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溶退火

固溶退火
固溶退火

固溶退火亦即碳化物固溶退火, 一种将成品件加热至1850 deg F(摄氏1010度)以上而脱除碳化物沉淀(即从不锈钢固体溶液中逃逸的碳)的工艺, 此后将其迅速降温,通常是用水淬火, 所含碳化物返回不锈钢固体溶液中.

固溶退火处理可应用于一系列的合金钢与不锈钢成分中. 对于300系列不锈钢铸件的固

溶处理能产生一种没有碳化物杂质的均一的显微结构. 对于沉淀硬化合金铸件及锻件的固溶

退火能产生较软的显微结构,更适于精密公差的机加工.这些合金在以最小畸变的精密公差机加工之后,有着时效硬化的潜在倾向.这些材料及工艺对有中等强度要求的车削或螺旋机件上有着普遍的应用. 这种热处理可以依照部件所需的尺寸,几何形状与表面条件,成批的在大气炉,非常压炉或真空炉中进行.小型部件也可以在连续氢气带式炉中热加工.

固溶退火与时效硬化也可用于铝合金的冲压件和铸件. 通常是在非常压批式炉进行热处理,在固溶退火之后用水对部件淬火.时效硬化则在大气中用电炉或燃气炉成批操作.

固溶热处理

③含0.07%碳、17%铬、7%镍、1.15%铝的17-7PH沉淀硬化不锈钢,经过固溶处理,即加热到1065℃,保持数分钟,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可以在室温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塑性和成形性。随后进行调整处理及深冷处理,即加热到955℃,保持10分钟,在空气中冷却到室温,再冷却到-73℃,保持8小时,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最后在510℃进行时效处理1小时,使金属间化合物NiAl析出,产生沉淀硬化。与固溶处理后相比,屈服强度由275兆帕(1兆帕≈10.2千克力/厘米2)提高到1520兆帕,抗拉强度由900兆帕提高到1620兆帕,伸长率由35%降低到6%(见金属的强化)。

固溶热处理-配图

退火: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1]工艺。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也叫焖火。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

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图1)。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各种非铁合金的退火温度则在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固溶度线温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重结晶退火应用于平衡加热和冷却时有固态相变(重结晶)发生的合金。其退火温度为各该合金的相变温度区间以上或以内的某一温度。加热和冷却都是缓慢的。合金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故称为重结晶退火,常被简称为退火。

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第一回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厚、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退火温度在Ac3以上(亚共析钢)使钢发生完全的重结晶者,称为完全退火,退火温度在Ac1与Ac3之间(亚共析钢)或Ac1与Acm之间(过共析钢),使钢发生部分的重结晶者,称为不完全退火。前者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轧件、焊件,以消除组织缺陷(如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使组织变细和变均匀,以提高钢件的塑性和韧性。后者主要用于中碳和高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的锻轧件。此种锻、轧件若锻、轧后的冷却速度较大时,形成的珠光体较细、硬度较高;若停锻、停轧温度过低,钢件中还有大的内应力。此时可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使珠光体发生重结晶,晶粒变细,同时也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改善被切削性。此外,退火温度在Ac1与Acm之间的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也是不完全退火。

重结晶退火也用于非铁合金,例如钛合金于加热和冷却时发生同素异构转变,低温为α相(密排六方结构),高温为β相(体心立方结构),其中间是“α+β”两相区,即相变温度区间。为了得到接近平衡的室温稳定组织和细化晶粒,也进行重结晶退火,即缓慢加热到高于相变温度区间不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使合金转变为β相的细小晶粒;然后缓慢冷却下来,使β相再转变为α相或α+β两相的细小晶粒。

等温退火应用于钢和某些非铁合金如钛合金的一种控制冷却的退火方法。对钢来说,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以上不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钢奥氏体化,然后迅速移入温度在A1以下不多的另一炉内,等温保持直到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片层状珠光体(亚共析钢还有先共析铁素体;过共析钢还有先共析渗碳体)为止,最后以任意速度冷却下来(通常是出炉在空气中冷却)。等温保持的大致温度范围在所处理钢种的等温转变图上A1至珠光体转变鼻尖温度这一区间之内(见过冷奥氏体转变图);具体温度和时间,主要根据退火后所要求的硬度来确定(图2)。等温温度不可过低或过高,过低则退火后硬度偏高;过高则等温保持时间需要延长。钢的等温退火的目的,与重结晶退火基本相同,但工艺操作和所需设备都比较复杂,所以通常主要是应用于过冷奥氏体在珠光体型相变温度区间转变相当缓慢的合金钢。后者若采用重结晶退火方法,往往需要数十小时,很不经济;采用等温退火则能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并能使整个工件获得更为均匀的组织和性能。等温退火也可在钢的热加工的不同阶段来用。例如,若让空冷淬硬性合金钢由高温空冷到室温时,当心部转变为马氏体之时,在已发生了马氏体相变的外层就会出现裂纹;若将该类钢的热钢锭或钢坯在冷却过程中放入700℃左右的等温炉内,保持等温直到珠光体相变完成后,再出炉空冷,则可免生裂纹。

含β相稳定化元素较高的钛合金,其β相相当稳定,容易被过冷。过冷的β相,其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图3)与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相似。为了缩短重结晶退火的生产周期并获得更细、更均匀的组织,亦可采用等温退火。

均匀化退火亦称扩散退火。应用于钢及非铁合金(如锡青铜、硅青铜、白铜、镁合金等)的铸锭或铸件的一种退火方法。将铸锭或铸件加热到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的某一较高温度,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下来。均匀化退火是使合金中的元素发生固态扩散,来减轻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偏析),主要是减轻晶粒尺度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晶内偏析或称枝晶偏析)。均匀化退火温度所以如此之高,是为了加快合金元素扩散,尽可能缩短保温时间。合金钢的均匀化退火温度远高于Ac3,通常是1050~1200℃。非铁合金锭进行均匀化退火的温度一般是“0. 95×固相线温度(K)”,均匀化退火因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所以热能消耗量大。

球化退火只应用于钢的一种退火方法。将钢加热到稍低于或稍高于Ac1的温度或者使温度在A1上下周期变化,然后缓冷下来。目的在于使珠光体内的片状渗碳体以及先共析渗碳体都变为球粒状,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中(这种组织称为球化珠光体)。具有这种组织的中碳钢和高碳钢硬度低、被切削性好、冷形变能力大。对工具钢来说,这种组织是淬火前最好的原始组织。

球化退火的具体工艺(图4)有:①普通(缓冷)球化退火(图4a),缓冷适用于多数钢种,尤其是装炉量大时,操作比较方便,但生产周期长;②等温球化退火(图4b),适用于多数钢种,特别是难于球化的钢以及球化质量要求高的钢(如滚动轴承钢);其生产周期比普通球化退火短,不过需要有能够控制共析转变前冷却速率的炉子;③周期球化退火(图4c),适用于原始组织为片层状珠光体组织的钢,其生产周期也比普通球化退火短,不过在设备装炉量大的条件下,很难按控制要求改变温度,故在生产中未广泛采用;④低温球化退火(图4d),适用于经过冷形变加工的钢以及淬火硬化过的钢(后者通常称为高温软化回火);⑤形变球化退火,形变加工对球化有加速作用,将形变加工与球化结合起来,可缩短球化时间。它适用于冷、热形变成形的钢件和钢材(如带材)(图4e是在Acm或Ac3与Ac1之间进行短时间、大形变量的热形变加工者;图4f是在常温先予以形变加工者;图4g是利用锻造余热进行球化者)。

再结晶退火应用于经过冷变形加工的金属及合金的一种退火方法。目的为使金属内部组织变为细小的等轴晶粒,消除形变硬化,恢复金属或合金的塑性和形变能力(回复和再结晶)。若欲保持金属或合金表面光亮,则可在可控气氛的炉中或真空炉中进行再结晶退火。

去除应力退火铸、锻、焊件在冷却时由于各部位冷却速度不同而产生内应力,金属及合金在冷变形加工中以及工件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也产生内应力。若内应力较大而未及时予以去除,常导致工件变形甚至形成裂纹。去除应力退火是将工件缓慢加热到较低温度(例如,灰口铸铁是500~550℃,钢是500~650℃),保温一段时间,使金属内部发生弛豫,然后缓冷下来。应该指出,去除应力退火并不能将内应力完全去除,而只是部分去除,从而消除它的有害作用。

还有一些专用退火方法,如不锈耐酸钢稳定化退火;软磁合金磁场退火;硅钢片氢气退火;可锻铸铁可锻化退火等。

--------------------------------------------------------------------------------

退火annealing

将工件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目的在于:①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②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常用的退火工艺有:①完全退火。用以细化中、低碳钢经铸造、锻压和焊接后出现的力学性能不佳的粗大过热组织。将工件加热到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再次发生转变,即可使钢的组织变细。②球化退火。用以降低工具钢和轴承钢锻压

后的偏高硬度。将工件加热到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上20~40℃,保温后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中的片层状渗碳体变为球状,从而降低了硬度。③等温退火。用以降低某些镍、铬含量较高的合金结构钢的高硬度,以进行切削加工。一般先以较快速度冷却到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或索氏体,硬度即可降低。④再结晶退火。用以消除金属线材、薄板在冷拔、冷轧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硬度升高、塑性下降)。加热温度一般为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50~150℃,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应使金属软化。⑤石墨化退火。用以使含有大量渗碳体的铸铁变成塑性良好的可锻铸铁。工艺操作是将铸件加热到95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后适当冷却,使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⑥扩散退火。用以使合金铸件化学成分均匀化,提高其使用性能。方法是在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将铸件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并长时间保温,待合金中各种元素扩散趋于均匀分布后缓冷。⑦去应力退火。用以消除钢铁铸件和焊接件的内应力。对于钢铁制品加热后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100~20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即可消除内应力。

退火

为了消除塑料制品的内应力或控制结晶过程,将制品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而后慢慢冷却的操作。

--------------------------------------------------------------------------------

退火annealing

加热使DNA双螺旋解开,在一定的条件下,两条互补的单链依靠彼此的碱基配对重新形成双链DNA的过程,亦即复性过程。热变性的DNA单链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可以达到很好的退火。退火的两条单链可以来自同一个双链的DNA分子,也可以来自不同的DNA分子。退火是变性的逆转过程,它受温度、时间、DNA浓度、DNA顺序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如PCR 反应中引物与模板DNA的退火,核酸杂交中探针与被检DNA的退火。

--------------------------------------------------------------------------------

退火annealing

在半导体技术中也常常采用退火技术。例如:

(1)半导体芯片在经过离子注入以后就需要退火。因为往半导体中注入杂质离子时,高能量的入射离子会与半导体晶格上的原子碰撞,使一些晶格原子发生位移,结果造成大量的空位,将使得注入区中的原子排列混乱或者变成为非晶区,所以在离子注入以后必须把半导体放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退火,以恢复晶体的结构和消除缺陷。同时,退火还有激活施主和受主杂质的功能,即把有些处于间隙位置的杂质原子通过退火而让它们进入替代位置。退火的温度一般为200~800C,比热扩散掺杂的温度要低得多。

(2)蒸发电极金属以后需要进行退火,使得半导体表面与金属能够形成合金,以接触良好(减小接触电阻)。这时的退火温度要选取得稍高于金属-半导体的共熔点(对于Si-Al 合金,为570度)

1.无缝管工艺流程

卫生级镜面管工艺流程:

管坯——检验——剥皮——检验——加热——穿孔——酸洗——修磨——润滑风干——焊头——冷拔——固溶处理——酸洗——酸洗钝化——检验——冷轧——去油——切头——风干——内抛光——外抛光——检验——标识——成品包装

工业管工艺流程

管坯——检验——剥皮——检验——加热——穿孔——酸洗——修蘑——润滑风干——焊头——冷拔——固溶处理——酸洗——酸洗钝化——检验

2.焊管工艺流程:

开卷——平整——端部剪切及焊接——活套——成形——焊接——内外焊珠去除——预校正——感应热处理——定径及校直——涡流检测——切断——水压检查——酸洗——最终检查——包装

1Cr13淬火加热温度:1000-1050度,保温1到3小时,空冷,按回火温度高低不同,硬度随之不同。580-650度回火,水冷,硬度HBS为254-302

560-620度回火,水冷,硬度HBS为285-341

550-580度回火,水冷,硬度HBS为254-362

520-560度回火,水冷,硬度HBS为341-388

小于300度回火,空冷,硬度HBS大于388

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solution treatment):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solution treatment 1. 目的 编辑 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 适用 多种特殊钢,高温合金,特殊性能合金,有色金属。 尤其适用:1.热处理后须要再加工的零件。 2.消除成形工序间的冷作硬化。 3.焊接后工件。 原理 序言 固溶处理是为了溶解基体内碳化物、γ’相等以得到均匀的过饱和固溶体,便于时效时重新析出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的碳化物和γ’等强化相,同时消除由于冷热加工产生的应力,使合金发生再结晶。其次,固溶处理是为了获得适宜的晶粒度,以保证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 固溶处理的温度范围大约在980~1250℃之间,主要根据各个合金中相析出和溶解规律及使用要求来选择,以保证主要强化相必要的析出条件和一定的晶粒度。对于长期高温使用的合金,要求有较好的高温持久和蠕变性能,应选择较高的固溶温度以获得较大的晶粒度;对于中温使用并要求较好的室温硬度、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合金,可采用较低的固溶温度,保证较小的晶粒度。高温固溶处理时,各种析出相都逐步溶解,同时晶粒长大;低温固溶处理时,不仅有主要强化相的溶解,而且可能有某些相的析出。对于过饱和度低的合金,通常选择较快的冷却速度;对于过饱和度高的合金,通常为空气中冷却。 不锈钢固溶热处理 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时,会有高铬碳化物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能变成粉末。所以有晶间腐蚀倾向的奥氏体不锈钢应进行固溶热处理或稳定化处理。 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像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AZ31镁合金铸坯均匀化退火_艾秀兰

第34卷 第12期 2009年 12 月 HEAT T RE AT ME NT OF MET ALS Vol 134No 112 December 2009 AZ31镁合金铸坯均匀化退火 艾秀兰 1,2 ,杨 军1,权高峰 1,2 (11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1辽宁省轨道交通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8) 摘要:研究了一种新的均匀化退火工艺对AZ31镁合金铸坯组织转变和成分均匀化的影响,保温温度为530、540和550℃以及保温时间为30、60和90m in 。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在固相线温度以下应尽可能提高退火温度,同时缩短退火时间可使铸坯达到较好的均匀化效果,消除大部分枝晶偏析,γ2M g 17A l 12相在α2Mg 基体上呈细小的颗粒状分布;AZ31镁合金铸锭的优化退火工艺为 540℃保温60m in 。 关键词:AZ31镁合金;均匀化退火;显微组织 中图分类号:TG14612;TG1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26051(2009)1220023204 Hom ogen i z i n g annea li n g of a s 2ca st AZ31magnesi u m a lloy A I Xiu 2lan 1,2 ,Y ANG Jun 1,QUAN Gao 2feng 1,2 (11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alian J iaot ong University,Dalian L iaoning 116028,China; 21L iaoning Key Material Laborat ory f or Rail w ay,Dalian L iaoning 116028,China ) Abstract:The effects of a ne w homogenizing annealing p r ocess on phase transfor mati on and compositi on homogenizati on of as 2cast AZ31magnesiu m all oy were investigated 1The annealing te mperatures were 530,540,550℃and holding ti m e was 30,60,90m in res 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s olidus line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 mperature and shortening annealing ti m e,the better annealing effectiveness can be attained 1After homogenizing,the γ2Mg 17A l 12phase dis persed in the α2Mg matrix as fine particles,and dendritic segregati on is al m ost eli m inated 1According t o the m icr ostructure,the op ti m al homogenizing annealing p r ocess of the all oy is heating at 560℃f or 60m in 1Key words:AZ31magnesiu m all oy;homogenizing annealing;m icr ostructure 收稿日期:2009207214 基金项目:辽宁省镁开发项目(072990068) 作者简介:艾秀兰(1971—),女,辽宁辽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镁合金的成型和加工,发表论文10余篇。联系电话:0411284106852;E 2mail:aixl@djtu 1edu 1cn 镁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尺寸稳定性高,阻尼减震性能好,机械加工方便,尤其易于回收利用, 具有环保特性[1] 。为了更广泛地应用镁合金,利用各种变形方法(如轧制、挤压和锻造等)来制造镁合金部件成为镁合金发展中的一大趋势。与铸造产品相比,这些变形产品具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强度和延展性 以及更多样化的力学性能等优点[2] 。AZ31镁合金是 最常用的合金之一[3] ,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和耐腐 蚀综合性能,而且价格较低[4] 。为了缩短加工工艺,目前倾向于由铸坯直接成形,但在镁合金铸态显微组织中,α2Mg 基体上分布有条块状Mg 17A l 12相,而且镁是密排六方的晶体结构,使合金元素在镁基体中扩散速率很低,很容易在凝固过程中产生枝晶偏析和形成非平衡相。由于有Mg 17A l 12这类相的存在,使本来变形能力就很差的镁合金塑性更差。有研究表明[526] ,通过高温退火或固溶处理能使γ相部分或完全溶解,产生固溶强化效果,抗拉强度和延展性显著提高。因此, 为了保证后续的等温压缩工艺和提高合金组织成分的 均匀性,需对试验合金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对其它 镁合金的均匀化处理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研究[7211] ,李 艳等人[12] 对AZ31镁合金的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但选取的退火温度较低,退火时间较长,长时间的加热将导致镁合金铸锭表面严重氧化。本文拟采用提高退火温度缩短保温时间的方法,来探讨一种新的均匀化退火工艺,以更节省能源为目的,为AZ31镁合金由铸态组织直接塑性变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是工业用AZ31镁合金锭,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2170~3109A l 、1106~1138Zn 、0147~0157Mn,Mg 余量。为避免因铸造产生的缺陷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选取的试样来自铸锭的同心圆位置,以保证原始材料的一致性。112 试验方法 11211 差热分析试验 采用METT LER T OLE DO DSC822e 差热分析仪对AZ31镁合金试样进行差热分析(DSC )测试。从室温至800℃温度范围内对AZ31镁合金进行动态升温扫描,升温速率为20℃/m in 。扫

铝合金最佳固溶时效强化工艺参数的研究

实验十铝合金最佳固溶时效强化工艺参数的研究 —Al—Si-Cu-Mg-Mn系合金最佳固溶时效强化工艺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Al—Si-Cu-Mg-Mn的成分配制—合金的熔炼—合金的固溶时效—显微组织分析—机械性能测定,最终测得最佳的铝合金固溶与时效温度及热处理时间的工艺参数。 二、原理概述: 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沉淀相)或形成溶质原子聚焦区以及亚稳定过渡相的过程称为脱溶或沉淀,是一种扩散型相变。具有这种转变的最基本条件是,合金在平衡状态图上有固溶度的变化,并且固溶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如图1所示。如果将C0成分的合金自A单相α固溶体状态缓慢冷却到固溶度线(MN)以下温度(如T3)保温时,β相将从α相中脱溶析出,α相的成分将沿固溶度线变化为平衡浓度C1,这种变化可表示为:α(C0)→α(C1)+β。β为平衡相,可以是端际固溶体,也可以是中间相,反应产物为(α+β)双相组织,将这种双相组织加热到固溶度线以上某一温度,(如T1)保温足够时间,将获得均匀的单相固溶体α相,这种处理称为固溶处理。 图1固溶处理与时效处理的工艺过程示意图 若将经过固溶处理的C0成分合金急冷,抑制α相分解,则在室温下获得亚稳的过饱和α相固溶体。这种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或在较高温度下等温保持时,亦将发生脱溶,但脱溶往往不是状态图中的平衡相,而是亚稳相或溶质原子聚焦区。这种脱溶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称为沉淀强化或时效强化,是强化合金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固溶加时效是提高合金强度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不同于钢材的强化,钢在淬火后可立即获得很高的硬度和强度。铝合金淬火后,硬度和强度并不立即升高,但塑性较高,但把这种淬火后的铝合金放置一些时间(4~6天)后,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明显降低。人们把淬火后的铝合金性能随时间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时效。时效可以在室温发生,也可以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范围(100~200℃)内发生。前者称自然时效,后者称人工时效。 本实验采用Al—Si-Cu-Mg-Mn进行温时效,在不同的温度下等温,然后测定合金的硬度,绘制时效硬化曲线。 Al—Si-Cu-Mg-Mn系合金经熔炼,金属模铸造,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强度为460~500MPa,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优良的铸造性能。本合金基本成分为9.5%Si、4%Cu、0.5%Mg、0.5%Mn,由于这种合金不像Al-Cu及Al—Zn-Cu高强度铸造铝合金那样受到热裂

sus304不锈钢固溶处理的具体工艺过程

sus304不锈钢固溶处理的具体工艺过程 标签:不锈钢处理具体工艺过程时间:2010-03-16 09:18:00 点击:回帖:0 上一篇:库存首次下滑钢材毛利见底回升下一篇:福科斯住宅小区防盗报警系统方案 18-8奥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工艺--- 由于含有较高的镍且在室温下呈奥氏体单相组织,所以它与Cr13不锈钢相北具有高的耐蚀性,在低温、室温及高温下均有较高的塑归和韧性,以及较好的冷作成型和焊接性。但室温下的强度较低,晶间腐蚀及应力腐蚀倾向较大,切削加工性较差。 奥氏体在加热时无相变,因此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只能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热处理:1)固溶处理;其目的是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并在常温下保留在奥氏体中,从而在常温下获单相奥氏体组织,使钢具有最高的耐腐蚀性能。 固溶处理的加热温度一般均较高,在1050-1100C之间,并按含碳量的高低作适当调整。由于18-8不锈钢导热性很差,不仅要通过预热后再进行淬火加热,而且在固溶处理(淬火加热)时的保温时间要长。固溶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增碳。因为增碳将会增加18-8钢的晶间腐蚀倾向。冷却介质,一般采用清水。固溶处理后的组织一般是单相奥氏体,但对含有钛、铌、钼的不锈钢,尤其当是铸件时,还含有少量的铁素体。固溶处理后的硬度一般在135HBS左右。 2)除应力退火;为了消除冷加工后的残余应力,处理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一般加热至250-425C,经常采用的是300-350C。对于不含钛或铌的钢不应超过450C,以免析出碳化铬而引起晶间腐蚀。 为了消除焊接后的残余应力,消除钢对应力腐蚀的敏感性,处理一般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温度一般不低于850C。冷却方式,对于含有钛或铌的钢可直接在空气中冷却;对于不含有钛或铌的钢应水冷至500C以后再在空气中冷却。 3)稳定化处理;为了防止钛和铌的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或固溶处理时,由于TiC和NbC减少而引起耐晶间腐蚀性能降低,需将这种不锈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该温度使铬的碳化物完圣溶于奥氏体,而TiC和NbC只部分溶解)再缓冷。在冷却过程中,使钢中的碳充分地与钛和铌化合,析出稳定的TiC和NbC,而不析出铬的碳化物,从而消除18-8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这种处理过程称之为稳定化处理。 18-8不锈钢稳定化退火,一般是加热到850-880C,保温2-6h,随后进行空冷或炉冷。

5铜合金固溶时效处理工艺规范-悉云飞

铜合金固溶时效处理工艺规范 总体说明: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铝青铜合金、硅青铜合金及铜镍硅合金固溶时效强化处理的方式、工艺、设备及验收检验规则。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件用铝青铜合金、硅青铜合金、铜镍硅合金零件的热处理强化。 二、设备及要求 2.1 淬火加热炉可选用带风扇搅动炉气的箱式电阻炉、井式电阻炉或网带式炉或流态炉。炉温控温精度为±3℃,炉温均匀度应在±5℃范围内。 2.2 回火加热炉可选用带风扇搅动炉气的箱式电阻炉、井式电阻炉。电温控温精度为±2℃,炉温均匀度应在±5℃范围内。 2.3 淬火槽应满足零件淬火冷却时的需要,淬火液的温度不应超过5~40℃范围。淬火槽应具有淬火液强制循环功能或具有搅动功能,保证淬火液温度均匀。 三、工艺参数 3.1固溶淬火:

铜合金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按下表1选择: 表1 固溶淬火工艺参数 合金种类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冷却方式 QAl9-2 790~810 水冷至室温QAl9-4 840~860 水冷至室温QSi1-3 790~810 水冷至室温CuNi2Si 850~870 按每25mm厚度1h计算 水冷至室温 注:选择加热温度时应考虑所采用的加热设备和装炉方式、装炉量。 3.2 时效: 铜合金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按下表2选择: 表2 时效处理工艺参数 合金种类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h 冷却方式 QAl9-2 390~410 2~3 空冷至室温 QAl9-4 340~360 2~3 空冷至室温 QSi1-3 410~475 1~3 空冷至室温 CuNi2Si 420~470 1~3 空冷至室温 四、 工艺要求 4.1 铜合金零件固溶处理加热要求热炉装料,随炉升温。

模拟退火

模拟退火算法 什么是模拟退火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 Anneal Arithmetic,SAA)是一种通用概率演算法,用来在一个大的搜寻空间内找寻命题的最优解。模拟退火是S.Kirkpatrick, C.D.Gela tt和M.P.Vecchi在1983年所发明。而V.?erny在1985年也独立发明此演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解决TSP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模拟退火来自冶金学的专有名词退火。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后再经特定速率冷却,目的是增大晶粒的体积,并且减少晶格中的缺陷。材料中的原子原来会停留在使内能有局部最小值的位置,加热使能量变大,原子会离开原来位置,而随机在其他位置中移动。退火冷却时速度较慢,使得原子有较多可能可以找到内能比原先更低的位置。 模拟退火的原理也和金属退火的原理近似:将热力学的理论套用到统计学上,将搜寻空间内每一点想像成空气内的分子;分子的能量,就是它本身的动能;而搜寻空间内的每一点,也像空气分子一样带有“能量”,以表示该点对命题的合适程度。演算法先以搜寻空间内一个任意点作起始:每一步先选择一个“邻居”,然后再计算从现有位置到达“邻居”的概率。 模拟退火算法的模型[1] 模拟退火算法可以分解为解空间、目标函数和初始解三部分。 模拟退火的基本思想: o(1) 初始化:初始温度T(充分大),初始解状态S(是算法迭代的起点),每个T值的迭代次数L o(2) 对k=1,……,L做第(3)至第6步: o(3) 产生新解S′ o(4) 计算增量Δt′=C(S′)-C(S),其中C(S)为评价函数 o(5) 若Δt′<0则接受S′作为新的当前解,否则以概率exp(-Δt′/T)接受S′作为新的当前解. o(6) 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输出当前解作为最优解,结束程序。终止条件通常取为连续若干个新解都没有被接受时终止算法。 o(7) T逐渐减少,且T->0,然后转第2步。 算法对应动态演示图:

均匀化退火对6056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均匀化退火对6056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宁波科诺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董培纯邱建平李博 摘要:采用热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研究均匀化退火处理对于6056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56铝合金铸态组织存在严重的枝晶偏析及明显的非平衡共晶组织,经过540℃×12 h 均匀化退火处理后,枝晶偏析和非平衡共晶组织明显消除,其强度降低、塑性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均匀化退火;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The effect of homogenizing anneal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6056 aluminum alloy (Ningbo KENO Aluminum Co.,Ltd,Ningbo 315033,China)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homogenizing anneal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6056 aluminum alloy is investigated by heat analysis technology,scan electrical microscope and tensil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vere dendritic-segregation and unequilibrium phases exist in its as-cast structure,After 540℃×12h homogenizing annealing treatment,dendrite segregation and unequilibrium eutectic phases eliminate . The strength decrease and the ductility increase obviously. Keywords:Homogenization annealing;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ies 引言 6056铝合金是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领域的一种Al-Mg-Si-Cu合金,其强度比6061铝合金高15%,可焊性、耐腐蚀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均优于7075和2024铝合金[1,2]。6056铝合金成分复杂,在半连续铸造过程中,铸锭组织会不同程度地偏离平衡状态,产生严重的枝晶偏析,形成大量的非平衡凝固共晶组织,因此,6056铝合金铸锭必须进行均匀化退火处理,以消除枝晶偏析,同时使合金中非平衡凝固共晶组织溶入基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基体中残留的结晶相,提高合金的塑性[3,4]。 均匀化退火处理是6056铝合金获得理想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对于6065铝合金的均匀化退火处理的研究还不充分,本文通过研究均匀化退火对6065铝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6056铝合金的生产提供试验指导。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按照表1所示的6056铝合金成分进行配料,使用中频感应炉熔炼,精炼后采用半连续铸造的方法铸成Φ85 mm的铸棒。在铸棒上取样,采用DSC进行热分析试验,得到铸棒中低熔点共晶组织的熔化温度,以确定均匀化退火温度,DSC试验的升温速率5 ℃/min,从室温加热到600 ℃。截取Φ85×100 mm的铸棒进行均匀化退火,均匀化退火温度为540 ℃,保温时间分别是6 h、12 h。从铸态和均匀化退火后的铸棒上切取金相试样,经机械研磨和抛光后,在2 ml HF、3 ml HCl、5 mlHNO3、250 mlH2O 腐蚀液中腐蚀10 s,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酒精擦净吹干,制得的试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组织形貌。将铸态及均

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1、固溶处理 所谓固溶处理,是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奥氏体区保温,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固溶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钢或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适用 多种特殊钢,高温合金,特殊性能合金,有色金属。 尤其适用:1.热处理后须要再加工的零件。 2.消除成形工序间的冷作硬化。 3.焊接后工件。 原理 序言 固溶处理是为了溶解基体内碳化物、γ’相等以得到均匀的过饱和固溶体,便于时效时重新析出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的碳化物和γ’等强化相,同时消除由于冷热加工产生的应力,使合金发生再结晶。其次,固溶处理是为了获得适宜的晶粒度,以保证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固溶处理的温度范围大约在980~1250℃之间,主要根据各个合金中相析出和溶解规律及使用要求来选择,以保证主要强化相必要的析出条件和一定的晶粒度。对于长期高温使用的合金,要求有较好的高温持久和蠕变性能,应选择较高的固溶温度以获得较大的晶粒度;对于中温使用并要求较好的室温硬度、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合金,可采用较低的固溶温度,保证较小的晶粒度。高温固溶处理时,各种析出相都逐步溶解,同时晶粒长大;低温固溶处

理时,不仅有主要强化相的溶解,而且可能有某些相的析出。对于过饱和度低的合金,通常选择较快的冷却速度;对于过饱和度高的合金,通常为空气中冷却。 不锈钢固溶热处理 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时,会有高铬碳化物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能变成粉末。所以有晶间腐蚀倾向的奥氏体不锈钢应进行固溶热处理或稳定化处理。 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淬火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 以下进行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

关于塑料退火

关于退火 为了改善成型品的尺寸稳定性,有时需要进行退火工序。那么,应在何时、何温度、用多长时间进行退火,以及退火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呢?此次,介绍一下正确的退火条件和方法。 ■尺寸稳定性的改善——首先,何谓后收缩? 象本公司“夺钢”(POM树脂)及Duranex(PBT树脂)那样的所谓结晶性塑料,一经冷却固化,其分子就进行规则有序排列,所以体积有很大收缩。这种收缩的程度一般用成型收缩率的值来表示。 但是,成型品中有序排列的分子所占的比例(称之为结晶度)并非100%。在高分子材料中,由于分子过长,运动受限制,所以必然剩有未结晶化的部分,叫做非结晶部分。这种非结晶部分会因使用环境温度的增高等原因而发生结晶,使体积进一步收缩,这种现象叫做“后收缩”。 图1、后收缩情况 (附加说明)即使是非结晶树脂也会发生体积收缩,但它与结晶性树脂相比其数值要小。 这种后收缩的大小受成型条件(模具温度)和树脂的使用环境温度所左右。图2表示了以模具温度40℃和80℃进行成型的成型品,分别在80℃和120℃环境下一定时间静置后的后收缩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具温度越低、静置温度越高,后收缩率就越大。 图2、夺钢M90-44(50mm正方形平板、点浇口φ1.0、板厚1mm)时

数据库:自M90-44的收缩率中选出(English) 另外,后收缩率的大小因树脂的种类和品级制品而异。下表中列出了各代表品级制品的值,请参照。表1、各代表性品级制品的后收缩率

■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最佳退火温度和时间? 改善尺寸稳定性亦即减少后收缩率的方法有两个方面。 (1)充分提高成型时的模具温度 如果提高模具温度,则会促进成型品的结晶化,所以,可相应地减少后收缩。下页汇总了后收缩率数据,请一并参照。成型时的模具温度高于制品的使用环境温度时,几乎所有制品均不需要退火。 (2)进行退火 退火是将成型品在高温环境下放置一定时间,预先促进其结晶化的方法。换言之,就是事前人为地使其进行后收缩,以达到使用环境温度下的稳定状态。 如上所述,使用环境温度越高、模具温度越低,后收缩就越大。所以,退火温度必须根据使用环境温度而改变。一般认为,以使用环境温度+10~20℃的退火温度为宜。譬如:使用环境温度为80℃时,退火温度应为90~100℃。另外,虽然定为+20℃,但是仅就退火而言,可以高于这一温度。然而,温度过高时有可能会产生其它(变色等)问题,所以,还须注意温度不能过高。 退火时间一般建议在3小时左右。但是,厚度薄的成型品有时无须3小时即可。模具温度高时也可使用较少的时间。所以,为避免浪费,最好按照不同的时间,分别测定实际成型品的尺寸,从而确定必要且充分的退火时间。 另外,可在任何时候进行退火。成型后立即退火和放置若干日后退火,效果相同。 ■退火时注意事项 (1)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应注意异向性 与成型收缩率相同,后收缩率也有异向性。它还因成型品的厚度和浇口的位置、形状而异。 (2)嵌入品不得退火 嵌入品绝对不可进行退火。否则,会大大损坏制品性能和减少制品寿命。对嵌入成型品进行退火使之进行后收缩时,有可能在熔合纹处造成破坏、或在与嵌入物的界面处因应力松弛而产生间隙。

304不锈钢的固溶热处理工艺之令狐文艳创作

304不锈钢的固溶处理热处理工艺 令狐文艳 摘要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04奥氏体不锈钢试块进行1050℃保温30min固溶处理,分别在水中和在空气中冷却。结果发现得出组织均为单相奥氏体,水中冷却不锈钢硬度更高,说明水冷后获得更大的内应力。原材料进行650℃保温60min敏化处理和800℃保温60min敏化处理,对比得出在800℃保温60min时更容易发生晶间腐蚀。因此,304不锈钢热处理时应避免在敏化温度区间内较高温度停留较长的时间。 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含Ni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如加入S,Ca,S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等的腐蚀。此类钢中的含碳量若低于0.03%或含Ti、N,就可显著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全面的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5]。 304奥氏体不锈钢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钢,具有良好的腐蚀

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性能;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好,无热处理硬化现象,无磁性。用于家庭用品(餐具、橱柜、锅炉、热水器),汽车配件,医疗器具,建材,化学,食品工业,船舶部件。根据不同的要求,其常用的热处理工艺主要有: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和去应力处理等[6,7],由其应用的广泛性,其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对生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1实验方法实验原材料为304奥氏体不锈钢(国内牌号为0Cr18Ni9)化学成分为碳≤0.08%,硅≤1.00%,锰≤2.00%,磷≤0.045%,硫0.03%,镍8.0%—10.5%,铬18%—20%。原材料通过热轧而成,切割成直径20mm,高20mm 的圆柱体试样。对试样分别在1050℃,保温30min空冷和水冷进行固溶处理,在650℃并保温1h段后空冷和800℃并保温1h空冷至室温,进行敏化处理。对原材料和热处理试样采用洛氏硬度计和金相显微镜进行硬度和金相组织分析。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原材料夹杂物的测定结果 按照国标《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法,对原材料非金属夹杂物如图1所示,在100倍下与标准图对比,可以得出原材料含有两类夹杂物。沿轧制方向排成一列为氧化铝类(B类),从粒度粗细和长度可以判断是细系,1.5级。形态比小,成黑色无规则分布的颗粒为球状氧化物类(D类),从粒度和数量可以判断是细系,1.5

均匀化退火处理

均匀化退火处理 均匀化处理(Homogenization),是利用在高温进行长时间加热,使内部的化学成分充分扩散,因此又称為『扩散退火』。加热温度会因钢材种类有所差异,大钢锭通常在1200℃至1300℃之间进行均匀化处理,高碳钢在1100℃至1200℃之间,而一般锻造或轧延之钢材则在1000℃至1200℃间进行此项热处理。 球化退火处理 球化退火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由热处理使钢铁材料内部的层状或网状碳化物凝聚成為球状,使改善钢材之切削性能及加工塑性,特别是高碳的工具钢更是需要此种退火处理。常见的球化退火处理包括:(1)在钢材A1温度的上方、下方反复加热、冷却数次,使A1变态所析出的雪明碳铁,继续附著成长在上述球化的碳化物上;(2)加热至钢材A3或Acm温度上方,始碳化物完全固溶於沃斯田体后急冷,再依上述方法进行球化处理。使碳化物球化,尚可增加钢材的淬火后韧性、防止淬裂,亦可改善钢材的淬火回火后机械性质、提高钢材的使用寿命。

软化退火处理 软化退火热处理的热处理程序是将工件加热到600℃至650℃范围内(A1温度下方),维持一段时间之后空冷,其主要目的在於使以加工硬化的工件再度软化、回復原先之韧性,以便能再进一步加工。此种热处理方法常在冷加工过程反覆实施,故又称之為製程退火。大部分金属在冷加工后,材料强度、硬度会随著加工量渐增而变大,也因此导致材料延性降低、材质变脆,若需要再进一步加工时,须先经软化退火热处理才能继续加工 钢之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一般是指将钢升温至某一温度,浸置一段时间后,再以一特定速率冷却下来之处理。主要目的是软化钢材。有时亦用以改变其他性质或显微结构。常见的退火处理有下列几种 1. 退火温度:

退火温度对

退火温度对Pb(Mg1/3Nb2/3)O3-PbTiO3薄膜结构和性 能的影响 赵媛媛,胡广达 (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在LaNiO3/Si(100)衬底上制备Pb(Mg1/3Nb2/3)O3-PbTiO3薄膜,退火温度在500℃~650℃之间,主要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退火温度可以有效地抑制焦绿石相,改善薄膜的电学性能。值得注意是我们得到纯钙钛矿相结构薄膜的退火温度降低至600℃,650℃下退火薄膜在10μm×10μm测试区域内的平均压电响应高达~180pm/V。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Pb(Mg1/3Nb2/3)O3-PbTiO3薄膜;退火温度;压电响应 Effect of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b(Mg1/3Nb2/3)O3-PbTiO3Thin Film ZHAO Yuanyuan,HU Guangda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Jinan,Jinan250022,China) Abstract:The Pb(Mg1/3Nb2/3)O3-PbTiO3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LaNiO3/Si(100)substrates anneal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500℃to650℃by a sol-gel method.The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b(Mg1/3Nb2/3)O3-PbTiO3thin film was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yrochlore phase can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by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At the same time,the electric properties of films were improved.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required to obtain the film with a pure perovskite phase can be lowered to600℃.It was noteworthy that the average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of the film annealed at650℃in the10μm×10μm detected areas was as high as180pm/V. Key word:Sol-gel method;Pb(Mg1/3Nb2/3)O3-PbTiO3thin film;annealing temperature;piezoresponse Pb(Mg1/3Nb2/3)O3-PbTiO3(PMN-PT)是一种典型的弛豫铁电体材料,它在准同型相界处具有大的压电响应和大的机电耦合系数,因此使其在微机电系统(MEMS)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1]。相对于沉积在LaAlO3[2]和SrTiO3[3]等单晶衬底上,沉积在Si衬底上最大的难题就是制备纯钙钛矿相结构的PMN-PT薄膜。Kumar 等[4]人研究了沉积在Pt/Si、ITO/glass、不锈钢和Si四种衬底上PMN-PT薄膜的相组成,研究发现在Si衬底上制备的薄膜钙钛矿相含量最低,仅达到49%。 大量研究发现,通过在PMN-PT薄膜与衬底之间加入一层具有钙钛矿结构的缓冲层或氧化物电极便可有效地抑制焦绿石相[5]。但是加入了缓冲层后,其制备温度依然高于650℃,如此高的退火温度使PMN-PT 薄膜与硅半导体工艺很难兼容。 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层层退火工艺在LaNiO3(LNO)电极上制备了准同型相界处的PMN-PT薄膜,使得到纯钙钛矿相结构薄膜的制备温度得到了降低。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标准铁电测试仪、阻抗分析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退火温度对PMN-PT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实验 1.1材料与仪器设备 乙酸铅(Pb(CH3COO)2·3H2O)、乙酸镁(Mg(CH3COO)2·4H2O)、乙醇铌(Nb(OC2H5)5)、异丙醇钛(Ti(OCH(CH3)2)4)、乙二醇甲醚(CH3OCH2CH2OH)、醋酸(CH3COOH)、乙酰丙酮(CH3COCH2COCH3)(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 KW-4A型匀胶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RTP-600型快速退火炉(北京东方之星应用物理研究所);DX-2500型X射线衍射仪(XRD,丹东方圆公司);P-PM/D型标准铁电测试仪(美国立顿科技公司);TH2828S型阻抗分析仪(常州同惠电子公司);NSIV型原子力显微镜(AFM,美国维易科公司)。1.2实验方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2049) 作者简介:赵媛媛(1989–),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生。 通信作者:胡广达(1970–),男,吉林松原人,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邮箱:guangdahu@https://www.360docs.net/doc/a45569132.html,

固溶热处理工艺

固溶热处理工艺:(1)加热及冷却制度: 钢号壁厚mm 在制品成品 式冷却方温度℃转速r/min 温度℃转速r/min 0Cr18Ni9 1Cr18Ni9 0Cr18Ni9Ti 1Cr18Ni9Ti 1Cr19Ni9 0Cr18Ni10Ti TP304 TP321 1~2 1050~1100 800~900 1020~1050 700~800 喷淋 薄壁管可 以风冷或 空冷 2~3 1050~1100 700~800 1020~1050 600~700 3~4 1050~1100 700~800 1020~1050 600~700 4~5 1080~1120 700~800 1020~1050 550~650 5~6 1080~1120 600~700 1020~1050 500~600 6~7 1080~1120 550~650 1020~1050 500~600 7~8 1080~1120 450~550 1020~1050 400~500 8~9 1080~1120 400~500 1020~1050 400~500 9~10 1080~1120 400~500 1020~1050 300~400 10~11 1080~1120 400~500 1020~1050 300~400 11~12 1080~1120 350~450 1020~1050 200~300 12~13 1080~1120 300~400 1020~1050 200~300 13~14 1080~1120 250~400 1020~1050 150~300 14~15 1080~1120 200~350 1020~1050 100~250 16~17 1080~1120 150~300 1020~1050 50~150 >17 1080~1120 100~250 1020~1050 50~150 00Cr19Ni10 1Cr18Ni12Mo2Ti 0Cr18Ni12Mo2Ti 0Cr17Ni12Mo2 00Cr17Ni14Mo2 TP304L TP316 TP316L TP316Ti 1~2 1050~1100 800~900 1040~1080 700~800 2~3 1050~1100 700~800 1040~1080 600~700 3~4 1050~1100 700~800 1040~1080 600~700 4~5 1080~1120 700~800 1040~1080 550~650 5~6 1080~1120 600~700 1040~1080 500~600 6~7 1080~1120 550~650 1040~1080 500~600 7~8 1080~1120 450~550 1040~1080 400~500 8~9 1080~1120 400~500 1040~1080 400~500 9~10 1100~1130 400~500 1040~1080 300~400 10~11 1100~1130 400~500 1040~1080 300~400 11~12 1100~1130 350~450 1040~1100 200~300 12~13 1100~1130 300~400 1040~1100 200~300 13~14 1100~1130 250~400 1040~1100 150~300 14~15 1100~1130 200~350 1040~1100 100~250 16~17 1100~1130 150~300 1040~1100 50~150 >17 1100~1130 100~250 1040~1100 50~150 注:¢∠133 时;时间为15~35 分钟¢≥133 时;时间为20~40 分钟 注:炉辊线速度约为0.15m / 100转/分 (1)必须经常用红外测温仪和自动记录仪表显示的温度进行校对,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并得到有关人员书面指示后方可继续生产操作。 (2)喷淋装置的上下喷淋冷却水量要足够大,而且要有适当的配比以保证快速冷却和最小的弯曲度。(3)成品热处理后,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的技术标准(常见钢种的强度指标和延伸指标见上表)。

退火处理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2)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

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七类退火方式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奥氏体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Ⅱ会以网状沿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奥氏体化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奥氏

热处理之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时效处理英文名称:ageing treatment 定义:合金工件经固溶热处理后在室温或稍高于室温保温,以达到沉淀硬化目的。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整体热处理(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时效处理炉指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或铸造,锻造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 目录[隐藏] 简介 发展简史 生产工艺 aging 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长期使用中尺寸、形状发生变化,常在低温回火后(低温回火温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热到100-150℃,保持5-20小时,这种为稳定精密制件质量的处理,称为时效。对在低温或动载荷条件下的钢材构件进行时效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稳定钢材组织和尺寸,尤为重要。时效处理:指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或铸造,锻造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若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短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称为人工时效处理,若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时效处理的目的,消除工件的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改善机械性能等。在机械生产中,为了稳定铸件尺寸,常将铸件在室温下长期放置,然后才进行切削加工。这种措施也被称为时效。但这种时效不属于金属热处理工艺。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20世纪初叶,德国工程师A.维尔姆研究硬铝时发现,这种合金淬火后硬度不高,但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硬度便显著上升,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沉淀硬化。这一发现在工程界引起了极大兴趣。随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一些可以采用时效处理进行强化的铝合金、铜合金和铁基合金,开创了一条与一般钢铁淬火强化有本质差异的新的强化途径——时效强化。绝大多数进行时效强化的合金,原始组织都是由一种固溶体和某些金属化合物所组成。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时效处理前进行淬火,就是为了在加热时使尽量多的溶质溶入固溶体,随后在快速冷却中溶解度虽然下降,但过剩的溶质来不及从固溶体中分析出来,而形成过饱和固溶体。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淬火常称为固溶热处理。经过长期反复研究证实,时效强化的实质是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许多非常细小的沉淀物颗粒(一般是金属化合物,也可能是过饱和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在许多微小地区聚集),形成一些体积很小的溶质原子富集区。在时效处理前进行固溶处理时,加热温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便使溶质原子能最大限度地固溶到固溶体中,同时又不致使合金发生熔化。许多铝合金固溶处理加热温度容许的偏差只有5℃左右。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强化效果。生产中有时采用分段时效,即先在室温或比室温稍高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更高的温度下再保温一段时间。这样作有时会得到较好的效果。马氏体时效钢淬火时会发生组织转变,形成马氏体。马氏体就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