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声现象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声现象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声现象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

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

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

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

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7.经常归纳总结知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四个选项是小夏所做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声音特性影响因素描述举例

响度振幅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

音调频率不敢高声语、低声细语

音色材质闻其声知其人、口技

B.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 I=I1=I2 I=I1+I2

电压 U=U1+U2 U=U1=U2

电阻R=R1+R2R=R1=R2

C.

电荷磁极种类正、负南、北

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应用避雷针指南针

D.

电路图电压表电流表电路故障

有示数无示数灯泡短路

无示数有示数灯泡开路

无示数无示数变阻器开路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不敢高声语、低声细语指的是响度;故A错误;

B、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是相同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个电阻倒数之和,故B错误;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自然界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制成了验电器;避雷针是利用导体的性质来工作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针能指示一定的方向就是由于受到了磁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灯泡短路,无电流通过灯泡,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相当于与导线并联无示数;电路有较大电流通过,电流表有示数.

如果灯泡开路,无电流通过灯泡,灯泡不发光;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源电压有示数;电流表几乎无电流通过无示数.

如果变阻器开路,整个电路处于开路状态,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调、音色.(2)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分析;(3)根据电荷、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分析;(4)电路故障有两种,短路和断路.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分析故障原因.

8.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

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

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答案】 A

【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F浮<G ,下沉;F浮>G ,上浮;F浮=G ,悬浮或漂浮.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

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

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

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Q放=mq知当m相同时,q越大Q放越多;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C、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 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 B

【解析】【解答】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A不合题意;

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B符合题意;

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不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超声波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 D

【解析】【解答】A、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能传递信息,A 不符合题意;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音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且能传递信息;B、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受处减弱噪声;C、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2.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 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 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答案】 D

【解析】【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不能听到掌声,故A错误;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B错误;

C、在同种介质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能更早发现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 “声纳”探测敌方潜艇

B. 编幅在黑夜中飞行

C. 挂在胸前的哨子

D. 手臂振动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答】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发出声波,故是声源;不选A;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

不选B;C、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选C;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不选D.故选C.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1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A. 28.33m/s

B. 13.60m/s

C. 14.78m/s

D. 14.17m/s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

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 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16.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车上能做到的是()

A. 用超声波测定速度

B.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 利用风能发电

D.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不能形成风故不能利用风能发电;C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指南针靠磁场的作用指示南北,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月球有引力,可以测质量.

17.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

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B.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 紫外线属于电磁波

D.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答案】A

【解析】【解答】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A符合题意;

B、手机能发出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所以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C不符合题意;

D、一般认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3×108m/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2)可见光、不可见光、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

(3)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

(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9.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超声诊断仪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0.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

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21.“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在太空和家人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宇航员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 宇航员的声音大约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

C. 家人能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

D. 家人听到宇航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

【答案】C

【解析】【解答】A、宇航员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地球,A不符合题意;

B、无线电波的速度是光速,3×108m/s,B不符合题意;

C、家人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宇航员的声音,C符合题意;

D、家人听到的声音大是因为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可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太空的声音是通过无线电传到地球的.

22.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C.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D.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答案】C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听诊器”的作用是探测人心跳的频率,并不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此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双层玻璃会发生反射,并且在反射过程中声波逐渐减弱.此选项正确,C符合题意.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此选项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听诊器是使能量集中,损失少,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依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声音.

23.我们播放音响欣赏美妙的音乐,在此过程中()

A. 只有音箱在振动

B. 只有音箱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C.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

【答案】C

【解析】【解答】音箱发声时,音箱在振动,但声音在向外传播时,周围的空气也是振动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传播过程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和电磁波一样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 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D. 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答案】C

【解析】【解答】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声速的大小还随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空气中的声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米/秒,B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

25.击鼓表演时,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答案】A

【解析】【解答】轻敲和重敲,鼓面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就不一样. 由于是敲击的同一个鼓,发出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

故答案为:A .

【分析】响度与南声体的振幅有关,轻敲和重敲,鼓面的振幅不同;音调与地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敲同一面鼓时,振动频度是相同的;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轻敲和重敲不可能改变鼓的结构与材料;声音的速度与声音借以传播的介质、温度有关 .

26.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 声纳系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

B. 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C. 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带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D. 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答案】 C

【解析】【解答】A、因为声呐系统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故A正确;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对电视机遥控的,故B正确;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C错误;

D、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此可辨别真伪,利用此原理制成了验钞器,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声纳的制作原理是回声定位;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本题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都属于基本内容,是识记性的东西,比较简单,解答不难.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 “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解答】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选项说法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符合题意;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响度大,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8.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实验:利用钢尺来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色因素

B. 乙实验:不断抽气时,听到的钟声逐渐变小,声源振幅不断变小

C. 丙实验: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鼓面的振动幅度的关系

D. 丁实验:“土电话”通话说明气体传声效果比固体好

【答案】 C

【解析】【解答】A.甲实验中,利用钢尺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和振动频率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抽出空气声音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不符合题意;

C.鼓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大,C符合题意;

D.“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29.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答案】 A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是因为说话时声带振动变慢,频率比以前低,所以是声音的音调降低了,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0.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计不合理;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目的是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