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1)定类尺度:计量层次最低;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各类别可以指定数字代码表示;使用时必须符合类别穷尽和互斥的要求;数据表现为“类别”;具有=或的数学特性

(2)定序尺度:对事物分类的同时给出各类别的顺序;比定类尺度精确;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序;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定距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比定序尺度精确;数据表现为“数值”;没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但是倍数关系不成立(如气温可以有温差,但不能有倍数关系)

(4)定比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数据表现为“数值”;有绝对零点;具有 或 的数学特性,也可+或— ,倍数关系成立(如年龄可以有差值也可以有倍数关系) &以上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测量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地进,高层次计量尺度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征,反之不成立。

·对测量尺度层次的判断

(1)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低,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高。

(2)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多。

(3)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多。

2、条形图与直方图的不同

(1)直方图表示定量数据(定距、定比数据),条形图表示定性数据(定类、定序数据)

(2)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3)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3、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

(1)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2)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3)均值:易受极端值影响、数学性质优良、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

·当分布为适度偏态时,三者之间近似的数量关系是: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是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3倍,即:e M X M X -=-30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得到以下三个关系式:

()X M M X X M e e 2330-=--=

320X M M e += 230M M X e -=

4、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如何运用离散系数判断平均数的代表性? (1)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是对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测度,消除了数据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用于对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用V 表示。公式如下:

(2)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大,平均数代表性小;反之,离散系数小的离散程度小,平均数代表性大。

5、什么是参数?什么是统计量?二者有何关系?

(1)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总体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所关心的参数主要有总体均值()、标准差()、总体比例(π)等。

(2)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样本统计量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所关心的样本统计量有样本均值(

x)、样本标准差(s)、样本比例(p)等

(3)关系:

6、评价估计量优良的标准是什么?

(1)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若,则称为的无偏估计量。(2)有效性:作为优良的估计量,除了满足无偏性的要求外,其方差应比较小。假定、为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其抽样分布的方差分别用和表示,若,则称为比更有效的估计量。在无偏估计条件下,估计量方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估计越有效。

(3)一致性:指随着样本单位数n的增大,样本估计量将在概率意义下越来越接近于总体真实值。若n越大越小,则称为的一致估计量。

7、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分别指什么?它们发生的概率大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原假设正确却拒绝了原假设。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被称为显著性水平。

(2)第二类错误(存为错误):原假设为假时未拒绝原假设。第Ⅱ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3)关系:在样本量不变的情况下,越小,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越小,但就大,犯第二类错误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越大,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越大,,但就小,饭第二类错误的可能性越小。不能同时减少两类错误,要使二者同时减小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样本量。

8、另加:什么是小概率事件原理?

(1)在一次试验中,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2)在一次试验中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

(3)小概率由研究者事先确定

9、什么是方差分析,它研究的是什么?

(1)方差分析就是从数据差异入手,通过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的统计方法。

(2)方差分析从形式上看是比较多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但本质上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他们之间有没有影响关系,关系的强度如何等。

10、方差分析中有哪些基本假定

⑴每个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即有:x~N(u,σ2)对于每个因素中的每一个水平,其观测值是来自正态分布总体的简单随机样本。

⑵每个总体的方差都相同。即:σ21=σ22=……=σn2 各组观测数据是从具有相同方差的正态分布总体中抽取的。

⑶各水平下的观测值相互独立。

11、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⑴比较两类误差,以检验均值是否相等

⑵比较的基础是方差比

⑶如果系统(处理)误差明显地不同于随机误差,则均值就不相等;反之,均值相等

⑷误差是由各部分的误差占总误差的比例来测度的

12、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提出假设

一般提法

H0 :m1 = m2 =…= mk 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H1 : m1 ,m2 ,… ,mk不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注意:拒绝原假设,只表明至少有两个总体的均值不相等,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均值都不相等(二)构造检验的统计量

1. 计算各水平的均值

(1)假定从第i个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i的简单随机样本,第i个总体的样本均值为该样本的全部观察值总和除以观察值的个数

x n x σσ=(2)计算公式为式中:

ni 为第 i 个总体的样本观察值个数 xij 为第 i 个总体的第 j 个观察值

2. 计算全部观察值的总均值 (1)全部观察值的总和除以观察值的总个数

(2)计算公式为:

k k i i

i k i n j ij n n n n n x n n x

x i +++===

∑∑∑===Λ21111式中:

3. 计算误差平方和 (1)总误差平方和()

∑∑==-=k i n j ij i x x SST 11

2 (2)水平项误差平方和

()()∑∑∑===-=-=k i i i k i n j i x x n x x SSA i 12

112

3)误差平方和()

∑∑==-=k i n j i ij i x x SSE 112

(4)三个平方和的关系SST=SSA+SSE

(5)三个平方和的作用

① SST 反映全部数据总的误差程度;SSE 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SSA 反映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大小

② 如果原假设成立,则表明没有系统误差,组间平方和SSA 除以自由度后的均方与组内平方和SSE 和除以自由度后的均方差异就不会太大;如果组间均方显著地大于组内均方,说明各水平(总体)之间的差异不仅有随机误差,还有系统误差

③ 判断因素的水平是否对其观察值有影响,实际上就是比较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之间差异的大小

4. 计算统计量

(1)计算均方差(MS )

④组间均方差:SSA 的均方差,记为MSA ,1-=

k SSA MSA

⑤组内均方差:SSE 的均方差,记为MSE ,

k n SSE

MSE -= 2)计算检验统计量F

),1(~k n k F MSE MSA F --=

(三)统计决策 将统计量的值F 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的临界值F 进行比较,作出对原假设H0的决策 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在F 分布表中查找与第一自由度df1=k-1、第二自由度df2=n-k 相应的临界值 F

若F>F,则拒绝原假设H0 ,表明均值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所检验的因素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

若F

1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有哪些假定?

1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

(1).共同的研究对象:都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分析

(2)只有当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时,用回归分析去寻求相关的具体数学形式才有实际意义(3).相关分析只表明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性质和程度,要确定变量间相关的具体数学形式依赖于回归分析

(4).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确定建立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

15、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区别有哪些?

(1)当绝对数时间序列中的数据反映的是现象在所属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就称为时期序列。其特点:1>序列中不同时间的数据具有可加性。2>序列中每个数据的大小与其所属时间的长短有直接联系。3>序列中每个数据需要连续登记取得。如国内生产总值序列

(2)当绝对数时间序列中的总量数据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处的总量时,称该序列为时点序列。其特点:1>序列中不同时点的数据不具有可加性。2>序列中各数据的大小与其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3>序列中各数据无需连续登记取得。如我国2000~2010年全国年末总人口序列

16、季节变动分析中的按月(季)平均法和趋势剔除法有什么不同?

(1)按月(季)平均法:直接根据原时间序列通过简单平均来计算季节指数,适用于包含水平趋势、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时间序列,即时间序列中不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和循环波动因素。·【基本假定】原时间序列包含水平趋势、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长期趋势和循环变动

·【计算步骤】

第一步:计算时间序列中各年同期(同月或同季)的平均数;

第二步:计算时间序列全部数据的总平均数;

第三步:计算各年同期(同月或同季)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的比值,即为季节指数(S)。

公式:

(2)趋势剔除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予以消除,然后再计算季节指数。

·【基本假定】采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分析季节变动时,假定时间序列各要素的关系结构为:y=T×S×C×I,同时假定各年度的不规则波动I彼此独立

·【计算步骤】

第一步:根据各年的月份(或季度)数据,计算12个月(或4个季度)移动平均趋势值T×C;第二步:将各实际观察值y除以相应趋势值T×C,即:

第三步:将S×I重新按月(季)排列,求得同月(或同季)平均数,再将其除以总平均数,即得季节指数S。

17、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有何作用?

(1)同度量因素就是使不同度量的现象过渡到可以同度量的没接因素。

(2)作用:1)同度量作用,即作为一种媒介,使原来度量单位不同而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数量,过渡到可以直接相加的现象数量。2)权数的作用,即起着权衡各个不同变量值在总体变动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同度量因素比较大的变量值对综合指数的影响程度大,反之则小。

会计学选择题判断题(-章)有标准答案

会计学选择题判断题(-章)有答案

————————————————————————————————作者:————————————————————————————————日期:

第一章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会计目标的载体是( D ) A.会计科目 B.会计凭证 C. 会计账簿 D.财务报告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 )。 A.核算与监督 B.分析与考核 C.预测和决策 D.核算与预测 3.会计以( B )为基本计量形式。 A. 实物计量 B. 货币计量 C. 时间计量 D. 劳动计量 4.会计政策一经选定不能随意变更,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可靠性 B.重要性 C.可比性 D.谨慎性 5.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应可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重要性 6.要求企业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 )。 A.可比性 B.可靠性 C.明晰性 D.相关性 7.企业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B)。 A.可靠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相关性 D.明晰性 8. 企业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这一做法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B )。 A. 重要性 B. 实质重于形式 C. 谨慎性 D.相关性 9.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所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权责发生制 B. 可靠性 C. 谨慎性 D. 重要性 10.下列事项中体现谨慎性要求的是( C )。 A.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确有需要改变的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B.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C.对资产发生的减值,相应计提减值准备 D.对有的资产、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11.会计核算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D ) A.相关性 B. 谨慎性 C.可比性 D.可靠性 12.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称为( A ) A.会计确认 B. 会计计量 C. 会计报告 D.会计核算 13.下列各项中,构成初次确认主要内容的是( D ) A.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会计信息 B.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 C. 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 D.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 14.下列各项中,构成再次确认主要内容的是( C ) A.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会计信息 B.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 C. 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 D.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 15.下列各项中,构成再次确认标准的依据是( A ) A.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B. 货币计量 C. 会计目标 D.会计核算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很重要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 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 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 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 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 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 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 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 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 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 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 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 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 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 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 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 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 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 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 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 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 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 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 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 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 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 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 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 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 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 查范围。调查项目和调查 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 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 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 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 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 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1)

1、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各自特征 (1)定类尺度:计量层次最低;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各类别可以指定数字代码表示;使用时必须符合类别穷尽和互斥的要求;数据表现为“类别”;具有=或?的数学特性 (2)定序尺度:对事物分类的同时给出各类别的顺序;比定类尺度精确;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序;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定距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比定序尺度精确;数据表现为“数值”;没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但是倍数关系不成立(如气温可以有温差,但不能有倍数关系) (4)定比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数据表现为“数值”;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也可+或— ,倍数关系成立(如年龄可以有差值也可以有倍数关系) &以上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测量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地进,高层次计量尺度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征,反之不成立。 ·对测量尺度层次的判断 (1)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低,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高。 (2)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多。 (3)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多。 2、条形图与直方图的不同 (1)直方图表示定量数据(定距、定比数据),条形图表示定性数据(定类、定序数据) (2)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3)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3、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 (1)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2)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3)均值:易受极端值影响、数学性质优良、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 ·当分布为适度偏态时,三者之间近似的数量关系是: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是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3倍,即:e M X M X -=-30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得到以下三个关系式: 4、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如何运用离散系数判断平均数的代表性? (1)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是对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测度,消除了数据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用于对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用V 表示。公式如下: (2)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大,平均数代表性小;反之,离散系数小的离散程度小,平均数代表性大。 5、什么是参数?什么是统计量?二者有何关系? (1)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总体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所关心的参数主要有总体均值(?)、标准差(?)、总体比例(π)等。 (2)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样本统计量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所关心的样本统计量有样本均值(?x)、样本标准差(s)、样本比例(p)等 (3)关系: 6、评价估计量优良的标准是什么? (1)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若,则称为的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情况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分为哪两大类?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类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采取计量尺度,分类、顺序、数值型数据;按统计数据收集方法,观测、实验数据;按被描述对象与时间关系,截面、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4什么是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举例说明 有限总体指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如若干个企业构成的总体,一批待检查的灯泡。无限总体指总体包括的元素是无限不可数的,如科学实验中每个试验数据可看做是一个总体的一个元素,而试验可无限进行下去,因此由试验数据构成的总体是无限总体 5变量可分为哪几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此

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 1、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试举例说明。 (一)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两类。 一、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 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 (1)定类数据: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定类数据只测度了事物之间的类别差,而对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却无法从中得知,因此各类地位相同, 顺序可以任意改变②对定类数据,可以且只能计算每一类别中各元素个体出现的频数。 人口的性别(男、女),为了便于统计处理,用数字代码来表示各个类别,例如分别用1、0表示男性与 女性,要注意的是,这时的数字没有任何程度上的差别或大小多少之分,只是符号而已。 (2)定序数据: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测度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分类),还可以测度次序差(比较优劣或排序)②无法测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因此该尺度的 计量结果只能排序,不能进行算术运算。产品等级(一等品、二等品…)考试成绩(优、良、差) 二、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1)定距数据: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准确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②定距尺度通常以自然或物理单位为计量尺度,因此测量结果往往表现为数值③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加减运算有意义)④“0”是测量尺度上的一个测量点,并不代表“没有”。100分制考试成绩;摄氏温度对不同地区温度的测量。 (2)定比数据(比率尺度):是能够测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数据。特点:①与定距尺度属于同一层次,计量结果也表现为数值②除了具有其他三种计量尺度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可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特点③“0”表示“没有”,即它有一固定的绝对“零点”,因此它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而定距尺度只可进行加减运算)职工月收入、企业产值、企业销售收入3亿元,人的身高176厘米、体重65公斤,物体的长度30厘米、面积600平方厘米、容积9000立方厘米,水稻的平均亩产400 公斤/亩,某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0元/人、第三产业比重48%等,都是定比数据。 (二)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三类 绝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形式体现现象或事物的外在数量特征,有明确的计量单位。 相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现象(事物)内部或现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无名数,少部分表现为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有名数(限于强度相对数)。 1.结构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或质量。居民食品支出 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重、产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人口性别比例、投资与消费比例等。 3.比较相对数。将同一时期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如,不同地区 商品价格对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某项指标对比等。 4.强度相对数,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程度。 6.动态相对数,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用以说明发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平均数: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三)统计数据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 (四)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 (五)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两类。 2、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总体: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也称为母体) 个体: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计量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计量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张学英 [摘 要]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了探讨,认为出于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考虑,当前会计实务中资产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可靠性 相关性 成本计量 价值计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各国会计学界都将可靠性与相关性列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即信息是可靠的,说明信息必须真实公允;信息是相关的,说明信息必须能导致决策的差异。 会计是基于受托责任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生俱来。但是,自从资本市场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后,会计信息的特性转向了“决策有用性”。尽管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当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但由于资本市场强调预期,总是希望会计信息有助于估计未来的业绩状况,于是相关性逐渐成为会计信息的主流,可靠性反而居其次。 当前,由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技术性限制,大量对投资者决策相关,但不能够同时满足确认的四项条件(即符合要素定义、可计量性、可靠性及相关性)的信息,大量涌入了财务报表表外进行披露,导致投资者要想进行决策,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往往是从表外而非从表内去寻找,表内的历史成本信息缺乏相关性。这种现象致使财务报告体系中的财务报表和表外信息披露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性”。 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本质上,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葛家澍教授指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是可靠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主要是财务活动)的历史”。直观地说,可靠性就是客观真实。但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尽管会计只能确认“过去的交易”,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估计和判断因素。因此,在客观真实既定的条件下,可靠性更取决于“确定性”的程度。会计上的“确定性”是指交易的经济性质的确定性和交易金额的确定性,即确认和计量的确定性。 可以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的确认和计量需用具备确定性的特征,尽管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和经济事项是不确定的,但财务报表确认和计量的结果应当是确定的。当面临不确定性时,会计确认和计量只能选择更为确定的结果,以通过增强确定性来提高可靠性。 3.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关性的具体要求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F A SB1980)。由于资本市场强调预期,投资者总是期望企业更早更快地确认并披露与其投资相关的信息,包括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但财务会计只能在一个公认的原则范围内提供力所能及的信息,于是,“表外披露”成为相关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分部报告、盈利预测报告以及管理层的分析与讨论等。换言之,当前会计在提高其信息的相关性方面,主要体现在表外信息上。 会计报表的表内信息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和审计质量委员会曾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了现行财务报表存在的不完整性,其中直接指出表内信息的计量问题,提倡采用公允价值。所以,要想使增强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更多地纳入财务报表表内进行确认,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必须取得长足的突破,而确认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计量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实际经济环境中,在很多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如何取舍一直是会计信息面临的两难问题。同时,这也涉及到了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即成本计量还是价值计量问题。 二、会计计量属性 1.会计计量 会计是一个量化的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主要是运用货币即金额来表示每项交易、事项和合同而产生的项目和数量,这就涉及到计量问题。计量问题除了要考虑计量的对象和单位外,主要是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 按照会计的属性由经济环境决定的假设,其计量属性应是市场价格。但由于交易和事项的日趋复杂化,会计在计量技术上也不断发展,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系列可用于计量的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计量属性的选择上,当前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成本计量还是价值计量的问题上。当然,我们不能抽象的断定那种计量属性为最优,计量属性的运用必须针对各种计量对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因此,F A SB第五号概念公告主张:“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项目是按不同属性来计量并根据项目的性质即计量属性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来决定的。本委员会期望,不同计量属性同时使用的情况将会继续下去。” 2.成本计量 按照财务会计的固有特性,一项交易和事项在其发生时按公允价值计量后,只要嗣后不发生引起与该交易有关的资产、负债的变化,则不应再进行后续计量,对企业持有的资源和义务始终保持初始公允价值——即历史成本是一项明智的决策。因此,会计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是由于它反映的是客观的评价,并且具有可验证性,即历史成本对于描述企业的资财,反映受托责任以及向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制定合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更真实可靠。它不允许在实现以前列报收入,解决了价值计量中可靠性难以保证的棘手问题。对成本计量的批评是成本(主要是历史成本)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会计账面价值与企业实际价值相差大,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差。 3.价值计量 会计学与经济学在计量上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反映成本,后者要求反映企业的价值。随着人们对资产本质认识的深入,会计学放弃了资产的成本观,采纳了经济学的观点,认为资产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相应的资产计量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价值计量。因为提供当前及未来预期价格(价值)显然比过去的价格对投资者更有意义,更具有决策相关性。特别是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公允价值、特别是公允价值中的现值计量,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 但是,价值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动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计量上带来主观随意性并受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重大影响,而且不符合会计的实现原则,再加之公允价值在金额的确定上存在技术性难度,因此其计量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会计的计量属性同样也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两难抉择。对于这个问题,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1999)认为,应把握在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相关性最大的原则,即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前提。很多会计信息使用者建议维持现行会计模式、反对采用以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模式的原因之一就是基于可靠性的考虑。 三、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会计的本质属性对其计量属性的选择存在影响。首先,会计反映历史这个本质特征决定了资产计量的历史成本特性;其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义务又在于提供效用最大化的信息。因此,反映历史并不排斥会计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供现在及未来与决策者更相关的信息。这就决定了需要按现行成本或现行价格对某些价格变化迅速、又能按变化了的价格进行变现的资产予以计量。事实上,现行会计实务是以历史成本为主,成本与价值混合计量的计量模式。 哪些资产适合采用价值计量,哪些资产适合采用成本计量呢?这就成为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实务中,使用价值计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可以单独计量资产出售产生的现金流量;o资产的收入实现非常容易或有合同保障;?资产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数额是可知的或可确切地估计。可以说,价值计量的金额能够得到可靠保证的资产属于价值计量的范畴。从目前的会计实务看,由于可靠性、实现原则及谨慎性原则的约束,价值计量方法运用的很不完全,主要运用在资产发生减值或无从寻找历史成本证据的时候。当资产的计量不符合上述条件时,成本则是其计价基础的现实选择。 我们认为,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因素的约束,不论从经济学还是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资产计量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未来资产计量是成本与价值并存,这样可以更好满足会计“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夏冬林.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会计研究, 2004(1):20-26 [2]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会计研究, 2003(3):3-7 — 256 — 科技信息企业论坛

统计思想有统计数据的类型

南丁格尔曾说过“若想了解上帝在想什么,我们就必须学统计,因为统计学就是在量测他的旨意。” 这里的上帝就是客观世界。 理、工、农、医、文,今天很难找到不使用统计的学科了,它在解决现代科学的那些最重要的和最多样化的课题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实生活中我科也离不开统计,每天晚上我们都要收听明天的天气预报,尤其注意明天下雨或下雪的概率;投资股票时,你需要了解股票场价格的信息,了解每只股票的财务信息;黄金周时,你打算出门旅行,一定要了解旅游的目的地的价格、服务以及旅游人数等。作为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士,更需要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统计方法。 一、什么是统计 统计学就是用来处理数据的,它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根据大百科全书对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statistics)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和推断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两大类。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 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二、统计的应用 (一)统计的应用领域 说出哪些领域应用统计,这很困难,因为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应用统计;说出哪些领域不使用统计,同样也很困难,因为几乎找不到一个不用统计的领域。因此,统计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语言。这里我们不想列举统计应用在一般领域如经济、管理、理工、农医的例子,因为大家已经对这些应用耳熟能详,熟视无睹了。我们只想举几个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例子。 统计学应用一:从“女士品茶”中得到的统计实验设计① 这是在2003年统计出自版社出版的一本名为《女士品茶》中所讲述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夏日午后,一群风度翩翩的学者偕夫人及漂亮的女友,正在英国剑桥的户外餐桌旁,悠闲地品茶论道。席间,一位美丽的女士惊呼,午茶的调制顺序对味道有很大的影响。把茶加进牛奶里和把牛奶加进茶里,喝起来风味完全不同。出于对女性的尊重,那些学者们面带绅士的微笑,内心却不以为然,甚至是藐视,依据他们的科学头脑分析,茶和牛奶两种物质混合结果的化学成分不会因为调制顺序不同而产生不同,怎么会喝起来不一样呢?文中暗表,这个命题的假设前提是不论调制顺序如何,牛奶和茶的比例是固定的或是基本不变的。正当众学者对美丽女士的说法嗤之以鼻时,有个身材瘦小,嘴上留着灰白胡子的绅士挺身而出,抓住了这个问题。 此人便是在统计发展史上地位显赫、大名鼎鼎的费雪(Ronald Aylmer Fisher,1890-1962),伦敦人氏,英国统计学家。费雪当时显得非常兴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让我们来检定这个命题。”说着,在众位学者的帮助下,他开始进行实验。他们设计并调制也很多杯不同的茶,有些先放茶水再加牛奶,有些先放牛奶再加茶水,然后按照既定的顺序一杯一杯拿给美丽女士品尝分辨,但她并不知道每杯茶的调法。费雪端给她第一杯茶时她品尝了一口,然后说出这杯茶是先放茶水后加的牛奶,还是先放牛奶后加的茶水。费雪记录上她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1、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各自特征 (1)定类尺度:计量层次最低;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各类别可以指定数字代码表示;使用时必须符合类别穷尽与互斥的要求;数据表现为“类别”;具有=或≠的数学特性 (2)定序尺度:对事物分类的同时给出各类别的顺序;比定类尺度精确;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序;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定距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比定序尺度精确;数据表现为“数值”;没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但就是倍数关系不成立(如气温可以有温差,但不能有倍数关系) (4)定比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数据表现为“数值”;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也可+或— ,倍数关系成立(如年龄可以有差值也可以有倍数关系) &以上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测量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地进,高层次计量尺度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征,反之不成立。 ·对测量尺度层次的判断 (1)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低,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高。 (2)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多。 (3)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多。 2、条形图与直方图的不同 (1)直方图表示定量数据(定距、定比数据),条形图表示定性数据(定类、定序数据) (2)条形图就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就是固定的;直方图就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3)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就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就是分开排列 3、均值、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 (1)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2)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3)均值:易受极端值影响、数学性质优良、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 ·当分布为适度偏态时,三者之间近似的数量关系就是: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就是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3倍,即:e M X M X -=-30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得到以下三个关系式: ()X M M X X M e e 2330-=--= 320X M M e += 230M M X e -= 4、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如何运用离散系数判断平均数的代表性? (1)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就是对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测度,消除了数据水平高低与计量单位的影响,用于对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用V 表示。公式如下: (2)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大,平均数代表性小;反之,离散系数小的离散程度小,平均数代表性大。 5、什么就是参数?什么就是统计量?二者有何关系? (1)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总体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所关心的参数主要有总体均值(μ)、标准差(σ)、总体比例(π)等。 (2)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样本统计量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所关心的样本统计量有样本均值(?x)、样本标准差(s)、样本比例(p)等

会计习题

1.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所采用的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B.可变现净值C.公允价值D.现值 2.某企业年初资产总额为12.6万元,负债总额为4.8万元。本年度取得收入共计8.9万元,发生费用共计9.3万元,年末负债总额为5万元。该企业年末资产总额为( )万元。 A.12.4 B.12.2 C.12.8 D.13.1 3.下列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 )。 A.收入B.所有者权益C.费用D.利润 4.下列项目中属于留存收益的是( )。 A.实收资本B.盈余公积C.资本公积D.应付股利 5.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是( )。 A.收入B.所有者权益C.资产D.负债 6.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所采用的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现值 7.下列属于企业非流动资产的是( )。 A.库存已两年的商品B.无形资产C.长期应付债券D.一年以上未收回应收账款 8.某银行于2014年1月18日同意将甲企业短期借款3万元变更为长期借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负债为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增减金额相等,权益总额不变B.负债为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也增加,权益总额增加 C.负债为一个项目减少,另一个项目也减少,权益总额减少 D.负债为一个项目增加,资产为另一个项目增加,金额相等 9.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下列各项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A.出售商品收入B.提供劳务收入C.销售材料收入D.罚款收入10.下列不能确认为收入的是( )。 A.销售原材料B.销售包装物C.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D.出租包装物 1.D解析:在现值计量下,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2.A解析: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2.6-4.8=7.8万元,本期实现利润 =8.9-9.3=-0.4万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该企业年末资产总额=5+7.8-0.4=12.4万元。 3.B解析:所有者权益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4.B解析::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 5.A解析: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收入.费用和利润。

统计学基础课后全部详细答案与讲解

统计学第一至四章答案 第一章 一、思考题 1.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 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2.统计数据的分类:按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获取数据的方式: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特点:分类数据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任意改变;顺序数据的分类是有序的;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是定量数据;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截面数据也称静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也称动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对武昌分校的全体教师进行工资调查,那么全体教师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五十名教师进行调查,这五十名教师的集合就是样本,全体教师工资的总体平均值和总体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五十名教师工资的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教师的工资。 4.有限总体:指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例如:武昌分校10 级金融专业学生 无限总体:指总体所包含的元素是无限的、不可数的。例如:整个宇宙的星

球 5.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同时数值型变量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6.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可以一一列举,例如“产品数量” 、“企业数”。连续型变量的取值指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例如“温度” 、“年龄”。 二、练习题 1.(1)数值型变量(2)分类变量(3)数值型变量 (4)顺序变量(5)分类变量 2.(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IT 从业者,样本是从IT 从业者中抽取的1000 人,样本量是1000 (2)“月收入”是数值型变量 (3)“消费支付方式”是分类变量 3.(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 (2)“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分类变量 第二章 一、思考题 1:答:1:普查的特点: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 ②: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③:普查的数据一般比 较准确;4:普查的使用围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的、 特定的现象。2 :抽样调查的特点:①:经济性;②:时效性强; ③:适应面广;④:准确性高。

资产评估考试会计知识练习题付答案

【会计知识】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更关注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是()。 A、分散的投资者 B、债权人 C、政府部门 D、社会公众 2、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3、费用与直接计入利润的损失的主要区别在于()。 A、经营活动与非经营活动的区别 B、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的区别 C、经济利益流出与经济利益流入的区别 D、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与有关的区别 4、决定了会计小李要为谁来做账务处理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主体假设 B、会计分期假设 C、货币计量假设 D、持续经营假设 5、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要求。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靠性 D、及时性 6、下列资产计量中,属于按历史成本计量的是()。 A、应收账款按扣减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列报 B、固定资产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C、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 D、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 7、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也可能源于日常活动 B、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C、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不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8、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A、应付股利

多组和分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2多组和分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7 ?盒子图 盒子图能够直观简洁地展现数据分布的主要特征.我们在R 中使用boxplot()函数作盒子图.在盒子图中,上下四分位数分别确定中间箱体的顶部和底部,箱体中间的粗线是中位数所在的位置.由箱体向上下伸出的垂直部分为“触须”(whiskers),表示数据的散布范围,其为1.5倍四分位间距内距四分位点最远的数据点.超出此范围的点可看作为异常点(outlier). §3.2多组和分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对于多组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的计算和图形表示方面,前面所介绍的部分方法不能够有效地使用,例如许多函数都不能直接对数据框进行操作.这时我们需要一些其他的函数配合使用. 1.图形表示: ?散点图:前面介绍的plot,可直接对数据框操作.此时将绘出数据框中所对应的所有变量两两之间的散点图.所做图框中第一行的散点图是以第一个变量为纵坐标,分别以第二、三...个变量为横坐标的散点图.这里数据举例说明. library(DAAG);plot(hills) ?盒子图:前面介绍的boxplot,亦可直接对数据框操作,其在同一个作图区域内画出各组数的盒子图.但是注意,此时由于不同组数据的尺度可能差别很大,这样的盒子图很多时候表达出来不是很有意义.boxplot(faithful).因此这样做比较适合多组数据具有同样意义或近似尺度的情形.例如,我们想做某一数值变量在某个因子变量的不同水平下的盒子图.我们可采用类似如下的命令: boxplot(skullw ~age,data=possum),亦可加上参数horizontal=T,将该盒子图横向放置. boxplot(possum$skullw ~possum$sex,horizontal=T) ?条件散点图:当数据集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因子变量时,我们可使用条件散点图函数coplot()作出因子变量不同水平下的多个散点图,当然该方法也适用于各种给定条件或限制情形下的作图.其调用格式为 coplot(formula,data)比如coplot(possum[[9]]~possum[[7]] possum[[4]]),或 coplot(skullw ~taill age,data=possum); coplot(skullw ~taill age+sex,data=possum)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各自特征 (1)定类尺度:计量层次最低;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各类别可以指定数字代码表示;使用时必须符合类别穷尽和互斥的要求;数据表现为“类别”;具有=或的数学特性 (2)定序尺度:对事物分类的同时给出各类别的顺序;比定类尺度精确;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序;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定距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比定序尺度精确;数据表现为“数值”;没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的数学特性,但是倍数关系不成立(如气温可以有温差,但不能有倍数关系) (4)定比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数据表现为“数值”;有绝对零点;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也可+或—,倍数关系成立(如年龄可以有差值也可以有倍数关系) &以上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测量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地进,高层次计量尺度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征,反之不成立。 ·对测量尺度层次的判断 (1)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低,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高。 (2)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多。 (3)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多。 2、条形图与直方图的不同 (1)直方图表示定量数据(定距、定比数据),条形图表示定性数据(定类、定序数据) (2)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3)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3、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 (1)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2)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3)均值:易受极端值影响、数学性质优良、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 ·当分布为适度偏态时,三者之间近似的数量关系是: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是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距 离的3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得到以下三个关系式: 4、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如何运用离散系数判断平均数的代表性 (1)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是对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测度,消除了数据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用于对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用V表示。公式如下: (2)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大,平均数代表性小;反之,离散系数小的离散程度小,平均数代表性大。 5、什么是参数什么是统计量二者有何关系 (1)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总体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所关心的参数主要有总体均值()、标准差()、总体比例(π)等。 (2)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样本统计量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所关心的样本统计量有样本均值(x)、样本标准差(s)、样本比例(p)等 (3)关系: 6、评价估计量优良的标准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