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公安信息化的一点认识

我对公安信息化的一点认识
我对公安信息化的一点认识

我对公安信息化的一点认识

——着力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实现社会化

近几年,随着"金盾工程"的正式实施,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全国公安系统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尤其是,武汉市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武汉公安以信息主导警务,信息化建设在服务公安工作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值得肯定。”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检查武汉市公安信息化工作时称赞。

2006年以来,武汉市加大公安信息化建设力度。目前,武汉市公安系统已建立和开展应用警用地理平台、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警务综合平台、综合查询系统建设,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充分应用三级网上调度、GPS巡逻车管理、有线无线综合调度、实时图像监控等系统,已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报警受理中心、指挥调度中心。

公安信息化建设极大提升了武汉警方的战斗力。我市命案破案率连续7年达90%以上;百姓关注的街头抢劫、抢夺、扒窃类案件逐年大幅下降。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费不足,进程较为缓慢,信息化人才缺乏,服务社会的宗旨尚未充分凸显。通过几年的建设实践,使我们深刻地领会到,要解决以上问题,公安信息化必须走社会化之路。

一、社会化是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巨大投入的系统工程,这么大的投入,全部依靠财政显然是有困难的。要建设公安信息化,就必须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想方设法节约经费,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本着双赢原则,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建设资金的问题。

利用社会化资金的第一种方式是分期付款。公安信息网是一个高效、发达、覆盖面广的信息通信网络,而一次性铺就一个如此大范围的网络,前期投入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由承建商先期垫付资金,双方共同协商付款期限及付款期数,实现互利互惠。对于资金需求较大的项目,若一个承建商垫付有困难,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项目,由几个承建商分别承、分别垫付。

利用社会化资金的第二种方式是租用。对于信息化建设中所必需的线路和设备等,可以采用租用方式。例如通信线路,过去自建费用高于租用费用,现在,租用具有更大的优势。公安机关不是运营商,其自建线路不能对外出租,只能供自己使用,设备利用率极低。当前,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和维护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完全可以满足我们公安工作的需要,通过租用线路,我们不但能够获得优质的服务,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利用社会化资金的第三种方式是合作共建。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有些项目,具有收费和创收功能,可以通过与承建方合作,在项目收费中支付建设费用,从而全部或部分免除公安的建设投入。

二、社会化是保障顺利推进的必要手段

无论是管理理论,还是应用技术,社会上都有许多成功的思想和案例,公安机关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可以参考和借用,以便少走弯路,降低风险,确保公安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可以经过改造而适用于公安工作,一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公安信息化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由于直接引进国外的软件系统而导致失败,从中发现了国内与国外管理模式上的差距,这就为公安机关购置软件系统敲了警钟:在购买国外产品时,要多方考察,确认其符合我国公安工作规范,并能根据我方需求及时进行本地化改造。同时提醒我们,在实施公安信息化过程中,不能仅从单一业务系统考虑问题,要从公安机关的整体出发,统一规划,对

公安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分类、分步实施。

同时,将社会上成熟的技术吸收过来,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可以加快公安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许多民用系统和民用技术已经在社会上经过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些技术和系统可以通过转化和吸收,为公安信息化所使用,从而大大加快公安信息化的步伐。比如视频会议和IP电话技术以及监控系统等等,在民用领域已经非常普及,技术成熟,效益巨大,公安机关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直接移植过来就可以使用,完全没必要去重复开发。条码和IC卡技术也是民用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原来在商品识别和信息处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经过一些改造,应用到公安业务管理工作中来。

三、社会化是解决人才问题的有效办法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的公安队伍最缺乏的是两类人才,一类是善于写作的人才,另一类就是懂信息化的人才。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力量,把懂信息化老师请到单位,边工作边培训,或者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做顾问,在工作中学习。

对于此类人才,可以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使公安机关的技术人员与社会上的技术人才实现有效交流,从而建设一支既熟悉公安业务、又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公安信息化人才队伍。

四、公安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职责是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公安信息化表面上是服务于公安机关,实质上是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

公安信息化作为政府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以服务社会为根本宗旨的。衡量公安信息化的成败,要看其的社会效益如何,要从社会整体上来衡量其利弊得失。因此,成功的公安信息化,必须要能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要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能力,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脱离了这一根本性的衡量标准,就不会有成功的公安信息化。因此,要实现公安信息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必须加快接入网建设,早日将公安信息网延伸到公安机关的每个角落,延伸到人民群众的身边。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公安工作具有保密性质,公安信息化要依托社会化,但绝不能依赖社会化。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和涉密业务,公安机关要保持自主开发、管理和维护能力,以确保信息安全,确保公安机关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公安信息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走社会化道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公安信息化,坚持公安信息化为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安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才能全面推进“金盾工程”建设,才能早日实现“科技强警”这一目标。

一中队王婷

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修订稿

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关于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思考 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们要全力突破制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瓶颈”问题,需从五个方面下功夫,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 (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党委、政府的支持是推动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我们要主动将公安信息化建设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对公安信息化建设进行动员部署,督促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特别是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投入和支持,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 (二)努力建立全警参与的格局。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不断采取超常举措、不断加大抓实力度,转变观念,狠抓落实,努力营造全警参战、务求实效的工作氛围。一是要统一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二是要组建干事创业的工作班子。广泛吸收各方人才,构建懂技术、精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结构班子,有效带动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要把公安信息化建设摆在全年绩效考核的重要位置,以建立公安“大情报”系统、服务实战为核心,制定考核项目,明确任务,细化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督导检查,强势推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四是要深化全警应用的技能练兵。从实战出发,从应用出发,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大练兵,促进广大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不断提高。 ? (三)深化大情报系统应用。“大情报”系统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龙头项目,也是提升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突破口。要紧紧围绕搭建系统平台、培养专业队伍、健全工作机制、探索模型方法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实施,加快建设步伐,有效引领信息化建设沿着健康的发展轨道顺利前行。一是要根据“大情报”系统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由指挥中心、治安、国保、刑侦、禁毒、网监等专业部门参加的“大情报”研判机构,选调具有实战经验和较高情报分析能力的人才,负责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工作,为高效开展情报研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从公安实战出发,

公安信息化建设建议

公安信息化建设建议 公安部提出了要在“推进一项改革、破解两个难点、提升三化水平”上下功夫,其中在“提升三化水平”的要求中,把“提升信息化水平”放在了首位,明确了“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如何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如何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以规范化促进现代化,以现代化推进队伍建设,积极加快基层基础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强警”、转变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的重要手段。 一、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问题 1、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部门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治安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警务功能的不断细化与拓展,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越来越难以掌握当代社会治安的主动权。现实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警务模式,建立与当前治安形势、队伍现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可以说,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未来方向所在,是现代警务机制的灵魂。 2、部分基层领导和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 由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部分基层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不深,传统的经验思维在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用原有的工作方式去处理问题,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因为陌生而敬而远之,放着现成信息不用,宁可采用费时费力的人海战术。有的领导认为公安信息化只要资金落实和信息化设备具备就算完成了。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民-警的计算机应用仅局限于网页浏览、信息上报,查看通知、通报和上级文件,在业务查询、使用上较少。部分年龄偏大的民-警在较长工作时间内无法适应新型警务模式,无法将信息化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受传统警务模式的影响,部分基层民-警更乐于接受既得的经验共享,而不愿对“信息警务”进行摸索与实践,许多在日常工作中该采集的信息漏登或不登,致使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流失。同时,由于传统的警务模式,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掌握的大量书面信息、口袋信息、脑袋信息,随着民-警岗位变动而丢失,新 的接替人员又要重新开始,没有形成正常传承的信息流。 3、信息化应用效益不够明显,信息汇总研判机制不够完善 信息化讲求的是一种规模效益,既体现在装备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化理念和应用实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部分基层部门简单的把“信息警务”理解为基层公安收集、信息部门整合、刑侦部门运用。信息的运用往往简单的停留在人口、车辆等基础性信息查询运用层面,较少应用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网上比对、网上排摸等,民-警更多的是从传统情报体系中获取线索、查破案件,使信息不能真正面向实战。同时,大量信息的采集、录入,只是原始的数据积累,由于统一信息汇总与研判机制不够,各孤立信息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信息应用不畅,各环节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并且目前基层民-警工作考核机制很难对其正常衡量,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信息搜集的重要性也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信息警务相匹配的勤务机制,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不仅挫伤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广大民-警收集情报信息的积极性。 4、一些基层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合理 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投入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部分基层单位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也影响基层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部分基层领导有了资金愿意添置汽车等工具,开展信息化建设兴趣不大,对硬件设备的配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单位基础工作信息化使用的大部分硬件设备已经老化、陈旧,无法满足当前工

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实践和思考

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实践和思考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一直在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工作,目前已建成并使用各类信息应用系统近20个,一些单项系统发挥出了较大作用。特别是视频监控系统建到了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使基础工作信息化迈出了较大步伐。但就全市而言,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和一些方面的“短板”问题。近期,笔者参加湖北省公安厅考察团考察学习了江苏、广东“两省”及南京、深圳“两市”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先进经验。现从内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就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谈几点浅见。 一、“有共识”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基础。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是提升警务效能、推进公安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先导。一方面,要有公安信息化是方向、是趋势的共识。时代发展要求公安机关务必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信息化就是推动和促进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必然选择。适应时代的要求,公安警务必须实现从静态到动态、从粗放到集约、从模糊到精确、从被动到主动、从低速到高效的转变。信息化是实现上述转变的桥梁和保障。其为桥梁,是因为信息化能有效地对现有的信息应用系统进行大整合,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成为聚集力量和智慧的纽带和枢纽;其为保障,是因为信息化开启了信息智能研判,成为实现社会治安动态管理,有效主动治安、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的杀手锏,其发挥出来的巨大现实作用不可替代。另一方面,要有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发展内在要求和客观必然的共识。公安事业要有新发展,有快发展,有大发展,必须要有公安信息化作支撑,特别是在加强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建设上要有新突破。当前,公安事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公安信息化来破解。一个是警力严重不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从现阶段看,只能探索无增长改善警力的办法,而且还要在为基层一线民警松绑减负的情况下实现无增长改善。信息化是解决警力不足的现实之路。我们能够向信息化要警力、要素质、要战斗力。另一个是经费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公安事业发展与经费瓶颈制约的矛盾相对突出并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探索实践低投入高产出,省力、省钱又省时的办法。信息化是解决经费不足的现实之路。过去,我们因为受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制约,在案件线索摸排、追缉逃犯等方面,往往使用“人海”战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还不好。有了信息化,我们就能在网上串并案,就能在网上直接破案,就能在网上追逃,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增强警务效能。 二、“会领导”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前提。公安信息化是一场警务革命,这场警务革命的发生源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源于警务的进步与发展。因而公安信息化也只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警务的进步与发展,而绝不能迟滞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延缓警务的进步与发展。对公安信息化的建设及应用,从上到下的组织领导者都必须要有“会领导”的眼界、能力和水平。一要有眼界。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乡镇要有县级的眼界,县级要有市级的眼界,市级要有省级的眼界,切忌眼界的局限导致信息化的短视或盲动。二要有能力。公安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领导者必须要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如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及应用,要能够确定切合实际的明确的工作目标,按照既定目标设置各级合理的工作职责与任务,选择投资省、见效快、易掌控的建设模式等。三要有水平。组织领导者要有“兼顾两头”、统筹规划的头脑,既要将最高层次上的抽象概念弄清楚,又要将最一般层次上的具体行动想明白。要善于倒着想、顺着推,全方位谋划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上,规划既要全面,又要细致;既要有

如何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及提高水平的几点思考

如何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及提高水平的几点思考 如何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及提高水平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作用于公安工作尤其时基层公安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如何在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基层公安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要战斗力的目标。现就结合本单位实际,谈几点具体看法 一、信息化建设进程回顾 (一)发展前的状况 20xx年固始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组建初,仅有一台电脑且配置不高,接入公安网后运行速度较慢,工作效率低下。有警力21人,平均年龄27岁,虽趋于年轻化,但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不高,在巡逻执勤、执法办案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个别信息化应用水平稍好的民警,实战能力不强。同时,对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意识,信息化建设及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明显薄弱的状态。 (二)现阶段取得的成果 与建队初相比,目前固始巡特警共拥有台式电脑台18台、笔记本电脑3台,达到人均一台的标准,且配置高,网速快。三年来,无论班子成员还是一线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均逐步提升,其中能够熟练运用的11人、基本熟练的7人、基本掌握的3人,均具备独立网上执法办案、独立操作公安信息化平台等信息化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节约了警力,增强了战斗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以来,巡特警部门通过信息化应用,共破获各类案件10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2人,网上逃犯1人,实现了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三)主要经验做法 1、加大硬件投入。为缓解因电脑不足及配置不高而给工作带来的不便,07、08年度巡特警先后购置高配置电脑3台,09年度又一次性投入资金五万余元购置电脑18台,并及时安装入网。这些联网电脑的加入,使大队达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即定目标,为提升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如何加强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论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途经 摘要:笔者通过两个月的基层锻炼,了解到了一些派出所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派出所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对策,由此引发了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 考。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现状;主要问题;方法和对策;思考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 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 特别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 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 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 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 担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它的信息化建 设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公安 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依托和保障。笔者在派出所 锻炼期间,通过实际工作和调查,对目前石家庄 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 思考。 一、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基层民警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当 前公安基础工作的要求,基层民警已基本达到会 打字、会上网、会收发电子邮件,能在公安网上 进行信息录入、查询等工作。 2.硬件配置情况。我市的派出所已全部接通 了公安网,有的派出所还建立了所内局域网;民 警微机配置率正逐年提高,有的所队甚至达到 100%。 3.信息化应用情况。 首先是应用意识较强。民警认为,现在所有 日常工作,包括追逃、查人、破抢包案件等都离 不开网络的支持,做到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 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其次是应用水平较高。民警在工作中采集的 各类信息,如案件及违法人员信息,通过计算机 网络及时录入警务综合应用系统,使采集的各类 信息及时转化为网上信息数据,发挥信息查询及 共享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的人口普查工作中, 通过“居民区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 居民区的人员居住及房屋情况全部登记录入;通 过“石家庄市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

浅析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浅析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浅析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是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迅速更新的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化、信息化是检验一个组织有没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准。近一年来,**县公安局在党委班子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在网络建设、网上办公、网上执法、通信设备、信息培训及应用、硬件投入、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下面,结合我局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笔者认为,公安事业要有更快更新的发展,必须要有公安信息化作支撑,特别是在加强刑事技术、网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建设上要有新突破。当前,公安事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公安信息化来破解。一个是警力严重不足问题。信息化是解决警力不足的现实之路,我们能够向信息化要警力、要素质、要战斗力。另一个是经费严重不足问题。公安事业发展与经费瓶颈制约的矛盾相对突出并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探索实践低投入高产出,省力、省钱又省时的办法。信息化是解决经费不足的现实之路。过去,我们因为受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制约,在案件线索摸排、追缉逃犯等方面,往往使用“人海”战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还不好。有了信息化,我们就能在网上串并案,就能在网上直接破案,就能在网上追逃,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增强警务效能。想控制治安、压制刑案,只有走信息化强警之路,把公安工作信息化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二、公安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因素是信息拥有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有了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宽阔的信息基础平台,还必须有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支撑。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广辟信息来源。围绕公安基础工作,要以广大民警为骨干,以协警、信息员、隐蔽力量、社会群众为有力帮手,将信息收集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要瞄准突出治安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重点人、地、事、物、组织等要求,扎实开展人口管理、重点部位控制、社区治安防范、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基层创安等工作,从中获取第一手的、全面准确的公安基础业务信息。同时,将可被我采集、能为我所用的社会信息纳入采录范围,努力构建以公安信息为主、社会信息为辅的综合信息库、二是严把信息质量。全面规范信息的采录工作,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抓紧界定信息内涵,强化信息收集时效,统一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操作流程和数据格式。特别是对一些公安实战中作用突出的信息,如指纹信息、现场勘查信息、案件信息、高危人群信息等,要分类建立健全信息采录运行机制,坚持数量、质量和时效并重,落实岗位采集责任,切实把好关、三是加强信息维护。丰富高质的信息是基础,统一严格的管理是关键。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利用价值,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网上信息日常维护制度,落实“谁主办、谁采录、谁维护”责任,努力为实战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实现信息共享。突破传统模式下警种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将现有分散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有机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提升应用效益。 三、民警信息化素质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保证。公安信息化讲求的是规模效益,既体现在信息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警务理念和信息作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每一位民警都成为信息警务的参与者、受

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信息通信部门根据上级机关的具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放在优先位臵来抓,从网络建设、信息应用、规范化治理、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公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公安信息通信专网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基层单位,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网络,开展公安信息应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传输平台。二是“金盾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积极搭建了公安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和公安网安全保障体系,完成了“一机两用”监测系统、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系统建设,初步建成了安全、高效的包括信息系统、通信系统、电子地图系统、监控系统以及把接、报、处警集于一体的统一指挥调度在内的、完整的公安现代化作战体系 ,为各警种、各部门实现网络化应用和网上信息共享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是,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上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第一,部分民警对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上不足,个别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到位。 公安部把“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作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应用水平是上级机关对基层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基层公安机关适应新时期基层公安工作的根本需要,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和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民警在对开展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特别是对公安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只是一句空话,走走过场而已。有的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思想观念没有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存在抓突击任务多,抓基础性工作少的现象,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公安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公安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20__年以来全国公安系统开展以构建“大情报”体系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这对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快速的实现工作模式转型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将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在信息化警务起跑点上探索一条公安机关跨越式发展的全新道路做为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的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更是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现状 刑事技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化政策与管理逐步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警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设成果已深刻影响并持续渗透到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公安机关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指挥模式上在传统的打击和防手段上在基础工作和执法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上在服务群众和管理社会的方式上在广大民警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和工作方法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初步构建了具有信息化本质特征的警务运行模式。 形成了警务综合应用平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技防络系统、标准化信息采集系统、刑事技术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

虽然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对信息化认识滞后于信息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信息化理念与实践还不够成熟;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实战需求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基础架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有待进一步加强系统服务实战功能仍显不足;信息应用不充分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和深度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人才缺乏在核心系统建设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制约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问题 一是工作理念存在局限。当前公安机关没有一套规划性的工作理念指引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工作开展在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工作上不知如何下手或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基础性设备需求层面无法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角度开展系统性、科学性的信息化工作。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单纯的信息化意识培养已不再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及时转换思维方式将口头空谈的信息化意识落到实实在在的具体如何开展信息化工作上来树立起全警正确的工作理念、建立起全局具体的工作措施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对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二)面临的基本形势 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给公安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特点

信息化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信息化考察报告 为了筹建省档案局数字化档案馆和更新档案展览陈列室,近日由省档案局赵海林副局长带队,办公室、保管利用处、电子文件管理处、科技信息教育处的相关人员参加,赴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考察目的明确,主题突出,准备充分,安排紧凑,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考察成员都觉得,这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之行,大家感触颇深、收获很大。 一、基本情况 按照预期安排,我们先后考察了江苏省档案局、常州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局、嘉兴市档案局等,与各局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加强了相关业务的沟通,也增进了感情。同时,出行人员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未出现违纪事件,较好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通过考察发现,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方面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有着基本相同的建设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建立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数字信息基础工程。三省市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成为所有党政信息资源、历史档案

数字记录遗产的数据仓库,借助已有电子政务网络,成为架构在各个信息孤岛之间的桥梁和信息资源物流中心。“收、管、存、用”成为三省市电子档案中心主要职责。电子档案中心具体建设内容概括为“134”,即“一库三平台四中心”,一库:档案综合基础数据库;三平台:电子档案数据采集交换平台、电子档案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网站);四中心:历史档案查阅中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现行电子文件阅览中心、缩微备份存储中心。 (二)网络构架及安全:三省市档案局在网络建设上基本上是三个网络,第一是外网(internet网)是严格控制的;第二是内网,主要运行OA办公自动化,对外链接政务外网,可以直接链接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第三是专网,主要是处理数据、加工数据的网络,对外信息发布审批通过网关控制。 三省市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对外采用等级保护和对内采用分 级保护的制度进行管理,分别从人、场地、电源、防水、防火、防雷击等几个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具体网络安全方面,使用防火墙、网页防篡改、网络入侵检测、CA认证等技术手段,明确划分网络边界,严控使用范围。 (三)机房建设:在机房建设方面三省市档案局虽然都是旧馆,但机房的投入和建设下了较大的功夫,整个中心机房都在100多平米以上,数字采编加工间占地都在400平米以上。而且现在三省市都已经在新建的档案馆预留分配机房和信息化用房不少于1000平米。机房格局上为了减少负载采取了机房分开的办法,也就是将机房

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信息情报工作在公安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信息收集、挖掘、分析、研判,对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信息情报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 一、提高是信息的传输效率 现在公文传输的情况是,公文,电报,一级传一级,层层传递。而且是专线接收。一是机要渠道。二是内网传输渠道。机要渠道24小时值班,按照电报的等级分类处理,有相应的制度,有严格的层级处理机制,收到电报需要用公文处理笺送负责人阅处。负责人批示后办理,这个过程,必须是纸质的,领导必须在办公室,必须有专门的人传阅。如果领导不在办公室,要有人送阅,是收文过程,发问过程也是一样的,文件起草后,送领导阅批,按照职能权限签发,这个过程需要纸质文件,需要领导在办公室,需要有人来回送阅文件,对于基层一线的民警来说,收到文件迅速处理并传达到每一位民警对于提高民警的执勤,执行力。十分重要,信息必须能快速地传递到,指定位置,并且能够迅速反馈相关信息,对于公安工作非常重要,基层民警通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离贵阳市交管局为例。交管局的发文,需要,要发到各大队,各大队再传到各中队,各中

队在传道,所有民警,更极端的情况是。交管局的文件。需要发到交管局亳所属支队,支队再发,大队,大队在发公安民警,需要专门的人员,驻守办公室,特别困难的事。大队办公室。需要将文件传递到每一位民警,民警执勤有轮休,传递文件的时候轮休的民警正好不在,或者。传递文件的时候,正好在路上之,执勤,文件不能迅速,传达到。当文件传达到每一位民警,民警反馈信息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比如说需要填表,民警本人还得再次返回办公室。或者在电话中委托他人,填写相关信息,再汇集到大队办公室。再层层上报,这个过程,需要民警值守,专线,需要民警来回处理,迅速传达到位,迅速反馈的效果,因此,从现代,公文传输的条件来说,可以为每一位,配备终端,适合公文传输查阅,反馈。的终端,公文传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实现用终端迅速处理,各环节的人员,都可以迅速地实现公文的签收,处理建议,批示,办理。反馈情况,各个环节的人员都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接收,快速转发。你,迅速地填表反馈相关信息,从公安部到基层一线大队的每一位民警,都可以实现,快速的连接。实现数据的快速整合,快速反馈。我,快速分析研判五,,无,很多人担心机密文件不适宜在终端上处理,你,这个问题其实好解决,终端加入身份验证环节,终端查阅文件实行保密措施,文件查阅人,对查阅文件的,五,保密情况负责,五, 二、二建设大数据和云计算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论文初稿)

基层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所队室(以下称为基层)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直接面向实战的特点,在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推进这一层面的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整个公安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绥芬河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我局在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 1、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公安信息化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思路决定出路,力度决定程度。2009年全省“公安信息化年”推进会议召开后,绥芬河公安局反复学习了会议精神,特别是对副省长、公安厅长孙永波同志的讲话,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三项建设”之首,公安工作新一轮发展进步的“第一支点”,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牛鼻子”工程。然而,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却存在着认识不高、领导不力、落实不强等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与上级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与先进地区相比要落后五年、十年、甚至更远,使工作受到很大局限,创新性不强,制约了公安工作的发展。全省“公安信息化年”推进会议明确了方向、看到了差距、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全局必须审时度势,打破传统思维,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之路,用公安科技信息化引领警务现代化,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这一英明决策既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公

安部和省公安厅的战略部署,更符合绥芬河市公安工作的实际,是确保全市公安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绥芬河市公安局决定借助全省开展“公安信息化年”活动的东风,拿出超乎常规的组织力度,建立超乎常规的运行机制,采取超乎常规的工作措施,强制入轨,强力推进,强力攻坚,用信息化助推全市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了保证“公安信息化建设年”取得实效,绥芬河市公安局精心制订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亲自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了“一把手工程”,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彻底扭转了民警以往的思想误区,使大家既有压力和决心、又有动力和信心。 2、强化保障,提高投入,切实把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做强 在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中,硬件是保障。为了达到做强硬件,的标准,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绥芬河市公安局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努力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倾斜。同时,本着“再穷不穷信息化、再苦不苦信息化和钱往信息化上用、设备往信息化上投”的思想,通过内挖外援,多渠道地筹措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上。一是内部挖潜,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 余万元,先后完善了110接处警平台、350兆无线对讲平台,建设了警务督察平台、情报信息平台。投资70余万元,增加了电脑、照相机、扫描仪、公安数字证书等。目前,全局现有310 名民警,已购置电脑350台,人均1.3台;照相机36 架,扫描仪18 台,

最新-公安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做法 精品

公安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做法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突破口,是新形势下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是解决警力不足,提升警务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县公安局自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以统一全局认识为出发点,着力更新传统观念,实现“三个统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在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部分民警甚至个别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 为此,该局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会议、培训、考察等途径,自上而下进行广泛地宣传动员,切实把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上来。 主要做到了“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党委班子的思想认识。 局党委班子始终把信息化建设置于突出位置,经常在党委会、办公会等重大会议上专题讨论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了大量的理论调研活动,在思想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向科技要警力,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力推进。 二是统一中层领导的思想认识。 为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开展,局党委响亮地提出了“不会计算机的领导将会失去指挥权,不会计算机的民警将会失去工作岗位”的口号,要求中层领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带头应用信息系统,带头参与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 三是统一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 县局以集中培训、会议座谈等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教育和鼓励民警积极接受新事物。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全力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三项工作”一是狠抓基础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缺少硬件,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源。

信息化智能化学习的考察报告

赴安徽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学习的考察报告 2020年1月6日至10日,集团公司张宁董事长组织公司信息部工作人员赴安徽合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重点对中国科技大及科大讯飞、科大国祯进行了学习考察,切身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智能化浪潮,开阔了眼界,取到了真经,进一步增强了推动公司“智慧服务”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一、考察对象基本情况 (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技大”)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985”重点建设院校,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 我们一行参观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室,实验室近3年共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30余项。实验室依托大数据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相关学院,围绕大数据融合、分析及应用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工作,具有十余年时间的政务、社会海量

数据积累,聚焦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惠民服务、智慧城市治理、智慧政务管理、智慧产业经济等应用研究,城市交通、环保、教育、医疗、金融、信用等各行业数字化应用研究,政府决策支撑模型等。 (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拥有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建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他们的研究从深度神经网络,到循环神经网络,再到卷积神经网络,更到深度全序列卷积神经网络,核心技术成果从语音识别到图文识别再到个体风险识别等等。 任正非说过,重大创新是无人区,无人领航,无人跟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全国“两会”上说:“我们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源头创新上,很多已经跟全世界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中美可以说很多领域已经同步进入无人区。”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就有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工信部已与安徽省共同推出推进智能语音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系列措施。 (三)科大国祯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公安信息化应用

孟建柱部长指出,信息化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从警务运作、公安执法,到队伍管理,全面深入的信息化应用将深刻影响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信息化应用对公安工作具有革命性影响 (一)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效率。一是全面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信息化手段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将按照信息化的内在规律对公安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流程再造,极大地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信息收集、处理、流转和查询统计速度,从而节省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全面提高打击工作效率。信息化手段与打击工作有机结合,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动态信息中,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自动分析各种信息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地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提高打击工作的精确度,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在执法工作中全程引入信息化,可以将执法流程的各个环节强制纳入规范的轨道。信息流与业务流的统一,使执法民警只能按照设定的岗位权限开展工作,既不能越权,也不能替代,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乱作为”问题。信息化手段使各个执法环节紧密相连,在各个环节之间建立互相依存、互相监督的关系,同时信息系统还具备到期预警和超期示警等功能,能够有效解决“不作

为”问题。执法工作的信息化还将为网上督察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督察部门足不出户就可对任意案件的当前资料和历史信息进行查阅检索,方便地从海量信息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民警规范执法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从根本上提高执法质量。 (三)全面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一是促进警务公开。公开和透明是现代公共管理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手段在警察公共关系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将有助于公安机关建立与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之间畅通的沟通桥梁,提高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能力,更好地按照“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原则,促进警务公开,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营造警民互动、有利于公安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提升服务能力。人民警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公安机关依托互联网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开放的网上服务窗口,整合相关警种的对外服务资源,细化、完善户籍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互联网管理、技防管理等对外服务工作的网上办事流程,实现群众咨询、投诉、举报、建议等非紧急警务的24小时网上受理、查询和处臵,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外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方便人民群众,构建更加和谐的警民关系。

如何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及提高水平的几点思考

---------------------------------------------------------------范文最新推荐------------------------------------------------------ 如何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及提高水平的几点思考 如何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及提高水平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作用于公安工作尤其时基层公安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如何在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基层公安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要战斗力的目标。现就结合本单位实际,谈几点具体看法: 一、信息化建设进程回顾 (一)发展前的状况 20xx年固始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组建初,仅有一台电脑且配置不高,接入公安网后运行速度较慢,工作效率低下。有警力21人,平均年龄27岁,虽趋于年轻化,但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不高,在巡逻执勤、执法办案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个别信息化应用水平稍好的民警,实战能力不强。同时,对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意识,信息化建设及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明显薄弱的状态。(二)现阶段取得的成果 与建队初相比,目前固始巡特警共拥有台式电脑台18台、笔记本电脑3台,达到人均一台的标准,且配置高,网速快。三年来,无论班子成员还是一线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均逐步提升,其中能够熟练运用的11人、基本熟练的7人、基本掌握的3人,均具备独立网上执 1 / 12

法办案、独立操作公安信息化平台等信息化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节约了警力,增强了战斗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以来,巡特警部门通过信息化应用,共破获各类案件10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2人,网上逃犯1人,实现了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三)主要经验做法 1、加大硬件投入。为缓解因电脑不足及配置不高而给工作带来的不便,07、08年度巡特警先后购置高配置电脑3台,09年度又一次性投入资金五万余元购置电脑18台,并及时安装入网。这些联网电脑的加入,使大队达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即定目标,为提升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2、强化应用学习。一是强化培训,以教带学。大队把提高民警的信息化素质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使全队民警充分认识到信息练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自觉参加县局举办的信息化应用培训班,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同时大队积极搭建学习平台,专门邀请局技术人员张巍、殷全磊等来队授课,现场指导,以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对接受能力弱、基础技能差的民警进行帮助,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入门”。二是结对帮扶,以“熟”带“生”。将本单位计算机运用“熟手”谢宜斌、梅雪涛等人确定为信息化建设“小教官”,通过定人、定责、定措施的方式,让“熟手”与“新手”结对帮扶,互帮互学,并实行捆绑考核,充分调动了民警互助互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了熟手乐教、

2021年浅谈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信息化建设包括什么

浅谈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包括什么 浅谈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对接与应用,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公安警务工作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实现执法管理能力和办案效率的跨越式提升,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突破口;是解决警力不足,提升警务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信息化应用呢?下面,简要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成效(一)信息建设格局初具规模。一是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随着“ ___”的建设,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先进的水平,公安三、四级宽带网络全覆盖,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部省市三级情报中心、公安 ___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基层所队接入网全面普及,公安业务工作基本实现信息化流程,公安情报信息系统等高端应用得到进一步 ___,基本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信息化大格局。二是各类信息系统不断完善。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警种、部门根据业务需求,社会各行业为方便、快捷管理,都建设有自己的应用系统,且系统在应用中不断升级完善。三是资源共享局面初步建立。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___,通过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和边界接入平台,公安内部系统

(如出入境、监管、交警等)和民航、银行、水电等社会信息资源基本实现共享,初步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信息化应用意识得到提升。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各级公安机关及民警已认识到信息化应用是公安工作必须依靠的手段,是公安工作向科技化发展的基础,是执法队伍由数量型、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的 ___,是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解决警力不足的根本策略,是提高公安工作效率、节约办案成本的唯一途径。 (三)信息化应用公安工作已普及。一是基础工作基本信息化。公安信息化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查询、情报收集研判、人员比对、文书报送审核、案件流转审批,逐步实现了网上破案、网上巡逻、网上管控、网上考核,增强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节约了工作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二是各类技术手段熟练应用。各级公安机关 ___及一线民警都能熟练应用各类技术手段,并通过实战提炼了大批技战法和研判模型。过去破案追逃协查信函满天飞,工作开展如同“大海捞针”,如今坐在“家”里轻点鼠标, ___就在千里之外被成功抓获。三是信息化破案比例不断攀升。广义地说,当前我们开展任何一项公安执法工作都有信息化的成分,随着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增强和各类信息系统逐渐完善,信息化破案率不断增长。

机房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机房考察报告 篇一:信息化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信息化考察报告 为了筹建省档案局数字化档案馆和更新档案展览陈列室,近日由省档案局赵海林副局长带队,办公室、保管利用处、电子文件管理处、科技信息教育处的相关人员参加,赴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考察目的明确,主题突出,准备充分,安排紧凑,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考察成员都觉得,这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之行,大家感触颇深、收获很大。 一、基本情况 按照预期安排,我们先后考察了江苏省档案局、常州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局、嘉兴市档案局等,与各局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加强了相关业务的沟通,也增进了感情。同时,出行人员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未出现违纪事件,较好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通过考察发现,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方面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有着基本相同的建设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点:(一)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建立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数字信息基础工程。三省市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成为所有党政信息资源、历史档案数字记录遗产的数据仓库,借助已有电子政务网络,成为架构在各个信息孤岛之间的桥梁和信息资源物流中心。“收、管、存、用”成为三省市电子档案中心主要职责。电子档案中心具体建设内容概括为 “134”,即“一库三平台四中心”,一库:档案综合基础数据库;三平台:电子档案数据采集交换平台、电子档案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网站);四中心:历史档案查阅中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现行电子文件阅览中心、缩微备份存储中心。 (二)网络构架及安全:三省市档案局在网络建设上基本上是三个网络,第一是外网(internet网)是严格控制的;第二是内网,主要运行oA办公自动化,对外链接政务外网,可以直接链接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第三是专网,主要是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