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四川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整理)四川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整理)四川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四川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红色文化遗产是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之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大众文化也面临着变化转型。应积极适应这一转型,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四川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有关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一、社会转型期的特征及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科学技术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1〕。社会转型的内容不仅包括社会体制的变迁,还包括经济体制、文化氛围、利益结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社会转型是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我国的社会转型,对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行为也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社会转型期中,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者开始不仅仅关心旅游产品本身的特质,还会关心其能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获得什么。也就是说,游客开始重视在旅游活动中所获得的消费体验,这种体验实质上是对其获得高质量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其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消费者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旅游消费实质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希望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并表达自己的社会地位、个人情趣、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消费已经从一种相对理性的消费转变为一种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复杂消费形式。第三,随着精神文化从单调到多样化的转变,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从单纯的观光游转变为多种旅游诉求的个性化旅游,从单一旅游项目的消费转变为多种旅游项目的扩展性消费,即从一次旅游活动中获得多种类型的满足。第四,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并存与相互影响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状态。现代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消费,尤其是人文旅游与游客对文化的需求密不可分,但是复杂的文化交错状态将给文化旅游带来较大的挑战,需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与规划。总的来说,社会转型对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旅游消费的变化。红色旅游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在西方的文化遗产旅游中没有“红色旅游”的概念。

二、四川红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四川的红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要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弘扬“艰苦卓绝,革命奇迹”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和弘扬“川陕苏区,红岩精神”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都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区。四川更是朱德、邓小平、陈毅、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伟人故里也是四川红色旅游资源的亮点,形成了“一线(中央红军长

征入四川境内的路线),两区(四川东部地区的伟人故里和川陕苏区)”的分布格局,并且四川位于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和陕西省的中心位置,区位条件优越,具有红色旅游线路的强大辐射能力。据四川相关部门统计,2012年全年四川省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45.91亿元,同比增长24.92%;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999.72万人次,同比增长38.89%。

然而,社会转型中社会和消费的变迁为四川红色旅游发提出了新的挑战,四川红色旅游的开发也存在

着众多的制约因素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色景点多处老少边穷地区,开发难度较

大。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四川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较落后。如处于川西高原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横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然条件较恶劣,技术条件较差,交通条件较落后,再加上这些地区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本来就不多,用于红色旅游的投入相对较少。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领域都在寻求资金的支持,资金很容易找到投入小,回报快的行业,而旅游开发却是一个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长的产业,导致私营旅游开发投资主体较少进入,最终导致这些地区红色旅游开发速度慢、开发层面低。二是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流于形式,不注重核心价值的体现。市场营销所指的三大产品层是:形式产品层、附加产品层和核心产品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核心产品特性的把握,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都是核心产品的衍生。但四川旅游红色旅游开发时很多都只考虑了一种形式上的产品,没有注意到这个产品背后所三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产品单一,吸引力不高。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较为低层次的单一景点开发阶段。在社会转型期,各种观念的并存和文化的相互影响是必然的,因而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不仅体现在不同层面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还体现在同一消费者的不同层面需求。消费者不仅想通过旅游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还希望通过旅游获得身心上的愉悦。而四川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仅仅注重了单一景点的建设,忽视了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性,没有将四川众多的具有相互关联特性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整体来开发,形成红色旅游产品的结构体系;在游客旅游的过程中,过分强

调革命精神对人们的教育意义,而忽视了消费者其他方面的需求,没有将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四川其他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如壮美的自然风光、极具特色的风情民俗、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四是红色旅游产品定位不足,目标市场不明确。社会转型期产品众多,消费者无从选择,因此任何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寻求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在产品的开发之初就必须明确产品的目标市场是哪一部分,这个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特征有哪些,再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特征来进行产品的定位。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征就是某个利润增长点一旦出现,就有可能导致众多竞争者的争相仿效,一哄而上,不注重质量只在乎数量的掠夺式开发屡见不鲜。红色旅游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到2004年国家将红色旅游纳入正规化管理,全国几乎都在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导致红色旅游同质化想象严重。在此期间,四川的红色旅游开发也未能幸免,针对集体学习参观所做的工作较多,针对个人消费者所做的工作较少,也没有区分哪些景点适合哪类人群,没有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特定的营销活动。

五是红色旅游人才缺乏,服务层面较低。由于在社会转型期,各个地区和领域对人才需求都非常旺盛,工作环境与工作待遇的问题使“孔雀东南飞”成为很多四川旅游人才流动的代名词。再加上四川虽然是旅游大省,但旅游人才的培养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大多是中专水平,部分大专,极少部分具有本科学历。四川的整体旅游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及四川红色旅游资源所处地理位和社会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特点,导致了红色旅游的开发面临的人才难题更加严重,很难真正吸引优秀的旅游人才。人才的匮乏,使得不管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红色旅游产品的管理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旅游市场的服务更无从谈起,市场无序竞争情况严重。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把四川红色文化、古蜀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资源与特色自然资源有机融合,积极探索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3〕。

yi是加大政府的投资和引导,积极推动红色旅游的新型发展。首先是科学规划,规划应突出整体性、全局性,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地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共享,促进四川省内各地区间、四川与周边各省市间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与营销,形成网络化、系统化的红色旅游结构体系。其次,加大政府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投资力度,积极引导多主体、多渠道的资金共同开发,给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者必要的政策支

持,吸引和鼓励外资、民营企业和个人利用多种形式投资,推动红色旅游开发的多元化发展。二是深入挖掘四川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开发多层次的红色旅游产品。社会转型期,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很难用某一单一的旅游项目满足消费者所有的需求。因此,需要抓住社会转型期消费者的特征,深入挖掘和正确把握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红色旅游不同于观光旅游,其核心价值不是仅仅看看旧居、纪念碑、旧址,而是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体现其文化精神,通过开发参与性旅游项目,充分调动游客的积极性,用生动和形象的旅游活动反映革命时期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带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其旅游满意度,同时弘扬红色文化。三是整合相关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

四是针对不同目标市场采取分类营销策略。从国内市场来看,红色旅游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学生、企事业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干部。针对不同的旅游目标,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对特定的目标人群进行营销,如青少年学生的旅游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企事业单位员工业余时间主要集中在黄金周,而离退休老干部时间充裕。这就为红色旅游的营销提供了良好的运作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推出适合于不同群体的旅游项目。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中国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红色旅游这一中国特有旅游事物对外国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带领中国走向新时代的邓小平等伟人被国际上认为是20世纪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领袖人物;外国人采访、介绍和研究红军长征的热情经久不衰,红军长征的国际影响持续扩大,证明了红军长征这段光辉历史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具有邓小平等伟人故居、“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的四川更应该利用这些独特优势,可通过分类营销吸引特定目标群体来旅游。

五是大力培养旅游人才,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打好基础。在社会转型期,人才的培养和人才争夺是各领域人才战略的首要战场。这就需要四川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结合四川的现实情况,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并下大力气将人才留在需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首先,在人才的培养上,建立覆盖高级、中级和应用型全面的旅游教育体系,着重培养人才对四川旅游资源,特别是四川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的掌握。其次,建立完善的用人体制,配合完善而优厚的待遇,大量引进和留住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学艺,景天魁.转型中的中国社会[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2〕刘祖云.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11).〔3〕蒋巨峰.2012年旅游业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或新进展[N].四川日报,2012-01-08.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5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6。在此背景下,红色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充分认识到其资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独特价值和发展旅游的潜力,开始将/红色0与/旅游0结合,以旅游的形式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从而催生出了新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

(一)区内宣传促销策略

1、新闻媒体和旅行商应作为主要宣传对象,抓住新闻媒体和旅行商宣传促销就抓住了重点。再就是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工,政府主要负责整体形象的宣传,不能包揽一切。企业负责个体产品的促销,不能指望政府花钱宣传企业。要强化旅游社团、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服务、协调职能,用市场手段动作、联合进行旅游产品市场促销,向本地公众推介旅游产品旅游线路。

2、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各旅游景区点要举行旅游招徕活动,向社会公布活动信息,吸引公众参加;

3、各旅行社在组织好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同时,要做好本地游的宣传材料,安排好本地游的

线路,推介本地旅游精品线路,积极组织本地团队开展本地游活动;

4、本市区的主要街道设立旅游灯箱、广告;

5、为了游发本地群众参加本地旅游活动,定期举办旅游摄影评选活动和“畅游家乡,抒写美好感受”为主题的征文评选活动;

6、为了倡导、鼓励家庭旅游,各旅游景区(点)在旅游旺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奖励若干旅游家庭;

7、各大媒体要大力宣传旅游的生活意义,引导公众改变把旅游支出作为“剩余后的支出”、“额外的支出”等陈旧观念,引导公众每月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参加旅游,把旅游消费支出作为生活支出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启发公众的旅游意识,让人们积极参加旅游。 8、大力开发旅游淡季产品,满足各类客源市场的不同需要。

(二)国内宣传促销策略

1、及时掌握各种旅游促销信息,积极参加各级单位组织的旅游交易会和促销活动;

2、要与各种媒体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及时提供旅游产品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旅游网站,加强合作,制作宣传当地旅游产品的专页,加强宣传;

3、要进行区域联动宣传、学习,搭乘宣传快车,联合出击;

4、在国家大型城市,主要客源地城市省城的主要人流街道以及通向我区的国道两旁设置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大型旅游广告宣传画廊;

5、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在主要客源地的电视台、报刊和当地的电视台、报刊,特别是旅游报刊,强力宣传,在旅游黄金季节到来之前,必要时合作办一至二期专刊(版);

6、邀请省内外的旅行商到当地考察采线;

7、组织文化名人到当地采风观光,举办专题研讨会,大力开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8、建立全面高质量的有关旅游资源的文字、照片、碟片等基础资料库,制作新颖、富于创意、有视觉冲击力的综合介绍当地旅游景区(点)资源的CD—ROM多媒体演示光盘,制作综合性、便携式、折叠式,图文并茂、文字介绍概括简单、涵盖文通、名胜文物、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内容的旅游画册。

(三)国外宣传促销

1、参加国家、省局组织的对外宣传促销活动和交易会,赴外宣传促销;

2、在入境口岸设立、宣传我区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栏;

3、在外国的旅游网站制作介绍我区旅游产品的网页,通过网络进行宣传;

4、在外国有影响的旅游报刊杂志宣传我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还可利用地、县各级政府驻外机构和国家驻外办事机构、外国难华使馆等各类机构,形成旅游促销网络。同时,应该从整体上策划以宣传凉州旅游为目的的大型文艺作品,如电视连续剧、电影等。还要加快旅游电子商务进程,改善宣传手段与设施,实现促销手段的创新。

红色文化在达州

2012年是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四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80周年。与全国范围的红色文

化比较,达州是“第二大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的“三大文化形态”(巴渠历史文化、巴渠红色文化、巴渠民间文化)之中,巴渠红色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成分和比例。

巴渠红色文化分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

广义的层面泛指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达州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实

践中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

狭义层面特指自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大竹县特别支部”第一次成立以来,

达州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达州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一般所说的巴渠红色文

化指其狭义层面。

巴渠红色文化除了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等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自身特征——时间跨度大。达州红色文化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包括五四运动、党的创建与大革命时

期(1919.5——1927.7)、土地革命时期(1927.7——1937.7)、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10)。1927年8月以大竹特支成立为

起点,以及相继于1927年9月成立的大竹县委,10月成立的宣汉特支、万源特支,1928

年秋成立的绥定县委,1929年冬成立的渠县特支,1933年1月成立的梁达中心县委等,达

州工农群众开始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革命的方向和动力,积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生、

工人、妇女、农民革命运动,建立川东北苏区,巩固和扩大川东游击军,配合红四方面军,

建立和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

内容涉及广。文化本身就需要有物质层面的表达(场所、载体等等),红色文化也不例外。具体指的是那些历经风雨、饱受沧桑的战场等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领袖或杰出政治

家的故居、旧居,专题纪念馆,专题陈列馆,革命前辈使用过的遗物等等。就精神层面而言,

红色文化体现为革命理想、革命信念、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等,其精神形态的

影响与物质层面的影响相互交织,发挥作用。达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内涵丰富。就物质形

态而言,据初步统计,目前达州市境内共有革命陈列馆、纪念馆5处;革命遗迹500多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7处;馆藏革命文物2295件。其中主要的、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7

处更是成为达州红色文化的亮点。包括:位于万源市驮山公园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一次重大战役

的专题性纪念馆,同时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与张爱萍故居;宣汉县项山公园内的王维舟纪念馆;达县河市镇陈伯钧

纪念室;“中国红色第一街”——达县石桥列宁街;渠县苏维埃纪念馆;达县梓潼乡红三十

军政治部旧址;通川区蒲家镇英烈园等。其中,达县梓潼乡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门上的一副

石刻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在上个世纪50年代被中国人民革命军

事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征集收藏。出生达县河市镇的陈伯钧,参加过秋收起义、三湾改编,然后随毛泽东1927年10月上井冈山,参加过长征,戎马一生,其《陈伯钧日记》是学

术界公认的研究军史的重要依据。张爱萍在长征中参加娄山关战役后,留下了若干文字,特

别是若干诗篇,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战役纪念馆都有重要展出。开江籍的徐彦刚曾经

追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也有他的名字与籍贯的陈列。凡此种种,无不让达州人感到兴奋、骄傲和自豪。

巴渠红色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是巴渠儿女和全国人民

一起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重要精神支柱。

□毕英涛

据初步统计,目前达州市境内共有革命陈列馆、纪念馆5处;革命遗迹500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7处;馆藏革命文物2295件。其中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7处更是成为达

州红色文化的亮点。包括:位于万源市驮山公园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一次重大战役的专题性纪念馆,同时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与张爱萍故居;宣汉县项山公园内的王维舟纪念馆;达县河市镇陈伯钧纪念室;“中国红色第一街”——达县石桥列宁街;渠县苏维埃纪念馆;达县梓潼乡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通川区蒲家镇英烈园等。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万源保卫战”而建的专题性纪念馆。1986年3月建成开放。馆址位于万源城郊驮山公园左侧。徐向前同志对这次战役评价:“反刘湘的六路围攻是我们在四川打得时间最长最艰苦的一个战役。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上,也可以说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辉煌的一个战役……在反‘六路围攻’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万源一带的决战防御。假如万源失守,我军就有被压出川北的危险。敌人拼了死命,我们也拼了死命,这是关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一次决战,不拼命不行啊!”许多史学家论断,如果“万源保卫战”失利,红四方面军被压出川北,川陕革命根据地必然被摧毁,那么20万国民党军就会夹击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所以万源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不但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的生死,川陕苏区的存亡,而且关系到整个工农红军的命运,中国革命的前途。

陈列馆设四个展室、七大单元,展线长170米,主要陈列万源保卫战中红军遗存的各类文献资料、武器弹药、石刻标语等珍贵文物和辅助陈列品1000余件。陈列馆通过沙盘展示、灯箱布景、摄影绘画、图表统计、文字解说等艺术组合,再现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8万红军将士与刘湘20余万国民党川军血战万源的历史场景。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已经成为仰红军业绩、缅先烈遗志、陶革命情操、育高尚品格的历史博物馆。

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与张爱萍故居(神剑园)

神剑园位于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高石村的张爱萍将军故居,是为纪念“神剑将军”张爱萍所建,于2010年1月5日开馆。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与将军故居、将军树、书艺廊、高石新村等

共同构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占地2311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通过图片、文字、多媒体、雕塑等媒介和景观,着力展现达州籍开国元勋以及红军群体迭出达州,踏上革命道路的光荣历程、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馆设“红军入川、达城解放”大型浮雕、序厅、红军战斗在达州、将星璀璨耀达州、英烈浩气壮达州、红色书艺靓达州和影视厅等。2011年4月,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被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文化部等十部委授予党史教育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8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2月被中央党校、团中央等六部委联合授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6月,张爱萍故居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蒲家镇英烈园

蒲家英烈园建立在通川区蒲家镇中心小学内(民国时期达县第五高级小学)。1921年,以戴治安为首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达县县立第五高级小学校组织“青年读书会”,率先悬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画像,传播马列主义,推行新文化运动,使“五高”成为大巴山反帝反封建的先导。1926年,张鲤庭、戴治安等组织《烂漫社》,以文学为掩护,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达县中学支部,张爱萍、魏传统、刘新权、李中权、王定烈、王文模、李开芬等进步青年曾在这里接受马列教育,并从事革命斗争,大都成为共和国一代名将。1927年10月,戴治安、牟曼悦在这里成立中共达县特别支部,成为达县第一个党组织。1932年下半年,梁达中心县委机关迁址于此,成为推动梁达地区革命活动的领导力量和中心支柱。蒲家人民踊跃参加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有1000多名青年参加工农红军北上抗日,200余人成为革命烈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历史时期,蒲家镇牺牲的702位烈士中,大多数是“五高”的学生。

达县石桥列宁街

石桥列宁主义街,简称“列宁街”。位于距达县县城60公里的石桥镇。镇内有一条石板铺路、木板墙壁、青瓦层面、四座清代牌坊横跨的列宁街,全长694米,有210间街房。街上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四座仿木结构的石牌坊,古朴隽秀,雕刻精美,重檐半拱,蔚为壮观。其中第二道牌坊横额正中雕刻着“列宁主义街”,其“列宁”二字为横书,每字约1平方米,“主义街”三字略小,为竖书。镇内至今尚存“打倒帝国主义、武装拥护苏联”、“打倒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工农专政”、“活捉杨森,活捉刘湘”、“拥护红军、扩大红军”等38幅石刻宣传标语,极具红军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街”。1933年底,红三十军政治部进驻石桥镇,组织赤卫军、童子团、宣传队开展广泛的建政、扩红宣传活动,书写标语口号,雕刻宣传标

语,进行街头、乡场宣传表演。2001年,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维舟纪念馆

王维舟纪念馆位于宣汉县红军公园内(原项山公园),建于1983年的王维舟纪念馆,由徐向前元帅题写馆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由陈列室和红军碑林组成,占地3670平方米,展线长2747米,三级台阶式园林建设,碑林嵌竖有各个时期镌刻或复制的石碑300余座。其中有王维舟在辛亥革命时期任护国军、靖国军营长、团长和边防司令时,因所部军纪严明,百姓安宁,深得群众拥戴,东乡县民众为他树立的“兆民赖之”、“东乡屏障”、“除暴安良”等德政碑。土地革命时期,宣传马列主义、党的方针政策、红军纪律和打土豪分田地、反对刘湘“六路围攻”等红军石刻标语口号近百幅。有徐向前、张爱萍、魏传统等为王维舟将军的题词。陈列室内陈列图片资料135幅,王维舟同志生前用过的遗物和其它革命文物129件,生动再现了王维舟戎马倥偬的一生。

陈伯钧纪念室

开国上将陈伯钧纪念室位于达县河市镇陈伯钧故居附近的河东街45号耀华育才学校大门口,占地150余平方米,“开国上将陈伯钧纪念室”这几个字由原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纪念室于2009年建成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纪念室分外厅和内厅,外厅入口处是陈伯钧上将的塑像,塑像上有毛泽东对陈伯钧“红军干才”四个大字的评价,内厅有徐向前给陈伯钧上将的题词——“陈伯钧同志的光辉业绩是不可磨灭的”。内厅中央是一个玻璃橱柜,收录关于陈伯钧上将的报刊、杂志和专著80余册。纪念室外厅和内厅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共300余幅,共分热血男儿、井冈红旗、雄关漫道、宝塔巍巍、征战南北、桃李芬芳、文韬武略、铁骨柔肠等八个部分来介绍、展示陈伯钧上将不平凡的一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