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7、8节核聚变粒子和宇宙教学案人教版5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7、8节核聚变粒子和宇宙教学案人教版5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7、8节核聚变粒子和宇宙教学案人教版5

第7、8节核聚变__粒子和宇宙

1.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聚

变。

2.约束核聚变材料的方法: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3.粒子分为三大类,有媒介子、轻子、强子。美国物

理学家盖尔曼提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一、核聚变 1.定义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的反应。 2.条件

(1)轻核的距离要达到10

-15

_m 以内。

(2)聚变可以通过高温来实现,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3.核反应举例

(1)热核反应主要应用在核武器上,如氢弹。

(2)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3)典型的核聚变: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的聚变,

21

H +31H→42He +1

0n +γ

该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4.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2)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3)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5.实现核聚变的方法

(1)难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2)方案:科学家设想了两种方案,即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环流器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一

种磁约束装置。

二、粒子和宇宙

1.“基本粒子”不基本

(1)19世纪末,人们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2)后来认为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并称为“基本粒子”。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种类的新粒子,它们都不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另外又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自己的复杂的结构。所以,从20世纪后半期起,就将“基本”二字去掉,统称为粒子。

2.发现新粒子与夸克模型

(1)反粒子

实验中发现,对应着许多粒子都存在质量、寿命、自旋等物理性质与过去已经发现的粒子相同,而电荷等其他性质相反的粒子,这些粒子叫做反粒子。例如,电子的反粒子就是正电子。

(2)粒子的分类

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不同关系,可将粒子分为三大类:

①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

②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最早发现的轻子是电子。

③媒介子:是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中间玻色子、胶子。

(3)夸克模型的提出

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组成的。

3.宇宙及恒星的演化

(1)宇宙演化

根据大爆炸理论,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在大爆炸之后逐渐形成了夸克、轻子和胶子等粒子,随后经过强子时代、轻子时代、核合成时代。继续冷却,质子、电子、原子等与光子分离而逐步组成恒星和星系。

(2)恒星的演化

①恒星的形成:大爆炸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形成星云团,进一步凝聚使引力势能转变为内能,温度升高,直到发光,于是恒星诞生了。

②恒星演变:核聚变反应,层级递进地在恒星内发生,直到各种热核反应不再发生时,恒星的中心密度达到极大。

③恒星归宿:恒星最后的归宿有三种,它们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核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时小一些。(×)

(2)轻核的聚变只要达到临界质量就可以发生。(×)

(3)现在地球上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

(4)质子、中子、电子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

(5)质子和反质子的电量相同,电性相反。(√)

(6)按照夸克模型,电子所带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核聚变为什么需要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提示: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就必须使它们间的距离达到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而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距离在10-15 m,在这个距离上时,质子间的库仑斥力非常大,为了克服库仑斥力就需要原子核具有非常大的动能才会撞到一起,当温度达到几百万开尔文时,原子核就可以具有这样大的动能。

(2)受控核聚变中磁约束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原子核带有正电,垂直磁场方向射入磁场后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绕着一个中心不断旋转而不飞散开,达到约束原子核的作用。

(3)为什么说基本粒子不基本?

提示: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原来被认为不可再分的粒子还有自己的复杂结构,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发现的很多种新粒子都不是由原来认为的那些基本粒子组成的。

对核聚变的理解及应用

1.聚变发生的条件

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接近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就要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2.轻核聚变是放能反应

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3.核聚变的特点

(1)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更多的能量。

(2)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3)普遍性: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4.核聚变的应用

(1)核武器——氢弹:一种不需要人工控制的轻核聚变反应装置。它利用弹体内的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热核聚变爆炸。

(2)可控热核反应:目前处于探索阶段。

5.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的区别

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放能原理

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的原

子核,放出核能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放

出核能

放能多少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要大3~4倍

核废料处

理难度

聚变反应的核废料处理要比裂变反应简单得多

原料的蕴

藏量

核裂变燃料铀在地球上储量有限,尤其

用于核裂变的铀235在铀矿石中只占

0.7%

主要原料是氘,氘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

丰富,1 L海水中大约有0.03 g氘,

如果用来进行热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约

与燃烧300 L汽油相当

可控性

速度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现在的核

电站都是用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

目前,除氢弹以外,人们还不能控制它

[典例] 太阳的能量来自下面的反应:四个质子(氢核)聚变成一个α粒子,同时发射两个正电子,若太阳辐射能量的总功率为P,质子11H、氦核42He、正电子01e的质量分别为m p、mα、m e,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ΔE;

(3)1 s内参与上述热核反应的质子数目。

[思路点拨]

(1)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书写核反应方程。

(2)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解释放的能量。

(3)由功率的定义求1 s内参与反应的质子数。

[解析] (1)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核反应方程为411H→42He+201e。

(2)质量亏损Δm=4m p-mα-2m e,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核反应释放的能量,ΔE=(4m p-mα-2m e)c2。

(3)设单位时间内参与热核反应的质子数为N,依据能量关系

P =N ΔE 4

,有N =

4P

(4m p -m α-2m e )c

2。

[答案] (1)41

1H →4

2He +20

1e (2)(4m p -m α-2m e )c 2

(3)

4P

(4m p -m α-2m e )c

2

轻核聚变释放核能的计算方法

1.根据质量亏损计算。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Δm )的千克数乘以真空中的光速(c =3×108

m/s)的平方,即ΔE =Δmc 2

。 ①

2.根据1个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 MeV 能量,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931.5 MeV ,

即ΔE =Δm ×931.5 MeV。 ②

注意:式①中Δm 的单位为kg ;式②中Δm 的单位是u ,ΔE 的单位是MeV 。

1.(多选)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 +Y→4

2He +3

1H +4.9 MeV 和2

1H +3

1H→4

2He +X +17.6 MeV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X 是中子

B .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

C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

D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解析:选AD 核反应方程遵守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则由2

1H +3

1H→4

2He +X +17.6 MeV 知X 为1

0n ,由X +Y→4

2He +3

1H +4.9 MeV 知Y 为6

3Li ,其中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也是3,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两个核反应都释放出核能,故都有质量亏损,选项C 错误。X +Y→4

2He +3

1H +4.9 MeV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2

1H +3

1H→4

2He +1

0n +17.6 MeV 为轻核聚变,选项D 正确。

2.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

1H +3

1H ―→4

2He +x ,式中x 是某种粒子。已知:2

1H 、3

1H 、4

2He 和粒子x 的质量分别为2.014 1 u 、3.016 1 u 、4.002 6 u 和1.008 7 u ;1 u =931.5 MeV c

2

,c 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 是__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MeV(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 是1

0n(中子)。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 =(2.014 1 u +3.016 1 u -4.002 6 u -1.008 7 u)=0.018 9 u ,所以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

ΔE =Δm ·c 2

=17.6 MeV 。 答案:1

0n(或中子)17.6

新粒子的发现和夸克模型

1.新粒子的发现及特点

发现时间1932年1937年1947年20世纪60年代

新粒子反粒子μ子K介子与

π介子

超子

基本特点质量与相对应

的粒子相同而

电荷及其他一

些物理性质相

比质子的

质量小

质量介于

电子与核

子之间

其质量比

质子大

2.粒子的分类

分类参与的相互作用发现的粒子备注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质子、中子、介子、超

强子有内部结构,由“夸

克”构成;强子又可分为

介子和重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电子、电子中微子、μ

子、μ子中微子、τ子、

τ子中微子

未发现内部结构

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光子、中间玻色子、胶

光子、中间玻色子、胶子

分别传递电磁、弱、强相

互作用

3.夸克模型

(1)夸克的提出: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2)夸克的种类:上夸克(u)、下夸克(d)、奇异夸克(s)、粲夸克(c)、底夸克(b)和顶夸克(t)。

(3)夸克所带电荷:夸克所带的电荷量是分数电荷量,即其电荷量为元电荷的-1

3

或+

2

3

例如,上夸克带的电荷量为+2e 3,下夸克带的电荷量为-e

3。

(4)意义: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即存在分数电荷。

1.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那么在大爆炸之后最早产生的粒子是( )

A .夸克、轻子、胶子等粒子

B .质子和中子等强子

C .光子、中微子和电子等轻子

D .氢核、氘核、氦核等轻核

解析:选A 宇宙形成之初产生了夸克、轻子和胶子等粒子,之后又经历了质子和中子等强子时代,再之后是自由光子、中微子、电子大量存在的轻子时代,再之后是中子和质子组合成氘核,并形成氦核的核合成时代,之后电子和质子复合成氢原子,最后形成恒星和星系,因此A 正确,B 、C 、D 错误。

2.(多选)已知π+

介子、π-

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 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 或反夸克d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荷量如表所示,表中e 为元电荷。

粒子 π+

π-

u d u d 带电荷量

+e

-e

+2e

3

-e 3

-2e 3

+e

3

A .π+

由u 和d 组成 B .π+

由d 和u 组成 C .π-由u 和d 组成

D .π-

由d 和u 组成

解析:选AD 因π+

介子带有+e 的电荷量,且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则夸克u 带+23e 和反夸克d 带+13e 合成电荷量为+e ,那么π+

介子就是由夸克u 和反夸克d

组成的;同理,π-

介子由夸克d 和反夸克u 组成,所以A 、D 正确。

3.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11H 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1

1H 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1

0n)和正电子(0

1e),即:中微子+1

1H→1

0n +

1

e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0和0

B .0和1

C .1和0

D .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0

1e +0

-1e→2γ,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

-31

kg ,反应

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J 。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都是0,选项A 正确。

(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则E =Δmc 2

,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E 2,代入数据得E

2

=8.2×10

-14

J 。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

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只有产生2个光子,此过程才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见解析

1.关于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

B .强子都是带电的粒子

C .夸克模型是探究三大类粒子结构的理论

D .夸克模型说明电子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

解析:选D 由于质子、中子是由不同夸克组成的,它们不是最基本的粒子,不同夸克构成强子,有的强子带电,有的强子不带电,故A 、B 错误;夸克模型是研究强子结构的理论,不同夸克带电不同,分别为+23e 和-1

3e ,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故C

错误,D 正确。

2.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在对宇宙射线的研究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K 介子和π介子就是科学家在1947年发现的。K -

介子的衰变方程为K -

→π0

+π-

,其中K

介子和π-

介子带负电,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电荷量,π0

介子不带电。如图所示,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图中的圆弧虚线,K -介子衰变后,π

介子和π-

介子的轨迹可能是( )

解析:选A π0介子不带电,在磁场中不偏转,π-介子带负电,在磁场中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再根据动量守恒判定知A正确。

3.(多选)关于轻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轻核聚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要吸收能量

B.同样质量的物质发生聚变时放出的能量比同样质量的物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大很多C.聚变反应的条件是聚变物质的体积达到临界体积

D.发生聚变反应时的原子核必须有足够大的动能

解析:选BD 根据比结合能图线可知,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中会释放能量,故A错误;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中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故B正确;裂变反应的条件是裂变物质的体积达到临界体积,而聚变反应时,要使轻核之间的距离达到10-15 m以内,这需要原子核有很大的动能才可以实现聚变反应,故C错误,D正确。

4.(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 7N+11H→12 6C+42He是α衰变方程

B.11H+21H→32He+γ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238 92U→234 90Th+42H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42He+2713Al→3015P+10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解析:选BD 衰变是在没有粒子轰击的情况下,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反应,15 7N在质子的轰击下发生的核反应属于人工转变,A错;11H+21H―→32He+γ是两个质量较轻的核结合成了质量较重的核,是核聚变反应,B对;238 92U→234 90Th+42He是α衰变,裂变必须形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C错;用α粒子去轰击原子核,产生新原子核并放出一个粒子,这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D对。

5.(多选)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使聚变产生,必须克服核力做功

B.轻核聚变需要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因此聚变又叫做热核反应

C.原子弹爆炸能产生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所以氢弹利用原子弹引发热核反应

D.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都在激烈地进行着热核反应

解析:选BCD 轻核聚变时,要使轻核之间距离达到10-15m,所以必须克服库仑斥力做功,达到核力作用的范围,A错误;原子核必须有足够的动能,才能使它们接近到核力能发生作用的范围,实验证实,原子核必须处在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下才有这样的能量,这样高的温度通常利用原子弹爆炸获得,故B、C正确;在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都存在着热核反应,

D 正确。

6.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温度达到108

K 时,可以发生“氦燃烧”。

(1)完成“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4

2He +________→8

4Be +γ。 (2)8

4Be 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2.6×10-16

s 。一定质量的84Be ,经7.8×10

-16

s

后所剩84Be 占开始时的________。

解析:(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4

2He +4

2H e→8

4Be +γ。

(2)经历半衰期的次数n =t τ=7.8×10-162.6×10-16=3,故剩余的占开始时的? ????123=1

8

答案:(1)4

2He(或α) (2)18

(或12.5%)

7.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跟普通电子的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 .由一个不带电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选B 反氢原子的结构应该是反质子与反电子组成,即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8.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恒星内部发生的。 p +12

6C→13

7N

13

7

N ―→13 6C +e +

+ν

p +13

6C→14

7Np +14

7N ―→15

8O

15

8

O→15 7N +e ++ν p +15 7N→12

6C +α

其中p 为质子,α为α粒子,e +

为正电子,ν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 p

=1.672 648×10-27

kg ,α粒子的质量为m α=6.644 929×10

-27

kg ,正电子的质量为m e =

9.11×10

-31

kg ,中微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真空中的光速c =3.00×108

m/s ,试计算该系

列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解析:为求出系列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将题中所给的诸核反应方程左右两侧分别相加,消去两侧相同的项,系列反应最终等效为

4p→α+2e +

+2ν

设反应后释放的能量为Q ,根据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得

教科版选修3-5 第3章 6-7 核聚变 粒子物理学简介(选学)

6 核聚变 7 粒子物理学简介(选学)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聚变反应,会计算核聚变中释放的核能.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3.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史. 一、核聚变 1.聚变 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的反应.轻核聚变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因此聚变反应又称为热核反应. 2.聚变方程举例 21 H +31H ―→42He +1 0n +17.60MeV. 3.聚变发生的条件 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间的距离达到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 -15 m 之内,这要克服电荷间巨大的库仑斥 力作用,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温度必须达到108 K 的高温. 4.特点:(1)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更多的能量. (2)核聚变反应没有废料产生. (3)核聚变反应所用的氘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 二、可控热核反应与恒星演化中的核反应 1.聚变反应堆:受控聚变情况下释放能量的装置. 2.太阳等恒星内部进行的核反应是轻核聚变反应. 三、粒子 1.“基本粒子”不基本 “基本粒子”:直到19世纪末,人们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基本粒子”,随着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逐渐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新粒子,它们都不是由中子、质子、电子组成的;另一方面科学家又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自己的复杂的结构.因此,20世纪后半期,就将“基本”二字去掉,统称粒子. 2.粒子的分类: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轻子和强子.

3.夸克模型 夸克模型的提出: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至今发现的夸克有6种. 四、3种典型的粒子加速器 1.直线加速器 (1)粒子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2)满足的条件:要保持粒子与高频电场之间的谐振关系. (3)优点:粒子束的强度高. 2.回旋加速器 (1)粒子运动轨迹: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2)满足条件:高频电源的频率等于粒子回旋的频率. (3)优点:粒子被加速到的能量可达40_MeV. 3.对撞机 能够实现两束相对运动的粒子对撞的设备叫做对撞机. 工作原理:粒子先在同步加速器中加速,然后射入对撞机,两束粒子流反方向回旋在轨道交叉处相互碰撞,获得较大能量.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核聚变时吸收能量.( × ) (2)核聚变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 √ ) (3)轻核聚变比裂变更安全、清洁.( √ ) (4)实现核聚变的难点是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热核反应所需的温度.( √ ) (5)太阳目前正处于氢通过热核反应成为氦,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核能.( √ ) 2.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 1H +3 1H ―→4 2He +x ,式中x 是某种粒子.已知:21H 、31H 、4 2He 和粒子x 的质量分别为2.0141u 、3.0161u 、4.0026u 和1.0087u ;1u =931.5MeV c 2 ,c 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 是__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MeV(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0n(或中子) 17.6 解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 是1 0n(中子). 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2.0141u +3.0161u -4.0026u -1.0087u =0.0189u 所以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 ΔE=0.0189×931.5MeV ≈17.6MeV.

基本粒子关系

基本粒子关系 强子就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分为介子和重子,目前粒子物理的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重子则有三个夸克(或者反夸克)组成,重子可以再分为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和超子(因为质量超过核子的质量而得名)。电子和中微子等属于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目前粒子物理认为轻子,夸克等没有结构,是点粒子。 电子质子等粒子带有电荷,带电粒子之间可以发生电磁相互作用,而电磁作用场的量子是光子,即带电粒子之间通过交换光子而发生相互作用。 夸克带有颜色(或者色荷),夸克之间,夸克和胶子之间,胶子之间,可以发生色相互作用,而色相互作用场的量子是胶子。 光子和胶子都是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目前认为它们也没有结构,是个点粒子。 第一类:纯单个粒子,中微子,电子,大统一粒子,夸克。 第二类:由两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π介子,W、Z玻色子。 第三类:由三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中子,质子及其它强子。 第一类粒子中的大统一粒子不能游离态存在,它们必须二个并存,构成了π介子,和W玻色子。(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点与传统理论完全不同,为什么要这样猜想呢?你如果接着往下看就明白了。)第一类中的夸克也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必须三个并存在,构成了质子与中子等强子 |评论 1. 强子和轻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两个基本类别 ①强子:由夸克组成的粒子。两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介子;三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重子。所以,不管是介子还是重子,都是强子。与之对应的是轻子。 ②轻子:目前已知的的轻子有三代,包括电子及电子中微子、缪子及缪子中微子、tau子及tau子中微子。轻子之所以叫轻子,主要是因为轻子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其有内部结构,认为轻子是点粒子。 2. 胶子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传播子。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即强子是有夸克组成,夸克和夸克之间形成的介子或者重子就是靠夸克间的胶子相互传递从而耦合在一起的。 3. 根据色禁闭理论,单独的夸克是不存在的,而胶子是传播子,严格意义上将,比较两者的大小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单独的夸克不存在,存在的夸克都以介子或强子而存在。没法和胶子进行定量的比较。胶子没有固定的尺寸,胶子和光子一样,都是传播子,只不过胶子传播强相互作用力,而光子传播电磁相互作用力。 发给我自己..强子,重子,介子,中微子,轻子 2008-07-13 23:55 强子提供强相互作用的介子 质子、中子里有些什么质子、中子里有些什么 对强子结构和标准模型研究的一再成功已表明夸克和色场是强子世界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强子物理还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困难,如夸克幽禁、质子自旋危机、质子衰变等.

新教材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4.核裂变与核聚变 5.“基本”粒子

4.核裂变与核聚变 5.“基本”粒子 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核裂变与核聚变、链式反应及粒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弹、核反应堆、聚变反应条件、新粒子的内容。 2.[科学思维]掌握链式反应及核聚变释放能量的计算,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掌握轻核聚变的条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对链式反应的探究,理解原子弹、核反应堆的原理,体会热核反应的条件及科学发现新粒子的进步。 4.[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其工作的艰辛,激发探索未来科学的热情。 阅读教材,回答第119页和第126页的“问题”并梳理必要的知识点。 教材P119页“问题”提示:重核是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主要应用有原子弹和核电站;轻核聚变释放出巨大能量,现在仅有氢弹应用。 教材P126页“问题”提示:这些新发现的粒子大体可分为强子、轻子、规范玻色子和希格斯玻色子几种类别,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核裂变 1.核裂变的发现 (1)核裂变 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 (2)铀核裂变 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 92U+10n→14 56Ba+8936Kr+310n。 (3)链式反应 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核裂变反应一代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作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4)链式反应的条件 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2.反应堆与核电站 (1)核能释放的控制 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2)慢化剂 反应堆中,为了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慢化剂”,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也叫轻水)。 (3)控制棒 为了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中子的能

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基础。 2.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 【重点难点】 1.粒子物理学基础常识。 2.宇宙大爆炸理论和恒星的演化过程。 【课前预习】 1.基本粒子与新粒子 (1)直到19世纪末,人们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后来发现了质子、中子、电子,于是许多人认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并把它们叫做________。 (2)1932年发现了__________,1937年发现了__________,1947年发现了K介子和________介子,还发现了一些粒子,质量比质子的质量大,叫做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对应着许多粒子都存在着质量与它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________的粒子,叫做反粒子,例如,电子的反粒子就是________,质子的反粒子就是_________。2.夸克模型 (1)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________组成。 (2)夸克模型指出了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__________电荷。 3.宇宙的演化 (1)研究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量子理论与研究__________的理论相互沟通、相互支撑。 (2)当恒星核能耗尽时,就进入末期,恒星的末期形态主要有:白矮星、中子星或_________。 (3)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在宇宙大爆炸后,随着温度的下降,电子与质子复合成为中性的氢原子。继续冷却,质子、电子、原子等与光子分离而逐步组成恒星和星系。

【预习检测】 1.关于人们发现的新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许多粒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 B.把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媒介子,根据的是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C.质子属于强子 D.光子属于轻子 2.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荷量 为2 3 e,d夸克带电荷量为 1 3 e -,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1)原子,基本粒子, (2)正电子,u子,π,超子 (3)相反,正电子,反质子 2.(1)夸克(2)分数(3)最小 3.(1)宇宙(2)黑洞 【预习检测】 1.ABC 2.B ▲堂中互动▲ 【典题探究】 【例题1】为了探究宇宙起源,“阿尔法磁谱仪”将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反氢原子是()

粒子和宇宙教案

粒子和宇宙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粒子和宇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基于网络环境)播放等。★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不可再分)。 点评:从宇宙的起源角度去引起对物质构的粒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回答。教师: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点评:引起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基本”粒子“不” 基本

高考物理复习:裂变、聚变

高考物理复习:裂变、聚变 100年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后来,人们用α粒子轰击6028Ni 核也打出了质子: 460621228291He+Ni Cu+H X →+;该反应中的X 是______(选填“电子”“正电子”或“中子”).此后,对原子核反应的持续研究为核能利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选填“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 【答案】 (1). 中子 (2). 核裂变 【解析】 【详解】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X 应为:1 0n 即为中子,由于衰变是自发的,且周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核聚变目前还无法控制,所以目前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核裂变; 1..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 ) A .质子 B .中子 C .β粒子 D . α粒子 【答案】B 【解析】重核的裂变需要中子的轰击,在链式反应中,不断放出高速的中子使裂变可以不断进行下去,B 项正确。 2.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n 2n U 1010235 92++→+b a 则a+b 可能是 A .Kr Xe 9336140 54+ B .Kr Ba 9236141 56+ C .Sr Ba 933814156+ D .Sr Xe 493814054+ 答:D 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选D 。 3.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 B .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 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答:AC 解析:由铀核裂变可知AC 正确,B 错误,铀核的半衰期与物理、化学变化无关,故D 错误。 4.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 ( C ) (A )衰变和裂变都能自发发生 (B )衰变和裂变都不能自发发生 (C )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 (D )衰变不能自发发生而裂变能自发发生

(浙江专版)201X年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7、8节 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讲义(含解析)新人教

核聚变粒子和宇宙 核聚变 1.核聚变 (1)定义: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做聚变。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反应中会释放能量。 (2)发生条件: 轻核聚变必须在温度达到几百万开尔文时,才可以发生,因此又叫热核反应。聚变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会使反应继续下去。 (3)实例: ①热核反应主要应用在核武器上,如氢弹; ②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射堆; ③典型的核聚变: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的聚变,21H+31H→42He+10n+17.6 MeV,该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2.受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实现核聚变的方法: ①难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②方案:科学家设想了两种方案,即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环流器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一种磁约束装置。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我国一些核电站已经开始大规模利用轻核聚变发电。(×) 2.轻核聚变须达到几百万开尔文以上的高温,自然界不存在轻核聚变。(×)

[释疑难·对点练] 1.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例如:21H+31H→10n+42He+17.6 MeV。 2.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间距达到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就要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3.特点 (1)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更多的能量。 (2)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4.应用 (1)核武器——氢弹。 (2)可控热核反应:目前处于探索阶段。 5.轻核聚变与重核裂变的区别 1.(多选)关于聚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轻核聚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放出能量

要点一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一.原子的构成与排布 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 Z 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总结: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K L M N ……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的能量低高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 二.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Z个 中子N个=(A-Z)个 核外电子Z个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电荷数 5.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规律 (1)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2电子结构):H-、Li+、Be2+ (2)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0电子结构):阴离子有F-、O2-、N3-、OH-、NH2-;阳离 子有Na+、Mg2+、Al3+、NH4+、H3O+;分子有Ne、HF、H2O、NH3、CH4 (3)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8电子结构):阴离子有P3-、S2-、Cl-、HS-;阳离子有K+、 Ca2+;分子有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三.元素,核素与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核素之间的比较:两者相同处: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两者不同处: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二者关系: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注意: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②天然存在的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4)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求出的平均值。 Ar=Ar l*a1%+Ar2*a2%+ 其中Ar1、Ar2…为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为同位素的原子数百分比或同位素的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但不是质量分数。 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核聚变裂变粒子

《核的裂变》《核聚变》《粒子和宇宙》导纲 编写人:李长有审核人:鲁江涛使用时间:2018.01.18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裂变、什么是聚变,了解裂变和聚变的特点. 2.知道链式反应,并能计算裂变释放的核能. 3.会写出聚变反应方程并能计算聚变释放的核能. 4.了解基本粒子、夸克模型及宇宙的演化. 【重点难点】:裂变、聚变释放的核能的计算. 【易错问题】:对聚变比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的大的说法认识不清. 【自主学习】 一、核裂变 1.定义: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2.链式反应:当一个_____引起一个铀核裂变后,裂变中放出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反应叫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典型反应方程: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 3.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等于_________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等于临界质量. 二、核电站 1.工作原理 现以压水式反应堆核电站为例,讨论电站的工作原理,压水式反应堆核电站包括:压水堆本体,由蒸汽发生器、称压器、主泵构成的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汽轮发电机组以及为支持系统正常运行并保证反应堆安全而设置的辅助系统,回路系统是蒸汽供应系统,将反应堆释放的内能,由冷却剂带到蒸汽发生器中,产生蒸汽;二回路系统是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系统,与常规火电厂汽轮发电系统基本相同. 2.核燃料:目前核电站反应堆以_____为燃料. 3.___________是核电站的心脏,它是一种用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可以使核能较平缓地释放出来,裂变反应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核聚变 1.定义:轻核结合成质量_____的核的反应.轻核聚变反应必须在________下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2.氢弹爆炸的核反应方程:21H+31H→42He+__. 3.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能释放更__的能量.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4.太阳内部和许多恒星内部,温度高达107K以上,其反应就是____反应的实例. 四、受控热核反应 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第一,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第二,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第三,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五、粒子和宇宙 1.“基本粒子”不基本 在19世纪末,人们认为光子、____、_____和____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20世纪后半期,科学家发现质子、中子也有着自己的复杂结构,于是基本粒子不再“基本”. 2.发现新粒子 (1)新粒子:1932年发现正电子,1937年发现μ子,1947年发现K介子和π介子;以后又发现了质量比质子大的叫做_____. (2)反粒子:实验中发现,对应着许多粒子都存在着质量与它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______的粒子,叫做反粒子.例如,电子的反粒是正电子,质子的反粒子是反质子等. (3)粒子分类: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分为三大类:______、轻子和________. 3.夸克模型 (1)什么是夸克:强子(质子、中子)有着自己复杂的结构,它们有更为基本的成分组成,科学家认为这种成分

第十一章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123

第五章 核裂变与核聚变 5.1核裂变反应 1.自发裂变与诱发裂变 1).自发裂变-原子核没有外来粒子轰击自行发生裂变 一般表达式 212211Y Y X A Z A Z A Z +→ 21A A A +=;21Z Z Z +=。 (1)裂变能s f Q , 由能量守恒可以导出自发裂变的裂变能s f Q , ()()222111,,,A Z Y A Z Y s f T T Q += ()()()[]222112,,,c A Z M A Z M c A Z M ?+-= ()()()A Z B A Z B A Z B ,,,2211-+= ()[()()]2211,,A Z A Z A Z -?+?-?= 自发裂变发生的条件:0,>s f Q 。 从比结合能曲线看,90>A 即可满足此条件。 (2)裂变势垒与穿透势垒概率 从上面讨论可见,90>A 原子核就可能发生自发裂变。但实验发现很重的核才能发生,有能量放出只是原子核自发裂变的必要条件,具有一定大小的裂变概率,才能在实验上观察到裂变事件。 和α衰变的势垒穿透类似,原子核自发裂变也要穿透一个势垒,这种裂变穿透的势垒称为裂变势垒。势垒穿透概率的大小和自发裂变半衰期密切相关,穿透概率大,半衰期就短,穿透概率小,半衰期就长。而且,自发裂变半衰期对于裂变势垒的高度非常敏感,例如,垒高相差MeV 1,自发裂变半衰期可以差到5 10倍。根据核的液滴模型可得裂变势垒的近似公式 sp s b E A Z E ,3 2 219 .0183.0??? ? ? ?-= 式中sp s E ,球形核的表面能。 随着A Z 2的加大,裂变势垒高度降低。因而自发裂变的概率增加。A Z 2较小的核,尽管满足0 ,>s f Q , 但因裂变势垒太高,很难穿透势垒,所以,这些核对自发裂变是稳定的。。 (3)裂变份额f R 重核大多数具有α放射性,自发裂变与α衰变是相互竞争的过程,它们是重核蜕变的两种形式。发生自发裂变过程的衰变常数记为f λ,发生α衰变过程的衰变常数记为αλ。 对 U 23592 : a 101039.9-α?=λ,a f 181085.3-?=λ; 故裂变份额 0≈λ+λ λ= α f f f R 对Cf 25298 :a 725.0=λα,a f 3 10 10.8-?=λ; 故裂变份额 %8.2=λ+λ λ= α f f f R 对 Cf 254 98 :则裂变份额:%7.99=f R 。 裂变碎片是很不稳定的原子核,一方面碎片处于较高的激发态,另一方面它们是远离β稳定线的丰中子核而发射中子,所以自发裂变核又是一种很强的中源。 2)诱发裂变-在外来粒子的轰击下,靶核与入射粒子形成复合核,复合核一般处于激发态,会进而发生裂变。入射粒子可以是带电粒子或中子,主要研究是中子,它是链式核反应的主要过程。 其一般表达式为 Y Y X X n A Z A Z A Z A Z 2211*1+→→ ++

要点一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一.原子的构成与排布 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 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n 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 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 排布。 总结: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远 电子的能量 低 高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 2 二.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 + 中子数 = 质量数 =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核内质子数 – 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核内质子数 + 电荷数 5.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规律 (1)与H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2电子结构):H -、Li +、Be 2+ (2)与N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0电子结构):阴离子有F -、O 2-、N 3-、OH -、NH 2-;阳离 子有Na +、Mg 2+、Al 3+、NH 4+、H 3O +;分子有Ne 、HF 、H 2O 、NH 3、CH 4 (3)与Ar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8电子结构):阴离子有P 3-、S 2-、Cl -、HS -;阳离子有K +、 Ca 2+;分子有Ar 、HCl 、H 2S 、PH 3、SiH 4、F 2、H 2O 2、C 2H 6、CH 3OH 、N 2H 4 三. 元素,核素与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 Z 个 中子 N 个=(A -Z )个 核外电子 Z 个

高中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练习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江苏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一典型的铀核裂变方程是23592U+X→14456Ba+8936Kr+310n,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X是质子 B.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C.23592U的比结合能小于14456Ba的比结合能 D.释放出的中子对于链式反应的发生没有作用 解析:该反应是裂变反应,X是中子,释放的中子引起链式反应,故A、B、D错误;23592 U的比结合能小于14456Ba的比结合能,C正确。 2.2010年3月31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现首次质子束对撞成功。科学家希望以接近光速飞行的质子在发生撞击之后,能模拟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并产生新的粒子,帮助人类理解暗物质、反物质、以及其他超对称现象,从根本上加深了解宇宙本质,揭示宇宙形成之谜。欧洲科研机构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9个反氢原子。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B )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C.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解析:根据反粒子定义,“反粒子”与“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等量的异性电荷。因此“反氢原子”应该具有与氢原子相同的质量,相反的电荷符号且等量的电荷量。所以反氢原子是由1-1H核和01e构成的。 3.2002年,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有一次是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结果,该站揭示了中微子失踪的部分中微子在运动过程中转化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在上述研究中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②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一致 ③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一致 ④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

粒子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粒子物理学,又称高能物理学,它是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及其产生原因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 10 本词条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目录 1学科简介 2学科分类 3理论分析 4发展阶段 5黑格斯粒子的实验证据 6第四种和第五种夸克 7轻子的新发现 8电弱统一理论的建立 9粒子物理的前景 展开 1学科简介 2学科分类 3理论分析 4发展阶段 4.1第一阶段(1897~1937) 4.2第二阶段(1937~1964) 4.3第三阶段(1964~) 5黑格斯粒子的实验证据 6第四种和第五种夸克 7轻子的新发现

8电弱统一理论的建立 9粒子物理的前景 粒子物理学 1学科简介 粒子物理学particle physics 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及其产生原因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又称高能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2学科分类 粒子物理学专门研究组成物质和射线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在大自然的一般条件下,许多基本粒子不存在或不单独出现,物理学家使用粒子加速器,试图复制粒子高能碰撞的机制,从而生产和侦测这些基本粒子,因此粒子物理学也被称为高能物理学。 标准模型可以正确地描述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模型能够计算12种已知的粒子(夸克和轻子),彼此之间以强力、弱力、电磁力或引力作用于对方。这些粒子会互相交换规范玻色子(分别为胶子、光子、W 及Z 玻色子)。标准模型还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截至2010年,使用费米实验室的垓电子伏特加速器和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者仍旧在努力地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来踪去迹。

高中物理原子核核聚变粒子物理学简介教师用书教科版

6.核聚变 7.粒子物理学简介(选学) 学习目标知识脉络 1.知道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 应研究的进展. 2.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 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 识. 4.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 着的科学和人文精神. 核聚变 [先填空] 1.定义:把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简称核聚变. 2.热核反应 (1)举例: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变成一个氦核的核反应方程:21H+31H―→42He+10n+17.60 MeV (2)反应条件 ①轻核的距离要达到10-15m以内. ②需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3)优点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3.可控核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1)把受控聚变情况下释放能量的装置,称为聚变反应堆,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2)核聚变的约束方法:磁约束和惯性约束,托卡马克采用的是磁约束方式. (3)核聚变是一种安全,不产生放射性物质、原料成本低的能源,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希

望. 3.恒星演化中的核反应 (1)现阶段,供太阳发生核聚变过程的燃料是氢. (2)大约50亿年后,太阳的核心的核聚变过程是:42He+42He→84Be,42He+84Be→12 6C. [再判断] 1.核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时小一些.(×) 2.轻核的聚变只要达到临界质量就可以发生.(×) 3.现在地球上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 [后思考] 1.核聚变为什么需要几百万度的高温? 【提示】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就必须使它们间的距离达到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而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距离在10-15 m,在这个距离上时,质子间的库仑斥力非常大,为了克服库仑斥力就需要原子核具有非常大的动能才会撞到一起,当温度达到几百万度时,原子核就可以具有这样大的动能. 2.受控核聚变中磁约束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原子核带有正电,垂直磁场方向射入磁场后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绕着一个中心不断旋转而不飞散开,达到约束原子核的作用. 3.恒星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哪个阶段停留的时间最长? 【提示】宇宙尘埃在外界影响下聚集,某些区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开始向内收缩,密度不断增加,形成星云团,星云团进一步凝聚使得引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发光,形成恒星.恒星在辐射产生向外的压力和引力产生的收缩压力平衡阶段停留时间最长. 1.聚变发生的条件 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接近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就要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2.轻核聚变是放能反应 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3.核聚变的特点 (1)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更多的能量. (2)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3)普遍性: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高三物理裂变和聚变

裂变和聚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5.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6.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7.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 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 ★教学重点 1.链式反应及其释放核能的计算。 2.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 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一结论。 2、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重核裂变 (一)引入新课 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基本粒子的定义与分类

基本粒子的定义与分类 基本粒子的定义与分类 (1)基本粒子的定义及其变化 基本粒子是指人们认知的构成物质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但是因为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构成的认知逐渐深入,因此基本粒子的定义随时间也是有所变化的。 目前在粒子物理学中,标准模型理论认为的基本粒子可以分为夸克(quark)、轻子(lepton)、规范玻色子(boson)和希格斯粒子四大类。标准模型理论之外也有理论认为可能存在质量非常大的超粒子。 传统上(20世纪前、中期)的基本粒子是指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各种介子,这是当时人类所能探测的最小粒子。而现代物理学发现质子、中子、介子都是由更加基本的夸克和胶子(gluon)构成。同时人类也发现了性质和电子类似的一系列轻子,还有性质和光子、胶子类似的一系列规范玻色子。这些是现代的物理学所理解的基本粒子。 (2)基本粒子的分类 费米子:基本费米子分为两类:夸克和轻子。 夸克:目前的实验显示共存在6种夸克,其中包括它们各自

的反粒子。这6种夸克又可分为3“代”。它们是: 第一代:u(上夸克)d(下夸克) 第二代:s(奇异夸克)c(魅夸克) 第三代:b(底夸克)t(顶夸克) 它们的质量关系是。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他们之所以未能被早期的科学家发现,原因是夸克决不会单独存在(顶夸克例外,但是顶夸克太重了而衰变又太快,早期的实验无法制造)。他们总是成对的构成介子,或者3个一起构成质子和中子这一类的重子。这种现象称为夸克禁闭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早期科学家误以为介子和重子是基本粒子。 轻子:共存在6种轻子与它们各自的反粒子。其中3种是电子和与它性质相似的子和子。而这三种各有一个相伴的中微子。他们也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e(电子)、(电中微子) 第二代:(μ子)、(μ中微子) 第三代:(τ子)(τ中微子) 玻色子:玻色子是依随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自旋为整数的粒子。 规范玻色子,这是一类在粒子之间起媒介作用、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之所以它们称为“规范玻色子”,是因为它们与基本粒子的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有很密切的关系。

第十九章原子核第八节粒子和宇宙

第十九章原子核 第八节粒子和宇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人类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 教师讲述: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 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 (二)新课教学 1、“基本粒子”不基本 教师讲述: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继而我们发现了光子,并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

分的粒子,所以把它们叫“基本粒子”。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还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本”粒子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2、发现新粒子 教师: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在对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发现新粒子”部分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宇宙线中发现了哪些粒子?这些粒子有什么特点? (2)通过科学核物理实验又发现了哪些粒子? (3)什么是反粒子? (4)现在可以将粒子分为哪几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1932年发现正电子;1937年发现μ子;1947年发现K 介子与π介子 (2)实验中发现了许多反粒子,现在发现的粒子多达400多种。 (3)许多粒子都存在着质量与它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相反的粒子,叫做反粒子。 (4)按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师生共同总结并举例: 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 轻子: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电子中微子… 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胶子… 3、夸克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夸克模型”部分并思考问题:上述粒子是不是最小单位,有没有内部结构呢?现代科学认为夸克有哪几种?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做夸克(quark )。夸克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被多数物理学家接受。现代科学认为夸克有: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它们带的电荷为元电荷的3 2+或31-倍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 教师提示:科学家们还未捕捉到自由的夸克。夸克不能以自由的状态单个出现,这种性质称为夸克的“禁闭”。能否解放被禁闭的夸克,是物理学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夸克模型的提出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指出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分数电荷。而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正由于一个一个的突破才使得科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宇宙的演化、恒星的演化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提到要了解宇宙起源需了解物质的组成的粒子,这是因为在物理学中研究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量子理论,与研究宇宙的理论竟然相互沟通、相互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