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距墙距离大全

管道距墙距离大全
管道距墙距离大全

管道距墙距离

(各种规范、图集、技术规程以及相关资料有关给排水管道距墙尺寸的汇总)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论坛|建筑给排水

管道距墙及管道之间的距离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名称最小净距(mm) 引入管 1、在平面上与排水管道不小于1000 2、在排水管水平交叉时,不小于150 水平干管1、与排水管道的水平净距一般不小于500 2、与其他管道的净距不小于100 3、与墙、地沟壁的净距不小于80~100 4、与梁、柱、设备的净距不小于50 5、与排水管的交叉垂直净距不小于100 立管不同管径下要求如下: 1、当DN≤32,至墙的净距不小于25 2、当DN32~DN50,至墙面的净距不小于35 3、当DN70~DN100,至墙面的净距不小于50 4、当DN125~DN150,至墙面的净距不小于60 支管与墙面净距一般为20~25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 65~100 125~150 间距20~25 25~30 30~50 60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给水与回水立管之间距离: 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10、建筑排水塑料管道距墙尺寸 设置于室内的雨、污水立管离墙净距宜为20mm~50mm。室外沿墙敷设的雨、污水管和空调凝结水管道离墙净距不宜大于20mm。

采暖、给水管道距墙尺寸

采暖、给排水管道距墙尺寸【汇总】 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记忆规范、图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的费劲,这个尺寸,那个数值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第1版)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

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 32~50 65~100 125~150 间距20~25 25~30 30~50 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发表时间:2014-05-05 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记忆规范、图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的费劲,这个尺寸,那个数值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第1版)管井管道: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 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 32以下 32~50 65~100 125~150 间距 20~25 25~30 30~50 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

管道距墙尺寸

管道距墙尺寸 采撷者:清秋怀远 写在前面: 1、本文系本人撷取多种规范、标准、图集、技术规程及手册汇总,内容较芜杂,并且相互冲突,请各位水暖管道工长施工时注意选取适合本工程的内容。如有 错误,请向原作者索赔,本人不负任何法律、经济及道义上的责任。 2、本文适合民用建筑给水、排水管道距墙、梁及柱尺寸选择。 3、本人编写不易,请给予好评,谢谢! 4、建议各位建筑从业者编写各种施工心得,以期达到技术共享的目的。 5、建议自己出资购买正版规范、标准、图集、技术规程及手册,并在上面做标注,这样学习比起电子版印象更加深刻,更容易掌握。此乃本人不传之秘,切记!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100Mb) 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 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 距墙表面 50mm 为宜,DN40 以上取 60mm 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 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 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 30mm ;而对于排水 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 50mm 。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 39 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 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 40~60mm ,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 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 百度文库下载到),第 6 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 )(明装给水立管) (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 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150mm ;当管径≥DB80 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180mm 。回水干管在室内地 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 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50mm ;当管径 ≥DN80 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65mm 。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 189 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 50mm ,如仅后墙有一 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 65mm ;如后墙和侧墙另一 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 65mm ;如后墙和侧墙同侧 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 200mm ;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 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 300mm 。

给排水管道距墙距离汇总

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记忆规范、图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的费劲,这个尺寸,那个数值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 32以下 32~50 65~100 125~150 间距 20~25 25~30 30~50 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记忆规范、图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的费劲,这个尺寸,那个数值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65~100125~150 间距20~2525~3030~50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管道距墙距离大全

管道距墙距离 (各种规范、图集、技术规程以及相关资料有关给排水管道距墙尺寸的汇总)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论坛|建筑给排水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即版,第1500页(两上可帀载到,大100Mb) 或《水暖工长速查》第i 19页(杨磊主錮化学工业岀版社201卉?月第i版)管井管道: 藏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衷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衷面计)与周围埴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Ommo 《建筑腌工手册》笫四版,缩甲版,第13D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墻距离:标准图规定给加熱加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刃ME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使,有吋需爰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裝上;距高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问(算他管道也一样一清秋怀远)■均耒用管外皮距墻衰面30mm;而对于排朮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墻表面50mm。 《给廉茨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注与技巧> ,笫39頁 3. 样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i殳时.应保证菅道及附件的安裝及检修距离,菅道与墙体面层挣距一般为40-GOmm,管道反附件不律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检置应调整至墙(ffi)的外侧.以使于拧紧螺栓* 《推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0旳1门3園-200?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页 4. 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范以下32-50 65-100 125-150 间距232525-30 30-50 60 《建筑给申咪及采暖工程旄工工艺标准》〔麵列&1七8-2005)笫42员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管道距墙及管道之间的距离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给水与回水立管之间距离: 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10、建筑排水塑料管道距墙尺寸 设置于室内的雨、污水立管离墙净距宜为20mm~50mm。室外沿墙敷设的雨、污水管和空调凝结水管道离墙净距不宜大于20mm。

室内管道和墙的距离 1.给水管道: (1)水平干管与墙(地沟壁)距离100mm,与梁、柱、设备等的净距为50mm。与排水管道平行的水平净距不小于500mm,与排水管道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小于150mm,当与暖气管道等热力管道同时铺设时,应按暖气管道靠墙净距来定: (2)立管与墙面的净距H为: 当DN<=32mm时,H>=25mm, 32mm=35mm, 65mm<=DN<100mm时,H=50mm, 100mm

给排水管道预留孔洞尺寸

给排水管道预留孔洞尺寸 项次管道名称 明管留空尺寸 (长×宽)(mm) 暗管墙槽尺寸 (宽×深)(mm) 1 给水立管 管径≤25mm 100×100 130×130 管径32~50mm 150×150 150×130 管径70~100mm 200×200 200×200 2 一根排水立管 管径≤50mm 150×150 200×130 管径70~100mm 200×200 250×200 3 两根给水立管管径≤32mm 150×100 200×130 4 一根给水立管和一根排 水立管在一起 管径≤50mm 200×150 200×130 管径70~100mm 250×200 250×200 5 两根给水立管和一根排 水立管在一起 管径≤50mm 200×150 200×130 管径70~100mm 250×200 250×200 6 给水支管 管径≤25mm 100×100 60×60 管径32~40mm 150×130 150×100 7 排水支管管径≤80mm 250×200 -管径100mm 300×250 - 8 排水主干管 管径≤80mm 300×250 -管径100~125mm 350×300 - 9 给水引入管管径≤100mm 300×300 - 10 排水排出管穿基础 管径≤80mm 300×300 -管径100~150mm (管径+300)× (管径+200) 注:1、给水引入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00mm; 2、排水排出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50mm。 阀门实验持续时间 公称直径(mm) 最短试验持续时间(s) 严密性试验 强度试验金属密封非金属密封 ≤50 15 15 15 65~200 30 15 60 250~450 60 30 180

管道距墙尺寸

管道距墙尺寸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

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 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190页

1.管道敷设距墙距离

New Page 1 1.4 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1.4.1 绘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敷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满足最佳水力条件 1.给水管道布置应力求短而直。 2.为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中的水压,给水引入管宣布设在用水量最大处或不允许间 断供水处。 3.室内给水干管宜靠近用水量最大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处。 二、满足维修及美观要求 1.管道应尽量沿墙、梁、柱直线敷设。 2.对美观要求较高的建筑物,给水管道可在管槽、管井、管沟及吊顶内暗设。 3.为便于检修,管井应每层设检修门。暗设在顶棚或管槽内的管道,在阀门处应留有 检修门。 4.室内管道安装位置应有足够的空间以利拆换附件。 5.给水引入管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网或坡向阀门井、水表井,以 便检修时排放存水。泄水阀门井一般做法如图1.4—1所示。 三、保证生产及使用安全 1.给水管道的位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 2.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能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并应 尽量避免在生产设备上面通过。 3.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商店的橱窗、民用建筑的壁橱及木装修等。
页码,1/6
4.对不允许断水的车间及建筑物,给水引入管应设置两条,在室内连成环状或贯通枝 状双向供水。 5.对设置两根引入管的建筑物,应从室外环网的不同侧引入,如图1.4—2所示。如不 可能且又不允许间断供水时,应采取下列保证安全供水措施之一: 1)没贮水池或贮水箱。 2)有条件时,利用循环给水系统。 3)由环网的同侧引入,但两根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10m,并在接点间的室外给水 管道上设置闸门,如图1.4—3所示。 四、保护管道不受破坏 1.给水埋地管道应避免齐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如必须穿 越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处理。 2.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排水沟、烟道和风道内,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匣槽。 mk:@MSITStore:C:\Program%20Files\Hongye\GPS10.5-JZ%20R17\shx\JzGpsZl.chm::/建筑给水/给... 2011-9-19

给排水管道距墙距离汇总情况

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记忆规、图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的费劲,这个尺寸,那个数值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磊主编化学工业 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 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 下32~50 65~100 125~150 间 距20~25 25~30 30~50 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管道支架安装规范要求及安装间距

管道支架安装规范要求及安装间距 在工程结构施工完毕以后,系统管道安装的第一步就是管道支架的安装,管道支架的安装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在搭建管道支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执行。管道支架又被称为管道支座、管部等,是管道的制成结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管道支架安装规范要求及安装间距。 管道支架简介 管道支架是用于地上架空敷设管道支承的一种结构件,分为固定支架、滑动支架、导向支架、滚动支架等。 管道支架在任何有管道敷设的地方都会用到,又被称作管道支座、管部等。它作为管道的支撑结构,根据管道的运转性能和布置要求,管架分成固定和活动两种。设置固定点的地方成为固定支架,这种管架与管道支架不能发生相对位移,而且,固定管架受力后的变形与管道补偿器的变形值相比,应当很小,因为管架要具有足够的刚度。设置中间支撑的地方采用活动管架,管道与管架之间允许产生相对位移,不约束管道的热变形。

管道支架安装规范 1、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 2、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影牢固。 3、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应留有3至5毫米的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 5、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6、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 管道支架安装规范:管道支架安装要点

除埋地管道外,管道支架制作与安装是管道安装中的第一道工序。固定支架必须严格安装在设计规定的位置,并与土建结构牢固结合,当固定支架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固定支架不得与管道固定,井应防止外力破坏。 支架在预制的混凝土墩上安装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滑动支架的滑板面露出混凝土表面的允许偏差为-2mm,支架的位置应正确,埋设平整、牢固,坡度符合设计规定,支架处不得有环焊缝。支架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Omm,活动支座支承管道滑托的钢板面的高程允许偏差为-10—0mm。管道支架的支承表面的标高可以采用在其上都加设金属垫板的方式进行调整,但金属垫板不得超过两层,垫板应与预埋铁件或钢结构进行焊接。 具有不同位移量或位移方向不同的管道,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不得共用同一吊杆或滑托。 支架上承接滑托的滑动支承板、滑托的滑动平面和导向支架的导向板滑动平面应平整、光滑、接触良好,不得有歪斜和卡涩现象。 固定支架处的固定角板,只允许与管道焊接,切忌与固定支架结构焊接,以防形成“死点”,限制了管道的伸缩,极易发生事故。 管沟敷设时,在距沟口0.5m处应设支(吊)架。无热位移管道滑托、吊架的吊杆应垂直于管道轴线安装;有热位移管道滑托、吊架的吊杆中心应处于与管道位移方向相反的一侧,其位移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设计无要求时应为计算位移量的1/2.,弹簧支、吊架的安装高度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弹簧的临时固定件,应待管道安装、试压、保温完毕后拆除。

给排水管道距墙尺寸的完全汇总

给排水管道距墙尺寸的完全汇总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管井管道: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 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2、水暖管离墙距离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 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

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50mm;当管径≥D 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5、排水立管、支管距墙尺寸 6、管道上部净空给水引入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00mm排水排出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50mm

各管线间距规范

众智软件详见电气设计规范 电缆线路 电缆选择 电力电缆型号的选择,应根据环境条件、敷设方式、用电设备的要求和产品技术数据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按下列原则考虑: (1)在一般环境和场所内宜采用铝芯电缆;在振动剧烈和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应采用铜芯电缆;规模较大的重要公共建筑亦宜采用铜芯电缆。 (2)埋地敷设的电缆,宜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无机械损伤可能的场所,也可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带外护层的铅(铝)包电缆。 (3)在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如沼泽地、流砂、大型建筑物附近)埋地敷设电缆时,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或采取措施(如预留电缆长度,用板桩或排桩加固土壤等)消除因电缆位移作用在电缆上的应力。(4)在有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中,不宜采用埋地敷设电缆。如果必须埋地时,应采用防腐型电缆或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电缆的措施。 (5)敷设在管内或排管内的电缆,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也可采用裸铠装电缆。 (6)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不应采用有易燃和延燃的外护层。宜采用裸铠装电缆、裸铅(铝)包电缆或阻燃塑料护套电缆。 (7)架空电缆宜采用有外被层的电缆或全塑电缆。 (8)当电缆敷设在较大高差的场所时,宜采用塑料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或干绝缘电缆。 (9)三相四线制线路中使用的电力电缆,应选用四芯电缆。 电缆截面的选择,一般按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失确定,并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多根电缆的并列以及土壤热阻率等的影响,分别根据敷设的条件进行校正。若选出的截面为非标准截面时,应按上限选择。 电缆线路应进行短路条件下的热稳定校验,但用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的电缆线路允许不作校验。 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当确定其空气计算温度时,除采用规定的昼夜平均温度外,尚要根据电缆发热、散热和通风效果来确定。当缺乏计算资料时,可按规定空气温度加5C考虑。 当按短路热稳定条件确定的电缆截面大于按正常工作电流选择的截面时,应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宜选择在短路时允许温度高的电缆。 单根电缆穿管(管内无人工通风)并敷设于空气中,其长期允许电流的校正系数参照下列数值: (1)低压电缆截面在95mm2及以下时为。 (2)低压电缆截面在120?185mm2时为。 (3)敷设在地中的单根电缆穿管时,其长期允许电流按敷设在空气中考虑。 电缆不允许长期过负荷,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如转换负荷等)不超过2h 的过负荷能力可为:3kV为10%,

管道距离墙面距离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32以下32~5065~100125~150 间距20~2525~3030~50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

管道距墙及管道之间的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给水与回水立管之间距离: 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 左侧。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 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10、建筑排水塑料管道距墙尺寸 设置于室内的雨、污水立管离墙净距宜为20mm~50mm。室外沿墙敷设的雨、 污水管和空调凝结水管道离墙净距不宜大于20mm。 室内管道和墙的距离 1.给水管道: (1)水平干管与墙(地沟壁)距离100mm,与梁、柱、设备等的净距为50mm。与排水管道平行的水平净距不小于500mm,与排水管道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小于150mm,当与暖气管道等热力管道同时铺设时,应按暖气管道靠墙净距来定: (2)立管与墙面的净距H为: 当DN<=32mm时,H>=25mm, 32mm=35mm, 65mm<=DN<100mm时,H=50mm, 100mm

实用文库汇编之管道距离墙面距离

*实用文库汇编之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 32以下 32~50 65~100 125~150 间距 20~25 25~30 30~50 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 (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 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