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课程设计

桩基课程设计
桩基课程设计

土木建筑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教研室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桩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 .设计资料 (2) (一)工程概况 (2) (二)设计资料 (2)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6) 5 .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7) 6 .柱下独立承台的冲切计算和受剪计算 (8) 7 .承台的抗弯计算和配筋 (15) 8 .基础梁(连系梁)的结构设计 (21) 9 .参考文献 (24)

1. 设计资料(本组采用的工况为ACE) (一)工程概况 凤凰大厦为六层框架结构,±0.00以上高度19.6米。底层柱网尺寸如图1所示。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采用(A)400×400mm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B)450×450mm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要求进行基础设计。 Z1Z2Z2Z2Z2Z2Z2Z2Z1 Z1 Z2 Z2 Z2 Z2 Z2 Z2 Z2 Z1 Z3 Z3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3 Z3 123456789 D C B A 图1 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图 (二)设计资料 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钻孔平面布置图 1 7 . 5 m 16.0m16.0m16.0m Zk5Zk6Zk7Zk8 Zk1Zk2Zk3Zk4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8-2.0 -2.2-2.5 -5.1(-5.8) -9.5(-10.5) -18.4(-20.4)-3.0(-4.0) -15.5(-17.3) -4.5(-5.3) -8.6(-9.2) -20.5(-21.8) -6.0(-6.5) -9.0(-9.7) -20(-21.2)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8.5(-9.8) Ⅰ—Ⅰ剖面 -1.8-2.0 -2.2-2.4 -4.9(-4.5) -10.0(-11.4) -14.5(-16.3)-3.0(-4.5) -8.0(-9.4) -17.0(-18.5) -5.5(-6.2) -22.0(-23.0) -6.5(-7.5) -9.5(-11.3) -21.5-(22.0)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8.5(-10.7) Ⅱ—Ⅱ剖面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指导材料

地质工程专业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地基处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包括理论课和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为综合性设计型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并在其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二、课程设计的容 课程设计共包括两个部分: 1.设计计算 共包括十道计算题。 2.实例设计 共包括四道设计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做其中的二题。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设计计算要求: 写出计算步骤、公式过程及计算结果,最终确定答案。 2.实例设计要求: ①论述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是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 ②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至少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 ③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与计算(以各种桩为例,包括:桩径、桩长、桩间距、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计算、工程量等)。 ④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与机具要求。 ⑤设计出相应地的平面图和剖面图(A4纸)。 ⑥对选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适应性比较,最后推荐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作为该场地地基处理方法。 四、课程设计的格式要求 1.课程设计作业要求用手写,除了封面、目录及课程设计要求外。手写时,要求字迹清晰,工整。设计与计算应将设计与计算的过程写出,所有计算均保留

小数点后两位数。 2.课程设计作业包括:封面、目录、《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设计计算、实例设计。 3.封面包括:题目-《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单位-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级地质专业;时间等容。 4.目录包括:《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容。 5.满足《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6.设计计算必须将原题写出,每一题应先写解,后写答。 7.实例设计必须将原题写出,每一题应按实例设计要求的六点写出。平面图和剖面图可按不同的比例单独为一页。 8.课程设计作业中的容序号排列应正确,每一页应有页码。 9.课程设计作业要求左侧装订,并放入档案袋中,档案袋面上应标明: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学生、学号、时间。课程设计作业由每个班的班长负责对全班课程设计作业进行检查核对,全部收齐并核对无误后提交。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 1.课程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作业 (2)实例设计计算书 (3)实例设计图 2.课程设计成绩 5级分制评定成绩,由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两部分组成,各占50%,其中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计算作业、实例设计计算书和实例设计图纸,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态度和创新精神。 3.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依据 (1)设计成果:概念是否清楚;设计条理是否清晰;设计方案是否正确、合理;设计参数的选择是否正确;设计计算部分是否完整、正确;设计图纸是否完整;设计计算书是否符合规、容是否完整、书写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 (2)设计过程:设计的进度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对待设计技术问题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否具有与探索创新精神;能否主动学习;是否遵守纪律。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 1、1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7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如图2所示。 1、2建筑物场地资料 (1)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 图1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 (2)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m,根据已有分析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3)建筑地基得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2、1选择桩型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管桩,这样可以较好得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得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桩截面尺寸选用:D=500mm ,壁厚t=50mm。混凝土强度C30。 考虑承台埋深1、5 m,以4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2倍桩径即0、6m,桩顶嵌入承台0、1m。这时桩端一下持力层厚度大于4倍桩径,满足要求。 3、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 + .3 ? 16002= ? ? ? = ? + 14 ? ? 12 7 24 6.0 kN 429 3.8 12 .3 25 14 5.0 ( .0 作施工图设计时,根据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得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4、确定桩数、桩位布置、拟定承台底面尺寸 先不计承台及承台上覆土重及偏心荷载估算桩得数量 取桩数n=6根 为进一步减轻挤土效应,软土中桩距取4倍径,即2m,桩得布置如图,承台尺寸,满足构造要求。承台及上覆重度取,则 现在按偏心受荷,验算桩数 取n=6就是合理得 5、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该桩属于非端承桩,并n>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得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1六桩承台承载力计算 承台净面积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桩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

目录 一、概述 (3) 1.1 设计任务 (3) 1.2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桩的计算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桩的变形系数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桩顶的刚度系数ρ1,ρ2,ρ3,ρ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计算承台底面形心O 点的位移a,b,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计算作用在每根桩顶上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计算局部冲刷线处弯矩M0,水平力Q0及轴向力N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y 处截面的弯矩 y M 及 y 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桩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6-2017 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变电站场地站址地基处理工程设计 一、设计说明 地基处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课程设计,是继《地基处理》课堂教学结束后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与地基处理理论学习相配套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和巩固地基处理的基础理论,牢固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实际具体问题。了解并掌握实际地质和荷载条件下不良地基处治设计的一般方法;熟练地质资料的使用;培养运用土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练掌握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监测技术,培养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作风和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1、设计目的 (1)提高地基承载力 结构的荷载最终都将传到地基上,结构建筑物的强度很大,而基

础能够承受的强度却很小,压缩性很大。通过适当的措施,改善和提高土的承载能力。 (2)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小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3)改善地基土的压缩特性 主要是采用一定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另外,防止侧向流动(塑性流动)产生的剪切变形,也是改善剪切特性的目的之一。 (4)改善透水特性 由于地下水的运动会使地基出现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以减小其水压力。 (5)改善动力特性 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一部分轻亚粘土)将会产生液化。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地基土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特性。 (6)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2、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何昕桐 学号: 指导教师:少东 专业班级:14土木升本 所在学院:工程学院 中国· 2015年11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 2、设计要求 (3) 3、确定持力层基础埋深 (3) 4、确定基础尺寸 (5) 5、下卧层强度验算 (6) 6、柱基础沉降计算 (7) 7、调整基底尺寸 (8) 8、基础高度验算 (8) 9、配筋计算 (10) 10、绘制施工图 (12)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资料 某多层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天然地面,室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 图1 柱网布置图 表A(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2m) 编 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 (m) γ (kN/m3) ω(%) еI L Es (MPa ) C(kPa) Φ(°) F ak (kPa) Ⅰ多年素填土 1.6 17.8 94 Ⅱ粉土 5.2 18.9 26.0 0.82 0.65 7.5 28 15 167 Ⅲ 淤泥质粉质 黏土 2.2 17.0 51 1.44 1.0 2.5 24 12 78 Ⅳ粉、细砂10.1 19.0 10 30 160

表B B-1 柱底荷载标准组合 表B B-2 柱底荷载准永久组合 2.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要求:本持力层选用Ⅱ土层,故初定基础埋置深度取d=1.6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可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67ak f Kpa = 3.确定基础尺寸 3.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建筑地基规》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 或埋置深度大于0.5m 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则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3)(0.5)a ak b d m f f b d ηγηγ=+-+- 由于基础高度尚未确定,假定b <3m ,首先进行深度修正。 根据粉土10%ρ≤, 查表7.10得b η=0.5 ,d η=2.0,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3117.8/m kN m γ= 1(0.5)167 2.017.8(1.60.5)206.2a ak d m f f d kPa ηγ=+-=+??-=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计算基础和回填土k G 时的基础埋深 d= 1.6 2.05 1.8252 m +=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院系:土木学院 姓名: *** 学号: ********班号:土木1001指导教师:罗晓辉日期:2013年6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4)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4)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2.1 选择桩型 (4)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4)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5) 4.1 B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4.2 C柱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非复合作比较) (5) 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B承台) (5) 5.2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 (7) 5.3 比较 (8) 6. 桩基础沉降验算 (8) 6.1 B柱沉降验算 (8) 6.2 C柱沉降验算 (8) 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8. 承台设计 (10) 8.1四桩承台设计(B柱) (10)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0)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1)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1) (4)受弯计算 (11)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2) 8.2五桩承台设计(C柱) (12)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2)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2)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3) (4)受弯计算 (13)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3)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某建筑方案,上部结构为五层框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B C 附图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见附加资料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2.1 选择桩型 采用预制桩(静压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⑤层为粉砂,压缩性低,所以第⑤层是比较适合 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2+2+4+8+1=17m。 初步选定承台埋深为2.1m。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最新版本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11 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2.1.12 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2.1.13 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315879 【学分】1 【周数】1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群组的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包括理论课和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为综合性设计型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并在其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二、课程设计方式及基本要求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采用实际工程项目做为题目,教师讲解整个设计过程、重点注意事项及答疑,学生计算和绘制施工图的方式完成。 课程设计要求: 1.熟练阅读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掌握软弱土的工程特性; 2.能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软弱土的性质和施工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方法; 3.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主要步骤; 4.熟练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5.根据面积置换率对竖向增强体进行平面布置,并确定竖向增强体长度; 6.学会查阅设计规范和工程资料,并能用施工图正确表达。 三、课程设计项目及内容提要 该课程设计使用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为依据,经过处理作为本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在16学时内完成,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综合考虑选择地基处理方案; 3.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4.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 5.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平面布置; 6.进行必要的变形验算; 7.绘制地基处理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理论课修完后的下一周进行地基处理的详细设计计算,时间为一个周。 1

桩基础课程设计--灌注桩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桩基础课程设计 完成日期:2013年11月20日

灌注桩基课程设计 1.设计题目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 2.设计荷载 (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2040kN M k=242kN.M V k=145kN ○B轴荷载:F k=2280KN M k=223 KN.M V k=158 kN ○C轴荷载:F k=2460kN M k=221kN.M V k=148kN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2650kN M k=253kN.M V k=193kN ○B轴荷载:F=3560 kN M=228 kN.M V=175 kN ○C轴荷载:F k=3120kN M k=244kN.M V k=188kN 设计○C轴柱下桩基,○A、○B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3.地层条件及其参数 1).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95kPa。 ①号土层:素填土,厚度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 ak =65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厚度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 =110kPa。 ③土层:粉砂,厚度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 =165kPa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厚度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 =280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 ak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孔隙比 e 含水量 W (%) 液性指数 I l 标准灌入锤击数 N (次) 压缩模量 Es ① 素填土 - - - - 5.0 ② 淤泥质土 1.04 62.4 1.08 - 3.8 ③ 粉砂 0.81 27.6 - 14 7.5 ④ 粉质粘土 0.79 31.2 0.74 - 9.2 ⑤ 粉砂层 0.58 - - 31 16.8 表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桩的侧阻力q sk 桩的端阻力q pk ① 素填土 22 - ② 淤泥质土 28 - ③ 粉砂 45 - ④ 粉质粘土 60 900 ⑤ 粉砂层 75 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11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 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11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2.1.12 无筋扩展基础 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高速公路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 课 程 设 计 一:工程概况 江苏省宁杭高速公路某路段的设计路面宽度为34m(6车道),边坡坡度为1:1.5,填筑高度为4m,工期为3年,工后沉降要求为竣工后15年沉降20cm。该路段的地基土层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土层分布图各土层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二: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1)结合土层情况至少选择两种地基处理方法(搅拌桩,预压法(包含塑料排水板))进行设计; (2)对每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计算,进行地基的沉降、稳定性和承载力的计算和验算; (3)进行经济造价分析

(4)结合经济造价分析份额结果,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5)提交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和计算说明书)。 三:验算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 1、路堤底部应力 =[(34+34+2*5*1.5)*5*0.5*19.5]/ (34+2*5*1.5)=82.58kPa 2、第一层亚粘土 e=0.766 ==0.362 根据地基规范,修正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其中为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根据e=0.766,取值为260kPa;一般粘性土取=0 ; =2.5 ; 则=260+2.5*10*(3-3)不足3.0m按3.0m计算,得到:=260kPa。 综上,第一层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第二层淤泥质土

第二层淤泥质土: e=1.122 =1.07 查表,得70kPa 第一层底部应力: =82.58+15.3*0.5+10.1*1.5=82.58+21.3=103.88kPa>70kPa) 说明第二层地基土承载力不足不能满足工程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四:初步拟定采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处理 方案一: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 1、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原理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要求 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通过本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设计原理的理解。 二、设计任务 设计四川南充某办公楼的基础,根据上部结构及地基条件用柱下独立基础。 三、设计要求 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 设计资料 1、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四层框架,层高m 2.3,框架、主梁、次梁、柱为现浇整体,主梁28030cm ?,次梁26025cm ?,楼板厚cm 10,柱截面25040cm ?,室内外高差m 3.0。 2、下部地基资料: 该建筑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由杂填土、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及细粉砂组成(表1)。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图1 柱网平面图 3、基础选用材料: 基础混凝土选用20 C,100厚。 C,钢筋选用335 HRB,垫层采用素混凝土15 五.设计步骤 1、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2、根据地基承载力与荷载计算基底面积,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

对于偏心受压基础两边长之比一般L/B≤2,最大不超过3。 3、根据建筑层数及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类型 4、地基变形验算 5、基础剖面设计与结构计算 (1)按冲切强度要求,设计底板高度。 (2)根据柱边或变阶处的弯矩值进行底板配筋计算。 6、绘制基础施工图,编写施工说明书。 设计要求: 1、设计A、B、C柱下独立基础; 2、计算A、B、C柱下独立基础,并按容许变形值调整基底尺寸; 3、绘制施工图(基础平面图(局部),基础详图)及编写施工说明。提示: 1、熟悉题目要求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 3、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 4、按容许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5、下卧层强度验算; 6、分别计算A、B、C柱基础沉降; 7、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底尺寸; 8、基础高度验算; 9、配筋计算; 10、绘制施工图。 3

基础工程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课程设计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3) 1.1 设计目的 (3) 1.2 设计任务 (3) 1.2.1 设计资料 (3) 1.2.2 地质资料 (3) 1.2.3 材料 (4) 1.2.4 基础方案 (4) 1.2.5 计算荷载 (4) 1.2.6 设计要求 (6) 1.3 时间及进度安排 (6) 1.4 建议参考资料 (6) 2 设计指导书 (8) 2.1 拟定尺寸 (8) 2.2 荷载设计及荷载组合 (8) 2.2.1 荷载计算 (8)

2.2.2桩顶荷载计算及桩顶荷载组合 (8) 2.3 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 (10) 2.3.1桩长确定及单桩承载能力验算 (10) 2.3.2桩身内力及配筋计算 (11) 2.3.3单桩水平位移及墩台水平位移验算 (12) 3 设计计算书 (13) 3.1 设计拟定尺寸 (13) 3.2 荷载计算及荷载组合 (13) 3.3 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 (14) 3.3.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 (14) 3.3.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 (17) 3.4 桩基设计与验算 (20) 3.4.1 桩长与单桩承载力验算 (20) 3.4.2 桩的内力计算 (21) 3.4.3 桩身配筋计算……………………………

24 4 钢筋构造图 (29) 4.1 钢筋用量计算 (29) 4.1.1 纵筋用量计算 (29) 4.1.2 普通箍筋用量计算 (29) 4.1.3 横系梁主筋用量计算 (29) 4.1.4 横系梁箍筋用量计算 (29) 4.1.5 加劲箍筋用量计算 (29) 4.1.6 定位钢筋用量计算 (30) 4.1.7 伸入横系梁箍筋用量计算 (30) 4.1.8 钢筋总用量 (30) 4.2 配筋图 (30) 4.3 三视图 (30) 4 参考文献 (31)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土木工程1202班 姓名: 学号:U2012154 指导老师:章荣军 2015年7月8日

一、设计资料 1.1 工程概况 某六层住宅楼,建筑占地约800m2,建筑面积约5000m2。 1.2 基础形式与荷载条件 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为25m*32m),基础底面压力180 kPa,基础埋深3.2m。 1.3 工程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地面标高在3.90m,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0.52m,平均水位标高3.38m。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9。

二、复合地基设计 2.1 复合处理地基方案的选择 由各土层力学参数可知,筏板基础下主要为不良土层,且厚度比较大,承载力较低。若采用换土垫层法,则对此类基础刚度较大,对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软土层较深的建筑处理效果不理想。若采用排水固结法,因工程消耗的时间过长,短期内固结效果不理想,因而不采用。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作用,同时桩身与地基土构成复合地基变形量小,桩身与褥垫层是地下水良好的排水通道,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水力特性。因此,在此选择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土层分布图形如下图:

2.2设计计算 (1)桩长 设CFG桩落于暗绿色粉质粘土这一层,按桩端进入下卧好土层1~2倍桩径的原则确定,即进入下卧层1m计算,所以桩长可取16.2m。 (2)桩径 桩径0.3~0.8m,取500mm。 (3)桩间距 桩间距s=(3-5)d,取s=2.0m。

(4)褥垫层厚度及材料 褥垫层取0.2m ,材料可用中砂与碎石。 2.3 布桩形式 布桩形式可以正方形布桩形式。 布桩总数5.1994 26 .214.325322=??== e A A n 根,取208根。桩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2.4 单桩承载力计算 查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得各土层的桩周侧阻力如下表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xxx 学号:20142023025 指导教师:刘xx 所在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xx 中国·大庆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柱下独立基础)--土木14-3和土木16升本 一、工程概况 某多层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天然地面,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1至表A-5,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1至B-2。 图1 柱网布置图 A-1(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0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人工填土 1.5 18.0 90 Ⅱ亚黏土 6.0 19.3 32.3 0.90 0.65 5.2 28 15 146 Ⅲ淤泥质亚黏土 4.6 18.5 36.0 1.02 1.0 1.4 24 12 80 Ⅳ粉、细砂7.0 19.0 10 30 160

A-2(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2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多年素填土 1.6 17.8 94 Ⅱ粉土 5.2 18.9 26.0 0.82 0.65 7.5 28 15 167 Ⅲ淤泥质粉质 黏土 2.2 17.0 51 1.44 1.0 2.5 24 12 78 Ⅳ粉、细砂10.1 19.0 10 30 160 A-3(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1.8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杂填土 1.0 18.0 94 Ⅱ粉质黏土 4.0 18.3 15 0.71 0.94 6.2 15 20 130 Ⅲ黏土 6.0 20.0 27 0.75 1.0 5.0 24 12 160 Ⅳ粉、细砂8 19.0 10 30 160 A-4(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4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粉质黏土 1.0 20.2 17 0.58 163 Ⅱ粉土 3.0 18.5 17 0.70 0.23 5.2 15 18 154 Ⅲ黏土 4.2 21.0 24 0.62 0.86 4.3 24 14 175 Ⅳ粉、细砂12.6 19.0 12 28 160 A-5(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8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人工填土 2.0 16.9 20 93 Ⅱ亚黏土 4.5 18.2 16 0.74 0.21 6.0 21 12 148 Ⅲ粉土 4.0 18.6 26 0.85 0.84 5.2 15 15 156 Ⅳ粉、细砂11.6 19.5 13 22 173 注:1、表中粉土的黏粒含量均小于10%;

桩基础课程设计知识讲解

桩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 .设计资料 (1) 1.1 上部结构资料 (1)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1)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1) 2.1 选择桩型 (1)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2)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 3.1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4) 4.1 ①—C柱的桩和承台的确定 (4)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 5.1 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①—C承台) (5) 6 .桩顶作用验算 (6) 6.1 四桩承台验算(①—C承台) (6) 7 .桩基础沉降验算 (7) 7.1 C柱沉降验算 (7) 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8.1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9 .承台设计 (10) 9.1 四桩承台设计(C柱) (10) 10.参考文献 (13)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 350。柱截面尺寸均为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 mm500 500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 表3.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续表 表3.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k q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 单位:kPa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2.1 选择桩型 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 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独立地基基础设计

第八章 基础设计 8.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8.1.1按持力层强度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1.轴心荷载时 要求k p ≤a f (8-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G F p k k k += (8-2) 将(8-2)代入(8-1),得基础底面积计算公式: k a G F A f d γ≥ - (8-3) 式中:k p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应力值; a f —修正后的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k F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k G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一般取k G G d γ=?; A —基础底面面积; G γ—基础及基础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203/kN m ; d —基础埋深。 在轴心荷载作用下一般采用方形,即A b l ==。 2.偏心荷载作用 要求 k p ≤a f (8-1) a k f p 2.1m a x ≤ (8-4) 式中: m ax k p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对常见的单向偏心矩形基础(见图8-1):

当偏心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 l e ≤时 m a x m i n k k k k M F G p lb W ±=± ∑ (8-5) 或 m a x m i n 61k k k F G e p lb b ±??= ± ?? ? 当偏心距6 l e > 时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m a x 23k k k F G p lk += (8-6) 其中 2 b k e =- 式中: ,k k M F ∑∑—由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于基础底面形心处的轴向力、弯矩标准组合 值 ; W —基础底面面积的抵抗矩,2 16 W b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 — 基础在弯矩作用方向的长度 ; e —偏心值; k k k G F M e +=∑ k —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72175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岩土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名称:岩土工程 年级班级:1202班 学生:祝陆彬 指导教师:马 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一五年六月

目录 第1章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 1.1 设计题目 (1) 1.2设计资料 (1) 1.2.1 地形 (1) 1.2.2工程地质条件 (1) 1.2.3基础设计技术参数 (1) 1.2.4水文地质条件 (1) 1.2.5 上部结构资料 (2) 1.3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3) 1.3.1 选择基础材料 (3) 1.3.2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 1.3.3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 1.3.4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4) 1.3.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4) 1.3.6 计算基底净反力 (5) 1.3.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5) 1.3.8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6) 1.3.9 配筋计算 (7) 1.3.10 基础配筋大样图 (9) 1.3.11 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9) 1.3.12 ○A○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0) 1.4设计图纸 (10) 第2章桩基础设计 (11) 2.1设计题目 (11) 2.2设计资料 (11) 2.2.1 地形 (11) 2.2.2工程地质条件 (11) 2.2.3 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11) 2.2.4水文地质条件 (12) 2.2.5上部结构资料 (12) 2.2.6 上部结构作用 (12) 2.3 灌注桩基设计 (13) 2.3.1单桩承载力计算 (13) 2.3.2基桩竖向荷载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14) 2.3.3桩基验算 (14) 2.3.4承台设计 (15) 2.2.4.1 承台力计算 (15) 2.3.4.2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16) 2.3.4.3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17) 2.3.4.4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18) 2.3.5桩身结构设计 (19) 2.3.5.1桩身轴向承载力验算 (19) 2.3.5.2桩身水平承载力验算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