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框敬畏生命课时卷练习

2020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框敬畏生命课时卷练习
2020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框敬畏生命课时卷练习

敬畏生命

一、单项选择题

1.骆抗先常常自勉:“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可想做的事情还很多,我要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给病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告诉我们

①不应该漠视自己的生命②可以漠视他人的生命,因为他人的生命与我们无关

③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④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酒驾入刑”以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逐渐被更多的司机接受并自觉践行着。“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实际上是一种

①对生命的尊重②没有担当的表现③对法律的敬畏④对有法必依的践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面漫画《悲剧》警示人们

A.不要漠视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善待他人的生命

B.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

C.要珍惜和善待自己的生命

D.人的生命是脆弱的

4.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身体健康的是

A.坚持体育锻炼,积极锻炼身体 B.注重餐饮养生,为身体多补保健品

C.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不喜欢的不吃 D.放假在家晚睡晚起,养精蓄锐

5.一方面大暴雨袭击群众性命堪忧,另一方面解放军官兵与暴雨抢时间救助。由此可见

A.动植物的生命力比人类强 B.我们要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C.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 D.面对暴雨袭击,人民群众是无能为力的

6.70多岁的老人朱光宣发现一个小女孩掉入水塘后,尽管自己刚中风,腿脚不便,仍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南京市江宁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对他进行了表彰。我们向朱光宣学习,就要做到

①发现同学不小心掉入水塘的深水区,我们即使不会游泳,也要跳下去救人

②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不仅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要关心他人的健康

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无论如何只爱护自己的生命

④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的健康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科学巨匠霍金的话表明他

A.有顽强的生命力 B.有高雅情趣

C.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D.过于自信

8.《星光大道》走出的著名盲人歌手杨光,虽然是一个从没有见过阳光为何物的盲人,却用歌声唱出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与热爱,他从来没有在逆境中自怨自艾,而是用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杨光的事迹说明

①任何时候都应珍爱生命,永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②挫折是强者磨砺意志的阶梯

③自尊自信、热爱生活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

④只要拥有自信和坚强的意志力,就一定能取得人生的辉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9.“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高龄孤寡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子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他

A.珍爱生命,悦纳自我 B.不断进取,发展自我

C.敬畏生命,关爱他人 D.冷静客观,认识自我

10.小强所在的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逃生演练、紧急疏散等活动。他对此举不以为意: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瞎练吗?下列说法中,最能说服小强的是

A.人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关爱生命从小事做起

B.人们全都是为了自己活着

C.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D.通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活动实现生命价值

11.关于“生命的接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一代又一代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生命的传承仅指个体身体生命的接续

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④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远离危险,是我们青少年自我保护的基本措施。树立安全意识,需要我们熟悉各种警示标志。下列消防警示标志及其含义按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禁止堆放——禁止烟火——禁止用水灭火——禁止放易燃物

B.禁止用水灭火——禁止烟火——禁止放易燃物——禁止堆放

C.禁止放易燃物——禁止用水灭火——禁止烟火——禁止堆放

D.禁止堆放——禁止放易燃物——禁止用水灭火——禁止烟火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目前许多中学生不知生命之短暂,人生没有梦想,荒废学业,沉迷于游戏机、网吧,为追求时尚,穿名牌,买手机,这难道不是虚度光阴吗?“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努力读书,没有学识,只得漂漂荡荡在人世间,这往往是不知青春宝贵之人的结局。要想化悲剧为喜剧,只有树立目标,珍惜青春,珍惜生命。

材料二:中国式家庭教育: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说什么,学生只要学习就好了,你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要管,家长全部给包办了。这样就让学生根本就没有一点社会承受能力。受到一点小挫折,就直接心理崩溃,导致校园或家庭悲剧不断发生。

阅读材料,运用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假如你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让你去劝说他,你准备怎样劝说?

14.材料一:“您勇敢的逆行,让我们更加安全,向英勇的消防员致敬!”

——《最伟大的逆行》

材料二:2015年1月16日,年仅33岁的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即便到了离开时,她仍然选择了以另一种大爱的方式存在——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曙光中学团委会决定开展“向身边的英雄人物学习”的宣传活动,现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列举能吸引同学们参与的活动形式。(至少两种)

(2)“消防队员面对危险勇敢逆行、姚贝娜捐献眼角膜”都在告诉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请问如何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3)敬畏生命,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3.(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不珍惜生命的现象

(2)假如你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让你去劝说他,你准备怎样劝说?(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6分)

从生命的角度: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是不可逆的;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责任;我们要学会敬畏生命等。

从学习的角度:学习能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学习给生命添加养料;学习点亮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等。

从少年有梦的角度: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从三个角度去答题,可以给满分)

14.(1)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黑板报评比等。

(2)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3)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同学生病了,积极提供帮助;平等待人,礼貌待人;看到老人跌倒了,前去帮扶;遇到受伤的动物,向有关部门反映;主动接受安检;拒绝食用、购买野生动物等。

第1单元第2课第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导航] 情景导入学习目标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 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范缜挺 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 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 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范缜与名流们的争论涉及哲学上的什么问题?研 究这一问题有何意义?学习本框,你将豁然开朗! 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重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 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自身实际,说明生活中必须面 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教材P10“探究问题” 提示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

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提示:(1)×(2)×(3)× 教材P11“探究问题” 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等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制订必须从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订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点一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背景材料】 材料一观察漫画

生活与哲学 第八课 知识点整理(全)

政治-哲学与生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解释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2、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理: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 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不可抗拒的规律。 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过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 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 折的过程。 方法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 接受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职务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Eg:再长的路,一步步走都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一步都不能走完。 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 坏苹果法则 蚂蚁效应 适度法则:物极必反/过有不及/适可而止/掌握火候 5、方法论 1)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在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Eg: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循序渐进(要有量的积累,不打无把握的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命至上 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 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2、敬畏生命的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本框题主要阐述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的相关知识,与下一框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八课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通过前面已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国家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本节课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使得政治教学能够更好、更真实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是中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真正进行社会参与,因此在对“发展的普遍性”的认识,以及“发展的实质”认识上不够精准,这也给学生理解这节课的基本观点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难点 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感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树立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道路。 2、理性精神:通过感悟自然、社会和人之认识的发展,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3、公共参与:通过自身接触的发展成就,自觉投身到新时代社会

发展的大潮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策略 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相结合。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恰当使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背诵相关知识,并随机抽查背诵情况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越来越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这体现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带着这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三)自主学习 了解发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完成自学展示环节通过展示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和疑难困惑,为授课提供依据指导。 通过阅读明确“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通过阅读和圈划,让学生明确易错点,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 (四)合作学习 通过三个视频,小组合作讨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得出发展的普遍性,通过图片展示,辨别是否所有的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1 守护生命 教案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1课时守护生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 标 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培养追 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拍照的时候只有4岁。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他的脸立刻收紧。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富兰克林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 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 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 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对,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3.正确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小张同学并没有因为同学笑话他为“翠花儿”而闷闷不乐,而是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 请大家说一说,小张的优点有哪些? 提示:小张同学不仅懂得坚持做正确的事,对同学的玩笑和笑话也很宽容,他能够正确地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教师小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1.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教材P102—103) (1)展示遗存的绘画作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敬畏生命》教案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命至上 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 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

2016秋高中政治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于2016年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三五”规划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谋经济转型,这不是国家拍脑袋决策,①而是依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抉择,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 【设问】试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

第二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分析 答案:(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我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依据了国内外发展形势,正确地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十三五”规划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一、选择题 1.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这一观点是( ) A.意识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B.思维与存在无同一性的不可知论 C.物质决定意识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可知论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仁与义、是与非没有绝对的取舍标准,无法辨别清楚。此观点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其他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这些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集中讨论的问题都与哲学有关,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选C。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A选项错误。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选项错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D选项错误。

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称之为“时代的发展”的观点 A.正确地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具有超前时代性的观点 C.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D.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对象的反映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整体和部分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下列说法中与右图漫画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水。”(《荀子·劝学》)这一古语体现的思想是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在电脑尚未全面普及,部分家庭上网还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网吧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较快的接入速度、灵活便捷的上网方式,为网民上网查资料、学习科学知识、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管理没跟上,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回答5~6题。 5.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D.新事物一般都要经 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6.对待上述现象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对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要承认和接受 B.只要有负面影响的东西必须彻底消灭 C.要热情地支持新事物并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其不足 D.坚决取缔网吧,以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7.右图漫画启示我们

17.敬畏生命-道德与法治人教七上2016新编

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坚强与力量,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2)树立自己的生命与周围其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意识,关爱他人。 2.能力目标 (1)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 (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 (2)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3)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敬畏生命。 难点: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敬畏生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本课通过“全力搜救失联马航客机”“陶行知的困惑”等多样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通过“我是一个生命”的“阅读感悟”和“善的力量”等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2.学情分析 (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3页“运用 你的经验”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 评和引导。 学生认真思考,回 答问题。 从学生的日常 经验入手,感受敬 畏生命的情感。 探究新知 一、生命至上 播放视频《失联客机》,组织学生 进行教材第94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洪水、泥石流、地震救援、为 灾难事故祈祷祝福的图片,提问:你认 为生命是顽强的,还是脆弱的? 展示知识点: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 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 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 学生认真思考,回 答问题。 学生以学习小组 为单位进行探究与分 享,并选代表发言。 通过视频,创 造哀伤的氛围,增 强学生的感受能 力,调动学生积极 性。让学生知道生 命是神圣的,要敬 畏生命,生命的价 值高于一切。 列举事例,让 学生感受生命的脆 弱与顽强,让他们 能辩证地看待生 命,从而敬畏生命, 珍爱生命。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许伟伟 网络首发切勿侵权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集体备课教案学科:道德与法治 教研组长审批:周次:课题:敬畏生命 课型:新课 1 课时累计课时数:主备人: 使用人: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生命至上。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教案 个性修改【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二. 导入: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 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三. 讲授新课 知识模块一生命至上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 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2、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3、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3、答案提示: (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4、答案提示:不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敬畏生命》优教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敬畏生命》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珍视生 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 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能力目标 1.提髙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 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敬畏生命。 突破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阅读、观察、 比较、思考交流、倾听、研讨,使学生领悟人的敬畏心与道德,懂得自己与其 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懂得当我们对生命怀有 敬畏之心时,我们才会由衷地珍视生命。让学生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 能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有效地达成本 课时的教学目标。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方法1: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美丽的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过程: 1.教师:同学们,生命不止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身边所有人,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然而生命是脆弱的,如在5.12大地震中,有69197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离我们而去。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3页的一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问题。 3.学生回答,教师纠偏。 4.教师归纳: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举行哀悼纪念活动,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祖先、先烈和死难者同胞的哀思之情。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方法2:问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导人新课,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 过程: 教师: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2014年,为找寻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数亿美元的国际协助。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A: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也是神圣的。 学生B:值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非常棒。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有关生命的话题“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制定自学提纲,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分

2015届高三第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一框学案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记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2、比较新事物和旧事物;解释发展的概念和实质。 3、列举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概括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哲学观点说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二、重点与难点: 发展的概念和实质 三、知识清单,找出/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 1、发展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3、什么事物是新事物?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是什么?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 说明: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 说明: 3、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广东茂名一模)32.“虎妈”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手段使得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狼爸”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有专家认为,这些“成功”样本使教育迷失了其本应带给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的真谛。可见() A.该理念是脱离客观存在的反映 B.做事情应该顺应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C.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接受挫折考验 D.正确意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2、(2012江苏)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 )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七年级政治上册 8.2 敬畏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能力目标 1.提髙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敬畏生命。 突破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阅读、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倾听、研讨,使学生领悟人的敬畏心与道德,懂得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懂得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才会由衷地珍视生命。让学生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有效地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方法1: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美丽的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过程: 1.教师:同学们,生命不止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身边所有人,因此我们应该珍 爱生命;然而生命是脆弱的,如在5.12大地震中,有69197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离我们而去。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3页的一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问题。 3.学生回答,教师纠偏。 4.教师归纳: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举行哀悼纪念活动,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祖先、先烈和死难者同胞的哀思之情。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方法2:问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导人新课,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 过程: 教师: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2014年,为找寻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数亿美元的国际协助。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A: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也是神圣的。 学生B:值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非常棒。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有关生命的话题“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制定自学提纲,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提纲: (1)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3)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过程: 1.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阅读教材P94 —97中“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 2.对相关板块中提出的问题,从生命的角度,和同座同学探讨、交流。 3.学生汇报探讨结果,教师纠偏。 4.师生共同归纳: (1)有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会感受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而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的实质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富兰克林的妙语故事 有一天,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年)邀请人们参观他的新发明。在这些被邀请的人当中,有一个阔太太问他:“你发明的这个避雷针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微微一笑,反问道:“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问题: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呢? 基础梳理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和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向、由到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着由到、由到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入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 ,是 的产生和 的灭亡。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结合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谈一谈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你认为未来的人类将 会是什么样的?人类演化的过程能够说明什么? 2、人类产生以后,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说明了什么? 3、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 深刻。这又说明了什么? 4、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由此可见,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你能列举一些你熟悉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吗? 探究二: 有人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也有人说,“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你赞成那种观点,为什么? 北京时间2009年5月20日消息,据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19日报道,5月19日, 科学家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 宣布,考古发现找到了人类进化中“缺失环 节”。考古学家在德国挖掘的一个0.47亿 年前类似狐猴的骨骼化石,可能是现今猿 类、猴类和我们人类的共同祖先,这无疑 是人类进化研究中的重大发现。

七年级政治上册8.敬畏生命课时习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8.2 敬畏生命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品《不差钱》中有两句搞笑的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没了,钱还在”。这主要表明了() ①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要珍惜生命;③生命诚可贵,钱财少不了;④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万万不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是() ①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②生命是高尚的、神圣的;③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④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面漫画中摩托车驾驶员的行为() A.有利于展示自己高超的驾驶技术 B.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惬意和快乐 C.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实惠和方便 D.会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4.小强所在的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逃生演练.紧急疏散等活动。他对此 举不以为意: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瞎练吗?下列说法中,最能说 服小强的是( ) A.人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关爱生命从小事做起 B.人们全都是为了自己活着 C.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D.通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活动实现生命价值 5.“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体现的情怀是() A欣赏他人 B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C自私自利 D害人害己 6.我们敬畏生命应该是() ①发自内心的自愿选择;②被他人命令和强迫;③法律的规定;④道德的要求 A.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④ 7.教育右边漫画中的那些人,我们应运用下面的哪些知识() ①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②野生 动物味道好,就是供人们食用的;③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最终受伤 害的还是人类自己;④生命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一框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编制:娄建东审核:韩春梅时间:2014/3/11 领导签字: 第I部分课前预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2)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从根本上讲, (2)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不同: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动力: (1)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3.总之,

第Ⅱ部分课内探究 一.易错易混点辨析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4.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改革的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二.课内探究 材料一: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 第Ⅲ部分课堂练习 一.高考真题 1.(2013·福建卷·35题)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与技能: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难点】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 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4.答案提示:不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活动四:情境表演】 1.根据教材P96的情境,学生表演。2、学生谈启示。 3.答案提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活动五:】 1.出示图片,学生分析图片 2.思考: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3、答案提示:(1)“让座”让我感受到对孕妇的关爱,“蹲下去”体现了对生活困难的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陪伴和分享”感受到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中提升自我;“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拥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怀。(2)共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六:】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3.教师讲解:四种道德的潜能。

生活与哲学第8课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3) 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理解: (1)发展的普遍性;(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运用: (1)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4、探究重点 (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二、【合作初探】: 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 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课堂探究1(P60):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提示: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结论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探究2(P61):(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 提示:(1)从课本中的两幅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结论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课堂探究3(P62):“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为什么被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