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黑墨

4.2产品各项性能要求必须符合表2规定。

表 2

型号

产品名称

性能要求

初干性mm

附着牢度 %

表面张力N/cm

溶剂残留量mg/m2

A54 101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白墨

20~50

≥85

≥38×10-5

≤30

A54 223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中黄墨

A54 442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天蓝墨

A54 664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深红墨

A54801

凹版复合塑料薄墨黑墨

5 试验方法

5.1 颜色按GB/T13217.1进行检验,不同之处如下。

5.1.1 原检验方法中3.1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改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5.l.2原检验方法中3.3擦洗溶剂乙醇或汽油改用甲苯。

5.2 着色力按GB/T13217.6进行检验,不同之处如下。

5.2.1 原检验方法中规定的白墨和黑墨,改用本标准附录A凹版复合塑料薄膜标准白墨和标准黑墨。

5.2.2 原检验方法3.3擦洗溶剂乙醇或汽油改用甲苯。

5.3 细度按GB/T 13217.3进行检验,不同之处:原检验方法中3.2擦洗溶剂乙醇改用甲苯。

5.4 粘度按GB/T 13217.4进行检验,不同之处:原检验方法中3.3擦洗溶剂乙醇或汽油改用甲苯。

5.5初干性按GB/T 13217.5进行检验。

5.6 附着牢度按GB/T 13217.7进行检验,不同之处如下。

5.6.1 原检验方法中4.2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改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5.6.2 原检验方法中4.6擦洗溶剂乙醇或汽油改用甲苯。

5.7表面张力检验方法

5.7.1检验原理

检验经处理过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上油墨印迹的表面张力的大小,用N/cm表示。

5.7.2 材料及工具

5.7.2.1表面张力测定液:甲酰胺和乙二醇二醚(均为分析纯)按54+46(体积)比烦配制即为38×10-5N/cm表面张力测定液。

5.7.2.2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经电火花处理后表面张力值为38×10~40×10-5N/cm。薄膜厚度为0.05±0.O1mm。

5.7.2.3 棉纱。

5.7.2.4 橡皮垫240mm×140mm×4mm

5.7.2.5擦洗溶剂:甲苯。

5.7.2.6 药棉。

5.7.2.7玻璃棒:Φ 7mm,L 250mm。

5.7.2.8丝棒:铜棒体Φ9±0.05mm,L170mm,缠绕不锈钢丝部分L 1O

0±0.50mm,钢丝Φ0.12mm,密绕排列,整齐无间隙。

5.7.2.9 秒表。

5.7.3检验条件

检验应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环境条件下进行。

5.7.4 检验步骤

5.7.4.1按GB/T13217.7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颜色检验制样,悬空垂直放置24h。

5.7.4.2将样片平放在操作平台上,用药棉蘸取表面张力测定液,在油墨印迹上涂布cm2保持2s以不破裂成液点;即认为墨膜表面张力值达38×10-5N/cm以上。

5.8 溶剂残留量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5.8.1 检验原理

一定面积、厚度的油墨试样置于密封的平衡瓶内,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试样表面的溶剂挥发,达到平衡时,取顶上气体供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单位面积的溶剂残留量,用mg/m 2表示。

5.8.2材料及工具

5.8.2.1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经电火花处理后,表面张力值为38×10-5~40×10-5N/cm,厚度0.05±0.01mm。

5.8.2.2橡皮垫:240mm×140mm×4mm。

5.8.2.3擦洗溶剂:甲苯(分析纯)。

5.8.2.4 药棉。

5.8.2.5 玻璃棒:Φ7mm L 250mm。

5.8.2.6丝棒:铜棒体Φ9±0.05mm;缠绕不锈钢丝部分 L 100±0.50mm,钢丝

Φ0.12mm,密绕排列,整齐无间隙。

5.8.2.7 输液瓶:容量30OmL,密团用顺丁橡胶反口塞。

5.8.2.8直筒吸量管:10mL。

5.8.2.9 医用注射器:1mL。

5.8.2.10 不锈钢镊子。

5.8.2.11 干燥器:Φ300mm,内装干燥硅胶。

5.8.3 仪器

5.8.3.1 恒温烘箱:0~200℃,灵敏度±1℃。

5.8.3.2 定时钟。

5.8.3.3 微量进样器:1μL。

5.8.3.4 气相色谱仪:具有氢火焰鉴知器。

5.8.4 试剂

5.8.4.1 丙酮(分析纯)。

5.8.4.2乙酸乙酯(分析纯)。

5.8.4.3丁酮(分析纯)。

5.8.4.4异丙醇(分析统)。

5.8.4.5乙醇(分析纯)。

5.8.4.6甲苯(分析纯)。

5.8.4.7 乙酸丁酯(分析纯)。

5.8.4.8二甲苯(分析纯)。

5.8.5标准溶剂曲线的制作

5.8.5.1 对每一种溶剂用10μL微量进样器通过反口塞向输液瓶注入1μL标准溶剂,然后在80±1℃恒温箱内保温20min后取出,隔日再在50±1℃烘箱内放置20h以上,取出后用1mL注射器通过反口塞按0.2,0.6;0.8,1.OmL抽取输液瓶顶部气体分别进洋测试,即获该溶剂不同进样量的各标准峰面积。

5.8.5.2 标准溶剂进样量按(l)式计算

W标= [(D × V1)/V2]×V3 (1)

式中: W标——标准溶剂进样量,mg;

D——溶剂密度,g/mL;

V1——标准溶剂注入输液瓶的量,μL;

V2——输液瓶容量; ml;

V3——进入仪器标样量,ml。

5.8.5.3 以所得各色谱峰面积作纵坐标,对应溶剂进样量W为横坐标制成该溶剂的标准溶剂曲线。

5.8.6 色谱条件

5.8.6.1 玻璃柱L1m,内径2mm。

填充剂:25%FEG一1500,301轴化担体。

5.8.

6.2 环境温湿度及仪器温度

室内温度 25±1℃,湿度 65%±5%。

柱温100℃,汽化室150℃,检定器150℃。

5.8.

6.3 气流速度

氮气50mL/min,空气0.5kg/cm2,氢气0.6kg/cm2。

5.8.7操作方法及计算

5.8.7.1 按GB/T13217.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中的颜色检验制样,制样后悬空静置2h。取下将试样剪切成面积为 200cm2或5cm× 10cm细条四片,立即置于输液瓶中用反口塞塞紧,置于 50 ±1℃恒温烘箱内保温30min。

5.8.7.2 将装有试样的输液瓶取出,用1mL注射器抽取瓶中样品的气体,注入色谱仪测试,获得试样中各相应溶剂的峰面积。

5.8.7.3根据试样中所含各溶剂的峰面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溶剂的含量(P),并按(2)式计算各溶剂的残留量。

W样=(P/S)× (V2/V1) (2)

式中W样——试样中各溶剂的残留量, mg/m2;

n——试样中各溶剂的实际毫克数, mg;

S——印样面积, cm2;

V1——进样量,mL;

V2——输液瓶容量,mL。

5.8.8 结果

以各溶剂两次以上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之总和来表示该样品的溶剂总残留量。

6检验规则

6.1 产品组批:单机或机组一次投入完成的单位产品为一批。

6.2不合格批的判断:每批产品按GB3186取样检验;其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技术指标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

6.3产品由生产厂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并保证所有出厂产品都应符合本标准的技术指标;产品应有合格证,必要时另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6.4 产品按GB 3186涂料产品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样品应分两份,一份密封备查,另一份作检验样品。

6.5收货单位有权按标度的规定,对产品进行检验;如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规定时,应由供需双方共同按GB3186重新取样检验,如仍不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规定,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收货单位有权退货。

6.6供需双方应对产品的包装及数量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包装有漏损、数量有出入等现象,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6.7供需双方在产品质量上发生争议时,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执行仲裁检验。

6.8检验分类

6.8.1颜色、着色力、细度、粘度四项质量指标为出厂检验项目。

6.8.2初干性、附着牢度、表面张力值、溶剂残留量四项性能要求为型式检验项目。本产品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者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因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后,型式检验周期为半年一次;

d.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本产品属易燃品,应用密封铁桶包装,按照易燃品包装规定执行。

7.2铁桶和外包装箱应贴或喷涂商标、制造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型号、标准号、重量、批号、制造日期及“易燃、不得倒置”的标志。

7.3 本产品不得露天存放,库房必须干燥、通风、防止受潮,远离火源。

7.4运输时按易燃品的规定执行,运输及搬运中,不得抛、摔、碰撞,以防包装破损,引起火灾。

7.5 本产品自制造之日起,有效期为一年。

附录A标准白墨和标准黑墨配方及质量指标

(补充件)

A1 标准白墨标准黑墨配方

原料

规格

标准白墨%

标准黑墨%

钛白粉

R-930(日本)

28

炭黑

国标#6色素炭黑(丹东)

9

氯化聚丙烯树脂

广州

11

分散助剂

1

甲苯

工业

50

70

二甲苯

工业

13

10

总计

100

100

注:以上为质量百分数。

A2质量指标

项目

计量单位

标准白墨

标准黑墨

细度

μm

≤25

≤25

涂—#4粘度

25~70

25~70

中国印刷港(),印刷行业的门户网站.

彩色凹版印刷品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方法

1.外观

成品应整洁,无明显脏污,残缺,刀丝;文字印刷清晰完整,5号字以下不误字意;印迹边缘光洁,无断划少点;网纹清晰均匀,无明显变形及残缺;图像颜色自然,协调。

2套印

画面主题部位,实地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5mm,网纹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3mm;画面次要部位,实地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8mm,网纹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6mm。

3.实地印刷要求

对凹版印刷塑料膜类产品,印刷的检测指标主要是实地色,测试的项目有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及墨层耐磨性。

凸版装潢印刷品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

1.外观

对凸印品外观的要求与前面的凹版印刷产品近似;表面整洁,无明显脏污,残缺;文字印刷清晰完整,小于5号字不误字意;压痕平实,凹凸饱满,纸张纤维不断裂;电化铝烫印不变色,无残缺糊版。

2.成品规格误差

裁绿成品误差

363mm*516mm(4开)及以下,误码差应小于等1.0mm.

363mm*516mm(4开)以上,误差应小于等于1.5mm

模切成品误差

129mm*184mm(32开)及以下,误码差应小于等0.5mm

129mm*184mm(32开)以上,误码差应小于等1.0mm

中国印刷港(),印刷行业的门户网站.

2008-2-5 8:19:00

utopia

等级:管理员

威望:35

文章:6961

积分:3982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月30日

第 2 楼

?

有对称要求的成品图案位置偏差

129mm*184mm(32开)及以下,误码差应小于等0.5mm

129mm*184mm(32开)以上,误码差应小于等1.0mm

套印误差

主要部位,即画面反映主题的部分如图案,文字,标志等,精细产品要求小于等

0.2mm,一般产品要求小于等0.3mm

次要部位,精细产品要求小于等0.5mm,一般产品要求小于等于0.8mm.

印后加工产品质量检查

一.烫箔

烫印是用加热的方法将粘合剂熔融,把金属箔,电化铝,粉箔等烫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表面,得到金色,银色等多种颜色的装饰效果。

1.烫印

有烫料的封皮,文字和图案不花白,不变色,不脱落,迹,图案和线条清楚干净,表面平整牢固,浅色部位光洁度好,无脏点。

2.套烫

套烫两次以上的封皮版面无漏烫,层次清楚,图案清晰,干净,光洁度好。套烫误差小于1mm

3.烫印尺寸要求

烫印封皮版面及书脊的文字和图案的版框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二.检验方法

对烫印质量的检验可以通过目测,观察环境同前所述印刷品的观测条件;另外,还需用毫米尺,以检验烫印版面各部位的尺寸。

覆膜质量检查方法

对覆膜产品的质量,一般是按标准目测检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