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

一、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计算专题

1、关于区时计算

知识回顾:区时划分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类型

1)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求时区差

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 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 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不超过12个时区)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即两地在日界线两侧即过日界线的时差);

3)求区时

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所求区时=己知区时士时差(正负号的取选原则是:东加西减。)注意:在区时的计算过程中,计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如果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如果区时计算结果小于0,则为前一天,用24小时减去所得值的绝对值,即为所求区时。这种计算方法是避开跨越日界线计算区时,因为日界线西侧的日期比日界线东侧的日期早一天,不然就涉及到加一天与减一天的问题。

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4)求中央经线度数

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零时区外),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和和差就是该时区的范围)

2、有关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1)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外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数×4分钟(以上计算均不越过日界线)

(2)已知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经度差(经度差——地方时时差<以小时为单位>×15)

3、日期的计算

1)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固定的,属于人文界线,那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大致是180°经线。为避免把一个国家分成两个日期,这条线在必要的地方发生弯曲,但在计算时,一般把它认为就是180°经线。一般来说,日界线以西比日界线以东日期要早一天。自日界线西侧向东侧跨越时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要加一天。

另一条分界线是随时间不断移动的,属于自然界线,那就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这条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不断西移,这样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不断扩大,旧的一天将不断缩小,直至与180°经线重合,太阳直射 0度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全球是同一日期。

2)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

时的经线,这两条经线可以重合,当二者重合的一瞬间,全球只有一个日期。注意真实的情况下,日界线和180度经线并非完全重合,在俄罗斯、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等地有明显弯曲。

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180度时间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T/1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也可以把T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4。

如果使用的区时,那么新的一天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度经线的区时T +0.5个时区。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点。

一、已知某日期所占全球范围,求某点的地方时(日期)

例1: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9月30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1日,判断

1. 甲地的时间为

A.12时

B.6时

C.9时

D.3时

2. 北京时间是

A.30日20时

B.1日8时

C.30日11时

D.1日11时

分析:

1. 由箭头所示方向,据“北逆南顺”,可推知该图是以北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再由题干知两区域分别表示两个日

期,可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OA、OB必定是两条日期分界

线,且据“日界线以西比日界线以东日期要早一天”,OB必定为180°

经线,OA的地方时定为0时或24时。由图知甲所在经线与OA相

差90°,又知甲在A的东侧,可知甲地地方时为:0时+90°/15°=6

时。

2. 由OB为180°经线,再加上东、西经度的划分原理,可以得

出甲地所在经线为45°E,而由第1题知甲地地方时为6时,且在非

阴影部分,故甲地为10月1日6时,而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据地方时换算,可以得出北京时间是10月1日11时。

例2: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什么时间时,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

A.8时

B.12时

C.20时

D.24时

分析:先作一个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标出0°、180°、120°E、北京的大致位置(如下图)。由“规律”知:日界线以西比日界线以东日期要早一天,但是题干中已经告知“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这说明东西两侧日期相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使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即人文界线、自然界线重合才能满足。再据地方时的换算,可以得到:北京时间为10月1日20时时,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

二、已知某地某一时刻,求某一日期占全球范围

例3:当北京时间为2003年5月7日15时时,全球属于5月6日的范围

A.少于1/3

B.多于1/3

C.多于1/2

D.多于2/3

分析:该题也可作图:图中人文界线(日界线,一般认为是180°经线)已经画出,只要找出另一界线:自然界线即可。而自然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据地方时换算:105°W是自然界线。105°W向东到日界线为5月7日的范围;自105°W向西到日界线为5月6日的范围。从而可以判断全球2003年5月6日的范围少于1/3,答案为A项。

关于日期比例的问题:确定“昨天”和“今天”范围,关键是求算0点对应经线。

解题思路:(1)确定地球中心是南极或北极

(2)按照北逆南顺的原则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根据箭头所指方向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应减1天来确定出180o经线

(4)相对的另一条经线为地方时为0点或24点的经线

4、地方时和区时的解题技巧

一、寻找时间计算的切入点

在计算时间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一个切入点,既可提高做题速度,又能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方法如下:

1.依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

由于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所以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依据太阳直射点确定地方时:

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24时)。

依据晨昏线确定日期

如果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春分日)前后或9月23日(秋分日)前后,而且全球尽夜平分,晨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6时,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8时。当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如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全部为极昼时,这一天为6月22日(夏至日)前后;如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全部为极夜时,则这一天为12月22日(冬至日)前后。

第二部分昼夜长短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对昼夜长短情况的影响

日期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日出时刻北半球南北球北极圈内南极圈内

春、秋分日赤道昼夜等长6时

夏至日(北半球)北回归线昼最长、夜

最短

夜最长、昼

最短

极昼极夜北北球早

于6时,南

半球晚于6

冬至日

(北半球)

南回归线昼最短、夜

最长

夜最短、昼

最长

极夜极昼北半球晚

于6时,南

半球早于6

春分日至

秋分日(北

半球夏半

年)

北半球

(0°

~23°26′

N)

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极昼极夜北半球早

于6时,南

半球晚于6

越往北昼越长

越往南昼越短

秋分日至

次年春分

日(北半球

冬半年)

南半球

(0°

~23°26′

S)

昼短夜长昼长夜短极夜极昼北半球晚

于6时,南

半球早于6

越往南昼越长

越往北昼越短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见图1)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日期太阳直射点移动

的情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和晨

昏线移动轨迹

北半球南半球

春分日至夏至

日,冬至日至次

年春分日

向北移动昼越来越长昼越来越短见图2

夏至日至冬至日向南移动昼越来越短昼越来越长见图3

图1 图2 图3

3. 结论

(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2)南北纬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其中一条的昼长(夜长)等于另一条的夜长(昼长)。

(3)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昼长(夜长)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这两天就是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距天数相等的两个日期。

(4)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赤道(为0)向南北两侧递增(最大为24小时)。

(5)极昼、极夜天数由极圈(一天)向极点递增(半年)。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归纳

昼夜长短变化的地理原理是: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比例变化。

1.、比例法

(1)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

在光照图上,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白天12小时,夜晚12小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