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习题教学教材

第十一章习题教学教材
第十一章习题教学教材

课堂实训

一、判断题

1.由于多数企业在低估应付账款时,是以漏记赊购业务为主,所以函证无益于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应付账款时,应核实企业所有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收到的购货发票均以记入当年应付账款。(×)

3.小额零星物品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由使用部门自行购买,无须授权。(×)

4.即使某一应付款明细账户期末余额为零,注册会计师仍可能需要将其列为函证对象。(√)

5.内部控制良好的企业,在收到商品时应由负责验收的人员将商品同订单仔细核对后编制验收单。(√)

6.购入的物资,应由储存部门负责验收(×)

7.在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的不需要函证,主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购货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

8.注册会计师在检查未入账应付账款的审计程序中,最有效的是函证应付账款。(×)

9.支票一经签署,就应在付款凭单和支持性凭证上加盖“付讫”戳或注销,以免重复付款。(√)

10.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按照“固定资产”账户期末余额扣除“累计折旧”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注册会计师应认可这种做法。(×)

二、单选题

1.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有独立的采购部门负责( B)

A. 编制请购单

B. 编制订购单

C. 控制存货水平以免出现积压

D. 检验购入存货的数量、质量

2. 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前期间比较,是对固定资产实施(D)

A. 控制测试

B. 实质性测试

C. 细节测试

D. 分析程序

3. 内部控制健全的公司,在收到商品时,应由验收人员将商品同(A)相核对。

A. 供货商及订货单

B. 验收单与供货商发运文件

C. 请购单及订货单

D. 验收单与订货单

4. 注册会计师可将下列审计应付账款的程序完全交由被审计单位办理的有(C)

A. 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记录相关凭证

B. 根据供货方对账单调节未付发票

C. 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账表

D. 就所选定的账户余额邮寄函证

5. 仓库或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一式三联的(A),并经有关负责人签字批准。

A. 请购单

B. 采购单

C. 验收单

D. 付款凭单

6. 检查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时,下列程序中审计效果最佳的是(D)

A. 检查列入应付账款明细表中债权人寄回的函证

B. 分析每月应付账款余额和已入账存货之间有无非正常的比例关系

C.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一周的发票样本,并查明是否已正确记载

D.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一段时间的付款

7. 注册会计师函证资产负债表日应付账款余额或许是不必要的,其原因是(D)

A. 函证与采购截止测试重复

B. 资产负债表日前应付账款余额在审计完成前也许没有支付

C. 可与被审计的单位法律顾问联系,从而获取因未付款而造成的可能损失的证据

D. 存在其他可靠地外部凭证证实应付账款的真实性,如购货发票等

8. 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实地观察固定资产的重点是(B)

A. 企业的所有固定资产

B. 本年度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

C. 以前年度增加的固定资产

D. 在用固定资产

9. 注册会计师为检查被审计单位未入账应付账款而实施的下列审计程序中最有效的是(A)

A.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情况

B.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几天的发票

C. 检查应付账款款函证回函

D. 检查购货发票与债权人名单

10. 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足的迹象是(A)

A. 经常发生大额的固定资产资产清理损失

B. 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较大

C. 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庞大

D. 固定资产保险额大于其账面价值

三、多选题

1. 应付账款一般不需函证,但出现(ABC)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实施函证。

A. 应付账款重大错报风险较高

B. 应付账款金额较大

C. 被审计单位陷入财务困境

D. 被审计单位供货方内部控制薄弱

2. 注册会计师进行应付账款函证,根据函证结果分别作出的处理包括(ABC)

A. 回函金额不符的,应查明原因

B. 未回函的,进行再次函证

C. 未回函的重要项目应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D. 回函金额相符的,应抽查有关原始凭证

3. 下列各项中属于对采购与付款交易审计时涉及到的凭证与会计记录是(ABCD)

A. 请购单与订购单

B.验收单

C. 购货发票

D.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

4. 下列能够防止或发现采购与付款循环可能发生的错弊的内部控制有(ABCD)

A. 仓库或资产使用部门编制请购单,并经有关负责人批准

B. 采购部门根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编制预先编号的订购单

C. 验收部门核对订购单与装运单,据以点验到货并编制验收单

D. 独立检查签发支票的金额、收款人与付款凭单的内容是否一致

5. 注册会计师对应付账款进行函证,通常的函证对象包括(BCD)

A. 所有应付账款的付款对象

B. 金额较大的应付账款债权人

C. 应付账款明细账期末余额为零但为企业的重要的供货商

D. 所有应付账款的债权人都不需要函证

6. 检查是否存在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程序有(ABCD)

A.复核本期是否有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替换了原有固定资产

B.分析营业外收支等账户,查明有无处置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收支

C.若某种产品因故停产,追查其专用设备的处理情况

D.向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查询本期有无未作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

7. 注册会计师为了验证被审计单位是否有低估应付账款的行为,可以采取的审计程序有(ABCD)

A.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

B.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

C.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预付账款明细账发生额的相应凭证

D. 检查有材料库存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8. 检查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注意计提折旧范围不应包括(ABC)

A.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B. 因改良停用的固定资产

C. 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

D. 未使用的、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9. 下列关于实地观察固定资产的说法正确的有(AB)

A. 可以以固定资产明细账为起点

B. 可以以实地为起点

C. 从实地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账,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

D. 从固定资产明细账追查至实地,以证明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

四、案例分析

1. 注册会计师检查了柏田药业的基本生产车间6 月份设备折旧业务。在审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时,发现如下记录:

(1 )该企业设备年折旧率为5% ,5 月该车间设备计提折旧额为12000 元。

(2 )5 月初购入不需安装设备一台,原值25000 元,已交付生产使用。

(3 )5 月份交外单位改良设备一台,当月交付使用,该设备原值为200000 元,技改支出为60000 元,变价收入为18000 元。

(4 )6 月份该车间设备计提折旧额为20300 元。

要求:检查该企业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如何查证?

2. 注册会计师对某企业2006 年12 月31 日后数周的购货交易进行检查,发现下列情况:

(1 )2006 年12 月31 日开出金额为22000 元的发票(为运出地交货),该批货物是12 月31 日发出,该企业于2007 年1 月5 日才收到,故发票于收货当日入账。

(2 )2006 年12 月30 日收到一批货物,计80000 元,并于当日实地验收入库,记入存货项下,发票日期为12 月29 日,实际于2007 年1 月8 日收到,故应付账款记入2007 年1 月份。

(3 )一设备于2006 年12 月27 日安装完毕,计400000 元,发票日期是12 月28 日,但该企业直到2007 年1 月22 日才付款,所以2006 年末未予入账。(4 )2006 年第四季度广告费12000 元,发票日期为2006 年12 月31 日,于2007 年1 月12 日付款,同时该企业确认费用入账。

讨论:上述各项负债的确认是否需要调整,为什么?

3. 某注册会计师对A 企业2006 年12 月31 日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对某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决定不执行控制测试。根据分析程序的结果,该注册会计师相信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的应付账款余额极有可能被低估。注册会计师已索取了A企业编制的应付账款明细表。

讨论:在审计应付账款时,该注册会计师应执行哪些实质性程序?

4.注册会计师对开宇公司进行审计时,决定对其下列四个明细账户中的两个进行函证。有关资料见表

要求:

(1 )注册会计师应选择哪两家公司进行函证并分析理由。

(2 )如果上述四家公司均为这家企业的客户,上表中后两栏分别为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和本年销货总额,难么注册会计师应选择哪两家进行函证?给出理由。

有关教育心理学个人收获心得体会

有关教育心理学个人收获心得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 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对书上内容的 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第十一章---道路管线工程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道路管线工程 第一节道路排水 一、公路路面排水 道路排水分公路排水和城市道路排水。公路排水通过道路纵坡和横坡 , 排放至设于路基两侧的排水明沟 , 再通过明沟纵向坡度排入附近天然河、沟内。公路排水有两种方式排除路表水。 1 一种是在路肩设置拦水缘石和急流槽 , 将水集中排出路基 ; 2 另一种是让路表水沿路面漫流至路肩顺边坡排出路基。 3 比较;该两种方式在正常情况下都能达到有效排路表水 , 保证行车安全的目的。 1)当降水强度大于设计值时 , 集中排水法即第一种方法会导致路面发生积水现象而影响行车安全 ; 2)第二种路面漫流排水可以保证路表水能够顺利地排出路基 , 而不发生积水现象 , 对行车安全保障较好。采用漫流排水方式需要对道路路肩及边坡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 , 通常在土路肩上铺植草砖 , 高填土路基用拱形护圈护坡 , 低填土路基用植草砖植草护坡。以确保边坡不受路表水的冲刷 ( 图 1-ll-1) 。 二、城市排水系统及路面排水 城市排水工程的任务是把雨污废水按一定系统汇集起来 , 并经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泄至水体。排水系统的体制 , 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城市的排水系统平面的布置 , 随地形、竖向规划、污水厂的位置、土壤条件、河流情况 , 以及污水的种类和污染程度等因素而定。 一)布置形式: 1 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 , 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沿与水体垂直相交的方向布置 , 这种布置称正交布置 ( 图 1-11-3a) 。 2 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 , 可使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基本平行 , 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成一定斜角敷设 , 这种布置称平行式布置 ( 图 1-113c) 。 3 截流式 ( 图 1-113b) 、分区式 ( 图 1-11- 2d) 、分散式、环绕式 ( 图 1-113e) 布置。二)污水管道 从道路交通要求考虑 , 主干管不宜放在交通频繁的道路上 , 最好设置在次要街道 , 以便施工及维护检修。污水管道常设在污水量较大 , 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和慢车道下。根据实际情况也有在街道两侧各设污水管道。

外语教学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动机:是促进达到目的的动因,通常产生于某种需要。 2.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3.复用:在心理学上复用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 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采纳行为主义的塑造原理,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 熟练反应,然后再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才完成的。 5.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6.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7.随意注意:是具有自觉地目的,而且要求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8.词汇检索:是人脑中存在着类似词典的内部词汇,从记忆中寻找提取这些词汇的信息。 9.智商:心理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之比。 10.图式:是皮亚杰用于人们为对付环境中各种特殊情境而发展的思维结构,构成可能有组织或有结构的行为型的认知能力。 11.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 12.知识:是以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关系。 13.语法教学的归纳法:归纳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就特定结构的使用进行练习之 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使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有关规则。通常进行大量练习应用 所学语法规则。 14.感觉记忆:指感知停止后瞬间即逝的记忆,是将进入的感觉信息保持到某类型被认知的系统。 15.语感:在心理学上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应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性反映。语言联系和关系的所有这些感性反映形式 构成巨大而复杂的感性复合体,这便是语感。 16.气质: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外倾 或内倾)。 17.命题:是句子的储存方式,也是句子记忆的基本单位,是关于一个或几个概念的判断。由一个谓语和数个中项组成。 18.同化:是按信息与现有图式一致的方式提取和解释新信息的过程。 19.调节:是改变图式使之更好地符合现实世界的过程。 20.意理识记: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进行的识记,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 21.即时记忆广度: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称为即时记忆广度。 22.遗忘的干扰说:这种解释认为,由于记忆痕迹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呈现遗忘现象。一旦抑制过 程解决,记忆仍能恢复。 23.习得: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24.词汇的习得:词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储存并随机取用。 25.再现:(亦称重现或回忆)指过去经历过而当时并未呈现的刺激,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 26.情感: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 27.内部言语:维戈茨基认为初始的“思想”与最后的外部表述之间有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是把内部的主观意思转化成外部扩 展性言语意义系统的一种机制。 28词素: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可由一个或多个音节构成。 29引发行为:(即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发的的反应 30第一信号:巴甫洛夫把客观世界一切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刺激物称为第一信号 31第二信号:言语中的词也可以成为条件信号,作为特殊的刺激物,标志着某 一事物,成为这一事物的信号。巴甫洛夫把这种信号称为第二信号 32分析性阅读:分析性阅读伴有对材料的全面分析,必要时还使用翻译,从而 推理地间接理解文字材料 33综合性阅读:是一种要求不经意翻译直接理解的阅读 34有意识记:亦称“随意识记”,指具有预定目的,按一定方法、步骤,经必要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案(共8课时)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1三角形的边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图形见章前图. 教师叙述: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可以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1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 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 (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 (1) C B A (2) C B A (3) E D C B A (4) E D B A (5) D C B A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 、CB 、AB 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 (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 (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 学生回答: 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第十一章-激励讲课教案

第十一章激励练习题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中核心需求为()。 A.成功需要 B.归属需要 C.权力需要 D.生理需要 2.奥德福ERG理论中提出的生存需要类似于需求层次中的()需要。 A.生存 B.安全 C.尊重 D.生理与安全 3.心理学认为,()来自个体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乏或不足。 A,需要 B.动机 C .内驱力 D.目标 4.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和()的乘积。 A.工作积效 B.目标的主观概率 C.效价 D.目标的客观概率 5.公平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过程,也是()进行比较的过程。 A.贡献于报酬 B.人与人 C.报酬与报酬 D.贡献与贡献 6.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属于()激励理论。 A.内容型 B.过程型 C.行为改造型 D.综合型 7.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面的()因素属于保健因素。 A.工作本身 B.工作条件 C.公认 D.责任 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面的()因素属于激励因素。 A.成就 B.安全 C.工资水平 D.工作条件 9.()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否导致所得到的工作绩效和目标的主观概率。 A.欲望 B.期望值 C.动机 D.效价 10.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这种报酬的价值大小叫().。 A.需要 B.期望值 B.C.动机 D.效价 11.美国潘达西.亚当斯1965年提出的公平理论,又叫() A.社会比较论 B.期望论 C.归因论 D.强化论

12. ( ) 是重点研究如何改造和强化人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的一种理论。 A.过程型激励理论 B.归因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 D.强化论 13.()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动机。 A.欲望 B.需要 B.C.动机 D.激励 14.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和双因素理论,这四种激励理论属于( )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综合型激励理论 15.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 A.赫茨伯格 B.奥德福 C.马斯洛 D.麦克利兰 1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友爱与归属需要 17.()是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这三种。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B.奥德福的ERG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D.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8.保健因素是指与()相关的因素。 A.工作环境 B.工作条件 C.工作内容 D.工作环境与条件 19.内容型激励理论都是从人的()角度研究激励的理论。 A.需要 B.行为 C.动机 D.满足感 20.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A.自尊需要 B.情感需要 B.C.自我实现的需要 D.以上都不是 21.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木棍,声称有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门的,奖励500金,但没有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A.500金的效价太低 B.人们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很低 C.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 D.枪打出头鸟,大家都敢尝试 22.()的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需找食物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D.一个安全需求占主导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3.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成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 汇总(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着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案

11.1 全等三角形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 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三、合作探究 1.观察p 2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 、 完全一样. 3.获取概念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 .(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即: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顶点: 、对应角: 、 对应边: 。 “全等”符号: 读作“全等于” 导入新课 D C A B O

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得△AED . 甲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得出: ≌△DEF ,△ABC ≌ ,△ABC ≌ .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 四、精讲精练 精讲: 例1、如图,△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 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例2、如图,已知△ABE ≌△ACD ,∠ADC=∠AEB , ∠B=∠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 B C

第十一章教学中

第十一章教学(中) 一、填空 1、教师通过实物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是______________原则的运用。 2、既教书又育人是______________原则的反映。 3、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要求在教学中“不凌节而施”,其观点与现代教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相吻合。 4、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教学原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的体现。 5、讲授法包括______________法、讲解法和______________法 6、教师指导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或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一定的工作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法。 答案:1、直观性2、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3、循序渐进4、巩固性、5讲述、讲演6、实习作业 二、选择 1、一个物理老师在讲“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给学生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运用了() ①讲授法②实验法③演示法④谈话法 2、“发现法”又称() ①问题学习法②探索法③问题法④探索学习法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以() ①理论为主②实际为主③两者相结合④事例为主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是贯彻哪一个教学原则的常用的做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②直观性原则③启发性原则④巩固性原则 5、哪一种方法对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要求较高() ①讨论法②谈话法③讲授法④演示法 6、教师要学生巩固刚学到的知识,选择那一个方法比较好() ①谈话法②讲授法③讨论法④练习法 答案:1、③2、③3、①4、③5、②6、④ 三、判断是非 1、谈话法就是教师问,学生答。() 2、黄老师今天身体不适,不能讲课,布置学生随便看书,黄老师采用了读书指导法。() 3、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只有在文科教学中才能运用,而在 理科的教学中是无法运用的。() 4、教学方法是指老师教导学生的方法。() 5、演示法与实验法的区别在于,演示法的主体是学生,实验法的主体是老师。() 6、教学方法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教,也要注重学生的学。() 答案:1、×2、×3、×4、×5、×6、√ 四、简答 1、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2、请列举中小学常用教学的方法。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 “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分析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 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四、学习方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

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六、教学难点 功的概念。 七、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 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 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一—功。

教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课堂学习和翻阅课本,我对《教学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一定 的了解和心得。 教学心理学主要有十二个内容组成;即什么是教学心理学;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心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知识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创造力发展与培养;规范教学;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 教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名处于形成之中的新兴学科。 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和教育心理学不 同的是,教学心理学尤其注重探讨依据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科学设计和安排教 学活动的原理、策略和技术。 最主要的是,我明白了教学心理学和我们学过的教育心理学是不同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整个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只涉及教学情境(主要是课堂教学情境),非常详尽。 教学心理学主要研究范畴是学校教学情境,研究主题是教与学双方(主要指师生),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 在教学心理学上课期间,很多老师针对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我们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我们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案例分析;也有老师在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学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因为我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当老师讲到一些和其他心理学课程有关的知识点的时候也能帮助我回忆比如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有关的知识点,这也帮助我对这两门课程的知识点的巩固,加深了我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学,即上课,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课而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它既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严格严肃性一面,也有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活泼活泛性一面。说白了,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一个是以知识传递为表现形式的信息交流;一个是以心理共鸣为影响特征的情感沟通。由此,信息交流在情感沟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同时激起并维持感情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发生发展。其良好的心理影响,是构成和谐统一的最佳课堂教学情境因素。 我们作为师范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的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课标要求 (1)理解三角形及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证明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 二、教材分析 第1节研究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首先结合引言中的实际例子给出三角形的概念,进而研究三角形的分类。对于三角形的边,证明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然后给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结合三角形的中线介绍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最后结合实际例子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2节研究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对于三角形的内角,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然后由这个定理推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最后给出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第3节介绍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外角和。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因而可以借助三角形给出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内角和都可由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推广而来。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因而常常将多边形分为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性质研究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就是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将多边形的有关内容与三角形的有关内容紧接安排,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 三、教学建议 1.把握好教学要求 与三角形有关的一些概念在本章中只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就可以了,进一步的要求可通过后续学习达到。如对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本章中只要知道它的定义,能够从定义得出角相等就可以了,学生在画角平分线时发现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可直接肯定这个结论,在下一章“全等三角形”中再证明这个结论,同样,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结论也可直接点明。 在本章中,三角形的稳定性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待以后学过“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进一步明白其中的道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有一定的难度,只要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在辅助线上花太多的精力,以免影响对内容本身的理解与掌握,

第11章教案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 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IS、LM 曲线的含义与性质特征,IS、LM 曲线的推导方法;(2)IS、LM 曲线的移动;IS—LM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IS 和LM 曲线的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教学难点:IS-LM 曲线的移动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7 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5 月第1 版。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年1 月第1 版。 [3](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大卫约翰逊(David Johnson)著,王立勇等译,宏观经济学(第6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版。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 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 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情况。产品市场的均衡既体现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关系,也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所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定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的均衡。但是,在本章,特别是在 IS 曲线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 IS 曲线探讨的所有情况都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情况,只是均衡水平不同而已。所以,本章暂时假定价格不变。 二、IS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一)IS 曲线的含义 IS 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一条曲线,它反映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联动的情况。 I 代表投资,S 代表储蓄,IS 曲线就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的组合点的集合。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检讨和内省,既不惮于重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鉴戒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浏览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慨,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干。读后使我的熟悉有了进一步的进步,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入的熟悉。教学是教与学的同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到达教学的完善结合。《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份: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串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题目为基本线索,先容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利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点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熟悉,固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进程,和教师如作甚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增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进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干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触及学校教育进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对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外一方面,我也熟悉到教学是一个完全的进程,在每个进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增进教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进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利用。从书中,我熟悉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题目: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进步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进步本身教书育人的技能。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根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掌控学生的认知特点,增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知道和熟练地应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进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根据和利用技术。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很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进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边

检测练习一、如图,在三角形ABC中, (1)AB+BC AC AC+BC AB AB+AC BC (2)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 有路线。路线最近,根据是:, 于是有:(得出的结 论)。 (3)下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 ①3、4、8 ②5、6、11 ③5、6、10 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认真看课本( P64例题,时间:5分钟) 要求:(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 (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一边阅读例题一边完成检测练习三。 检测练习二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 解: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强化训练 【A】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课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分别是 3、5另一边可能是() A、1 B、2 C、3 D、4 3、下列长度的各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12cm、8cm B、6cm、8cm、15cm 、3cm、5cm D、6.3cm、6.3cm、12cm 【B】组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5、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多少? 【C】组(共小1-2题) 6、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 小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8cm的游戏棒,他想再找一根,使这三根游戏棒首尾相连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1)你能帮小方想出第三根游戏棒的长度吗?(长度为正整数) (2)想一想:如果已知两边,则构成三角形的第三边的条件是什么?

浅谈教学心理学的应用

浅谈教学心理学的应用 阐述了教学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如何将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心理学教学效果应用科学证明,学生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效率要高,效果要好。虽然当今社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但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问题。如何让一个学生主动的学习,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教学心理学,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将教学心理学巧妙地运用在教学方法之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导入心理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愤”搞不懂的一种心理状态,“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这给我们教师的启示是:在教学中,首先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认知需求与自身已有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使其想知道可又由于知识的缺少,而弄

不懂,想表达却又一下子说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萌发了较高的学习欲望,教师在此状况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导入设计教学方法: 1.创新问题,设置悬念,令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答案,教师抓住契机,导入新课。 2.参与实践,亲身体验。科学证明实践的体验,更能令人产生深刻的感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一些课堂的操作,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感悟。 3.故事导入,增强兴趣。引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的课题。 二、运用差异性心理,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 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是最成功的教学。哈佛大学最值得骄傲的是它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哈佛的秘诀在哪里呢?就在于给学生选择的余地,现在哈佛大学的选修课总共有1000多门。 差异性教学指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充分发展的教学。有两种差异性教学方式比较适合教学的应用: 1.分层次教学。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想从各个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这就应当从各方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教师,系统的学习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必要。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

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案人教版

11.1.1三角形的边教案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黄海娟复备人: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1.三角形的概念,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 2.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让学生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教学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本1-3页探究前的内容 二、填一填:(见导学案),然后个别展示答案 三、练一练:(见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四、探一探,说一说:(课本第3页探究) 小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用一用:(导学案及课本第3页例题,)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六、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 七、测一测:(见导学案)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案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黄海娟复备人: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2. 让学生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中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 让学生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并会画出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1、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什么?按角分可分为什么? 2、下列长度的三个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1)3,6,8 (2)1,2,3 (3)6,8,2 二、看一看:课本第4-5页内容 三、探一探:(先独立再合作) (一)高线: 1、高线的定义 2、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高并归纳结论(见导学案) (二)中线: 1、中线的定义 2、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并归纳结论(见导学案) (三)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定义 2、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角的角平分线并归纳结论(见导学案) 总结: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一条。 巩固练习:课本第5页 四、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 五、测一测:(见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