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校教师思考题(继续教育答案)

2012高校教师思考题(继续教育答案)
2012高校教师思考题(继续教育答案)

高校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简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高等学校要从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1、明确高校定位,打造大学的特色品牌。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大类。在考虑自身定位时,要全面考察衡量自身的资源配置、发展潜力、人文特色等因素,再结合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明确学校的层级和定位。

2、重视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通识教育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开展通识教育来奠定学生的科学、人文和精神价值基础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3、发展个性化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个性化教育要按因材施教原则,帮助学生找到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4、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要借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5、转变教育质量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转变教育质量关要充分认识不同学校拥有的办学历史、发展目标、任务和职能,从而确立多元化的评判标准,鼓励大学办出特色。

2.如何理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

1、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摇篮,大学文化肩负着服务与引领社会的责任。作为民族的文化高地,大学自身文化建设影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是主导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2、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社会文化发展

大学不仅用先进的文化培养各种优秀人才,而且在此过程中将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源源不断地传递到社会,对社会文化起着积极的导向和辐射作用,是引领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力量。

3、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高水平大学建设

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目标追求、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广大师生员工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当前我国高校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善于学习国外知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大学文化建设,破解我们思想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上的定式,调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大学发展之路。

3.论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新思维?

一、创新理念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1、转变观念,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3、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4、建立科学、合理、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5、建立大型实验中心,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二、新就业形势下的高校实习实训改革

1、就业与实习实训的矛盾

2、实习实训前移的问题及其思考

①、学生假期“占用”的合理性探讨②“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的相互认定③对超前走进校园企业的育人文化引导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研究性教学的关键

1、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

2、建立或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理论

3、构建新教学方法的框架

4、建立教学方法改革服务体系

5、建立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

6、建立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

4.试分析激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工作中的薪酬分配体制

要提高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应不断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优分配、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薪酬制度。其次用于奖励的绩效薪酬发放还要体现时效性和灵活性。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在职称评定上打破以往的一次评定、终身享用的评审制度和论资排辈传统。其次在量化考核上,要调整以往的片面不合理的评价理念、模式和方法,要考虑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又要兼顾教师的显性工作成就和隐性的工作过程。

三、高校要为教师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创造者,高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要让教师走出去,也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请进来。

四、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是课程改革与创新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

总之,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激励机制,领导重视是保证,公平公正的薪酬分配制度和量化考核体系是关键。只有此机制真正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课程改革与创新才能顺利进行,高校的教育教学才能朝着良性的道路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

5.试论国外教师考核制度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大学教师要指导、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学生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这意味着科研成果是高校老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国高校在科研成果的考核评价指标中,规定每个教师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国家级、省部级论文,实质上是存在量的规定,没有根本性质的要求。同时,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主要具体评价指标,科学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方面,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只重量而不重质。在这种考核体系下,教师为达到评职称、晋升等标准,导致了同一教师在短时间内发表大量论文的现象在大学里普遍出现,对高校的学术风气产生极坏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学术造假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因此,高校应该变通考核评价体系,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方面来进行评价。更多的尝试运用目标管理评价考核模式,使得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与所在院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使评价考核真正起到促发展的作用。此外,通过一定程度的弹性评价考核来弥补评价规定本身的不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衔接性。

6.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专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学习适应是大学生的首要心理问题。通过对其的训练,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保证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和状态的必要条件。同时专业教育中及时贯彻成才就业理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焦虑的重要途径。

二、通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通识教育是贯彻全人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识教育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设定的积极心理目标具有很大的契合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学生辅导员是了解学生情况和心理程度的最具工作经验的群体,从当前高校开展的工作看,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四、心理咨询与朋辈心理辅导的结合

朋辈心理辅导是正在开展的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朋辈心理辅导员来自学生,扮演同学或朋友之间的共情、倾诉沟通和帮助、支持导引的角色,参与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发挥心理支持协助和信息沟通的作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个人成才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其现状及问题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助我们科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

第二次作业:(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

..)

1、试论述改进我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

学校各个部门、各种教职工群体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16号文件精神、《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要求,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构建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

科学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经过长期积淀,必然内化为各高校的大学精神,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结合自身的办学历史、特色和理念,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并根据时代的要求,适时修订,动态发展。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

适应新形势,建设好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配合,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要建设好,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发挥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广大教职员工都能主动履行育人职责,在高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氛围。

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实施队伍建设工程,一方面采取学校推荐与正式考核聘用相结合等方式,大批吸引优秀人才,不断壮大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另一方面对现有在职辅导员、班主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辽宁省为例,据统计,从2005年9月到2009年9月四年间,全省高校专职辅导员人数由1870人增加到3982人,本专科生与辅导员比例由352∶1提高到200∶1,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辅导员由8.85%提高到32.63%,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辅导员由2.5%提高到12%。与此同时,还大力加强师德建设,辽宁省连续几年开展了“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在2008年、2009年两个寒假中,就有5070人次辅导员走访了11030个学生家庭。辅导员、班主任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自豪感和责任心进一步增强,涌现出了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邵春亮等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

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积极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利用好党团、班级和社团等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发挥各类组织在凝聚青年方面的优势。要积极开发本校资源,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的美好人格。要积极探索宿舍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以学生社团为例,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是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志愿型群体,所

以,社团具有蓬勃的朝气和多彩多姿的特色,具有组织上的灵活性、活动方面的自主性以及强调个性张扬的创造性。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指导、帮助学生成立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宗旨的信息社团、以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为目的的维权社团、以解决学生勤工俭学难题为指向的生活社团等各式各样的社团组织。重视网络问题的研究和建设,积极将思想教育推进网络,争取网络教育与管理的主动权,努力将网络园地构建成覆盖学生思想、生活、就业、心理等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阵地。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明显改善,指导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增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各高校始终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大学生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实施课程建设工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以加强理论研究为促进,以完善管理体制为保障,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理论课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完善,导向更加明确正确,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教学状况明显改善。

六、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

确保经常化、制度化,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对辅导员队伍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的工作体制。健全投入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预算的增长逐年增长。各高校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考核机制,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挂钩。建立发展机制,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并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业教师培养同等待遇,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承担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迫切性是什么?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1、增强国家文化实力的紧迫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变革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或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所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就更为紧迫。因为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2、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从国内发展来看,文化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而我们应当自觉地把繁荣和发展文化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地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3、解决当前文化建设困境的时代呼唤

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第一,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够;第二,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需要运用文化的力量来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第三,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精品力作还不够多,需要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加大引导力度;第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文化发展非常不平衡;第五,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此外,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很薄弱,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1、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而,作为社会文化子系统的高校校园文化,不但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和内涵。

2、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它是社会文化精神的辐射源和助推器。从文化层次上看,高校校园文化是亚文化,但它对社会文化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渗透作用。同时,国家综合竞争实力不仅包括经济和政治竞争力,而且还包括文化上的竞争力。在高校活跃的校园精神文化,正是构成社会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涵。因此,高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精神,从而为丰富社会精神内涵和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精神保障,为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高校自身进步的需要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自身精神的具体体现,而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成果既不可能自发地形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铸就,它需要历史的积淀、继承和再创造。纵观高校自身发展的历史,所有成功的大学都离不开其自身精神的支撑,而大学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就是校园文化。置身于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学生在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中都能接受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示,从而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效果。所以,高校必须要充分重视先进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影响,塑造出蕴含独特个性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从而推动高校自身的发展。

4、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

从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广义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关系到我国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关系到民族文化能不能始终朝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面对着全球一

体化浪潮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最先受到冲击和伤害的是作为社会未来栋梁的高校学生们。所以,努力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免受负面思想的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高校德育新目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高校德育目标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作为当今大学生价值导向,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认知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所谓认知性是指在德育目标中,要有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五方面的知识、意识、理念的标准。所谓实践性是指德育目标中,还要有与知识、意识、理念相统一的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要求。认知性与实践性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德育目标。只有将认知转化为实践,做到言行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目标。认知指导实践,同时实践又形成新的认知,认知与实践交互作用,才能使大学生从中体验道德的价值,进而推动德育目标的内化。把这个德育目标同以前的德育目标相比较,可以说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强调大学生对目标要素认知要求的同时,还突出了对目标要素的实践要求,而实践要求正是德育目标的归宿与本质属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认知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二、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全球性的统一

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道德文化,它具有丰富的可以影响和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文化遗产和资源。它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不仅包含历史传统美德,亦包含着近代与现代革命传统美德,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尊重、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和文化,善于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这一目标要素要求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道德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具有价值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要素对于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相当的正向功能。我国的高校德育是面向21世纪德育,要实现社会现代化就需要有一个与经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思想文化发展战略。所以,根据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对高校德育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增加了新的目标要素。如“科技伦理”、“生态伦理”和“经济伦理”等。这是时代的要求。在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满足时代性要求的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德育目标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比如目标当中所提出的“全球普世伦理”、“合作意识”与“未来意识”等。它要求大学生对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加以吸收、继承和发扬。

三、适应性与前瞻性的统一

适应性是指我们在确定德育目标时,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求。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要求人们在思想上、道德上适应这种变化,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想规范、道德准则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成为行为选择的价值指针。前瞻性是指德育目标要有一种超越现实生活内容,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对未来新人的期望和要求。以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人,走在社会实际生活的前面和人的发展前面,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超越现实,但这种超越应立足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现实。“应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一员的使命和作用,从自己做起,自律自爱,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了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要求,让他们理解与认识社会的要求是任何国家德育目标的根本出发点,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没有这一点,德育目标就会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着眼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着眼于21世纪,逐步养成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技伦理、生态伦理、经济伦理、全球普世伦理、合作意识与未来意识”又是对现实生活内容的超越,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期望和要求。可以说,适应是“本”,“前瞻”是发展方向。

四、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

在设定德育目标上,历来就有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不同主张,前者主张德育目标应依据社会要求设定,后者主张德育目标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确定。马克思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了哲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全面考察。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强调了“人”具有自然属性之外,还具有社会属性。同时,马克思在论述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时指出:“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论述强调了:社会是个体自由发展的前提,个体自由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可见,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者不仅紧密相联,而且还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就其价值关系来说是一致的。“应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鼓励其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一员的使命和作用,从自己做起,自律自爱,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和自己的家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时代和是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的德育目标要素既满足了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了个体的价值、思想、道德充分发展的需要,从而把“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科学地统一起来。

五、统一性和层次性的一致性

高校德育目标的统一性是指目标所设定的要素对大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的整体性规格与要求,任何人都必须以这个目标为框架去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的认知与实践。高校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是指目标所设定的要素对大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的内在的连贯的逐渐递进的多层次的规格与要求,这种目标的层次性是根据大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实际状况而设定的具体标准。这种层次性其实就是实事求是的要求,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提出目标,才能使目标更加科学。它有助于高校德育更紧贴现时代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广泛性要求,有助于高校德育目标建设更实际、更实在地发展;有助于高校德育在具体育人过程中的循序渐进地深入递进;有助于大学生按照自身的需要与道德境界而乐意地进行道德认知并转化为道德实践,从而提高德育教学与实践的有效性,使得德育目标不再停留

于“高”、“大”“空”的尴尬境地。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说,高校德育目标基本上是一个崇高理想的定位,是一种远程实现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表现的是一种超越的追求和希望。而且,在高校的具体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分教育对象自身存在的差异性,即思想境界、人生观念、道德意识的高低,也不考虑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一概统一灌输到底。很难想象,不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德育目标能够让学生去接受并转化为具体实践。“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应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着眼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着眼于21世纪,逐步养成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技伦理、生态伦理、经济伦理、全球普世伦理合作意识与未来意识,并努力把这些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不断地向终极价值目标———‘共产主义’迈进”的高校德育目标是从最基本的底线道德或者底线伦理出发,经过了一个由低到高、由特殊到一般、由个人到社会、由具体到抽象、由历史到现代、由民族到全球的逐步递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可以说,这个高校德育目标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统一性与层次性的一致性特征。

4.试论高校新课改的发展趋势?

一、课程改革要有前瞻性、预见性、稳定性

纵观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历史不难发现,课程改革存在明显的钟摆现象,经常从一级转变到另一极。我国高校目前的课程改革,也是在人文价值缺失、工具理性之上,必修课程过半、选修课程“虚无”,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当前的课程改革应该极力避免课程偏执一极,而要本着课程应然的角度去改革课程。基于此,课程改革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要有前瞻性。改革要走在问题的前面,用合理规范的课程理论指导课程实践。二要有预见性。从课程变革的历史中推演出课程改革的规律和应遵循的原则,并预测课程变革的未来。三要有稳定性。前瞻性与预见性统一于课程改革的稳定性,进行渐进式的课程改革,课程观念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起点,课程实施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终点,改革过程中要体现稳定性,课程改革需要日益有效地以先前的知识为基础,而不是迎合时尚。

二、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应统一于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就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关注的不仅仅是最终达到的目标结果,而且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学生、教师、知识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课程目标的制定要避免偏执一端,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并遵循课程改革的规律和满足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的使命所在,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大学都培养创新型人才。整齐划一的目标必定是“后患无穷”,课程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目标统一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才不会偏执一端,才会培养出各类优秀的人才。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既要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又要关注人的发展。

三、重视课程设置的内在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

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课程结构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而言的,课程的知识构成是课程结构的核心问题,课程的形态结构是课程结构的骨架。高校以往的课程改革忽视了课程设置的内在结构,重视课程设置,轻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和贯穿于课程结构的课程理念。为此,应控制课程设置的流弊,重视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将人文精神融会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之中,重视价值教育,打破将价值教育当作几门课程或专属某个教学部门的思维。“要有效发展学生的价值意识和批判精神,大学要有整体的教育观,并将价值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大学每个环节,包括主修课程和通识教育、宿舍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时刻能够思考价值,实践全人教育”。课程组织应打破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加大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和控制权,重视课程理念和目标,而对课程具体的分类内容则不作具体的规定。

四、课程实施模式从单向传递走向对话

存在主义者主张个别的、民主的、“对话”式的教育和教学,这无疑是进步的,也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应该重视和继承的。传统课程观的关注点是知识,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经验的传承,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学生个体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是课程实施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教师需要把教材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并且富有思想感情地把教材内容讲出来,用自己的感情去影响学生,重视对话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但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却很难实现“对话”式的教育和教学,主要是因为班级规模变大,增加了“对话”式教学的难度;很多高校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更为严重。课程改革要在当前的境遇下实现“对话”式的教学,恐怕还只是个理想,只能寄希望于教师转变单向传递的观念,注重课程实施中思想与方法、价值与道德、良知与自由等思想的传递和交流。

五、课程理论研究从借鉴走向超越

课程理论研究的缺乏是课程改革进程缓慢、问题丛生的根源,太多的借鉴甚至于“复制”致使国内的课程研究者丧失了自主性,课程理论研究缺乏创新性。移植过来的课程理念大多不符合国内高校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那些不考虑课程变革原因、背景、现状的课程改革,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有效进程。借鉴应该是自主创新基础上的借鉴,是在清醒地认识我国政治文化背景上的借鉴,不考虑历史和现状的借鉴不是借鉴,而是复制。所谓“借鉴”,就是说我们不能拒斥对于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的学习,只是这种学习应当是主动的学习、批判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复制的学习。所谓“超越”,是说我们要在课程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彰显自身的先进性与个性化,从而在国际交流中取得平等话语权,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说‘借鉴’代表的是发展的道路与手段,那么‘超越’主要反映的是发展的目标”。借鉴的最终目标是走向超越,自主地生成课程理论。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2章

思 考 题 2.1 从运动学的角度看,什么是简谐振动?从动力学的角度看,什么是简谐振动? 答:从运动学的角度看,弹簧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按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所作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从动力学的角度看,如果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总是与物体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那么该物体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 2.2 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到2倍时,其振动周期、振动能量、 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等物理量将如何变化? 答: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为0cos()x A t ω?=+,速度为0sin()v A t ωω?=-+,加速 度的为)cos(02?ωω+-=t A a ,振动周期2T =2 2 1kA E = 。所以,弹簧振子的振幅A 增大到2倍时,其振动周期不变,振动能量为原来的4倍,最大速度为原来的2倍,最大加速度为原来的2倍。 2.3 下列运动是否为简谐振动? (1)小球在地面上作完全弹性的上下跳动; (2)小球在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底部作小幅度的摆动; (3)曲柄连杆机构使活塞作往复运动; (4)小磁针在地磁的南北方向附近摆动。 答:(2)、(4)为简谐振动,(1)、(3)、不是简谐振动。 2.4 三只相同的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都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 的物体,它们放置情况不同,其中一个平放,一个斜放,另一个竖直放。如果它们振动起来,则三者是否均为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周期是否相同? 答:三者均为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周期也相同。 2.5 当谐振子作简谐振动的振幅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谐振子的什么量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 答: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2.6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其振动的总能量为E 1。如果我们将弹簧振子的振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2倍,而将重物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则新的振子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发生变化? 答:弹簧振子2 12 E kA = ,所以新的振子系统的总能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

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 真正的满分答案

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考试结果 第12题正确答案在旁边红体字标出 1.(2分) 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美德。 A. 诚实守信 B. 服务社会 C. 爱岗敬业 D. 热情服务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2.(2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对()提出的对提出的要求。 A. 教师 B. 学生 C. 家长 D. 学校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3.(2分) 职业道德是以()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A. “责、权、利” B. “人、事、物” C. “钱、权、力” D. “责、权、力”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4.(2分) 以下不属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处罚措施的是()。 A. 行政处分 B. 不披露、私下审理 C. 撤销项目 D. 取消资格、学位、称号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5.(2分) 当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呈现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日益成为科研工作的主导组织形式。() A. 团结协作 B. 全面整合 C. 分工协调 D. 各自为营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6.(2分) ()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A.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C.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D. 团结互助,协同施教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7.(2分) 创新是()的运用获得社会承认的效果,也是将创意变成现实有效的成果。 A. 凝聚力 B. 革新力 C. 创造力 D. 财力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8.(2分) 道德对社会生的作用方式是(),是以()为手段的。 A. 强制性的专制 B. 非强制性的教化 C. 非强制性的文化熏陶 D. 强制性的法律制裁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9.(2分) 司马光砸缸的行为用的是()思维。 A. 横向 B. 纵向 C. 逆向 D. 发散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0.(2分) 企业创新的目标是() A. 塑造企业形象 B. 提高企业产值 C. 满足消费者需要 D.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1.(2分) 社会主义医德建设对整体效应的充分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A. 有利于增强医药卫生人员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B. 有利于协调医患关系,改善服务态度 C. 有利于调整医药卫生人员之间的关系 D. 以上三者皆是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2.(2分) 理论创新的关键是()。 A. 创新就是独立自主

师德复习思考题

师德复习思考题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9) 答:1.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 2.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体品质,然后通过 自己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达到既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等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即为师之德。 二、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30—33) 答:1.目的的双重性; 2.对象的特殊性; 3.手段的示范性; 4. 过程的复杂性; 5.内容的丰富性; 6.效果的滞后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34—36) 答:1.道德人格的高尚性; 2.道德目的的明确性; 3.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4.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5.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39 —41) 答:1.完善个体人格,培养职业品质; 2.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导向; 3.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 4.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 五、高校学术不端的主要表现(146—148) 答:1.论文及著作在撰写、发表或出版中的不端行为; 2.学术资源在分配中的不端行为; 3.学术成果在申报、鉴定、评奖过程中的不端行为; 4.职称评定过程中的不端行为; 5.学术批评和学术惩罚中的不端行为。 六、高校学术不端的社会调控措施(153—155) 答:1.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2.加强道德自律; 3.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4.强化对学术活动的监督约束; 5.严厉惩戒处罚措施。 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阶段(190—193) 答:1.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他律阶段,特点:受道德义务感支配具有被动性; 2.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形成自觉意识阶段,特点:受道德良心所支配具有脆弱性; 3.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确立阶段,特点:受坚定的道德信念所支配具有恒常性; 4.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自由境界”的获得阶段,特点:受道德习惯支配具有自由性。 八、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222—225) 答:1.慎独修身、保持操守; 2.内省自讼、改之为贵; 3.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4.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5.勇于实践,不断磨炼。 九、我国高校教师应遵循哪些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2.职业道德: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3.自律规范: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的主要依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4.良心:人性中自然、朴素的向善倾向,是道德的意识基础和操守的底线,也是道德约束力的内在心理机制。 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6.热爱学生: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中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表现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稳定持久的相融、亲近、关心和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成长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表现。 7.人生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8.人生目的: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每天都在从事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活动,而在这些日常的具体目的活动的背后,又往往存在着一个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 9.人生意义:人生主体对自己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的感受和体验。 10.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通俗的说,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 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11.人生理想:人的一生中所希 望达到的成就。 12.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 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 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3.职业理想:指个人所希望从 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 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14.教育价值:人生价值的一种 表现形式,主要指教育工作者、宣传 和传媒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 满足社会和个人提高科学文化和思 想道德素质需要的事实及对这一事 实的评价。 15.道德修养:指一个人通过在 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 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 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 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 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 行地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 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 境界。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 1.崇高性。教师职业的崇高性体现在 两个方面:继承、发展人类文化成果 和培养新人才。2.奉献性。教师职业 不仅崇高伟大,而且是最富于无私奉 献、自我牺牲的职业。3.示范性。知 识传授的示范和品德培养的示范。4. 主导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能力, 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 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 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劳动对 象的多样性、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 性、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育劳 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决定的。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与 人之间有着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 想观念、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多方 面的差异,用一个标准、方法、要求 对待不同的学生是难以奏效的;从教 师劳动的内容上说,既有知识的传 授、智能的开发,又有思想品质的 教育,还有审美情操、劳动习惯、 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这就对教 师的劳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 外,教师的劳动往往不是一次完成 的,有些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对有 些教育的对象,需要反复进行,耐 心细致,长期坚持。同时,教师劳 动的对象、内容、过程都是动态地 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 上。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劳动 的复杂性。 3.什么是道德?道德作为行为 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什么特点?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 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 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 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 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 “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 “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 入到思想和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 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 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 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 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 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 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 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 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 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 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 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 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 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 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 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 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4.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 性特征?(含义、原因、评价) 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较, 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社会经济 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 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

2012_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1 (√)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X)2. 思维是对事物个别属性、事物的整体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3. 专利在有效期内可以交换、继承、转让。 (X)4. 在创新活动中权威具备最大的创新优势。 (X)5. 要获得创新思维成果,就必须坚持求异思维,屏弃求同思维。 (X)6.同构同功是指元素不同、结构不同,但可以有同样的功能。 (√)7. 运用焦点法时, 列举的对象与焦点表面上看起来关系越疏远,就越有创新的可能。(√)8. 逻辑思维不受思考者的情感、兴趣、意志的影响。 (√)9.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10.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的职能以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等为 主。 (√)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了前瞻思维。 (√)12、类比创造发明技法是指利用两个事物间的比较,进而引起创造发明构思的一种方法。 (X)13、概括是在思想上抽引出各种对象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X)14、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X)15、异构异功是指相同的结构对应着不同的功能,这主要是因为元素不同所带来的。(√)16、人的右脑是创新的脑,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就是开发右脑。 (√)17、分析法是人们运用各种上逻辑思维的方式来作出认识与进行判断的基本方法。(X)18、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19、同类组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相近事物的组合。 (√)20、企业形象定位设计一般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部分组成. (X)21、食品、饮料、调味品和药品不受专利保护。 (√)22、美国的奥斯本提出了“智力激励法”。 (√)23、收敛思维就是从众多信息中引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大家认为最好的答案的思维过程。 (√)24、头脑风暴法又称为智力激励法。 (√)25、发散思维就是以思考问题为中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 (X)26、特殊化就是从考虑一个研究对象过渡到考虑包含这个研究对象的一个集合。(X)27、美国的马斯洛提出了“智力激励法”。 (X)28、一个人头脑中拥有的知识的越多,他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越强。 (√)29、分解组合是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再以新的思想重新组合起来。 (X)30、一般化是从考虑一组给定对象集合过渡到考虑该集合中的一个较小的集合。(X)31、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没有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重要。 (X)32、一个人头脑中拥有的知识的越多,他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越强。 (√)33、头脑风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 (√)34、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X)35、食品、饮料、调味品和药品不受专利保护。 (X)36、专利法是国内法,专利申请对外国人是不开放的。

最新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_高等教育学

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_高等教育学(全)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 )。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 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 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 )。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 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A. 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 )。A A.教 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 )。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 )。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 )。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 )。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 )。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 )。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 )。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 "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 )。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015年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下列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的是() A.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B.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C.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D.实现利润最大化 正确答案:D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A.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五年 正确答案:C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说法错误的是() A.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B.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C.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 D.内部监督是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正确答案:D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招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位的工程项目一般应当采用非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 B.单位可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 C.单位应当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D.单位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正确答案:A 下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分离 B.人员配备应考虑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C.审批人应当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 D.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业务,经办人应先行办理,事后向上级部门报告 正确答案:D 不属于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单位评价与监督分类的是() A.单位内部监督 B.社会监督 C.政府监督 D.企业监督 正确答案:D 行政单位支付可以收回的订金,应当通过()科目核算。 A.预付账款 B.预收账款

2012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2012年河南省会计继续教育试题(企业单位)(判分) 恭喜您已通过考试,分数为75分,必学8课时您已完成,请根据自身情况学习选学内容, 选学要求16课时。 您本次答题的得分为:75分 以下为您的答题情况: 下列公式中,属于量、本、利,分析法的是()。 A.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B.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C.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D.目标利润=预计产品的销售数量×(单位产品的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用 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制定年度经营目标,要使预算符合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正确的是()。 A.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整,但应该使用同样的资源分配的程序并提交分析市场情况对预算影响的管理报告 B.在编制预算的末期,模拟可能遇到的市场状况(最优、正常、最差)及其影响到的因素,在公司碰到此类市场情况时可以进行及时的应对 C.在编制预算的初期,模拟可能遇到的市场状况(最优、正常、最差)及其影响到的因素,在公司碰到此类市场情况时可以进行及时的应对 D.预留可以用于市场突现的机会的资金 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C 下列情况不应认定为小金库的是()。 A.截留收入,形成账外公款 B.罚没收入用于投资股票,赚取的收益用于职工福利 C.将收到的租金收入直接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实际用于个人消费 D.企业内部招待所(非独立核算)未将其经济业务汇总至上级单位 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D 下列属于滚动预算优点的是()。 A.预算期较长 B.事先预见到的某些活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会有所变动,而原有预算却未能及时调整,从而使原有预算显得不相适应 C.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稳定而有序地进行 D.受预算期的限制使管理人员的决策视野局限于剩余的预算期间的活动,缺乏长远的打算,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有序发展 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严重警告

2019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A 、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康德 标准答案: B 2、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 分) A 、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标准答案: C 3、下列属于教养性教育的是(30 分) A 、思想政治教育 B、研究方法课程 C、心理健康教育 D、专业课程 标准答案: A,C 1904 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30 的基本任务不包括分) A 、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标准答案: C 美国的第一所大学(30 分) A 、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 B 二 、 多选(共 1 道试题,共 40 分) 艺修辞”学,校包括,: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 “三(分40) A、文法 B、修辞387 年创办的学园被(30 分)

C、辩证法 D、经济法

标准答案: A,B,C 从上世纪 50 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A 、 一 B 、 二 C 、 三 D 、 四 标准答案: B 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 (30 分 ) A 、 江南水师学堂 B 、 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 、 京师同文馆 D 、 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 C 二、多选(共 1 道试题,共 40 分) 蔡元培于 1917 年初 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 (40 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 分) A 、 整顿学风,更新师资 B 、 倡导学术自由,推动学术研究 C 、 推动“学”与“术”的分离,改革教学 D 、 实行教授治校 标准答案: A,B,C,D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 (30 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分 ) A 、 学生自治理念 B 、 教授治校理念 C 、 学术自由理念 D 、 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 C 您的得分: 30 分 将学术自由真正付诸实践的大学是 (30 分 ) (30 分 )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复习

第一部分绪论 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J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J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J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L 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J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J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J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第三部分认知学习。 J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J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J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L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L 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L 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L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J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J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J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L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安徽芜湖2012继续教育公共课试卷及最全答案(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

安徽省2012继续教育公共课试卷及最全答案(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 一、判断 (√)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X)2. 思维是对事物个别属性、事物的整体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3. 专利在有效期内可以交换、继承、转让。 (X)4. 在创新活动中权威具备最大的创新优势。 (X)5. 要获得创新思维成果,就必须坚持求异思维,屏弃求同思维。 (X)6.同构同功是指元素不同、结构不同,但可以有同样的功能。 (√)7. 运用焦点法时, 列举的对象与焦点表面上看起来关系越疏远,就越有创新的可能。(√)8. 逻辑思维不受思考者的情感、兴趣、意志的影响。 (√)9.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10.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的职能以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等为 主。 (√)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了前瞻思维。 (√)12、类比创造发明技法是指利用两个事物间的比较,进而引起创造发明构思的一种方法。 (X)13、概括是在思想上抽引出各种对象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X)14、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X)15、异构异功是指相同的结构对应着不同的功能,这主要是因为元素不同所带来的。(√)16、人的右脑是创新的脑,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就是开发右脑。 (√)17、分析法是人们运用各种上逻辑思维的方式来作出认识与进行判断的基本方法。(X)18、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19、同类组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相近事物的组合。 (√)20、企业形象定位设计一般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部分组成. (X)21、食品、饮料、调味品和药品不受专利保护。 (√)22、美国的奥斯本提出了“智力激励法”。 (√)23、收敛思维就是从众多信息中引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大家认为最好的答案的思维过程。 (√)24、头脑风暴法又称为智力激励法。 (√)25、发散思维就是以思考问题为中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 (X)26、特殊化就是从考虑一个研究对象过渡到考虑包含这个研究对象的一个集合。(X)27、美国的马斯洛提出了“智力激励法”。 (X)28、一个人头脑中拥有的知识的越多,他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越强。 (√)29、分解组合是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再以新的思想重新组合起来。 (X)30、一般化是从考虑一组给定对象集合过渡到考虑该集合中的一个较小的集合。(X)31、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没有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重要。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 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格拉底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2012年会计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判断题 ( 所属课程:《重庆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解读 ) 页首 1. 各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过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和经办会计人员签名并盖章。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B 判断题 ( 所属课程:《重庆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解读 ) 页首 2.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A 判断题 ( 所属课程:《重庆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解读 ) 页首 3. 为了促进总会计师更好工作,单位可以设置副职协助总会计师工作。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B 判断题 ( 所属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费用和利润 ) 页首 4. 企业发生汇兑损失计入财务费用,发生汇兑收益冲减财务费用。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B 判断题 ( 所属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费用和利润 ) 页首 5. 营业外收入,是指小企业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B

判断题 ( 所属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费用和利润 ) 页首 6. 小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均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B 判断题 ( 所属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收入 ) 页首 7. 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且收到款项或取得收款权 利时,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A 判断题 ( 所属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收入 ) 页首 8. 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商品发运时确认收入。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B 判断题 ( 所属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收入 ) 页首 9. 销售商品以旧换新的,销售的商品作为商品销售处理,回收的商品作为销售费用处理。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B 判断题 ( 所属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负债与权益 ) 页首 10. 小企业的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 对 A、 错 B、 正确答案:A 判断题 ( 所属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负债与权益 ) 页首

2012年《高等教育学》课后思考题

2012年《高等教育学》课后思考题 1、何为高等教育?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各有哪些基本特征? 2、高等教育有哪些职能?各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如何科 学地处理高等教育各项职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何为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何为学术型与职业型人才?何为 专才与通才? 4、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多元化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你所工 作的高校应如何正确定位? 5、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简述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文化的关系。 7、简述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 8、简述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 内涵。 9、试论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与现代大学的发展。 10、试论走向“社会的中心”的大学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 11、简述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 12、简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13、简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 14、简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15、试述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理论。 16、试述学术失范的行为表现及其对策。

17、简述高校课程的概念、基本特点与改革趋势。 18、何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如何正确处理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19、试述课程编制(单门课程编制、培养方案编制)的基本方法。 20、高校课程评价有哪些主要内容与程序? 21、何为教学?高校教学有哪些基本特征与任务? 22、何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层次? 23、简述教学设计的程序与“迪克和凯里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 24、高校常用的讲授法、研讨法与实验法等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是 什么? 25、简述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26、简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美国模式与欧洲模式。 27、论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策略。 28、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美国与欧洲有何经验? 29、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如何改革?

2012 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考试试卷答案

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考试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1-5 BDADC 6-10 CCDDD 二、二、多选题1、ABCD 2、ABCD 3、ABCD 4、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 9、ABCD 10、ABC 三、三、判断题1-5 ×××√× 6-10 √×√√× 四、四、填空题1、建立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4、科学发展、社会和谐5、民族性特征、时代性特征、历史传承性特征、自觉能动性特征、开放性特征 五、简答题 1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 答、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 答、第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第二,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文化。第三,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文化。第四,从人自身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文化。4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5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6 答、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01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作业

2012公需课作业 1、简述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 答:答:1)TRIZ理论的定义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 Altshuller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2)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 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主要内容 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3)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 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②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③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④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一、概念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的体现。 3、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4、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 5、范式是指一种科学信念以及与这种科学信念相联系的研究方法论的集合体,概念、理论工具等是其构成要素。 6、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高等教育目的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8、教学是师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9、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10、高等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1、狭义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它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12、高校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示,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如何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问题。 14、备课就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 15、上课就是师生在规定时间里进行教学。 16、学分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17、狭义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通常教育理论提到的就是这个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