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吴高庆、华夏怡

摘要: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领域内难以禁绝的现象之一,即使是法治发达的西方国家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曝光的刑事错案,多数是由于“真凶再现”或是“被害人死而复生”等偶然性因素才得以公之于众,从而获得救济的机会。我国刑事错案发现和纠正机制也因此一直为学者所诟病。英国的司法进程较为久远,在错案纠正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其错案纠正机制的梳理,不难发现英国在错案纠正上更多的是利用轰动错案所带来的契机,弥补制度缺陷、修正程序瑕疵、填补法律空白,从错案的发现入手设置独立的案件审查机构,在错案的纠正和防治方面则建立了程式化的反应机制,从对错案的单一应对转向多元治理。通过对英国错案纠正机制的研究,我们能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其在错案纠正方面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国借鉴与吸收。

关键词:刑事错案;错案纠正;英国;启示

自从人类主导刑事司法以来,刑事错案也就相伴而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论刑事诉讼程序经过多么精心的设计,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对案件的认识偏离客观事实,错误总是难以避免的。纵观世界刑事司法发展史,也是一部同刑事错案的斗争史,各个国家在其司法进程中,一直致力于防范和减少错案,进而推动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体制。在错案的应对策略上,英国致力于完备法律、构建制度以及变革程序,通过多个方面的努力尽力实现其“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的司法理念。研究英国的刑事错案纠正机制,借鉴并吸收其成功经验,会对我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英国刑事错案纠正概述

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司法体系的国家,英国的历史上也存在着司法不公、错案丛生的现象,早在19世界末就存在着冤假错案难以得到纠正的情形,1896年发生的阿道夫·贝克(Adolf Beck)案就是那一时期的典型。而进入了20世纪中期,三个死刑案件的平反再次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它们分别是蒂莫西·埃文斯(Timothy Evans)案、德雷克·本特利(Derek Bentley)案和露斯·埃利斯(Ruth Ellis)案,这三起案件的共同点是被告人均已被处决,并且都是在

时隔多年后才发现判决的事实认定出现了错误。三条无辜生命被戕害刺痛了英国公众的神经,由此引发了全国废除死刑运动的高涨,并最终导致死刑在英国的废除。然而错案并未因此销声匿迹,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量的刑事错案被曝光,例如伯明翰六人案(Birmingham Six)1、朱迪斯·沃德(Judith Ward)案2、吉尔弗德四人案(The Guildford Four)3等。这些案件中的当事人因为“极其恶劣的恐怖爆炸”行为而被错误定罪,且为洗刷冤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此一经披露,无一不引起社会的轰动,成为当时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法学界探讨和辩论的主题。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的这十年间,英国的错案发生率为平均每年15起。由于一些错案中的无辜者被关押长达10多年之久,因此曝光之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安。虽然英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法律限制警察权力、规定控诉方有义务提供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错案,于是,英国司法界开始探寻有效的错案纠正制度。

在英国的刑事错案纠正进程当中,无论是新法的制定颁布、原有法律的修订,抑或是新机构的设立、案件调查手段的改进,背后都有错案起到助推的作用。反过来,司法的优化也为错案的纠正和防治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两者正是在相互作用之下不断向错误最小化的优良司法迈进。

近年来,英国在纠错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变革,现行的错案纠正制度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由控诉方提起的再审和由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提起的再审。前者指的是控诉方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以向上诉法院要求撤销一个人的无罪判决并指令就该重罪进行再审;后者指的是独立的官方审查机构——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在调查后认为某一申请具有翻案的确实可能性时,将其提交上诉法院或刑事法院以提起再审。

如果说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更多的是对无辜者受到错误裁判,即误判这一情形加以关注,那么由控诉方针对重罪提起再审,则是对“有罪判无罪”这种错案进行纠正。而纵观世界各国错案纠正的现状,关注的重点多是在“错判有罪”上,所采取的的救济措施也多针对的是无辜者,且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研究“错判”型案件的纠正机制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刑事错案的研1R. v. McIlkenny, 93Crim. App. R. 287(C.A. 1991).

2R. v. Ward, 96Crim.App. R. 1,1(C.A.1993).

3Bob Woffinden, Miscarriages of Justice 1(1998).

究对象限定为无辜者被错误定罪,即“错判”的现象上,对错案纠正机制的研究也是围绕如何发现、如何纠错、如何应对的角度展开的。

二.英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的具体演进

英国是世界上司法体系最先具备现代形态的国家,在其司法进程当中,也发生了许多轰动一时的刑事错案,但他们利用错案纠正的契机,不断完善刑事司法制度,构建起一套极具特色的错案纠正体系。

(一)建立独立的错案审查机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大量的刑事错案被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迫于社会的压力,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刑事审判委员会,授权其对错案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4该委员会在经过两年的深入调查之后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对内政大臣在纠正刑事错案方面的两个看法:一是内政部既要负责管理警察,又直接负责审查错案,这样的职能设置使其缺乏调查的主动性,在纠错方面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二是把这样的权力赋予内政部有悖于现代行政权与司法权相分离的理念。5在皇家刑事审判委员会的建议下,英国议会成立了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结束了内政部审理错案并提起再审的历史。

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Criminal Cases Review Commission,简称CCRC),是一个调查刑事误判案件的独立公共机构,其管辖范围限于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不包括苏格兰、海峡群岛和曼岛(因为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司法体系,也拥有自己的错案审查系统——苏格兰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6。正是由于CCRC机构设置上的独特之处,使得其在错案纠正这一方面所起的作用相较于内政部来说更胜一筹。

1.组织的独立性

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是根据1995的《刑事上诉法》设立的,它从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中分离出来,独立于司法系统和行政系统,也不隶属于任何部门。虽然委员会从内政部获取资金并对议会负责,但是议会并不干涉委员会的工作和案件调查。此外,CCRC设有主席、委员、案件复查主管等职务,这些人员必须具有法定的资格,或者具有丰富的案件调查经验。其中委员共有14位,他们的产4See Criminal Cases Review Comm’n, Background to the Commission,at

https://www.360docs.net/doc/a48349932.html,/aboutus/aboutus background.html.

5Andrew Sanders and Richard Young, Criminal Justice, Butterworths, 2000, pp.648-650.

6See Criminal Cases Review Comm’n, Introducing the Commission,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a48349932.html,rc,https://www.360docs.net/doc/a48349932.html,/aboutus/aboutus.html

生都是经过首相推荐由女王任命。机构的独立和丰厚的资金支持,为委员会在进行错案纠正工作时对抗外界压力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2.审查的全面性

刑事案件审查委员对被申诉和被怀疑的误判案件的定罪与量刑会进行全面的审查,审查定罪是要查明对被告人所定之罪是否恰当、符合事实,审查量刑是要查明在庭审过程中是否所有影响刑罚的法律要点均被提及、是否存在影响判刑的新信息。如果委员会认为某一案件在定罪或是量刑上确有问题,其可以在任何时间将该案转到上诉法院或是刑事法院,案件提交之后,委员会就不再参与案件后续的审理程序。

3.调查权的广泛性

根据《1995年刑事上诉法》的规定,委员会可以采取任何措施来进行调查。它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相关的文件,寻找和调查目击者,委托制作新的专家报告。针对每个申请,CCRC会挑出专门的审查委员,组成合议组织,另外还会配备两名法律顾问和两名均为资深警官的调查顾问。7

根据法律的规定,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可以不受限制的要求查看和保存任何公共机构拥有的文件或是其他信息,这里的公共机构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公诉机关、审判机关等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公共机构,也包括了那些通常不公开材料的机关,例如安全局。委员会有权获取案件的辩护律师通常无法取得的证据材料,还可以向与案件无关的第三方调取新证据。委员会没有自己的调查人员,但是它可以任命相关的调查部门的人员代表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总而言之,委员会可以利用法律授予的一切手段和方式,在最大范围内搜集证据和材料。

4.纠错的主动性

除了根据申请提起再审之外,委员会有权主动提交案件再审,这就意味着委员会可以主动寻找可能错判的案件。例如最近处理的一个案件,委员会主动联系一个案件的同案犯问他们是否愿意由委员会来审查他们的有罪判决。8在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设立之前,内政部主要负责错案纠正的工作。但内政部属于行政机构,其掌握的错案纠正的权力又属于司法权,内政大臣出于尽量避免两个权力相碰撞的初衷,在审查和提起错案时都十分谨慎,有时甚至不愿提起。而CCRC的

7齐树洁:《英国司法制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3页。

8齐树洁:《英国司法制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4页。

创立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尴尬,为实践中错案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保障了被错判者得到救济的权利。

5.结果的公开性

委员会的委员对一个案件结束调查后并作出决定,如果该决定是不提交再审的,那么委员会必须将不提交再审的理由向申请者作出书面说明,同时还要向其公开相关的文件。申请者拿到理由说明之后,可以进一步申辩9,提出意见或是异议,委员会根据申请者的申辩进行全面细致的考量,然后作出最终决定。结果的公开保障了申请者的知情权,申辩也为他们提供了得到充分救济的机会。

尽管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它是英国刑事错案纠正实践当中的一个重大进步,它通过完备的审查和揭露错案,提高了有罪判决的正确性,提升了公众对刑事司法的信任,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错案纠正机制提供了借鉴的范本。

(二)建立程式化的错案反应机制

纵观英国刑事司法发展史,许多重大的司法改革措施,法律、政策的出台,背后几乎都有错案的身影。可以说,刑事错案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英国刑事司法领域的改革,阿道夫·贝克案与英国刑事上诉制度的设立就是一个极好的佐证。

起初英国是不存在刑事上诉制度的,在中世纪早期,受“一事不再理”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规则的影响,英国并没有上诉理念和上诉制度,任何案件的一审判决都被视为终审判决,不允许复审。虽然在不允许上诉的原则中规定了三种例外情形,但是这些例外在实践中启动并运用的要求高、障碍多,纠正错误的功能也微乎其微,因此这一时期的英国错案大量发生却得不到有效的救济,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司法部门开始平反错案并着手进行刑事上诉制度的改革,而这一制度的正式建立缘起于一个著名的刑事错案——阿道夫·贝克案。阿道夫·贝克是一个体态特征明显的人:一头白发,胡子又密又长。1896年12月16日他被一个女人指控以索尔兹伯里勋爵的虚假身份诈骗了她价值较大的财务。英国刑警总局经过调查后发现,自1984年12月以来,共有23位女性指控某个白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诈骗,且手法和自称是索尔兹伯里勋爵的人相同。通过对受害者的辨认(多次辨认都只有贝克一人是白发长胡子),她们一致声称贝克就是骗子。据此,陪审团认定贝克有罪,因为当时的英国没有上诉制度,9See generally R.v. Sec’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t ex parte Hickey, 1 All E.R.490(Q.B.1995).

贝克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寻求救济,只能再三申诉要求复查。在1904年,一名巡管发现另一名诈骗妇女钱财的罪犯,此罪犯的体态特征与贝克极为近似,也是一头白发,身高接近,面部也非常相似,先前的受害者纷纷承认她们辨认错了人,贝克并不是罪犯,一桩错案才真相大白。案件曝光之后,当时的大法官、著名法学家Richard·henn·Collins进行了调查并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他指出贝克案直接揭露了英国当前的司法体制中没有为定罪的被告人设立有效诉讼救济途径的这一缺陷,在贝克案以及调查报告的影响下,英国展开了重大的司法制度改革,1907年国会通过《刑事上诉法》,创设刑事上诉法院以取代刑事案件保留法院,该法规定刑事上诉法院有权审理“基于事实或者基于事实和法律的混合对定罪提起的上诉,以及针对上诉人辩称其刑罚虽然合法但过于严厉而对刑罚提起的上诉”,10至此,英国正式建立了形式上诉制度,该制度的建立直接否定了之前“一裁终局”的审判制度,赋予被无辜定罪者上诉翻案的机会。除了贝克案,英国还有其他刑事错案推动司法进步的先例。

刑事错案针对案件的调查报告立法或司法改革

蒂莫西·埃文斯案德雷克·本特利案露斯·埃利斯案1965年出台《谋杀法》,1969年上议院通过此法,死刑制度彻底被废除

麦克斯韦尔·康菲特案菲利普皇家委员会报告1984年出台《警察和刑事

证据法》,将警察的职务

行为以法律条文的形式

加以规范

伯明翰六人案朱迪斯·沃德案吉尔弗德四人案安妮爆炸案皇家刑事审判委员会

报告

伯明翰六人案促成了皇

家刑事审判委员会的成

立,伦斯曼委员会经过调

查所出具的报告推动了

1995年《刑事上诉法》的

出台,随后英国建立了刑

事案件审查委员会,负责

10约翰·斯普莱克:《英国刑事诉讼程序》,徐美君、杨立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26页。

对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涉嫌存在错判或审判不公问题的刑事案件进行调查

朱丽叶·郝格案劳伦斯谋杀案威廉·麦克弗森爵士调查

报告

该报告指出应当重新审

视双重规则原则,对其作

出适当的限制。《2003年

刑事司法法》采纳了此观

点,对该规则作出了一定

的修改和限制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几起著名的刑事错案,事实上起到了引领立法和司法改革的作用。面对被曝光的刑事错案,英国政府和司法部门反应迅速,先对个案进行纠正,后成立调查委员会,根据委员会深入调查提交的报告,分析错案发生的原因、现行司法体制存在的缺陷、针对某一类型的错案应当如何补救等问题。当时机成熟,将报告中可行的建议加以采纳,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规,出台措施改革司法体制的不完善之处。对于这种程式化的反应路径,图表可以更直观的表达。

刑事错案发生政府或司法部

门快速反应

成立专门的

调查委员会

对错判的个案

进行纠正

提交调

查报告

报告的建议

被转化为相

关的立法

报告的建议

被应用于司

法体制改革

三.英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评析

(一)以务实的态度对待错案

英国对于错案所持的态度是务实的,他们将错案视为完善司法制度的一个新视角,政府或司法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错案的纠正和治理,即通过分析某一起、某一类或某一时期错案产生的根源,探索行之有效的错案控制路径。而且他们善于利用错案带来的契机,从典型错案入手改良司法体制,制定了几部重要的法律,成立了错案发现的专门机构,完善了错案纠正制度。英国在司法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与他们务实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二)独立的申诉筛选机构为发现错案提供保障

错案的发现是错案得以纠正的前提,错案发现机制运行的畅通与否,决定了错案纠正工作能否有效的开展,错案能否得到及时的救济。在错案发现机制的设计上,英国采用的是独立机构型,他们成立了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专门负责可疑案件的复查。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完全独立,既不代表公诉方也不代表辩护方,也不隶属于于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其地位是超然的,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中立的地位能够保障其作出公正的处理决定,因为由一个价值无涉的机构对当事人的申诉请求进行审查是公正司法的需要。此外,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仅受理被追诉者提起的申诉,即有利于被告人的申诉。并且它对申诉请求的限制很少,只要申诉者穷尽了上诉救济手段,就可予以受理,对于申诉的时间、理由也未加以限制。这样的做法不仅畅通了申诉渠道,还能使委员会的工作集中在无辜者的平反上,确保错案发现的最大化。

(三)实现对错案的单一应对向全面防治的转变

英国不仅建立了程序化的错案反应机制,而且完成了由对错案单一回应转向全面治理的转变,错案的单一应对型策略指的是发生了重大影响的错案,严重削弱公众对现行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的信心,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政府和司法部门不得不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现行司法制度进行被动的调整。11这种调整方式针对的是个案,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对错案所反映出来的制度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英国早期的做法便是如此,因此那时候的司法改革多是针对错案所涉及的某一制度性缺陷或程序性瑕疵,缺乏更深入的考量,因而改革

11董坤:《英国刑事错案防治研究——兼论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8期。

的效果并不突出。到了20世纪中期,英国逐渐意识到单一应对策略的弊端,对错案的应对也开始向全面防治型转变。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发生了轰动错案之后,政府和司法部门不再是简单、直接地回应,而是在吸纳民意的同时成立专门的案件调查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专家学者、大法官等,他们通过对大量刑事错案的调查分析,剖析现行司法体制中已经显现的弊端,评估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设计司法改革的道路和方向,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这些改革的建议或是对法律的建言都会在适当的时机转换成相应的立法或具体的司法改革措施。这体现了英国在错案治理上的成熟,也正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英国的错案纠正机制日臻完善,司法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四.对我国的启示

(一)从观念上转变对错案的看法,正视并接纳错案

在对待错案的态度和理念上,英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与错案的长期斗争中,英国采取的是务实的态度,司法机关正视错案、接纳错案,并不会遮遮掩掩,也不欲盖弥彰,而是在错案的一次次披露中,从错误中学习,并试图从中寻找推动司法进步的方法,而且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这点。相比之下,我国刑事司法活动虽然秉承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这一原则,但是实践中一些部门出于利益考量或是其他因素,对待错案的态度要么是消极暧昧,不敢纠正,要么就是拖拉推诿,有的甚至是不予承认、刻意回避,导致沉冤者难以昭雪,错案难以纠正,这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即使司法制度再先进的国家,也不能完全避免错案的发生,而且错案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虽极大的降低了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但是也为司法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标本和契机,正如耶鲁大学法学教授斯基·芬蒂利所说的“错案仿佛打开了一扇改良刑事司法体制的窗户,我们应该从错案中寻找推动司法改革的现实方法,而不要让机会白白流失”。12所以对于错案,我们应当抱着一颗宽容、开放的心,正视自己造成的错误,不回避、不掩饰、不造假,并充分利用错案提供的机会,改良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二)完善错案发现机制

错案的发现机制处于错案纠正系统中的入口位置,它负责接收申诉,并对其进行审查和评估,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诉输出到再审程序当中。它是错案纠正机

12Keith A. Findley, Learning from Our Mistakes: A Criminal Justice Commission to Study Wrongful Convictions,38 Cal. W. L. Rev. 333 (2002).

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不仅负责从众多的申诉中甄别可能的错案,而且还掌握着已生效判决进入再审程序的“入场券”,因此提供规范有效的渠道以保证在最大程度上发现错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错案发现机制虽有多个渠道,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的申诉,人大的监督、群众的上访信访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但是在实践中运行并不良好,一些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多数是因为“真凶再现”或是“被害人复活”而得以曝光。以故意杀人罪的错案为例,杜培武案、郝金安案、赵新建案得以翻案是真凶因为其他的刑事犯罪被抓获而做出有罪供述,佘祥林、赵作海能够被无罪释放是因为被害人“死而复生、重新出现”,覃俊虎、兰永奎案,王子发案得以纠正的原因是真凶向有关机关自首。

错案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偶然性,这表明了我国的错案发现机制存在运行不畅的问题,而错案发现机制的运行一旦失灵,就难以承担为再审程序筛选、提供疑似错案的功能,进而影响错案纠正工作的展开。因此,我国的错案发现机制亟待完善。英国在刑事错案纠正方面有自己独立的机构——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它因具有独立性、享有广泛的权力而在审查和平反错案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可设立类似的机构,独立于司法权和行政权之外,行使审查、发现错案的职能。根据国情,可以在全国人大下设一个独立的机构,即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负责统一受理、审查、筛选申诉案件,但是不拥有裁判权。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刑事申诉案件的数量也很庞大,若只设立国家一级的审查委员会,可能会因工作量巨大而导致审查效率低下,同样不利于错案的发现。因此可以设立两级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分别由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产生,委员会对所属人大负责,但是人大不能干涉其具体工作,经费方面则有国家统一拨款,保障其日常工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必须都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拥有杰出的法律才能,以确保履行职责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委员会既不隶属于行政机关也不隶属于司法机关,其地位是超然独立的。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具体履行我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各级人民法院的个案监督职责,与此同时,各级人大、政法委内设的接受上访的部门将被撤销,不再接受错案的申诉。

至于申述人的范围,只要是在中国大陆地区被终审判决有罪的人及其近亲

属、代理人都可以向委员会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接收所辖区域内的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案件的申诉,全国人大下设的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负责各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案件的申诉。接受申请后,委员会即开始调查工作。为了使案件的审查能够全面、深入,及时地发现错案,委员会应被授予广泛的调查权,有权要求查看和保留任何机关、团体所拥有的文件和资料,也有权委托相关的调查部门或是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总之,委员会可以利用法律所赋予的一切手段和方式,在最大的范围内搜寻证据等材料。当然,除非出于案件的需要,委员会不能随意泄露通过调查而取得的信息。

对于申诉案件的定罪和量刑,委员会应当进行全面的审查。通过审查之后,若委员会认为一个已生效的裁判具有被推翻的实际可能性时,就将其提交给作出生效裁判的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处理,委员会自身并无推翻或变更判决的权力,上级法院在收到转交的案件之后,应当开庭审理,并将处理结果在法定期限内通知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案件一旦被提交给法院之后,委员会的申诉筛选工作即告完成。但是,申诉案件被提交给法院并不一定意味着就可以翻案,是否撤销原判决、裁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法院手中。

在申诉的处理结果上,如果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认为某一案件不具有被推翻的实质可能性时,就要向申诉人书面说明理由,并驳回申请。为了保障申诉人知悉其申诉的受理、审查、进展状况以及结果,委员会应当向申诉人公开该具体案件的处理情况和有关的文件材料,并且还要定期发布公报,向社会大众公布委员会整体的工作情况和相应数据,接受公众的监督。

(三)建立程式化的错案反应机制,形成多元多层次的错案治理系统在刑事错案的纠正方面,我国仍然是单一、被动的应对。由于严重犯罪之错案的发现往往囿于“真凶再现”或“被害人死而复生”,一经媒体的披露,社会大众的反应较为激烈,舆论的压力涌向司法机关,错案如此才有机会进入再审程序,并得到纠正。而错案一旦是从外向内叩开审判监督程序的大门,那么此时司法对于错案的反应显然已经是滞后的、被动的,在处理方式上主要是围绕错案纠正、国家赔偿和责任追究展开,只追求尽快解决错案,平息舆论压力,缺少对现行司法制度的反思,重治标而不重治本。可以说,就我国目前的错案应对状况来

看,并未形成迅速有效的反应机制。优秀的制度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在错案反应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借鉴英国的做法,将错案的应对从单一被动转向措施性救济和制度性预防的综合治理。

1.及时、迅速地做出反应。司法机关在发现错案后,要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案情,查清确属错案之后应立即提起审判监督程序,通过再审改判纠正原审的错误。当然,一个错案并不是得到纠正之后就落下帷幕,司法机关还应当继续调查错案发生的原因,总结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并作出相应调整,防止同类型的错案再度发生。

2.进一步拓宽错案应对的路径。对错案不应只有简单的回应,也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在完成对错案的平反和措施性救济之后,应当进一步拓宽错案应对的路径。政府或是司法部门可以在错案之后迅速成立错案调查研究小组。小组的成员不仅包括法院的法官、检察院的检察官,还包括刑事司法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著名的刑辩律师。该小组要对某一个或是某一段时期内的错案整理归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错案发生的原因、现行司法体制存在的缺陷、针对特定类型的错案应当如何救济等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撰写专门的调查研究报告,为立法的完善和司法改革建言献策。当时机成熟时,相关机构可将报告中切实可行的建议加以采纳,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规,出台措施改革司法体制的不完善之处,由此形成错案反应的程序性机制和制度化构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英国和我国在司法制度和法律文化传统方面有较大差异,但是纠正、控制错案,实现对权利的救济和公平正义是每个法治社会的共同追求。错案的发生侵蚀了民众对司法的信心,践踏了法律的尊严,但与此同时,它也促使人们聚焦于法律运行的不完善之处,给司法改革带来契机。在我国刑事错案频发且纠正机制运行不畅的背景下,更应借助错案,借鉴英国在错案治理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错案纠正体系。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张艺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111,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随着雾霾天气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出现,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极大地挑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文章以北京市的严重雾霾天气为例,分析了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简要介绍了其危害,同时提出了针对我国雾霾天气控制和治理两方面措施,并对我国今后的空气质量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控制治理 一、前言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出现了罕见的大面积雾霾天气,中东部地区天气状况严重恶化,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其中在13日10时,北京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严重的雾霾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仅北京在两天内就因冻雨和雾霾发生车祸2000多起,造成多人死伤。空气质量的连续恶化,对北京乃至全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对于这样一个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只有找到产生的原因,辩证的看待已采取的措施,认真分析还存在的不足,才能起到治标治本的效果,使“美丽中国”不再是“中国梦”,而是真正“梦之蓝”的中国。 二、雾霾天气成因——以北京市为例 (一)从北京市的气候条件看,其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的直接诱因。10-11月秋冬转化季节,北京市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极易发生大雾天气。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静风、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积累,空气质量转差。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现过类似污染过程,这是华北地区多年来的特有特征。2011年至2012年也出现几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风速小、夜间大气层稳定、空气湿度上升,污染物易积累不易扩散,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 (二)污染物排放大是空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从雾霾污染成分来看,PM2.5是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子,但同时还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在起作用。据环保部统计,国内有一半的PM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显著增长,PM2.5污染加剧。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20万辆,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仍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三)管理因素 思想意识导向上,我国经济增长处于优先地位的倾向仍明显存在,生态意识不强,未将“十八大”精神中的生态文明的精髓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日常管理和行动全过程,国有大的能源企业未能积极贯彻尽快提高汽车能源质量标准的政策。“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实际上,中国的环保类法规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长期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流程不够科学和完善,管理体制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叠或系统性、协同性差,而且监督执法不力等状况,导致了我国空气环境的进步恶化。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同时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诱发病症。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

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那么英国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呢?下面我分享了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一起来看看吧。英国历史重大历...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那么英国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呢?下面我分享了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1、《大宪章》(Magna Carta/Great Chart) 于1215年由约翰王 (King John)签署。其主要内容是保护贵族权利,免受国王的侵犯。其主要精神是限制王权。积极意义在于,它保障城市市民的若干权利,初次把市民阶层作为一种必须考虑的政治力量。这一事件体现了封建贵族与国王的斗争。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2、英法百年战争(The Hundred Years War) 14四世纪时,法国尚未统一。英国在法国占有一些领地。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张在大陆上的土地,抢夺当时重要的羊毛加工业发达的重要城市佛兰得尔,借口继承法国王位,掀起了从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战争带来的沉重租税,频繁兵役和高涨的物价使民众不满情绪达到极点。最后英军失败,欧洲大陆上领土丧失,封建主和商人也遭受损失,严重地削弱了英国的封建统治。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3、黑死病(Black Death) 1348年,横扫欧洲的黑死病(一种鼠疫),几乎夺去了英国人口的一半,导致劳动力缺乏,粮价上涨,但国王爱德华三世却于1394年颁布敕令,规定工人仍按黑死病前的工资受雇。1351年,议会又制订《劳工法案》,规定对破坏雇佣法令者戴枷下狱,阶级关系日益尖锐。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4、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 14世纪英国城乡矛盾激化,出现了改革教会运动。牛津大学神学院教授约翰威克利夫(John Wycliffe) 及其他一些教士提出了符合下层人民要求的改革教会的主张,如反对教会征收捐税、否认教士特殊地位、消灭封建贵族等,为泰勒起义作了思想准备。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5、泰勒起义(Tylers Revolt) 1381年5月,为反对增加税收,英国东南部发生了以泥瓦匠瓦特.泰勒(Wat Tyler) 为领袖的农民起义。6月13日,起义武装队伍占领伦敦,国王理查德二世被迫与农民谈判。虽起义终告失败,但已给封建制度很大打击。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6、玫瑰战争(the Wars of the Roses) 15世纪中叶,英格兰北部的两个大封建贵族,即兰开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家族(House of York) 之间进行了自1455年到1485年持续30年的争夺统治权的战争。战争中,兰开斯特家族以带红玫瑰为族征,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征,史称这次战争为"玫瑰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为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铺平了道路。 英国重大历史事件7、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18-19 世纪,英国开始兴起。英国从 15 世纪开始建立起专制的都铎王朝,通过推行重商主义,壮大了国家的实力,在1588年的时候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之后,英国的专制王朝继续海外扩张,建立英帝国。后来在1640年发生了推翻专制王朝的革命。这对于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英国的进一步崛起有很重要的作用。之后,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殖民帝国,在欧洲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根据统计,1848 年英国的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煤占到世界2/3,棉布占到世界 1/2,铁路已经修了 1 万公里,英国贸易总额在这个时候占世界总量的20%-25%左右。 大英帝国是随着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出现的。英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年,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但英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出现在18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口过剩。从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年间,约有2000多万人从英国移居海外,其中1300万人移居美国,400万人移居加拿大,150万人去了澳洲,其余人流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英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输出人口的移民国家。殖民地不仅对英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学者认为,殖民地是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在一战爆发之前的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3350平方公里,统辖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本国人口的8倍多,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英帝国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对当地土著人的镇压,也有与其他殖民国家的争夺。这一过程对英国社会发展、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和政治地理的发展演变,均有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旭莱特空气净化器能很好的让室内空气清洁如新。 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基本含义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组成成分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旭莱特新风系统能让室内室外空气循环,滤除雾霾等杂质,让空气新鲜,洁净。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霾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雾霾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国阴霾天气逐渐增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把阴霾和大雾天气一起作为灾害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 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虽然以灰尘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一、雾霾天气成因 (一)气象原因 根据我国气象中心的数据来看,秋冬季节是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季节。秋季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不同密度大气的高度分层状况十分稳定,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不容易向外扩散,相似的污染物在空气的浅层集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同时,青藏高原南部暖湿空气强度较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这股暖湿气流顺着西南方向将丰富的水汽运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从而引起了这些地方空气湿度大,促进了地层逆温的产生,给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城市内部,城市高层的建筑物, 当风流经过市区时被建筑物阻碍,出现了摩擦力并降低了风的速度,

风力的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分解和扩散,从而长期积累在城市或者郊区的上空及附近。 (二)人为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煤、石油等为主要原料的工业逐渐增多,我国人均汽车的拥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化学工厂污染物的排放、汽车尾气增多、农作物秸秆的燃烧等行为都可以引起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增多,从而引起空气质量不断恶化,造成我国雾霾天气呈上升趋势,目前 PM2.5成为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家庭装修的过程中,家庭中粉尘的弥漫,也会产生粉尘雾霾”给房主和装修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着汽车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不知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气体和悬浮颗粒,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见度。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很微小,肉眼几乎不可见,当被吸入人体后进入支气管中,会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当空气中的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雾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塞,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者损伤。雾霾天气还容易使人产生悲观情绪,如果不及时调节,很容易造成人情绪失控,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危害生态环境 空气中的颗粒物较小的时候,它的沉降速度慢,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比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一)英格兰王国 ENGLAND

【注1】 (1)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 (2)Normandy诺曼底:英吉利海峡的历史地区,以前为法国西北一个省。古代高卢的一部分,这一地区相继被罗马人、弗兰克人和诺斯人征服,诺曼人征服(1066年)后和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归属英格兰,于1450年归还法国。二战中联军登陆(1944年6月6日)地点即为诺曼底海滩 (3)Plantagenet (1).金雀花王朝:从亨利二世到理查德三世(1154-1485年)的一系列英王的家族名称 (2).[英]【史】金雀花王朝的, 安茹王朝的, 不兰他日奈王朝的(指由12世纪亨利二世即位至15世纪查理三世死的王朝) (4)Lancaster兰开斯特王朝:从1399年至1461年的英格兰王朝,产生过三位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它的标志是一朵红玫瑰(5)York约克王朝:英国统治王朝(1461—1485年),包括爱德华四世、爱德华五世和理查德三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其标志是白玫瑰 (6)Tudor都铎王朝:英格兰统治王朝(1485-1603年),包括亨利七世及其后代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 (7)Stuart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苏格兰(1371年-1603年)及英格兰和苏格兰(1603-1649年和1660年-1714年)的王室 (8)Hanover汉诺威:英国统治家族(1714-1901年)。当1837年维多利亚登上王位时,汉诺威与大不列颠的王权相分离 (9)Windsor温莎:英国的统治家族(从1917年始),包括1917年采用这个名字的乔治五世及他的后继者,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 【注2】 (1)盎格鲁-撒克逊王朝时期(802 - 1066)对应中国唐朝(618 - 907)至北宋(960 - 1127)时期 (2)诺曼底王朝时期(1066 –1154)对应中国北宋(960 - 1127)至南宋(1127 - 1279)时期 (3)金雀花王朝时期(1154 –1359)对应中国南宋(1127 - 1279)至元朝(1271 - 1368)时期 (4)兰开斯特王朝时期(1399 – 1461)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 (5)约克王朝时期(1461 – 1485)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 (6)都铎王朝时期(1485 – 1603)对应中国明朝(1356 - 1644)时期 (7)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 – 1714)对应中国明末至清(1636 - 1911)初 (8)汉诺威王朝时期(1714 – 1910)对应中国清初至清晚期 (9)温莎王室时期(1910 - )对应中国民国至今 【注3】 (1)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

霾和雾的区别

霾和雾的区别 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视程障碍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空气浑浊现象。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霾是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均匀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形象。 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平 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 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 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 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 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 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 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干霾、湿雾是雾和霾的显著区别 干气溶胶粒子和有气溶胶粒子参与的云雾滴是霾和雾的主要成分,也是二者最主要区别。通俗来说,霾比较“干”,而雾比较“湿”。 判断雾和霾哪个偏多,空气湿度是重要的依据。一般说来,在雾—霾现象中,当大面 积观测到的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雾—霾中以雾为主导;当大面积观测到的空气湿度低于80%时,以霾为主导。 之所以用空气湿度作为雾和霾区分的依据,是因为水汽在雾—霾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长大,并在过饱和的气

治理雾霾的措施

治理雾霾的措施 近些年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上升,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另一大问题,便是环境问题。pm2.5,雾霾天气,沙尘暴,这些名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雾霾不仅给生活带来巨大麻烦,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巨大威胁。支气管,肺炎等病人急剧上升。治理雾霾问题迫在眉睫。 ★于治理雾霾我要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倡导步行坐公汽等低碳出行。近些年随着私家车日益增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可是这些问题国家似乎早已考虑到,关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如何让大家自觉减少开车的次数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政府可以采取免费公汽,乘坐公汽车可以享受更多社会福利刺激拉动人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大力提倡燃气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用人单位可以相应政府的号召,对步行或者骑行等低碳出行给予一定的支持。 第二、企业烟囱的超标排放也是加剧雾霾形成的有利因素。

所以,环保部门要经常性地检查企业的排污情况,加大对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对屡禁不止频繁出现在黑名单的企业严肃处罚;对表现良好的企业,政府可以在企业产品的推销渠道放宽限制,这样政策倒向有利于企业对标学习,促进排放管理的加快进行。 第三、利用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特点,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绿色植被的种植。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多培植适合冬季生长的植物,例如松树等翠植,这样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气的有害物质,为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要想真正意义上改善空气质量问题,关键在于减少雾霾的排放。让生产者高度重视,提高环保意识。遵循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在治霾方面,按照从“源头、传播途径、接受者”三个方面去治理。

英国历的重大事件简介

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简介 公元1840年 ·6月,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英国在世界上首次发行邮票——“黑便士”实行邮资制 ·英国J.P.焦耳发现电热当量,并测试了热功当量,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作出贡献 公元1840~1842年 ·英国宪章运动第二阶段 公元1841年 ·英国W.菲利肯斯提出第一个地层系统表 公元1842年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英国J.B.劳斯建成第一个过磷酸钙厂生产氮肥 公元1843年 ·10月,中英签订《虎门条约》 ·英国A.拜恩发明了可以传送文字和图形的自动化记录电报装置

公元1845年 ·英国R.W.汤姆森获充气轮胎专利。数十年后用于自行车和汽车车胎 公元1846年 ·英国议会废除谷物法,标志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两年后废除航海条例,自由贸易替代了保护贸易 公元1848年 ·英国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和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公元1849~1851年 ·英国考古学家A.H.莱亚德在伊拉克摩苏尔发掘古代新亚述帝国都城尼尼微遗址时,发现大批艺术珍品和新 亚述国王“阿苏尔巴尼帕图书馆”中的大量楔形文字,轰动欧洲 公元1850年 英国伦敦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 ·英国E.福布斯编成第一幅海产生物分布图 公元1851年 ·英国建成水晶宫,为现代建筑先驱工程之一

·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公元1852年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H.斯宾塞的论文《进化的假说》发表,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公元1853年 ·英国同俄国的克里木战争发生 ·英国W.汤姆森给出电路振荡方程,并导出振荡频率,为电振荡理论的开端 公元1854年 ·英国J.斯诺调查伦敦霍乱大流行,证明霍乱与水源卫生的关系,促进城市公共卫生运动 ·英国F.南丁格尔率护士赴克里木战场,返英后于1860年创办世界第一所护校 公元1856年 ·英国H.贝塞麦发明转炉炼钢 公元1856~1864年 ·英国K.W.西门子和法国P.E.马丁发明平炉炼钢 公元1857年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_)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 ) I. Whigs and Tories 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 These two party names originated with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 这两个政党名称皆起源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 The Whig were those who opposed absolute monarchy and supported the right to religious freedom for Nonconformists. The Whig were to form a coalition with dissident Torie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become the Liberal Party. 辉格党人是指那些反对绝对王权,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权利的人。辉格党人在 19世纪中叶与持不同意见的托利党人组盟组成自由党。 The Tories were those who supported hereditary monarchy and were reluctant to remove kings. The Tories were the forerunners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托利党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袭王权、不愿去除国王的人。托利党是保守党的前身。 I. Agricultural Changes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18世纪末的农业革命 During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the "open-field" system ended when the Enclosure Act was passed. The movement lasted for centuries. Agricultural enclosure had good as well as bad results: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农业革命期间,随着《圈地法》的颁布,传统的"开放田地"制结束。圈地运动持续了将近一个多世纪。农业圈地运动的利弊共存: (1) Farms became bigger and bigger units as the great bought up the small; 由于大农场兼并了小农场,农场成为越来越在的生产单位; (2) More vegetables, more milk and more dairy produce were consumed, and diet became more varied; 人们消费的蔬菜,牛奶及奶制品越来越多,饮食种类愈加丰富; (3) Enclosure was a disaster for the tenants evicted from their lands by the enclosures. These peasant farmers were forced to look for work in towns. Enclosure led to mass emigration, particularly to the New World; 圈地对佃家而言是场灾难,他们被赶出土地,被迫到城镇找工作。圈地运动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尤其是移民至新大陆。 (4) A new class hostility was introduced into rural relationships. 农村关系中产生了新的阶级对立。 II.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80-1830) 工业革命(1780-1830) 1.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工业革命指的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工业的机械化,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 李若昭 6002210019 【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 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 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 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 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1199年登基的约翰王,仗着手中的权力,践踏封建契约,横征暴敛,残害民众,破坏了以往的封建传统,导致了国内封建领主的普遍不满。在坎特伯利大主教的支持下,封建领主领导了反约翰王的起义。值得庆幸的是,约翰王因为刚刚在对法作战中失利,没有力量同国内的封建领主抗衡,而是以契约的方式达成了与封建贵族的“和解”,并由此而产生了等级代表机构-- 国会。这个契约,就是有名的《大宪章》。《大宪章》共65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 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能够顺利执行,由25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张晓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主任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的主任张晓欢。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从经验、教训和启示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包括四大块:第一块是城镇化的历程,主要就是跟大家再简单回顾一下世界和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第二个重点部分是给大家分析一下城镇化模式,什么是城镇化模式,按照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表述;第三是,就是现在当前比较热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也跟大家算是一个专题的分享;最后是一个结论性的评述。 一、城镇化历程 现在我们先开始第一部分,城镇化的历程。我们先从世界城镇化的历程分析,然后再来对照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我们中国的城镇化历程。 (一)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 1、城镇化的概念 关于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究竟什么是城镇化呢?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包括我们现在的各级政府、领导、学者、专家,还有一些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精英人士,他们对城镇化的理解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一些闪光点,也有些不同。实际上从国际上正常的城镇化的概念来讲,城镇化实际上这个词是我们翻译过来的。国外,一般它就是urbanization,一般就是城市化,而我们加一个城镇化。这个城市化和城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不想详细讲。我们今天可以把它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当然,有些学者是非常反对这样的认识的。如果说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那么,城镇化一般的理解就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实际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第一个,城镇化首先是一个从空间上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好多学者,在分析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时候,往往忘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城市化它首先它有个词叫作“城市”,而城市对应的词呢,是个“农村”。好多人在分析城市经济的时间,认为城市就是将城市化的地区和非城市化的地区,把它加总,然后有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就业总量等等。实际上我们要单独来专门来探讨城镇化的时间,一定要记得,城市和农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的。所以说,如果说我们来研究城市化或者研究城镇化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从空间上简单地将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化的地区,一部分是非城市化的地区。所以说,城市化的过程,它就是非城市地区的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建成区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的空间,城市化的就是城镇建设的空间也在不断地向非城市建设的空间进行扩张,也就是说城市空间和农村空间…城镇空间和农村空间它们两个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过程。这就是城市化。 所以说,在这个空间上,城镇建设空间在不断地扩展,而农村空间在不断地被挤压的这

最新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doc

【主持词大全】 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 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一是下大力气搞好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近70%,短期难以大幅改变。因此,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为重中之重。 二是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各地制定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 三是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水电、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加大管输天然气、LNG等进口。 四是继续控制煤化工发展。煤化工属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产业,其产生的废水(COD很高)和炉渣极难处理。 二、关键是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 一是强制要求所有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在现有大部分独立火电厂已安装脱硫设施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要求所有独立火电厂、自建火电厂、燃煤锅炉以及煤化工装置尽快安装脱硫设施。同时,还将要求所有大型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及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硝和除尘设施。 二是加快出台火力发电、炼焦、建材、燃煤锅炉等燃煤设施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增设污染物排放指标,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排放限值。同时,通过在线监测大力加强污染物达标排放检查。 三是加强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运行检查,确保相关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起到应有作用。 三、加强钢铁、炼油等排放管理 加强钢铁、炼油等行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监督检查。强制要求钢铁行业烧结机、炼油行业燃煤/燃焦锅炉及催化裂化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加快建设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 四、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 一是尽快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和提前实施下一阶段国家油品质量标准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2013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汽油;2014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柴油。 二是严格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

英国历史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 英国王室(英文常简称Er)是现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传统,这使得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成为现存的、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英国历史10个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英国历史10个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的资料,仅供参考。 英国历史10个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伊利莎白一世是英国人最欢迎的君主,她在位45年,终身未嫁,被称为嫁给英格兰的女王。她同时还是法兰西名义上的女王。她执政初期正是国内宗教纷争严重的时刻,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她不但让英国国内得以巩固,也让英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她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涌现出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国海军还一举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虽然她宁愿牺牲婚姻来保证英国的统一,但是英国依然在她死后50年陷入了内战。 爱格伯特是第一个统一英格兰的国王,至少表面上是这个样子的。在他任期内英国依然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之中,但是他成功打破了七国割据的局面,为英国的真正统一打下了基础。 爱德华一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国王,文治武功均空前绝后,他执

政期间为英国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土地。同时因为对苏格兰人民采取残酷镇压而被冠以“英格兰铁锤”之名。 爱德华一世十分重视军事,他改革了军队,并发展出“长弓兵”,使英国军队作战能力大大加强。让英国具备了与其它列强争雄的能力。爱德华一世是影响世界进程的重要人 英国君主在英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塑造了日不落帝国的神话,英国到迄今为止一共有45名君主,其中有7位女王。在历史的长河中,英国也不缺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君主,下面细数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伊利莎白一世是英国人最欢迎的君主,她在位45年,终身未嫁,被称为嫁给英格兰的女王。她同时还是法兰西名义上的女王。她执政初期正是国内宗教纷争严重的时刻,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她不但让英国国内得以巩固,也让英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她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涌现出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国海军还一举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虽然她宁愿牺牲婚姻来保证英国的统一,但是英国依然在她死后50年陷入了内战。 爱格伯特 爱格伯特是第一个统一英格兰的国王,至少表面上是这个样子

英国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启示

1、如果说大西洋贸易引发欧洲工业革命,那么现在太平洋贸易将催生中国和印度的工业革命。都是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当年法国和英国的故事将在中国和印度重演。虽然印度工业化起步比中国晚,但是印度凭借比较良好的银行制度和司法制度,尤其是因为没有计划生育而有比较好的人口结构,近年还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调整人口政策已经成了中国的当务之急。 2、在圈地运动早期,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超出城市的吸收能力,出现大量无业流浪人员,威胁城市治安,英国政府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但是正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由人口,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最稀缺的资源。中国凭借全国的劳动力使得沿海完成工业化,但是今后内地工业化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劳动力?1980年开始独生政策,2003年出现民工荒(还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推迟了民工荒出现时间),这难道是偶然? 3、英国圈地运动从土地上赶走的现有劳动力并不多,最主要是阻止了新增劳动力依附土地,因此英国工业革命的自由劳动力主要是新增加的年轻劳动力(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英国人口增长三倍,有大量的劳动力补充)。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是依赖农村新增加的年轻劳动力,而不是富余的中老年劳动力。工业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是靠中老年劳动力的话,将他们与土地的联系切断,断了他们的生活后路,这些人进城工作时间短,然后就面临养老、医疗等问题,谈不上积累。现在中国人口学家认为中国还有富余劳动力,以为劳动力能够满足中国工业化进程,但是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新增加的劳动力又不够,开始出现民工荒了。要是这个民工荒靠中老年劳动力补充的话,让他们脱离土地,对中国今后社保是一个巨大隐患。人口结构问题使得中国工业化要么滞后,要是走一条依赖中老年劳动力的畸形而充满风险的道路。 4、自主创新是英国工业化的关键。英国人口爆炸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科技和制度创新,并且大多是民间性质,大多是年轻人所为。欧洲工业化的时候,英国人口虽然没有法国多,但是自由劳动力却比法国多,创新人员比法国多。中国现在虽然人口13亿,比美国3亿人要多,但是中国大多是农民,这些人几乎与创新无缘,中国城市人口中大多是低技术层次(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英国普通工人就足以单独创新,但是现在面临的是第四、五次产业革命,对创新人员素质的要求大为提高),真正有条件进行高技术创新的人员远远比美国要少。中国需要做的是,提高全民素质,稳健地调整产业结构(要是产业结构不改变,光是靠大学扩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可能有机会创新了),使更多的人进入能够创新的阶层。要给民间创新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鼓励企业创新。 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全球市场还刚刚起步,航海贸易开辟了广大的全球市场,英国当时利用的是境外自然资源而成为世界工厂,当时对英国来说决定经济的是生产供给而不是本国消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资水平增长不快,只是处于李嘉图所说的生存工资水平上,当时英国的投资者主要来自本国,这种低工资模式有利于生产供给能力的提高和本国的积累。现在决定生产的不是供给能力,而是需求的多少,消费市场是关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要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提高本国的消费水平,充分利用本国的市场。由于消费对经济的影响增加,日本和东南亚的工业化过程中,工资收入增加都比较快。英国工业化虽然以低工资著称,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增长三倍,英国的人均收入仍然翻了一番多。而中国工业化开始已经20多了,在人口增加非常缓慢的情况下,工资增长却比英国当年还要慢,甚至还达不到生存工资水平,这是很不合理的。中国现在是利用本国资源而成为世界工厂,要是仍然采纳低工资模式,劳动力工资太低,加上对养老的恐惧而增加积蓄,将导致本国消费的微缩,而生产的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的廉价外销(等于是消费本国资源,进口国际污染)。国内消费萎缩,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并且由于中国现在资本来源于全球,劳动力收入低于资本收入,意味着经济利润大量流往境外。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能够改善消费结构,一方面由于缓解养老的恐惧而增加消费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