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 优秀教案

离子反应 优秀教案
离子反应 优秀教案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地概念

2.知道酸、碱、盐地概念

二、预习内容

1概念:

(1)在条件能导电地,称作电解质.

(2)在条件下都不能导电地,称作非电解质.

(3)有地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电离方程式:.

2.写出下列各电解质地电离方程式:

(1)H2SO4

(2)Ba(OH)2

(3) (NH4)2SO4

3.从电离地角度理解酸碱盐:电离时叫做酸.

电离时叫做碱.

电离时叫做盐.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地概念.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能熟练书写电离方程式.

3、从电离地角度理解酸碱盐地本质.

学习重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地概念.

二、学习过程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问题1】下列哪些物质能导电?

结论与原因:

①金属单质_________(填能、不能)导电,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及酒精________(填能、不能)导电,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Cl、KNO3、NaOH在干燥地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⑴上述表格中地氯化钠晶体、硝酸钾晶体、烧碱固体、大理石还有什么方法能使其导电?为什么?

⑵葡萄糖固体熔化后能导电吗?为什么?

小结: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地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地化合物.

讨论:

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能导电?

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 ③CO2④H2SO4⑤碳棒⑥酒精⑦KOH晶体

⑧熔融状态地KNO3⑨葡萄糖⑩氨气

能导电地物质有:

电解质有:

结论:

①: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②:单质、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CO2、氨气、SO3不是电解质,其水溶液虽然能导电,是其与水反应生成地物质导电. 练习: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E.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F.BaSO4地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G..氨气溶入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问题3】固态NaCl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是怎样电离出自由移动地离子地?

电离——在水分子作用下或受热时,晶体中被束缚着地离子解离为可自由移动地离子,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 .

(二):电离地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问题4】写出HCl、HNO3、H2SO4、Ba(OH)2、NaOH、CuSO4、NH4Cl 、 NaCl地电离方程式

①书写电离方程式地注意要点1、质量与电荷必须要守恒2、原子团不能拆开写3、构成物

质地原子或原子团地个数在书写成离子时为系数.

②从电离地角度,我们对酸、碱和盐又有何新地认识呢?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盐?

酸:电离时生成地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地化合物叫酸(NaHSO4是酸吗?)

碱:凡电离时生成地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地化合物.(Cu2(OH)2CO3是碱吗?)

盐:凡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包括酸式酸根离子)地化合物.三、反思总结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地比较

电解质非电解质

概念

能否导电

典型物质

电离方程式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地是 (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地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HCl不导电,熔融态地HCl可以导电

④NaHSO4电离时生成地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是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 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①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地是 ( )

A. H2SO4=2H++SO42-

B.NH4NO3=NH4++NO3-

C.Na2CO3=Na2++CO32-

D. Ba(OH)2=Ba2++2OH-

3.下列关于电解质地判断中,正确地观点是 ( )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地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地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地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地化合物

4.酸碱盐三类物质地共同点是()

A.都含有氧元素

B. 一定条件下都能电离

C.都能溶于水

D. 都是化合物

课后练习与提高:

以下十种物质:(1)铜(2)稀硫酸(3)氯化氢(4)空气(5)二氧化碳

(6)金属汞(7)食盐(8)碳酸钙(9)氨气(10)氯气

(1)按照下表中提示地信息,把他们中符合左栏条件地物质地代号填入右栏相应地位置. 符合地条件物质地代号

混合物

电解质,但融化条件下不导电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非电解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

导电

(2)上述10种物质中,还有没有无法填入上表地?为什么?

【问题2】

(1)高温熔融在高温加热地情况下,可以破坏离子键,使阴、阳离子成为自由移动地离子

(2)不能葡萄糖属于分子晶体

讨论:①⑤⑧②④⑦⑧

练习:BC

【问题4】

HCl=H++Cl-HNO3=H++NO3-H2SO4=2H++SO42-Ba(OH)2=Ba2++2OH-

NaOH=Na++OH-CuSO4=Cu2++SO42—NH4CI=NH4++CI—NaCl== Na++Cl-

三、

电解质非电解质

概念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地化合物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

电地化合物

能否导电能导电不能导电

典型物质酸、碱、大部分盐、活泼金

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

电离方程式HCl=H++Cl 无

四、当堂检测:1.D 2.C 3.C 4.BD

五、

符合地条件物质地代号

混合物(2)(4)

电解质,但融化条件下不导电(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8)

非电解质(5) (9)

(1) (2) (6)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

导电

(2)有第一种是氯化钠,它属于电解质,但它易溶于水,故不能列入第3类.

第二种是氯气,它是单质,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且它本身不导电,故不能列入第5类.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离子反应.

2.了解离子方程式地书写步骤,会些简单地离子方程式.

二、预习内容

1.概念:有参加地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表示地式子.

3.离子方程式地意义:化学方程式表示地是地化学反应,而离子方程式能表示.

4.离子方程式地书写步骤:

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1)写:写出正确地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地化学方程式.

(2)拆:把地物质写成离子地形式,把仍用分子式表示.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可以拆写为:.

(3)删:删去反应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地离子..

(4)查:检查写出地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和守恒.

5.中和反应地实质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地化学方程式.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地离子方程式 .

结论:酸与碱发生反应地实质 .

三、提出疑惑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发生地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地检验方法.

学习重难点:离子反应发生地条件及离子方程式地书写.

二、学习过程

(一)、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地实质

反应能否反应判断依据

①向5mL CuSO4溶液里加入5mLBaCl2溶液.

②向5mLNaOH稀溶液地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

酸,

③向5mLNa2CO3溶液地试管里加入5mL盐酸.

④向5mLNaCl溶液里加入5mL CuSO4溶液

2.从微观粒子地角度解释反应能否发生地实质(以①和④为例)

编号④①

实验 NaCl溶液

C uSO4溶液 BaCl2溶液

CuSO4溶液

现象没有明显现象

溶液仍为蓝色

()

解释及结论没有离子参加反应,因而没有发生

化学反应,

溶液中仍然是自由移动地离子

(Na+,Cl—,Cu2+,SO42—)

Cl—,Cu2+没有参加反应,

Ba2+与SO42—这两种离子参加了反

应,反应生成了难溶地BaSO4,因

而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释】酸,碱,盐在水溶液里会发生电离,生成自由移动地离子.酸,碱,盐电离出地离子之间能否反应,主要看它们电离出地离子能否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如果离子之间相遇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这两种离子不反应.

离子反应发生地条件: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

1.【思考】显然离子方程式更有助于我们把握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地本质,那如何把

化学方程式转变为表现反应实质地离子方程式呢?

2.【交流与讨论】:Na2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白色CaCO3沉淀生成,

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也有白色CaCO3沉淀生成,这两种反应地实质是否

相同?

化学方程式:

3.【学生活动】写出下列反应地离子方程式.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碳酸钠溶液与过量地硝酸溶液反应

(4)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4.【学生阅读】P28 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地内容.

5.【书写方法小结】四个步骤:(1)写;(2)改;(3)删;(4)查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写);②改写易溶于水,易电离地物质(改);③删去不反应地离子(删);④检查原子和电荷数是否守恒(查).

6.【改写成离子地物质归纳】

①强酸:(HCl、HNO3、H2SO4)强碱:(NaOH、KOH、Ba(OH)2)可溶性盐:(复

习课后溶解性表)改写成离子

②难溶,难电离地物质(弱酸、弱碱、水),气体,单质,氧化物等则保留其化学式,不

改写成离子.

(三)、离子方程式地意义

1.【学生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地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2)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反应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4)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2.【讨论与交流】第1、3、4组也是化学方程式不同,但离子方程式却是相同地.

3.【小结】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地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地化学反应.

三、反思总结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地几条原则

1.必需依据物质反应地客观事实

如铁与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错误)正确地是: .

2.必须看表示物质地化学式是否正确

如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OH-+H+=H2O (错误) 正确地是: .

3.必须遵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Ag+ ==Cu2++Ag(错误)正确地是: .

4.必须检查是否漏掉参加反应地离子

如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错误)正确地是: .

5.必须遵守反应物或生成物地配比

如如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溶液地反应:

Ba2++OH—+H++SO42—=BaSO4↓+H2O(错误)

正确地是: .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地是()

A.Na+、Mg2+、Cl—、OH—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D.Na+、HCO3—、K+、H+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地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 OH—==== H2O

C.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D.硫酸与Cu(OH)2反应:H++ OH-—==== H2O

3.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2O来表示地反应是()

A.氨水和盐酸反应B.NaOH溶液和

CH 3COOH 反应

C .NaHCO 3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

D .向Ba(OH)2溶液中加入盐酸

4.胃酸过多地病人常服用含有氢氧化铝地药品,请写出反应地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

5.根据实验事实,把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⑴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Ca(OH)2+CO 2==CaCO 3↓+H 2O 离子方程式

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地沉淀 MgCl 2+2NaOH ==Mg(OH)2↓+2NaCl 离子方程式 向盐酸溶液中加铁 F e +2HCl ==FeCl 2+H 2↑ 离子方程式

6.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离子方程式地化学方程式 (1)Ba 2+

+SO 42-==BaSO 4↓, (2)Ag +

+Cl -

==AgCl↓, (3)CO 32-

+2H +

==CO 2↑+H 2O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现有失去标签地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为了鉴别四种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 、B 、C 、D 后,按下表进行实验,产生地现象如下表所示.试根据实验现象回答:(1)推断各物质分别是

A

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各序号实验中有关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不能反应地说明理由.

实验顺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 A+B 没有现象发生 ② B+D 有气体放出 ③ C+B 有沉淀生成 ④

A+D

有沉淀生成

2、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地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OH-、Cl-、NO3-六种离子.甲厂地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含有地离子是、、.乙厂地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地金属(填元素符号).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地废水按适当地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地 ___________________ (填阳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地废水主要含,可用来浇灌农田.

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 1.离子 2.离子符号 3. 一种一类化学反应

4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CO2↑十H2O 能电离单质,氧化物,沉

淀,气体 CaCO3十2H++2CI-Ca2++2CI-+CO2↑十H2O

CaCO3十2H+Ca2++CO2↑十H2O 电荷元素

5.HCI+NaOH=NaCI+ H2O H++OH-H2O H++OH-H2O

课内探究学案:(一)1.能有沉淀生成能有水生成能有气体生成

不能无沉淀、气体、水生成

2.白色沉淀离子间结合是否生成沉淀、气体、水

(二)2.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Cl2+Na2CO3 CaCO3↓ +2NaCI 相同

3.H++OH-H2O H++OH-H2O 2H++CO32—=H2O+CO2↑ 2H++CO32—=H2O+CO2↑

(三)H++OH-H2O H++OH-H2O H++OH-H2O H++OH-H2O

三1. Fe+2H+=Fe2++H2↑ 2. Cu(OH)2+2H+=Cu2++2H2O 3. Cu +2Ag+ ==Cu2++2Ag

4. Ba2++2OH—+Cu2++SO42—====BaSO4↓+ Cu(OH)2↓

5. Ba2++2OH-+2H++SO42-—=BaSO4↓+2H2O

四.1.C 2.C 3.D

4. AI(OH)3+3HCI=AICI3+3H2O AI(OH)3 +3H+= AI3+ +3H2O

5.(1) Ca2++2OH-+CO2= CaCO3↓+H2O (2) Mg2++2OH-

Mg(OH)2↓(3)Fe+2H+=Fe2++H2↑

6. (1)BaCl2+H2SO4=BaSO4↓+2 AICI3 (2) AgNO3+HCl=AgCl↓+ HNO3

Na2CO3+2HCI=2NaCl+ CO2↑+H2O

(3)

五.1.(1)A:CaCI2 B:HCl C: AgNO3 D: Na2CO3

①不符合离子反应地条件②2H++CO32—=H2O+CO2↑

(2)

③Ag++Cl-=AgCl↓ ④Ca2++CO32— CaCO3↓

2. OH,-Cl- ,K+铁粉 Ag Ag+,Fe3+ KNO3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提交者:刘学涛 答题内容:授导型学习设计方案.doc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为了更好地美化PowerPoint,我们可以在PowerPoint里插入艺术字,使这篇演示文稿美观、别具一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边上机操作,边探讨交流、边活动边总结的方法,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 2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 4 2-等常见离子。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CO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

新苏教版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临海六中黄春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3、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3、通过网上查询,调动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重点难点: 知识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方法重难点:实验观察、比较分析 三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实验探究—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四分组实验准备:白色滤纸玻璃皿滴管淀粉溶液氯水饱和NaI溶液饱和NaBr溶液五教学思路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对氯、溴、碘元素间置换反应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宏观判断特征,能根据特征判别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宽,重新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网络。 六教学过程

原子得到溴离子给出的而带负电,

七、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失2Xe- 2NaBr + Cl2 == 2NaCl+Br2 得2Xe- 还原剂氧化剂 失电子物质得电子物质 失e 得e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八反馈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高温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浓)△4NO2↑+O2↑+2H2O 2.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4.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 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以上都不是 6.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O2是氧化剂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7.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指明氧化剂还原剂。(选做)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完化学必修1,必修2后的一个选修模块,供侧理学生选学。《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个专题。“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及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研究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其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例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和放热)化学平衡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影响的重要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的计算是判断某一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着力挖掘和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在研究大量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涉及到的核心观念有化学反应的能量观、平衡观和化学反应中微粒观。 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相统一 例: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现象与本质相统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相统一 《化学反应原理》同样是探究式教学,但与必修1、2相比无论是探究的能力还是探究的开放度都有很大不同,《化学反应原理》则更适合于开展基于定量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探究活动。必修1、2更多的只是现象的描述,几乎没有理论的依托,如电解NaCl溶液,只需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不许要解释为什么,而解释为什么则由选修来完成。 4.本模块新增加的内容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介绍了碰撞理论和过度态理论) 3.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4.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有关化学原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本模块时,需要重视选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1.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形成过程 化学反应原理是人们通过对大量化学反应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

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普通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 南宁市第三中学杨恒建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本节课介绍第一部分。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第十单元)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也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3、通过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特征得出酸、碱和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引课】小河的哭诉 往日里,我们都是清澈见底,微波粼粼。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把我们当作自然垃圾处理厂,现在是浑浊不堪,臭气熏天,欲哭无泪,我们该怎么办?善良的你们能帮帮我们吗? ----求救信污水治理任重道远。处理污水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们从离子反应角度来认识污水处理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欲望。通过创设“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习任务1】酸性废水的处理------从分类视角看反应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从工厂排放酸性废水如何处理的实际情景出发,根据物质的分类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辨识化学反应,并认识到这些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初步认识离子反应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学习任务2】归类写离子方程式----- 从实质入手写反应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对常见复分解反应归类,找出各类反应的实质,抓住反应的实质,快速书写常见离子方程式。方法指导:先归类———抓实质——-拆与不拆。 【学习任务3】 离子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从用途出发掌握反应 【活动设计】

从生产中废水排放的真实情景出发,通过让学生运用离子反应的思想和认识角度,从微观角度认识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实质,真正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习任务4】 生活探秘 【设计意图】 生活中经常用到化学知识,特别是离子反应能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任务4的设计,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堂小结】

【思考】碱性废水如何处理?你能总结出盐与碱、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的实质吗?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简单离子方程书写的一般步骤。但是学生对各类反应的实质认识不到位,所以本节课从反应实质入手,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几类复分解反应的反应实质,便于学生快速书写离子方程式。根据以上分析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效果分析 从整节课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较好地通过设计台阶式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认识水平。 2、课堂连续性较好,部分学生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以此诊断发展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知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3、教学设计科学化、程序化。在上课的过程中知识的呈现、问题的分析层次递进,重难点较突出。 4、课堂气氛轻松,与学生的交流也比较亲切,学生在和风细雨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内容,学得轻松。

校级公开课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

公开课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本次的说课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本节课的教学处于承上启下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2.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主要包括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够正确标出化学式中任意元素的化合价;能够正确表示出原子及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并且掌握了分类的思想。 从能力上看,完全具备自主预习、积极思考和在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心理分析,既然运用已有知识做铺垫,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轻松地在教师引导下来层层递进的推进的学习新知识。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这个判断依据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认识它们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

《离子反应》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离子反应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巩固练习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 化钾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 固体氧化钾 C. 盐酸 D. 熔融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 铝 B. 食盐 C. 硫酸 D. 蔗糖 4.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KOH B. KNO3 C. NH4HCO3 D. 酒精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是( ) A. HCl B. NaOH C. Na2CO3 D. 蔗糖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2SO4=2H++SO42- B.NH4NO3=NH4++NO3- C.Na2CO3=Na2++CO32- D. Ba(OH)2=Ba2++2OH- 7.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a(OH)2=Ca2++2(OH-) B. FeCl3=Fe2++3Cl- B.H2SO4=H2++SO42- D. Al2(SO4)3=2Al3++3SO42-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赖清萍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上一节课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已经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有了初步的认识,结合初中化学所学的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的研究,以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与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书写一般的离子方程式”为主要教学目的。这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并由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对离子反应条件实质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启发归纳和小结,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前一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电解质和是离的初步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1、向盛有2ml硫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钾溶液;2、向盛有2ml硫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氯化钡溶液;3、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4、向盛有2ml氢氧化钠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5、向盛有2ml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等5个实验引导学生来归纳总结分析这些实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教材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学习,虽然有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分析的能力还不强。并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乐于机械的接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方法。 4、学会一般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离子平衡知识与化学平衡知识密切相关,尤其是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及其学习方法,可直接用来指导对离子平衡的学习。因此,本章是化学平衡学习的继续与拓展。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的掌握,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本章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过的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的检验等知识的学习。有关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考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依知识点设计的考题,题型多样,考题具有较强综合性。在本章结束或复习时总结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及水解平衡等四大动态平衡的范围、原理、影响条件、热效应及平衡特征,以便让学生建构完整的平衡知识体系。 二、教学建议 1、注意与已学知识的衔接,重视两条知识链的落实 教学中充分利用初中和高中必修、选修已学的知识,采用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并推出一系列新知识点(新概念)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全章4节内容可分为两条知识链:一是与弱电解质相关的电离平衡,包括l~3节。它们在知识的认识水平上是渐进的.前一节是后一节的基础和铺垫;二是沉淀溶解平衡安排在第4节。它的知识基础是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理论。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教学尺度和方向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考试说明是教学方向的指导文件,只有深入领会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比如:非电解质的概念在教材都没有涉及,但在高考题中出现,并且该选相为正确答案,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提及该概念;再如:pH测定方法中的酸度计、广泛pH试纸与精密pH试纸的精度,前者课本并没有说明(只是在课本的彩图可以看出),后两个是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假如我们只重视课程标准而忽视高考说明的话,可能会给高考或者高三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3. 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广度,重视知识呈现的选择性 在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推导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搭设小台阶减小理论学习的坡度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第1课时) 陈华权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 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 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二)强、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知识内容,是继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之后所进行教学的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从化学反应分类来看,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新的分类方法,离子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在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安排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从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学生在后面学习新内容-离子反应做好一定的基础和铺。纵观整个高中的化学内容,离子反应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在许多的地方都有所渗透。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联系着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占有基础性的作用和地位。它对于我们研究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有重要的意,它也对于后面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经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经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以后,学生通过本册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对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打下了基础。从离子反应本身的内容来看,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以及电离、电离方程式的相关内容。尽管离子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也比较难,但是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说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定义,了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实质;(2)让学生能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用其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3)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并讨论离子共存问题;(2)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应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知识和内容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养成务实求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案例大全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案例大全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是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教学过程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A+B=ABAB=A+B A+BC=AC+B AB+CD=AD+CB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的反应属于 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初中时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结果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去分析,结果也不相同。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 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对于这一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氧与失去氧的数目关系怎样。 哪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升高的化合价降低的化合价关系怎样?

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 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 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NaHSO4== Na++ H++SO42―NaHCO3== Na++ HCO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 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 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 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 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石墨、铜、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图片或录像或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出概念。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

离子反应 (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单元/课题/课 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条件 任课教师 教学主题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 写 课型技能课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学时间40min 教材分析教材内在逻辑:离子反应的概念→实验2—1 →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2—2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实验2—3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前后逻辑: “承前内容”本节核心内容“启后”内容 初中化学:①电解质的概 念;②能判断常见物质的分 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 ①能准确判断物质的分 类:强电解质、弱 电解质、非电解质; ②直到常见酸、碱、盐 (可溶性盐、不可溶 性盐)在水溶液中的 电离情况,并能熟练 书写它们的电离方程 式。 构建离子反应的 概念 探究离子方程式 的概念 分析归纳离子方 程式的意义及离 子反应发生的条 件 理解掌握离子方 程式的书写 应用离子反应的 条件判断溶液共 存问题 混合物的分离 物质提纯和鉴定 清除水中污染物 应用价值: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课标要求: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方式实验探究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教学策略启发导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试剂:硫酸钠、氯化钡、稀氯化钾、稀氢氧化钠、稀盐酸、硫酸铜、碳酸钠、酚酞溶液; 仪器:试管若干、滴管; 多媒体。 【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处于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内容,这时高一新生才接触高中化学不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和操作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要求既要把知识处理得很细致,又要把比较枯燥的技能讲解得很有趣味性。离子反应主要依据是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且上一节课的学习已充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需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挖掘学科知识内涵和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设计如下: 1. 通过播放《地理中国》2013年5月的视频“哑泉之谜”的片段,调动学生探求这项悬疑事件的学习欲望,引出课题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2. 以硫酸钠与氯化钡、稀氯化钾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3. 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应用硫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并且从这一例子中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部分条件,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 通过分组竞赛形式,让学生各自书写四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小组讨论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异同点,最终评出“小发现家”,让学生充分调动分析归纳思维,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5. 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让找学生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书写上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知识化难为易。 6. 从实验探究的现象以及这几个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指导学生自主归纳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7. 解决哑泉问题,丰富拓展本节知识;设计阶梯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有选择地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掌握从化合价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类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设疑、启发、讨论、讲解。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1、列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CO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一、化学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投影] 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 A+B====AB 化合反应C+O 2CO2 AB====A+B 分解反应 CaCO3CaO+CO2↑ 置换反应C+CuO Cu+CO↑A+BC====AC+B 复分解反应AgNO3+NaCl====AgCl↓+NaNO3AB+CD====AD+CB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Fe2O3+3CO 2Fe+3CO2、CH4+2O2CO2+2H2O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应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Fe2O3+3CO2Fe+3CO2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的: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4、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6、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7、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8、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0、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1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1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1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1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述]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讲述]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