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物化课后习题答案 1,2章 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

中南大学物化课后习题答案  1,2章 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
中南大学物化课后习题答案  1,2章 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

第4章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

(1)恒温可逆相变与向真空蒸发(不可逆相变)的终态相同,故两种变化途径的状态函数变化相等,即0=′?=?GG KJKJmolmolHH75.3075.3011=×=′?=?? KmolJTHSS3531075.3013??×=′?=′?=? 1111.87????=KmolJ nRTHVPHuu?′?=??′?=′?=? )353314.81(75.3011KmolKjmolkJ×?×?=??kJ82.27= 131011.8735382.27???××?=???=?KkJKkJSTuA kJ93.2?= ∵向真空蒸发0=外P ∴W=0 由WQu+=? ∴kJuQ82.27=?= (2)由(1)的计算结果可知,WAT

1.1mol双原子理想气体在300 K、101 kPa下,经恒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并从此状态下恒容升温至370 K、压强为

1 010 kPa。求整个过程的、、及。

(答案:△U = 1455 J,△H = 2037 J,W=17727 J,Q = -16272 J)

解:第一步:恒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0,=0

此平衡态的体积就是末态的体积V2,

此平衡态的压强

W= -p’(V2-V1) = -818.92×103×(3.046-24.695)×10-3 =17727 J = 17.727 kJ

-Q = W =17.727 kJ Q = -17.727 kJ

第一步:因恒容W = 0

= Q V = C V,m(T2-T1) = 20.79×(370 -300) =1455.3 J=1.455 kJ

= (20.79 + R)×70 =2037.3 J =2 .037 kJ

整个过程:W =17.727 kJ;Q = -17.727+1.455 = -16.27 kJ;

=1.455 kJ ;=2.037 kJ。

2.设有st1:chmetcnv UnitName="kg" SourceValue=".1" HasSpace="Tru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0.1 kg N2,温度为273.15 K,压强为101325 Pa,分别进行下列过程,求、、及。

(1) 恒容加热至压强为151987.5 Pa;(2) 恒压膨胀至原体积的2倍;

(3) 恒温可逆膨胀至原体积的2倍;(4) 绝热可逆膨胀至原体积的2倍。

(答案:①△U = Q V = 1.01×104 J,△H = 1.42×104 J,W = 0;

②△H = Q p = 28.4 kJ,△U = 20.20 kJ,W = -8.11 kJ;

③ Q = 5622 J ,W = -5622 J,△H = △U = 0 J;

④Q = 0,W = △U = -4911 J,△H = - 6875 J)

解:将N2气视为双原子理想气体,则

C p,m = 29.10 J·mol-1·K-1;

C v,m = 20.79 J·mol-1·K-1

(1) W = 0, 末态温度T2= 1.5T1=1.5×273.15 K

∴= Q v = n C v(T2-T1) = (100÷28)×20.79×(1.5×273.15 -273.15) =1.01×104 J

= n C p(T2-T1) = (100÷28)×29.10×(1.5×273.15 -273.15) = 1.42×104 J

(2) 末态温度T2 = 2T1=2×273.15K

=Q p= n C p(T2-T1) = (100÷28)×29.10×(2×273.15-273.15) =28388 J=28.4 kJ

= n C v(T2-T1) = (100÷28)×20.79×273.15 = 20201 J = 20.20 kJ

(3) 理想气体恒温,==0,

W= - Q = - (100÷28)×8.314×273.15×ln2= -5622 J= -5.62 kJ

(4) 运用理想气体绝热过程方程:

T2 = (0.5)0.4×T1 = (0.5)0.4×273.15 =207 K

Q = 0

W == n C v,m= (100/28)×20.79×(207-273.15)= - 4911 J= - 4.911 kJ

= (100÷28)×29.10×(207-273.15) = - 6875 J = - 6.875 kJ

3.在373.15 K、101325 Pa下,1 mol水缓慢蒸发。水的蒸发热为40.593 kJ·mol-1,1 kg水的体积为1.043 dm3,1 kg水蒸气的体积为1 677 dm3。求:(1)蒸发过程中体系的、、、;(2) 如忽略V液,并设水蒸气

为理想气体,为何值,并与(1)的结果比较。 (答案:①△U = 37536 J,△H = Q p = 40593 J,W= -3057 J;

②W= -3102 J)

解:(1) W = p= - p(V气- V液)

= -101325×18×(1.677-1.043×10-3)×10-3 = -3057 J

=Q p= 40593 J

= Q + W = 40593 -3057=37536 J

(2) 如忽略V液,则W= - pV气= - nRT= -3102 J

4.在298.15K、101325 Pa下,1 mol H2与0.5 mol O2生成1 mol H2O(l),放热285.90 kJ。设H2及O2在此条件下均为理想气体,求。若此反应在相同的始、末态的条件下改在原电池中进行,做电功为187.82 kJ,求、及。

(答案:①△U = -282.18 kJ;②Q = -98.08 kJ,W = -184.10 kJ,△U = -282.18 kJ)

解:(1) 反应为:H2(g) + 0.5O2(g) === H2O(l) (恒温恒压)

H = -285.9 kJ

若忽略H2O(l)的体积,则

= H- (?n)RT,?n = -1.5 所以:= -282.18 kJ

(2) 不变

总功:W = 电功+ 体积功= (-187.82 )+1.5RT = -184.1 kJ

Q =- W = (-282.18) +184.1= - 98.1 kJ

5.在绝热密闭容器内装水1 kg。开动搅拌器使容器中的水由298 K升温至303 K。已知液体水的≈=75.31 J·mol-1·K-1,求、 及,结果说明什么?

(答案:Q = 0,W = 20.92 kJ,△U = 20.92 kJ,△H = 20.92 kJ)

解:因绝热,故Q = 0,又因为恒容且C v,m为常数,故

W== n C V,,m(T2-T1)= 20.92 kJ

讨论:此过程所得的功为非体积功,即W’≠0, 尽管过程是恒容的,而Q V ≠.

6.5 mol双原子理想气体,从101325 Pa、410.3 L的始态出发,经=常数的可逆过程(即体系在变化过程中=常数)压缩至末态压强为202650 Pa。求(1)末态的温度;(2)此过程的、、、。

(答案:①T = 500 K;②△U = -51.96 kJ,△H = -72.75,W = 41.57 kJ,Q = -93.53 kJ)

解:(1) 始态温度

所以末态温度

(2)

(∵pT=K)

W = 41.57 kJ

Q =-W = (-51.96)-41.57= -93.53 kJ

7.横放的绝热圆筒内装有无摩擦、不导热的活塞。在其两侧均盛有101325 Pa、273 K的理想气体54L,并在左侧引入电阻丝使气体缓慢加热,直至活塞将右侧气体压缩至压强为202650 Pa为止。已知气体的=12.47 J·mol-1·K-1。求:(1)右侧气体最后的温度及

所得的功;(2)左侧气体最后温度及所得的热。

(答案:①T = 360.31 K,W = 2.620 kJ;②T = 732.4 K,W = 2.620 kJ)

解:右侧,相当于绝热可逆压缩:

根据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得:

左、右侧气体的摩尔数

右侧得功W= U = nC v,m(T’2- T1) = 2.409×12.47×(360.31-273.15) = 2.62 kJ

右侧末态体积

左侧末态体积V2 = 0.054 + (0.054 -0.03561) = 0.07239 m3

左侧末态温度

左侧做功= -右侧得功W(左) = -2.620 kJ

(左) =

Q(左) =-W= 13796-2620 = 16416 J=16.42 kJ

8.设有绝热硬木箱,原为真空,在箱上刺一极小的细孔,空气缓慢地流入箱内。如箱外空气温度为,并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证明箱内外压强相等时箱内空气温度为,式中。

证:此过程为绝热不可逆过程,设装满箱子需n mol的气体,而这n mol空气在箱外的温度为T0,压强为p0,体积为V0。则过程示意图如下:

体系:n mol空气及绝热箱;环境:其余空气

因Q = 0 则= W

= n C V,m= n C V,m (T-T0)

空气流入真空时并不作功,但其余空气对n mol空气(体系)所作的功就相当将气泡(p0,V0)的气体全部压进箱内,故W = p0 2V0

n C V,m (T-T0) = p0 2V0,或n C V,m (T-T0) = n RT0

故:

证毕!

9.某礼堂容积为1 000 m3,室温为283 K,压强为101325 Pa,欲使其温度升至293 K,需吸热多少?设空气=,如室温由293 K降至283 K,当室外温度为273 K时,问需导出多少热? (答案:Q1 = 12.315×103 kJ;Q2 = -11.676×103

kJ)

解:(1) 将礼堂的墙壁视为绝热,因要维持室内压强为101325Pa,故室内空气的摩尔数n将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2) 降温时,要维持压强一定,则摩尔数n必定增加,有一部分空气进入礼堂(此部分空气由273K热至283K)

需加热,进入礼堂的空气:

加热需提供的热量:

将礼堂内原有空气降温需导出热:

总的应导出的热:

Q p = Q p,1 + Q p,2 = (-12103.67) + 427.69 = -11675.98 kJ

10.试计算下列反应在298.15 K下,与的差值。

(1) CH4(g)+2O2(g) ==== CO2(g)+2H2O(g);

(2) CO2(g)+C(石墨)==== 2CO(g);

(3) Fe2O3(s)+2C(s) ==== 2Fe(s)+3CO(g) 。

(答案:①0,②2.48,③7.44 kJ·mol-1)解:(1) ∵= (1+2) - (1+2) = 0 故Q p,m-Q V,m= 0

(2) =2-1=1 Q p,m-Q V,m= RT = 8.314×298.15×1=2478.82 J = 2.48 kJ

(3) =3-0=3, 故Q p,m-Q V,m= RT =8.314×298.15×3 = 7436.46J = 7.44 kJ

11.利用(B,298 K)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298K)。

(1) C(石墨)+2H2O(g)==== CO2(g)+2H2(g);

(2) 2H2S(g)+SO2(g)==== 3S(s)+2H2O(g);

(3) SO2(g)+2OH-(aq,∞)==== (aq,∞)+H2O(l)。

(答案:①90.11 kJ·mol-1,②-145.81 kJ·mol-1,③-164.69 kJ·mol-1)解:(1)

(2)

(3)

12.利用(B, 298 K) 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298 K)。

(1) CH5OH(l)+O2(g)==== CH3COOH(l)+H2O(l) ;

(2) C2H2(g)+H2O(l)==== CH3CHO(g);

(3) C2H4(g)+H2O(l)==== C2H5OH(l)。

(答案:①-494 kJ·mol-1,②-107 kJ·mol-1,③-43 kJ·mol-1)

解:(1)

(2)

(3)

13.求298.15K、下的(H2O, l)。已知373.15 K、下,水的蒸发热为(H2O, l)=40.71 kJ·mol-1,在此温度范围内水和水蒸气的平均恒压热容分别为75.31J·mol-1·K-1及33.18 J·mol-1·K-1 (答案:43.87

kJ·mol-1)

解:可设计如下过程,其中的ΔH (T2)即为所求:

ΔH (T2) =ΔH1+ΔH2(T1) +ΔH3

= C p,m[H2O(l)]ΔT + 40710 + C p,m [H2O(g)]ΔT

= 75.31×(373.15-298.15) + 40710 +33.18×(298.15-373.15)

= 43870 J = 43.87 kJ

或:ΔH (T2)=ΔH (T1)+= 40710+= 43869 J

14.已知乙炔气体的燃烧反应:C2H2(g)+O2(g) ==== 2CO2(g)+H2O(g) 在298.15 K下放热为1257 kJ·mol-1,CO2(g)、H2O(g)、N2(g) 的平均摩尔恒压热容分别为54.36 J·mol-1·K-1、43.57 J·mol-1·K-1和33.40 J J·mol-1·K-1,试计算乙炔

按理论空气量燃烧时的最高火焰温度,并说明实际火焰温度低于此值的可能影响因素。

(答案:2883 K)

解:乙炔燃烧反应为:C2H2(g)+O2(g) ==== 2CO2(g)+H2O(g)

按1mol C2H2计算则需理论氧量

为2.5 mol,如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

比为1:4,则需理论空气量为12.5 mol,

完全燃烧后气体组成为2 mol CO2, 1 mol

的H2O(l)及10 mol N2。若反应在298.15 K

下进行所放出的热全部用使气体产物升温,

则此气体所能达到的高温即为火焰的最高温度。热交换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H1在298.15K燃烧反应放出的热(1257000 J)全部使用产物(恒压升温)升至T K.

故:ΔH1= -ΔH2

即:-1257000+

或-1257000 +

得:1257000 + 486.3(T-298.15) = 0

故T=2883 K

计算得出火焰最高温度比实际的为高,其原因可能有:炉壁隔热不好,燃烧比不一定完全,还可能有部分物质热离解吸热,还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传给环境。

15.已知无水CuSO4在水中溶解时放热66.107 kJ·mol-1,而CuSO4·5H2O溶解时吸热11.506 kJ·mol-1,求CuSO4+5H2O ==== CuSO4·5H2O的热效应。

(答案:–77.613 kJ·mol-1)

解:可设计如下的过程:

可见:ΔH+ΔH2=ΔH1

故:ΔH = (-66.107)-11.506=-77.613 kJ·mol-1

16.量热计内盛水50 mol,温度为293.15 K。加入同温度1 mol的固体KCl,当盐与水混合后温度降低到288.26 K。已知量热计的热容为79.51 J·K-1,此KCl水溶液的比热为

3.782 J·g-1·K-1,固体KCl的比热为0.694 5 J·g-1·K-1。求KCl在293.15 K时的溶解热

及288.26 K时的溶解热。 (答案:18.41 kJ·mol-1,19.06 kJ·mol-1)

解:(1) KCl在293.15K时的溶解热(ΔH)按下述过程计算

将溶解过程视为绝热,则ΔH1=0

故:ΔH= ΔH2= 79.5 ×(293.15-288.26) +3.782×(293.15-288.26)×(50×18+35.45+39.1)

=18412 J=18.41 kJ·mol-1

(2) KCl在288.26 K时的溶解热(ΔH)按下述过程计算

ΔH =ΔH1+ΔH2因溶解过程可视为绝热,故ΔH2=0

∴ΔH =ΔH1=79.50(293.15-288.26)+0.6945(293.15-288.26)×74.55

+50×18×4.184×(293.15-288.26)=19055.72 J=19.06 kJ·mol-1

17.在煤气发生炉中,下列两反应同时在1273.15 K的红热炭上发生。已知:

C(石墨)+H2O(g)==== H2(g)+CO(g),(298 K)=131.274 kJ·mol-1

=(1.251-3.775×10-3T+31.337×105T-2)J·mol-1·K-1

2C(石墨)+O2(g)==== 2CO(g),(298 K)=-221.08 kJ·mol-1

=(-22.08+3.13×10-3T+64.004×105T-2)J·mol-1·K-1

如不计热损失,试求炉中的炭温保持在1273.15 K时,进料气体中水蒸气与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如果有25%的热损失,其比值又为多少。

(答案:①1:0.615,②1:0.8204)

解:第一式为吸热反应,第二式为放热反应(按298.15K下的热效应判断),为使体系保持

在1273.15K,则此二反应的热效应保持平衡,这样体系温度才能恒定,故应先计算出此二

反应在1273.15K下的热效应。

=131274 +

=137647.47 J·mol-1

= -221080 +

= -223710.11 J·mol-1

设进料气体中水蒸气与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若无热损失,则

,即:223710.11x =137647.47

得:x = 0.615,

若有25%的热损失,则223710.11(1-0.25) ·x =137647.47

得:x = 0.8204,

18.制酸厂将硫铁矿FeS2用过量100 % 的空气在沸腾炉内进行氧化,使其中铁全变成

Fe2O3,硫全部氧化成SO2;离炉气体经净化后进入有催化剂的转化室,使SO2转化为

SO3,其转化率为90 %以上。如进入转化室的气体的温度为673.15 K,转化室绝热性能良好,同时考虑温度对热效应的影响,试估算出口气体的温度可达多高。(答案:880 K)解:反应为:4 FeS2 +11O2 ==== 2 Fe2O3+8SO2

SO2 + 0.5 O2 ==== SO3

第一步,先计算离开转化室的气相组成:

现以4mol FeS2作为计算基础,供给(包括过量O2)总氧量=11.0×2 = 22.0 mol

引入空气量:22.0÷0.21=104.8 mol

引入空气中的N2:104.8-22.0=82.8 mol

炉气中过剩氧:22 -11=11.0 mol

炉气中SO2:8 mol (转化前)

炉气中SO3:8×0.9 = 7.2 mol (转化后)

转化时消耗氧量:7.2×0.5 =3.6 mol

离开转化室气体组成:SO3 7.2 mol;SO2 8 mol;O2 11.0 -3.6 =7.4 mol;N2 82.8 mol 第二步,计算转化时放出的热:

查表得:[SO2(g),298K] = -296.8 kJ·mol-1;

[SO3(g),298K]=-295.72 kJ·mol-1;

C p,m [SO2(g)]= 43.43 +10.63×10-3T-5.94×105T-2

C p,m [SO3(g)]= 57.32+26.86×10-3T-13.05×105T-2

C p,m [O2(g)] = 29.96 + 4.2×10-3T-1.67×105T-2

C p,m [SO2(g)]=27.87 + 4.27×10-3T

ΔC p = 7.2 C p,m [SO3(g)]-7.2 C p,m [SO2(g)]-3.6 Cp,m[O2(g)]

= -7.848 + 101.736×10-3T- 45.18×105 T-2

7.2(298.15K) = 7.2[(-395.72)- (-296.81)]= -712.15 kJ 7.2(673K) = 712150+

= - 705018.49 J

第三步,所放出的热全部用于转化室气体升温,则

)d T =

= 2976.79T + 293.27×10-3T2 + 111.07×105T-1 -2152713.873

得:2976.79T+293.27×10-3T2 +111.07×105T-1-2057732.26 = 0

T + 9.85×105T2 + 3731.2T-1-960 = 0

用试算法解得T= 880 K

19.1 mol理想气体,温度为298.15 K,压强为,经恒温可逆膨胀至体积增加1倍,求。如改为恒温自由膨胀,其又为多少? (答案:5.76 J·K-1)

解:此题可直接套用公式。恒温条件下的熵变为:

若改为恒温自由膨胀,因始末态相同,按状态函数法的原则,其ΔS亦为5.76 J·K-1

20.1 mol双原子理想气体,温度为298.15 K,压强为,分别进行:①绝热可逆膨胀至体积增加1倍;②绝热自由膨胀至体积增加1倍。求这些过程的。

(答案:①0,②5.76 J·K-1)

解:(1) ∵Q r = 0 ∴ΔS = 0

(2) 绝热自由膨胀为不可逆过程,但因Q = 0, W= 0,从而ΔU = 0,说明温度不变,故可以按恒温过程计算体系的

熵变:

21.1 mol液体在0.1 MPa的压强下,由298.15 K升温至323.15 K。已知(H2O,l)=

75.31J·mol-1·K-1,求过程的。如热源温度为373.15 K,判断此过程的可逆性。

(答案:6.1 J·K-1,不可逆)

解:

ΔS隔=ΔS+ΔS环= 6.06- 5.0 5= 1.01 J·K-1 0,此过程为不可逆。

22.设有两种气体,其=28 J·mol-1·K-1,用隔板分开

(如右图所示),两侧的体积相等,容器是绝热的。试求抽去隔板

后的。(答案:11.53 J·K-1)

解:由题意知,抽去隔板,A,B两种气体的温度及体积都在变化(设A,B均为理想气体),故先求出混合后的温度,因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恒压热容相同,故

T= (283+293)÷2 = 288K

对A而言:

对B而言:

ΔS = ΔS A + ΔS B = 6.108 + 5.424 =1 1.53 J·K-1

23.将1 mol O2由298.15 K,的压强下经恒温可逆压缩增至压强为607950 Pa的末态,

试求、、、、、、体,及隔。如改为恒外压(607950 Pa)

压缩至同一末态,上述各热力学量又为多少?

(答案:①Q = -4.44 kJ,△H =△U = 0,W =△G =△A = 4.44 kJ,△S = 14.9 J·K-1,△S隔= 0,

②Q = -12.4,W = 12.4 kJ,△S隔= 26.67 J·K-1,其余同①)

解:(1) 将O2视为理想气体,因是恒温可逆压缩,故==0

=-T= - Q r = 4.44 kJ

=-T= - Q r = 4.44 kJ

-1

体= Q r / T= (-4441)÷298.15= -14.9 J·K

-1

外= -Q r / T = 4441÷298.15= 14.9 J·K

隔= 体+外= 0

(2) 因恒外压压缩,则

-1

外= -Q/T=12394÷298.15 = 41.57 J·K

隔=体+外= (-14.9)+ 41.57 = 26.67 J

,,,及均与(1)同。

24.试计算压强为、温度为373.15K时,1mol水向真空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的体、外及总。已知水的蒸发热(、373.15 K)为40.710 J·mol-1,在此条件下的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答案:△S体= 109.1,△S外= -100.78,△S总= 8.32 J·K-1)

解:体= Q r/T=/T= 40710/373.15 =109.1 J·K-1

因向真空膨胀,W = 0

Q ==-≈-pV g=- nRT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 ,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 ) (0000.1001 0000.100000 .250000.1252 cm cm V l O H == -= ρ n=m/M=pV/RT mol g pV RTm M ?=?-??== -31.3010 13330) 0000.250163.25(15.298314.84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 终态(f )时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 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中南大学物化课后习题标准答案-10章-电极过程

第10章电极过程 1.用间接方法求得298.15K H 2+?O 2 ==== H 2O (l ) =-236.65 kJ ·mol -1 试问298.15K 时,非常稀的硫酸溶液的分解电压是多少?设用的是可逆电极,并 (答案:1.226V ) 解: ∵ = - zFE Θ ∴ U 分 = E 理 = E Θ= 2.298.15K 时低电流密度电解稀硫酸水溶液,用银作两极的电极材料,和用光滑铂作两极材料,试分别确定其分解电压(已知在银电极上ηH2=0.87 ,ηO2=0.96V ,在光滑铂电极上ηH2=0.09,ηO2=0.45V 。并设稀硫酸水溶液中a H2O =1)。 (答案:3.059V ;1.769V ) 解: 电解稀硫酸水溶液,就是电解水,其理论(可逆)分解电压为1.229, 考虑极化作用,则其实际分解电压 = 理论(可逆)分解电压 + ∑超电压,故, 用Ag 作电极: U 分 = 1.229 + 0.87 + 0.96 = 3.059 V 用Pt 作电极: U 分 = 1.229 + 0.09 + 0.45 = 1.769 V 3.某溶液中含10-2mol ·dm -3 CdSO 4,10-2mol ·dm -3 ZnSO4和0.5mol ·dm -3H 2SO 4,把该溶液放在两个铂电极之间,用低电流密度进行电解,同时均匀搅拌,

①哪一种金属将首先沉积在阴极上? ②当另一种金属开始沉积时,溶液中先析出的哪一种金属所剩余的浓 度为多少? (答案:6.65×10-15 mol·dm-3) 解:(1) 在此溶液中,,,而查表知: , ∴一定有:,故金属Cd先析出。 (2)在金属锌析出时Cd2+的浓度应满足关系: (-0.4026) + 0.02958 lg c Cd2+ = (-0.7628) + 0.0296lg(0.01) 解得:c Cd2+ = 6.65×10-15 mol·dm-3 4.电解某溶液在阴极上有Zn沉积,H 在Zn上的超电压为0.72V,欲使溶液中 2 气,溶液的pH值最小应控制为多Zn2+的浓度降到10-4mol·dm-3,阴极仍不析出H 2 少?(答案:2.7) 解:当c Zn2+= 1.0×10-4mol·dm-3时,有 时,有E H+/H2 = (-0.05916)×pH-0.72 析出H 2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 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经过15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2)在的27℃,100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的Cl 2(g)?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2e - → Cl 2(g) 则:z= 2 根据:Q = nzF =It ()22015Cu 9.32610mol 296500 It n zF -?= ==?? 因此:m (Cu)=n (Cu)× M (Cu)= 9、326×10-2×63、546 =5、927g 又因为:n (Cu)= n (Cl 2) pV (Cl 2)= n (Cl 2)RT 因此:3223Cl 0.093268.314300Cl 2.326dm 10010 n RT V p ??===?()() 7、2 用Pb(s)电极电解PbNO 3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NO 3 1、66×10-2g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g,其中含有PbNO 31、151g,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就是电中性的)。显然阳极区溶液中Pb 2+的总量的改变如下: n 电解后(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迁移(12 Pb 2+) 则:n 迁移(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电解后(12 Pb 2+) n 电解(1 2Pb 2+)= n 电解(Ag ) = ()()3Ag 0.1658 1.53710mol Ag 107.9 m M -==? 223162.501.1511.6610(Pb ) 6.15010mol 12331.22 n -+--??==??解前()电 2311.151(Pb ) 6.95010mol 12331.22 n +-==??解后电 n 迁移(12 Pb 2+)=6、150×10-3+1、537×10-3-6、950×10-3=7、358×10-4mol () 242321Pb 7.358102Pb 0.4791 1.53710(Pb )2n t n +-+-+?==?移解()=迁电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四.概念题参考答案 1.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这时A 的分压 和分体积分别是A p 和A V 。若在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C ,问A p 和A V 的 变化为 ( ) (A) A p 和A V 都变大 (B) A p 和A V 都变小 (C) A p 不变,A V 变小 (D) A p 变小,A V 不变 答:(C)。这种情况符合Dalton 分压定律,而不符合Amagat 分体积定律。 2.在温度T 、容积V 都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它们的 物质的量、分压和分体积分别为A A A ,,n p V 和B B B ,,n p V ,容器中的总压为p 。试 判断下列公式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 A A p V n RT = (B) B A B ()pV n n RT =+ (C) A A A p V n RT = (D) B B B p V n RT = 答:(A)。题目所给的等温、等容的条件是Dalton 分压定律的适用条件,所 以只有(A)的计算式是正确的。其余的,,,n p V T 之间的关系不匹配。 3. 已知氢气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633.3 K , 1.29710 Pa C C T p ==?。 有一氢气钢瓶,在298 K 时瓶内压力为698.010 Pa ?,这时氢气的状态为 ( ) (A) 液态 (B) 气态 (C)气-液两相平衡 (D) 无法确定 答:(B)。仍处在气态。因为温度和压力都高于临界值,所以是处在超临界 区域,这时仍为气相,或称为超临界流体。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无论加多大压力, 都不能使氢气液化。 4.在一个绝热的真空容器中,灌满373 K 和压力为 kPa 的纯水,不留一点 空隙,这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 ) (A )等于零 (B )大于 kPa (C )小于 kPa (D )等于 kPa 答:(D )。饱和蒸气压是物质的本性,与是否留有空间无关,只要温度定了, 其饱和蒸气压就有定值,查化学数据表就能得到,与水所处的环境没有关系。

中南大学物理化学A下册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 2011 -- 2012学年下学期时间110分钟(2012.5.6) 物理化学课程32学时2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化工、应化、制药、粉体、材化等2010级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6分) 1. 实验测得某二级反应速率常数,正确的是() (A)k=5.0s-1(B)k=5.0 dm6·s-1·mol-2(C)k=5.0 s-1·mol-1(D)k=5.0 dm3·s-1·mol-1 2. 加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的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改变() (A)反应热(B) 平衡常数(C) 反应熵变(D) 速率常数 3. 对下列电解质溶液,其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A) 0.001 mol·kg-1 KCl (B) 0.001 mol·kg-1 KOH (C) 0.001 mol·kg-1 HCl (D) 0.1 mol·kg-1 KCl 4. 浓度为0.1mol·kg-1的MgCl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 ) (A) 0.1mol·kg-1(B) 0.15mol·kg-1(C) 0.2mol·kg-1,(D) 0.3mol·kg-1。 5. 对下列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A)0.01 mol·kg-1KCl (B)0.01 mol·kg-1CaCl2(C)0.01 mol·kg-1LaCl3(D)0.001 mol·kg-1KCl 6. 用补偿法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是为了( ) (A) 消除电极上的副反应;(B) 减小标准电池的损耗; (C) 在可逆情况下测定电池的电动势;(D) 简便易行。 7. 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放电过程()

关于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关于物理化学课后习题 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一章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 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有同温、不同压的H2与N2,P(H2)=20kpa,P(N2)=10kpa,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H2 3dm3 P(H2) T N2 1dm3 P(N2) T (1) 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压力; (3)计算混合气体中H2和N2的分体积。 第二章 1mol水蒸气(H2O,g)在100℃,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求过程的功。假 设:相对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1mol某理想气体与27℃,的始态下,先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 在恒容升温至℃,。求过程的W,Q, ΔU, ΔH。已知气体的体积Cv,m=*mol-1 *K-1。 容积为 m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分别为0 C,4 mol的Ar(g)及150 C,2 mol的Cu(s)。现将隔板撤掉,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求末态温度

t及过程的。已知:Ar(g)和Cu(s)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 及,且假设均不随温度而变。 解:图示如下 假设:绝热壁与铜块紧密接触,且铜块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则该过程可看作恒容过程,因此 假设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则 冰(H2O,S)在100kpa下的熔点为0℃,此条件下的摩尔熔化焓 ΔfusHm=*mol-1 *K-1。已知在-10~0℃范围内过冷水(H2O,l)和冰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mol-1 *K-1和Cpm(H2O,S)=*mol-1 *K-1。求在常压及-10℃下过冷水结冰的摩尔凝固焓。 O, l)在100 C的摩尔蒸发焓。水和水蒸气已知水(H 2 在25~100℃间的平均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Cpm(H2O,l)=*mol-1 *K-1和Cpm (H2O,g)=*mol-1 *K-1。求在25C时水的摩尔蒸发焓。 应用附录中有关物资的热化学数据,计算 25 C时反应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要求:(1)应用25 C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数据;

中南大学物理化学考试试卷 和答案

中南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 2009— 2010学年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10分钟 界面化学课程 32 学时 2.0 学分考试形式:开卷 专业班级:矿物加工工工程姓名学号 095611057 卷面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卷面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液体表面最基本的特性是( A ) A.倾向于收缩 B.倾向于铺展 C.形成单分子吸附层 2.若将液体与毛细管壁间的接触角近似看作0°,则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可以看作(C) A.凹型 B.凸型 C.球面 3.下列方程均为计算液a/液b界面张力γab的经验公式,其中Fowkes公式为( C ) A.γab =γa -γb B.γab =γa + γb -2(γaγb)1/2 C.γab =γa + γb -2(γa dγb d)1/2 4.吊片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时,要求尽可能采用表面粗糙的吊片材料,其目的是( A ) A.改善液体对吊片的润湿使θ接近于0° B. 改善液体对吊片的润湿使θ接近于90° C.改善液体对吊片的润湿使θ接近于180° 5.溶液中溶剂记为1、溶质记为2,则吸附量Γ2(1)的含义为(C) A.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相等总分子数的溶液相比较,溶质的过剩量 B.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等量溶质的溶液相比较,溶剂的过剩量 C.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等量溶剂的溶液相比较,溶质的过剩量 6.C12H25SO4Na(1)、C14H29SO4Na(2)、C16H33SO4Na(3)三种物质在水表面吸附达到饱和状态时,三种物质分子在表面所占面积a m存在下列关系( B ) A. a m,1> a m,2> a m,3 B. a m,1≈a m,2≈a m,3 C. a m,1< a m,2< a m,3 7.苯在水面上先迅速展开后又自动收缩成为小液滴漂浮在水面上,用于描述苯液滴形状的表化专业术语是( C ) A.二维液膜 B.多分子层 C.透镜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 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方向合力指向曲率中心 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9.运用过滤手段进行溶胶净化的目的是( C) A.除掉反应过程中过量的副产物 B.除掉过量的电解质 C.除掉溶胶体系中的粗离子

中南大学物化课后习题答案 11章 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

第11章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 1.在293 K时,把半径为1×10st1:chmetcnv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Tru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3" UnitName="m">-3m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10-6m的小水滴,比表面增加多少倍?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多少?环境至少需做功多少?已知293 K时 。 (答案:9.15×10-4 J) 解:一滴大水滴可分散成N个小水滴: 小水滴的面积为:,大水滴的面积为:4π 面积增加倍数为: 2.在298 K时,1,2—二硝基苯(NB)在水中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为5.9×10-3mol·L-1,计算直径为1×10-8m的NB微球在水中的溶解度。已知298 K时NB/水的表面张力为25.7 mN·m-1,NB 的密度为1 566 kg·m-3。 (答案:2.625×10-3 mol·dm-3) 解:根据开尔文公式:,将数值代入,得: 3.373 K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9 mN·m-1,密度为958.4 kg·m-3,在373 K时直径为

1×10-7m的气泡内的水蒸气压为多少?在101.325 kPa外压下,能否从373 K的水中蒸发出直径为1×10-7m的气泡? (答案:99.89kPa) 解:气泡为凹面,且r = 0.5×10-7m 因p r p外,故不能蒸发出直径为1×10-7m的气泡。 4.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干冰微粒撒于乌云中使气温骤降至293 K,此时水气的过饱和度(p/ps)达4,已知293 K时, ρ(H2O)=997 kg·m-3。求算:(1)开始形成雨滴的半径;(2)每一滴雨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答案:7.8×10-10 m,66个) 解:(1)据开尔文公式得: (2) 设雨滴为球形,则一个雨滴的体积为: 雨滴中的水分子数为: (个) 5.已知293 K时,,,。试判断水能否在汞表面上铺展开来?

中南大学物化考试卷3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03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 1 mol 理想气体,从始态(p,V,T ) 出发,分别进行⑴恒温可逆膨胀和⑵绝热可逆膨胀过程,若两过程所达到的末态体积相同,则两过程体积功的关系是()(A)| W⑴| = | W⑵| (B)| W⑴| > | W⑵| (C)| W⑴| < | W⑵| (D)无法确定 2. 在T 和pΘ下,C (石墨) + O2(g) === CO2(g) 的反应热为△r H mΘ(T)。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r H mΘ(T)是CO2(g) 在温度T 下的标准生成焓(B)△r H mΘ(T) = △r U mΘ(T) (C)△r H mΘ(T)是C (石墨) 在温度T 下的标准燃烧焓(D)△r H mΘ(T) > △r U mΘ(T) 3. 在确定的T 、p下,无论用什么手段进行一个A + B === C 的反应,若反应的△r H m > 0,则该反应的反应热()(A)大于零(B)小于零(C)视反应手段而定(D)等于零 4. 某单组分体系的V m(l) > V m(s),当体系的压力升高时,其熔点将()(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5. 使用热力学判据△G T,p,W’=0 < 0 判别某过程方向时,下标p 所表示的是()(A)体系中每一组分的分压(B)体系的总压(C)外压(D)标压pΘ 6.下列针对偏摩尔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偏摩尔量是体系某种容量性质的一种偏微分 (B)偏摩尔量是体系的强度性质,状态函数 (C)体系的偏摩尔量可正、可负、亦可为零 (D)体系中某组分的偏摩尔Gibbs自由能就是该组分的化学势 7. 恒温恒压下由纯组分形成理想溶液,下列各量中为零的是()(A)Δmix G(B)Δmix S(C)Δmix H(D)Δmix A 8. 关于溶液中某组分的活度及活度系数,不正确的是()(A)活度相当于是校正浓度,但无量纲 (B)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大小与参考态的选择有关 (C)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活度系数皆为1 (D)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大小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 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2)在的27℃,100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的Cl 2(g )?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2e - → Cl 2(g ) 则:z= 2 根据:Q = nzF =It ()22015 Cu 9.32610mol 296500 It n zF -?= ==?? 因此:m (Cu )=n (Cu )× M (Cu )= 9.326×10-2×63.546 =5.927g 又因为:n (Cu )= n (Cl 2) pV (Cl 2)= n (Cl 2)RT 因此:3 223 Cl 0.093268.314300Cl 2.326dm 10010 n RT V p ??===?()() 7.2 用Pb (s )电极电解PbNO 3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NO 3 1.66×10-2g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NO 3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阳极区溶液中Pb 2+的总量的改变如下: n 电解后(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迁移(1 2Pb 2+) 则:n 迁移(12Pb 2+)= n 电解前(12Pb 2+)+ n 电解(12Pb 2+)- n 电解后(1 2 Pb 2+) n 电解(12 Pb 2+)= n 电解(Ag ) = ()()3Ag 0.1658 1.53710mol Ag 107.9 m M -==? 2 23162.501.1511.6610(Pb ) 6.15010mol 1 2331.22 n -+--??==??解前()电 2311.151(Pb ) 6.95010mol 1 2331.22 n +-==??解后电 n 迁移(1 2 Pb 2+)=6.150×10-3+1.537×10-3-6.950×10-3=7.358×10-4mol () 242321Pb 7.358102Pb 0.4791 1.53710 (Pb )2 n t n + -+ -+?==?移解()=迁电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 7-1.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阳阴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27℃, 100 kPa 下的Cl 2(g )? 解:(1) m Cu = 201560635462.F ???=5.527 g n Cu =201560 2F ??=0.09328 mol (2) 2Cl n =2015602F ??=0.09328 mol 2Cl V =00932830015 100 .R .??=2.328 dm 3 7-2.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 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 (NO 3) 21.66×10-2g 。通电一段时间,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阳极区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 (NO 3) 2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 M [Pb (NO 3) 2]=331.2098 考虑Pb 2+:n 迁=n 前-n 后+n e =262501151166103312098(..)..--??-11513312098..+01658 21078682 ..? =3.0748×10-3-3.4751×10-3+7.6853×10-4 =3.6823×10-4 mol t +(Pb 2+ )=4 4 36823107685310..--??=0.4791 考虑3NO -: n 迁=n 后-n 前 =1151 3312098 ..-262501151166103312098(..)..--??=4.0030×10-3 mol t -(3 NO -)=4 4 40030107658310..--??=0.5209 7-3.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析出,阳极区溶液溶液质量为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 g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的AgNO 3。求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 考虑Ag +: n 迁=n 前-n 后+n e =3233760236739101698731(..)..--??-023********..+00781078682 .. =1.007×10- 3-1.3893×10- 3+7.231×10- 4

物理化学选做作业复习资料中南大学

纸质作业答案 一、术语解释 节流膨胀:在绝热条件下,流体的恒焓膨胀过程。多数流体经节流膨胀(多数情况下的流体是始态为液体,末态为气体)后温度下降,产生制冷效应。 可逆过程:在一系列无限接近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沿可逆过程途径进行一次来回变化,不会给体系和环境留下任何痕迹,即体系和环境都可回到始态。 反应进度:用来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量,一般记为ξ,ξ = (n B,t - n B,0 )/νB ,式中n B,0为反应开始(ξ = 0)时体系中物质B 的物质的量(摩尔数),n B,t 为反应进行到t 时刻(ξ)时体系中物质B 的物质的量(摩尔数),νB 为反应方程式形为0 = ΣνB B 时,物质B 的化学计量系数。ξ值与选用体系中的哪种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化学反应计量式的写法有关。 热容:在不发生相变和化学变化的前提下,体系在经历某一过程时,与环境所交换的热与由此引起的温度变化值之比称为体系的热容。若过程为恒压过程,则所得热容称为恒压热容,过程为恒容过程,则所得热容称为恒容热容。 反应热效应:也称反应热,是指在只做体积功和始末态温度相等的条件下,完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系与环境所交换的热。热效应有为恒(等)压热效应和恒(等)容热效应之分,恒(等)压热效应Q p =ΔH ,恒(等)容热效应Q V =ΔU 。对应不同类型的反应,反应热也可分为生成热、燃烧热、溶解热、稀释热等。 熵判据:在隔离体系中,ΔS 隔离 = ΔS 体系 + ΔS 环境 ≥ 0,若ΔS 隔离 = 0,则体系达到平衡,若ΔS 隔离 > 0,则体系中发生的变化为自发(动)过程。 熵增原理:在绝热或隔离体系中发生任何变化,体系的熵总是增加或不变,而不会减少,即ΔS ≥ 0。对绝热体系而言,ΔS 绝热 > 0时,体系中发生的变化为不可逆过程,ΔS 绝热 = 0时,体系中发生的变化为可逆过程。 化学势:溶液中组元i 的偏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称为组元i 的化学势。其定义式为: i j i j i j i j ,,i ,,i ,,i ,,i i i ≠≠≠≠???? ????=???? ????=???? ????=???? ????==j j j j n V S n p S n V T n p T n U n H n A n G G μ 稀溶液依数性: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是值只与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这四个性质统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标准平衡常数:反应体系达到平衡,且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时的反应平衡常数,其定义式

中南大学物化课后习题答案-8--章-电解质溶液

第8章电解质溶液1.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反应式: As 2S 3 (s)+HNO 3 (浓)→H 3 AsO 4 + H 2 SO 4 + NO 2 + H 2 O FeS 2(s) + O 2 →Fe 2 O 3 (s) + SO 2 Cr 2O 3 (s) + Na 2 O 2 (s)→Na 2 CrO 4 (s) + Na 2 O(s) S + H 2SO 4 (浓)→SO 2 + H 2 O 2.用铂电极电解氯化铜CuCl 2 溶液,通过的电流为st1:chmetcnv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Fals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20" UnitName="a">20A,经过15分钟后,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克铜?在阳极上能析出多少dm3的300.15K,101.325kPa的氯气? (答案:2.297 dm3) 解:(1)在阴极 Cu2++ 2e → Cu 析出铜 (2) 在阳极 2Cl-→Cl 2 (g) + 2e 析出氯 3.一电导池中装入0.02mol·dm-3的KCl水溶液,298.15K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已知298.15K0.02mol·dm-3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1。在同一电导池中 装入同样体积的浓度为0.55g·dm-3的CaCl 2 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计算电 导池常数、该CaCl 2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Λ m (1/2CaCl 2 )。(答案:125.4 m-1, 0.1194 S·m-1,0.02388 S·m2·mol-1)

解:(1)电导池常数G (2)CaCl 2 的电导率 (3) 摩尔电导率 4.在298K,H+ 和HCO- 3 的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H+ =3.4982×10-2S·m2·mol-1,λ HCO - 3 = 4.45×10-3S·m2·mol-1。在同温度下测得0.0275mol·dm-3H 2 CO 3 溶液的电导 率κ=3.86×10-3S·m-1,求H2CO3离解为H + 和HCO-3的离解度。(答案:α= 3.56×10-3) 解: 5.已知291K时NaCl ,NaOH及NH 4 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1.086×10-2, 2.172×10-2及1.298×10-2S·m2·mol-1,291K时0.1及0.01mol·dm-3NH 3·H 2 O的 摩尔电导率λm分别为3.09和9.62S·cm2·mol-1,利用上述实测数据求0.1及 0.01mol·dm-3NH 3·H 2 O的离解常数K。(答案:K = 1.7×10-5)

物理化学课后(下册)部分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 1. 反应为一级气相反应,320 oC时。问在320 oC加热90 min的分解分数为若干?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的分解分数为11.2% 2. 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10 min。求1h后剩余A的分数。 解:同上题, 答:还剩余A 1.56%。 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反应掉50%需时19.4 min。 4. 25 oC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 的动力学数据如下(蔗糖的初始浓度c0为1.0023 mol·dm-3,时刻t的浓度为c) 0 30 60 90 130 180 0 0.1001 0.1946 0.2770 0.3726 0.4676 解:数据标为 0 30 60 90 130 180 1.0023 0.9022 0.8077 0.7253 0.6297 0.5347 0 -0.1052 -0.2159 -0.3235 -0.4648 -0.6283

拟合公式 蔗糖转化95%需时 5. N -氯代乙酰苯胺异构化为乙酰对氯苯胺 为一级反应。反应进程由加KI溶液,并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来测定。KI只与 A反应。数据如下: 0 1 2 3 4 6 8 49.3 35.6 25.75 18.5 14.0 7.3 4.6 解:反应方程如下 根据反应式,N -氯代乙酰苯胺的物质的量应为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的二分之一, 0 1 2 3 4 6 8

4.930 3.560 2.575 1.850 1.400 0.730 0.460 0 -0.3256 -0.6495 -0.9802 -1.2589 -1.9100 -2.3719 。 6.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对 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 解:转化率定义为,对于一级反应, 对于二级反应, 7.偶氮甲烷分解反应 为一级反应。287 oC时,一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力为21.332 kPa,1000 s后总压为 22.732 kPa,求。 解:设在t时刻的分压为p, 1000 s后,对密闭容器中的 气相反应,可以用分压表示组成: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 界面现象 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 (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 答: (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 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5) 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所以ΔG <0,而ΔS <0,由ΔG =ΔH -T ΔS ,得 ΔH <0,即反应为放热反应。 10-2 在293.15K 及101.325kPa 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 的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变(ΔG )为多少?已知293.15K 时汞的表面力为0.4865 N ·m -1。 解: 3143r π=N ×3243r π N =3132 r r ΔG =2 1 A A dA γ? =γ(A 2-A 1)=4πγ·( N 22 r -21 r )=4πγ·(3 12 r r -21r )

物化实验题-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 2008 -- 2009 学年 1 学期时间110分钟 2008 年12 月27 日物理化学实验课程 24 学时 1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冶金、环境、教化07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30 % 共80题,每题4分,任选25题。每题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合适的。请用“ ”圈出最合适的答案。下笔慎重,涂改答案算0分。 热化学实验 1、用数字贝克曼温度计测量温差时,为什么要选择温差按钮? ①、方便②、精确③、区别于温度④、担心温差太大 2、使用数字压力计时,在系统里外压力相等时采零是因为2 ①、绝对真空难得到②、要依靠外压计算系统压力 ③、环境压力不稳定④、要求系统压力精确 3、测量水的饱和蒸汽压时,如果系统里外压力相等且为一个大气压时测得水的沸点高于100度,可能的原因是 ①、温度计不准或水中含有杂质②、系统漏气 ③、加热系统出了毛病④、冷却系统出了故障 4、饱和蒸汽压实验使用冷却水的目的是 ①、给系统降温②、怕液体过热 ③、怕损坏仪器④、维持系统压力和水的数量恒定与保护压力计 5、偏摩尔体积实验不使用容量瓶而使用比重瓶是因为3 ①、容量瓶太大②、比重瓶更方便③、比重瓶更精确④、容量瓶带刻度 6、偏摩尔体积实验中配制NaCl水溶液时用来量水的量筒其精度明显与比重瓶和天平不匹配,为什么?1 ①、因为水的数量最终靠天平称量②、水的数量大,不必精确 ③、量筒精度低一点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④、量筒带来的误差在实验过程中会被抵消 7、偏摩尔体积实验中恒温槽温度应 ①、比室温略高②、和室温相等③、至少比室温高5度④、比室温稍低 8、如果比重瓶瓶塞中液柱未到顶端,其原因是1 ①、比重瓶漏液或溶液不够②、溶液表面张力太小 ③、溶液表面张力太大④、瓶塞孔径太小 9、对于燃烧热测定,环境是指 ①、外筒以外②、氧弹以外③、内筒以外④、坩埚以外 10、燃烧热测定装置中内筒为什么内外表面抛光? ①、防止生锈②、美观③、防止粘水④、防止热辐射 11、燃烧热测定装置内筒底部为什么要用三个塑料柱支撑? ①、透气②、防止热传导③、防止内筒和外筒底部接触④、防止导电

物理化学第三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环境作功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 。 解: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根据定义 3.2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从高温热源吸热时,系统对环境作的功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解:(1) 由卡诺循环的热机效率得出 (2) 3.3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低温热源放热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热及对环境所作的功。 解:(1)

(2) 3.4 试说明: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间工作的不可逆热机与卡诺机联合操作时,若令卡诺 热机得到的功r W 等于不可逆热机作出的功-W 。假设不可逆热机的热机效率大于卡诺热机效率,其结果必然是有热量从低温热源流向高温热源,而违反势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 斯说法。 证: (反证法) 设 r ir ηη> 不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向低温热源 放热 ,对环境作功 则 逆向卡诺热机从环境得功 从低温热源 吸热 向高温热源 放热 则 若使逆向卡诺热机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 不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 相等,即 总的结果是:得自单一低温热源的热 ,变成了环境作功 ,违背了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说法,同样也就违背了克劳修斯说法。

3.5 高温热源温度,低温热源温度,今有120KJ的热直接从高温热源传给 低温热源,求此过程。 解:将热源看作无限大,因此,传热过程对热源来说是可逆过程 3.6 不同的热机中作于的高温热源及的低温热源之间。求下列三种 情况下,当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时,两热源的总熵变。 (1)可逆热机效率。 (2)不可逆热机效率。 (3)不可逆热机效率。 解:设热机向低温热源放热,根据热机效率的定义 因此,上面三种过程的总熵变分别为。 3.7 已知水的比定压热容。今有1 kg,10℃的水经下列三种不同过程加 热成100 ℃的水,求过程的。 (1)系统与100℃的热源接触。 (2)系统先与55℃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的热源接触。 (3)系统先与40℃,70℃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的热源接触。 解:熵为状态函数,在三种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 在过程中系统所得到的热为热源所放出的热,因此

中南大学物化课后习题标准答案-9--章-可逆原电池

第9章可逆原电池 1.写出下列原电池中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及E ① (101325Pa)|KOH(a)|O2(101325Pa),Pt ② Pt,H 2 ③ ④ 解:(1) 负极 Pb(s)+(a) → PbSO 4(s)+2e 正极 Cu2+() + 2e →Cu(s) (a) + Cu2+ (a Cu2+) ==== PbSO4(s)+Cu(s) 电池反应 Pb(s)+SO 4 ( pΘ ) -2e → 2H+ (a H+) (2) 负极 H 2 ( pΘ ) + H2O +2e → 2OH -(a OH -) 正极 O 2 (pΘ) + 电池反应 H 2 O2(pΘ) → H2O(l) (3) 负极 3H (p H2) - 6e → 6H+(aq) 2

正极 Sb 2O 3 (s) + 6e + 6H+(aq) → 2Sb(s) +3H 2 O(l) 电池反应 Sb 2 O 3 +3H 2 (p H2) → 2Sb(s) + 3H2O(l) (4) 负极 Ag(s) + I -(a I -) → AgI(s) + e 正极 AgCl(s) + e → Ag(s) + Cl - (a Cl-) 电池反应 Agl(s) + I-(a I -) → Ag(s) + Cl - (a Cl-) 2 (1)Zn(s) + H 2SO 4 (a1) === ZnSO4(a2) + H2(p H2); (2)Ni(s) + H 2O ==== NiO(s) + H 2 (p H2) (3)H 2 (p H2) + O2(p O2) ==== H2O(l); (4)H 2 (p H2) + HgO(s) ==== Hg(l) + H2O(l) 解:(1)负极 Zn(s) -2e → Zn2+(a2) 正极 2H+(a1) + 2e → H2(P H2) 电池反应 Zn(s) +2H+(a1) ==== Zn2+(a2)+ H2(p H2) 电池符号 Zn(s) | ZnSO 4 (a2) || H2SO4(a1) | H2(p H2),Pt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测验答案(全部)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1.以氨的分解反应2NH3==== N2+3H2为例,导出反应进度的增加速率与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何者用于反应速率时与选择哪种物质为准无关。 解: ∴,, 2.甲醇的合成反应如下: CO+2H2 ===== CH3OH 已知,求,各为多少? (答案:2.44,4.88mol·dm-3·h-1) 解:, 3.理想气体反应2N2O5→ 4NO2+O2,在298.15 K的速率常数k是1.73×10-5s-1,速率方程为。(1)计算在298.15K、、12.0 dm3的容 器中,此反应的和即各为多少?(2)计算在(1)的反应条件下,1s内被分解的N2O5分子数目。(答案:(1)7.1×10-8,-1.14×10-7md·dm-3·s-1 (2)1.01×1018) 解:(1)mol·dm-3

mol·dm-3·s-1 ∴mol·dm-3·s-1 (2)1.4×10-7×12.0×6.022×1023=1.01×1018个分子 4.已知每克陨石中含238U 6.3×10-8g,He为20.77×10st1:chmetcnv UnitName="cm" SourceValue="6" HasSpace="False" Negative="True" NumberType="1" TCSC="0">-6cm3(标准状态下),238U的衰变为一级反应:238U → 206Pb+84He由 实验测得238U的半衰期为=4.51×109 y,试求该陨石的年龄。(答案:2.36×109年) 解:每克陨石中含He: mol 最开始每克陨石中含238U的量: mol 现在每克陨石中含238U的量: mol 衰变速率常数: ∴ 5.303.01 K时甲酸甲酯在85%的碱性水溶液中水解,其速率常数为4.53 mol-1·L·s-1。 (1) 若酯和碱的初始浓度均为1×10-3mol·L-1,试求半衰期。 (2 )若两种浓度,一种减半,另一种加倍,试求量少者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220.8,82.36s) 解:(1) 甲酸甲酯的水解反应为二级反应,且当酯和碱的初始浓度相等时,其速率方程可化为纯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