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东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析广东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析广东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析广东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李江兰 K070209054

指导老师:周艳丽)

摘要:近年来,在多种贸易环境的影响下广东纺织服装出口产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出口增长率一度出现下滑,虽然在2009年进行战略调整后,广东纺织服装业有转暖现象,可是诸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解读,一系列的难题给广东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着重从了解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别从对外贸易环境对内两个层面找出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广东纺织服装业的持久发展。

关键词:广东纺织服装,现状,贸易环境,比较优势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广东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3)

(一)企业现状分析 (3)

(二)纺织服装产量现状分析 (4)

(三)贸易现状分析 (4)

二、广东纺织服装贸易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一)配额因素 (6)

(二)绿色贸易壁垒 (6)

(三)金融危机 (6)

(四)别国劳动成本因素 (7)

(五)人民币升值 (7)

(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7)

三、广东纺织服装贸易存在的优势及问题 (8)

(一)广东纺织业的比较优势 (8)

1、广东的区位优势 (8)

2、产业基础扎实 (8)

3、广东纺织服装业竞争力优势 (9)

4、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和产业集群 (10)

5、充足的劳动力。 (10)

(二)存在的问题 (11)

1、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档次低 (11)

2、企业规模小,合作程度低 (11)

3、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上比较落后 (12)

四、应对广东纺织服装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12)

(一)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2)

(二)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13)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13)

(四)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 (14)

(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14)

(六)广东纺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升级对策 (15)

1、加快制定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战略规划 (15)

2、加快提升纺织产业集群基础设施整治与建设 (15)

3、加快纺织产业集群品牌建设 (15)

4、加大纺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投入 (16)

5、完善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体系 (16)

6、打造高档纺织集群地 (17)

我国纺织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竞争力较强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仅07年一年,纺织品外贸顺差超过1500亿美元。然而中国日益面临这愈演愈烈的形形色色的贸易摩擦,其中有政治、经济形势等其他的外部原因,也有中国多年来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走低

端路线,血拼价格造成的恶性竞争后果。而一直以来,广东都是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头羊。后危机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贸易壁垒现象加重、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头、人民币升值等的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鉴于此,本文从广东纺织服装发展的现状、环境因素、优势、劣势及问题的对策等内容对广东纺织服装企业的未来之路进行剖析,究其原因,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广东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一)企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纺织服装业依靠中央的政策和灵活措施,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锐意开拓,发展迅猛。目前,广东全省各类服装生产业有26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数量占全国25%左右,从事服装生产和流通的人员超过了500万人,服装产业就业人数占广东工业的1/5,是我省安排劳动就业的重要行业。广东服装素以质优价廉闻名市场,占据了全国服装市场1/3的市场份额,是全国的服装大省。

从表1中可见,广东纺织服装行业景气指数大于100,表明纺织服装企业所处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但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上升或改善的趋势缓慢,且未达到150,说明景气虽然有上升或改善,但不怎么理想。

表1.广东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景气指数(2009年)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2010(excel)

(二)纺织服装产量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广东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创汇第一大省。近几年,广东服装年产量超过100亿件,年出口产值业超过100亿,纺织服装出口从1955年起连续9年高居全国榜首。每年的生产,贸易出口均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广东规模已上服装工业产值达1009.2亿元,产销量占全国的45%,加上其所辐射的珠江三角洲的15000多家企业,华南地区的服装销量占全国的50%以上。然而,2005年广东服装出口首次被浙江省赶超。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纺织服装行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止2006年8月,我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106.27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1.02%。2007年广东省再居纺织服装生产榜首,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24.7%。

(三)贸易现状分析

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2007年11月份,广东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3.74亿美元,较上月增加0.75%。1~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总值为386.9亿美元,占全国纺服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1.77%,较去年同期增长22.32%,位居各省市的首位。其中以服装出口为主,服装出口额达309.8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6%,占广东省纺服进出口总额的80.09%。

然而,2008年广东省出口纺织服装34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7%,出现了自2002年以来的首度负增长。

2008年广东省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有:

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2008年广东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纺织服装187.8亿美元,下降31.4%,占同期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55%;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33.7亿美元,微降0.3%,占同期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9.2%。

对香港、美国出口下降明显,对欧盟出口大幅增长。2008年广东省对香港、美国分别出口纺织服装108.1亿美元和41.5亿美元,分别下降13.2%和15.3%;对欧盟出口64.1亿美元,增长73.3%。对上述3个市场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62.6%。最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小幅增长,私营企业大幅下降。2008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服装146.1亿美元,增长2.9%,占

同期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42.8%;私营企业出口120.7亿美元,下降41.9%,占总额的35.4%;此外,国有企业出口62.6亿美元,增长11.5%,占总额的18.3%。服装出口额排全国各省市首位的广东,2008 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全国将近30个百分点,出口跌幅在全国领先。

在2009年我国广州海关6 月2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今年服装出口明显好转,恢复性增长趋势强劲,5月份当月出口31.4亿美元,创年内新高。据统计,2010 年1~5 月,广东出口纺织服装近130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其中,一般贸易方式占六成,且增幅大于加工贸易。

2010年3月份以来,广东纺织服装出口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20%。从出口地看,对主要传统出口市场普遍恢复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涨跌互现。1~5月,对我国香港特区出口纺织服装37亿美元,增长8% ;对欧盟、美国和东盟出口纺织服装均增长20%以上。4个市场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七成多。另外,对中东出口纺织服装下降3.6%。海关分析指出,广东服装出口的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但仍然存在隐忧。

综上所述,广东纺织服装出口在2007年以前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2008年出口大幅度下降,出现2002年以来首度负增长。虽然说2009年后出现回升,但也存在诸多的隐患。这也包括贸易环境的影响因素。

二、广东纺织服装贸易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广东省的纺织服装行业从生产经营到外贸出口创汇等都一如既往, 在企业、产量、出口贸易方面都有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很多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都在不同程度地制约广东的纺织服装行业外贸出口长足发展,这些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已经成为广东纺织服装顺利拓展国际市场的桎梏。在2004年广东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长率仅为8.33%,出口贸易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特别是2008 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全国将近30个百分点,出口跌幅在全国领先。因此,探讨和研究广东的纺织服装外贸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具有重要的现时意义。

(一)配额因素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配额限制全部取消,“后配额时代”来临,这无疑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迎来了艳阳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今后外贸出口道路一帆风顺。广东的纺织服装业大多为外型企业,对外依存度很高。纺织品配额限制虽然已经取消,但是还有许多的非关税壁垒需要认真应对。同时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将更趋激烈,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因此,配额取消对本来盈利水平就不高的广东纺织服装既要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又要吃透实际工作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只有深刻理解了时代发展大背景和事物的本质意义,才能形成鲜明的报道思想,给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二)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几年来贸易和经济保持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由于我国对纺织品服装的毒理检测和环保污染保护检测鉴定起步晚,技术落后,一直以来,对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重视不够,致使宝贵的生态平衡、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都成为了发展速度的代价。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快,绿色纤维、无毒染色、无污染整工艺、无水染色、喷射印花等染整新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走向成熟。新一轮“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新的制约因素。面对世界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国内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的现实,我们应加速制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金融危机

2008 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我国纺织服装遭遇内需减缓、外需下降的双重压力,出口增速持续放缓。2008年全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851.6亿美元,增速同比下滑10.9个百分点。而作为我国三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对外依存度高、服装出口额排全国各省市首位的广东,2008 年

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全国将近30个百分点,出口跌幅在全国领先。2008 年广东省出口纺织服装34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7%。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253.5 亿美元,下降幅度达到25.3%。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广东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非常的大,出口下滑,很多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增加,对广东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四)别国劳动成本因素

目前,我国现在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远远高于其他亚洲国家,数据显示,孟加拉国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是0.33美元/小时,越南是0.38美元/小时,印度是0.51美元/小时,而我国是1.08美元/小时。现阶段劳动力成本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五)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启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保持小幅升值的趋势。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进入“6时代”。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基本控制在6.826至6.828区间内浮动。2010年6月22日,汇改重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80关口。截止2010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已超过20%,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有增无减。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能源价格上升,广东多半纺织服装企业处于“半亏损”状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利润被侵蚀,海外市场订单减少,面临倒闭的民营纺织服装企业与日俱增。

(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以来, 广东一直是中国外贸的大户, 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主要承担者。据粗略统计,近些年来, 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基本相当于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3左右。尽管贸易的完成多由民间承担, 不过广东官方在推动该省与东

盟商务合作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出现了所谓的广东的“东盟战略”之说。

三、广东纺织服装贸易存在的优势及问题(一)广东纺织业的比较优势

1、广东的区位优势

广东毗邻港澳,交通方便、资讯发达、信息量大,基础设施配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数万港澳客商陆续到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投资办厂,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粤港澳经济区已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经济生态带”。另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使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9省加港澳的区域经济进行大整合,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以及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2、产业基础扎实

广东服装款式多样,色彩绚丽,引领国内时尚潮流,近十年服装产量和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是我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服装业已成为广东省支柱产业之一,其服装产业呈区域性聚集,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和产业集群,并从珠江三角洲向东西两翼延伸。目前拥有服装企业3万多家,规模以上2500多家,拥有涵盖面辅料、制衣、印染加工、集散市场在内的完善产业链。广东是“三来一补”企业的主要聚集省份,外资企业不仅具有服装加工质量高的优势,而且带来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由于香港、台湾制造业的北移,香港原世界服装工业中心的地位被广东取而代之。各种国际服装质量标准、生产标准、企业管理及服装生产运作模式相继驻足广东。多种品牌的服装都在广东设有生产、加工基地,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品牌,如Polo、Dior、Tommy 等。

3、广东纺织服装业竞争力优势

市场占有率分析。由表2可见,广东省的纺织品、服装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均高于上海、江苏和浙江。从国际比较来看,就服装而言,广东及苏、浙、沪三省(市)均高于日本国,广东省的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美国,其强大的竞争力显而易见。那么,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各地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在全国出口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呢?从表3可以看出,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表2 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据《WTO国际贸易统计年报2009》《中国

统计年鉴2009》及粤沪江浙2009年统计年鉴等数据计算。

表3 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比率(%)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粤、沪、江、

浙2009年统计年鉴等数据计算。

另外,从广东2008年的数据来看,占4成比重的出口贸易总量虽然下滑18.7%,但纺织服装仍然增长了16.4%,这说明企业的市场调节能力比较强,行业发展正呈现出外贸和内销的互补,形成了消化不利影响因素的系统环境。近两年启动的品牌战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活动成效显著,为广东树立了良好的产业形象。

4、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和产业集群

广东服装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拥有26个服装特色产业集群,从珠江三角洲向东西两翼延伸,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虎门(女装);惠州(男装);中山沙溪(休闲服);南海盐步、汕头潮南区、中山小榄(内衣);普宁(衬衫);佛山禅城区(童装);增城新塘、开平三埠、顺德均安、中山大涌(牛仔服);潮州(晚礼服);东莞大朗、汕头澄海区(毛衣);汕头潮阳区、佛山张槎(针织);南海里水(袜子);汕头市潮南区(家居服);佛山市南海区(面料)等地。服装产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深圳、潮州等地为代表,以生产加工中高档品牌服装的企业为主体;第二类是以广州和虎门为代表,以批发交易带动产业为特色;第三类是以中山和南海为代表,以服装加工生产企业为主体。产业群通常以乡镇或城区的行政界限为边界,这种生产区域的地理化集中现象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生产要素和地理优势的客观要求,专业化生产小而专,使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广东省在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现象。

5、充足的劳动力。

纺织服装的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程序,在发达国家生产成本相对高昂。而中国农村劳动力富余,且大量南下广东,使得广东地区吸纳了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因此广东纺织服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广东现在的劳动力成本是1.08美元/小时,仅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l/20,韩国的1/3,从而使得广东纺织服装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为其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同时,从劳动力素质来看,我国劳动力素质虽然与欧美相差较大,尤其是在高端纺织产品上,但相对于亚非拉的大部分低成本国家来说却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广东纺织服装业在对纺织技术人才的培训投入上也是居于我国前列的,劳动力素质优势比较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档次低

多数企业集中于加工制造环节,从事进料、来料贴牌加工业务,主要依赖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来形成比较优势,服装研发、设计、质检、名牌创造、展示和信息发布等附加值产业环节发展不足。如虎门全镇年产服装达2亿件套,但产销总额为150亿元,平均每件套仅75元,企业利润被严重挤压。此外,产业过分依赖出口,产业升级步伐不快。虽然广东服装产量居全国第一,但近年来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等固定资产投入在全国服装业的排名已经退到8至10位。

虽然从数量上说广东是我国服装业出口的大省,但由于以往广东的服装生产是以“三来一补”形式为主,自行设计和注册的服装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并不多,加工能力强而品牌影响小,影响了广东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广东生产的大部分服装是打着国外的品牌“借船出海”,赚取的只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强度作业为代价的可怜的加工费。而服装品牌所带来的高附加值却被流于外人之手,有专家指出,仅依靠替他人作嫁衣现在尚可生存,但目前周边其它发展中国家已经纷纷采取对策争夺服装业市场份额,印度、越南等国的纺织业发展便十分迅速。相比之下,劳动力优势和政策优势已不明显,服装加工业的利润也越来越薄。

2、企业规模小,合作程度低

广东省的纺织服装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自有知名品牌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本地行业发展。如虎门规模以上企业所占比例不到7%;在民营经济中,90%以上是个体户,公司制企业所占比重过低。又如按证监会行业分类,属于纺织、服装、皮毛类的上市公司,浙江有12 家,而广东仅4 家。这可以说是“众多名

镇”的一个尴尬现象。每年销售额都是由众多中小品牌来实现的,这种现象与浙江的集群效应形成鲜明对比。

3、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上比较落后

在专利技术领域的分布上, 广东与江苏、浙江相比全方位落后。如表4所示, 在服装、成衣类专利中, 广东远远落后于江苏、浙江和上海。在帽类、鞋袜、领带围巾手帕等产品方面, 广东落后于江苏与浙江, 但比上海略高。在纺织与纺纱纤维制品方面, 广东的差距最为明显, 专利产出不到江苏的8%。这说明在新型纺织材料、新型服装面料方面广东重视力度不够。在服饰加工的工具、工艺和方法方面与江苏、浙江也有较大差距。

表4 ! 广东与先进省份各技术领域服饰专利对比表( 单位: 件)

四、应对广东纺织服装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政府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首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做好绿色信息的收集,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创建国际认可的纺织服装产品检验机构等,其次,要做好各项引导工作引导纺织服装行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创造绿色出口竞争优势不断完善本国相关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引导企业注重环保,进行清洁生产。第三,政府应该积极进行以

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最后,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对纺织服装企业环保资金和创新资金的投入。

就广东纺织服装企业来说要提高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 深入了解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国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条款、规定,密切关注进口国对有关产品“绿色、环保”需求的新动向,全面的认识绿色壁垒促进和阻碍纺织品出口的双重作用,要加强对国外纺织服装业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标准的研究,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将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阻碍作用变为对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企业应努力研制开发环保纺织品,实施清洁生产。即在生产全过程,采用无毒、低毒的原材料和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纺织产品生产,对纺织产品,从原材料选用到使用后的处理都不构成和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通过政府、企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应对广东纺织服装贸易就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二)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为防止广东纺织服装出口下降速度过快,应运用政府支持,通过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短期内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协调性。适当增加信贷融资方面的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出台诸如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基金、减免收费、贷款贴息等应对措施,同时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降低出口收汇风险,为出口企业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同时达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出口企业经营管理的长期任务,企业对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发

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和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及变化,尤其要关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出口产品的影响程度,把汇率风险意识渗入到企业合同签订、资金结算和产销进度等各个环节,增强企业抵御汇率风险的预警能力,提高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一个预期多变和动荡的外汇市场、不断加大的汇率风险和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当前纺织企业除了要尽快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外,还应积极引进或培训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人才。企业只有不断充实外汇人才,增强外贸人员对国际经济走势、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分析能力和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的能力,充分利用金融创新工具,积极借助银行金融服务,才能把将来瞬息万变的汇率风险降低下来,从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适应企业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

广东纺织服装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必须从高级要素的获得和培育着手。政府要调整思路, 制定优惠政策来吸纳人才, 促进人才的流入, 同时关注职业教育, 投入更多的资源培养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产业工人和具有创新能力高级技术人才。加强服装院校的教育实力,打造更多中国服装院校合作分校区及一些高校的人才培训合作区;提升设计师地位,从设计师服务于一家企业到向多家企业转变。

在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开发了一批在全国领先的新产品和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

(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会更加紧密, 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消费需求。一方面, 大力发掘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力, 调整内外销比例,同时又要运用多种途径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调整出口市场布局,开拓欧盟及新兴经济体市场,降低风险,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与国外纺织产业集群的合作。

(六)广东纺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升级对策

1、加快制定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战略规划

广东纺织产业集群中约有60%的企业是关联企业,这使得纺织产业集群容易获得上下游产业和辅助产业的配套,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与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地,根据纺织服装产业优势与特色进行科学规划,形成具有根植于当地经济的产业体系. 广东从2005年开始实施《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形成产业链带动、创新带动、人才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服务带动、文化带动、节约减排等8种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2、加快提升纺织产业集群基础设施整治与建设

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环境的整治和建设有利于保持产业链条的完整,也有利于为传统产业发展提供新空间. 广东纺织产业集群采取“重点整治、关迁针织污染企业,坚决淘汰家庭式生产作坊,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优化提升工业园区”的方式,分步全面实施产业升级,引领产业集群区域实现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之路.

3、加快纺织产业集群品牌建设

传统纺织企业擅长企业自身品牌的发展,但是单个企业的品牌总难免随企业的衰落而消亡,而对于整个产业集群而言,由于集群内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只要不是技术或自然条件等外部原因,集群都能长盛不衰,集群整体的品牌也就能一直绵延、发展壮大. 集群品牌的建立,能使群内已有企业增加一种无形的品牌价值,还有助于新进入集群的企业迅速得到消费者认可,打开市场立地生根。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以服装行业的品牌建设作为带动纺织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加快纺织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强化企业对产业集群品牌同一性意识,推进现有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融合,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

型的转变。品牌企业具有较强的产品议价能力,可以有效消化成本上涨因素,使许多集群和企业已经意识到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进行不同形式的品牌培育和推广。要增强集群对自身区域品牌的保护意识,积极注册相关集体商标,开展品牌宣传,扩大影响,形成品牌战略联盟,对一些抢注行为积极交涉,以致采取法律手段。

4、加大纺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投入

纺织产业集群多数是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经营,企业大量分布于村、镇、县(县级市). 与高技术等新兴产业相比,进入门槛较低,产品技术含量小,竞争要素长期集中在劳动力等相关成本方面,要实现产业集群升级,技术创新是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内驱力,技术创新的内涵会落实为多向度的拓展企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广东的纺织产业基地市、纺织服装特色地区、纺织服装专业名镇在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建设产品研发体系、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教育和培训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五大支柱,促进纺织产业集群不断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企业积极参与和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改善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集中力量研究服装设计、服装面料、服装生产工艺技术,提高龙头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从而带动服装行业的技术创新。

5、完善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体系

集群的公开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小企业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格局才能使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进入更高阶段,广东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区域要在保护知识产权、整顿市场秩序、健全信用体系建设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开放的人文支撑。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广东产业集群都明确提出,积极抓住经济进一步回暖的有利时机,统一发展思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推进产业集群的升级。

6、打造高档纺织集群地

广东要立足于区位优势,进一步着力发展以设计,研发,采购,营销等为核心的现代服装业。如:土地外扩,在省置地,建设跨省的虎门服装工业园;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公共品牌;大力发展时尚创意产业,提升服装产业档次;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等。

首先,要牢牢把握走品牌之路的方向,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占主导地位,批发总量在不断减少,专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在逐渐缩小,品牌正在一步步分割专业市场的份额;其次,将广东建设成时尚中心,把时尚作为培育品牌,打造区域业态的有力工具。

纵使广东纺织服装业面临着一个个严酷的考验,但对于广东纺织服装工业

的发展,我们还应该用发展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契机,加大

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进口,打造高档纺织品集群地,建立品牌总部集群,打造公

共品牌专卖店,进行品牌集群输出的发展道路。我们相信随着广东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其对待这些不利因素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只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积极维护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行业的前景是美好的,严冬必将过去。七,参考资料。

[1]王坤良.对发展广东纺织服装业的思考[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6,06.

[2]2007年广东纺织业出口金额虽高赚钱少.中国棉纺织技术信息网 2008,01,15.

https://www.360docs.net/doc/a47760838.html,/webtec/wwwroot/article/content.jsp?content_id=663

[3]赵妍.广东纺织服装出口遭遇瓶颈——2008年出口大幅下降,成2002年来首度负增长[J].大经贸,2009,03.

[4] 孙群燕, 陈晓莉.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钻石模型[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8.

[5]张雪.金融危机下的广东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9, 08.

[6]胡萍.比较优势理论与广东纺织业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2010,07.

[7]张华宝,胡俊荣.基于专利的广东省服饰行业竞争情报研究[J].现代情报, 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2010,06.

[8]王岳琼.基于SWOT模型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影响分析[J].网络财富, Internet Fortune,2010,20.

[9]曾涛.金融危机下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J].北方经济, Northern Economy,2009,12.

[10]张涛,熊晓云. 广东纺织产业集群产业升级与区域营销策略分析[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04.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

关于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 按: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各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广东省地处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发展中小企业方面曾有着“先行先试”的独特优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在各省都具有共通性,广东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境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可资借鉴处良多。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同时满足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销售额3亿元以下、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的工业企业为中小企业。其中,中型工业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使命是:“传承国学文化,助力复兴中华”! 愿景是:“努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学品牌”! 目标任务是:通过我们持续不断的传播中华和谐文化与国学智慧,让更多的家庭、企业、社会和谐发展,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

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缓解就业压力、活跃城乡市场、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地处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在发展中小企业方面优势明显,经验丰富,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有效举措更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使中小企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一、广东省中小企业当前总体运行情况 (一)企业总量持续增加。2010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单位数438.68万个。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94.82万户和334.63万户,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8547.93亿元,平均注册资本达237.3万元,新登记注册资本突破19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9620.96亿元,距两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使命是:“传承国学文化,助力复兴中华”! 愿景是:“努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学品牌”! 目标任务是:通过我们持续不断的传播中华和谐文化与国学智慧,让更多的家庭、企业、社会和谐发展,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四周年十大制度创新成果 一、打造全国领先的“零跑动+即刻办”政务服务模式 创新全流程网上办理方式,优化线下窗口办事体验,推出政务服务集成改革方案。“零跑动”集合信任审批、电子材料、电子证照、物流快递等多种举措,利用可视化技术提供在线查询进度和全程导办服务,实现网上申办、网上审批的全流程网办。全区“零跑动”事项达1192项,比率提高至65%。“即刻办”通过精简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对个人办理的七类政务服务事项及企业办理的四类政务服务事项即来即办、结果立等可得。目前已实现11类343项政务服务事项“即刻办”,办理时限压缩93%,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群众办事到场次数和等候时间。线上线下双通道同步提速,提供更多办事选择,全面提升办事体验。 二、首创“交地即开工”项目审批新模式 创新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审批办法,在产业园区内试行带方案出让项目“交地即开工”,将普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4个审批阶段合并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2个阶段。通过完善并联审批和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同步办理原先需要逐步办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项目核准或备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设计方案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施工许可证等审批事项。借鉴香港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审批方式的先进理念,试行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取得用地后立即办理施工许可证。2月18日“丰泰”项目成为全国首例交地即开工项目,标志着南沙“交地即开工”改革顺利实施。 三、构建国际一流供电服务体系 出台广州首个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地方规范性文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出系列全国领先的电力服务举措。采用低压供电,实现企业零成本接电。执行“二证受理”,办电环节精简为2个,低压客户平均接电时间控制在10天内。以“互联网+”服务实现足不出户申请办电。推行套餐式用电综合解决方案,推广临电租赁共享服务、全国首创电力服务保险产品“电能保”、实行停电补偿机制等。深化售电侧改革,为企业累计节约电费3.25亿元。建设用电高可靠性示范区,实现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2分钟,比肩国际一流的香港电网水平。权威第三方机构评估显示,2018年自贸区南沙片区“获得电力”全球模拟排名跻身第3位。 四、打造快速退税服务新模式 率先推出快速退税服务,通过优化再造退税业务流程,全面实现增值税一般退税1天办结、出口退税3天办结。对符合增值税一般性退税条件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退税申请,办结时间由10天压缩到24小时以内,用时缩短90%。对无审核疑点的出口退税申请,办结时间压缩为3个工作日,比规定时限缩短70%。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后续监管”,以数据管理、智能监管、

自贸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2086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47760838.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2086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9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nZhuangFenXi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自2001年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周边自贸平台和全球自贸区网络,不仅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效应,而且为我国经济贸易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底,我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6个自贸协定。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 0年)显示,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它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结合国外经验以及市场预期,上海自贸区在贸易、税收、金融和投资四大领域值得期待。从国外自贸区发展范例来看,信息服务、地产、物流、国际贸易、金融、航运服务六大行业有望在自贸区建立或发展过程中受益。 自贸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让许多地政府侧目。目前,天津东疆、广东前海、南沙、横琴、白云空港、浙江舟山、重庆等城市均采取不同策略,争取自由贸易区试点机会。 《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自贸区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自贸区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自贸区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自贸区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自贸区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是自贸区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自贸区行业发展趋势,洞悉

广东对外投资发展状况

广东对外投资发展状况调查 一、广东海外企业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东利用外资、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对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相关部门的调研,收集到一些关于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底,广东省共有1133家企业中报跨国经营(含未审批的企业),在审批的企业中有77家从事生产制造,1051家从事贸易,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存在的研发企业有5家,而相当一部分从事生产或贸易的境外企业兼有研究与开发功能。在地区分布上,港澳地区占70%,远洋30%。在行业分布上,贸易性海外企业占50%,生产性企业仅占25%。而截至2006 年底,全省在境外地区设立各类企业1635 家,累计协议投资额48.85 亿美元,投资区域遍及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东南亚、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市场。2006 全年核准新设立境外企业108 家,投资额 6.4 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 6.0 亿美元。能源资源开发成为境外投资合作的新热点。广东从1979年开始涉足海外投资以来,发展较快,呈现了一些显著特点。 1、投资主体多元化。80年代初期,广东能开办海外企业的除了有外贸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外,主要由广东省和广州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国际经贸合公司)经营。在此期间广东在海外办的企业主要由政府直接投资、直接领导,所形成的海外企业带有管理机构的性质,如香港粤海集团、香港越秀集团、深业集团等被省、穗、深政府分别指定为管理港澳地区企业的机构。1985年后外贸部决定扩大主办企业的范围,只要是经济实体,有资金来源,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业务专长,又有合作对象,均可按程序申请到国外开设合营企业。此后,广东海外企业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都有了较快增长,投资主体呈现了多元化。除外贸公司和国际经合公司外,生产企业、企业集团乃至科研机构(如深圳赛格研究院以购股形式在港设立了以从事R/D为主的善美赛格研究有限公司)都开始涉足海外投资事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消除由政府直接出面投资、直接管理海外企业的种种弊端,壮大了对外投资队伍、调动了企业办海外企业的积极性,为海外企业逐步转向以实业为基础创造了条件。表1反映了投资主体的构成情况。 表1 广东海外企业主体构成 2 、一批海外企业已站稳脚根,开始走上正常的经营轨道,其中有的效益较为显著,并已初步形成以一定行业为中心、国内外相互结合的外向型企业集团。它们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其它企业向海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广东白云企业集团、汕头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赛格集团等,它们的海外企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3、政府对海外企业的管理已积累了一定经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按照目前广东省对外经贸管理体制,广州、深圳两市实行计划单列,可直接审批投资金额在100美元以下的海外企业项目,广东省以及广州、深圳两市专门制定了(境外办企业报批程序),《境外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境外企业人员管理办法》等专门性规定。这对于管理、调控、支持和为海外企业服务提供了依据。此外,对项目审批、审查可行性报告、解决国内外合作之间的关系,

重视发挥广东自由贸易区的独特优势

重视发挥广东自由贸易区的独特优势 【大中小】【打印】 文章来源:商务部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2015-02-17 10:20文章类型:摘编内容分类:新闻 中央政府去年12月宣布增设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党中央在新历史起点上加快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广东自贸区要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和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同港澳深度融合,优先发展金融、科研等高端服务业”。这为广东自贸区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发挥好毗邻港澳这一独特优势,有利于凝聚爱国爱港爱澳正能量,建设好高水平广东自贸区,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广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合作,继续保持广东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地位。 发挥体制创新优势 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广东自贸区对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是能否提升广东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设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刻不容缓。 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是优化广东营商环境的关键。前海、横琴和南沙三大新区首先应在粤港澳体制合作、体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把这三个新区打造成“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交易规则的对接。三新区要熟悉了解和合理利用港澳成功运行的国际惯例与规则,主动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建立透明的商业规则和规范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最终实现从学习借鉴港澳国际化营商经验向适应国际惯例与规则的跨越式转变,从合理利用国际惯例与规则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转变。从而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国际营商环境,实现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取消外资限制、拆除贸易壁垒,推动建设高水平的广东自由贸易区。 发挥金融聚集优势 构建粤港澳金融合作新体制是建设广东自贸区的一大重要抓手。为了发挥好广东自贸区的金融聚集创新优势。笔者建议:一是允许前海、横琴和南沙新区制定特殊金融政策。允许在税制、币制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引入港澳的制度资源,特别是支持前海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深入挖掘三个新区的金融创新功能,鼓励港澳银行为在自贸区投资设立的港澳台资企业提供人民币贷款和跨境资产抵押服务。积极谋求与国际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开展合作,发挥三个新区在建设粤港澳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中的作用。三是通过采取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的灵活而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支持三个新区的银行机构与港澳银行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银团贷款业务,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使三大新区成为港澳银行服务广东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融资、结算业务的地区性运作中心,使三大新区成为服务广东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区域经贸合作的金融创新试验区。 发挥创新平台优势 从发展趋势看,美欧“再工业化”战略重点是发展创新最活跃、附加值最高的尖端信息技术产业,以拉动制造业复苏,重塑国际竞争优势。前海、横琴、南沙三个新区作为粤港澳主要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应瞄准美欧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依靠创新驱动,打造以电子信息、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和广东经济发展路径的对比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和广东经济发展路径的对比(苏行记之一) [ 2009-9-12 18:45:00 | By: 姚华松] 推荐 笔者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网络宣传,在网上营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良好氛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指导、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共同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承办、中国江苏网等江苏省新闻网站协办的专家博客主题笔会定于9月13日至18日在江苏举办。本次笔会主题为“科学发展、和谐家园”。承蒙南方网之邀,不才有幸代表南方网专家博客栏目成员参与这次活动,将与各路博主前辈一道深入江苏各地企业、园区、干群中考察学习和访问,以博文形式反映江苏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家园的社会实际,书写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祖国60岁生日献礼。 这里,从江苏和广东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历程回顾角度,谈谈自己的浅见。 江苏和广东,一直都是中国版图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虽然不如上海和香港那么惊艳夺目,但也是群星闪耀、绚丽隽永。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分别成为华东、华南地区的核心地带,2008年,江苏、广东两省GDP分别达到30 024和35 696亿元,占据中国省市排名榜的第3名和第1名。在长期结合本土特色发展过程中,他们找寻到了适合各自省情的经济发展路径,开创了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其它省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一、苏、粤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比较 (一)江苏社会发展概况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河南,西连安徽,东

南与山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是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7 600.1万人。 江苏历史悠久,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有人类聚居。6 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原始农业生产。3 000年前,青铜器的冶炼和锻造已达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列前茅。 经济发展方面,江苏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依托上海的经济辐射,经济发展迅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2008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全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3 089元,全年进出口总额3 182.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各具特色的开发区遍布全省,其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江苏科学教育水平居全国前列。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共计88人,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2.3万人,科技力量与科研能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第三位。 (二)广东社会发展概况 广东位于岭南,是中国大陆的最南部,东临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交界,东南和南部隔海与香港、澳门、台湾、海南相望以南。广东省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9 544万人。广东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人数近3 000万人,其中华人约2 000万人,港澳同胞约600万人,台湾同胞约400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早在秦朝时期,广东就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素称百越地。秦始皇33年统一岭南后建郡,隶属南海郡。汉初赵佗据岭南三郡称南越国,建都番

《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下称《协议

《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 (下称《协议》)常见问题 1.《协议》是在CEPA下签署的子协议,这与往年签署的补 充协议有何不同? 自2003年签署以来,CEPA及其补充协议皆以正面列表的形式开放。《协议》参考了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签 署自由贸易协议的模式,采用正面和负面列表的混合 模式,并集中表述在广东对香港开放的措施。 由于《协议》的开放模式与以往有别,开放的地域主要在广东,双方认为在CEPA框架下订立子协议,与 过往的补充协议有所区别,较为合适。 2.《协议》作为CEPA子协议,与CEPA及其补充协议有何 关系? 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开放措施继续有效,在广东省范围内,与《协议》的措施有所抵触的,以《协议》 的措施为准。业界如有疑问,欢迎联络两地相关主事 部门查询。 3.《协议》加入了哪些新条文? 按照世贸规则和国际上的通行作法,引入了有关国民待遇、最惠待遇及保留的限制性措施等条文,这是采 取负面清单开放模式的必备条件。 4.为什么《协议》只限在广东实施? 一直以来,广东省都是香港服务提供者通过CEPA投资内地的首选之地,也是内地对香港开放程度最高的

地区。同时,广东省已试点开展了工商登记审批和企 业登记审批等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措施较为成熟,基 本条件具备。 《协议》是内地首次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方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在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服 务贸易自由化,可为内地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 由化积累经验。 5.《协议》采用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开放,与以往正面清 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势? 自2003年签署以来,CEPA及其补充协议十余年来一直采用正面清单的方式。正面清单的开放模式下,是 将内地允许对香港开放的措施予以列明。这符合当时 内地经济发展和两地经贸交流的实际情况,也满足了 香港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的需要。 「负面清单」又称「负面列表」,在国际投资协议中,指缔约方可以在协议附件中采取列举方式,列明保留 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高管条款及业绩要求不符 的措施或行业领域。随着两地经贸交流的深化和内地 对外开放的扩大,《协议》在商业存在服务模式下采 用了负面清单的开放模式。《协议》是内地首次以准 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方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 议。 在「负面清单」中列举的措施属「保留的限制性措施」。 采用「负面清单」后,除了保留的限制性措施和一般 的水平管理措施,在市场准入要求方面,内地在广东

广东省经济状况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2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8.20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2989.28亿元,增长13.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7%,金融保险业增长26.9%,房地产业增长13.7%,其他服务业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达32713元,增长12.9%。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9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468.02亿元,增长10.4%;更新改造投资1197.59亿元,增长6.3%;房地产开发投资2510.05亿元,增长36.2%。商品房销售额3663.97亿元,增长45.8%;商品房销售面积6219.75万平方米,增长20.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7522.65亿元,增长13.7%;农村投资2072.36亿元,增长36.9%。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359.63亿元,增长10.8%;非国有经济投资7235.38亿元,增长20.5%;其中民营经济投资3545.51亿元,增长25.1%。完成经济适用房投资额13.46亿元,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84.97万平方米。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3.70亿元,增长49.8%。第二产业投资3509.85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投资3483.74亿元,增长8.3%。从工业内部看,九大产业投资1979.70亿元,增长12.6%。其中电子信息投资443.12亿元,增长12.8%;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投资298.73亿元,下降1.2%;纺织服装投资227.38亿元,增长3.1%;石油及化学投资317.99亿元,增长19.5%;建筑材料投资283.11亿元,增长31.6%;汽车投资128.53亿元,下降27.9%;食品饮料投资99.79亿元,增长30.7%。其中高耗能工业投资206.07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投资6011.46亿元,增长24.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55.64亿元,增长4.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971.29亿元,增长18.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20.98亿元,下降13.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700.10亿元,增长9.7%。城市建设投资818.64亿元,增长6.8%;文化产业投资432.02亿元,增长25.9%。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新改建四级以上公路3989.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7.35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8740万吨。新增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61.5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2123万千伏安。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388.39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624万户。 广东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沿海省份。1978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广东已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较为落后的边陲省份发展成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经济大省,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一、经济发展概述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东先行一步。改革开放推动广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25年来,广东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3.4%。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GDP)达13,450亿元(约合1620亿美元),约占全国GDP的九分之一,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广东的对外贸易约占全国的1/3,利用国外资金约占全国的1/4,税收约占全国的1/7。此外,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国前列。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广东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结构由轻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2019修正)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2016年5月25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11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十六项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三章投资开放与贸易便利 第四章高端产业促进 第五章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 第六章粤港澳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 第七章综合管理与服务 第八章法治环境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和保障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 自贸试验区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以及根据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报经国务院批准的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 第三条自贸试验区应当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培育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第四条鼓励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制度创新。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未明确禁止或者限制的事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创新活动。 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自贸试验区片区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有关奖励规定也可以自定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在自贸试验区进行的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是符合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未牟取私利或者未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免于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条建立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联动合作机制,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按照统筹管理、分级负责、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省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和自贸试验区片区管理机构。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研究自贸试验区政策、发展规划,研究决定自贸试验区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指导改革试点任务。 省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落实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统筹协调自贸试验区有关事务,履行省人民政府赋予的职责。 第八条自贸试验区片区管理机构负责决定片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片区改革试点工作和承担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等具体事务。

广东经济发展演变轨迹

广东经济发展演变轨迹 建国以来,广东经济从弱到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从多角度展现广东解放以来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分析其增长格局与机理,并探讨广东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一、广东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1、经济增长轨迹 广东改革开放前经济低平台运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快速,GDP总量从1989年起位于全国之首,2001年首次超越东南亚经济总量最大的印度尼西亚。在广东58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9.7%增长,计划时期(1950-1978)年均增长为6.0%,低于全国(1953-1978)6.1%的水平,经济快起快落,经济增长最高时为15.1%,最低时为-22.0%,各年平均落差有6.6个百分点,波动半距达18.6%,波动剧烈,波动系数为8.2%。改革开放至2005年,(1979-2005)GDP年均增长达13.7%,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各年平均落差为3.8个百分点,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 改革开放27年来,广东以政策性倾斜启动经济,以对外开放拓展成长空间,以体制改革作为根本保障,通过市场与投资双重拉动,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的GDP相当于1978年的32.3倍,27年翻了5番,平均不到6年翻1番,1979年到2005年这27年间,除4个年份为一位数增长外,其余23年,均为二位数增长,其中1990-2005连续16年达二位数增长,1979-2005年经济年均增长为13.7%,这一数字远高于新加坡1970年至1978年间8.4%的年均增速,高于韩国1966年至1976年10.8%的年均增速,高于日本1960年至1970年10.5%的年均增速。新、韩、日是上世纪后50年经济增速最高的几个国家,而广东不仅在平均增速方面明显高于上述国家起飞期的平均增速,且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已经两倍于这些国家。经济总量上,在1989年超过江苏成为全国第一至今仍稳固继续排在榜首, 在东南亚中于2000年超过泰国,于2001年首次超过东南亚经济总量最大的印度尼西亚。

广东服务贸易结构分析与建议

广东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摘要: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表现形式的国际服务贸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球逐步展开,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一个新热点。近年来,广州在推动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大力促进出口型服务业,以此推动贸易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广东服务贸易结构建议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也被纳入了多边贸易谈判的议程中。服务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竞争的新领域,并且成为了一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积极推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便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推动其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其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中,长期以来都是以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为辅,不久要迈入二者并重的阶段,将来的趋势要达到以服务贸易为主、商品贸易为辅的阶段。服务贸易在近三十年发展迅速,目前服务业是否发达已经成为判别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的经济开放度一直处在全国各省市的前列。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承诺,在金融、零售、电信和专业服务等重要的服务领域,广东都是先行开放的地区之一。2003 年6 月,中央政府与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CEPA 协议(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标志着粤港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实质性一体化的新阶段。之后双方又签署了CEPA 多项补充协议,2008 年7 月,双方签署了CEPA 补充协议五,在CEPA 及其四个补充协议的基础上,对香港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在17 个领域共采取29 项具体措施,例如,进一步采取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域等,广东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面临更为紧迫和严峻的形势。因此,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发展服务贸易成为保持和扩大广东外贸优势,促进广东整体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广东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化发展,货物贸易日益扩大,招商引资质量日益提高,全省国际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提高,涉及领域日益拓展,贸易伙伴不断增多,但是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协调,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等因素依然存在。 \二、广东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空间很大 当前,服务业迅速发展并且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广东省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水平与其进出口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2007 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15.6 亿美元,仅为同期全省货物贸易额的3.4%,与2006 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平均比率22.2%相比有很大差距。2007 年,全国

广东投资商机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投资商机经济发展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居民储蓄存款、税收、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运量、科技发明专利申请量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努力与国际经济接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外向型经济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出口贸易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累计吸收外资占全国1/4。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对外经济贸易最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国际花园城市 1. 生产总值

1979至2004年,连续25年生产总值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稳居全国首位。 2004年,经济运行速度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省生产总值160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5.4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890.29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5903.75亿元,增长10.4%。 总体而言,经济的结构、效益和质量同步改善。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九大支柱产业增长迅猛,对工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发展迅速。 2. 对外贸易 进出口贸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571.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国进出口总额逾30%。其中出口额1915.58亿美元,增长25.3%;进口额1655.75亿美元,增长26.7%。

2020年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砥砺前行 尚普咨询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调研项目 2020年 1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调研项目报告 本报告目录: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规模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环境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竞争格局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发展前景预测 编委会负责人:陈海峰注册咨询师高级经济师 编委会成员:执行主编: 王超 注册咨询师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 曹颉高级分析师张津菁行业研究员周思维 市场调研员

砥砺前行尚普咨询: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调研项目 2019年,根据尚普咨询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最新调研显示。国际货运是当下中国经济的一个妙门,设计如何打造中国 经济的“小蛮腰“——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低成本、高效率之桥。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国际货运业是传统制造业和传 统消费者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核心支撑,国际货运业紧密衔接着生产与消费、原料与加工、进口与出口等诸多环节。 深圳是世界著名的生产制造中心,在对依赖空运进行运输的制造品(电脑及配件,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化工,制药 和成衣)中占有极大的市场分额。委托方位于深圳,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国际运输枢纽之一,能够提供海陆空立体接驳,为 国际航班提供高质量的货物处理服务。 尚普咨询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对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性的研究,对该行业的运行状态和 未来发展规律都进行了透彻的研究。研究成果包括:对广东省TOP10制造产品历年产量调查;广东省TOP10制造商研究( 名称、未知、营业、利润、出口、员工);近五年广东省进出口情况(海运吞吐量、空运吞吐量、陆运吞吐量、出口);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瓶颈分析德国。

自贸区研究报告:发展现状分析

自贸区研究报告:发展现状分析 2015 年,商务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完善自贸区整体布局,取得新成就。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 年中国自贸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签署并实施14 个自贸协定,涉及22 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这些协定分别是我国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冰岛、瑞士、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新西兰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我国也正在推进多个自贸区谈判,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中国-海合会等自贸区谈判。总体来看,自贸区建设促进了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成果。2015 年我国自贸区建设主要进展如下: 一是成功签署并实施中韩自贸协定。经过2 年多的谈判,2015 年6 月1 日,商务部高虎城部长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在韩国首尔签署 中韩自贸协定。在完成各自国内程序后,中韩自贸协定已于2015 年12 月20 日生效。中韩自贸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对中韩双方而言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协定,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根据协定,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共17 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新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生效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

广东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及竞争力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及竞争力分析完成人: 学制: 4 年 班级:2010-01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04-04

目录 摘要 (1) 一、引言 (1) 二、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 (一)贸易额增长较快 (2) (二)行业竞争激烈 (2) (三)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 (3) 三、省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一)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3) (二)省地区间服务贸易、服务贸易行业间发展不平衡 (4) (三)国际服务贸易人才不足科技投入不够 (4) (四)产业部结构不合理 (5) (五) 壁垒较多影响服务贸易发展 (5) (六)服务贸易输出规模小,服务类型单一 (6) (七)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空间很大 (6) 四、省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6) (一)省的地理优势 (6) (二)政策优势 (7) (三)省的历史文化优势 (8) 五、提高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8)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8) (二)积极利用货物贸易和投资带动,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 (8) (三)大力培养各类服务贸易人才,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9) (四)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为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条件.(9) (五)突出抓服务外包发展 (9)

(六)大力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9) (七)推动重点领域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10) 六、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Abstract (11)

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及竞争力分析 摘要: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后期服务贸易随之发展开来,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多,而服务贸易作为日益发展壮大的一支力量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作为全国第三大城市的,全国一线城市,经济特区都是位于省境,而的独特的地区优势以及国家的开放政策都为省的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省的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竞争力提出了对其今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省;服务贸易;发展;竞争力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而货物贸易的发展虽也占据较大比重,但是服务贸易具有较大的潜力,经过发展服务贸易将会超过货物贸易,各国(地区)对服务贸易的发展都不断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省2012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1065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增长20.3%,为促进对外经贸稳定增长加快转型升级作出重要的贡献,省依托其优越的地缘优势,以及国家的支持服务贸易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但是的服务贸易发展与其城市经济的发展不相称,其服务贸易结构需要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以及更为高端的科学技术。省的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是当今社会更加注重的是现代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知识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需求,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性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省以后应重点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如交通运输、建筑业、旅游业、金融业等,使之与制造业一起成为经济增长的两个支撑。 二.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广东省利用外资的现状

1.吸收外资概况 根据广东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9年期间,广东省吸收外资总额不断下降趋势,除2019年以外。2019年比2015年增加476.8亿元,下降9.1%,年平均下降2.4%。近五年来,广东省吸收外资总额在全国占比也在不断下降,除2018年以外。整体来讲,广东省吸收外资总额占比达15%,在全国名列前茅。 表1 2015—2019年广东省吸收外资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2015-2019年广东省商务厅资料整理2015-2019年期,外商在广东直接投资项目呈现不断增长趋势,除2019年出现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广东省外资直接投资项目增速明显。2018年同比增长达130.4%。 图1 2015—2019年广东省吸收外资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2015-2019年广东省商务厅资料整理 2.利用外资来源现状 广东省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为中国香港和澳门,另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也是广东省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从 2014年至2018年广东省的外商投资情况来看,广东省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以亚洲地区为主,虽然其它国家和地区对广东省也有一定的外资投入,但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 根据广东省商务厅对外公布的数据,广东省外资金额主要来源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排在前五名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中国澳门、新加坡。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外资的主要来源为:港澳台地区。但是港澳台的资金一直以来,均是:科技含量较低、资本较小、同时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上述可看出,这并不利于广东省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同时也间接导致广东省利用外资的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 3.产业利用外资现状

关于全国自贸区发展运行情况比较分析

全国自贸区发展运行情况比较分析 目录 第一节自贸区行业现状及特点 (2) 一、自贸区运行现状 (2) 二、自贸区行业特点 (3) 三、四大自贸区对比分析 (4) 四、自贸区发展趋势 (5) 第二节我国各自贸区分析 (6)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 (6) 二、天津自贸试验区 (7) 三、福建自贸试验区 (11) 四、广东自贸试验区 (12)

第一节自贸区行业现状及特点 一、自贸区运行现状 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包括天津、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 数据来源: 图1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 我国主要的自贸区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实施范围从最初的28.78平方公里海关特殊监管区,扩大到120.72平方公里,增加了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 2014年,航海自贸试验区完成经营总收入约1.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其中商品销售额约12.5万亿元,增长约11.5%;航运物流服务收入约1100亿元,增长约19%。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增45家对外直投达123亿美元。他指出,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创新外商投资审批方式,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实到181.7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增45家,累计达到490家。上海还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加快发展。

二、自贸区行业特点 (一)行业定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最早起源于于2013年8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 缩写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买卖(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的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过路费(关税)。 与国际上传统自由贸易区(FTA)不同的是,传统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一起玩,游戏规则多国共同制定;而这种方式是一国在自己的地盘玩,自己地盘自己做主,游戏规则自己制定。 (二)自贸区运行模式 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深入推进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四个领域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成果。其中,27项改革事项已经先后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复制推广。包括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制度、外商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制度、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贸易监管、跨国公司外汇资金运营管理等事项。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为适应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及规则标准体系新变化,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产物,是我国经济的新试验田,承载着为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任务,同时也扮演着国家实施自贸区战略、提升区域合作水平的先行者角色。 (三)自贸区建设的成效 一是自贸区促进了与自贸伙伴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随着与各贸易伙伴自贸协定的进一步实施,关税将不断降低或取消,自贸协定促进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二是自贸区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自贸区建成后,我国和自贸伙伴之间的市场准入条件将进一步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也将更加规范、透明,自贸协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进出口的成本,有利于各方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是自贸区提供了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带动了沿边地区经济合作。自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