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结果阳性怎么办

肝功能检查结果阳性怎么办
肝功能检查结果阳性怎么办

肝功能检查结果阳性怎么办

肝功能是乙肝患者定期检查项目之一,不少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结果是阳性,很多人会忧心忡忡。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判定出是否患有了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但是并不是肝功能检查呈阳性就一定是患有了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假如是单项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体显示阳性,那么说明体检者身体内有能够避免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入侵的抗体,可以对身体有保护性。那么,肝功能检查结果阳性怎么办?

1)没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如检查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5项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均为阴性,则表明没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该类人群可正常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2)既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而且前已不再是乙型肝炎:这类人群既往曾经有过明确或隐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终极向好的方向发展。病毒指标可以下列以种形式出现:

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核心抗体为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

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为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

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为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

以上情况者不必接种乙型肝炎疫羁,也不需任何治疗。

3)乙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状态,须诊断为乙型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

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为阳性(俗称"大三阳");

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为阳性(俗称"小三阳");

D.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

E.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

本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510998186.html,/gangong/201408/20140801239366.shtml

肝功能检查指标

肝功能检查 一、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及临床意义: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肝功能检查-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及临床意义: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肾脏功能检查

第十五章肾脏功能检查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早期的试验是() A.血清尿素氮(BUN)测定 B.血清肌酐(Cr)测定 C.酚红(PSP)排泄试验 D.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E.血清尿酸(UA)测定 2.下列哪种疾病对酚红排泌试验影响最小()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盂肾炎 D.肾动脉硬化症 E.慢性肾功衰竭 3.反映远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试验是() A.血清尿酸(UA)测定 B.血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 C.浓缩稀释试验 D.酚红(PSP)排泌试验 E.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测定 4.引起夜尿/昼尿比例增高的疾病常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盂肾炎 D.糖尿病 E.尿崩症 5.二氧化碳结合力主要了解哪一种指标的变化() A.血PH值 B.血中碳酸含量 C.血中二氧化碳总量 D.血中HCO3-含量 E.血中H2CO3含量 6.肾病患者Ccr为40ml/min,首先选择的治疗方案是() A.应用噻嗪类利尿剂 B.限制蛋白质摄入 C.血液透析 D.应用袢利尿剂 E.实施肾移植手术 7.当Ccr为15ml/min,肾功能为() A.肾功能正常 B.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C.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D.肾功能衰竭期

E.肾功能衰竭终末期 8.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最敏感的试验是() A.尿比重 B.24小时尿量 C.夜尿量 D.昼尿量 E.尿渗量 9.能够反应近端肾小管排泌功能的检查项目是() A.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B.尿浓缩稀释功能试验 C.血清尿素氮测定 D.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E.酚红排泌试验 10.有关尿渗量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A.尿渗量高于血浆渗量,表示尿已浓缩此为高渗尿 B.尿渗量反应肾脏浓缩功能优于尿比重 C.若肾浓缩功能障碍时,尿渗量降低 D.尿渗量很少受到蛋白质、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的影响 E.正常人禁水12小时后,尿渗量/血浆渗量值≥1 11.哪一项不是血尿素氮升高的原因() A.高蛋白质饮食 B.持续高热 C.消化道出血 D.肝功能衰竭 E.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12.哪一项不是血尿酸升高的原因()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痛风 C.白血病 D.肾盂积水 E.急性尿路感染 13.下列疾病不引起尿渗量减低的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多囊肾 C.肾动脉硬化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慢性肾功能衰竭 14.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不见于()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幽门梗阻 C.尿毒症 D.妊娠反应 E.摄入过多碳酸氢盐 15.一患者血清尿素氮28.4mmol/l,血肌酐144μmol/l,应首先考虑的原因是()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Anesthesiology于2012-01-10 10:25发布 14次阅读0次分享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检测肝功能主要的目的是检测肝病患者的肝脏是否有损伤,或损伤程度。其检测指标有很多,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它们主要是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 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它们主要是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指标。 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这些主要是反映肝脏储备能力的指标。 四:血清蛋白电泳,其主要是反映肝脏间质的变化的指标。 五:凝血酶原的活动度也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肝功能五项检查指标 这五项指标不同的组合,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样,不过正常的情况就只有三种,下面着重介绍这三种情况。 1.所有指标全为阴性。这类人群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不过因为体内的保护性的抗体滴度也在正常值一下,因而很容易受到乙肝病毒的侵染。 2.只有表面抗体为阳性。表面抗体为人体保护性的抗体,呈阳性表明体内的抗体滴度在正常值以上,不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3.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呈阳性。这类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保护性的抗体已经产生,因而处在恢复期内,病情已经基本上恢复。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

专家教你看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1.酚红排泌试验(PSP) 正常参考值: 成人注射后15min内PSP排泄量为28%~51%,平均35%;2h排泄总量为63%~84%,平均70% 儿童儿童15min内PSP排泄量为25%~45%;2h排泄总量:50%~75% 老年人老年人的PSP排泄量偏低 临床意义:以15minPSP排泄量<25%、2h<55%,作为判断排泄量减少的界限。 减少: 多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先天性多囊肾以及心力衰竭、水肿、休克、脱水、前列腺肥大、尿潴留等。 增加: 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早期高血压等。

2.血清尿素氮(BUN) 正常参考值: 成人 3.2~7.1mmol/L 婴儿、儿童 1.8~6.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肿瘤等,尤其是尿毒症,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前列腺肥大等。 降低: 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等。

3.血清肌酐(Cr或Crea) 正常参考值: 男性 53~106umol/L 女性 44~97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提示中度或严重肾损害,以及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 4.血清尿酸(UA) 正常参考值:磷钨酸盐法: 男性 268~488umol/L 女性 178~387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急性或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盂肾炎、骨盂积水或积脓、痛风、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他如慢性铅中毒、糖尿病等。 降低: 乳糜泻,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秋水仙碱、阿司匹林等药物。 5.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正常参考值:22~31mmol/L(50~70Vol%)。 临床意义: 降低: 代谢性酸中毒;肾性降低见于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疾病、肾盂肾炎、肾盂积水、肾结核、多囊肾等;非肾性降低见于休克、糖尿病、重度妊娠中毒症、严重腹

解读肝功能化验单

解读肝功能化验单 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目前,能够在临床上开展的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因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试验组合,必要时要多次复查。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由于每家医院的实验室条件、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的不同,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肝功能检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也不相同。在这里我们不再罗列每个项目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只就每个项目的中文名称、英文代码及有何主要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20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另外γ-GT、ALP、5'-核苷酸(5'-NT)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物质代谢功能,包括帮助将吃进去的各种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合成与分解以及储存,对体内的代谢废物进行分解,将有害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功能使肝脏被喻为人体"化工厂"。由于肝脏处理的是各种化学物质,包括药物等,因此,肝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所以无论是健康体检或是门诊住院,肝功都是必查项目。 基础知识 1.肝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肝在人体腹腔的右上方,占据了右上腹的大部分和左上腹的一部分。肝脏由韧带"悬挂"在腹腔内,而韧带又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肝脏的位置可随腹腔压力和容积的改变而变化。肝脏最近的"邻居"是胆囊,它附在肝叶之下,其间有胆管相通。祖国医学认为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它们相互作用,又相互配合,可谓"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肝脏受损,胆囊也易被影响,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合并胆囊炎、胆管炎。相反胆囊有病变时,也可波及肝脏。其次肝还与胃、胰腺、脾及十二指肠相邻,这些器官多属消化器官,共同调节人的消化功能。一旦肝受损,也可影响"左邻右舍"。如慢性肝炎可有胰腺病变,重型肝炎可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可引起脾大及食管下

端、胃底静脉曲张等。 2.肝主要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1)排泄胆汁,消化脂肪。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排泄胆汁。胆汁是肝细胞所生成的一种黄色液体,肝脏每日合成和排出500~1000ml,其主要成分是胆盐(胆盐由胆酸、去氧胆酸等钠盐组成)。胆汁是一种重要的消化液,其功能是:①帮助脂肪乳化,使脂肪滴变小变细便于消化吸收;②促进脂肪酸吸收;③维生素(A、D、E、K)在肠道内经胆盐作用,形成水溶性颗粒被吸收;④加速铁和钙的吸收;⑤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⑥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繁殖;⑦排泄激素等有害物质,如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重金属盐类汞、砷等。 (2)代谢营养物质,灭活激素。吃进的食物在肠道被消化吸收后,经肝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加工"。在肝脏内代谢的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糖类。肝脏是维持血中糖含量恒定的主要器官。饭后血糖浓度升高,大部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于肝脏。空腹时肝糖原又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水平。肝脏能将已吸收的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转化为肝糖原。如在饥饿时,糖的供应不足,肝糖原储备减少,肝脏能通过糖异生作用。成人肝含糖原l00~1509。②脂类。肝脏能氧化脂肪酸,产生酮体,酮体可为肝外组织提供能量。肝脏能合成多种类脂质,如血浆中的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肝脏如向血液输送障碍,脂肪便可堆积于肝中,形成脂肪肝。③蛋白质。肝脏可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资料讲解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由于肌酐是内源性物质,如无外源性大量摄入肉食、剧烈运动或肌肉疾病,它每日的 生成量为20mg/kg或1mg/min ,血浆中浓度与尿中排出量都较为恒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 的方法。临床上Ccr的正常值:男性为140±27.2ml/min,女性为112±20.3ml/min;矫正后清除率(即国内以标准体表面积加以矫正)为80?100ml/min。Ccr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每长10 岁下降4ml/min。Ccr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它的降低程度基本上反映肾实质损害程度。一般认为,当降到正常值的80%时,表示肾小球滤过的功能已有减退,如降至 51?70ml/min时示轻度损伤,降至31?50ml/min时示中度损伤,降至20ml/min时即可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⑵血尿素氮(BUN): 过去多采用血浆非蛋白氮(NPN)测定,NPN是指血浆蛋白以外的所有含氮化合物,包 括尿素氮、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谷胱甘肽、铵等,其中,一些物质与肾功能无关或受肾外因素影响大,故目前已很少应用。BUN占NPN中的绝大多数,为50%以上,肾功能 不全时其较迅速地明显增加,虽然也受一些肾外因素影响(如蛋白摄入量、胃肠道出血、高 分解代谢、肝脏代谢能力以及尿量的多少等),但方法简便,临床仍在广泛应用。BUN的正 常值为 2.9?7.5mmol/L(8 ?21mg/dl), NPN 的正常值为14.3 ?25mmol/L(20 ?35mg/dl) °BUN 和NPN的高低取决于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与肾脏的排泄功能,当血中这两种物质分别超过7.5mmol/L和25mmol/L时,提示肾小球滤过率(GFR)已至少降到60%以下。 (3)血清肌酐(Scr): 其生成、代谢与排出受肾外影响因素很少,是较为理想的指标。红细胞中也含有肌酐。 其肾功能正常值:苦味酸法为44?133卩mol/L(0.8?1.5mg/dl);酶法男性为53? 106 卩mol/L(0.4 1.2mg/dl),女性为44?97 卩mol/L(0.5- 1.1mg/dl)。 在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水平增高。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量很少, 所以,血肌酐浓度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呈反比关系。血肌酐的倒数值或对数值与GFR有线性 相关。定时检查Scr,以其倒数值或对数值作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可描出肾功能变化的斜率,可供判断病情进展状况与预后,观察药物疗效或制订治疗计划如安排造痿透析时间等。 实验证明,当GFR降低至35%左右时,虽NPN仍有低于25mmol/L者,而Scr则已全部超过正常范围。 肾脏不仅是一个排尿器官,而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全身和肾脏局部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及尿B 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

常见化验单

常见化验单 1。血常规 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 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 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 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 临床意义: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 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2.尿常规 蛋白(PRO)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正常阴性 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 白细胞(LEU)正常0-5/高倍

怎样看肝功化验单

怎样看肝功化验单 肝功检查,就是通过抽血化验来了解肝脏功能是否正常,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Sil)等。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分布肝细胞内,为肝细胞受损的最敏感指标之一,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轻一中度增高见于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吸虫病、心脏疾病、胆囊疾病、使用某些药物后、化学药品中毒等,显著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等。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分布组织细胞内,心肌细胞内最多,其次为肝细胞中。AST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外伤、肝炎、肝癌、激烈运动、使用某些药物后等。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即AST/ALT?1,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ALT与AST的比值变化:ALT/AST?1常提示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肝坏死、心肌梗死;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型常表现为ALT/AS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严重,AS-I'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一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SIB)、尿胆原(UBG)、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G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总胆红素(T-Bil):升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溶血性黄疸。如果同时测定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 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GT):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病人中.该酶多数呈中度或高度增加、可大于正常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肝癌GGT的测定结果与其他肝胆疾病,尤其与黄疽病例重叠甚多,故单项测定GGT对肝癌并无诊断价值,但若同时测定甲胎蛋白、ALP,则诊断价值较大(甲胎蛋白阴性,而ALP、GGT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 去医院看病免不了做一些化验与检查,患者做完化验拿到化验单后,往往不知化验单上的外文符号与各种数据代表什么,是否正常,总去问医生也不太可能。因此我介绍一些有关化验检查的基本知识,供参考;其所提示可能患的病症,也仅供参考。 血常规化验单 1、红细胞(红血球)计数(RBC) 正常值成年男性:4.0~5.5×1012/L(或400万~550万/mm3),成年女性:3.5~5.0×1012/L(或350万~500万/mm3)。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①各种原因造成的贫血;②造血障碍、溶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①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脏并煤气中毒等;②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时及高山缺氧。 2、血红蛋白(HGB),即“血色素” 正常值男性:120~160g(或12~16g/dl),女性:110~150g/L(或11—15g/dl)。其增多或减少所提示的疾病与红细胞相同。 3、白细胞(白血球)计数(WBC) 正常值成人4~10×109/L(或4000~10000/mm3)白细胞减少常见于:①骨髓造血细胞遭破坏,如长期接触放射物、应用抗癌药物化疗。②脾功能亢进等疾病。白细胞增高常见于:①各种感染及组织损伤。②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玻 . 尿常规化验单

肾功能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表

大便常规化验单 大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正常人的粪便,一般是黄色成形的,没有血和粘液,没有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和原虫。如果粪便的颜色是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得了胆道梗阻;如果粪便是柏油样黑色,可能是上消化道有出血,或者服了活性炭、铁剂等药物;如果粪便是红色,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结肠、直肠或肛门有病的人,粪便有时呈红色。大便中验出有红、白血球在+---++”以上,就可以认为是菌痢;只查出白血球,说明是肠炎;只查出红血球,多半是患了结肠炎,肿瘤、息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验虫卵可以从大便中查出蛔虫卵或绦虫卵。 肝功能检验单 1、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 咖啡因法:0.3-1.Omg/dL。 [临床意义]

肝功能临床意义

肝功临床指南 1、血清蛋白(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血清总蛋白60-80g/L 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减低见于长期慢性发热、大面积烧伤(白细胞增多),恶性肿瘤、肝癌(淋巴细胞和核细胞增多),肝功能严重受损、肝坏死、肝硬化(谷丙转氨酶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浆膜渗出性损害、结核病、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不良、贫血(红细胞,红蛋白稍偏低)等。 增高见于大量出汗、多发性骨髓瘤、腹泻、巨球蛋白血症、严重呕吐、中毒等。 血清白蛋白40~55g/L 清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靠清蛋白维持,血浆清蛋白浓度过低时,其胶体渗透压下降,可导致组织间隙潴留水分过多,呈现水肿。临时在尿中发现的清蛋白常表示肾的某些病变。 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降低:(1) 蛋白质丢失,常见于大量出血或严重烧伤和肾脏疾病。 (2) 合成障碍,肝脏功能异常。 (3) 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血清球蛋白20-30g/L 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基本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体中。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称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由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球蛋白中以r-球蛋白为主(占血清蛋白9%-18%),球蛋白增高可见于: 1、慢性炎症和感染。 2、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

如何看肝功化验单

怎样看肝功能化验单 反映肝细胞损害最敏感的指标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它的增高往往提示肝细胞有活动性炎症,而r—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则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梗阻性黄疸甚至肝癌等;当肝功能显著减退时,可出现总蛋白降低、白/球比值减小甚或倒置。当然,肝脏功能生化检测结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作出较客观正确的诊断。 临床检验正常值见下表: --------------------------------------------------------------------------- 项目单位参考范围--------------------------------------------------------------------------- 谷草转氨酶AST U/L5-40 总胆红素TBIL umol/L0.7-21.7 直接胆红素DBIL umol/L0-7.84 谷丙转氨酶ALT U/L5-40 碱性磷酸酶ALP U/L20-110 r-谷氨酰转肽酶GGT U/L8-50 总蛋白TP g/L60-80 白蛋白ALB g/L35-55 球蛋白GLO g/L20-30 白蛋白/球蛋白A/G 1.5-2.5 甘油三脂TG mmol/L<1.69 总胆固醇GLO mmol/L0-5.17 高密度脂蛋白HDLO mmol/L<3.36 葡萄糖GLU mmol/L 3.9-6.1 表面抗原HbsAg阴性 如何看肝功化验单 发表者:郝洪升(访问人次:11827)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郝洪升

前言 肝脏承担着多种物质代谢活动 肝脏含有大量的酶类 肝内酶的含量占肝脏总蛋白的2/3 体内几乎所有的酶都在肝内存在。 据其对肝胆疾病的诊断意义,把它们分为如下四类: 1、肝细胞损伤酶:ALT AST LDH ChE 2、胆汁淤积的酶:ALP AKP GGT 5,-NT 3、肝实质纤维化的酶:MAO 4、肝肿瘤的酶:AKP GGT LDH [肝细胞损害的酶] 1、ALT (1)肝脏中含量最多 (2)大部分的ALT活性存在于可溶性 细胞浆内,且仅限于细胞浆。 (3)任何肝细胞的损害,包括膜透性增加 和细胞坏死。血清酶活性将明显升高。 (4)肝内酶活性比血清高约100倍,只 要1%的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 酶活性增高1倍,因此是最敏感 的肝功能指标之一。 (5)其他脏器如骨骼肌、心肌、肾脏 脾脏及脑内也含一定量的ALT {意义} 急性肝炎或肝急性损伤如药物或酒精中毒时该酶含量显著升高。 重症肝炎可出现胆-酶分离现象 肝却血亦可明显升高。 心脏、骨骼肌等组织此酶含量也较高,故ALT升高时应综合考虑。 2、AST (1)见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及细胞浆。 (2)亦见于心肌、骨骼、肾、脑等 (3)AST 有两种同工酶:分布在胞浆 内的可溶性ASTs 及线粒体内的 ASTm.正常人血清中主要为ASTs 约占总血清活性的12%。人肝脏 中总AST 的81%是AST m。

肝功能不全习题

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1.肝功能障碍患者不会出现下述哪项物质代谢变化 A.低血糖症 B.低白蛋白血症 C.低钙血症 D.低钾血症 E.低钠血症 2.肝功能衰竭出现凝血障碍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B.凝血因子消耗增多 C.血小板数量减少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 E.血小板功能异常 3.肝功能障碍时最易出现哪项变化 A.低蛋白血症 B.凝血因子减少 C.高胆红素血症 D.血氨水平升高 E.芳香族氨基酸水平升高 4.肝功能障碍最不易出现哪项功能受损 A.物质代谢障碍 B.解毒功能障碍 C.免疫功能障碍 D.凝血功能障碍 E.胆汁排泄功能障碍 5.肝病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肠腔内胆盐量增加 B.通过肝窦的血流量减少 C.枯否细胞功能抑制 D.内毒素从结肠漏出过多 E.内毒素吸收过多 6.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指 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D.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E.肝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7.肝性脑病时血氨水平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消化道出血 B.消化道吸收和排空障碍,氨的生成增多 C.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衰竭而发生氮质血症 D.鸟氨酸循环障碍 E.肌肉收缩加剧腺甘酸分解产氨增加 8.胃肠道内妨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中尿素浓度下降 B.肠道细菌受抑制 C.肠内PH小于5 D.胆汁分泌减少 E.蛋白质摄入减少 9.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胃肠运动增加 B.胃肠道出血 C.脂肪摄入减少 D.碳水化合物食入增多 E.肠道细菌活动减弱 10.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 B.使脑内形成谷氨酰胺减少 C.抑制大脑边缘系统 D.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11.下述哪项不是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 C.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 D.使脑的敏感性增高 E.抑制脑细胞的功能 12.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过多的最常见来源是 A.肠道产氨增多 B.肌肉产氨增多 C.脑产氨增多 D.氨从肾重吸收增多 E.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 13.导致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有 A.苯乙胺和酪胺 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D.苯乙胺和羟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14.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 A.对抗乙酰胆碱 B.阻碍三羧酸循环 C.抑制糖酵解

教你明白看懂肝功能检测化验单

教你明白看懂肝功能检测化验单 来源: zfgfz 作者:陈医生 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蛋白代谢检查、糖代谢检查、脂类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酶学检查等。 一、如何看血清酶学化验单 常见以下几种酶:谷丙转氨酶(英文简写为ALT或GPT)、谷草转氨酶(AST 或GOT)、碱性磷酸酶(英文简写为ALP)、γ-氨酰转肽酶(英文简写为γ-GT)、胆碱酯酶(英文简写为CHE)。它们的正常值一般在化验单上标示出来,如果采取的化验方法不同,各种酶的值也就不同。通常的参考值是: ALT<40U;AST<40U;ALP:30-133U;CHE:3278-13200U;γ-GT<40U 大多数脂肪肝病人的AST、ALT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如果这两个值远远高出正常值,则应该怀疑病毒性肝炎或其它急性肝炎。ALT和AST存在于正常肝细胞中,当肝细胞损伤时即逸出细胞外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的ALT和AST 升高间接反应肝脏受损的程度。 二、如何看胆红素代谢化验单 常用的胆红素代谢化验项目有: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三项。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为:血清总胆红素: 1.7l-17.1μmol/L;间接胆红素:0~6.81~mol/L;直接胆红寨:1.7-10.2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的临床意义:①判断有无黄疸或黄疸的程度:TBil 17~ 34μmol/L为隐性黄疸,34~170p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为高度黄疸;②判断黄疸的类型:TBii在340~510μmol/L 者多为阻塞性(完全梗阻)黄疸,不完全性梗阻多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多为170~200μmol/L,溶血性黄疸很少超过85μmol/L;③结合血清胆红素分类判定黄疸类型:TBil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TBil和间接胆红素增高为阻塞性黄疸,TBil、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均为肝细胞性黄疸。 三、如何看血浆蛋白化验单 肝脏是机体蛋白代谢的主要器官。如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以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系肝细胞合成,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些蛋白质便减少;γ-球蛋白虽不是肝细胞合成,但肝脏功能受损时,如有炎症时,γ-球蛋白可增多。测定血清蛋白水平,可了解肝脏对蛋白质的代谢功能。 脂肪肝最常见的异常变化是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有些病人的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治愈后,血浆蛋白恢复缓慢,常要经过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肝功能化验单上蛋白检查主要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整理)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

肿瘤 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 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 高见(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沈雪梅,王晋秋,施伟伟,朱爱勤,翟长云 摘要 目的: 通过监测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接受氩氦冷冻治疗术后与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功能的变化,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与氩氦冷冻治疗病例各5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情况、肿瘤情况、检查情况等。入组标准:(1)由上述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初治或复治2个月内未行化疗;(3)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的患者; (4)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肾功能指标正常;(5)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以上。其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3.2岁。其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者占74%(74/100),AFP阴性者占26%(26/100)(以血清AFP含量≥400ng/ml视为阳性);已发现转移者占68%(68/100):门静脉癌栓者占58%(58/100);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cm者占70%(70/100),小于5cm 者占30%(30/100);单个肿瘤者占59%(59/100),多个肿瘤者占41%(41/10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者占82%(82/100),B级者占18%(18/100)。巴塞罗那分期A期者占13%(13/100),B期者占62%(62/100),C期者占35%(35/100)。检测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浆球蛋白(GLB)及血清胆红素指标的变化。 结果: 1.TACE组术后3天患者的ALT、AST、D-BIL、T-BIL有明显的增高(P<0.01), TP、ALB、GLB无变化(P>0.05)。术后7天ALT、AST、D-BIL、T-BIL逐渐下降(P<0.01),TP、ALB、GLB无变化(P>0.05)。术后14天ALT、AST、 精品文档

读懂肾功能检查化验单

读懂肾功能检查化验单 肾功能检查是临床评估患者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医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以血液和尿液样本检查为主,依据不同的应用可以分为常规检查和特殊功能检查。如何正确开具肾功能检验申请单?如何读懂各类肾功能检验报告单结果? 常规检查 一般指临床不可忽视的初步检查,也可以作为健康人群筛查。 1.尿液检查 (1)尿常规干化学检查 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检测项目一般有 10-12 项不等,根据不同的仪器可以用「+」、「-」或数字表示,其中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和蛋白质(PRO)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也可反映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也有筛查意义。当有明显血尿时,须检查尿红细胞的形态及计数,当出现显性蛋白尿时,应及时检查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2)尿液形态学检查 主要包括传统的尿液显微镜检查和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查。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并计数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结晶的类型和数量,尤其是相差显微镜能比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更加精细的尿沉渣成分结构的改变。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采用流式分析技术,配合快速荧光染色和电阻探测技术,达到直接检测和计数尿中有形成的目的,可定量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形和细菌,并报告红细胞

形态。 (3)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是指收集 24 小时内排出的所有尿液,对尿液中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种可反映肾功能情况的尿液检测方法。正常人范围小于150 mg/24 小时。 2. 血液检查 (1)肾功能检查 通常是生化分析中的一部分,常用的项目有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等,各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时全增高。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均可使血尿素暂时升高。血肌酐浓度受饮食等因素影响比较少,明显升高时,提示预后差。 关于「尿素氮(BUN)」和「尿素(Urea)」:由于检测方法的进步,目前医学实验室都是直接测定样本中的尿素含量,1997 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Urea),不再使用尿素氮(BUN)一词」。如果确需换算,可以依照公式 1 mmol/L 尿素(NH2-CO-NH2)=2 mmol/L 尿素氮(N)。 许多观察性研究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 GFR 降低和蛋白尿发展有关。有研究报道尿酸水平可以预测糖尿病肾病(DKD)的预后,如在风险人群中尿酸水平的升高先于 GFR 的降低,无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较低。 (2)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3分钟教你看懂肝功能检查

3分钟教你看懂「肝功能」检查! 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器官,其病理状态常导致酶的血清浓度发生改变,肝脏生化试验(LBT,俗称肝功能试验)是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方法。 肝功能检查指标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组合起来可综合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胆汁淤积情况及肝纤维化程度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01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生化指标。 AL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浆,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AST 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线粒体,少数分布于胞浆,如果肝功能试验中发现AST浓度升高,可能说明肝细胞损伤的比较重,或者说主要损侵犯肝细胞的线粒体为主,比如说酒精。 因此,测定血清AST、ALT水平及AST/ALT比值有利于肝功能异常的诊断和鉴别。 参考范围 对于血清ALT和AST的正常值上限(ULN),目前尚无一致意见。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的浓度低于30-40U/L。一般按照国际惯例,ALT ULN:男40U/L,女35U/L。 临床意义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轻型:肝细胞虽有损伤,但细胞内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和AST,以ALT的升高为主,AST/ALT<1。 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内的线粒体也遭到了破坏,AST从线粒体漏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但是当肝脏损伤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症状恶化时,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ALT枯竭,而胆红素进行性升高,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深,即出现“酶胆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破坏,预后不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