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美丽的田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美丽的田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美丽的田园》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谈话: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智慧老人用他的智慧赢得了一个美丽的田园,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

可智慧老人说他最喜欢能发现并尝试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孩子.你们如何做呢?(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我们班有41名同学.

生:男同学比女同学多2人.

生:汽车的轮子是圆的.

生:国旗挂在黑板的上面.

二、活动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谈话: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你们刚才的表现全被智慧老人看到了,智慧老人自己出了一些问题,只有回答出来才能进去,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请你说出括号里的数.

18=9+()12=8+()

()=3+()16=()+()

2.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个数.

教师谈话:你们真是太出色了!

3.出示图片:美丽的田园

三、活动三:通过观察图,能自己发现,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1.教师提问:看到这样的一个田园,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甲:太美了!这里的动物真多呀!有小鸟,有鹅,有山羊.

学生乙:还有很多的植物,树,花,草,还有一条小河.

2.教师提问:那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1)一共有几只山羊?白山羊比黑山羊多几只?

一共有11只山羊,白山羊比黑山羊多1只.6-5=1

(2)岸上比水中少几只鹅?

8-6=2

(3)天上飞着的小鸟比树上的小鸟多几只?(小组讨论、交流方法)(4)一共有几只鹅?(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8+6=14

四、活动四:发散思维

1.出示图片:乘车

(1)需要三辆车:11 + 5 + 4 = 20

(2)需要三辆车:5 + 4 + 8 = 17

(3)需要两辆车:11 + 8 = 19

2.讨论最佳方案,渗透优化思想.

五、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发现数学问题,只要你是一个做事认真、细心,善于钻研的学生,你就能享受到数学带给你的快乐.愿数学伴你渡过每一天!

教案点评:

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点,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一入课时,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光看一张图提问题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变成了动画,由智慧老人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几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的目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刺激,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接下来的学习会是非常有意思的。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_教学反思(全)

《快乐的小鸭》 对于情境创设中带来问题,已经很熟悉并能很快找到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孩子们圈一圈或者分成几和几计算的正确率低。可能是孩子们对加减法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所以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练习,希望孩子们在练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水平。为后面的退位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会啦》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单纯的语言表达比较抽象,如果能经常画图,慢慢地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能在头脑中出现图,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跳伞表演》 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开课时,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时,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美丽的田园》 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我除了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质疑,解决问题,还利用现有的饿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

教育,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生还得到了数学知识以外的环保教育,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做个减法表》, 本课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竖着看,每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次都加1,得数都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1。 《看一看(一)》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对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课运用很多的玩具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的玩具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观察的过程中体验到观察多样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看一看(二)》 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看一看(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

2、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一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直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观察第二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钝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角的三角形是角三角形。 四、当堂训练 1、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 2、(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4)有两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三角形; 3、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_____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 _____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_____角。 4、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条对称轴。 5、完成检测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6、进行找一找、填一填。进行23页练一练第2题。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7、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8、学生独立练习做练一练的第3、4题。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拓展提高 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边分类:按角分类: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 知识点: 1、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买鲜花(混合运算(二)) 知识点: 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过河(混合运算(三)) 知识点: 1、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辨认方向 知识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 知识点: 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生活中的数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

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与态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 1、课件、实物投影仪。 2、为每个小组准备5cm、6cm、7cm、12cm的纸条各一根。 3、一张三角形图。 4、米尺或三角板。 5、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课前几分钟,请学生预习一下三角形的概念(数学课本第80页)。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想问一问,你们班的同学谁最高?请这位同学到台前来,请你来跨一大步,看看能跨多远。 师:有人说他一步能跨两米多,你们信吗? 出示姚明图。 师:学习了三角形边的知识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出示什么是三角形,教师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那么下列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1、围三角形小游戏。 师: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用纸条围三角形,需要几根?那如果给你三根纸条,你能围出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一定能吗?(学生回答。) 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做一个围三角形的游戏。 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分别用课前准备的纸条围一围,看谁能围得又快又规范。 让学生说说从这个小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用三根纸条,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也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时候要全面、周到。 师:那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和纸条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数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师:怎么研究呢?就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2、分组围一围。 师:每个组老师发了4根纸条,分别是5cm、6cm、7cm、12cm。每次从中选三根,可以怎么选?(抽生说一说) 分组围一围,并将围的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上。 3、集体探究。 (1)请一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用长度分别为5cm、6cm、12cm的纸条围三角形。 师:这三根纸条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2) 请一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用长度分别为5cm、7cm、12cm的纸条围三角形。 师:这三根纸条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3)课件再演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4)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大胆猜测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试题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试题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试题一1、1米=( )厘米我的身高约( )米( )厘米。 2、 小刀长( )厘米蜡笔长( )厘米 3、左边的线段估一估长( ),量一量实际长( )。 4、9×7=( ),表示( ),读作( )。 5、图中有( )条线段;有( )个角。 6、用这四张卡片能组成( )个两位数。 7、奶奶带了100元钱,买了一瓶油28元,一包米61元,大约一共用去( )元,大约还剩下( )元。 8、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 ); 4个8相加的和是( )。 9、 7+7+7+7+7=( )×( ); 4+4+4-4=( )×( ); 6+6+6+6+6+3=( )×( ) 1、三个小朋友赛跑。(3分) 文文说:“我不是最慢的。”平平说:“我既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慢的。”婷婷说:“我不是最快的。” 第一名是( ),第二名是( ),第三名是( )。 2、选一选,把序号填在对应的位置。(6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比直角大的角直角比直角小的角

3、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3分) 4、圈出镜子里看到的图像。(4分) 5、四个小朋友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 )次手。用线连一连(2分) 1、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1分) 2、在下面方格中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用三角板在下面线上画一个直角。(2分) 四、我会细心算一算(共28分) 1、口算我最棒!(9分) 5×7= 9×6= 25+15-20= 90-5= 7+45= 30-4×7= 9×7= 6×1= 3×8+19= 2、我都能笔算,不信你瞧!(9分) 72+56= 48+25= 36+28-49= 3、把口诀补充完整,并写出乘法算式。(6分) 四( )二十四 ( )九五十四七八( ) 4、( )里最大能填几(4分) 5×( )9×( ) ( )×73×( ) 五、我会专心做一做。(30分) 1、一共有多少朵菊花?(3分) 2、(3分) 女生种了25棵向日葵,男生种的比女生多19棵,男生种 了多少棵向日葵?

【精编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1、口诀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9+1=108+2=107+3=106+4=105+5=104+6=103+7=102+8=101+9=10 9+2=118+3=117+4=116+5=115+6=114+7=113+8=112+9=11 9+3=128+4=127+5=126+6=125+7=124+8=123+9=12 9+4=138+5=137+6=136+7=135+8=134+9=13 9+5=148+6=147+7=146+8=145+9=14 9+6=158+7=157+8=156+9=15 9+7=168+8=167+9=16 9+8=178+9=17 9+9=18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10-1=911-2=912-3=913-4=914-5=915-6=916-7=917-8=918-9=9 10-2=811-3=812-4=813-5=814-6=815-7=816-8=817-9=8 10-3=711-4=712-5=713-6=714-7=715-8=716-9=7 10-4=611-5=612-6=613-7=614-8=615-9=6 10-5=511-6=512-7=513-8=514-9=5 10-6=411-7=412-8=413-9=4 10-7=311-8=312-9=3 10-8=211-9=2 10-9=1 2、“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方法: 第一种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次创新。一年级上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拿到的第一本数学书,使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有一 有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三、本册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数与代数 1、20以内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第七单元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算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 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配对”活动的过程,体验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是重要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产生“怎样表示两个数大小关系”的学习动机,并掌握用抽象的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单元后续的“高矮”“轻重”两课,经历的是对实际的量的比较活动,从中获得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解决同一类问题有多种方法。如从“高矮”一课的主

题情境图中,凭肉眼观察可以说出盲人高、小孩矮,但搀扶盲人过路的两个小孩谁高谁矮,光靠肉眼无法判断,不容易直接观察,需要讨论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又如“轻重”一课,用手掂一掂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难分出轻重时,就需要用天平称一称,看天平向哪边沉那边的东西就比较重。教材所提供的比较高矮、轻重的方法,都切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能想到的;所设计的习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含义。教材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几枝铅笔” (第22页),教材呈现的数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算式―解释和应用”为主线;情境也逐步复杂、开放,从一幅情境图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探索图形特征的一些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特征,对三角形准确地进行分类。 2、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1、列出认识过的角和三角形的一些特点 (直角、锐角、钝角、周角、平角) (三个角、三条边) 2、谈话导入,感受分类 3、揭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4、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和所认识的角探究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类情况 (1)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探究分类情况。 (2)全班交流,抓住三角形的特点深化学习分类。 5、认识三类三角形的关系 (1)、明确指出三类三角形的特点 (2)、锐角三角形里有几个锐角(3个)直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2个)钝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2个) 提问:所以一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最多有几个锐角 6、认识三角形边的关系 (1)、介绍不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点 (2)、结合图形,向学生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指出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腰、底、顶角、底角。 (3)、让同学们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量一量各个角,通过测量,发现什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结合图形,向学生说明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并且三个内角都相等,都是60度。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1、熟记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 2、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 + 另一部分数 = 总数 (2)总数 - 部分数 = 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 - 小数 = 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 (4)原有 - 借出 = 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 3、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1)总分关系(加、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①、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 (2)大小关系(加、减法)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 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差数列减法。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实物,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连线时,要抓住物体的每个方向的特点。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1、数数的方法有: 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 两个两个的数,1,3,5,7,9,,11,13,15,17,19 …或者 2,4,6,8,10,12,14,16,18,20 … 五个五个的数,5,10,15,20,25,30,35,40…… 十个十个的数,10,20,30,40,50,60,70,…… 两位数的计数单位是十位(左边的数),个位(右边的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形状像座山, 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 奥秘大无边。 (打一几何图形)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三角形)真不错。你知道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呢?和大家说说!(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数学就是这么神奇,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就有这么多的奥秘!!!师:有一天,三角形王国里发生了争吵: 1、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的对话我比你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是这样的吗? 2、三个形状不一样的三角形的争论。我们的形状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内角和各不相同,是这样的吗?老师发现它们争论的焦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它们谁对谁错呢?生各抒己见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想不想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生:想)好,咱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王国,一起去研究它们内角和的秘密吧!(师在课题“内角和”下面划上横线,打上问号)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老师看你们有答案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奇思妙想?(准备用量的方法)师:然后呢? (然后把它们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起来,就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我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师鼓励: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一会儿用你的行动来验证你的猜想吧!) (如生一时想不到,师可引导:他是把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在一起,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进行观察,看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呢?) 师:好啦, 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数学家,一定能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 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 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实践活动(具体知识点在各节中) 第二部分:单元与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知识点: 1. 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2. 乘法的意义、书写、读法。 3.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数一数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数连加比较简便,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儿童乐园 1.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 2.能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理解意义、掌握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第三节:有几块积木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第四节:动物聚会 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意义。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单元知识点: 1. 编制和识记2—5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2. 运用2—5的乘法口诀,能用一句乘法口诀,正确计算两到有关的乘法算式。 3. 综合运用2—5的乘法口诀。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五环旗 编制、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摘桃子 巩固5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孩子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有不少 的收获,快来数学乐园看看吧!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 知识根据地。(每空一分,共30分) 1、看图写数。 2、按顺序填数。( ) 11 ( ) 13 ( ) ( ) 3. 在6、15、8、9中选出三个数填写算式: + = - = + = - = 2、 13和16两个数,( )接近10,( )接近20。 3、 找规律填数: 14 16 20 18 13 17 3、 1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这个数在( )和( ) 9 3 6 12 4 17 7 6

的中间。 4、我会看时间。 ()时()时()时半()时半5、比5大比9小的数有()、()、()。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它在()的后面。 4、按规律填数:()8()()11()() 15 7、写出两道得数是10的算式□○□=□□○□=□ 8、在里填上“+”或“-”. 14 4=10 16 4=20 8 7<912>6 5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1()-()=57+4=()+()5+6=()+3=()+()6、☆☆☆☆☆☆☆△△△△△ ____ 比 ____ 多,多____ 个。 7、在()填上合适的数。 8+()=10 6+()=18 4+()=7 5+()=16 8、

图中一共有()种水果。是左数第()个。的右边有()种水果。 1、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 是()。 2、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的数是() 与17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 7 + 9 =( ) 5 + 8 = ( ) ( )( ) ()( ) 10 10 4、减数是3,被减数是15,差是()。 5、在19、 6、10、15、1、8、0中,最小的一个数是(),最 大的 6、为了安全,交通规则中规定在路上行走要靠() 7、○△□○△□、、、、、。 8、在□填合适的数。 9-□<8 10-□>5 □+6>12-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实际情境中,认识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总结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一人回答)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渗透转化思想) 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 (二)探究活动。 根据你们前面的学习经验,谁能说一说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转化] 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每组拿出学具袋,袋里有2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每一组选一种三角形研究,试一试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以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教师介绍学具袋中的学具,并出示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与思考,见下表)(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汇报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素材。) 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同学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以便予以补充(交流过程注意引发学生间的争论)。 (生1汇报用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 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说说在这些小组的介绍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汇报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有余数除法认识) 1、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3÷4=5……3 23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3是余数 2、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也可以说,除数要比余数大。 例: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7。 在□÷5 = 6······中,最大是( 4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5。 3、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根据问题决定, 商的单位和问题的单位相同,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4、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 例:有22个人,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个)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5、如提的是问题是“最多做几件衣服?”,商作为最后的答案。 例: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花布,25米花布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25÷3=8(套)……1(米) 答:最多可以做8套衣服。 6、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各部分数。 例:(51)÷6=8......3 (47)÷7=6 (5) 先算6×8=48,再算48+3=51。先算7×6=42,再算42+5=47。 51÷( 6 )=8......3 26÷()=4 (2) 先算51-3=48,再算48÷8=6。先算26-2=24,再算24÷4=6。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辨认方向时,要认准中心点。例:“小猫在小狗的()方”,中心点是小狗 3、每天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4、指南针一头指着(南)方,一头指着(北)方。 5、早晨起床,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大树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 7、北风是由(北)向(南)吹,西南风是由(西南)向(东北)吹。 8、方向扳: 先找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再确定:东北(东和北之间部分)西北(西和北之间部分) 东南(东和南之间部分)西南(西和南之间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算题

一、口算。 670-600= 670-60= 730+500= 730-500= 1800+200= 1800-200= 48+6= 360-80= 570+60= 400-30= 1500+70= 3200-800= 2500+3000= 50-16= 61-4= 63+52= 380-250= 460+70= 500+230= 700-190= 1000-800= 670+300= 530+600= 256+80= 750-250= 960-804= 10000-998= 640-180= 460-80= 350+120= 720-650= 30+58= 二、竖式计算。 三、竖式计算。 9÷4=21÷5=14÷3=19÷6=20÷6= 34÷4=30÷7=26÷3=42÷8= 50÷7=43÷6=88÷9=47÷9=32÷7= 41÷8=42÷6=27÷4=37÷5= 40÷7=52÷8=46÷9=60÷8=51÷6= 65÷9=33÷7=59÷9=34÷6= 46÷7=53÷8=66÷9=23÷4=55÷6= 36÷7=49÷9=49÷5=37÷4= 56÷6=45÷7=34÷8=58÷9=65÷7= 39÷6= 四、脱式计算 7×3+5 50-4×5 7+6×2 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

23+5×88×7-34 90-54÷642+40÷52×6+37 56-2×632÷4-15 80-7×9 90-3×944+4×740+2×6 12-35÷738+4×4 100-45-25 26+36-14 54+32÷8 36÷4-7 86-6×95×(36-29)(83-35)÷6 94-(25+19)16+24÷8(16+24)÷8 18-9×2(18-9)×230÷6-3 30÷(6-3)(26+16)÷79×(45-38) 85+(100-86) 59-21÷352+6×863÷(36-29) 99-(23+32)8×(69-60)(100-46)÷6 63-27÷3 (6+57)÷925+3×47+8×56×(15-8)28÷(57-50) 50-8×418+72÷9(12+33)÷9 7×(50-46)36-2×39×8+18475+263+149 727+114+86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368-(168+127) 930-(80+480) 1000-185-145 278-199+683 318+254-196 802-289+484 427+273-165 389-264+157 389+157-264 328-397+204 900-281-436 468+376-168 859-(162+88)128+274-327 154+208+352 741-296-304 327+291+336 514-496+182 814-356-167 900-(402+199)8×4-20 45+5×92×(83-74)36÷(72-68) 47-18÷6(63-21)÷7 35+(27+18) 100-(45+35) 89-23-15 五、用竖式计算。 162+234= 718+120= 456+307= 169+602= 271+436= 85 +324= 267+385= 475+263+149 513+487= 56+165= 389+98= 105+789= 234+36 6= 787+125= 487+58= 332+584= 726+99= 409-128= 308-156= 456+103= 627+294= 86+750= 648-535= 451-196= 146-79= 38+354= 726-85= 267+634= 295+148= 305-96= 385-347= 727+114+86 489+365= 146+198=

小学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试卷

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小学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试卷 学校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考场_____ 一、填空 (20分) 1、1元=( )角 1角=( )分 26角=( ) 元( )角 2、56里面有( )个十和( )一。60里面有( )个十。 3、你班有( )名学生,男生有 ( )人,女生有( )人。 4、一个两位数,个位是6,十位是3,这个数是( )。 5、1米=( )厘米 4m =( )cm 120cm =( )m( )cm 6、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8,这个数是( )。 7、40+7=( ) 66-3=( ) 98-80=( ) 65+15=( ) 二、左边的两堆方块拼起来,是右边哪一堆?在( )里画“√” (3分) 三、在○里填上“>”、“<’或“=” (9分) 34+29○29+34 53-36○54-36 49-37○49-36 59+38○59+34 87+10○78+10 90-50○ 6+50 86-40○86-4 34+23○41+16 73+20○70+23

四、用竖式计算(16分) 66-48-12 98-89+17 58+37-25 64+28+7 五、数一数,写一写(8分)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六、买东西(10分) 各买一瓶,一共要用多少钱 ? 七、填正确的单位cm 或m(10分) 房子高5( ), 门高2( ), 门宽90( )。 卡车长4( ),书厚1( )。 八、列式计算(12分) (1)大树和小树一共多少米? □○□=□(米) (2)小树比大树矮多少米? □○□=□(米) (3)大树比小树高多少米? □ ○□=□(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 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 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大信封、直尺三角板、正方形纸一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出示三个角)师:有三位老朋友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看看它们是谁?(锐角、直角、钝角)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什么样的角是直角吗?(学生一一作答) 2 )师(依次出示三个三角形):同学们再看,这几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师:你能说一说这几个三角形中的每个角都是什么角吗?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 ㈠出示主题图 1、导入师(出示由三角形组成的轮船图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请同学们再看,它 像什么图案?(轮船)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三角形)师:那么,这些三角形一样吗?师:它们有什么不同?(角的大小不同,边的长短不同)师:你们能给这些

三角形分类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研究分类标准 ①师:那你打算按什么标准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②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可以根据这些三角形角的特点来分类。也可以根据边的特点给这些三角形分类。 ㈡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艘大船中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角都分别具有哪种特征呢?你们能给它们快速分类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 给一号学具袋中的三角形分类。 ⑴ 学生将分类的结果记录在表(一)上。学生合作学习后汇报。 2、学生汇报师:同学们分好了吗?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对这些三角形分类的?师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笑笑分的图片,与同学说说笑笑这样分的道理. 师:同意吗?(同意)师:和他们小组分法相同的举手。 师巡视后表扬,给小组加分。师:那么这些不同类的三角形都叫什么名字呢?先看第一类。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跟读两遍。师:同学们,你能试着为其余两类三角形取个名字吗? 第二类叫直角三角形,(板书直角三角形)第三类叫钝角三角形。(板书钝角三角形)师再次提问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名回答) 师:再仔细看看每类三角形中最大的角跟这类三角形的名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它就是什么三角形) 3、小练习: 游戏:猜一猜我是谁?师: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知识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看你能不能猜出信封后面是什么三角形。(23 页练一练)老师演示,学生回答,并适时提问:为什么? 4. 按边分类。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题[全套]

16-2×7= 91+85-26= 2×2×2= 2×9×8= 3×8×8= 2÷1-0= 50+2×8= 14+11-25= 9×5×5= 90-81+2= 85-83-1= 8×6+79= 6÷2-2= 96-2×4= 52-1×5= 4×24÷4= 19+6×6= 5×6+82= 1×3+63= 77+66-49= 5×70÷10= 25÷5×9= 20÷5+37= 63-16+16= 4×7×7= 80+5×7= 51-30+5= 9×40÷10= 45+91+29= 72-25÷5= 7×5×0= 60÷6+29= 4×3-0= 0×4+62= 36+69-16= 51+37-59= 73+24÷3= 1×8-7= 3×0+48= 6×4-19= 46+91+80= 60÷10+99= 12÷2-2= 5×4×7= 71-9-48= 96-44+68= 93-7×4= 28÷4+83= 12÷4-2= 4×4×2= 7×90÷9= 97-7-66= 60÷6-7= 8×27÷9= 81÷9÷1= 10÷1×8= 30÷10-1= 76+57-79= 37+1×5= 90+9×7= 32÷2÷2= 10÷1×7= 95-57+44= 53-4×1= 4+4×8= 34+4×4= 5×16÷8= 92-6×2= 22+32+97= 9×36÷9= 8÷8-0= 168÷3÷7= 4×6-11= 36÷9+69= 0+60-36= 13+8×8= 0×35÷7= 24-5÷5= 4×7+98= 42÷6-4= 62-10÷1= 96-2×3= 43+58-67= 79-38+40= 70÷10×5= 35÷5+31= 93-22+34= 10-63÷9= 63-62-0= 20÷5-3= 47-3×2= 115-9×5= 9×4-10= 60+72÷8= 8×4-22= 21-2×3= 1×0-0= 13+71+38= 16÷1÷8= 6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