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_王建平

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_王建平
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_王建平

第27卷第5期2014年5月

传感技术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

Vol.27No.5

May 2014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525);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520067);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重点项目(ITE1203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gh -245);2014年度河南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8)

收稿日期:2013-12-26修改日期:2014-04-28

Design of a Tim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Doppler

Effect for 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WANG Jianping 1,2

,KONG Dechuan 1,CHEN Wei 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Xinxiang ,453003,China ;

2.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bei ,Wuhan ,430070,China )

Abstract :Time synchroniz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Transmission fading of radio in underwater environment is extremely large ,so it often uses ultrasound to transmit data in 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WSNs ).Due to the low transmission rate of ultrasound and moving of the sensor nodes in un-derwater environment ,it will lead to serious signal transmission delay.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 tim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Doppler Effect for UWSNs.It can achieve time synchronization correction by detecting the re-ceived ultrasonic frequency variation.We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by MATLAB.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sampling time interval is shorter ,the moving speed is faster and the depth of sensors in the water is smaller ,

the synchronicity will be higher.Key words :eoppler effect ;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ime synchronization ;clock offset

EEACC :6150P doi :10.3969/j.issn.1004-1699.2014.05.021

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

*

王建平1,2,孔德川1

,陈

2*

(1.河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时间同步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问题。电磁波在水下环境的传输衰损极大,为此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采用

超声波实现信息传输。由于超声波较低的传输速率和传感器节点在水中的运动,必将导致严重的信号传输延迟。构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通过检测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变化来实现时间同步校正。基于MATLAB 实现了该同步算法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传感器的采样时间间隔越短,移动速度越快,在水中所处的深度越小,整个系统的同步性越高。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时钟偏移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99(2014)05-0680-07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具有声学通信与计算

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的水下监测网络系统[1]

。随着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当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针对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结构、水下定位、水声通信等研究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小规模的海洋传感器网络已经投入

实验运行[2]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在海洋等

水下环境,

在实现水下环境的污染监控,水下生物样本采集,自然灾害预防,辅助导航等方面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3]

时间同步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问题。为实现时间同步,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采用GPS 实现定位,通过定位来计算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从而获知节点间的时差,实现时间的同步校正。然而水下环境复杂,部署网络存在很多的条件限制。传感器节点

第5期王建平,孔德川等: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

一方面要考虑防水设计;另一方面,在水下,传感器节点难以接收GPS信号,为此部署定位比较困难。当前水下传感器网络的部署研究层出不穷。李世伟[4]等人提出利用潜艇出现深度信息的先验概率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潜艇深度的部署算法。该方法通过层次之间节点的补充及层次内部节点的休眠,来降低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期。单志龙[5]等人提出了基于相交环的两跳定位算法(IR2H),利用同心环裁剪,缩小未知节点的定位区域,并通过两跳来定位节点。但是该方法存在时延过长等问题。

此外,由于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其选择性衰弱非常严重,频率越高衰减越大[6]。而超声波在海洋中的衰减比电磁波小1000倍[7],因此,目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采用波速约为1500m/s的超声波进行通信。由于超声波比电磁波的速度(3.0?108m/s)慢很多,所以,当水下无线传感器处于运动状态时(例如将传感器部署在鱼或其他水下运动生物体上),必将导致相当大的测量误差,导致时间同步出现问题。

本文给出了一种采用水面浮标和水下运动无线传感器节点构建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样例。在这种网络中,传感器节点采用超声波和水面浮标进行通信,实时的将水下环境的实际检测、勘探等结果及时准确的传输到水面浮标。由于节点在水下的不断运动和超声波信号在水中传输的延迟等问题,可能导致检测信息的时间同步出现故障,难于定位节点传来检测结果的实际区域位置等问题。

考虑到水下传感器节点的运动特征,基于这种运动以超声波进行通信可引起多普勒效应的变化特征来构建整个WSN检测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以提高系统的定位准确性和检测的可靠性。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频率检测方法,传感器只需通过接收浮标发出的声呐频率变化就可以计算其与浮标之间的直线距离。通过该距离计算信号的传输延迟,浮标以此发送同步校正数据包,实现时间同步。

基于MATLAB实现了该同步机制的实验仿真。仿真测试了不同采样时间间隔、不同的水下传感器移动速度和在水中所处深度对整个时间同步错误期望值E t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样时间间隔越短,无线传感器的移动速度越快,传感器在水中所处的深度越小,E t的值越小,整个系统的同步性越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在统计不同采样时间间隔和传感器深度的情况下,系统的时间同步错误期望值E t不断增加。而在不同的速度情况下,时间同步错误值E

t

却逐步减少。

在整个系统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传感器在水中的所处深度对时间同步的影响最大,而采样时间间隔的影响却相对最小。为此,在实际部署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如何实现采样时间间隔、传感器的移动速度、传感器在水下所处深度之间的权衡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时间同步设计同步算法是指节点之间通过交互同步消息,补偿当前本地时间与绝对时间之间的差值,实现本地时间与绝对时间的一致。已有研究表明,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可能受到水声传播速度、节点移动性、洋流等相关性的影响[8]。

1.1研究现状

S.Ganeriwal等人提出了TPSN[9]同步算法,它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建立一个层次状的树形结构,采用两个层次节点间互相交换的数据报来估计传感器的时钟漂移和时钟偏移,以此来实现时间同步,然而该算法却没有考虑在水下环境如何使用的问题。M.Mar'oti等人提出了FTSP[10]同步算法,该算法将系统时间加入到节点传送的时戳数据报中,采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求得参考节点时间与传感器节点的时钟偏移,从而完成同步校正。该算法的缺陷是当参考节点出现时钟漂移时,将导致同步回归过程出现极大的误差。

Syed A等人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同步算法TSHL[11],该算法的第一阶段采用类似FTSP算法的交互方式。第二阶段采用类似TPSN算法的交互方式。TSHL算法假设水下无线传感器节点处于固定状态,而对于水下移动节点则没有进行讨论。Chirdchoo N[12]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簇划分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算法,它适用于水下移动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多簇的方式进行管理。每个簇中的簇头节点和其他节点采用类似TPSN的算法进行两次线性拟合来实现同步数据交互。但是,在水下环境中,由于水声信道的时变性和节点的移动性,特别是受洋流影响导致节点快速移动时,往返的传播延迟误差太大,影响了时间同步的精度。

Li Z等人提出了E2DTS[13]同步算法,该算法采用移动自主水下航行器(AUV)作为基准节点,使用两阶段的同步过程来进行时间的同步校正。该算法具备较高的节能特征,但对水下传感器的移动环境

186

传感技术学报www.chinatransducers.com

第27卷

考虑不全面,其时间同步的计算复杂度存在问题。Liu J 等人提出了Mobi-Sync [14]同步算法,该算法采用一种称为超级节点的时间基准节点来进行时间校

正,设计了信息交互延迟估计、线性拟合、校准三个阶段来实现时间同步。然而该算法依赖于超级节点的部署,相关超级节点的部署难度较大。1.2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指出,物体辐射的波长由于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波源与观察者存在相对运动时,多普勒效应就会产生。假设F s 表示

波源发出信号的频率,

λ表示波长,V w 表示波速,波源与观察者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相对运动,

V o 表示观察者移动的速度,

V s 表示波源的移动速度,V w 、V o 、V s 具备方向性。多普勒效应通常存在观察者静

止、波源静止和观察者与波源相对运动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下,当波源接近观察者,而观察者静止时,波源认为其接近观察者端的波速是V w -V s ,故

其波长λ'=V w -V s

F s ,=但观察者认定的波速是原本波源的V w ,而检测到的波长同样是λ',所以观察者得

到的频率F =V w λ',将λ'=V w -V s

F s 代入,可求得F 如式

(1)所示:

F =F s ·

V w

V w -V s

(1)

第二种情况下,波源静止,观察者向波源接近。

此时观察者认为波源的波速是V w -V o ,而波长仍然

是λ,所以观察者观察到的频率F =V w -V o λ

,把λ

=V w F s 代入,可求得F 如式(2)所示:

F =F s ·V w -V o

V w (2)

第三种情况下,当观察者与波源互相接近时,可由式(1)、式(2)求得F ,如式(3)所示:

F =F s ·V w -V o

V w -V s (3)

1.3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距离估算

假设将无线传感器安装在水下生物体上,每个传感器都有不同的速度、方向和位置信息。在水面上放置多个固定位置的浮标,浮标持续发出同样频率的超声波,浮标和水下无线传感器之间采用超声波进行通信。无线传感器通过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变化来计算自己当前相对于浮标的移动速度及距离。最后,所有无线传感器根据距离估计的结果,来完成与浮标时间的同步校正。浮标都带有GPS 模

块,可采用GPS 定位,浮标之间可采用电磁波进行通信,实现浮标之间的时间同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整个系统的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时间同步。在本文研究中仅假设指定一个浮标,多个传感器均处于和一个浮标通信的范围内。

假设无线传感器在检测开始时与浮标的水平距离为d ,且位于水面下深度为h 的位置,并以匀速V o 由左向右水平移动。由于无线传感器与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其接收到浮标的频率F s 会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随着移动位置的变化F s 会有不同

的频率改变。无线传感器向浮标方向移动时,符合多普勒效应中声源不动,观察者移动的情况。由于观察

者认为的波速,将较声源实际发送的波速大,在波长不变的情形下,其所接收到的频率F (t )与传感器和浮标之间连线的水平夹角θ有关,如图1所示

图1无线传感器位置与θ关系图

因此可推导观察者实际测得的频率F (t ),如式

(4)所示:

F (t )=F s ·V w +V o ·cos θ(t )V w (4)

由式(4)可知,无线传感器测得的频率与夹角的cos θ(t )值有关。理论上,当无线传感器位于浮标前

方无限远处时,

认为夹角θ=0,则cos θ(t )将趋近于1。此时,观察者实际测得的最大频率F max 如式(5)所示:

F max =F s ·

V w +V 0

V w

(5)

当无线传感器到达浮标正下方时θ=π/2,则cos θ(t )=0,在此瞬间,测得的频率将等于原始频率F s 。当无线传感器位于浮标后方无限远处时θ=π,cos θ(t )将趋近于-1。此时,观察者实际测得的最小频率F min 如式(6)所示:

F min =F s ·V w -V o

V w (6)

将测得频率最接近F s 的检测时刻定义为T 0,可以看到,在T 0时刻无线传感器到达浮标的正下方,我们采集T 0时刻后T t 秒内的所有频率值,如图2所示。

2

86

第5期王建平,孔德川等:

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

图2采集频率起始位置图

此时检测到的频率F (t )如式(7)所示:

F (t )=F s ·

V w -V 0·

V 0·T t

(V 0·T )2+h 槡2V w

(7)

要求采集的频率F (t )的平均值与最小频率

F min 的差距必须小于自行定义的阀值F σ,即满足不等式(8):

F (t )≤F min +F σ(8)

由式(6)、

(7)、(8)可解出T t 的范围如不等式(9)所示:

T t ≥1V 0

·

1-

V w ·F σV 0·F s (

)

2

·h 2

1-1-

V w ·F σV 0·F s (

)

2

槡(9)

找出T t 的最小值后,筛选出在这个时间点之后具参

考意义的检测数据,以求出最接近最小频率F min 的值珔F min ,假设共有n 笔数据被筛选出来,珔F min 定义如式(10)所示:

珔F min =

1

n

∑n

i =1

F i (t )(10)

可由式(6)估计最接近V 0的速率珘V o ,如式(11)

所示:

珘V o =V w ·1-珔F min

F s

()

(11)

当t =0时,无线传感器位于浮标前d 的位置,

而当t =T 0时,刚好经过与浮标超声波信号的正交区域,

这段期间,无线传感器以V o 的速度匀速移动。假设最接近V o 的速度是珘V o ,则可估计最接近d 的距离珘

d 可用式(12)表示:珘d =珘V 0·T 0

(12)

将珘V o 及所有的频率检测数据代入式(4),可以

将所有检测点的cos θ(t )值计算出来,这些计算出来的cos θ(t )值用cos θ'(t )来定义。由于存在检测误差,会导致转换出来的cos θ'(t )值会存在不在区间[-1,1]的情况,为此定义将cos θ'(t )中大于1的值

用1来表示,小于-1以下的部分用-1表示,

cos 珓θ(t )的定义如式(13)所示:

cos θ(t )'=

V w ·(珘F (t )-F s )

珘V 0·F s

cos 珓θ(t )=1

cos θ(t )'≥1

cos θ(t )'

-1<cos θ(t )'<1-1

cos θ(t )'≤-1

{

(13)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将cos θ'(t )转换为tan 珓θ(t ),如式(14)所示:

tan 珓θ(t )=

1-cos 2珓θ(t 槡)cos 珓θ(t )

(14)

在每个检测点测量的tan θ(t )与无线传感器所处的深度h 存在如式(15)所示的关系:

tan 珓θ(t )=

h 珘d -珘V 0·t

(15)

将式(16)代入式(19)中的d ,可得式(16)

tan 珓θ(t )=

h 珘V 0·T 0-珘V 0·t =h 珘V 0·1

T 0-t (16)

设x =

1

T 0-t

,所以式(16)可用式(17)表示tan 珓θ(x )=

h

珘V 0x

(17)

从式(17)得知tan 珓θ(x )与x 呈线性相关,在去除无

意义的t =T 0点后,将式(16)求出的tan 珓θ(t )代入,可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出系数h /珘V 0,其中V o 的估计值珘V o 已求得,所以可以解出深度h ,深度求出后

即可计算传感器与浮标之间的直线距离。

完成距离估算之后,可以采用多普列效应来计算时延,通过时延估算就可以进行时间同步的处理过程。在整个系统中,可能受到实际传感器节点故障和水下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传感器节点计算的距离出错,

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滤波机制,实现滤波处理过程。本文的滤波过程基于常见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方法进行。通过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节点估计距离和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来进行滤波处理。1.4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时间同步完成滤波处理后,就可以进行整个节点的时间

同步过程。假设构建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采用

同一型号的传感器,将其时钟漂移忽略不计,而只考虑传感器间的时钟偏移,通过偏移校正来实现传感器的时间同步。假设每个时刻,无线传感器与浮标之间都可形成如图3所示的相对位置。当传感器收到浮标发送的同步数据包后,它会先将浮标发送超

3

86

传感技术学报

www.chinatransducers.com第27卷声波的起始时间T b记录下来,同时记录传感器本身

的系统时间T s,然后选用上面提出的方法来求得每

个无线传感器相对于浮标的V o、d及h

图3浮标传输延迟示意图

如图3可知,浮标与无线传感器的距离为

d2+h

槡2,而浮标发出的超声波波速为V w,由此可知

两者的传输延迟T d如式(18)所示:

T d =d2+h

槡2/V w(18)

由于无线传感器持续移动,在不同的时间点,传输延迟将会改变。当求得T d后,可以找出浮标与无线传感器的时间关系。如图4所示,浮标发出持续声波的系统时间为T b,然后经过传输延迟T d的时间,才让无线传感器接收到。而无线传感器接收到浮标发出的持续声波的系统时间为T s

图4浮标与无线传感器的时间关系图

因此,可以求出浮标与无线传感器间的时钟偏移如式(19)所示

ΔT=T b-T s+T d(19)所以,只要将无线传感器当前的系统时间加上ΔT 后,即完成与浮标的时间同步工作。当水面下所有的无线传感器都分别与浮标时间同步后,即可实现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

2仿真分析

我们基于MATLAB来实现该时间同步机制的仿真过程。相关的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

表1仿真参数

参数参数值参数说明

F

s

50000Hz浮标发送的信号频率

V w 1500m/s超声波速度

V

1 10m/s无线传感器的移动速度

h100 500m无线传感器在水下的深度

F

σ

25Hz F(t)采样均值与F min的差距阀值

T

t

130s传感器通过浮标正下方后的持续时间

仿真测试了不同采样时间间隔、不同的无线传

感器移动速度和无线传感器在水中的所处不同深度

对整个时间同步错误期望值E t的影响,E t的定义如

式(20)所示:

E

t

=

1

n

·∑n

i=1

|珋t

i

-ΔT|(20)

其中,珋t i为第i次仿真过程中,无线传感器时间同步

的估计值。在实验中,不考虑浮标封包发送与接收

的时间差,并且不考虑浮标与无线传感器间的时钟

漂移,而仅仅关注T b和T s对ΔT的影响。

2.1采样时间间隔实验

在进行时间同步过程中,如果采样频率越高,时

间同步的精确度越强。为探讨无线传感器在固定的

检测时间内,采样的时间间隔对时间同步正确性的

影响,假设传感器刚好从浮标的正下方通过,并匀速

向右移动,其移动速度V o设定为5m/s,初始位置与

浮标的距离d设定为150m,无线传感器的实际深

度h设定为水下100m,并且水平运动。

我们分别采用时间间隔1s,2s和3s三种方式

来进行测试,设定的测试总时间为600s,采用30s

为一个测量基本单元。即分别的采样时间频率为

30,15和10。则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统计的时间同

步错误率E t的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

图5不同采样时间间隔对同步错误率的影响

测试数据看到,当采样时间持续30s时,采样

间隔为30s的时间同步错误期望值为2.307,采样

间隔为15s的时间同步错误期望值为1.504,采样

间隔为10s的时间同步错误期望值为1.204,当采

样时间持续到600s时,三种采样间隔的时间同步

错误期望值分别为3.637,2.348和1.507。计算得

486

第5期王建平,孔德川等: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知,采样间隔30s 的错误期望值增加了57.65%,采

样间隔15s 的错误期望值增加了56.11%,采样间隔10s 的错误期望值增加了25.16%。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采样间隔差距越小,其同步错误期望值变化程度越低,其时间同步的错误率越低。2.2无线传感器速度实验

为了探讨无线传感器在水下不同的移动速度,对时间同步正确性的影响,设定无线传感器的初始位置与浮标的距离d 设定为150m ,实际深度h 设

定为水下123m ,我们给出了1m /s 、5m /s 、10m /s 三种匀速移动速度。假设传感器刚好从浮标超声波

信号正交区域位置的正下方通过向右移动,采样的时间间隔为30s ,在总测量600s 的时间内,让无线传感器接收相关的采样值,则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统计的时间同步错误率E t 的对比结果如图6所示

图6不同移动速度对同步错误率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无线传感器的速度越快,

随着无线传感器的速度提高,由于多普勒效应明显增加,d 及h 的估计都比较精确,使得同步时间的错误率明显降低。由此可知在整个浮标和无线传感器的通信范围内,当无线传感器通过浮标正下方向右移动时,其起初的同步误差值相对较大,当达到一定时间范围后,同步的准确率会逐渐提升

。图7无线传感器深度h 与E t 关系图

2.3

无线传感器深度实验

h

下,对时间同步正确性的影响,假设无线传感器处于

水中的深度h 的取值分别为150m ,

350m ,550m ,将V 0设定为5m /s ,初始位置与浮标的距离d 设定

为150m ,检测时间为600s ,测得不同深度范围对E t 的影响如图7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相同的系统环境下,当无线传感器的深度增加,使得无线传感器及浮标连线与水平线夹角逐渐减小,由多普勒效应可知,这将导致检测频率减少,让非线性拟合的困难度增加,导致距离估计d 及h 的错误率,将造成时间同步的误差大幅增加。

3结论与展望

在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很难采用电磁波来进行节点之间的通信,为此通常采用超声波来实现通信。由于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的多,因此当无线传感器处于运动状态时,必将导致相当大的测量误差。

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频率检测方法,

无线传感器只需通过接收浮标发出的持续超声波就可以估计其与浮标之间的直线距

离。通过采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来估算移动无线传感器相对于浮标的深度h 、水平距离d 和速度V 0,依此计算出无线传感器与浮标间的直线距离和传输延迟时间,来实现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

通过MATLAB 仿真测试了不同采样时间间隔、不同的无线传感器移动速度和不同的无线传感器在水中的所处深度对整个时间同步错误期望值E t 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样时间间隔越短,无线传感

器的移动速度越快,传感器在水中的深度越小,E t 的值越小,整个系统的同步性越高。在统计不同采

样时间间隔和传感器深度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续,系统的时间同步错误期望值均在不断增加。而在不同的速度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续,时间同步错误值却在减少。

在整个系统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传感器在水中的所处深度对时间同步的影响最大,而采样时间间隔的影响却相对最小。为此,在实际部署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如何实现采样时间间隔、传感器的移动速度、

传感器在水下的所处深度之间的权衡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同时,在实际中由于考虑到无线传感器的节能问题,如果采样时间间隔越小,则采样频率越高,其

耗能也越大。此外,

无线传感器在水下的移动受到5

86

传感技术学报

www.chinatransducers.com第27卷

洋流的影响较大,如果无线传感器是逆流运动,则速度越快,耗能就越多,为此节能成为该同步机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本文仅假设浮标静止,而传感器节点运动,其运动相对速度为0(相对静止)的持续时间相对非常短暂。文章仅探讨了运动速度对同步的影响,对于水面浮标相对于传感器节点同时运动的模式没有涉及。当前我们正在完成设计一个“洋流水场”模型来尝试解决传感器节点与浮标相对都处于运动或者静止状况下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夏娜,郑语晨,杜华争,等.刚性驱动水下传感器节点自组织布置[J].计算机学报,2013,36(3):494-505.

[2]郭忠文,罗汉江.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47(3):377-389.

[3]Akyitdiz F,Pompiti D,Melodia T.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Research Challenges[J].Ad Hoc Networks,2005,3(3):257

-279.

[4]李世伟,王文敬,张聚伟.基于潜艇深度的水下传感器网络部署[J].传感技术学报,2012,25(11):1613-1617.

[5]单志龙,胡燕.基于相交环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定位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2,25(4):536-540.

[6]魏志强,杨光,丛艳平.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J].计算

机学报,2012,35(8):1594-1606.

[7]Cui Junhong,Kong Jiejun,Gerla,et al.Challenges:Building Scalable and Distributed 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WSNs)for Aquatic Applications[J].IEEE Network,Special

Issue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ing,2006,20,12-18.

[8]洪锋,张玉亮,杨博真,等.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综述[J].电子学报,2013,41(5):960-965.

[9]Ganeriwal S,KumarR,Srivastava M.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 Systems,2003:138-149.[10]Mar'oti M,Kusy B,Simon G,et al.The 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C].Proceedings of the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 Systems,2004:39-49.[11]Syed A,Heidemann J.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High Latency A-coustic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25th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06:1-12.

[12]Chirdchoo N,Soh W,Chua KC.MU-Sync:a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Underwater Mobile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Underwater Networks,2008:

35-42.

[13]LI Zhengbao,GUO Zhongwen,HONG Feng,et al.E2DTS:an Energy Efficiency Distributed Time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Mobile Sensor Networks[J].Ad Hoc

Networks,2013,11(4):1372-1380.

[14]Liu J,Zhou Z,Peng Z,et al.Sync:Effici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Mobile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IEE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2010:1-

5.

王建平(1981-),男,博士生,讲师。主

要研究方向为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认

知无线电技术,xunji2002@163.com

孔德川(1977-),男,硕士,讲师,主要

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

统设计,kongdechuan@gmail.com

陈伟(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

师。主要研究卫星导航系统理论与技

术应用,宽带无线通信与认知无线电

技术。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

“十一五”交通发展重大研究课题项目

等多项,greatchen@whut.edu.cn。

686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姓名:耿长剑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路与系统 指导教师:王成华 200901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的新型智能监控网络,已成为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环境监测系统由于传感器成本高,部署比较困难,并且维护成本高,因此很难应用。本文以环境温度和湿度监控为应用背景,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监测系统。 本系统将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通过自组网的方式构成传感器网络,每个节点采集的数据经过多跳的方式路由到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存储到数据中心,远程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采集的数据。基于CC2430无线单片机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主要完成了温湿度传感器SHT10的软硬件设计和部分无线通讯程序的设计。以PXA270为处理器的汇聚节点,完成了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建,将Linux2.6内核剪裁移植到平台上,并且实现了JFFS2根文件系统。为了方便调试和数据的传输,还开发了网络设备驱动程序。 测试表明,各个节点能够正确的采集温度和湿度信息,并且通信良好,信号稳定。本系统易于部署,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并且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获取数据或进行远程控制,使用和维护方便。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温湿度传感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

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 new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monitoring network combining sensor technology with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Because of the high maintenance cost and complexity of dispos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is restricted in several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surveil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environment, a new surveillance system based on WSN is implemented in this thesis. Sensor nodes are placed in the surveillance area casually and they construct ad hoc network automatieally. Sensor nodes send the collection data to the sink node via multi-hop routing, which is determined by a specific routing protocol. Then sink node reveives data and sends it to the remoted database server, remote users can access data through Internet.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is designed based on a wireless mcu CC2430, in which we mainly design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hardware and software as well as part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ogram. Sink node's processors is PXA270, in which we construct the sink node embedded Linux System. Port the Linux2.6 core to the platform, then implement the JFFS2 root file system. In order to facilitate debugg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the thesis also develops the network device driver. Testing showed that each node can collect the righ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form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is stable and good. The system is easy to deploy so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costs is reduced, it can be obtained data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t's easy to use and maintain. 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Embedded Linux, Device Drivers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大规模网络 为了获取精确信息,在监测区域通常部署大量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数量可能达到成千上万,甚至更多。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传感器节点分布在很大的地理区域内,如在原始大森林采用传感器网络进行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需要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另一方面,传感器节点部署很密集,在一个面积不是很大的空间内,密集部署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不同空间视角获得的信息具有更大的信噪比;通过分布式处理大量的采集信息能够提高监测的精确度,降低对单个节点传感器的精度要求;大量冗余节点的存在,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性能;大量节点能够增大覆盖的监测区域,减少洞穴或者盲区。 自组织网络在 传感器网络应用中,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节点被放置在没有基础结构的地方。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精确设定,节点之间的相互邻居关系预先也不知道,如通过飞机播撒大量传感器节点到面积广阔的原始森林中,或随意放置到人不可到达或危险的区域。这样就要求传感器节点具有自组织的能力,能够自动进行配置和管理,通过拓扑控制机制和网络协议自动形成转发监测数据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在传

感器网络使用过程中,部分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耗尽或环境因素造成失效,也有一些节点为了弥补失效节点、增加监测精度而补充到网络中,这样在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个数就动态地增加或减少,

从而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之动态地变化。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性要能够适应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动态性网络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能因为下列因素而改变:①环境因素或电能耗尽造成的传感器节点出现故障或失效;②环境条件变化可能造成无线通信链路带宽变化,甚至时断时通;③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这三要素都可能具有移动性;④新节点的加入。这就要求传感器网络系统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具有动态的系统可重构性。 可靠的网络 传感器网络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类不宜到达的区域,传感器节点可能工作在露天环境中,遭受太阳的暴晒或风吹雨淋,甚至遭到无关人员或动物的破坏。传感器节点往往采用随机部署,如通过飞机撒播或发射炮弹到指定区域进行部署。这些都要求传感器节点非常坚固,不易损坏,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由于监测区域环境的限制以及传感器节点数目巨大,不可能人工“照顾每个传感器节点,网络的维护十分困难甚至不可维护。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十分重要,要防止监测数据被盗取和获取伪造的监测信息。因此,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必须具有鲁棒性和容错性。

(中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桥梁安全监测系统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桥梁安全检测系统 摘要 根据桥梁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桥梁安全监测系统,以实现方案的安全参数的需要;对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节点集、分簇和关键技术,虽然近年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已经证明了其潜在的提供连续结构响应数据进行定量评估结构健康,许多重要的问题,包括网络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损伤检测技术,例如拥塞控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桥梁安全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总体结构;关键技术 1 阻断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桥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于桥梁的建设与运行规律,而特设的桥梁检测的工作情况,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一座桥的信息通常是一个孤立的片面性,这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一些桥梁安全参数复杂多变[1]。某些问题使用传统的监测方法难以发现桥梁存在的安全风险。因此长期实时监测,预报和评估桥梁的安全局势,目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桥梁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即通过长期实时桥跨的压力、变形等参数及测试,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和结构的评价科关键控制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问题的发现并及时维修,从而确保了桥的安全和长期耐久性。 近年来,桥梁安全监测技术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应用,它是在结构工程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道路交通等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已成为这一领域中科学和技术研究的重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桥梁的安全监测系统方案的实现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科学技术是大量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无线通信,信息的相互传输,对一个具体的完成特定功能的智能功能的协调的专用网络。它是传感器技术的一个结合,通过集成的嵌入式微传感器实时监控各类计算机技术、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传感以及无线发送收集到的环境或各种信息监测和多跳网络传输到用户终端[2]。在军事、工业和农业,环境监测,健康,智能交通,安全,以及空间探索等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的价值。 一个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网关和服务器,如图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信息传输、采集、处理方面的能力非常强。最初,由于军事方面的需要,无线传感网络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其应用的范围也日益广泛,已从军事防御领域扩展以及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全面描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过程、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影响传感器应用的若干因素。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限制因素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liu pe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china) 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 tion,collecting,processing capacity is very strong.initially,due to the needs of the military aspect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progress its increasing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from military defense field to expand and spread to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life.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目的 针对目前中国的交叉路口多,车流量大,交通混乱的现象研究一种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交通系统。 二、课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城市的道路也逐渐变得纵横交错,快捷方便的交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而交通安全问题则是重中之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约有120 万,另有数100 万人受伤。中国拥有全世界1. 9 %的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了全球的15 % ,已经成为交通事故最多发的国家。2000 年后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在10 万人,受伤人数约50万,其中60 %以上是行人、乘客和骑自行车者。中国每年由于汽车安全方面所受到的损失约为5180 亿(人民币),死亡率为9 人/ 万·车,因此,有效地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中国,城市的道路纵横交错,形成很多交叉口,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而目前的交通情况是人车混行现象严重,非机动车的数量较大,路口混乱。由于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车辆和车辆之间、特别是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不仅会阻滞交通,而且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约占道路交通事故的1/ 3,在所有交通事故类型中居首位,对交叉口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冲突点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号灯配时不合理(如黄灯时间太短,驾驶员来不及反应),以及驾驶员不遵循交通信号灯,抢绿灯末或红灯头所引发交通流运行的不够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交通控制还是延续原有的定时控制,在车辆增加的基础上,这种控制弊端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造成了十字交叉路口的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智能交通中的信号灯控制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重要性。国外已经率先开展了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 美国VII系统(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利用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边装置的信息交流实现某些功能,从而提高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其功能主要有提供天气信息、路面状况、交叉口防碰撞、电子收费等。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2个应用上: ①以车辆为基础; ②以路边装置为基础。欧洲主要是CVIS 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它有60 多个合作者,由布鲁塞尔的ERTICO 组织统筹,从2006 年2 月开始到2010年6月,工作期为4年。其目标是开发出集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综合交流平台,这个平台能运用到车辆和路边装置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其中车辆不仅仅局限于私人小汽车,还包括公共交通和商业运输。日本主要的系统是UTMS 21 ( universa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 UTMS 21)。是以ITS 为基础的综合系统概念,由NPA (National Police Agency) 等5个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开发的,是继20 世纪90 年代初UTMS 系统以来的第2代交通管理系统,DSSS是UTMS21中保障安全的核心项目,用于提高车辆与过街行人的安全。因此,从国外的交通控制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现代的交通控制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多采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使车辆行驶和道路导航实现智能化,从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节约交通能源,减轻驾驶疲劳等功能,最终实现安全、舒适、快速、经济的交通环境。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

1武警部队监控平台架构介绍与设计 1.1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 基站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如上图所示,主要由三个大的部分构成,分别是监控中心、监控站点、监控单元。整个系统从资金、功能以及方便维护性出发,我们采用了干点加节点方式的监控方法。 监控中心(SC):SC的定义是指整个系统的中心枢纽点,控制整个分监控站,主要的功能是起管理作用和数据处理作用。一般只在市级包括(地、州)设置相应的监控中心,位置一般在武警部队的交换中心机房内或者指挥中心大楼内。 区域监控中心(SS):又称分点监控站,主要是分散在各个更低等级的区县,主要功能是监控自己所负责辖区的所有基站。对于固话网络,区域监控中心的管辖范围为一个县/区;移动通信网络由于其组网不同于固话本地网,则相对弱化了这一级。区域监控中心SS的机房内的设备配置与SC的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功能不同以及SS的等级低于SC,SS的功能主要是维护设备和监控。 监控单元(SU):是整个监控系统中等级最低的单元了,它的功能就是监控并且起供电,传输等等作用,主要由SM和其他供电设备由若干监控模块、辅助设备构成。SU侧集成有无线传感网络微设备,比如定位设备或者光感,温感设备等等。 监控模块(SM):SM是监控单元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监控信息的采集功能以及传输,提供相应的通信接口,完成相关信息的上传于接收。

2监控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及监控中心功能 基站监控系统的组网分级如果从管理上来看,主要采用两级结构:CSC集中监控中心和现场监控单元。CSC主要设置在运营商的枢纽大楼,主要功能为数据处理,管理远程监控单元,对告警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可实现告警查询和存储的功能。一般管理员可以在CSC实现中心调度的功能,并将告警信息进行分发。而FSU一般针对具体的某一个基站,具体作用于如何采集数据参数并进行传输。CSC集中监控中心的需要对FSU采集的数据参数进行报表统计和分析,自动生产图表并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直观,方便的可视化操作,为维护工作提供依据,维护管理者可以根据大量的分析数据和报表进行快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发现网络的故障点和优先处理点,将人力资源使用在刀刃上。监控中心CSC系统的功能中,还有维护管理类,具体描述如下: 1)实时报警功能 该系统的报警功能是指发现机房里的各种故障后,通过声音,短信,主界面显示的方式及时的上报给操作者。当机房内的动力环境,空调,烟感,人体红外等等发生变量后,这些数据通过基站监控终端上传到BTS再到BSC。最后由数据库进行分类整理后存储到SQLSEVRER2000中。下面介绍主要的几种报警方式: 2)声音报警 基站发生告警后,系统采集后,会用声卡对不一样的告警类别发出对应的语音提示。比如:声音的设置有几种,主要是以鸣叫的长短来区分的。为便于引起现场维护人员的重视紧急告警可设置为长鸣,不重要的告警故障设置为短鸣。这样一来可以用声音区分故障的等级,比方某地市的中心交换机房内相关告警声音设置,它的开关电源柜当平均电流达到40AH的时候,提示声音设置为长鸣,并立即发生短信告警工单。如果在夜晚机房无人值守的情况下: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_尚盈

文章编号:1004-9037(2009)02-0254-05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尚 盈 袁慎芳 吴 键 丁建伟 李耀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6) 摘要:针对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盒段壁板结构,实现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多点应变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成功判别了集中载荷模拟的损伤位置。本系统由传感采集子系统、无线传感网络子系统和终端监控子系统三部分组成。为了降低系统网络功耗及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传感网络的实时性和同步性,设计了可直接配接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低功耗多通道应变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层次路由协议,开发了多通道应变数据采集、网络簇头转发和中继节点接收等主要软件模块。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有线的监测方法和数据采集系统,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具有负重轻、成本低、易维护和搭建移动方便等优点。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结构健康监测;层次路由协议;自组织竞争网络中图分类号:T P2;T P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 032117)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72072,50420120133)资助项目;航空基金(20060952)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7-09-05;修订日期:2008-04-17 Large -Scal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 hang Ying ,Yuan Shenf ang ,Wu J ian ,Ding J ianw ei ,L i Yaoz eng (T he A ero nautic Key La bo rat or y o f Smart M ater ial and Str uct ur e,N anjing U niv ersit y o f Aer onautics and A str onautics,N anjing,210016,China) Abstract :Aimed at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and anisotropy nature o f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w ing box ,a large-scale structural health m 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 ireless sen-sor netw orks is presented .A kind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 ork is designed to distinguish the damag e locatio n simulated by the co ncentrated load .The sy stem co nsists o f the sensor data ac-quisition,the w ireless sensor netw or ks,and the terminal monitoring sub-sy stem s.To im pro ve the performance o f the system ,the signal conditio ning circuit and the hierarchical routing pro -to col are designed based o n w ireless sensor netw orks ,the prog rams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Sink node are ex ploited.Experimental result pro ves that the system has advantag es of flexibili-ty o f deplo yment,low maintenance and deploym ent costs . Key words :w ir eless senso r netw or ks ;str 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hierarchical routing ;self -org anizing com petitive netw o rk 引 言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采用智能材料结构的新概念,利用集成在结构中的先进传感/驱动元件网络,在线实时地获取与结构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如应力、应变、温度、振动模态、波传播特性等),结 合先进的信号信息处理方法和材料结构力学建模 方法,提取特征参数,识别结构的状态,包括损伤,并对结构的不安全因素在其早期就加以控制,以消除安全隐患或控制安全隐患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结构健康自诊断、自修复、保证结构的安全和降低维修费用[1]。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具有局部信号处理的功能, 第24卷第2期2009年3月数据采集与处理Jour nal of D ata A cquisition &P ro cessing Vo l.24N o.2M a r.2009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2、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发布感知信息 3、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处理、控制和通信等 4、传感器网络常见的时间同步机制有: 5、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介质的选择、频段的选择、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 6扩频技术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宽带线性调频扩频 7、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周期性的兴趣扩散、梯度建立和路径加强 8、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9、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及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层技术等 10、IEEE 802.15.4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和MAC层的标准 11、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后台管理软件结构与组成:后台管理软件通常由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图形用户界面和后台组件四个部分组成。 12、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选择的频段有:868MHZ、915MHZ、2.4GHZ 5GHZ 14、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休眠机制、数据融合等, 1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1) 机密性问题。 (2) 点到点的消息认证问题。 (3) 完整性鉴别问题。 16、802.11规定三种帧间间隔:短帧间间隔SIFS,长度为 28 μs 、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长度是 SIFS 加一个时隙(slot)长度,即78 μs 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 ,DIFS长度=PIFS +1个时隙长度,DIFS 的长度为128 μs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新兴的下一代传感器网络,在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各方面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和特点,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瓦斯监测系统、智能家具,环境监测,农业。交通等方面的现有应用,最后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瓦斯监测系统、智能家具,环境监测,农业。交通。 1.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背景以及发展现状 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90年代末,美国首先出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1996年,美国UCLA大学的William J Kaiser教授向DARPA提交的“低能耗无线集成微型传感器”揭开了现代WSN网络的序幕。1998年,同是UCLA大学的Gregory J Pottie教授从网络研究的角度重新阐释了WSN的科学意义。在其后的10余年里,WSN网络技术得到学术界、工业界乃至政府的广泛关注,成为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结构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空间探索、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众多领域中最有竞争力的应用技术之一。美国商业周刊将WSN网络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则将其列为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WSN是由布置在监测区域内传感器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无线自组网(Ad hoc),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

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是WSN的三要素。将Ad hoc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人们可以通过WSN感知客观世界,扩展现有网络功能和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WSN技术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图为WSN基本结构。 WSN经历了从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到无线传感器三个发展阶段,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传感器中,使传感器节点具有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能力。而无线智能传感器又增加了无线通信能力,WSN将交换网络技术引入到智能传感器中使其具备交换信息和协调控制功能。 无线传感网络结构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现场数据收集处理决策部分及分散用户接收装置组成,节点间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获得的数据沿着相邻节点逐跳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可被多个节点处理,经多跳路由到协调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无线传输方式到达管理节点,用户可以对传感器网络进行决策管理、发出命令以及获得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运用是推进农业生产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最可行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十分关注WSN在军事,环境,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相继启动了WSN研究计划,我国于1999年正式启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5年将网络传感器中基础理论在一篇我国20年预见技术调查报告中,信息领域157项技术课题中7项与传感器网络有直接关系,2006年初发布的《国家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同步算法

WWW.cismag.com.cn 54 引 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被称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一般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具有数据采集、处理、无线通信和自动组网的能力,能协作完成大型或复杂的监测任务。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监测精度高、容错性好、覆盖区域大等显著优点,在军事、环境监测、工业控制和城市交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和人不宜到达的场所。时间同步是WSNs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许多应用和关键技术中都离不开时间同步,例如,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中,网络中的节点必须以一定的精度保持时间同步,否则根本无法实现数据融合。在低能耗MAC协议的设计中,为减少能量的消耗,通常是通过调节占空比来实现TMDA调度算法的,但需要参与通信的双方首先实现时间同步,并且同步精度越高,防护频带越小,相应的功耗也越低。定位技术也依赖于时间同步,在声波测距定位中,如果网络中的节点保持时间同步,则声波在节点间的传输时间很容易被确定,反之亦然。节点间的数据处理也离不开时间同步,通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主要的能 耗单元,传统分布式系统中的集中式 数据处理模式需要频繁交换原始数据,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利用节点上的独立处理能力,发挥节点间的协同作用,对原始采样数据进行加工与萃取,以减小网络传输开销是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有效途径。另外,进行数据压缩和剔除冗余数据等也是减小网络传输的手段,但进行这些处理需要目标附近的节点具有统一的时标来判定不同的原始监测数据是对同一事件的刻画,还是不同事件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些独特的特性:对于能量、带宽等的限制等,使得现有网络的同步技术不再适合于这种新型的网络,因而有必要研究WSN中的时间同步。 同步算法分析 1. 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要设计网络中的时间同步算法,必须要了解同步的原理。图1通过一对节点的双向信息交换,介绍了两个节点是如何同步的。 如图1所示,在T1时刻,节点A向节点B发送一个包含A的标识和T1值的synchronization_pulse信息包,要求与节点B同步;在T2时刻,节点B收到节点A发送的包,此时T2=T1+dr+de,其中dr表示时钟漂移,de表示传播时延;在T3时刻,节点B向节点A返回一个acknowl-edgment信息包,该包包含B的标识以及T1、T2、T3的值;在T4时刻,节点A接收到节点B返回的ac-knowledgment信息包,此时T4=T3-dr+de。 假定,在T1到T4这么短的时间内,时钟漂移和传播时延不会发生变化,则可以算出时钟漂移dr=[(T2-T1)-(T4-T3)]/2,传播时延de=[(T2-T1)+(T4-T3)]/2。 知道了时钟漂移,则节点A就能纠正其时钟,从而与节点B的时钟达到同步,即发送方把其时钟与接收方的时钟同步,这就是发送方-接收方同步的基本原理。 在传统计算机网络中,时间同步 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发送方-接收方的同步算法,那么在传感器网络中能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呢? 通信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同步算法 摘 要: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使得传统网络的时间同步算法不适合于这种网络。本文分析了当前传感器网络中两种典型的同步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 韩翠红 李立宏 赵尔沅/ 文 图1 节点间双向消息交换的时间线

2013秋川大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第一二次作业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2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哪种协议不属于路由协议( C )。 A.地理位置路由协议 B.能量感知路由协议 C.基于跳数的路由协议 D.可靠的路由协议 2.ZigBee的通信速率在2.4GHz时为( D )。 A.40Kbps B.20Kbps C.256 Kbps D.250kbps 3.传感器节点( D )范围以内的所有其它节点,称为该节点的邻居节点。 A.视线 B.跳数 C.网络 D.通信半径 4.TinyOS是一个开源的( D )操作系统,它是由加州大学的伯利克分校开发, 主要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 A.桌面 B.后台 C.批处理 D.嵌入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a44219847.html,N技术使用了哪种介质( A )。 A.无线电波 B.双绞线 C.光波 D.沙狼 6.传感器节点消耗能量主要消耗在( A )上。 A.无线通信模块 B.处理器模块 C.传感器模块 D.管理模块 7.传感器最早起于二十世纪( B )年代。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8.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DD)路由协议是一种( B )机制。 A.能量感知路 B.基于查询的路由

C.地理位置路由 D.可靠的路由 9.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方向性要求较高时,应 选择在其它方向上灵敏度()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越()越好。 A A.小;小 B.小;大 C.高;高 D.高;底 10.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越(),则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越()。C A.小;高 B.大;宽 C.高;宽 D.大;高 11.传感器的线形范围是指输出与输入成正比的范围。理论上在此范围内,灵敏度保持 定值。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则它的量程就越(),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D A.小;宽 B.小;高 C.高;大 D.宽;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7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节点数目的多少,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AD)。 A.平面结构 B.网络结构 C.星形结构 D.分级结构 2.传感器节点消耗能量的模块包括(ACD)。 A.传感器模块 B.存储模块 C.处理器模块 D.无线通信模块 3.下面哪些属于数据融合的方法(ABD)。 A.模糊逻辑法 B.神经网络方法 C.优选法 D.综合平均法 4.目前人们采用的节能策略主要有(AC)。 A.休眠机制 B.定时发送机制 C.数据融合机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监控系统

30 无线传感器网络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它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具有成本低、能耗小等特点,已经展现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和参考文献 [2]中分别介绍了其在农业与医药学领域的应用。2003年MIT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在预测未来技术发展的报告中,将其列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室内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室内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实现各式各样的生活与工作要求,室内环境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正是这种结构复杂多样性及区域差异性,给室内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是,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这些挑战均迎刃而解。 1 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的监控功能主要利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来实现。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监控节点、 下位机和上位机。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示意图 监控节点: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可以利用搭载的多种传感器来获取室内的环境参数,通过微机电系统将这些参数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打包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下位机。 下位机: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中心节点,下位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能够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诸传感器节点通讯,又能通过串口与上位机实现信息交互,最终实现了传感器节点与上位机的协调。 上位机: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脑”,上位机负责整个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行。通过对下位机呈递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上位机能够提取各环境参数信息,并将其图形化显示。此外,通过设置环境参 数阈值,上位机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控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监控系统 张新耀 冯启朋 霍 鹏 王亚慧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 室内环境与人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一般具有结构复杂及区域差异性大的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无线通讯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智能网络,可以有效地监测环境参数变化,并能够对环境异常做出实时处理,从而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分区域环境监控,由此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智能室内监控系统。文章通过对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法、软硬件实现及系统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证明了由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的系统可以高效地实现室内环境监控的任务。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室内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环境参数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0-0030-032012年第30期(总第237期)NO.30.2012 (CumulativetyNO.237)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问题 摘要 时间同步对任何分布式系统都是一个关键的基础问题。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使用的同步时间,往往在范围,寿命和精度同步实现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以及实现同步所需的时间和所需的能源。现有的时间同步方法需要扩展,以满足这些新的需求。我们列举了传感器网络未来的同步要求,并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低能耗同步方案,事后同步。我们还描述了一个实验,其性能特点是使用很少的能量创造短暂的,局部的,但高精度的同步。 1.介绍 最近的发展小型化和低成本,低能耗设计导致积极研究在大规模,高度分散的小系统,无线,低功耗,无人值守传感器和致动器[ 1,7, 4 ] 。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创造传感器丰富的“聪明环境”的设想。通过有计划或临时部署数千个传感器,每一个短距离无线通信通道,并能够检测环境条件如温度,运动,声,光,或存在某些物体。 时间同步对任何分布式系统都是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特别是广泛使用的同步时间:例如,将时间序列的接近侦测到的速度估计[ 3 ] ;测量声音的运行时间定位其来源[ 5 ] ;分发波束阵列[ 13 ] ;或制止重复邮件,由认识到他们所描述重复检测同一事件不同的传感器[ 6 ] 。传感器网络也有许多相同的要求,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精确的时间戳,往往需要在加密计划,以协调活动定于今后,供订购记录的事件在系统调试,等等。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广泛性导致时间要求的范围,寿命和精度不同于传统的系统。此外,许多节点新兴的传感器系统将非系留,因此有小型的能源储备。所有通讯,甚至被动的听,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储备时间同步方法的传感器网络 因此,必须也考虑到他们消费的时间和精力。 在本文中,我们认为,非均质性要求在传感器网络应用的需要能源效率和其他方面的限制没有发现在常规分布式系统,甚至是各种硬件而传感器网络将部署,使目前的同步计划不足以完成这项任务。传感器网络,现有的计划将需要扩大和合并后新的方式,以便提供服务,以满足应用的需要与可能的最低能量支出。 在此框架内,我们提出我们的想法事后同步,极低功耗同步方法时钟在一个地方时,准确的时间戳记是需要具体的事件。我们还提出了实验这表明这个多式联运计划能够精确在1微秒。为了更好地级比的两种模式,它的组成。这些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但仍是初步的,表现实验室条件下的理想化。 第2节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指标,可以用来区分两种类型所提供的服务同步 方法和要求的应用使用这些方法。第3节介绍我们的事后同步的想法,并介绍了实验的特点其表现。第4节描述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结论在第5节。 2.时间同步的特征 许多不同的方法分配的时间同步在共同使用。如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 8 ]和WWV / WWVB广播电台由国家研究所标准与技术[ 2 ]提供参考美国时间和频率标准。网络时间协议,特别是在Mills的NTP [ 10 ] ,从这些主要来源的网络连接电脑分配时间。 在研究适用于传感器网络,我们已发现有用的特点是不同类型的时间沿线各轴同步。我们认为某些指标特别重要: 精密,无论是分散之间的一组同龄人,或最大误差对外部标准。 生命周期,这可以从持续同步持续只要网络运营,几乎瞬时(有益的,例如,如果节点要比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介绍

基于系统集成技术的节点类型和特点 在节点的功能设计和实现方面,目前常用的节点均为采用分立元器件的系统集成技术。已出现的多种节点的设计和平台套件,在体系结构上有相似性,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微处理器,如AVR系列和MSP430系列等;或者采用了不同的射频芯片或通信协议,比如采用自定义协议、802.11协议、ZigBee[1]协议、蓝牙协议以及UWB通信方式等。典型的节点包括Berkeley Motes [2,3], Sensoria WINS[4], MIT μAMPs [5], Intel iMote [6], Intel XScale nodes [7], CSRIO研究室的CSRIO节点[8]、Tmote [9]、ShockFish公司的TinyNode[10]、耶鲁大学的XYZ节点[11] 、smart-its BTNodes[12]等。国内也出现诸多研究开发平台套件,包括中科院计算所的EASI系列[13-14],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中科大、哈工大、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也都已经开发出了节点平台支持网络研究和应用开发。 这些由不同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研制的无线节点在硬件结构上基本相同,包括处理器单元、存储器单元、射频单元,扩展接口单元、传感器以及电源模块。其中,核心部分为处理器模块以及射频通信模块。处理器决定了节点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运行速度等,射频通信模块决定了节点的工作频率和无线传输距离,它们的选型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节点的功能、整体能耗和工作寿命。 目前问世的传感节点(负责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的节点)大多使用如下几种处理器:ATMEL公司AVR系列的ATMega128L处理器,TI公司生产的MSP430系列处理器,而汇聚节点(负责会聚数据的节点)则采用了功能强大的ARM处理器、8051内核处理器、ML67Q500x系列或PXA270处理器。这些处理器的性能综合比较见表1。 表1、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采用的处理器性能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