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标准(试行)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标准(试行)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标准(试行)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NFGRP)技术标准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标准(试行)

(2003,2005)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技术标准研制与共享试点建设》

项目组

2005年12月10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技术标准中保存技术标准规范。包括林木种质资源分类与单元、保存程序、保存方式、共性技术等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林木种质资源勘察、收集、保存、测定和利用,适用于全国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实体建设。同样适用于省、市、区等地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和平台建设。

2引用标准与研制原则

2.1引用标准

本标准实施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本标准修订时,所有版本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技术总标准(试行,2004,2005年)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林木种质资源(平台)界定技术标准(试行,2003,2005)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归类编码标准(试行,2004,2005)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林木种质资源(平台)类别样本大小标准(试行,2003,2005)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共性描述标准(试行,2003,2004,2005)

在林木种质资源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操作中,要求在林木种质资源界定前提下按“标准细则”(试行)组织实施。

2.2 研制原则

2.2.1 抢救保存遗传多样性的优先原则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林木良种选育的现实基础和长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我国虽然树种资源丰富,但森林资源贪乏。由于过度砍伐,加之多年来大面积营造单一树种的速生林,使天然林、阔叶林越来越少,特有树种遗传资源丢失日趋严重,残次群体、渐危群体与濒危群体所占比例较高。必须优先抢救保存主要树种的遗传多样性,兼顾当前与长远的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战略目标。

2.2.2 有利于优化与高效保存目标

优化整合树种内最能代表遗传多样性(载体)资源,实现以最少种质份数,最低

遗传重复,达到最大限度保存遗传多样性目的。整合包括树种分布的天然与人工资源,生物系统学等级单元,运用已有的遗传背景、物种栽培学及生态特性信息,以及被保存种质资源的繁殖方式等,确定保存目标。

——确定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按树种、树种组,拟建分类保存目标。

——区域保存库(原地保存与异地保存)的生境规划基础上的保存目标。

——设施保存的分类保存目标。

2.2.3 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保存与育种材料(保留种质)保存并重的原则

针对林木种质资源野生性和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必须按区域特点将特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存与当前已选育的良种(育种)种质资源配合保存,以保障可持续利用。

2.2.4 可靠与安全保存的原则

在种质资源保存、整理和数字化的过程中,始终把握可靠性和安全性。

——不同种质类型的遗传多样性的代表等级与属性。

——不同保存方式保存林木种质资源的安全性。

3种质分类分层保存与种质保存单元

3.1按树种分层分类的系统保存种质资源

依据遗传改良背景和工作难易程度,将树种分层进行种质资源保存:

a) 已进行种源试验的并已获得种群生态变异结果(已进行种子区划或种源区划)的树种,进行大群体保存(模式)试验,全面构建核心种质。同时收集保存该树种地区集群的优树、无性系和优良家系等保留种质;

b) 未进行种源试验或预计近期不能获得种源试验结果的树种,进行各群体样本的保存与有限群体(种源)试验,重点构建核心种质。同时收集保存该树种地区集群的优树、无性系和优良家系等保留种质;

c) 对于遗传改良基础较差或珍稀濒危树种,侧重研究繁殖保存方法,同时对该树种分布中心的群体进行抽样保存,局部构建核心种质。同时保存育种材料或及重要家系丛与个体等保留种质。

3.2保存材料单元的概念

a) 群体是指具有群体遗传属性的由有效个体(Ne)组成的集合体。区别于常规种源试验中小样本抽样的群体,一般群体有效大小Ne≥30(株)。要求在已知的原

生群体或原生繁衍群体中,随机抽样不存在亲缘关系个体(Ne)的组合样本,每株母树子代为1个半同胞家系。原地保存林中以个体为子单元;异地保存林以家系为小区,家系内的个体为子单元;设施保存以家系为子单元。群体保存是遗传多样性原地保存、异地保存与设施保存的理想方式。对于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是天然群体的备份保存。

b) 种源是产地的代名词,又称群体小样本。按国际种源试验标准每群体取样10~15株,进行实验生态遗传学试验,以便获取种内群体的变异模式,依照结果进行种源区划和种子区划。全分布区的种源试验林被视同为树种群体种质资源(小样本)保存林,但遗传组成不能等同于群体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保存林。种源林因其保存不同程度的遗传漂变,每群体样本偏小,不能全面的代表群体遗传多样性,难以揭示群体的遗传改良潜力。

c) 优树按照“优树”标准选择的表型优良的个体,又称加号树。我国自1973年、1974年开始大量选择优树至80年代初,约20个树种选出优树10万株以上,主要树种的部分优树纳入育种研究,多数优树集中在省级林木良种基地。目前,优树原株丢失较为严重,优树原始调查资料经多次转换而信息保存不完整,省际间优树大范围调拨的后果很难估计。优树保存需要按照生态区域进行集群保存或单个基因型保存,要求保存优树原株及当代无性系或子代家系。同时,结合保存、评价和利用。

d) 家系亲缘关系界定的家庭子代系统,是“理论群体”的基础单元。已知双亲的叫全同胞家系,已知单亲的叫半同胞家系。林木种质资源与林木育种中的家系与亲本杂合性高,多数情况下是自由授粉(已知母本家系的)的半同胞家系,少数是种间或镶嵌分布区的远缘杂交半同胞家系,部分是人工控制杂交获得的全同胞家系。其中部分容易进行树种(属)间杂交获得远缘杂种全同胞家系。家系的保存、测定和利用,主要用于构建群体,或者无性繁殖混系利用,杂种优势家系利用或者家系中优良无性系的利用。

e)无性系单个基因型(个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繁殖系,包括优树无性系、杂种无性系或其他途径获得的无性系。无性系的保存是基因型的保存和利用。

3.3 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单元

林木种质资源的生物系统学等级的单元。

①天然林(保护区或天然林保存地):要求林分结构完整,林相较整齐。

②天然次生林(保护区或天然林保存地):包括残次片林,在缺少天然

林时,重要、特有、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选择保存内

容。

③群体种质保存林(继代林或异地保存林):为种质资源保存所建立的

异地保存林,或人工辅助更新的继代保存林。

a)群体④种源林(当地种源与异地种源):已建立的种源试验林,经长期观测证明有利用价值或研究价值的林分。

⑤母树林(当地种源与异地种源):经过初步改良的当地种源或优良(适

宜)种源的母树林。

⑥其他:具有群体属性的保留种质资源。

①全同胞家系及亲本:确知母本、父本双亲的亲本及其家系。

②半同胞家系及亲本:确知双亲之一的亲本与另一亲本(含林分)及家

系。

b)家系③混合家系或家系丛:通常是多个优良家系混合繁殖材料,或拟似的家系丛。

④实生品种或地方品种:用有性繁殖的品种及地方生产实生利用符合

家系遗传属性的品种。

⑤其他(符合家系遗传属性)。

①个体(基因型):优良个体或特异个体等。

②优树:通过表型选择的优树或通过当代与子代测定的优树。

c)个体③无性系:运用无性繁殖增殖的无性繁殖系。

④无性繁殖品种或地方品种:运用无性繁殖方式利用的品种,包括选

育品种与地方品种。

⑤其他(古树、名木):列入国家与地方登记的古树、名木。

①组织、器官:多用于特有的重要的种质材料保存。

d)其他②细胞、染色体等:多用于特有的、重要的种质材料试验保存。

③ DNA(组)、RNA等:少量用于试验研究保存。

④其他:包括构建基因单元物质等。

保存种质资源不同等级单元的样本估算,见(NFGRP)“林木种质资源类别样本大小标准”。

4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程序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程序见图2。

问题是否黑体字保存方式图2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程序

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方式的选择

根据对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物种的分布现状、生物学习性、繁殖机制、林学特性、遗传背景等现状与认知程度,进行树种种质保存规划与计划。进而制定保存方案,包括树种内群体(P),群体内家系(F)及个体(G),特定树种的群体有效大小(Ne),以及区域性保留种质的数量和质量,确定适宜的保存方式(或组合)。

5.1保存方式与样本要求

a) 原地保存林(自然保护区等):在树种覆盖区内统筹天然林、人工林、散生木等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目的树种原地保存林区域设计。

——保存林群体有效大小Ne的估算;

——目的树种核心保存区划定、原地保存林大小(面积、株数)的设置。标记和制图,建立数字化档案。

此类保存方式成本低,受资源现状制约,比较被动,难于测定评价和利用,或许不可靠。保存样本大小需要因林而调控。

b)异地保存林(或保存圃):根据目的树种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生态环境配置,(区域)多点选择(环境设计) 。

不同种质类型保存样本有效大小Ne配置设计,分别P/F/G保存档案数字化描述。

此类保存方式,成本较高,易受遗传漂变与环境影响,比较积极和可靠。在保存林营建时进行试验测定设计,易于测定评价和利用。样本大小需要因保存种质类型遗传背景调控。

c) 散生与零星林木聚群种质保存:对珍稀、濒危、散生的树种种质资源抢救保存,在搞清楚资源现状与遗传背景的前提下,区域规划(环境设计)。

考虑交配机制与有效大小Ne的制约,聚群配置设计,整合P/F/G,建立档案与数字化。

此类保存方式,属创新性保护或提高遗传多样性保存,积极、有效,易于测定评价和利用。不同的散生树种聚群保存的有效性程度需要滚动观测评价。聚群数量及聚群内(个体、家系)样本大小参照构建核心种质技术,或实验评价确定。

d) 设施保存:种子等。

根据保存种质资源的属性,区分核心种质与保留种质,整合资源样本材料。

包括:

——有效大小Ne;

——样本P/F/G组合(种子量);

——安全保存(损耗)系数(Q)构建的样本量设计;

——保存条件及资源材料检测与跟踪设计。

此类保存方式,成本高,积极,可靠。与原地保存、异地保存相结合配置有利于测定评价和利用。样本大小要求在原样本量基础上增加安全保存系数。

5.23种保存方式的一般性选择

3种保存方式的一般性选择见图3。

图3 中国目前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对应3种保存方式配置的技术选择

6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共性技术

6.1核心种质(core collection)的保存

代表物种全分布区遗传多样性及其覆盖区生态多样性所构建的(活体)样本种质。包括种内当代的群体/个体或子代的群体/家系/个体的组合样本。通过树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包括表型多样性、位点酶及DNA多样性评价基础上,有效构建(集成)种内群体/家系/个体成为遗传多样性样本体系,从而实现“以最少的种质份数、最少的遗传重复、最大限度地保存种内遗传多样性的目的”,有利于高效的保存、评价和利用。从实验遗传学的认识,通常要求构建“核心种质”能代表种内遗传多样性的可靠性(P)分别为:90%、95%和99%。

构建核心种质,是集成物种内代表遗传多样性组合的群体数(N P)/群体内的个体数(N G);或种内的群体数(N P)/群体内的家系数(N F)/家系内的个体数(N g)的有效样本体系。种内(包括亚种、变种)的群体系指物种全分布区生态地理群体(N P),群体内个体是群体有效大小的个体数(N G),家系内个体是家系有效大小样本数(N F →N g)。指导原地保存的核心种质保存体系的基本样本大小,N PGCC =N P×N G。若是异地保存或设施保存(种子)的核心种质保存体系的基本样本大小,N PGCC = N P×N F×N g。

构建与保存核心种质适用特有、重要和广泛分布的物种,以国家组织统一实施为主,地方配合为辅。原则上不适于濒危物种的种质保存。

核心种质与保留种质之间保存遗传材料的动态交流与调整。

6.2保留种质(reserve collection)的保存

泛指当前选育与生产应用的育种材料、良种繁殖材料和品种。林木保留种质包括:

——育种及良种繁育材料中未划定(或暂未划定)为核心种质的群体,如:当地种源的种源林、母树林和采种林;

——地方品种或农家品种及亲本;

——各类育种材料以及优树、无性系、家系;

——已知原产地的古树名木以及其他育种材料。

保留种质涵盖了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与研究单位保留的育种材料中,符合“种质界定标准要求”、剔除遗传重复并能发挥其种质功能的种质资源。例如:可以无性繁殖的家系能直接作为“家系”种质保存;而只能有性繁殖的家系,必须保存亲本(种质);又如,种子园是良种繁育实体而并非是种质保存单元,种子园的种质只能保存原配置材料单元,如优树(无性系)或家系的种质,等。

在当前保留种质(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不清楚或丢失严重的情况下,要十分强调这些材料的背景资料及描述。全国各地必须统筹协调,减少地区间及地区内的低水平重复。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产品型号:TPZY-CV2.0 产品简介: 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又称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软件、种质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种质及中间材料等育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条形码或电子标签为每一份种子建立唯一标识,实现育种资源的动态出入库管理与预警提醒、远程查询检索,促进育种资源的妥善保管。 中国最早贮藏种子的方法是将晾晒干燥后的种子,装在纸袋或布袋内,放入带盖的小口缸或瓦罐里,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作为吸湿剂,置于阴凉处保存。印度、埃及等国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相继建造了用空调设备控制温、湿度环境的贮藏室。中国从1975年起筹建种质资源库,广西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种质库于1984年相继建成,均已先后投入使用。一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正致力于采用超低温(-196℃的液态氮)冷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新技术,以期达到长期贮藏种质的目的。 产品分类: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5类:①超长期贮藏库,温度-18℃,相对湿度40%左右,贮藏期为50年。②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③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15年左右;④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1~3年;⑤普通种子库,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种子贮藏期为3~6个月。超长期贮藏库、长期贮藏库、中期贮藏库和短期贮藏库都需配备制冷除湿设备。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分两级保存。长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长期库贮存。中期保存的材料由各地方农业科学院(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中期库保存。长期库向各中期库提供更新用种;各中期库除向长期库提供贮存种子外,还向育种者提供研究材料。短期库可作为各省市种子公司用以保存优良种子的库房。普通种子库为保存第二年生产用种的库房。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野

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利用低 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 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 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 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 年和1992 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遗传多样性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森林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遗传材料。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障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事业发展经费。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科学技术、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农业、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林木种质资源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条林木种质资源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因科学研究、良种选育、林木种质资源更新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依法报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应当明确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保护利用区域、保护利用方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查清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生长状况,并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档案。

林木资产评估报告书

河北金融学院拟抵押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 报告号:001号 赵四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中国·保定 二○一六年六月十六日

河北金融学院拟抵押林木资源 资产评估报告书目录 一、注册资产评估师声明 二、评估报告摘要 三、评估报告正文 (一)委托方、产权持有者及其他报告使用者简介 (二)评估目的 (三)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四)价值类型及其定义 (五)评估基准日 (六)评估依据 (七)评估方法 (八)评估程序实施过程和情况 (九)评估假设 (十)评估结论 (十一)特别事项说明 (十二)评估报告使用限制说明 (十三)评估报告日

注册资产评估师声明 我们郑重声明: 1. 我们在本评估报告中恪守了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遵循了有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的规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 本评估报告中的分析、意见和结论是我们自己公正的专业分析、意见和结论,但受到本评估报告中已说明的假设和限制条件的限制。 3. 我们在被评估资产中没有现实的和预期的利益,也与相关各方没有个人利益关系或偏见。 4. 我们依照《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河北省地方标准《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2005)》及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进行评估,形成意见和结论,撰写本评估报告。 5. 评估人员已对本评估报告评估对象进行了实地查看,并对其进行了实地查勘记录和其实际状况的拍摄,评估人员对实地查看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承担责任;但评估人员对评估对象的实地查勘,仅限于可见现状,并尽职对其评估对象内部状况进行了解,但我们不承担对评估对象林分因子进行专项调查的责任。 6. 本评估报告仅是在报告中说明的假设条件下对评估对象正常市场价格进行的合理估算,报告中对评估对象的法律权属状况给予了必要的关注和查验,但不对评估对象的法律权属对任何形式的保证,评估对象权属界定以有权管理部门认定为准。 7. 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对本评估报告的委托方和其他使用者不当使用评估报告所造成的后果不承担责任。

(技术规范标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调查项目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1 编制说明 根据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法要求,为满足普查野外调查和内业统计需要,规范项目调查标准,提高调查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参照《吉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结合普查涉及的调查项目制定。 2 技术标准 2.1 地理信息因子 2.1.1坐标系统 采用北京54平面坐标系,普查用的GPS统一转换为该坐标系。吉林省WGS84坐标系转北京54平面坐标系参数为:a=-108、f=0.0000005、x=1.0、y=-129.4、z=-48.2;中央子午线:21带选123,22带选129。 2.1.2 地形图 采用五万分之一比例尺地形图为普查用标准地形图。可根据野外作业需要放大至1﹕25000。调查时填写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图幅号,填写形式为“11-52-6-甲”。 2.1.3地理坐标 按五万分之一地形图表示方法,记载现地采集的GPS坐标值。纵坐标填写7位数,横坐标填写8位数,均记载到1m。如:纵距4832625,横距22468532。 2.1.4海拔高

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记载现地量测值,以米为单位,记载到1m。 2.2 地形因子 2.2.1 地貌 地貌划分为4级,见下表。 地貌类别及代码表 2.2.2 坡向 指小班或标准地的地面朝向,分为9个坡向。划分标准及代码见下表。 坡向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2.3 坡位

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全坡7个坡位。划分标准和代码见下表。 坡位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2.4 坡度 坡度分为Ⅵ级,划分标准和代码见下表。 坡度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3 土壤因子 2.3.1土壤名称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确定,记载调查点的土类。

广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格-填写范例

表1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信息登记表 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查单位:柳州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队;种质编号:鹿寨1010 目的树种:中文名:福建柏,柏科,福建柏属,俗名: 拉丁名:Fokienia hodginsii照片编号:IMG_1021 生活型:●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散生竹类○丛生竹类○藤本○其它 主要用途:●用材树种○经济树种○生态防护树种○观赏树种○其它树种 种质类型:○野生群体●野生个体○地方品种○选育品种○遗传材料○其他 ○引进树种(品种)来源:引进树种、品种要填写详细的来源地 种质归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Ⅰ级●Ⅱ级)○广西重点保护植物○主要造林树种○有开发利用潜力树种●我国特有树种○其他树种(此项可多选) 调查地点:鹿寨县(市、区)拉沟乡、镇木龙村林场小地名(或基地、森林公园、植物园、树木园等):五家屯六王沟 地理坐标:经度110.05987°;纬度24.65516°土壤类型:黄壤 地形:地貌:中山;海拔:1100 m;坡向:东南坡;坡位:脊部;坡度级:陡坡 调查地种群面积: 1.0公顷;种群数量(株):○1-10 ●11-50 ○51-100 ○101-1000 ○>1000人为活动:○频繁●不频繁;动物活动情况:主要动物种类啮齿类、鸟类数量较多 目的树种分布方式:○集中分布○片状分布○散生●零星分布 物候期:结实年龄:20年;花期:4月;种子(果实)成熟期:10月;采种期:10月。 优良性状:○速生○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虫○耐寒○耐旱○耐盐碱○其他:耐瘠薄 主要特性指标:1)用材树种:平均树龄40年;平均树高14.5 m,最高18.2 m,年均生长量0.4m;平均胸径:20.5cm,最大胸径:30.8cm,年均生长量0.5cm;平均单株材积 0.25m3,年均生长量0.006m3。2)经济树种:目的产物:干八角,单株年均产量20.1kg,单株最高产量28.2kg,公顷年均产量9045kg。3)生态防护/观赏树种主要特性:耐盐碱、耐瘠薄、抗风(木麻黄)。 病虫害情况:○无●有(○严重●轻度主要种类介壳虫)保存价值:珍贵树种、濒危树种保存方式建议:●原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 调查人:张三调查日期:2012.5.5 ;检查人:李四检查日期:2012.6.5

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山东省林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鲁林种质字〔2011〕156号)、《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调查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摸清我县林木种质资源本底,对加强我县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关系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查清我县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资源)、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还将为我县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县现在和将来林木遗传改良提供科学服务。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一)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指在我县自然分布、以原生群落存在和生长的树种,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调查内容包括:种类、地理分布、单株或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

(二)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指用材林、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观赏树木及花卉(木本)等树种(品种)种质资源。调查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生长情况。 (三)古树名木。指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具有特殊文化历史纪念意义的名木,以及人类活动密集区内树体胸径大于100cm的大树等。调查内容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 (四)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指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省外、国外)引进的本县没有的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相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调查内容包括:引种树种(品种)产地、引种时间、驯化方法、栽植立地条件、生长发育情况、用途、繁殖方法等。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我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统一领导,县林业局成立县调查领导小组,负责本县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领导小组由王浩然局长任组长,由王勇副局长任副组长主抓该项工作,成员由财务室、办公室、林业站、果树站、森保站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本县的调查工作。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的现状与发展_李志君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李志君 顾万春 李 斌 郭文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要 介绍了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的概念目的、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建立的基本技术、林木种质资源信息描述规范的制定、相关背景知识和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介绍了国内外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领域内的研究现状与技术发展状况。 关键词 林木种质资源 信息管理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种质资源信息管理是种质资源保存的必要保障和种质资源评价工作的有力工具,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与评价显得尤其重要。许多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的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都重视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的管理。中国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计划相关林木种质资源的研究项目中,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都被列为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1,2]。 1 概述 1.1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的概念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就是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的各种相关活动间建立联系(信息流动),汇总分析它们的内容和效果。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包括:林木种质资源的信息收集、整理、储存、分析处理等项工作。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通常又被认为是计算机化的文档系统(documentatio n sy stem)+林木种质资源评价系统(ev alua tio n sy stem),即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材料的登记信息,动态调查信息和数量、生化分析信息进行储存、管理的计算机化的系统。同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为这些信息的查询统计和高级分析提供手段和工具。 1.2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的作用与目的 1.2.1 储存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信息、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材料的数量化的描述和这些描述数据的高效存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材料的评价和保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依赖于这些信息。所以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是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的数量化保障。 1.2.2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是林木种质资源评价的有力工具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对林木种质资源评价的作用体现在2个方面:①记录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材料一般特性的评价信息;②通过分析、提高、升华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判别评价,最终提出林木种质资源的数量化和模式化的特性指标。 1.2.3 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是林木种质资源利用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林木种质资源利用是林木种质资源评价的延续,在林木种质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林木种质资源的若干性状尤其是经济性状的数量化指标,从而为育种利用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工作提供信息保障。第12卷 第4期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V o l.12 N o.41999年8月 W o rld For estry Research Aug.1999 该文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主要树种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96-014-03-01)研究内容。收稿日期:1999-05-06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 林木种质资源库是指以植物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保存设施。至1996年, 全世界已建成了1 300余座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 在我国也已建成30多座作物林木种质资源库。种质入库保存类型也从单一种子形式, 发展到营养器官、细胞和组织, 甚至是DNA 片段等多种形式。保护的物种也从有性繁殖植物, 扩展到无性繁殖植物及顽拗型种子植物等。因此, 近年来新建的印度国家种质库和扩建的美国国家种质库, 都属于综合型保存设施, 包括低温保存库、试管苗保存库和超低温保存库等。虽然IBPGR (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Resources)曾推荐林木种质资源库的设计指南,但由于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且目前我国还没有林木种质资源库设计与建设规范,致使部分建成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贮藏冷库的环境参数达不到设计要求;保温层没有形成封闭的整体,出现“冷桥”; 0℃以下的贮藏冷库地坪没有采取防冻措施,地面冻胀,出现裂缝等,导致运转效率不高, 有的甚至还不能运转。目前有关讨论介绍商业冷库建造技术的文章不少,而专门讨论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设计与建设报道却很少。随着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单位正在筹备建设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 以作为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的基础平台。为此,有必要就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要求,以及建设经验作一概述,这对建设好我国植物林木种质资源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托普云农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及特点: 种质是所有携带遗传物质的活体, 对于植物来说, 不仅包括种子, 还包括植株、根、茎、胚芽和细胞等等, 甚至是DNA 片段。依据保存种质对象的不同,

宁阳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宁阳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林木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既关系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我县林木资源丰富,树木引种历史悠久,良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查清我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对提高我县林业生产水平,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搞好我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按照《山东省林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鲁林种质字【2011】156号)精神和《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 查清全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的种类、地理分布、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查清全县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的分布、数量、生长情况;查清全县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查清全县引进树种(品种)来源、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提出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的工作建议,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一)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指在我县自然分布、以原生群落存在和生长的树种,包括珍

稀、濒危树种。调查的内容包括:种类、地理分布、单株或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 (二)主要栽培树种林木种质资源 包括用材林、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观赏树木及花卉等树种(品种)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生长情况。 (三)古树名木 指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具有特殊文化历史纪念意义的名木,以及人类活动密集区内树体胸径大于100cm的大树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 (四)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 指在自然分布区以外(国外、省外)引进的本县没有的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相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调查的内容包括:引种树种(品种)产地、引种时间、驯化方法、栽植立地条件、生长发育情况、用途、繁殖方法等。 三、调查方法与步骤 (一)调查方法 1、本次调查为面上调查,各乡镇(办事处)要抽调2-3名能够识别树种、品种,熟悉种质资源调查业务的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调查队,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2、县林业局成立种质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发展趋势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发展趋势 5月12日,全国林木种苗工作会议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林木种苗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对下一步林木种苗工作进行部署。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当前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种子法》宣传,要抓紧配套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完善地方法规、规章。要强化种苗管理机构行政执法职能,做好执法委托工作。要加强执法检查,建立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加大种苗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二是切实抓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各地要及时公布本地主要造林树种种苗生产供求信息,要搭建种苗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种苗交易市场的作用,要加强有效引导,搞好种苗产量预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及时调剂种苗余缺。 三是扎实做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各地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摸清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开展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确定工作,建立林木种质资源身份证制度,形成标准化的保存体系。“十三五”期间将完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主库)建设,加强野生植物、珍稀植物、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 四是进一步强化国家重点良种基地管理。根据造林绿化用种情况调整树种结构,推进针叶树种种子园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和矮化丰产技术,推进经济林树种基地加强优良新品种选育,抓住国有林场改革的契机解决基地人员的后顾之忧,开展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负责人或技术人员挂职锻炼试点,加强技术协作组建设。 五是全力推进林木品种审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林木品种审定制度,建立林木良种退出机制。尽快建立林木良种指纹图谱数据库系统。修订《林木良种审定规范》等相关标准,完善林木品种审定标准体系。加大林木品种审定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人员业务水平。 六是深入开展林木种苗质量监管。各地要加强林木种苗生产、流通、使用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落实标签、档案、检验等制度。要强化种苗质量抽查工作,加大对质量不合格单位的后处理力度。 七是积极探索国有苗圃改革模式。进一步摸清国有苗圃现状,对国有苗圃进行登记造册,出台《国有苗圃改革指导意见》。 八是努力拓宽种苗社会化服务空间。要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县种苗社会团体加强服务、提供咨询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和重点县种苗信息网络发布信息、互通有无,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苗农参与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区域性的种苗交易活动。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doc

2017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 2007年11月29日至12月19日笔者参加了由国家林业局种苗工作总站组织的赴美国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林木良种选育培训团,在美期间,培训团先后在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美国林务局国家种子实验室和美国南方林业试验站密西西比州林木遗传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学习培训,并对美国旧金山红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惠好公司北卡林区GHW苗圃、乔治亚州林业委员会Flint River 苗圃和南方林业试验站试验室、种子园、Harrison试验林和良种繁殖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对美国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林木良种选育工作有了比较直观、深入的了解。下面主要介绍美国的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的发展现状、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及相关扶持政策及其主要特点,并联系我省工作实际,提出改进我省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培训考察基本情况 (一)美国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 美国开展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已超过百年,现已在全国组织建立了引种驯化试验站、种质资源保存库,形成了完善的国家植物种质系统(NPGS)。该系统由政府机构和私立机构共同组成,主要由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贮存系统、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和种质资源信息网构成,其中国家种质资源收集贮存系统由分布在全国的31个机构组成,包括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国家植物检疫办公室、国家植物种质资源贮存库和地方引种站等。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隶属于美国农业部,其主要任务是协助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组织开展国家种质系统(NPGS)进行种质资源的收

集、整理、鉴定、保存与评价,提高和扩散种质资源,开展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并负责国家种质资源信息网络(GRIN)的更新和维护。迄今,美国国家植物种质系统已收集保存了植物种质材料48万份,覆盖了2006个属的12379种植物,其中主要农作物的品种资源已基本齐备,林木树种主要包括火炬松、湿地松、长叶松、短叶松等主要用材树种。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主要方法有:①种子保存(备份库)。中期保存在0~5℃条件下;长期保存在-18℃以下低温中。②体胚保存。如苹果、葡萄等。③原地保存。如美国旧金山红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④异地保存。按照育种目标以种植形式建立异地保存林。 主要收集保存对象是:①早期选择的优树;②优良种源,包括有益于森林健康种质资源;③材质较好的珍贵阔叶树种,如黑核桃等;④高海拔地区、干旱、火灾发生区等易丢失遗传资源的一些小群体资源;⑤特殊种质种质资源,即处于濒危、生态敏感树种遗传资源。 (二)美国林木种苗生产管理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造林用种也属是种就采、有种就用,种源不清,造林质量不高,曾造成过大面积造林失败,损失严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在全国统一划分种子区,按种子区建设种子生产基地,经过40多年的努力,所有种子园都已生产种子,实现了按种子区定向供种。目前美国的造林良种化率已达80%,其中美国林务局所属的国有林和各大私营企业的造林已全部使用种子园种子。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优树是优良的育种材料。采用优树来建立无性系采穗圃或种子园,为造林提供繁殖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高的遗传增益。因此,优树的选择、测定、利用,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1 术语 1)优树:在生产量、树形、抗性或其它性状上显著地优越于周围林木,经过评选确认具体良好表型的优良单株树木。 2)候选树:评选优树时的待选树木。 3)对比树:与候选树生长在同一林分,生长立地和树龄相同或接近,在评选优树时作为比较的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树木。 4)精选树:通过子代测定证实是遗传型优良、配合力良好的优树。 2 优树标准 2.1 用材树种优树标准 2.1.1生长指标 单株材积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树高和直径的生长量上,而直径对材积的影响最大,但由于树高受遗传因素控制效应较直径大,所以在选优时较注重树高性状的选择。对树高特别大的个体。材积比对比树大30%便可入选。另外,在群体中,由于冠幅的大小影响了单位面积株数,乃至影响了单位面积和蓄积,因此,与冠幅有关系的有关性状如分枝角度、侧枝粗细等也作为选择评定指标。

2.1.2 形质指标 1)冠型:树冠匀称,冠幅较窄,顶端优势强,最好是尖塔形、圆锥形或长卵形; 2)干枝与树枝:主干单一,干形圆满通直,分枝细,枝下高不小于树干总长的1/3,树木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3)树皮与木材纹理:树皮较薄,纹理通直,出材率高; 4)木材品质:木材容量、管胞长、早晚材比例、心材比值与色泽等都影响木材利用价值,应按选择目标制定相应的标准。 5)开花结实:尽可能选择见到开花、结实的单株。 2.2 经济树种优树标准 经济树种利用对象主要是果实、种子、树皮、内含物或分泌物。选择经济树种优树应主要把目的树种产品产量、品质和抗性等三方面的性状作为选择的指标,并制定其标准。 1)树体发育好,树冠开放、树形匀称,发育正常,结实空间较大,生长良好; 2)产量高,发枝力强,果枝较粗且多,座果率高,丰产稳产; 3)产品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果实(种子)壳(皮)薄,易脱粒,出籽率高,含油量高; 4)抗性强,适应性广,果实耐储藏; 5)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状或某些可利用的性状,较现有栽培品种明显优良,如产脂量大,特别早熟等等。 3 优树选择程序

保护与开发林木种质资源的意义及方法

保护与开发林木种质资源的意义及方法 摘要:林木种质资源,也称森林植物种质资源,是以森林植物种为单位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栽体,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战略资源,也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 关键词:红花岗区;林木种质资源;概念;保护;开发 l林木种质资源的概念及现状 林木种质资源,也称森林植物种质资源,特指以 物种为单元的遗传多样性载体资源,包括物种天然 的资源与为挖掘新品种,新类型所收集的育种原始 材料.前者是指森林树种的"种性"并将遗传信息从 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包括物种基因 载体的(综合体的)群体,家系,个体和决定特定性状 的遗传物质;后者包括用于遗传改良的各类种质材 料,如选择的,杂交的,引进的,诱变的及生物工程创 新的种质资源材料.有关物种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 的定义广泛用于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测定,评价和 利用.一般而言,林木种质资源包括森林物种的全 部基因资源和育种材料资源. 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就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延续森林多样性,维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由于其价值的潜在性与隐蔽性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 视,在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林木种质 资源流失严重,并且优良基因种质占流失的绝大部 分.因此,为了未来的发展,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全 面清查,对珍稀,濒危,特色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和合理开发,已是刻不容缓. 2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意义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化,大量生物物种 资源的丢失,保护和利用生物物种资源尤其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资源,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课题,拥有资源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一 个国家和民族经济与科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1是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 林木种质资源是决定森林植物各种性状的遗传 信息载体的总和,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就是防止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丢失和物种灭绝,并为培育林木良种提供广泛的选择条件.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就是保护了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拓宽了林木育种的渠道,培育具有高经济效益,某一特定形状以及较强抗性(抗旱,抗风,抗盐碱,抗病虫害等)的优 良林木品种,为林业的"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提供可靠的保障,维持森林资源多样性和林业持续发展. 2.2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大自然中的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分,大气,日光,温度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这就是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 林植物种质资源,负载着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的种质资源,是陆地生物(包括农作物野生种及近缘种)基因的载体"避护所"和"主基因库",森林植物物种及种质丢失,将引起邻舍生物种及其种质以4 ~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2007年9月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22号公布自2007年1 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林木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遗传多样性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森林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遗传材料。 林木种质资源的形态,包括植株、苗、果实、籽粒、根、茎、叶、芽、花、花粉、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 第五条国家扶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科学研究,培训林木种质资源专门技术人员,提高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水平。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建立健全林木种质资源档案。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结果等数据资料,应当作为制定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发展方案、制定和调整可供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目录的依据。 第八条全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方案由国家林业局制定;地方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保护林木种质资源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收集林木种质资源。 第十条收集林木种质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原始档案并完整保存档案资料。原始档案记载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家林业局统一规定。

东北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几点思考

第1卷 第3期2018年9月 Vol.1, No.3Sep. ,2018 温 带 林 业 研 究 Journal of Temperate Forestry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8-08-10 作者简介:卢孟柱(1964—),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树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育种。E -mail :lumz @caf .ac .cn 。 DOI : 10. 3969 /j . issn . 2096-4900. 2018. 03.001 东北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几点思考 卢孟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摘 要:东北林区是我国天然林分布的重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东北种质资源的评价与保护,事关森林资源培育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大计。本文将在保护东北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原地和异地保存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东北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北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S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900(2018)03-0001-04 Thoughts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Northeast Forest Germplasm Resources LU Meng-zhu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 100091) Abstract:Northeast forest region is the key area of natural forest distribution in China ,which contains abundant forest germplasm resources .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of northeast germplasm resources need be strengthened ,which matt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 long -term basis for dealing with climate change .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protecting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genetic evalu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he stragegies of in -situ and ex -situ conservation . These points c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ro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forest germplasm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Key words:northeast forest ;forest germplasm resources ;protection 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地域辽阔,加上地形、土壤类型、气候等复杂的自然条件,仍孕育了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财富。森林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上世纪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已经对林木种质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所属保护监测中心基于对物种的统计,得出全球物种以每天1种的速度在消失,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将来很可能几分钟就消失1种。而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了就不能再生,其遗传资源将永远消失,将失去了一个物种特有的遗传资源,人类也将永远失去利用它的可能性。一个物种的消失,常常还会导致另外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近20年国家执行的限伐、禁伐政策,有效保护了天然林资源,同时加强了森林资源普 查和管理,有效保护了现存的林木种质资源[2]。但需要指出的是,濒危木本植物的保护任务非常艰巨。我国将近200个濒危物种近一半处于极度濒危或者易危状态,普遍面临群体分布数量减少,群体个数减少。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生境的改变进一步挑战濒危物种的适应性,使物种片段化的群体面临更大的衰退危机。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依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后者森林资源占比约为57%。东北地区存在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乔灌木有400余种。通过资源调查、分类及评价,弄清林木种质资源状况,建立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平台,重点查清濒危物种,特别是

热林中心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总结v.1-130526

热林中心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总结 1、调查时间、方法、人员组织和安排 ●调查时间:热林中心于2012年9月开始进行林木种质资源外业 调查,于2014年4月完成。 ●调查方法:本单位的林木种质资源主要是人工林及树木园引种的 种质资源。人工林按林分调查和优树单株调查的有关方法进行调 查,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别完成表1、表2、表3、表4的 调查;树木园引种的种质资源调查,以单株调查为主,小片林的 林分生长指标以目估为主。主要完成表1的各项内容填写。 ●人员组织:本次调查共组织9人完成,其中技术指导1人,内外 业工作人员8人。人工林林分调查的人员为热林中心良种研究室 的科技人员,人数5人。树木园引种林木调查以管理树木园的技 术人员牵头,共3人完成。 ●工作组织:本调查的专业技术要求高,根据热林中心的调查对象 主要一是珍贵树种人工林优良林分和基因保存林等林分及优树 单株调查;二是现有两个树木园中具有发展潜力的引种(包括本 地野生种人工驯化的树种)调查。因此,抽调人员基本上分为良 种室和树木园两部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工作与日常其他工作协 调进行。由于单位领导重视,调查所需车辆和人员、经费均得到 较好落实,因此能够顺利完成调查工作。 2、调查区域自然环境概况和社会经济情况 2.1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 热林中心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57ˊ47″—22°19ˊ27″,东经106°39ˊ50″— 106°59ˊ30″。横跨龙州、宁明两县及凭祥市。西面、南面与越南交界;北面与龙州县下冻、彬桥、八角、上降乡接壤;

东面与宁明县驮龙、寨安乡相邻。南北长40km,东西宽34km;经营总面积1.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39万方。总部设在凭祥市内,距离广西首府南宁市约220km。 ◆气候 热林中心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的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境内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光、水、热资源丰富,太阳总幅射强,达到了105千卡/cm2.年,全年日照时数1218—1620小时。年均气温为20.5-21.7℃,极端高温40.3℃,极端低温-1.5℃;≥10℃活动积温6000-7600℃;年均降雨量1200-1500mm,年蒸发量1261—1388mm,相对湿度80-84%。 ◆土壤 热林中心成土母岩主要有泥质砂岩、砾状灰岩、花岗岩和石灰岩等。境内地质母岩复杂多样,海拔500m以上面积分布为三叠纪中酸性大山岩及花岗岩类;海拔150-500m主要有石灰二叠纪及三叠纪泥页岩、侏罗纪紫色砂岩及第四纪红色粘土,河谷河阶地为第四纪现代冲积物。土壤以砖红性红壤、红壤为主,其次为紫色土,再次是黄壤及少量石灰土。地带性土壤为砖红性红壤(含紫色土),面积约1万hm2,占经营面积的52%。 ◆水文 热林中心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适合饮用或灌溉。平而河位于凭祥市以北约28公里处,平而河源于越南北部的奇穷河,从平而关入境,流向龙州,汇入左江,顺通帆船。河水面平均宽80-110米,平均水深8-12米,最大流量为826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82立方米/秒,全长约19公里。 ◆植物资源 热林中心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原生植被有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季雨林是本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是季雨林的一个垂直带谱,分界线在海拔700m。季雨林又分石山季雨林和次生季雨林,在热林中心境内代表性类型主要有:人面子、乌榄、箭毒木、八宝树群落、广西拟肉豆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