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知识点概括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知识点概括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知识点概括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知识点概括

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影响血液输氧的能力,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易疲劳;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发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

人体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10%,经一段时间调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一次献血仅占总血量5%,不影响健康,应积极提倡);若一次失血超过30%,需及时补给血液。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的管壁特点

动脉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离心)

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速度慢(血流方向回心),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管腔窄,红细胞单行通过;(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4)数量大,分布广。

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与各个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3)内流的血液的种类: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

右心房、右心室──静脉血。

(4)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瓣(位于静脉内)。

(5)血液流动的方向:一定方向。

(因为房室瓣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6)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意义进行物质交换,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肺循环意义进行气体交换。)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

2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左心室的壁最厚是因为(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4再抽血或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5左、右心室射出的血是(左心室射出动脉血,右心室射出静脉血)

6使体循环和肺循环连接在一起的器官是(心脏)

7动脉血成红色,主要因为它含有较多的(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8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9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如做跟踪检查,则最先在(右心房)发现

10小李到医院去验血,白细胞高于正常,则他可能患有(白血在人体病、炎症)

1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数目最多的是(红细胞)

12我们又时因碰撞而皮下出现紫色斑块,这是因为(毛细血管)出血所致

四: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吸气

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呼气完成肺的通气

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1)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人体内的交换:

1.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2.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五: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

⑴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皮肤→排汗(水、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呼气(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排尿(水、无机盐、尿素等)

排泄的意义:排除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结构: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单位: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分布在皮质;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人体废物的排出方式

⑴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⑵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和生发层(具有分生能力,有黑色素细胞),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肤的功能:保护、再生、调节体温、排泄和分泌、感受外界刺激。

1在人体的血管中,含尿素最少的是(肾静脉)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小体)

3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150升,而实际只排出1.5升,原因是(肾小体的重吸收)

4肾动脉与肾静脉里的血液含量基本不变的是(蛋白质、葡萄糖)

5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则病变部位是(肾小球)

6终尿与原尿的最大区别是(终尿不含葡萄糖)

7肾小球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8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流到肾小囊里的是(原尿)

六:神经系统

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功能: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分在中枢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灰质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白质

布在周围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反射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方可形成。

反射弧: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主要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0.52如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角膜:聚光作用

(一)眼与视觉:

1.眼球的结构虹膜:黑眼球(中间的圆孔为瞳孔)和功能

外层:巩膜:白眼球和脉络膜:(富含血管)

中层:睫状体

内层:视网膜:感光作用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⑴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⑵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二)耳和听觉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内侧)

1.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和功能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中耳炎)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在听小骨传来的振动的刺激下,内耳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有头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半规管

2.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损伤,其他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收缩反应)

2人类特有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3人看到路牌会遵守,但小狗不会,说明人类具有(语言中枢)

4眨眼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是(反射弧,简单反射)

5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是(“谈”梅止渴)

6协调身体平衡的主要是依靠(小脑)

7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8组成大脑皮层的主要结构是(神经元细胞体)

1若要矫正近视眼,应戴(凹透镜)

2当你从电影院走出是,瞳孔(由大变小)

3人的视觉在(视觉中枢)形成的

4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象的部位是(视网膜)

七:激素调节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一类腺体。

内分泌腺: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激素作用缺乏症

生长素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过多,患巨人症。成年人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期缺乏,患呆小症;成年缺乏,导致代谢缓慢、怕冷、智力减退等

胰岛素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糖尿病

人体主要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

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及其功能胰岛:分泌胰岛素等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咳嗽与咳痰 1.概述:咳嗽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但过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前者为无痰或者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 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疾病;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 扩张症。 2.护理评估: A.病史:诱因;咳痰,主要为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黄绿色脓痰提示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或带血 液者常见于克雷伯杆菌肺炎,痰有恶臭味是厌氧菌感染的特征。 B.身体评估:主要看胸部:两肺呼吸运动的一致性,呼吸音是否异常,有无干、湿啰音。 C.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痰液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纤支镜检查,肺功能检查。 3.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 4.护理措施: A.清理呼吸道无效: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液的颜色、量、性质。 B.环境与休息:室温18-20度,湿度50%-60%。 C.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给予充分水分,使每天饮水量达到1.5L-2L。 D.促进有效排痰:a. 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的病人,方法:病人采取坐位,腹式呼吸5-6次,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呼气,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 秒,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 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避免牵拉疼痛。b. 胸 部叩击: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c. 胸部叩击:适用于久病 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d. 体位引流: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 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e. 机械吸痰:适用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意识不清或 建立人工气道者。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1.概述:呼吸困难是呼吸时有异常的不舒服感,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可能有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体征。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呼吸困难根据其临床特点分3类:A.吸气性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凹陷。B.呼气性呼吸困难C.混合性呼吸困难2.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3.护理措施: A.气体交换受损:病情观察,判断呼吸困难程度类型并动态评估病人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环境与休息,哮喘病人室内避免湿度过高及存在过敏原;保持呼吸道畅通;氧疗和机械通气的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 B.活动无耐力:保证充分的休息,采取舒适体位,使用枕头、靠背架或床边桌支撑物增加病人舒适度;呼吸训练;逐步提高活动耐力。

内科呼吸系统知识点

内科知识小常识 呼吸系统 1.上下呼吸道的分界线:环状软骨 2.气管在第四胸椎水平分为左右支气管,右主支气管与气管的夹角比左侧陡。管径也大,因此气管插管,误吸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3.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引起广泛的小支气管痉挛。 4.正常人肺泡的内表面积可达100m2.每天接触的空气高达15000L,与外界接触机会比其他任何器官都大。肺泡的上皮细胞包括1型细胞,2型细胞和巨噬细胞。1型细胞为扁平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其间的基底膜融合而成的无定形颗粒层组成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厚度仅为0.2-10um,有利于气体的弥散。2型肺泡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的表面张力,防止其萎缩。。 5.疾病累及肺间质,最终会形成永久性的肺纤维化。 6.肺的血液供应有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肺循环有高容量,低阻力,低压力的特点,缺氧能使小的肌性肺动脉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是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要机制之一。 6.脏层胸膜无痛觉神经,胸部疼痛是由壁胸膜发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 7正常人潮气量为400-500ml,呼吸频率为12-18次每分。 8.呼吸系统感染病人,可有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有时可有中毒颗粒。 犬吠样:会厌,喉部疾患或异物

9咳嗽金属音调: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肺癌压迫气管嘶哑性:声带炎,喉炎,喉结核,喉癌和喉返神经麻痹脓性痰常常是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感染的可靠标志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疾病,咳嗽常于清晨和体位变动时加剧,且排痰量较多。 痰有恶臭味常见于厌氧菌感染。 铁锈色:肺炎球菌肺炎 红褐色或巧克力色:阿米巴肺脓肿 10.咳痰粉红色:急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 砖红色胶冻样或带血液者:克雷白杆菌肺炎 灰黑色或暗灰色:肺尘埃沉着病或慢性支气管炎11.湿化疗法: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温度在35-37摄氏度,不能湿化过度。 12:胸部叩击: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13:机械吸痰: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大于3min。 14.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喉水肿,喉痉挛,气管异物,肿瘤或受压引起的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 15:呼气性呼吸性困难:支气管哮喘,COPD等 痰中带血 16.咯血:少量咯血:<100ml每天 中等量咯血:100ml-500ml每天 大量咯血:>500ml每天,或1次>300ml

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respiratory tract and lung. Upper RT (鼻、咽、喉)and Lower RT(气管和支气管).肺兼有内分泌功能。 一、鼻nose三部分组成,兼有嗅器和发音共鸣作用。 ㈠外鼻(略讲)鼻翼煽动 ㈡鼻腔:nasal cavity.Kiesselbach or Little‘s area)90%鼻出 图谱84页。鼻后孔。 ㈢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图谱84页 1.上颌窦maxillary sinus:⑴开口于中鼻道半月状裂孔后部;⑵窦口高;⑶与上颌磨牙根相邻; 2.额窦frontal sinus:⑴开口于中鼻道半月状裂孔前部的筛漏斗;⑵窦口在底部。3.筛窦:ethmoidal sinus:⑴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半月状裂孔前部的筛漏斗(半月裂孔前端的漏斗形管道)和筛泡(裂孔上部的圆隆起);⑵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4.蝶窦sphenoidal sinus:开口于蝶筛隐窝。注意没有在下鼻道开口者。中鼻道集中了额窦、上颌窦、部分筛窦的开口。 二、咽pharynx 三、喉larynx:由喉软骨、软骨连结、喉肌及喉粘膜组成。 ㈠喉软骨:1。甲状软骨(前角和喉结)2。环状软骨(平对C6椎),是整个呼吸道唯一完整的软骨环;3。会厌软骨4。杓状软骨(肌突和声带突)。 ㈡喉连结:两个关节,三个膜,一个韧带。 1.环甲关节:冠状轴运动,使声带紧张或松弛;甲状软骨作前倾和复位运动。 2.环杓关节:垂直轴运动,可开大或缩小声门。 3.弹性圆锥(弹性纤维膜) 骨声带突之间的弹性纤维膜。 —急性喉梗塞时切开此处;图3-7,8。 4.方形膜:⑴位置是连于会厌软骨侧缘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向后至杓状软骨前缘的结 缔组织膜(图谱87页) 5.甲状舌骨膜连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的膜。 6.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㈢喉肌分三群:⑴声门开大缩小肌;⑵调节声带紧张度肌;⑶变更喉口肌。 ㈣喉腔: 1.喉口由会厌上缘,杓会厌襞及杓间切迹围成。可经喉镜看到。图3-11。 2.前庭襞:前庭裂。 3.声襞:⑴声韧带是其基础;⑵前为膜间部,后为软骨间部。⑶声门裂。⑷声带是指声韧带、声襞及声带肌(甲杓肌中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的部分,图谱89页)三者组成的结构。要弄清声韧带、声襞、声带三者的关系。 4.喉腔分部:⑴喉前庭;⑵喉中间腔和喉室;⑶声门下腔。 四、气管和支气管 ㈠气管trachea: 1.C6T4T5椎体交接处); 2.。

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常见症状 1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病人施行气管切开的部位是(2-4软骨环)处,(隆突)是支气管镜检时的重要标记,异物或气管插管易进入(右肺) 2胸膜腔内为负压,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3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痰为(铁锈色样痰),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左心衰竭),咳出的痰液有恶臭气味提示是(厌氧菌)感染。 4咳嗽、咳痰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 )以上,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指导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者)。 6湿化气道适用于(痰液粘稠、难又咳出者); 7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适用于(久病体弱、排痰无力者)。叩击方法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成空心掌状,用手腕力量,由肺底自下而上、由外而内,迅速瑞有节律地叩击胸壁,每分钟120次,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 8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用(体位引流); 9机械吸痰用于(昏迷者),每次吸引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min),吸氧前、后提高吸氧浓度。 10临床上咯血量的判断,少量咯血(<100ml/.d ),中量咯血(100-500ml/d),大量咯血(>500ml/d)或1次300-500ml 11咯血的主要并发症(窒息),先兆:咯血不畅,胸闷气促,紧张,面色灰暗,喉有痰鸣。表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双手乱抓,抽搐,大汗,神志突然丧失。窒息时,体位:(头低足高位),12咯血预防窒息:嘱病人勿(屏气) 13大咯血时最重要的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或患侧卧位,休息要求(绝对卧床),止血药可用(垂体后叶素),禁用者(冠心病、高血压及妊娠), 14咯血时体位:(头低足高位) 15咯血饮食:大咯血者(禁食),小量咯血宜进少量(温凉流质饮食) 16咯血时镇静药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年老体弱者禁用强镇咳药,如可待因 17心源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 18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COPD) 19肺源性呼吸困难体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二、喉炎 1成人喉炎表现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轻者仅有(声嘶),严重可完全失音 2儿童喉炎起病较急,呈哮吼样咳嗽,夜间加重,重者出现吸气期喉鸣及呼吸困难,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下陷(三凹征) 3喉炎的治疗,有轻度呼吸困难者加用激素类制剂,局部治疗:雾化吸入,抗生素加激素液或加入少许肾上腺素、1%麻黄素 三、肺炎 1按病因学分类,临床上最常见的肺炎是(细菌性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G-杆菌),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医阴社球) 3肺炎链球菌肺炎典型症状为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可在数小时内达39-40℃,热型为(稽留热),咳嗽、咳痰,痰液颜色为(铁锈色),体征:典型者有(肺实变)体征,语颤(增强),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湿罗音 4休克型肺炎最突出的表现是(血压下降),治疗首选(补充血容量),绝对卧床,去枕平卧 5肺炎X线表现:实变期可见大片均匀一致的致密阴影 6肺炎治疗首选(青霉素),抗生素疗程一般为(7)天,或热退后(3天)即可停药 7肺炎患者有胸痛时取(患侧卧位),

组织胚胎学--习题及答案-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1.鼻黏膜嗅部的上皮为 A.假复层柱状,有支持细胞、基细胞和纤毛细胞组成 B.假复层柱状,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和嗅细胞组成 C.假复层柱状,由杯状细胞、纤毛细胞和嗅细胞组成 D.假复层立方,由杯状细胞、基细胞和嗅细胞组成 E.假复层立方,由刷细胞、基细胞和嗅细胞组成 2.气管和支气管上皮中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细胞是 A.纤毛细胞 B.刷细胞 C.小颗粒细胞 D.杯状细胞 E.基细胞 3. 气管上皮是 A.复层扁平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D.单层立方上皮 E.单层扁平上皮 4.呼吸道管壁黏膜下层含混合腺较多的是 A. 喉 B. 气管和支气管 C.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 D.小支气管 E.细支气管 5.下列哪项的平滑肌呈明显环形 A.支气管 B.叶支气管 C.小支气管 D.细支气管 E.终末细支气管 6.支气管哮喘时,呼吸道平滑肌痉挛性收缩,主要发生在 A.支气管和叶支气管 B.叶支气管和小支气管 C.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D.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E.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7.呼吸性细支气管与终末细支气管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无软骨片 B.无腺体 C.上皮细胞无纤毛 D.无完整的管壁 E.无杯状细胞 8.下列哪个结构的管壁呈结节状膨大 A.肺泡管 B.肺泡囊 C.肺泡 D.呼吸性细支气管 E.终末细支气管 9.II型肺泡细胞电镜下的主要特点是 A.表面微绒毛多 B.嗜锇性板层小体 C.线粒体丰富 D.粗面内质网发达 E.溶酶体多 10.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是 A.糖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B.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糖蛋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糖脂,升高肺泡表面张力 E.磷脂,升高肺泡表面张力 11.气管和支气管上皮内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A.纤毛细胞 B.杯状细胞 C.基细胞 D.刷细胞 E.小颗粒细胞 12.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A.纤毛细胞 B.杯状细胞 C.I型肺泡细胞 D.II型肺泡细胞 E.小颗粒细胞 13.尘细胞主要位于 A.肺泡隔 B.肺泡孔 C.肺泡囊 D.肺的导气部 E.呼吸性细支气管内 14.参与气体交换的细胞是 A.纤毛细胞 B.杯状细胞 C.I型肺泡细胞 D.II型肺泡细胞 E.基细胞 15.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密切有关的血管是 A.肺动脉 B.肺静脉 C.支气管动脉 D.支气管静脉 E.肺泡隔毛细血管 16.肺间质不包括 A.结缔组织 B.血管 C.淋巴管 D.神经 E.肺泡 17.肺导气部起始于叶支气管,止于 A.细支气管 B.终末细支气管 C.呼吸性细支气管 D.肺泡管 E.小支气管 18.沟通相邻肺泡气体的结构是 A.气血屏障 B.肺泡隔 C.肺泡孔 D.终末细支气管 E.呼吸性细支气管 19.光镜下相邻肺泡开口处有结节状膨大的结构是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复习总结考试重点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症状:①慢性咳嗽②咳痰③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 体征:肺气肿征(桶状胸) 诊断标准: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缓解期) 1、原发病的表现 2、右心室肥大的表现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期) 1、呼衰:肺心病多合并Ⅱ型呼衰 ①低氧血症②高碳酸血症 2、心衰:右心衰。体征: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下肢浮肿 肺心病诊断:呼吸系统原发病+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衰竭表现 支气管哮喘 特征: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阻塞 临床表现及体征 典型症状: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典型体征:呼气时间延长、广泛哮鸣音、寂静胸 诊断 喘息的反复发作性、哮鸣音的弥漫性、气道阻塞的可逆性(三性) 不典型者可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 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呼气峰值日内波动率≥20% 治疗:阶梯式的治疗方案 缓解药物:β2 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类药物 控制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 重度及危重哮喘治疗 1、氧疗与辅助通氧 2、解痉平喘 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4、抗生素 5、糖皮质激素 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 1. 有导致呼吸衰竭的疾病或诱因 2. 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 3. 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时,呼衰诊断即可成立

血气分析: PaO2 <60mmHg、PaCO2正常→Ⅰ型呼吸衰竭 PaO2 <60mmHg、PaCO2 >50mmH →Ⅱ型呼吸衰竭 PH >时→失代偿性碱中毒 PH <时→失代偿性酸中毒 BE(剩余碱)↑→代谢性碱中毒;BE↓→代谢性酸中毒 肺炎链球菌肺炎 症状 1、前驱症状:上呼吸道症状 2、发热:39-40摄氏度,稽留热 3、咳嗽、咳痰:咯铁锈色痰 4、胸痛 5、呼吸困难、气促紫绀 体征 肺实变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消失,消散期可有湿罗音 实验室检查 WBC↑。X线检查:肺叶或肺段密度均匀的阴影。痰培养——肺炎链球菌 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 肺结核 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生、变质 临床类型: (一)原发型肺结核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三)浸润型肺结核 (四)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五)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表现: 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2、全身症状: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消瘦 体征:表现不一,渗出范围较大或干酪坏死等情况可有肺实变体征,或有局部小量湿罗音。 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使用敏感药物(联合、规则最重要)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分类: 按解剖部位: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肺泡癌 临床表现: 1、原发癌的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 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相关知识链接 1.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 呼吸作用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进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等。 3. 当受凉感冒时,常会引起鼻塞、流涕、吐痰、呼吸不通畅等症状。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 鼻 咽 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呼吸系统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1、教材41页资料分析——分析呼吸道的作用(难点)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如在气管和支气管中有“C ”形软骨,这样保证了气流通畅。 知识点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 拓展:①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②咽位于喉的上方,与鼻腔相连,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也就是说咽既属于呼吸系统, 又属于消化系统。咽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③喉在颈前上部,既是呼吸的通 知识点二 呼吸道的作

(2)人体内的温度一般恒定在37.5℃左右,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定,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温度很低,寒冷的空气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 (3)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内的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的进入;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也可以黏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使空气变得清洁;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刺激。 (4)气管的下端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肺、右肺。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在肺内形成树状的分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上有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5)呼吸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但是,有时吸入气体中的一些粉尘、病原微生物还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人体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病人常表现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 (6)由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不能做到完全的清洁,因此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需要戴口罩以减少灰尘的吸入。在一些存在的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 教材第42页“讨论”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此外,鼻腔前部的 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以及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和黏液,也在保证气流通畅方面有一定的 作用。 2.呼吸道还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人体内的空气的作用;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 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 3.呼吸道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环境中空气过于污浊, 经过呼吸道处理后进入肺内的空气仍可能有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 造成危害。 4.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向咽喉的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 液一起送到咽部,并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等病原体。呼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重点提要)

呼吸系统 一、普通感冒: 1、症状: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咽干咽痒或灼烧感,喷嚏流涕、鼻塞,少量咳嗽,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如无并发症,5-7天痊愈。 2、PE:无发热或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3、Lab: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德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4、并发症: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可以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症状: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38摄氏度左右,咳嗽咳痰,先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随后粘液脓性痰、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可连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2、PE:体征不多,呼吸音正常,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罗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3、Lab: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三、肺炎: 大叶性肺炎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Cohn孔)→肺泡→肺段→肺叶,以肺泡腔病变为主,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小叶性肺炎即支气管性肺炎(bronchopneumonia):炎症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累及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一)症状:多有淋雨、疲劳、醉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诱因。 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五联征)。 发热:高热、伴寒战,可呈稽留热,全身肌肉酸痛; 咳嗽咳痰:痰少,可带血丝或呈铁锈色痰; 胃肠道反应可类似急腹症; 感染严重时可出现休克、ARDS及神经症状。 既往是否同一部位患过肺炎(与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鉴别)。 鉴别诊断: 1.肺结核:起病隐匿,干咳或咯血,少痰,消瘦,午后潮热盗汗,血常规基本正常,胸片肺上部病灶多件,空洞周围少量炎症,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肺癌:起病缓慢,不发热或低热,咳少量血痰,胸片多呈球形灶,边缘不规则,可有癌性空洞,内腔不整。 2.肺脓肿:咳大量黏液脓性痰或脓臭痰,高热,贫血,呼吸困难,病灶区叩诊呈

最新七级下册生物呼吸系统重要知识点培训资料

七年级下册生物呼吸系统知识要点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完成右图)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它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和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 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肺(主要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肺两叶,右肺三叶,组成单位是 肺泡。一分钟大约进行 16次有节奏的呼吸。 咽既是呼吸器官也是消化器官。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会厌软骨。声音是由喉部声带 振动产生的。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1)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 力相应减小,气体吸入;(右图) 2)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 力相应增大,气体排出。(左图) 口诀:(肋间肌和膈肌)肌缩,胸肺扩;压减,气吸入。 (肋间肌和膈肌)肌舒,胸肺缩;压增,气呼出。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 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 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 3、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 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进入 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注:1.与人体呼吸有关的肌肉主要是肋间肌和膈肌。 2.气体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

(完整版)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试题(有答案)

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是肾癌的主要转移途径:B A.肾门淋巴结转移B.血行转移C.肾上腺转移 D.对侧肾脏转移E.全身淋巴转移 2、对侧肾功能良好的肾结石患者,下列哪种情况可作患侧肾切除【E】 A、肾盂结石功能尚好 B、肾盏结石 C、肾下极多发结石 D、鹿角形结石合并肾积水 E、肾多发结石合并积水,肾功能丧失 3、上尿路结石典型的症状是【B】 A、血尿+尿痛 B、腰痛+血尿 C、腰痛+脓尿 D、尿频+血尿 4、右肾结石0.6cm大小光滑,肾轻度积水应采取哪种治疗方法【D】 A、肾盂切开取石 B、肾实质切开取石 C、套石术 D、非手术治疗 5、膀胱结石最佳确诊方法是【E】 A、依据典型症状尿流中断 B、双合诊检查 C、金属尿道探子检查 D、腹部平片检查 E、膀胱镜检查 6、下列哪种检查,不适合于肾损伤【B】 A、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 B、逆行尿路造影 C、B超检查 D、CT检查 E、肾动脉造影 7、肾损伤下列哪种情况可有血尿【A】 A、肾挫裂伤 B、肾血管断裂 C、肾盂广泛撕裂 D、输尿管断裂 8、大多数肾损伤采取的治疗方法【D】 A、肾切除术 B、部分肾切除术 C、肾周引流术 D、非手术治疗 9、肾部切除术必须绝对卧床休息【D】 A、到休克纠正后 B、到血尿转清后 C、腰部肿块不再增大 D、2~4周 10、泌尿系损伤常见的器官是【B】 A、阴茎 B、尿道 C、膀胱 D、输尿管 E、肾 11、骑跨伤常造成尿道哪部位损伤【B】 A、阴茎部 B、球部 C、膜部 D、前列腺部 E、膀胱颈部12、骨盆骨折最易损伤的尿道部位【C】 A、阴茎部 B、球部 C、膜部 D、前列腺部 E、膀胱颈部 13、导致老年男性排尿困难最常见的疾病是D A膀胱结石B膀胱肿瘤C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D良性前列腺增生E前列腺癌 14、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膀胱膨胀,尿液从尿道口溢出称C A 真性尿失禁 B 压力性尿失禁 C 充盈性尿失禁 D 急迫性尿失禁 E 麻痹性尿失禁 15、前列腺增生病人最典型的的症状是:B A.尿频、尿急、尿痛 B.进行性排尿困难 C.尿潴留 D.尿失禁 16、诊断前列腺增生症最简便而可靠的检查是E A.B超检查 B.CT检查 C.膀胱镜检查 D.残余尿测定 E.直肠指诊 17、护理泌尿外科病人嘱其多饮水的主要目的是A A 增多尿量以冲洗尿路,防止感染 B 摄入足量液体,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C保证正常尿量,防止急性肾衰竭D 稀释尿液,减轻疼痛疾病 E 保证体液容量,避免发生休克 18.确诊膀胱肿瘤的主要依据是D A.尿脱落细胞检查B.B型超声C.膀胱肿瘤特异抗原D.膀胱镜19.肾癌患者出现血尿时肿瘤已E A.累及肾包膜B.转移至膀胱C.累及肾周脂肪囊D.血行转移E.侵及肾盂肾盏 20.膀胱肿瘤T1期表明肿瘤侵及B A.粘膜表面B.粘膜固有层C.浅肌层D.深肌层E.外膜层(21~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B.终末血尿伴膀胱刺激征C.初始血尿 D.疼痛伴血尿E.血红蛋白尿 21.泌尿系结核血尿特点是B 22.泌尿系肿瘤血尿特点是A

胸部呼吸系统体格检查

胸部呼吸系统体格检查 1. 视诊: 暴露胸部,观察胸廓外形(桶状胸、佝偻病胸、胸廓畸形/变形)、对称性,胸壁皮肤、有无静脉曲张,呼吸运动(对称度、频率、节律) 胸骨角(Louis角):胸骨柄和胸骨体交接处向前突起而成。该角与第2肋软骨相连,相当于心房上缘、气管分叉、第4胸椎水平。 肩胛下角:第7或8肋骨水平标志。 前正中线: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胸骨端与其肩峰端两点连线中点的垂直线。 Kussmaul呼吸:当中度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为排除过多的CO2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出现深大呼吸。 Cheyne-stokes(潮式)呼吸: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而后又变浅慢,此期持续30秒至2分钟,随后经过5-30秒钟呼吸暂停,再重复上述过程的周期样呼吸。 Biot(间停)呼吸: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间隔几秒钟后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该呼吸的节律和深度大致相等。 以上两种呼吸均表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当严重缺氧,CO2储留到一定浓度,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和加强,但随潮式)呼吸着CO2的呼出,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刺激,呼吸再次减弱进而暂停。临床上以潮式呼吸多见,而间停呼吸更严重,常于呼吸停止前出现。两者见于NS疾病,如颅内压增高、脑炎、脑膜炎等。部分老年人熟睡时可出现潮式呼吸,为脑动脉硬化表现。 2. 触诊 气管位置,胸壁弹性、有无压痛、皮下气肿,检查双侧呼吸运动度(上中下,双侧对比),双侧语音震颤(上中下,双侧对比),胸膜摩擦感。 胸膜摩擦感:当胸腔发炎时,有纤维蛋白沉着使胸膜表面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互相摩擦,触诊有似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早期或胸水吸收尚未形成粘连时。

呼吸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呼吸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呼吸道鼻、咽、喉上呼吸道 组成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下呼吸道肺:由肺泡、肺内各级支气管及肺间质组成 呼吸道特点:1、全部由骨或软骨构成支架。 2、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对吸入的空气起加温、加湿的作用。 功能:1、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2、肺有内分泌功能。 第一节鼻 鼻(nose):是呼吸道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可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3部分。 一、外鼻:包括鼻根、鼻背、鼻尖、鼻唇沟、鼻翼 二、鼻腔:以鼻阈为界分为鼻前庭、固有鼻腔 1、鼻前庭 1)鼻阈是皮肤与粘膜的分界处。 2)鼻毛可净化、滤过空气。 3)缺少皮下组织,与软骨膜连接紧密,故疖肿时疼痛剧烈。 2、固有鼻腔 1)底:即口腔的顶,由硬腭和软腭构成。 2)顶: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和蝶骨体等覆以粘膜构成。 3)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其下方分别有上、中、下鼻道。 4)内侧壁:鼻中隔骨性部分:犁骨和筛骨垂直板被覆粘膜 软骨部分:鼻中隔软骨被覆粘膜 呼吸区:位于中鼻甲和下鼻甲内侧面及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的粘膜,红色,鼻粘膜分部光滑、湿润,对吸入的空气 起加温、加湿和净化的作用。 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的粘膜,苍 白或淡黄色,内有嗅细胞,感受气味刺激。 易出血区(little区):鼻中隔前下份粘膜内,具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丛, 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三、鼻旁窦: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 第二节喉 一、位置:颈前中份,C5-6前方,向上借喉口通咽,下续气管。 二、功能: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三、喉软骨: 1、甲状软骨:最大,由左、右两方形软骨板构成,主要结构有前角、喉结、 上切迹、上角、下角。 2、环状软骨:喉软骨中唯一环形软骨,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前 部为环状软骨弓,平第6颈椎,后部为环状软骨板。 3、会厌软骨:叶状,下端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 会厌:会厌软骨被覆粘膜。吞咽时喉上升,会厌关闭喉口。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知识点概括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知识点概括 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影响血液输氧的能力,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易疲劳;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发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 人体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10%,经一段时间调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一次献血仅占总血量5%,不影响健康,应积极提倡);若一次失血超过30%,需及时补给血液。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的管壁特点 动脉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离心) 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速度慢(血流方向回心),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管腔窄,红细胞单行通过;(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4)数量大,分布广。 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与各个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3)内流的血液的种类: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 右心房、右心室──静脉血。 (4)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瓣(位于静脉内)。 (5)血液流动的方向:一定方向。 (因为房室瓣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6)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意义进行物质交换,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肺循环意义进行气体交换。)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 2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左心室的壁最厚是因为(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4再抽血或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5左、右心室射出的血是(左心室射出动脉血,右心室射出静脉血) 6使体循环和肺循环连接在一起的器官是(心脏) 7动脉血成红色,主要因为它含有较多的(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8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9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如做跟踪检查,则最先在(右心房)发现

20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习题二十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一.单选题 1.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来自() A.胚外中胚层 B.脏壁中胚层 C.体壁中胚层 D.间介中胚层 2.输尿管芽起源于 ( ) A.尿生殖窦头端 B.尿生殖窦尾端C.中肾管头端 D.中肾管尾端 3.尿生殖窦属于原泄殖腔的 ( ) A.头侧份 B.背侧份C.腹侧份 D.尾侧份 4.原始生殖细胞发生于() A.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生殖腺索B.生殖嵴表面上皮 C.尿囊的胚外中胚层D.卵黄囊内胚层 5.输尿管芽起源于 ( ) A.尿生殖窦头端B.尿生殖窦尾端C.中肾管头端 D.中肾管尾端 6.先天性腹股沟疝发生原因() A.睾丸鞘膜腔未消失B.鞘膜腔闭合不全C.鞘膜腔过大 D.睾丸未下降E.腹膜腔与鞘膜腔之间的通道未闭合 7.多囊肾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血管球发育异常 B.肾小囊发育异常 C.肾小盏发育异常 D.集合小管发育异常或与肾小管未连通 二.多选题 1.尿生殖窦在男性演变为 ( ) A.膀胱B.尿道的膜部C.尿道的前列腺部 D.尿道的海绵体部 2.尿生殖窦在女性演变为 ( ) A.阴道前庭 B.尿道 C.膀胱 D.阴道穹窿部 3.胎儿睾丸中含有( ) A.支持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 三.填空题 1.后肾是由______和_____两部分发育分化而成的. 2.多囊肾是由于后肾发生中_______与______未接通,使______内积聚______. 3.睾丸降入阴囊过程中,若_______与____间的通道没有闭合或闭合不全,当______增大,部分_______ 可突入_______内,形成先天性腹股沟疝。 四.名词解释 1.生肾索 2.尿生殖嵴 五.简答题 1.“隐睾”的形成 2.“先天性腹股沟疝”的形成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复习总结考试重点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复习总结考试重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a4686889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症状:①慢性咳嗽②咳痰③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 体征:肺气肿征(桶状胸) 诊断标准: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缓解期) 1、原发病的表现 2、右心室肥大的表现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期) 1、呼衰:肺心病多合并Ⅱ型呼衰 ①低氧血症②高碳酸血症 2、心衰:右心衰。体征: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下肢浮肿 肺心病诊断:呼吸系统原发病+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衰竭表现 支气管哮喘 特征: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阻塞 临床表现及体征 典型症状: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典型体征:呼气时间延长、广泛哮鸣音、寂静胸 诊断 喘息的反复发作性、哮鸣音的弥漫性、气道阻塞的可逆性(三性) 不典型者可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 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呼气峰值日内波动率≥ 20% 治疗:阶梯式的治疗方案 缓解药物:β2 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类药物 控制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 重度及危重哮喘治疗 1、氧疗与辅助通氧 2、解痉平喘 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4、抗生素 5、糖皮质激素 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 1. 有导致呼吸衰竭的疾病或诱因 2. 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 3. 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时,呼衰诊断即可成立

第24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第24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一、A型题 1.第4周末胚体后壁出现的左右一对纵行隆起是 A.尿生殖嵴 B.神经嵴 C.体节 D.背主动脉 E.间介中胚层 2.输尿管芽来自 A.泄殖腔末端 B.尿生殖窦末端 C.中肾管末端 D.尿生殖窦头端 E.中肾管头端 3.后肾产生的尿液排入 A.尿囊内 B.卵黄囊内 C.胚内体腔 D.胚外体腔内 E.以上均不对4.集合小管来自 A.前肾小管 B.中肾小管 C.生后肾原基 D.输尿管芽 E.以上都不对5.后肾的发生中 A.肾盏与集合小管相连接 B.集合小管与远端小管相连接 C.远端小管与细段相连接 D.细段与近端小管相连接 E.近端小管与肾小体相连接 6.肾小管起源于 A.前肾小管 B.中肾小管 C.中肾管 D.输尿管芽 E.以上都不对7.泄殖腔被分隔后,尿生殖窦是它的 A.左侧份 B.右侧份 C.腹侧份 D.背侧份 E.头侧份 8.膀胱主要来自 A.尿囊根部 B.尿生殖窦上段 C.尿生殖窦中段 D.尿生殖窦下段 E.中肾管根部 9.多囊肾内的囊肿是 A.肾小管积液 B.集合小管积液 C.肾盏膨大 D.静脉曲张 E.淋巴管扩张 10.中肾管分化形成下列结构,其中哪一项除外 A.副睾管 B.输精管 C.射精管 D.精囊 E.尿道 11.尿囊退化后残留在体内一部分变为 A.膀胱底 B.肝圆韧带 C.膀胱三角 D.脐中韧带 E>以上都不对12.原始生殖细胞来自 A.胚外中胚层 B.尿囊内胚层 C.卵黄囊内胚层 D.胚内中胚层 E.生殖腺嵴表面上皮 13.能分泌抗中肾旁管激素的胚胎细胞是 A.睾丸的精原细胞 B.睾丸的支持细胞 C.睾丸的间质细胞 D.卵巢的卵原细胞 E.卵巢的卵泡细胞 14.人胚胎外阴可分辨性别约在 A.第4周 B.第6周 C.第9周 D.第5个月 E.第8个月 15.尿生殖窦的窦结节发生在

呼吸系统笔记

呼吸系统笔记(14年2月8日正式开始学习)45分 病程发展(一个轴):吸烟→慢支→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1、引起慢支最常见的原因(或高危因素)是:吸烟;。 2、慢支病人咳粘液痰的原因是:杯状细胞增多 3、慢支病人咳黄色脓痰的原因是:纤毛功能下降 4、引起慢支急性发作的最主要原因是:感染。是所有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的原因 5、慢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慢支感染球流感)。 6、慢支病理改变:1)早期主要为小气道功能异常,特点:一大一低一增加,即闭合容积大,肺动态顺应性降低,肺的静态顺应性增加。2)中后期大气道功能异常,表现1:肺通气功能障碍2:FEV1和最大通气量下降。 7、慢支诊断标准:咳痰喘,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三妹3M),连续两年以上。 8.辅助检查:慢支、肺气肿.、COPD、支气管哮喘、ARDS首选肺功能 9.治疗:慢支发作首选抗感染,痰多不易咳出可用祛痰剂,如氨溴索。但绝对禁用中枢镇静剂如可待因,因为会加重呼吸道阻塞,导致病情恶化。 10补充知识点:1)慢支早期X线无特异表现。2)与慢支发病有关最常见的病毒是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3)小气道指内径<2mm的气道。4)潮气量VT,平静呼吸每次吸入或呼出气量,成人约500ml。5)肺活量VC深吸气末再做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6)残气量RV深呼气末肺内剩余的气量。7)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末肺内剩留的气量。8)肺总量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量。9)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以最大的力量所呼出的气量。I0)阻塞性通气障碍先表现为FEV1/FVC下降。11)肺气肿时TLC增加。 1、引起COPD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支。慢支+肺气肿=COPD 2、COPD的病理改变:狭窄(慢支使细支气管管腔狭窄)、塌陷(慢性炎症破坏小气管软骨发生塌陷,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融合(反复肺部感染的慢性炎症导致肺泡融合成肺大泡,其炎症感染主要来自于中性粒细胞的活化聚集)、异常(α1-抗胰蛋白酶异常)。宰相荣毅仁,先天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欧洲人的发病原因,不是我国的发病原因。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肺泡融合成肺大泡。 3、临床表现;1)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看到直接诊断COPD。2)COPD最大的气流特点: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完全可逆是哮喘) 1)确诊:肺功能FEV1/FVC<70%。(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也是评价气流受限最常用的指标。 2)判断严重程度的指标:FEV1预计值≤80%。Ⅰ级(轻度)FEV1≥80%,ⅠⅠ级(中度)FEV1 50-80%,3级(重度)FEV1 ,30-50%,4级(极重度)FEV1<30%.正常>83% 5、肺气肿的诊断依据⑴桶状胸⑵X线两肺透亮度增加⑶RV/TLC(残气量/肺总量)﹥40﹪。 6、COPD并发症:⑴最常见:肺心病⑵突发胸痛:自发性气胸 治疗:1)急性发作:抗感染。2)最重要的预防:戒烟。3)目前提倡氧疗,长期家庭氧疗(LTO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