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q r※(综述),徐 s,t u(审校)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9)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2)11?1709?03

摘要: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威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迫在眉睫。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值得关注。只有通过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定期体检,坚持服用有效预防、治疗药物,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在此就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防治;心脑血管病;有效措施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UO Yan,XU Feng,WANG Jing.(Department of Geriatric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Mudanjiang157009,China)

Abstract:At present,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ve become the primary fatal threat for the Chinese population,the prevention of which has become extremely urgent.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serves attention.Only through a healthy diet,exercise,good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blood glucose,blood lipid,body weight,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adherence to 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drugs,ca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con?trolled,and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an be lowered,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can be con?trolled.Here is to elaborate on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Key word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Effective measures 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健

康和疾病预防已成为21世纪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虽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只是关注对疾病

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忽略了从人的健康出发

研究和判断疾病的预防和发生、发展趋势。卜脑血

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威胁,坚持预防

为主,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相结合的方针,提高防治

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防治卜

脑血管疾病的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

好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坚持服用预防、控制、治

疗药物等。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可降低卜脑血管疾

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

1 早期预防

卜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多因素疾病,高血压、高血

脂、吸烟、糖尿病等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他的危险因

子包括体质量高、缺少体力活动等,一级预防就是针

对这些因素的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卜脑血管

病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性措施,以预防复发或病情

加重[1?4]。

坚持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正常成人每天对

钠的生理需要量仅0.2g,相当于0.5g食盐,对于大

部分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6g。增加

钾、钙、镁的摄入:可通过食用含钾、钙、镁丰富的食

物增加摄入量;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限制脂肪总

摄入量:应少食动物脂肪,并相应增加植物脂肪的摄入,使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1。!烟:吸烟可以使血压升高,卜"加快,吸一支烟有时可使血压上升25mm Hg。控制体质量:胖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体质量正常者的2耀6借,而降低体质量则可使血压正常化。积极参加体育# $,放松紧张情绪:对控制体质量、稳定血压有很大好处[5?6]。

2 高血压防控

2.1 早期干预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对15岁以上

人群的高血压控制成效显著,治疗率由1991年的

12%上升到2002年的25%,控制率由3%提高到

6%。但是,中国高血压的防控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1.19亿高血压患者尚未被

筛查,1.29亿高血压患者未接受规范的治疗,1.06

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3?4]。因此,

高血压防控措施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尽人意,盐摄入

量依然超标,吸烟人数居高不下,尤其在老年人群,

而且青少年人群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卜脑血管病传

统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代谢障碍、体质量超标

或肥胖)的发生率持续增加,上述因素导致了卜脑血

管病的高发病率。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的前奏,血

压正常高值者增加卜脑血管病发生危险,高血压前

期者相对于理想血压水平者卜脑血管事件风险增

加。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的积极干预非常重要,对

于何时开始干预治疗,并非依赖于血压本身,而是更

多地依赖于卜脑血管事件总体风险。卜脑血管总体

风险的评估极其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胆固醇水平、血

糖水平以及体质量等指标。如何干预危险因素指标

轻度升高的患者是临床医师经常遇见的一个问题,

应该强化干预某种指标,干预治疗每一种危险因素,

并使其降至适当水平。

2.2 风险评估 高血压及血压水平是影响卜脑血

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并非唯一万方数据

决定因素。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分层,有利于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有利于采用优化的降压治疗方案,有利于确立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有利于实施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7?8]。

2.3 个体化治疗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对于低危和一般人群,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对于高危人群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推荐血压<130/80mm Hg,而不是更低。指南强调降压药物治疗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改善血压变异性、联合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及个体化治疗按需调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 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过于激进的强化降压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很可能弊大于利,应采取个体化降压治疗,高度个体化是降压治疗的核心。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整体医学原则,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风险,既要积极控制血压,努力降低脑卒中风险,又要掌握适度的原则,避免因血压过度下降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9?11]。

3 调整血脂

3.1 改变生活方式 进行血脂化验,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心血管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分清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属后者则诊治其原发病;决定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节的方法并给予指导;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防治进程的监测。所有血脂水平超标患者,都应首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血脂异常,增加运动、减轻体质量、戒烟等。营养疗法应以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摄入为重点[12]。

3.2 调脂药物治疗 单纯改变生活方式不能达到血脂控制目标,可加用调脂药物。药物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首选他汀类药物。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6~3.6mmol/L,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应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以三酚甘油增高为主则用贝丁酸类。有心脑血管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至<2.07mmol/L,或较基线降低30%~40%。无心脑血管疾病且年龄>40岁者,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或者总胆固醇>

4.5mmol/L,或年龄<40岁,同时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均应开始使用他汀。若三酚甘油>4.5mmol/L,可先用贝特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胰腺炎风险。待三酚甘

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本控制后,改为他汀长期维持以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4 控制血糖

4.1 早期干预 科学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中国人群。对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证明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病约50%。高危人群,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不能达到100%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目标,因而药物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肌、糖昔酶抑制剂、嚏哇烷二酮类药物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15]。

4.2 强化治疗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

5.5%。在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当中,有半数人已存在心脑血管病,1/3的人已存在高血压,2/3的人已存在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借,2型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是其主要死因。众多循证医学研究发现,早期强化治疗使血糖长期控制达标,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为4%~6%。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心肌梗死风险可下降14%,脑卒中风险可下降12%。降糖治疗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介于

6.5%~

7.5%者,选用一种降糖药物;糖化血红蛋白介于7.6%~9.0%者,选用两种降糖药物;糖化血红蛋白>9.0%者,则可起始三联药物治疗或直接联用胰岛素治疗。

5 控制体质量

理想体质量(kg)=身高(cm)-105,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正常体质量指数为18.5~22.9,超重体质量指数为23~25,肥胖体质量指数为>25。每减少1kg体质量,可使收缩压降低2.5mm Hg,舒张压降低1.7mm Hg,延长寿命3~4个月。目前我国人口体质量超标占25.0%,肥胖占5%。通过合理饮食、坚持运动,使肥胖者体质量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质量至少减少5%,每日总热量至少减少1673.6kJ,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min/周,进食不宜过饱,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别要注意低盐(每天不超过6g)、低脂(每天脂肪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13?14]。

6 小 结

中国过去30年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转型阶段,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迅速增加,导致疾病发病率上升。通过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控制主食量;适当运动,每天运动半小时,每周至

万方数据

少5次;控制血压达标,口服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糖,少吃甜食,监测血糖,坚持降糖治疗;控制血脂,少吃油炸食品及动物性脂肪;减轻体质量,控制达标;定期体检,坚持服用有效预防、控制、治疗药物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社会、为国家、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纪宝华.顽固性高血压治疗对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5):395?397.

[2] 张金枝.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8):449?449.

[3] 胡大一.高血压[M].北京: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科技出版中心,2006:99?100.

[4] 张泽灵.心脏内科主治医生400问[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43?76.

[5] Yakovlevitch M,Black HR.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a tertiary care clinic[J].Arch Intern Med,1991,151(9):1786?1792.

[6] Weber MA,Julius S,Kjeldsen SE,et al.Blood pressure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n clinical e?

vents in the VALUE Trial[J].Lancet,2004,363(9426):2049?2051.

[7] Staessen JA,Wang JG,Thijs L.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a quantitative overview updated until1

March2003[J].J Hypertens,2003,21(6):1055?1076.

[8] Staessen JA,Li Y,Thijs L,et al.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an update including the2003?2004second?

ary prevention trials[J].Hypertens Res,2005,28(5):385?407.

[9]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7report[J].JAMA,

2003,289(19):2560?2572.

[10] Cifkova R,Erdine S,Fagard R,et al.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ima?ry care physicians:2003ESH/ESC hypertension guidelines[J].J

Hypertens,2003,21(10):1779?1786.

[11] 姚远,袁洪.降压达标的意义[J].医学综述,2007,13(11):870?872.

[12] 陈才顺.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对策[J].医学综述,2007,13(7):528?530.

[1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14] 刘国良.糖尿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29?32.

收稿日期:2011?11?16 修回日期:2012?01?14 编辑:潘雪

阿尔茨诲默病流行病学和相关基因研究现状

林vw1(综述),许昌x2※(审校)

(1.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康复科,兰州730070;2.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部,西安710032)中图分类号:R74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2)11?1711?04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因是脑细胞丢失或凋亡引起脑组织神经元减少。大多数AD 患者发生在60岁以上,其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高。A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与该病相关的重要基因包括凝聚素基因、磷脂酞肌醇结合网格蛋白组装蛋白、补体成分(3b/4b)受体1、载脂蛋白E 等。目前对AD尚无有效的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或许是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现就近年来AD流行病学和相关基因现状予以综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相关基因

Research of Epidemiology and Related Gen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LIN Yun?xin1,XU Chang?tai2.

(1.Rehalilitation Section of Anning Branch Institute,Lanzhou Military Region General Hospital,Lanzhou 730070,China;2.Department of Anatomy,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710032,China)

Abstract:Alzheimer′s disease(AD),also known as senile dementia,the main factor is the cause of brain cell loss or apoptosis of neurons in the brain decrease.Most AD patients are over60years of age,and the incidenc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The occurrence of A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genetic factors,important gene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include clusterin gene,phosphatidylinositol binding clathrin assembly pro?tein,complement component(3b/4b)receptor1,apolipoprotein E and so on.Currently there is no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D,while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y be a promising treatment.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pidemiology and related genes in AD.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Epidemiology;Related genes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痴

呆症的一个类型,发病后主要导致脑细胞逐渐恶化,

发生记忆、思维和行为异常。AD患者的脑细胞损失

导致逐渐丧失记忆,精神错乱,语言表达困难,并使

日常生活(如使用电话或购物等)难度加大。AD患

者也可以有性格变化,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时其家人可能无法完全理解[1?2]。通常症状发展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并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

1 流行病学

AD可能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研究已表明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年龄的增加,大多数患病是在65岁以上,是一种渐进性疾病,通常老年痴呆症的症状逐渐恶化数年。AD不只是老年病,高达5%的患者发生在40~50

岁(称早发性AD)[3]。在早期阶段,是轻度记忆力减

退,到晚期则失去进行交流和应对环境的能力[4]。

在美国大约400万人患有AD,是美国第6大死因。

AD生存期4~20年,在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下,平均

生存8年[5?7]。目前的治疗尽管不能阻止AD发展,

但可以暂时延缓症状的恶化和提高生活质量。全世万方数据

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霍岩, HUO Yan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9

刊名:

医学综述

英文刊名:MEDICAL RECAPITULATE

年,卷(期):2012,18(11)

参考文献(14条)

1.纪宝华顽固性高血压治疗对策[期刊论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05)

2.张金枝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期刊论文]-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3(08)

3.胡大一高血压 2006

4.张泽灵心脏内科主治医生400问 1997

5.Yakovlevitch M;Black HR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a tertiary care clinic[外文期刊] 1991(09)

6.Weber MA;Julius S;Kjeldsen SE Blood pressure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n clinical events in the VALUE Trial[外文期刊] 2004(9426)

7.Staessen JA;Wang JG;Thijs L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a quantitative overview updated until 1 March 2003[外文期刊] 2003(06)

8.Staessen JA;Li Y;Thijs L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an update including the 2003-2004 secondary prevention trials[外文期刊] 2005(05)

9.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外文期刊]

2003(19)

10.Cifkova R;Erdine S;Fagard R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imary care physicians:2003 ESH/ESC hypertension guidelines[外文期刊] 2003(10)

11.姚远;袁洪降压达标的意义[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7(11)

12.陈才顺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对策[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7(07)

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期刊论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12)

14.刘国良糖尿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01)

引用本文格式:霍岩.HUO Yan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12(11)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 前言: 心脑血管疾病历来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每年都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如何能使广大群众更好地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希望能通过这种通俗易懂,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患者及家属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科学地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基本防治和保健方面知识。 1. 什么是脑中风?得了脑中风怎么办?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它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它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为了及早就医,就要对脑中风的早期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发病急、起病突然往往是脑中风的特点之一。另外,还可以有其它表现:头痛是常见的症状,脑出血时头痛更加剧烈,还可以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加重,常伴有呕吐、恶心症状,语言障碍,病人自己既不能说,也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或者是仅能听懂,但自己不能讲话。最常见的还是语言含混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它可以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有时也表现为单个肢体活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有的病人甚至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如烫伤、割伤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严重。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不要惊慌,先将病人平卧,头稍微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入肺中,同时还能防止舌、咽喉肌后坠堵塞咽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时还可以测量病人血压、并保持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联系当地急救中心,尽快把病人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还应特别提到的是,有些发病初期的病人,由于症状较怪,加之对脑中风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就医,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留下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怀疑患了脑中风,一定要尽快就医。 2.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脑组织和脑干的微小的梗死,一般病灶范围0.2-15立方毫米,至CT和MRI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愈来愈多的腔隙性梗死被证实,近年来已成为发病率较高的脑梗死类型,大约占脑梗死的20%-30%。反复发作并产生多个腔隙梗死灶又称为腔隙状态。 3. 为什么有些腔隙梗死的患者CT有病灶但临床却没有症状? CT显示病灶而临床却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又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或静止性脑梗死。目前的研究表明并非无症状,只是症状轻微,短暂易被患者忽略。另外无症状原因还决定于:1)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当病变累及内束的前肢、膝部、放射冠、基底节,外束和丘脑,并且病灶较小可以不出现症状。2)皮质下梗死也会无症状。因这些区域多半位于脑功能的相对静区,又不是神经传导束相对集中通过的部位,病变并没有影响神经系统的运动和感觉传导功能,所以也不会出现肢体的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体征。

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

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原解放军 304 医院 ) 神经外科 闫润民,李安民,张志文,傅相平,郭晓明 面对迅速发展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技术,您掌握了多少呢? 脑血管病变的确诊依赖于血管显影系统,目前 DSA 仍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 MRA 、CTA 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某些方面有取代 DSA 之势,还有 B 超、彩色多普勒、TCD 等在血管病变的筛选、术中监测、术后跟踪检查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DSA 技术在图像质量、判断血流方 向和优势供血等方面是其他检查手段 所不能比拟的。 脑血管造影(DSA ) DSA 显示的是造影剂充盈的血管管腔的空间结构,目前仍被公认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常规 DSA 正侧位影像中,颅内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之间常互相重叠,观察其相互关系必须通过旋转 X 线管选择最佳角度。而长期以来,这一角度的选择主要依靠医师经验进行判断,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 摘 要: 脑血管病变的确诊依赖于血管显影系统,目前DSA 仍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MRA 、CTA 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某些方面有取代DSA 之势,还有B 超、彩色多普勒、TCD 等在血管病变的 筛选、术中监测、术后跟踪检查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脑血管病 DSA MRA CTA

并需进行多次投照来寻找,检查难度大,费时费力。应用旋转 DSA(RDSA) 和血管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以通过一次旋转投照获得满意的三维血管影像,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通过 RDSA 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利用数据资源,对影像在三维空间做任意角度的观察 ( 甚至机架无法达到的角度 ) ,清晰显露出动脉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与周围血管解剖关系,有效避免邻近血管重叠或掩盖。此项技术突破了常规 DSA 一次造影只能显示一个角度和图像后处理手段少等局限性。它极大的方便了介入诊疗操作,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血管内治疗方案的设计,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对于颅内血管病变,CTA的首 要任务是发现和定性诊断,其次是综合 显示有助于治疗的信息。 CT 血管造影(CTA) 三维 CTA 在显示管腔空间结构的同时,通过仿真内窥镜以及原始的横断位图像,能观察到未被造影剂充盈的腔内病变和腔外病变,如动脉瘤内血栓。相对于 DSA 来说, CTA 在操作和费用上也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CTA 的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 优点: ?仅做静脉穿刺,创伤小,避免了 DSA 麻醉和插管所引起的并发症。 ?可任意角度动态观察颅内血管,更加客观和细致地显 T 血管的解剖结构,而常规 DSA 只能 1-2 个角度进行投照。 ?可同时显示颈内动脉系、椎动脉系和 Willis 环血管全貌,而 DSA 一次只能显示一条大血管及其属支。 ?时间短费用少。 ?受患者病情因素限制少,急性脑出血或蛛网膜出血患者,属病情危重,当临床怀疑动脉瘤或 AVM 可能为出血诱因时, DSA 检查受限, CTA 可作为早期检查可靠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知识普及调查报告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知识普及调查 报告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知识普及 调查报告 作者:陈斌(陈艳华.刘泽辉.郭晓勇.滕运峰.李军) 指导老师:李庆利 一、调查的背景、意义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们人类的生命健康,由于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虽然当前的医学已经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了一定的治疗手段,可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自己的发病特征,那就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多并发症。在中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已经达到了2.7亿人之多。 近几年中国患心脑血管病人群日趋增多,且趋于年轻化,据专家统计死于心脑血管病人数达1200万。心脑血管病早期防治研究在世界医学尚是空白,心脑血管疾病经医院检查出来已经成器质病变。西医在治疗心脑血管病也是缓解不能根治。早期心脑血管病,中医经过四诊即诊断出来。《难经》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古代医学家认为,脸部五色反应脏腑功能盛衰,《素问.经络论》说:“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中医四诊起源于战国时期,发展汉唐,成熟于明清。“有诸内必形诸外”现代美容界认为,紫外线对人体危害,造成色素沉着,红血丝,大红

脸等。 在中国众多的死亡病例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高达300万人,已经超多了死亡总数的50%,而且在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幸存者中,有75%的患者已经丧失了运动能力,而且有超过40%的患者成为了重残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也非常的高。脑中风患者在出院后一年内复发的人超过了30%,出院后五年内复发的患者超过了55%。而且由于中国当前的医疗状况,脑中风患者的复发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1倍之多。 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及时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让它不再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由此,也引开了此次调查的必要性。 二、调查地点 北方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南方以浙江沿海城市为例。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第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之一,中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变化范围在-29℃-36℃之间,年平均气温6.7-8.4℃,极端气温最高34.6℃,最低-30.6℃,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少雪;夏季时间较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就就是心脏血管与脑血管得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得“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得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得资料显示,50%左右得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得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得51%。基本信息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多发群体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常见病因 高血压,血液黏稠,吸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常见症状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传染性 无 目录 1病因介绍 2临床表现 3疾病检查 4诊断方法 5治疗方法 6病情现状 7预防护理 8饮食保健 折叠编辑本段病因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 脏与脑部得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与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得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得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得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得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得运动,加之生活环境得污染,空气中得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得

各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偏方

各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偏方

————————————————————————————————作者: ————————————————————————————————日期: ?

大蒜,姜,柠檬,苹果醋偏方 一位居住在伦敦的人的亲身经历,他去巴基斯坦开会的时候,突然胸口剧痛,后来被医院验出来,他的三条心血管已经被严重堵塞,需要做搭桥手术。手术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在这个期间,他去看一位回教国家古法治疗师。这位Hakim让他自己在家中做一个食疗,他吃了一个月。一个月后他去同一家医院做检查,发现三条血管干干净净,原来堵塞的地方已经全通了。他是一位虔诚的回教徒,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他把自己的经验放在网上分享,他的前后两张血管照片也放了在网上,在照片中,服用食疗之前与之后的分别连普通人也看得出来。 所需原料: 1杯柠檬汁 1杯姜汁 1杯大蒜汁 1杯苹果醋 1.蒜头去皮,姜去皮切小片,放入榨汁机榨汁,或者放入搅拌器打成浆,用网布隔渣,绞出汁。 2.将蒜头、姜汁放入瓦煲,加入柠檬汁与苹果醋,大火滚,小火慢煮,不要盖锅盖,让水份蒸发,大约需要半小时,剩下大约一半汁液。 3.温度降下后,加入蜜糖,仔细搅匀,蜜糖可能需要很多,主要是令汁液容易入口。 4.将成品储在有盖的玻璃瓶中,放入雪柜。 服用方法:每天早餐前服用一汤匙。大部分人的心血管疾病能得到根治。也可当作饮料,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预防感冒等疾病。 吃上一个月以后去医院做次检查,会发现血管干干净净,堵塞的地方已经全通了。 酸性的物质确实能够软化血管,扩张血管。有利于疏通血管的作用。 柠檬汁:柠檬是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高量钾元素和低量钠元素等。能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软化血管),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肌梗塞症状。近年来国外研究还发现,青柠檬中含有一种近似胰岛素的成分,可以使异常的血糖值降低。 姜汁:每天临睡前饮用热姜水1杯,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 醋泡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还可以促进消化,治感冒,治胃寒,增加抵抗力,当然也有许多其他的辅助治疗如吃醋泡姜还能治疗关节炎。 大蒜汁:大蒜的成分里含有血小板解聚剂,能使血流畅通。另外,大蒜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对抗那些对动脉壁造成损害使之硬化狭窄的诸多因子,长期食用能明显降低血脂含量,还可以软化血管、降血压等作用 苹果醋:含有丰富的果胶,维他命、矿物质和酵素,其酸性物质能疏通软化血管,还可以调节内分泌、降低血脂、排毒保健等。 基本归为软化血管,扩张血管,利于疏通血管。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目前在心脑血管领域主张终身服用的。可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是并不降脂也不治疗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药。 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软化和增

脑血管病变常用检查方法简解

脑血管病变常用检查方法简解 1.颈动脉超声检查: 无创,简单易行,实时成像,直观,重复性好,已成为颈动脉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并能够术前评价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及效果。 2.多普勒颅脑血管超声检查(简称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它与DSA、CT、MRI技术不同,它可以提供这些影像学

检查所不能得到的重要血流动力学资料,可以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存在,对症及时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的有效手段。 : 3.颈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简称CTA) .CTA诊断7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93%和94%, 4.颈头部核磁共振血管式成像检查(简称MRA)MRA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且比较成熟的血管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用于诊断和排

除血管病变的常用手段。在不用任何造影剂的情况下显示动脉瘤、血管狭窄和闭塞、动-静脉畸形等多种病变。 MRA是目前唯一的无创伤性、无辐射危害的、快捷、敏感性高的脑血管造影技术。MRA无需注入对比剂、避免病人接受射线辐射,能清晰显示血管的变异和异常。.虽然DSA仍是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但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MRA在临床应用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例如病变显示不受颅骨影响,可同时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willis环,利于观察颅内动脉供血全貌并进行两侧血管对比,这是DSA难以做到的。 5.脑血管造影检查(简称DSA) .医学界公认,DSA检查是所有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其他检查手段都是通过间接征象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如多普勒、彩超、核磁共振、心电图等检查,在发生梗塞、出血等较明显征象后才能判定血管病变,因诊查结果往往不能肯定,就影响到确诊和治疗。DSA检查不但能清晰明确地了解影像病变,而且在造影过程中就

2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之首。 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 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 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主讲人:陈志文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 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 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 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 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 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 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预防和食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预防和食疗 导读:心脑血管疾病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健康。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下面列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及警告信号。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 1、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干活动时加重。 2、干重活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 3、干轻活时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5、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6、感情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应,即消失。 7、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后即消失。 8、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便胸憋气喘、心跳加快。 9、睡觉时经常胸憋难受,不能平躺。 10、长时间躺卧后突然坐起来,感到胸部很难受。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及警告信号: 一、心肌缺血或心梗前会发生心慌,胸闷,憋气,四肢无力,心烦意乱,浅睡眠,或失眠,眩晕,健忘,易怒,冷汗,呕吐,一过性心绞痛等现象。 二、有的人并不会出现典型症状,更易延误病情判断;如有的人会牙痛,胃腹痛,或非相关部位痛感及不适,譬如曾有一位患者,眼晴视物不清,利用工作时间到我院眼科看病,进屋后,与眼科医生说话中,尚未来及检査,突然昏倒地上,医院内科外科联合会诊,紧急抢救无效死亡。其家属无法面对现实,曾把医院告了,认为其从无心脑血管疾病,身强体壮,是日仍上着班,看眼致死,最后经医学解剖,证明为心猝死所致。 三、脑溢血患者,发病前,多有头痛,眩晕,耳鸣,眼跳,视物不清,胸闷,憋气,烦燥,易怒,健忘,忧思,体乏无力,精神恍惚。发病之初头痛欲裂,言语不清,视障,呕吐,多有半身瘫痪症状,几不能辩物识人。

(完整)心脑血管疾病试题及答案06,推荐文档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 )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动脉血压的高低; (D)射血分数; (E)心率。 2、关于心排出量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左心室大于右心室; (B)等于搏出量X心率; (C)动脉血压可影响心排出量; (D)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 (E)与静脉回心血量保持动态平衡。 3、心动周期的等容收缩期时( ) (A)心房压<心室压; (B)心房压>心室压; (C)主动脉压<心室压; (D)心房压>动脉压; (E)主动脉压=心室压。 4、通常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 (A)心脏每搏排出量; (B)外周血管阻力; (C)心率;

(D)主动脉弹性; (E)循环血量。 5、形成水冲脉的原因是( ) (A)脉压增大; (B)收缩压降低; (C)舒张压升高; (D)吸气时右心室充盈压增高; (E)心包内压增高。 6、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第4相主要离子流是( ) (A)Na+内流; (B)K+外流; (C)Ca2+内流; (D)Cl-内流; (E)Na+泵离子流。 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 (A)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时现象; (B)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 (C)有复极2期平台期; (D)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 (E)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 8、心肌缺血心肌细胞頓抑的定义是( ) (A)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部分溶解; (B)心肌细胞肿胀,部分线粒体溶解;

(C)缺血改善后心肌细胞功能立即恢复正常; (D)心肌细胞萎缩; (E)心肌细胞形态正常,能量代谢障碍,收缩功能暂时丧失。 9、下列哪种说法最接近于心肌细胞凋亡的定义? ( ) (A)细胞皱缩变小,细胞膜将胞浆和断裂染色质包裹成小体,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B)首先表现为细胞肿大,然后细胞器溶解,细胞膜破裂,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降解; (C)细胞形态正常,能量代谢障碍,收缩功能暂时丧失; (D)细胞皱缩,部分线粒体溶解,当细胞环境改善可恢复 正常; (E)细胞器溶解,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 10、何为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 ) (A)梗死区域膨胀,而非梗死区域无变化; (B)梗死区域膨胀,心肌肥厚,左心室扩张; (C)梗死区域膨胀,心肌萎缩,整体左心室容积缩小; (D)梗死区域无变化,心肌萎缩,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E)梗死区域无变化,非梗死区域心肌肥厚,整体左心室 容积增大。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心脏压塞的Beck三联征是指什么?( ) (A)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怒张,心音低钝遥远;

心血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

全面认识高血压 ——主讲人: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副教授周桃元 【主持人】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你的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就在我们身边。我国高血压已突破3.3亿,其中1.38亿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所以我们一起来全面认识高血压。今天我们请到了权威专家,来自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的副教授周桃元主任,周主任您好。 [周桃元简介] 周桃元,男,1965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祁阳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省中医心血管科学会委员及永州心血管科学会委员。曾在湘雅医院进修心血管科一年,每年都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会议2-3次,毕业后一直从事科临床工作,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诊治各种心血管科疾病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十七篇。 [周主任] 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周主任,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是哪种疾病? [周主任] 是高血压病。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跟高血压有关的疾病。 ?每100个脑出血病人中有93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脑梗塞病人中有86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冠心病人中有50~70人患高血压。 【主持人】高血压总是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健康,早期患者并

无明显的不适感,因此高血压患者并不重视,我国的高血压现状怎样? [周主任] 我国高血压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可以概括为:三高、三低、三误区。 三高:患病率高(11.26%);死亡率高(41%);致残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35.6%);治疗率低(17.1%);控制率(4.1%)。 三个误区: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 【主持人】什么是血压? [周主任]血液要想在全身流动就需要有压力,血压就是指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主持人】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怎样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高血压的标准是多少? [周主任] 诊断高血压时要确诊血压值,通常是用三次非同日同时的平均血压,也就是说测三天不同时辰的三个血压值,取其平均值。量血压时要注意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在20C。左右,要以右手为准,取坐位,当然必要时可以测立位,甚至下肢血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有头痛、头昏、心悸、耳鸣等症状,少数患者则在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发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或(和)舒压≥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5/75mmHg. 血压高低与症状不成正比,有无症状都要常规测血压。 【主持人】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周主任]有以下情况的人,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大:吸烟、饮酒过量、焦虑、不经常活动、肥胖、摄入盐和脂肪过多,胆固醇高,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发布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发布 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及患病率持续增长,已经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与此同时,面对心血管病高发的严峻形势,国内外心血管病预防工作也取得了许多进展。为此,我们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吸取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在2011 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的基础上更新了内容,发表为《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临床心血管病的预防工作。本指南涵盖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基于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等内容,本文仅就二级预防的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 年第一期。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一、卒中二级预防(一)危险因素控制推荐意见如下:(1)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 m H g ,应启动降压治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 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 以下。由于低血液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 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2)对于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 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LDL-C 降至1.8

mmol/L (70 mg/dl )以下。(3)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 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卒中或TIA 事件,推荐HbA1c 治疗目标(二)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TIA 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推荐意见如下:(1)对非心原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建议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150 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达莫(200 mg)2次/d 或西洛他唑(100 mg)2 次,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药物。(3)发病24 h 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原性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W 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缺血性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4)发病30 d 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99% ) 的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 d。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均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5)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或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第一,生活规律化;第二,饮食科学化;第三,文体活动经常化。 “八项注意”第一,保持血压正常;第二,保持正常体重;第三,保持正常血脂;第四,饮食平衡;第五,戒烟、控酒、减盐;第六,坚持适度体育锻炼;第七,重视精神心理卫生;第八,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三大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之一。而最重要的是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以,脑卒中病重在预防。一般认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及致残率均显着上升。 一级预防是以防止危险因素发生为目的的。主要应做到:合理饮食,提倡低盐、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少吃肉;改变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化,注意劳逸结合。 二级预防是针对自身已经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为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有嗜烟、酗酒史的人,都应该进行二级预防,进行一些预防性的治疗,将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预防脑卒中的以下要诀 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所以,要预防脑卒中,首先要预防高血压。 防治脑动脉硬化预防脑动脉硬化应当从儿童时做起,主要措施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控制饮食,防止肥胖,不吸烟,不饮酒等。对于已经患有脑动脉硬化的人,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包括合理用药。调节血脂的药物很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地使用,而且用药的种类,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基本信息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多发群体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常见病因 高血压,血液黏稠,吸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

代谢 常见症状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传染性 无 目录 1病因介绍 2临床表现 3疾病检查 4诊断方法 5治疗方法 6病情现状 7预防护理 8饮食保健 折叠编辑本段病因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 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 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感谢聆听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

脑血管病变常用检查方法简解

1.颈动脉超声检查: 无创,简单易行,实时成像,直观,重复性好,已成为颈动脉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并能够术前评价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及效果。 2.多普勒颅脑血管超声检查(简称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它与DSA、CT、MRI技术不同,它可以提供这些影像学检查所不能得到的重要血流动力学资料,可以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存在,对症及时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的有效手段。

: 3. 颈头部CT 血管成像检查(简称CTA ) .CTA 诊断7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93%和94%, 4. 颈头部核磁共振血管式成像检查(简称MRA ) MRA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且比较成熟的血管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用于诊断和排除血管病变的常用手段。在不用任何造影剂的情况下显示动脉瘤、血管狭窄和闭塞、动-静脉畸形等多种病变。 MRA 是目前唯一的无创伤性、无辐射危害的、快捷、敏感性高的脑血管造影技术。MRA 无需注入对比剂、避免病人接受射线辐射,能清晰显示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虽然DSA仍是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但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MRA在临床应用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例如病变显示不受颅骨影响,可同时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willis环,利于观察颅内动脉供血全貌并进行两侧血管对比,这是DSA难以做到的。 5.脑血管造影检查(简称DSA) .医学界公认,DSA检查是所有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其他检查手段都是通过间接征象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如多普勒、彩超、核磁共振、心电图等检查,在发生梗塞、出血等较明显征象后才能判定血管病变,因诊查结果往往不能肯定,就影响到确诊和治疗。DSA检查不但能清晰明确地了解影像病变,而且在造影过程中就可了解血管内血流、血管壁等情况,全面判断血管结构及功能变化,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了DSA因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人体各部位疾病都可诊治;不仅对血管性病变,对非血管性病变引起的疾病同样可以做确诊和介入治疗,如肿瘤等复杂疾病 虽然DSA仍是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你知道吗?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以及与之相关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而且危害大。其中特别是高血压,是引起脑中风、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三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的“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高血压是引起各种心血管病和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危险性就升高30%。 而降血压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收缩压下降10-12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即能减少42%的中风率和20-25%的冠心病发病率。肥胖、烟酒、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生活方式调整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延缓其发展,而且生活方式的调整还是药物治疗的重要基础。防治心血管病的生活方式调整可概括为“均衡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胸开朗,生活规律,正规用药”,也可称之为心血管保健措施的“六诀方针”。 一、戒烟限酒 1.限制饮酒:高血压应戒酒,因饮酒可降低降压药物的药效。男性如饮酒应20~30克酒精/天(40度白酒1两),女性10~15克/天(半两)。 2.彻底戒烟: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吸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简言之,吸烟百害无一益,因此应立即彻底戒烟。 二、适当运动 运动有助于保持理想体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还有助于降低血压。不过,

应注意做有氧运动,不觉辛苦为度,如每天30~45分钟的慢跑,每周数天。从保健角度看,缺氧运动对身体有害。已患有心血管病者不要做竟技性运动。 三、心胸开朗 乐观能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易使人们经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状态,而导致心身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一定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健康的心境。人应奋斗,但不要太在意成败,最好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来对待成败。 四、正规用药 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均应专科正规治疗。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千万不要只吃中成药就了事,千万不要乱投“游医”,否则吃亏的是自己!要相信科学!不相信科学是最可怜的“无知”,是最大的“可悲”。 服药应规律和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阿斯匹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应提倡广泛使用。患有冠心病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心绞痛发作时含服。前胸压榨样疼痛20分钟不缓解者应立即到医院心血管科就诊,以防急性心肌梗死。 五、生活规律 保持规律的生活是机体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最重要的是饮食规律和睡眠规律。吃饭有一餐没一餐,一餐饱一餐饿,经常熬夜熬通宵,接着连睡一两天,这样生活的人不患病才怪!工作和生活作息时间尽可能规律,有午睡习惯者如有条件最好适当午休。 六、均衡膳食 均衡膳食就是要求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减少食盐摄入量。 1.减少钠盐:成人每天5~6克钠盐即可满足正常需要。注意减少烹调用盐,少用酱油,少吃咸菜及盐腌食品。也可用低钠盐、健康保健盐。“限盐”就是要求每日钠盐摄入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