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封装知识(4)

集成电路封装知识(4)
集成电路封装知识(4)

集成电路封装知识(4)

因为声波是物质波(matter wave),C-SAM技术能够反映X射线成像术无法探测到的封装裂痕。C-SAM的初级声波脉冲频率在15到100兆赫兹,现在,一些用于探测倒扣芯片封装缺陷的C-SAM的频率更高达250兆赫兹以上。C-SAM的空间分辨率在50到400微米之间,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声波显微镜的频率、封装模块的厚度及塑封料对声波的吸收等。

显微镜:显微镜在封装失效分析中十分有用,许多电路中的特征和缺陷度是通过显微镜确定的。显微镜包括一般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从低倍、中倍到高倍都很有用,可以用于观测开封后的封装模块芯片表面缺陷,如球焊的浮起,钝化层开裂等。光学显微镜最好可以同时从目镜和显示屏中观察,若带有成像技术(拍照、录象)就更加理想。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也是十分有用的失效分析工具,它可以用于观察光学显微镜无法清楚反映的问题,并可以把缺陷放大。大部分SEM都附带EDX(energy dispersion X-ray),可用于探测所选区域的材料成分(元素),对于表面沾污、界面分层等的分析很有帮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封装失效分析中也有使用,但并不普遍。

其它分析方法:由于封装工艺中大量使用高分子材料,所以,一些高分子表征手段使用也十分广泛,如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差分扫描量热仪)、TMA(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热机械分析)、TGA(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热重分析)、DMA(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动态机械分析)及流变分析等,这些设备可以帮助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机械(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对于工艺条件的改进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一些表面分析仪器如SIMS、TOF-SIMS、AES、XPS、FTIR等在封装失效分析中也常常用到,由于在前面各章中已作了专门介绍,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在器件失效分析中,另一种十分有用的分析方法是剖面分析(cross-section)方法,即将封装模块进行切割,观察其截面情况。为了使剖面分析能真正反映失效的部位及失效模式,切割的位置和剖面制备的方法都很重要。剖面制备的方法可以通过带锯、轮锯等金刚石工具进行切割,然后用研磨、抛光等方法,对截面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以使表面更易观察。制备完成的样品可以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下面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但是,剖面制备过程中,也可能破坏原有的器件结构,使某些失效信息丢失,因此,在进行剖面分析之前,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拟定完整的分析方案。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进入深亚微米时代,以金属铜代替金属铝作为晶圆上互连材料的迫切性越来越大。目前,在0.18微米工艺中,已有一些制造商采用了铜布线,而在0.13微米工艺中,以铜替代铝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封装工艺的金属互连直接与晶圆上的金属互连相接触,并通过它们形成了器件与系统的电通路,因此,晶圆布线材料的变化,将对封装工艺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由于芯片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对引线键合工艺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要在如此细微的间距中进行引线键合,对于金属引线的尺寸要求和键合方法都是一种考验。因此,采用新的互连方法是唯一的选择。倒装(flip chip)焊或倒扣技术就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选择。所谓的倒扣芯片封装技术,就是将集成电路芯片的有源区面向基板的互连形式。所以,无论是引线键合还是凸缘键合,只要其芯片有源区面向基板,都称为倒扣芯片技术。从目前国际上对于倒扣芯片封装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高互连密度、高性能器件的倒扣芯片封装技术,普遍采用以IBM C4技术为基本工艺,并加以一定的改进。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可以达到相当高的互连密度,若同时采用陶瓷封装工艺的话,其器件的可靠性也很高,但它的价格亦十分昂贵,所以,它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及军事方面,以及一些对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另一方面,在一些可靠性要求并不那么高,芯片的输入/输出端数目也并不太多,但特别强调器件尺寸大小的情况下,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直接芯片倒扣封装技术,就显得非常关键,例如在手提电脑、移动通讯等方面。而且,印刷电路板上的芯片直接倒扣封装技术,在应用了底部填充料技术后,其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它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使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所以,倒扣芯片技术也因此可以划分为FCIP(flip chip in packaging)及FCOB(flip chip on board)技术。无论哪一种技术,其关键是芯片上凸缘(bump)的制备。

IBM 的C4(controlled-collapse chip connection)技术是在1965年发展起来的,并成为IBM System/360系列计算机的逻辑基础。C4技术的凸缘制备主要是通过电子束蒸发、溅射等工艺,将UBM(under bump metallurgy)或BLM(ball limiting metallurgy)沉积在芯片的铝焊盘上。UBM一般有三层,分别为铬/铬-铜(50-50)/铜,这个结构可以保证凸缘与铝焊盘的粘结性并防止金属间的互扩散。在UBM的上面,还有一层很薄的金层,主要是防止金属铜的氧化。凸缘的成分是铅锡合金,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可以选用低共熔化合物或其它的组分。IBM常用的组分是

5wt%Sn/95wt%Pb,它的熔点分别为308℃(solid)和312℃(liquid)或3wt%Sn/97wt%Pb它的熔点分别为314℃(solid)和320℃(liquid)。IBM的基板是陶瓷基板,所以可以忍受超过300℃

的回流温度。由于IBM的C4技术工艺复杂、设备昂贵,所以长期以来,其应用都局限在一些高性能、高要求、高成本的场合。

经过改进的C4工艺,采用了电镀铜层和焊料层的方法,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得倒装焊技术的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以前在做bumping工艺时,都是在已经做完周边布线的晶圆上,再制备UBM、金属铜层和焊料层,工艺复杂而且本较高。若晶圆上互连改为金属铜,则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考虑后道封装的要求,将周边布线改为面栅阵列(area grid array),同时可以取消UBM工艺及金属铜层的制备,大大减少了工艺步骤,使倒装焊技术得以加快推广的步伐。因此,铜工艺不但将带来芯片制造工艺方面的变化,而且也将对封装工艺带来极大的冲击,引起封装技术和系统连接技术的大变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