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

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医嘱送至护士站存放)。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收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

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

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手卫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要求如下: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对医院职工开展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3.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I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类和?类区域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洁净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2)?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类区域包括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3)?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及病房。

4.医院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口腔科、人流室等重点部门应采用流动水洗手,洗手液和干手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5.进行外科手消毒时,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

6.手卫生方法: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在频繁接触病人的诊疗过程中,当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当接触传染病人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7.洗手后可使用无菌纸巾擦手,若使用擦手毛巾,则盛装无菌巾的容器应当定期消毒。

8.每季度或怀疑感染流行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根据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等相关文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保卫处、护理部、后勤产业集团负责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2.生活垃圾置黑色垃圾袋中,由专人定时收集,院内用密闭容器按固定线路进行运送,不能污染环境。集中收集后的生活垃圾应请环保部门及时运走,如无法及时运走的生活垃圾,必须置密闭容器中存放。

3.治疗室内的废物筒应加盖或置存放柜内,分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利器盒等。未被污染的废弃物(如药品外包装,输液器、注射器外包装等)可以当作生活垃圾处置。敷料、棉签、玻璃安瓿、破碎玻璃器皿分别置于套有黄色垃圾袋的容器中,小心处理以免损伤。放射性与细胞毒的废物置红色垃圾袋中。

4.输液瓶虽不属于医疗垃圾,但应作为危险物科内专人管理、登记,专人(玻璃瓶由药剂科收集;塑料瓶由总务保卫处收集)负责收集、登记,并交于有资质的机构集中处置。

5.临床产生的医疗垃圾必须置黄色垃圾袋中,当装满3/4时扎紧袋口后放入专用医疗废物暂存容器中,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应防渗漏,外表面粘贴有明显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的标签;并贴封口贴(注明产生地点、时间、类别、重量、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科室内的医疗废物暂存地应粘贴医疗废物标志。

6.废弃后的注射器与输液器的针头等利器放入利器盒,由专人进行统一调换,减少工作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7.除去针头的针筒、输液器应放入套有黄色垃圾袋的筒中,由专人收集、称重、记录(在封口贴处及记录本上),临床科室每日固定责任人签名认可,并存留交接单。暂存处由专人收集、堆放,并与收集人员交接、记录,避免流失和减少环境污染;及时核对科室收集总量应与运出医院的总量一致,以免流失。 8.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口罩、帽子、鞋套、中单、尿布、便盆等按医疗废物处理。 9.实验室、病理科、手术室等的检验物、标本、断肢及接种动物应按病理性废物处理。病原体的培养基、菌种等高危废弃物,应先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10.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废物及特殊感染垃圾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垃圾包装袋,并及时密封,贴封口贴,并注明。

11.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各类废物不得取出。包装物或者容器外表面被污染,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12.禁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如不慎将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中,则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13.医疗废物由医院专人、定时、固定线路、密封容器进行收集、运送,不能污染环境。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14.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负责登记各部门医疗废物的产生量(袋数及重量),并请该部门人员确认。医疗废物装箱时,箱外要标明袋数,并加以登记。 15.垃圾收集人员应做好必要的防护,如工作衣、手套等。应及时清运,按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指定暂存地。

16.医院集中存放医疗废物的房间必须上锁,避免流失。

17.垃圾房应每天进行清洗、消毒,外墙粘贴有明显的医疗废弃物警示标识、“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和医疗垃圾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有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储存容器应绝对密闭,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有上下水、洗手等设施。

18.废弃的麻醉、精神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19.任何人不得将医疗废物自行外运、外卖,医疗废物定期(48小时内)由医废处置中心回收、焚烧,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20.发生医疗废物处理事故后,按照医院制定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处置,在48小时内上报省卫生厅和环保局;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

3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在24小时内上报,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可能传染病传播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如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的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粘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特殊感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

为了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对医院职工的感染,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做好标准预防,如一旦发生锐器刺伤情况,立即按下列规定进行:

1.立即用软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的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5%的酒精或0.5%碘剂对伤口局部清洗消毒、包扎处理。

2.尽可能了解暴露源的危险程度。

3.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及感染管理科,并做相应登记。

4.由感染性疾病科指导预防及治疗(书写相关病历)。

5.预防保健科除对刺伤职工进行血样监测外,并追踪随访六个月。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先抽血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并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抗体阴性者于皮下注射乙肝疫苗(按0月、1月、6月间隔),随后复查血液乙肝标志物。

6.相关检查及应急处理(保护性措施)的相关费用由个人交付后,医院定期统一审核报销。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

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

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

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

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

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

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

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

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

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三)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

评价;

(四)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

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五)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六)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七)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八)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第八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三)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四)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五)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六)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七)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八)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九)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十)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十一)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十二)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九条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疾病控制、传

染病学、临床检验、流行病学、消毒学、临床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的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起草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诊断的技术性标准和规范;

(二)对全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三)对全国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四)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负责指导本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性工作。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第二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应当根据情况指导医疗机构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和控制工作,并可以组织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人员培训

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专业技术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十四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第二十六条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第二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各项工作和控制措施;

(三)消毒灭菌与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状况; (四)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工作情况;

(五)现场检查。

第三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存在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或者暂时关闭相关科室或者暂停相关诊疗科目。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对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调查取证等工作,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和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一)未建立或者未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 (二)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以及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违反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四)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

(五)未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六)未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职业卫生防护。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未按本办法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四)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五)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第三十七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部门归口管理。

第三十八条采供血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参照本办法。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原2000年11月30日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同时废止。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特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章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

第四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第六条在医疗机构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一)?类和?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类和?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二)?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三)?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

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第三章手卫生设施

第七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般手卫生设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三)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手卫生设施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第八条手消毒剂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选用的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手消毒剂对医务人员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 (三)手消毒剂的包装应当能够避免导致二次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传播。第九条外科手卫生设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外科洗手池应设置在手术间附近,大小适度,易于清洁。 (二)外科洗手池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台的数量设置,不应当少于手术间的数量。

(三)外科洗手可以使用肥皂、皂液,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使用抗菌肥皂或者皂液。

(四)盛装肥皂或者皂液的容器应当每周进行清洁消毒,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时,容器内剩余的皂液应弃去,使用固体肥皂应当保持干燥。

(五)用于刷手的海绵、毛刷及指甲刀等用具应当一用一灭菌或者一次性使用,洗手池应当每日清洁。

(六)外科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当采用非接触式,手消毒剂放置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七)外科洗手后使用无菌巾擦手,盛装无菌巾的容器应当干燥、灭菌。 (八)

洗手区域应当安装钟表。

第四章一般手卫生方法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四)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五)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第十一条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一)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二)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三)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1. 掌心对掌心搓揉

2.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 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4. 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四)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第十二条医务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

(一)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二)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三)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一)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二)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三)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四)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五)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第五章外科手消毒方法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应当达到以下目的:

(一)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二)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第十九条外科手消毒剂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能够显著减少完整皮肤上的菌落数量。

(二)含有不刺激皮肤的广谱抗菌成分,能够在手术期间内连续发挥杀菌作用。

(三)作用快速。

(四)与其他物品不产生拮抗性。

第二十条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应当遵循以下方法:

口腔门诊部院内管理制度汇编(DOCX 59页)

口腔门诊部 院内管理制度汇编 (试行) 2018年1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规章制度,减少医患冲突,消除安全隐患,有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本单位长足发展。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本门诊部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汇编。 本制度汇编需要所有员工加强学习并遵照执行,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加以完善和补充,使之更加适应本门诊部的管理工作。

目录 一、岗位职责 负责人岗位职责……………………………………………………… 医师岗位职责………………………………………………………… 护士岗位职责………………………………………………………… 药剂人员岗位职责…………………………………………………… 医技人员岗位职责…………………………………………………… 二、人员管理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制度……………………………………………… 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制度………………………………………………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技能定期评估制度………………………………………… 护理新技术准入制度…………………………………………………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学习培训制度………………………………………………………… 三、医疗质量 口腔四手操作技术规范……………………………………………… 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门诊工作制度………………………………………………………… 门诊病历书写要求……………………………………………………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处方书写制度………………………………………………………… 护理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治疗室工作制度……………………………………………………… 查对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处置室工作制度………………………………………………………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抢救制度……………………………………………………………… 抢救车管理制度……………………………………………………… 四、医疗废物、污水管理 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杀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与流程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医嘱送至护士站存放)。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收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着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手卫生管理制度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医学口腔院感管理制度汇总

目录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消毒药械的管理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标准预防原则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 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后附) 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手工清洗清洗、保养流程(后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制度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 2、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应出具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验看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并索取其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持有商的印章。 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不得使用。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 6、应有植入物、高值耗材管理制度,购入时索取相关证件,有购入、使用记录,粘贴条形码,并可追溯。 7、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消毒药械的管理 1、医疗机构统一采购消毒剂。 2、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

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 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配制方法、 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定期培训,使医务人员熟悉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方法。 3、配有方便医务人员洗手的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使用皂液或肥皂,皂盒应有良好的滤水功能。 4、医务人员当手部有污染时,应洗手。当不便洗手或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直接接触每个顾客前后;接触患者粘膜、伤口、血液、体液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6、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内(见图A.1)、外(图A.2)、夹(图A.3)、弓(图A.4)、大(图A.5)、立(图A.6)、腕。

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要求规范46768

医院感染监测规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卫生部2006年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空间分布、人间分布、时间分布、暴发因素与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2、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4、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

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5、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6、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二、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

口腔科门诊各项规章制度汇编

口腔门诊部各项规章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2、科室医院感染规章制度 3、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4、各类口腔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制度 各类口腔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的消毒制度 5、口腔科诊疗环境、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的 消毒制度 6、各类口腔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 制度 7、口腔器械消毒、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积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4、定期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做到合理使用抗感染药。

5、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7、医务人员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8、做好卫生员、陪人、探视者、配膳员的卫生管理。 科室医院感染规章制度 1、在院领导及院内感染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消毒隔离等工作,定期分析与考评,层层负责,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控制。 2、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则。

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4、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目镜,每处理完一个病人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5、传染病患预诊离开后,一切用物立即更换并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6、各诊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及消毒液泡手设备,开诊前后用消毒液擦拭诊室内物品表面及拖洗地面。 7、诊室、治疗室、消毒室每日照射消毒二次,“84”消毒液按规定更换,监测并登记。 8、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医院感染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科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5、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6、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7、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8、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9、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10、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1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

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12、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 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13、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4、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 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5、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 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6、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 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7、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 物。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 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 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与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与流程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实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责任制,院长为医院第一责任人。负责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领导管理。 二、各科室主任是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的科室责任人,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履行本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职责。 三、医务人员应当掌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报告时限、处置工作及质量管理等要求。一量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及时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检验和干预,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四、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医院内发现以上情形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一、)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五、医院内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六、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科室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七、各科室应当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报告 ⑴口头报告: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①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②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⑵书面报告: 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2、应急处置 ⑴隔离诊治病人

完整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使用版)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输液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治疗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

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会议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主要议定的事项: (1)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管理制度; (2)参与医院消毒药、械的购入,并对其购入、使用、保管进行监督管理; (3)对照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对医院的扩建、改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5)遇到紧急问题和突发事件随时召开会议,讨论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4、每次会议均有记录,保存3年。

口腔院感管理制度汇总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消毒药械的管理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标准预防原则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 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后附) 口腔诊所牙科手机手工清洗清洗、保养流程(后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制度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 2、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应出具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验看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并索取其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持有商的印章。 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不得使用。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 6、应有植入物、高值耗材管理制度,购入时索取相关证件,有购入、使用记录,粘贴条形码,并可追溯。 7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消毒药械的管理 1、医疗机构统一采购消毒剂。 2、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 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配制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定期培训,使医务人员熟悉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方法。 3、配有方便医务人员洗手的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使用皂液或肥皂,皂盒应有良好的滤水功能。 4、医务人员当手部有污染时,应洗手。当不便洗手或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直接接触每个顾客前后;接触患者粘膜、伤口、血液、体液前后; 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6 、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内(见图A.1 )、外(图A.2 )、夹(图A.3)、弓(图 A.4)、大(图A.5 )、立(图A.6 )、腕。 图丄1学心相对拯搓g V 2手指交匹岸心对手背極搓图儿3手指交叉,當心相对揉搓 图几A弯曲手焉关节在激心揉搓5稱指在章中揉搓图九&扭尖在家心中拯援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2、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见附录A。 3.1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 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2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 内进行报告: a)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3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4.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5、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 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 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 个月以上。 c )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1)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当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医务科,并于12小时向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当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 (1)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报告进行报告和处理。 5、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不迟报。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构成。 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王英斌(院长) 感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焕新(副院长) 毛卫庆(护理部主任) 张亚萍(主任)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检验科、功能科主任,监测医生、监测护士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检测样本的采集,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组织对高危人群进行卫生应急体检,协助做好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向现场指挥部提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医疗救治措施建议。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调查控制流程 出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临床科室必须及时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其基本步骤为: 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证,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着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感染源: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患者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 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疾控中心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口腔医院规章制度

口腔医院规章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积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4、定期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做到合理使用抗感染药。 5、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7、医务人员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8、做好卫生员、陪人、探视者、配膳员的卫生管理。 科室医院感染规章制度 1、在院领导及院内感染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消毒隔离等工作,定期分析与考评,层层负责,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控制。 2、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则。 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4、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目镜,每处理完一个病人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5、传染病患预诊离开后,一切用物立即更换并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6、各诊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及消毒液泡手设备,开诊前后用消 毒液擦拭诊室内物品表面及拖洗地面。 7、诊室、治疗室、消毒室每日照射消毒二次,“84”消毒液按 规定更换,监测并登记。 8、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 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在科室主任领导下工展工作。 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进行预 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进报 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有医院感染反馈,改进及处 理登记本。 3、门诊布局合理,分区无逆流与交叉,各牙椅之间用适宜的隔 帘分隔(高1.6米左右),并有配套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快速干手设 备及手消毒液。有独立的器械消洗、消毒、灭菌室。各诊室加强自 然通风,治疗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座椅及地面。每日工作 前后用紫外线或臭氧进行空气消毒30min-60min分钟;每周对工作环 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 4、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疾病标准预防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方面的知识,加强工作人员及清洁器械工人的岗位培训,提高自 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 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及手术隔离衣(小围兜)、防护屏、护目镜,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 24 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即送到感染科。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 24 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医院感染流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

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口腔门诊各项规章制度

口腔科门诊各项规章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2、科室医院感染规章制度 3、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4、各类口腔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制度 各类口腔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的消毒制度 5、口腔科诊疗环境、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的 消毒制度 6、各类口腔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 制度 7、口腔器械消毒、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积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4、定期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做到合理使用抗感染药。 5、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7、医务人员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8、做好卫生员、陪人、探视者、配膳员的卫生管

理。 科室医院感染规章制度 1、在院领导及院内感染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消毒隔离等工作,定期分析与考评,层层负责,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控制。 2、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则。 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4、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目镜,每处理完一个病人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5、传染病患预诊离开后,一切用物立即更换并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6、各诊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及消毒液泡手设备,开诊前后用消毒液擦拭诊室内物品表面及拖洗地面。 7、诊室、治疗室、消毒室每日照射消毒二次,“84”消毒液按规定更换,监测并登记。 8、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 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 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 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 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 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 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 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 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 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

x x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

注:若经会诊确定为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 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科学、规范、及时、有效地做好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保障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1.目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规范和指导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3.应急组织 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3.1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分级响应程序,负责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 3.2各成员部门的职责: ①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级别确定,对卫生处置进行技术指导,提出防控措施;对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指导。进行医生人力协调工作,监督指导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等。 ②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与隔离等规章制度和护士人力协调工作; ③院感专职人员及时准确地完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及调查评估工作;作好有关记录,完成暴发事件的调查报告;负责提供消毒隔离技术支持和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负责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报告。 ④医技科(检验室)承担相关检测工作,注意保存菌种以备进一步检测分析。法定传染病的菌毒种或特殊的菌毒种要及时送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保存。 ⑤药剂科、后勤部门负责应急药品、物资采购工作;提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质: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等,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4.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的判定标准、终止条件以及分级 4.1 判定标准在短时间(1周)内连续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且有大范围蔓延趋势,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4.2 终止条件末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doc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24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措施。 10.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及各病区(科室)如监测出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查找原因,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11.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的日常监测工作。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