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一):剪纸

剪纸是一个孩子们从小到大经常玩的游戏,那么剪纸中还有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一起来看看吧!

游戏目的: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游戏重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游戏准备:白纸若干,每人一把剪刀,练习本、笔、书、尺。??

游戏过程:

一、欣赏民间剪纸,体验对称图形的美。

二、什么是对称图形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

4、观察剪出的图形,想一想剪的过程,你发现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5、猜一猜,剪一剪,由对称图形的特征推知对称图形。

三、生活中的图形。

1、看一看,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判断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判断的依据。

2、介绍少数民族的蜡染。

3、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并与同位说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

四、动手做。

1、围对称图形。

2、按图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

3、剪对称图。最后全班交流。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二):摸球

课堂游戏:摸球

目的:通过摸球游戏可以对概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操作步骤:

1.摸一摸。4人轮流摸球,共摸20次,摸出一个球,小组长记录一次颜色,然后把球放回盒内再摸;

2.记一记。记录时,白球用“√”表示,黄球用“×”表示;

3.议一议。小组交流:摸到()球的次数多,摸到()球的次数少,跟你们的猜测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4.填一填。填写实验结果。?

我们组共摸球(?? )次,其中摸到白球(?? )次,黄球(?? )次。摸到(?? )球的次数多,摸到(?? )球的次数少。

实验证明:

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

问题:

1、如果从我们教室里任意抽出一个人是老师的可能性大,还是学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盒子中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摸出一个球,可能摸到哪种颜色的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三):汇总

1、爸爸原有5000元, 他买了一部电视机用去2531元, 又买了一部影碟机用去600元,,现在爸爸有多少元?

2、我有钱234元, 哥哥比我多100元, 哥哥有几元?

3、书店每本书卖7元,如果要买5本, 要多少元?

4、小贩有梨子3000个, 昨天卖去1750个. 今天又卖去875个, 还剩梨子多少个?

5、水果店有西瓜3800个, 卖去2920个, 烂了194个, 现在水果店有西瓜多少个?

6、鞋店有女装鞋1700双, 男装鞋比女装鞋多1235双, 童装鞋比男装鞋少1252双, 童装鞋有多少双?

7、哥哥今天有1234元, 他买东西用去325元, 妈妈再给他500元, 他现在有多少元?

8、妈妈每天给我8元, 问两星期我共有多少元?

9、我们一家人去商场买东西, 买电子游戏机用去30元, 买洋娃娃用去40元, 买遥控车用去100元和买一盒拼图用去58元,我们共用去多少元?

10、小明有2487元, 买运动衣服用去1968元, 妈妈又给他3045元. 问小明现在有多少元?

11、家里有2487克的西瓜, 妈妈又买了3045克回来, 我和妈妈吃去1968克, 问现在有多少克西瓜

12、学校里有900人,半年后多了100人, 1年后115人升上中学,问学校现有多少人?

13、妹妹有3454元, 她比姊姊多459元, 问她们共有多少元?

14、图书馆上午借出图书8100本, 中午借出1769本, 晚上借出4219本, 全日共借出图书多少本?

15、上午我卖橙收了146元, 中午我又卖出香蕉20元, 下午又卖出苹果30元, 我的收入多少?

16、小明有糖600粒, 吃了54粒, 后来妈妈给他90粒, 现在小明有糖多少粒?

17、一只滚轴溜冰鞋有4 个辘, 10 对滚轴溜冰鞋共有多少个辘,?

18、二甲班有学生45人, 分成9组, 每组有多少人?

19、影音店有VCD4242张, DVD比VCD少3259张, CD比DVD多2900张, 问CD 有多少张?

20、蛋糕店有朱古力蛋糕 50个, 上午卖去38个, 下午再焗了12个, 现有蛋糕多少个

21、俊文有积分5500, 可以换下列全部礼物吗还欠或余下多少分?

换:电饭煲3488分

换:砂锅1880分

换:炒锅965 分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四):

王小平玩一种套圈游戏,可以套3种动物玩具:小鸡、小猴、小狗。规定套中小鸡一次得9分,套中小猴一次得5分,套中小狗一次得2分。王小平共套了10次,每次都套中了一个小动物玩具,每个小玩具至少被套中1次,他共得了61分。那么小鸡被王小平套中了几次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王小平共套了10次,每次都套中了一个小动物玩具,每个小玩具至少被套中1次,共得了61分。这样,王小平套了3次就会得到9+5+2=16分。他还要套7次,要得到61—16=45分。

王小平还要套的7次中,不可能7次都套中小鸡,也不可能6次套中小鸡,因为套中一次小鸡得9分,套中7次、6次都会超过45分。

再想想,45÷9=5,是不是又套中了5次小鸡呢也不是。前面各套了1次小鸡、小猴、小狗,共套了3次,现在又套了5次小鸡,前后共套了8次,已经得61分了。

假设这7次中套中小鸡4次,又得36分,还差45-36=9分,还要套3次。如果1次套中小猴,得5分;2次套中小狗,得4分。这样套3次又得了9分,合起来正好共套了7次,得45分。

由以上分析推算得出:这10次中共套中小鸡5次。

是不是还可能套中小鸡4次、3次、2次、1次呢经过推算都不行。因此得出:王小平共套中小鸡5次。

答:小鸡被王小平套中5次。

数学课前小游戏

1、讲“方程”一课,采用数学游戏“猜你心中想的数” 师: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把运算过程和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想的是什么数,看哪个同学先想好。 生:一个数乘以3,加上7,减9,再减去所想的数结果是10。师:你想的数是6。 2、传话游戏。 课前:把同学分成几组,然后你告诉每组第一个同学一句话,小声说,不能让别的同学听见。然后同样让那些同学去转告第二个同学。传到最后看看哪组完成的最好!之后把第一组到最后一组的话连到一起说。(当然,那几组的话连一起是一首大家不熟悉的诗或短文)看看到最后变化成了什么样。 规则: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告诉下一个人他说的是什么(根据难易程度可以改变)。不可做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前面的同学说的时候后面的都闭上眼睛,直到前面的同学招呼的时候才可睁开。以免互相看口型! 3、听指令,快速反应。 指令由慢到快,难度逐渐加强,最后则是听指令,做相反动作,做错的同学淘汰,很快就能决出第一名,稍加奖励。这个游戏的优点是身心结合,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和迅速应变能力,又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身体。 4、反口令。

教师说“大西瓜”学生说“大西瓜”,手时却做出小西瓜的动作。教师说“站”,学生坐下,反之,教师说“坐”,学生站起来。5、一边说一边示范做: (师)请你摸摸右耳,(生)我就摸摸右耳,(师)请你摸摸左耳,(生)我就摸摸左耳.……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跺跺脚,(我就跟你跺跺脚);请你跟我弯弯腰,(就跟你弯弯腰);请你跟我点点头,(我就跟你点点头);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 6、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3)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我追问道:“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

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三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以学生心理特点改革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课题,使学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一、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改变思维方式。 1、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 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2、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谐音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数是3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2位数的乘法知识,我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

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在讲解准备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由于我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3、合理组织,张弛相间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 3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 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地利用了课堂。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 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

一年级数学课堂小游戏

1、关于“左右”的 学生对“左右”的区别,总是不那么准确,于是,上课临时编了几句,效果还不错,故记之。 师:伸出你的左手来 生:我的左手在这里(边说边伸手) 师:伸出你的右手来 生:我的右手会写字(边说边伸手) 其实这几句,很多地方有类似的,觉得比较有效果的是后面那句“右手会写字”,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左右”的区别了。 2、关于数的“分与合” A、猜拳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6”的游戏 我出2(手势:伸两个手指) 生:我出4(手势:伸四个手指) 2和4合成6 先是老师和学生猜,然后让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猜,最后布置回家和爸爸、妈妈猜。 B、拍手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7”的游戏 师先拍3下,要求学生不说话,只拍手,拍完后,才说“几和几合成7”。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小朋友“听”的专注能力。 3、《找朋友》 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A.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4、《摸几何图形》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5、《搭积木》 游戏目的: 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6、《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课堂小游戏(20191124173312)

数学课堂小游戏 1、《森林运动会》 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具体的游 戏过程是这样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 的彩色纸剪的,每一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高兴地回答说喜欢,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说:“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所以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 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2、《10以内数的组成》 1 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 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 2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 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 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 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 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 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 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 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 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 老师要求去做。小朋友们请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请你站起来,女孩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女孩坐下,短头发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 朋友请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 请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全班小朋友们一 起跺跺脚!”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 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很好的铺垫。 5、《有余数的除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我 们班要举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学生分完后发现: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3

数学课堂小游戏

抢卡片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 游戏准备 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若干张. 游戏过程 1.学生分组进行. 2.把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放到桌子上,由组长举算式卡片,其他同学抢得数卡片,谁抢到的多谁获胜. 3.游戏控制在3分钟左右.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14”,第一次可以拿出“1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14”的时候,可以拿“12+2”“1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1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生活中的推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推理。教学难点: 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判断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做好玩儿的数学游戏,想参加吗?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你把手举得高高的,哦,我看见了!大家都想参加,仔细观察,精彩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 (师出示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这是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老师要把它藏在老师的其中一只手里。看好了啊! (师把手藏在桌子后面,然后把玻璃球放入一只手里)来,猜猜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有的小朋友猜会在左手中,也有小朋友猜会在右手中。 能不能确定在哪只手里? 大家都说不能确定, 为什么不敢确定? 有小朋友会说:老师有两只手,谁也不知道究竟在哪只手中。 (师张开了右手,做出举手的姿势) 现在,当我打开右手的时候,你敢不敢断定它在哪只手里? 哦,大家都知道在老师的左手里。 为什么? 小朋友一定会说:因为刚才右手打开了,那它肯定藏在左手里。 你们为什么这么肯定? 哦,因为老师只有两只手。现在排除了一只手,就只剩另一只手。

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 当我们排除了一种可能,它就可以确定是另一种可能。 2、猜猜他是谁。 好,现在我们玩第二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这是一张师生合影,我们要找的人就在其中,你能很快的猜出他是谁吗? 不能吗?为什么?因为人太多了,无法直接进行判断。 那么,老师就给大家提供第一条线索:他穿着干净的校服。 根据这一条线索,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一定是一名学生,不是老师。 那咱们就把老师排除掉。 现在猜出他是谁吗? 不能,还需要线索,对吗? 第二条线索很重要:他在第一排。 范围缩小了,咱们把目标就锁定在第一排同学的身上。 现在你敢确定他是谁吗? 还不能确定吗? 最后一条线索非常关键:他是男生。 仔细观察,第一排有几个男生,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找的就是他。太棒了!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三条线索,进行了连续的思考,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 其实在刚才的游戏当中,我们就运用了一些推理方法,把很多线索连续起来思考,把范围逐渐缩小,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数学中推理的一种方法。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需要推理呢?今天我们一齐来研究:生活中的推理。 (设计思考:以学生熟知的猜球和找人的小游戏作为情境,通过多媒体的生动演示,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来到了小伙伴中间。拉近了问题与学生的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首先,那我们就一起走入熟悉的校园去看一看那里有什么推理问题。

数学课前小游戏 2

数学课前小游戏 一、课前做一些数学小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大家有什么课前好的数学游戏,简单点的如:教师教师出示一个手指头,问学生这是几?学生会说:“1”。教师很快伸出两个手指头,又问学生这是几?学生会说“2”,教师很快地说:“1+1=?”然后同时伸出三个指头,学生会说“3”。通过这个小游戏,提醒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二、我提供一个:来一个数字接力,比如都说奇数,第一个同学说1,那第二个同学就得说3,第一个同学说11,第二个同学就得说13等,好可以让他们说都是3的倍数的数,比如第一个同学说3,那第二个同学就得说6,第一个同学说15,那第二个同学就要说18等等,如果难点的就说7的倍数,9的倍数等等,这种方法在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和他们的数感. 三、我发一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分辨能力和灵活程度。学生端正的坐好后,教师说“左手”,学生举右手;教师说“右手”学生举左手。 四、多啊,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如此类推。再如:师报一,生击掌两下。师报二,生击掌三下。依次类推 四、二年级数学,刚上完10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就在课前3分钟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练习,如:1+1=2,2+2=4,3+3=6......一直加到10+10=20然后又倒回来9+9=18,8+8=16.......学生注意力很集中,而且算得很起劲 五、曾现场听过强震球老师的“角的大小比较”一课,上课前,强老师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开炮击球”的游戏:在大炮的炮管前,有几个远近高低都不相同的目标球,玩游戏的学生需要用鼠标调整炮管的角度,以求最终击中目标。操作的学生玩得尽兴、台下的学生看得入神,参谋声、惋惜声、庆祝声

数学课堂中的小游戏

数学课堂中的小游戏 教学游戏主要指课堂教学时所采用的一些游戏,这种游戏可以放在课的开头,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学生任意报一个数,教师迅速“猜”出这个数是否能被2(3或5)整除,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都跃跃欲试,争着报出一个数来让老师猜。 受游戏的启示,部分聪惠的学生也许会猜想并提出:能被2(3或5)整除的数一定有什么特征,教师此刻便可以提出“到底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新课就这样在热闹的气氛中开始了。 游戏也可以放在新授后面,作巩固练习之用。儿童喜爱游戏也因为游戏中有竞赛,通过竞赛来表现和了解自己,象平时练习计算能力的口算比赛、夺红旗等形式,小学生就很喜爱。 我在教学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后,在练习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四人一组,每组发写好0、1、2、4、5、8数字的六张小卡片,要求组成例外的六位数,在规定时间内摆出,写在纸上,多的获胜。当时课堂气氛极好,连平时上课爱走神的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进去,取得了优良的效果。这样一道带“★”的思考题,就在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在欢愉的课堂气氛中完满解答了。 当然,有些时候,游戏还可以在巩固练习之后,成为“学以致用”、“活活用”的手段。例如在“约数、倍数”一课巩固练习之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抢三十。 这个游戏很多人都玩过,规则是这样的:两个人从1起轮流依次报数,每人每次报数必须少于三个,先报到30的为胜。我还补充说,看看有哪位同学能赢老师的。这下,全班学生都兴奋起来,先是同桌间比,再是前前后后比,忙得不亦乐乎。其实,在新授课的基础上,明确30是3的倍数,很多学生都能从中发现规律,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对方先报数,而自己,只要紧紧“咬”住3的倍数就稳操胜券了。所以到最后,全班的孩子都得意非凡,因为只要我先报数,他们都能赢我这个老师。在“其乐融融”中,我又趁势提出:“如果不是抢三十,而是抢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一):剪纸 剪纸是一个孩子们从小到大经常玩的游戏,那么剪纸中还有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一起来看看吧! 游戏目的: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游戏重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游戏准备:白纸若干,每人一把剪刀,练习本、笔、书、尺。 游戏过程: 一、欣赏民间剪纸,体验对称图形的美。 二、什么是对称图形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 4、观察剪出的图形,想一想剪的过程,你发现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5、猜一猜,剪一剪,由对称图形的特征推知对称图形。 三、生活中的图形。 1、看一看,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判断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判断的依据。 2、介绍少数民族的蜡染。 3、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并与同位说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 四、动手做。 1、围对称图形。 2、按图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 3、剪对称图。最后全班交流。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二):摸球 课堂游戏:摸球 目的:通过摸球游戏可以对概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操作步骤: 1.摸一摸。4人轮流摸球,共摸20次,摸出一个球,小组长记录一次颜色,然后把球放回盒内再摸; 2.记一记。记录时,白球用“√”表示,黄球用“×”表示; 3.议一议。小组交流:摸到()球的次数多,摸到()球的次数少,跟你们的猜测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4.填一填。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记录:

数学课堂小游戏

数学故事: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只耳朵听声音。”“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 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0 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开心。 突然一只大象不小心掉进一个洞里面,洞很深,又很黑,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动物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这个时候,只听见后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0,就勉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它们的力量一下子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弟,同时也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来到0的身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和它一起玩耍。 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一年级数学课堂小游戏 《猜拳游戏》 游戏目的:练习数的组成。 游戏过程:例如:师:下面我们做关于“6”的游戏 我出2(手势:伸两个手指)

小学数学课堂小游戏汇总

小学数学课堂小游戏 1、《森林运动会》 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每一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高兴地回答说 喜欢,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说:“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 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 后地举手说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所以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2、《10以内数的组成》 1 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2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 分与合的不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 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 有3个皮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 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 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 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 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

数学 课堂小游戏

数学课堂小游戏 一、搭火柴【有限的的火柴看谁搭的火柴图形多、或者老师要求搭那种火柴看哪个学生快,开发学生思维】 二、击鼓传花【老师拿着黑板擦敲桌子,速度慢的时候是正常传递,速度快的时候说明快要停下来了,让同学掌握节奏感】 三、还有一个很好玩,然同学说1-100的数,但是不能说和7有关的数,比如不能说 7 14 17 21 27 28 35 37 ....... 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你也可以换个数字 四、找朋友[每个人拿一个数字,然后跟和他有相同类型的数字走到一起。例如:一个人拿7,一个人拿11,他们两个人就都是质数。 五、为了让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积极一点,随身带三颗糖果,出三个问题,最先回答对的人就可以得一颗,要是想,还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吃。小孩子嘛,有比较心,也有竞争心,看见别的同学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吃颗,当下是很羡慕的,之后老师上课的每堂课前提问,他们都争相涌跃。 六、按座位顺序,第一个同学念1,接下来第二个同学念2,第三个同学要拍手(轮到3的倍数拍手)没拍手或念错的要罚(随便罚) 七、猜谜语 答题规则: (1)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后,方可以进 行举手抢答,否则由对方答题。 (2)抢答后开始计时,每道题必须在30秒内说出答案,否则将取消答题, 并扣5分,再继续抢答.答对的一方将加10分。 (3)每道题答题时间限制为3分钟,3分钟内答不对将直接公布答案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

数学课前小游戏完整版

数学课前小游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数学课前小游戏 一、课前做一些数学小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大家有什么课前好的数学游戏,简单点的如:教师教师出示一个手指头,问学生这是几学生会说:“1”。教师很快伸出两个手指头,又问学生这是几学生会说“2”,教师很快地说:“1+1=”然后同时伸出三个指头,学生会说“3”。通过这个小游戏,提醒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二、我提供一个:来一个数字接力,比如都说奇数,第一个同学说1,那第二个同学就得说3,第一个同学说11,第二个同学就得说13等,好可以让他们说都是3的倍数的数,比如第一个同学说3,那第二个同学就得说6,第一个同学说15,那第二个同学就要说18等等,如果难点的就说7的倍数,9的倍数等等,这种方法在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和他们的数感. 三、我发一个,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分辨能力和灵活程度。学生端正的坐好后,教师说“左手”,学生举右手;教师说“右手”学生举左手。 四、多啊,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如此类推。再如:师报一,生击掌两下。师报二,生击掌三下。依次类推 四、二年级数学,刚上完10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就在课前3分钟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练习,如:1+1=2,2+2=4,3+3=6......一直加到10+10=20然后又倒回来9+9=18,8+8=16.......学生注意力很集中,而且算得很起劲 五、曾现场听过强震球老师的“角的大小比较”一课,上课前,强老师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开炮击球”的游戏:在大炮的炮管前,有几个远近高低都不相同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一):剪纸 剪纸是一个孩子们从小到大经常玩的游戏,那么剪纸中还有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一起来看看吧! 游戏目的: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游戏重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游戏准备:白纸若干,每人一把剪刀,练习本、笔、书、尺。?? 游戏过程: 一、欣赏民间剪纸,体验对称图形的美。 二、什么是对称图形?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 4、观察剪出的图形,想一想剪的过程,你发现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5、猜一猜,剪一剪,由对称图形的特征推知对称图形。 三、生活中的图形。 1、看一看,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判断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判断的依据。 2、介绍少数民族的蜡染。 3、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并与同位说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 四、动手做。 1、围对称图形。 2、按图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 3、剪对称图。最后全班交流。 三年级数学课堂游戏(二):摸球 课堂游戏:摸球 目的:通过摸球游戏可以对概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操作步骤: 1.摸一摸。4人轮流摸球,共摸20次,摸出一个球,小组长记录一次颜色,然后把球放回盒内再摸; 2.记一记。记录时,白球用“√”表示,黄球用“×”表示; 3.议一议。小组交流:摸到()球的次数多,摸到()球的次数少,跟你们的猜测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4.填一填。填写实验结果。?

幼儿园课堂数学小游戏大全

幼儿园课堂数学小游戏大全 1、盖印章玩法:将幼儿分成3排,每排幼儿的前面都写着一个 数字,请幼儿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 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2、找朋友玩法:每位幼儿手拿一张数字卡,教室后面贴有与数 字卡对应的水果图。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到后面去找一 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水果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快乐宝贝车玩法:老师手握方向盘开火车,幼儿人手一张数 字车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车票去找相应的座位。快到站时,老师发 出“轰隆隆…轰隆隆…呜…”,激发孩子游戏欲望,然后说:“火 车到站了,请座号为1、2、3的乘客下车。”老师和孩子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下错或者没下的,然后重复到所有乘客下车。 4、铺石头玩法: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挑选自己喜欢 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把有“坑”的 路铺好。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都有什么颜色,是用形状的“石头”铺好的。 5、踩石头玩法:路铺平了,音乐一响,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动 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 颜色的“石头”。还可以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8、我的朋友在哪里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 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 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 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 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9、猜一猜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 4张放好,图片朝下,然后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张是

数学课堂小游戏

1、《森林运动会》 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每一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高兴地回答说喜欢,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说:“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所以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2、《10以内数的组成》1 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2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 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老师要求去做。小朋友们请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请你站起来,女孩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女孩坐下,短头发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24个数学趣味游戏教学设计汇编 【游戏题】1 物体的规律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孩子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 ①孩子分组操作材料: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排队 ②花片 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孩子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孩子分组操作。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孩子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b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孩子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孩子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孩子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孩子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孩子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孩子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评析: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孩子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孩子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孩子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游戏题】2 5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火车车厢,引导孩子观察: (1)火车有几节车厢,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 (2)从前后不同的方位说一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2、孩子操作:按教师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郊游。 游戏:开火车:听指令,请乘客下车。 3、孩子跑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孩子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小学生课堂数学游戏

小学生课堂数学游戏 1、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教材数学课本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因为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分有所接触,往往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组织了“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 的简单货币的化聚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积极性很高。 2、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 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而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组织 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 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 如:针对教材中的“打数学扑克”、“邮递员送信”、“小猫钓鱼”、“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 苹果”、“开火车”等十多种教学内容,我不光组织每名学生参与 到教学游戏中而且还为他们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在做游戏时,让 学生戴在头上。这样,无论是一面红旗,一个头饰,还是一副色彩 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 数学游戏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游戏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年级数学小游戏

三年级数学小游戏 1、课堂游戏:摸球 目的:通过摸球游戏可以对概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操作步骤: 1.摸一摸。4人轮流摸球,共摸20次,摸出一个球,小组长记录一次颜色,然后把球放回盒内再摸; 2.记一记。记录时,白球用“√”表示,黄球用“×”表示; 3.议一议。小组交流:摸到()球的次数多,摸到()球的次数少,跟你们的猜测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4.填一填。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记录: 第 几次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颜 色 实验结果: 我们组共摸球()次,其中摸到白球()次,黄球()次。摸到()球的次数多,摸到()球的次数少。

实验证明: 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 问题: 1、如果从我们教室里任意抽出一个人是老师的可能性大,还是学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盒子中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摸出一个球,可能摸到哪种颜色的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剪纸 剪纸是一个孩子们从小到大经常玩的游戏,那么剪纸中还有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一起来看看吧! 游戏目的: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游戏重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游戏准备:白纸若干,每人一把剪刀,练习本、笔、书、尺。 游戏过程: 一、欣赏民间剪纸,体验对称图形的美。 二、什么是对称图形?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 4、观察剪出的图形,想一想剪的过程,你发现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5、猜一猜,剪一剪,由对称图形的特征推知对称图形。 三、生活中的图形。 1、看一看,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判断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判断的依据。 2、介绍少数民族的蜡染。 3、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并与同位说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 四、动手做。 1、围对称图形。 2、按图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 3、剪对称图。最后全班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