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成分及其性质

煤的成分及其性质
煤的成分及其性质

煤的成分及其性质

2.1 元素分析

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分析叫元素分析。根据分析,煤中元素达三十几种。一般将不可燃物质都归入灰分。这样,对燃烧有影响的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各化学元素成分用质量百分数表示。

碳是煤中含量最多的可燃元素,也是发热量的主要来源。每千克纯碳的发热量为3.27×104kJ。煤中的碳一分部与氢、氧、氮和硫结合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燃点较低;而其余呈但只状态的为固定碳,期燃点高,不易着火和燃尽,但发热量大。

氢是煤中发热量最高的物质,完全燃烧时,纯氢的发热量为1.2×105kJ/kg。氢燃点低,易点燃,是有利元素。但煤中氢的含量较少,一般约占3%~6%。

煤中的氧和氮是可不燃物质,其含量也较少。煤中的氮在高温条件下易生成污染大气的NO3,被视为有害元素。

碳虽然在燃烧时也放出热量,但其燃烧产物SO2和SO3会造成锅炉金属的腐蚀并污染大气。煤中的硫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即有机硫、硫化铁硫、硫般盐硫。前两种可燃,称为挥发硫,后一种归入灰分。一般在计算含硫量时应采用全硫分。

煤中灰分和水分均为不可燃物质。灰分岑在不仅使燃料发热量减少,而且影响燃料着火燃尽,也是造成积灰、结渣、磨损的主要因素。水分会使炉内温度下降,影响着火,并增大排烟热损失,还会加剧尾部受热面腐蚀和堵灰。

煤中的水分在自然干燥条件下失去的部分,称为外部水分,而剩余部分为内部水分,两部分之和为全水分。

2.2 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是利用煤在加热燃烧过程中的失重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煤的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成分。

将风干(达到空气干燥状态)的煤样置于102~105℃的恒温干燥箱,烘干2h,所失去的质量为煤的固有水分,又称内在水分(M

inh

)。风干过程中失去的水分称

为外在水分(M

f ),是风雪雨露和开采过程中进入的水分。煤的全水分M

t

包括外在

水分和内在水分。把干燥后的试样置于900℃高温电路中,隔绝空气加热7min,所挥发出来的气体称挥发份(V)。煤失去水分和挥发份的剩余部分称焦炭。将焦炭置于850℃电炉中灼烧2h后残余物为灰分(A),而在灼烧过程中所失去的质量为固定碳(FC)。

挥发分含量是评定煤燃烧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挥发分中大部分是可燃气体,

如CO、H

2、CmHn等,出游少量不能燃烧的气体,如O

2

、N

2

、CO

2

、H

2

O等。挥发分容

易着火燃烧,挥发分着火后对焦炭产生强烈的加热作用,促使其迅速的着火燃烧;同时挥发分析出后会使焦炭变得比较松散而多孔,有利于燃烧过程的发展。因此,挥发分多的煤,容易着火,燃烧反应快,燃烧比较完整。

煤中水分、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残留物称为焦炭,它包括固定碳及灰分。焦炭的粘结性与强度称为煤的焦结性。不同煤的焦结性差异很大,有的焦炭呈粉末状即不焦结;有的焦结性很强,结成硬焦块。煤的焦结性对层燃炉影响较大,对煤粉炉工作影响不大。

由于工业分析比较简单,同时通过工业分析成分可以了解煤在燃烧方面的特性,所以火力发电厂中通常采用工业分析。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 中国能源结构、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及生产格局、能源发展战略是什么?P1 答:中国能源结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油气资源总量偏少。(富煤、贫油、少气) 煤炭资源的分布:东少西多,南贫北丰,相对集中。 生产格局:北煤南运,西煤东调。 能源发展战略: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 2. 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烟雾等。 3. 何谓洁净煤技术?有哪些研究内容? 答: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 洁净煤技术的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煤炭加工、煤炭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如: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火力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等。 4. 煤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P4 答: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和岩相组成)、结构(包括分子结构和孔隙结构)、性质、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广义煤化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煤炭转化工艺及其过程机理等问题。 第二章习题 1. 煤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P6 答:煤是由植物生成的。 在煤层中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植物化石和炭化了的树干;煤层底板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根化石、痕木化石等植物化石;在显微镜下观察煤制成的薄片可以看到植物细胞的残留痕迹以及孢子、花粉、树脂、角质层等植物残体;在实验室用树木进行的人工煤化试验,也可以得到外观和性质与煤类似的人造煤。这就有力地证实了腐植煤是由高等植物变来的。 2. 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可以分几大类? P12 答: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主要分为腐植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 腐植煤:高等植物 腐泥煤:低等植物 腐植腐泥煤:高等植物+低等植物 3. 简述成煤条件。P20-21 答:煤的形成必须具备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条件。 古植物: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 古气候: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 古地理:沼泽和湖泊 古构造:合适的地壳升降运动

煤的种类

煤的种类 【煤炭】煤炭是指原煤及煤炭加工品的统称。不包括焦炭、下脚煤和石煤。 煤炭的种类繁多,质量相差也悬殊,不同类型的煤有不同的用途。为了合理利用煤炭,需把煤炭划分不同类别,煤炭的分类方法有;1.按其加工方法和质量规格可分为精煤、粒级煤.、洗选煤、原煤、低质煤五大类。2.按其煤质构成划分可分为烟煤、无烟煤、焦煤、成型煤和动力配煤。3.按其用途划分可分为动力用煤、冶金用煤和化工用煤三大类。 【原煤】原煤是指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洗选、筛选加工而只经人工拣矸和杂物的产品。包括天然焦及劣质煤,不包括低热值煤(如石煤、泥炭、油页岩等);原煤按其成因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三大类;按其碳化程度可分为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 原煤主要作动力用,也有一部分做工业原料和民用原料。 【无烟煤】无烟煤又称白煤或硬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煤,因其燃烧时无黑烟而称无烟煤。它具有挥发分低、固定碳高(含碳最高达89%~

97%)、比重大(1.4~1.9左右)、燃点高(普遍在380℃以上)、化学反映性低等特点。 无烟煤主要供民用和合成氨造气原料,低灰、低硫且可磨性好的无烟煤不仅可以作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用的燃料,而且还可以用作制造各种碳素材料,如碳电极,阳级糊和活性碳的原料;一些优质无烟煤制成的航空用型煤,可供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用。 【烟煤】褐煤进一步煤化就成烟煤,因燃烧时有烟而得此称。烟煤的爆化程度低于无烟煤,高于褐煤,具有粘结性,燃烧时火馅较长。烟煤包括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 烟煤主要用作燃料及炼焦、低温干馏、气化等原料。 【贫煤】贫煤是碳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烟煤。无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贫煤的燃点高达370℃~400℃,燃烧时火焰短、耐烧,是一种较好的动力煤。 贫煤主要用于发电和民用燃料。 【贫瘦煤】贫瘦煤是粘结性较弱的高变质、低挥发分烟煤,结焦性比典型

茶叶类别基础知识

茶叶类别基础知识 一、茶叶的分类:根据茶叶制作时发酵程度不同再分为: 1)不发酵茶:如绿茶、菊花茶等 2)轻微发酵茶:黄茶、白茶 3)半发酵茶:如青茶、乌龙茶,乌龙茶又有:广东乌龙、台湾乌龙、闽南乌龙、闽北 乌龙 4)全发酵茶: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桂红、闽红三大功夫等 5)后发酵茶:如黑茶,普洱茶、边茶 二、有按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和非茶之茶类三大部分。 其本茶类中:按茶叶发酵程度的轻重结合成品茶的品质特点,将茶叶分为六大类:绿、白、黄、青、红、黑茶。 发酵: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列举。茶叶的发酵:多酚类物质在酶的参与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 1、绿茶:不发酵茶,制法为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作工艺中完全不发酵,保持 清汤青叶的特点,明朝起是历史最久且产量最大的茶类,性质寒凉。店内属绿茶类产品有: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六安瓜片、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云芽绿1号2号。 基本原理:杀青通过高温方式杀死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鲜叶的生理化学变化。 从历史角度又分为:名优绿茶和普通绿茶。 杀青的四种方式: 炒青绿:明代起,最基本的加工方法,因加工制作炒青的外形不同又分为:长青(眉茶、出口茶)、平炒青(平水珠茶属浙江出口茶)、扁炒青(西湖 友井),干茶色当多数呈黄绿色。 烘青绿:经过揉捻杀青后来烘干的方法,又分:条形(黄山毛峰)、尖形(太平猴魁)、片形(六安瓜片)、针形(信阳毛尖),其它烘青绿茶只制作花 茶的加工原料茶。 蒸青绿:唐宋时以蒸的方法干燥,具备三绿的特点:汤绿、色绿、叶底绿,条形紧、圆针形。 晒青绿;经过杀青揉捻后经日光晒干的茶,做成茶砖、茶饼、普洱的原料茶,呈油绿色。陕青(陕西)、川青(四川)、滇青(云南)

煤的元素成分煤质及煤分析知识普及

1.碳和氢?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碳含量(Cr)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泥炭的Cr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丝质组的Cr最高,镜质组次之,稳定组最低.氢中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腐泥煤的氢含量(HR)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达11%,这是由于形成腐泥煤的低等生物富含氢.在腐植煤中,稳定组的HR最高,镜质组次之,丝质组最低.随煤化程度升高,它们的H R均逐渐减少.? 2.氮? 煤中的氮,主要是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人们认为煤中的氮通常都是有机氮,其中有一些是杂环形的.? 煤中的NR通常约为~%,但也随煤公程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我国弱粘结煤和不粘结烟煤的NR多低于1%,可能是在泥炭化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氧化分解,故N R普遍较低.? 3.氧? 氧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氧在煤中存在的总量和形态直接影响着煤的性质. 煤的元素组成?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 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烟煤的碳含量为7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 三、煤中的氧 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有机氧主要

煤化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煤的种类,特征和生成 1 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可以划分几大类,其主要特征有何不同? 2 按煤化程度,可以将腐殖煤划分为几大类,请两两比较其区分标志。 3 主要的成煤期及其代表性植物是什么? 4 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族组成有何区别? 5 植物的族组成在成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6 成煤的地质年龄与煤的变质程度是否一致,为什么? 7 腐殖煤的成煤过程主要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8 泥炭化阶段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有哪几种类型? 9 在泥炭化阶段,为什么氧化分解一般不会进行到底? 10 煤的变质因素有哪些?对煤的变质程度有何影响? 11 煤化度与变质程度有何异同? 12 煤的变质类型对成煤有什么意义? 13 泥炭的堆积环境对煤质有什么影响? 14 何谓煤的还原程度,强还原妹有什么特征? 15 凝胶化与丝炭化对煤中显微组分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16 什么是中国煤的多阶段变质演化,它对中国煤质分布有什么影响? 17 什么是煤化作用跃变,分哪几个阶段? 18 煤化作用跃变对煤质有什么影响? 19 影响成煤期有哪些主要因素? 20 中国有哪几个主要的聚煤期,列举各主要的聚煤期的5个著名煤田。 第二章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1 试述煤的工业分析的基本思想 2 煤的元素分析的基本思想 3 煤中水分存在的形态分哪几种,他们与水分脱除的难易程度有什么关系? 4 最高内在水分MHC与煤的煤化度有什么关系? 5 煤中矿物质有哪几种来源,洗选脱除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同,矿物质的来源与煤中灰分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6 煤中矿物质的化合物类型有哪几种?请写出其代表性化合物的名称与分子式 7 选煤有哪几种工业生产方式,一般选煤工艺有哪些产品和副产品 8 灰分的组成与灰熔点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有何工业意义? 9 煤中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分类的,各有哪些主要的元素 10 煤中有哪些主要的有害微量元素,按危害程度应如何分类 11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的原理,并说明试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2 煤中的氮完全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对否?理由 13 没中毒额硫有哪几种存在形态,煤中的硫分队煤的应用有什么影响? 14 没种的硫或磷过多时,通过焦炭与高炉冶炼进入钢铁后,对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 15 什么是基准,煤的分析数据为何要用基准表示? 16 基准的常用形式因利用场合不同而异,请写出各种基准的适用场合 17 画出基准关系图,并说明换基计算的基本思想和适用场合 18 第三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1 为什么说煤的所有宏观性质均在一定程度上与煤的密度有关 2 煤的密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与煤的空隙率有何关系

煤的用途

煤之一 固体化石燃料之一。远古植物埋于地下经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元素组成以碳为主,次为氢,以及氧、氮、硫等。含缩合程度不同的芳环、脂环、杂环,以此为核心结合复杂的大分子的混合物。在氧化剂轻度氧化下可生成一些腐殖酸,中度氧化可得一些有机酸,剧烈氧化则燃烧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等。在空气中长期堆放渐氧化生热时能自燃。与发烟硫酸作用可制得软化硬水用的磺化煤;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加氢可制得液化油。近年世界年采煤量达4.1×109 t左右,主要用作燃料、化工原料、冶金的还原剂等。 煤之二 煤植物遗体在沼泽或湖泊中聚积后,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经过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等多种复杂作用,转变而成的固体可燃矿产。煤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它也是很重要的冶金和化工原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的国家。辽宁新乐6200年前古文化遗址和陕西周墓中,都发现过煤制工艺品。河南西汉冶铁遗址中,曾发现加工过的煤饼。《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并载明产地。魏晋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朝开始有煤的名称。《天工开物》中,按煤的粒度和用途进行分类,并指明煤的块径和产地。1949年以来,中国煤炭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与美苏一起成为世界上煤炭产量最高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三个国家之一。 煤的生成从植物死亡、堆积至转变成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煤作用。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受生物化学作用变成泥炭或腐泥的过程称泥炭化或腐化泥作用。当泥炭或腐化泥由于地壳下降而为其他沉积物覆盖时,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为煤的过程,称煤化作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石炭纪、二迭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是重要的聚煤时期。 煤的化学组成煤中有机质95% 以上是由碳、氢、氧和氮四种元素组成,而无机质是水分和矿物杂质。煤中的硫、磷、砷、氯、汞、氟等元素多属有害成分。锗、镓、铀、钒等则是可综合利用的有益伴生元素。初步判断煤质,通常进行煤的工业分析,测定水分、灰分和挥发分,计算固定碳。灰分是煤完全燃烧后剩余的残渣,一般灰分低于40%的煤资源,才作为能利用的储量。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的高温加热条件下,从有机物中分解出的气体和液体产物,它可用来大致判断煤的种类。 煤的分类主要有成因、产品品种、工业、用途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煤的成因分类可分为:①腐植煤,由高等植物所形成的煤,其中以稳定组分为主的称残植煤;②腐泥煤,主要由藻类和浮游生物等形成的煤,如藻煤、胶泥煤等;③腐植腐泥煤,成煤原始物质,既有高等植物,又有低等植物,如烛煤和煤精。 煤的产品品种分类按用途、加工方法和质量规格共分精煤、粒级煤、洗选煤、原煤、低质煤等5大类,28个品种。 煤的工业分类中国现行分类指标有两个:①煤的可燃基挥发分,大体上反映煤化程度; ②胶质层最大厚度,反映煤的粘结性。根据这两个指标,将煤划分成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以及不粘煤、弱粘煤等10大类和相应的24个小类。在10大类煤中,除褐煤和无烟煤外,都是烟煤。 ①褐煤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外貌多呈褐色或褐黑色、水分高,煤样分析多在8~18%左右,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大多在2500~4000kcal/kg;可燃基挥发分多在40~60%;含有数量不等的原生腐植酸。元素组成中碳含量低,氧含量高,氢含量变化大。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可作化工原料。 ②烟煤多呈黑色,具沥青光泽至金刚光泽,条带状结构较明显,没有原生腐植酸。可燃基挥发分多在10~40%之间,随煤化程度增高而 用煤两部分。煤焦煤包括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部分弱粘煤。非炼焦用煤包括长焰煤、

煤炭的分类和用途

煤炭的种类及用途 煤炭的分类: 煤主要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等几种。 (1)褐煤: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挥发分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含碳量与发热量较低(因产地煤级不同,发热量差异很大),燃烧时间短,需经常加煤。 (2)烟煤: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30%以上,燃点不太高,较易点燃;含碳量与发热量较高,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间较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3)无烟煤: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发亮。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可达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烧时上火慢,火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结性弱,燃烧时不易结渣。应掺入适量煤土烧用,以减轻火力强度。 1989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b、煤样透光性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等6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14类。即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1.无烟煤:高固定碳含量,高着火点(约360~420℃),高真相对密度(1.35~1.90),低挥发分产量和低氢含量。除了发电外,无烟煤主要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气化发生炉)用于合成氨、民用燃料及型煤的生产等。一些低灰低硫高HGI的无烟煤也用于高炉喷吹的原料。2.贫煤:煤烟中煤级最高的煤,它的特征是:较高的着火点(350—360℃),高发热量,弱粘结性或不粘结。贫煤主要用于发电和电站锅炉燃料。使用贫煤时,将其与其他一些高挥发分煤配合使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3.贫瘦煤:挥发分低,粘结性较差,可以单独用来炼焦。当与其他适合炼焦的煤种混合时,贫瘦煤的掺入将使焦炭产品的块度增大。贫瘦煤也可用于发电、电站锅炉和民用燃料等方面。典型的贫瘦煤产于山西省西山煤电公司。 4.瘦煤:中度的挥发分和粘结性,主要用于炼焦。在炼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胶质物,胶质层的厚度为6—10mm。由瘦煤单独炼焦产生的焦炭,机械强度较高但耐磨强度相对较差。除了那部分高灰高硫的瘦煤,瘦煤经常与其他煤种混合炼焦。 5.焦煤:有很强的炼焦性,中等的挥发分(约16%—28%),焦煤是国内主要用于炼焦的煤种。由焦煤炼成的焦炭具有非常优良的性质,焦煤主要产于山西省和河北省。 6.肥煤:中等或较高的挥发分(约25%—35%)和很强的粘结性,主要用于炼焦(一些高灰高硫的肥煤用来发电)。与其他煤级的煤相比,肥煤一般具有较高的硫含量。 7.1/3焦煤:介于焦煤、气煤和肥煤之间,具有较高的挥发分(类似于气煤),较强的粘结性(类似于肥煤)和很好的炼焦性(类似于焦煤),这也是它被称为1/3焦煤的原因。1/3焦煤由于其产量高而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 8.气肥煤:高挥发分(接近于气煤)和强的粘结性(接近于肥煤),它适用于焦化作用产生的城市燃气和与其他煤种混合炼焦以增加煤气、焦油等副产品的产量。气肥煤的显微组成与其他煤种有很大的差异,壳质组的含量相对较高。 9.气煤:很高的挥发分和中度的粘结性,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典型的气煤产于辽宁省。

茶叶种类大全

茶叶种类大全 茶叶(干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绿茶 一、绿茶的含义及分类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按其干燥机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其中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最为有名。 二、茶之性 绿茶的特性,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绿茶属性凉而微寒,味道略苦,适合胃热者饮用。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各地,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 三、绿茶中上等茶品的介绍:主要从茶的产地、采摘及制作工艺进行讲解。 1.西湖龙井 产地:茶区集中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这里傍湖依山,气候温和,

常年云雾袅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土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唐代陆羽《茶经》中所说的“硕者上”,正与优良品质的龙井茶剩余沙壤土相吻合。 采摘:茶树品种,芽叶柔嫩而细小,富含氨基酸与多种维生素。西湖龙井的采制非常考究,它的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高级龙井茶强调要早采,通常一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特级龙井茶采摘标准时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5厘米。采摘次数多是龙井茶特有的。) 制作工艺:西湖龙井炒制时,分“青锅”、“辉锅”两个工序,炒制手法很复杂,一般有抖、带、甩、挺、拓、扣、抓、压、磨、挤等十大手法。炒制时,依鲜叶质量高低和锅中茶坯的成形程度,不时地改换手法,因势利炒而成。 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整形过程。锅温达180℃左右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面更光滑,投入约100克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势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势进行初步整形,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时间40-60分钟。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辉锅。(熟悉了解且能讲解)辉锅:目的是整形和炒干。锅温60-70℃,需要炒制25分钟。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差不离锅。炒制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 超值好的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及时用纸包成0.5公斤一包,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收藏。贮藏得法,约经15-30天后,龙井茶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蠢爽口。保持干燥的龙井茶贮藏一年后仍能保持色绿、香高、味醇的品质。(熟悉了解且能讲解) 2.洞庭碧螺春 产地: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两山气候温和,水气升腾,空气湿润,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 采摘:其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浸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采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茶叶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最为名贵。 制作工艺: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

煤的基本知识

煤的基本知识 1.煤的种类和特征 根据成煤植物种类的不同,煤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腐殖煤和腐泥煤。 1)、腐殖煤 由高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植煤。腐殖煤是因为植物的部分木质纤维组织在成煤过程中曾变成腐殖酸这一产物而得名。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绝大部分是由高等植物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主要成分形成的。亦有少量腐殖煤是由高等植物中经微生物分解后残锱的脂类化合物形成的,称为残殖煤。单独成矿的残殖煤很少,多以薄层或透镜状夹在腐殖煤中。我国江西平煤田和浙江长广煤田有典型的树皮和角质残殖煤,大同煤田有少量阢子残殖煤。 2)、腐泥煤 由低等植物和少量浮游生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腐泥煤包括藻煤和胶泥煤等。藻煤主要藻类生成,山西浑源有不少藻煤,山东兖州、肥城也有发现,胶泥煤是无结构的腐泥煤,植物成分分解彻底,几乎完全由基质组成。这种煤数量很少,山西浑源有少量存在。胶泥煤的矿物质含量大于40%即称为油页岩,我国辽宁抚须、吉林桦甸、广东茂名和山东黄县等地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 此外,还有腐殖煤和腐泥煤的混合体,有时单独分类成与腐殖煤和腐泥煤并列的第三类煤,称为腐殖腐泥煤。主要有烛煤和精

煤,前者与藻类很相似,宏观上几乎难以区分,易燃,用火柴即可点燃,燃烧时火焰明亮,好像蜡烛一样;精煤盛主于我国抚顺,结构细腻,质轻而有契性,因能雕琢工艺美术品而驰名。 2、煤的性质 1)、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主工包括空间结构性质、机械性质、热性质、光学性质、电性质与磁性质等。从胶体化学的观点,可将煤看作是一种特殊和复杂的固态胶体体系。 煤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也和煤的其它性质一样,主要取决于煤化度和煤岩组成,有时还取决于煤的还原程度。煤的某些物理性质学与矿物质(数量、性质与分布)、水分和风化程度有关。 3、煤的分类指标与煤质评价 1)、煤分类在科学和实用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煤的复杂性和结煤质的认识有待深化,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煤分类方案都不是完整、科学的系统分类。 由于煤的成因、产地、种类、组成和性质的多样性,以及分类的角度与目的的不同因此煤分类的指标繁多,归纳起来可有如下四类。 (1)煤化度指标。主要有镜质组反射率、挥发份、发热量、最高内在水分含量、透光率、显微硬度,X射线衍射等。 (2)煤岩显微组分指标。采取镜质组分含量或采用惰性组分含量和稳定组分含量。

茶叶的分类及成分

茶叶的分类及成分 ●茶叶的分类 按制造程序不同来分类,可分为:毛茶和精茶 按萎调程度不同来分类,可分为:○1不萎凋茶:绿茶、黑茶、黄茶○2萎凋茶:白茶、青茶、包种茶、乌龙茶、红茶。 茶按薰花种类来分类,可分为:○1素茶:未薰花的茶叶称之○2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树兰花茶、桂花茶……等。 按发酵程度不同来分类,可分为:○1不发酵茶:绿茶龙井、碧螺春等0% ○2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清茶15%,茉莉花茶20%,冻顶茶30%,铁观音40%,白毫乌龙70% ○3全发酵茶:红茶红茶100% 按焙火程度来分类,可分为:○1生茶:轻焙火仅焙乾水份于5%以下○2半熟:焙火稍高,时间稍长○3熟茶:高温长时间焙火 按茶色不同分类,可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按茶树品种不同来分类,可分为:青心乌龙、青心、金萱、翠玉、硬枝心、叶乌龙、铁观音、四季春、青心柑仔、黄柑、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等。 ●茶叶的成分 茶叶中所含的化合物成分很复杂,经实验测定,茶叶主要的化学物质如下: 1、茶多酚:茶叶中的酚类物质的含量占干重的20-25%。是一类以儿茶素为主体的营生物氧化作用的酚性化合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黄烷醇、黄酮□、酚酸、花青素等四大类。 2、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复杂环状有机化合物。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是嘌呤碱,其中最多的是咖啡碱,其余的还有可可碱、茶叶碱等。 3、芳香物质:这是一大类含量少而种类多的挥发性混合体的泛称。据现代气体层析分析茶叶结果表明茶叶的芳香物质有300多种。 4、氨基酸:已发现的有茶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20多种。其中茶氨酸占总量40%,是一般植物不存在的较为特殊的氨基酸,只有在蕈类中有少量存在。 5、色素:成品茶中的外形色泽(干茶色泽)和茶汤、叶底的色泽均是由不同色素成份的综合反映。

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呈浅棕色—黑色。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7.断口——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 8.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阻率来表示。褐煤电阻率低。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烟煤是不良导体,随着煤化程度增高,电阻率减小,至无烟煤时急剧下降,而具良好的导电性。 二、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以有机质为主体。 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有机硫等五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占有机质的95%以上。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随煤化程度的

煤油物理性质

煤油 释义 煤油(lamp kerosene;kerosene;kerosine),轻质石油产品的一类。由天然石油或人造石油经分馏或裂化而得。单称“煤油”一般指照明煤油。又称灯用煤油和灯油(lamp kerosene),也称“火油”,俗称“洋油”,粤语也称“火水”。 物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略具臭味。沸程180~310℃(不是绝对的,在生产时常需根据具体情况变动)。平均分子量在200~250之间。密度大大于0.84g/cm3。闪点40℃以上。运动黏度40℃为1.0~2.0mm2/s。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挥发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爆炸极限2-3% 。燃烧完全,亮度足,火焰稳定,不冒黑烟,不结灯花,无明显异味,对环境污染小。 不同用途的煤油,其化学成分不同。同一种煤油因制取方法和产地不同,其理化性质也有差异。各种煤油的质量依次降低:动力煤油、溶剂煤油、灯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涤煤油。

煤油因品种不同含有烷烃28-48%,芳烃20-50%或8%~15%,不饱和烃1-6%,环烃17-44%。碳原子数为11-16。此外,还有少量的杂质,如硫化物(硫醇)、胶质等。其中硫含量0.04%~0.10 %。不含苯、二烯烃和裂化馏分。 制备 以石蜡基原油沸点230℃左右的馏分或环烷基原油215℃左右的馏分,经蒸馏、深度精制而得。 用途 主要用于点灯照明和各种喷灯、汽灯、汽化炉和煤油炉的燃料;也可用作机械零部件的洗涤剂,橡胶和制药工业的溶剂,油墨稀释剂,有机化工的裂解原料;玻璃陶瓷工业、铝板辗轧、金属工件表面化学热处理等工艺用油;有的煤油还用来制作温度计。根据用途可分为动力煤油、照明煤油等。 国内历史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首次进口5000加仑。光绪二十三年后,外国煤油公司先后在杭开设煤油公司、煤栈、洋油行等,煤油进口骤增,全年达到1,731,473加仑,值银238,798关平两。三十三年杭城组织“洋油认捐公所”,煤油运抵杭州后,由公所定期向厘局认捐,进一步扩大煤油销售量。民国14年(1925年),浙江省将运入内地的商品税捐并入统捐,受其刺激,煤油运销量大增,当年报经杭州关的进口煤油达9,191,570加仑,值银2,480,

茶叶中主要成分及其保健功能一览表

茶叶中主要成分及其保健功能一览表茶叶成分保健功能 维生 维生素A 1. 维持上皮组织正常机能状态,防止角化。 2. 防治干眼病症。 3. 增强视网膜感光性,防止夜盲症。 维生素D 1. 帮助骨骼发育和治疗骨骼创伤。 2. 抗佝偻病,软骨病。 3. 调节脂肪代谢。 4. 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B1 1. 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正常机能。 2. 参与肌体内糖代谢过程。 3. 防治脚气病,治疗多发性神经炎、心脏活动失调、胃机能障碍。 维生素B2 1.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2. 维持视网膜正常机能,维持眼的正常视觉机能。 3. 治疗角膜炎、结膜炎、唇损伤、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 维生素PP 1. 实现组织呼吸中的脱氢作用。 2. 治疗赖皮病所导致的皮炎、腹泻、痴呆、舌炎、口炎。 维生素B6 1. 参与氨基酸代谢。 2. 参与脂肪代谢。 3. 治疗婴儿中枢兴奋、惊厥病。 4. 治疗放射性呕吐和孕妇呕吐。 泛酸 1. 参与代谢的多种生物合成和降解,加强脂肪代谢功能。 2. 防止缺乏泛酸所导致的皮肤炎、毛发脱色、肾上腺病变 肌醇 1. 参与磷酸的代谢贮积过程。 2. 加强脂肪代谢的功能。 叶酸 1. 参与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 防止叶酸缺乏所导致细胞分裂和成熟的障碍。白血球缺乏症、白 细胞贫血、幼儿发育障碍、腹泻、龈炎。 3. 加强脂肪代谢功能。 6、8——二硫辛酸 1. 参与糖代谢过程,并加强脂肪代谢功能。 2. 抗脂肪肝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 解除砷、汞中毒。 4. 利尿镇吐、治疗肝性和心脏性水肿和妊娠呕吐。 维生素C 1. 增加微血管的致密性,改善其渗透性恶化脆性。 2. 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3. 防治坏血病。 4. 治疗出血症。 5. 促进创口愈合。 6. 防治缺乏维生素C所导致的骨膜分裂、骨裂齵齿。 7. 增强机体对慢性传染病的抵抗力。 8. 提高机体对工业化学毒性物及放射性伤害的抵抗力

煤化学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第六章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又是冶金和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煤炭加工利用途径的重要依据。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煤的密度,煤的硬度,煤的热性质,煤的电磁性质,煤的光学 性质等;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指煤的润湿性、润湿热和孔隙率等。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与下面几个主要因素有关:①煤的成因因素,即原始物料 及其堆积条件;②煤化程度或变质程度;③灰分(数量、性质与分布)、水分和风化程度等。 一般来说,煤的成因因素与煤化程度是独立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变质程度愈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各种成因上的区别则变得愈小,并且这些区别对于物理与物化性质的影响也愈小。因此,在煤化作用的低级阶段,成因因素对煤的物理和物化性质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煤化作用的中级阶段,变质作用成为主要因素;而在煤化作用的高级阶段,成因上的区别变 得很小,变质作用成为唯一决定煤的物理及物化性质的因素。 研究煤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首先是生产实践的需要,因为它们与煤的各种用途有密切 的关系,了解煤的物理与物化性质对煤的开采、破碎、分选、型煤制造、热加工等工艺也有 很大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煤化学理论的需要,因为这些性质与煤的成因、组成和结构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第一节煤的密度 煤的密度因研究目的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和散密度。 一、煤的真相对密度 (一)真相对密度的基本概念 在20 ℃时,单位体积(不包括煤中所有孔隙)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叫做煤 的真相对密度,用TRD表示。真相对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结构、 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相对密度。 用不同物质(例如氮、甲醇、水、正己烧和苯等)作为置换物质测定煤的密度时所得的结 果是不同的。通常以氮作为置换物所测得的结果叫煤的真相对密度。因为煤中的最小气孔的直径约为O.5~1 nm,而氮分子直径为0.178 nm,因此氮能完全进入煤的孔隙内。另外.由于煤不能将氮吸附在其表面上,因此吸附对于密度测定的影响也就被排除了。 在研究煤质时,为了排除煤中矿物质的影响,有时用到纯煤真相对密度的概念。它是指煤的有机质的真相对密度,用(TRD)daf表示。可从TRD和煤的灰分等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 A——灰的平均真相对密度,无数据时可取为 3.0; A d——干燥基灰分产率,%。 有时用下式估算纯煤的真相对密度: (二)真相对密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因素有成因类型、煤岩组成、矿物质、煤化程度等。 l.成因因素的影响 不同成因的煤真相对密度是不同的,腐植煤的真相对密度总比腐泥煤大。例如除去矿物质的纯腐植煤的真相对密度在l.25以上,而纯腐泥煤的真相对密度一般小于 1.2。 2.煤化程度的影响

煤的用途

一、无烟煤和烟煤有什么差别 无烟煤(英文名称anthracite),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以脂摩擦不致染污,断口成介壳状,燃烧时火焰短而少烟。不结焦。一般含碳量在90%以上,挥发物在10%以下。无胶质层厚度。热值约8000-8500千卡/公斤。有时把挥发物含量特大的称做半无烟煤;特小的称做高无烟煤。 无烟煤为煤化程度最深的煤,含碳量最多,灰分不多,水分较少,发热量很高,可达25000~32500kJ/kg,挥发分释出温度较高,其焦炭没有黏着性,着火和燃尽均比较困难,燃烧时无烟,火焰呈青蓝色。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出一部分分子量较小的液态(此时为蒸汽状态)和气态产物,这些产物称为挥发物。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分数成为挥发分产率或简称为挥发分。以干燥无灰基为分析基,挥发分低于10%的煤称为无烟煤。挥发分大于6.5%小于10%的无烟煤称为无烟煤三号。01 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 中国无烟煤预测储量为4740 亿吨,占全国煤炭总资源量的10%,年产2 亿吨。山西省占32%,河南省占18%,贵州省占11%。中国有六大无烟煤基地:北京京煤集团,晋城煤业集团,焦作煤业集团,河南永城矿区,神华宁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 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吹(高炉喷吹用煤主要包括无烟煤、贫煤、瘦煤和气煤)。

烟煤和无烟煤主要的参数区别在于挥发分与水分,以及可燃基中的碳分。无烟煤的挥发分与水分较烟煤更低,且析出温度更高。因此更难起火及燃烧,也因此在燃烧时几乎无烟气及火焰。 由于无烟煤碳分更高,所以它的低位发热量更大,也是煤中低位发热量最大的一种。 “标煤”可理解为用于燃烧计算的一种参照,和标准气体体积的概念相似。实际燃烧情况下的燃料消耗,可折标计算。 他们烧的锅炉是不同的.因为锅炉设计时时根据不同燃烧煤种进行设计,即使都是烟煤,如果他们的成分不同,比如里面的挥发分含量不同,含碳量不同,水分含量不同,灰分不同,锅炉的设计时候也会采用不同的构造,不同的金属材料。所以当一种煤烧完的时候要改烧另一种煤种,都要先进行热力计算,对锅炉设备进行一定的改造方可燃烧, 1、我们常见的粉煤与块煤成分是一样的,一般都是三类烟煤。 烟煤根据其中挥发份和发热量的不同分为一、二、三类,最常见的三类烟煤,国家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定义,教材上定义是这样的:三类烟煤:可燃基挥发份大于等于20%;应用基水份为7%-15%;应用基灰份小于25%;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大于19700KJ/kg(大概为5000大卡左右,即5000kcal/kg)。各个教材间数值差异有一些,大概就是这样,煤种分类不是很明确,是个模糊的分类。其实根据你的说法无法准确判断,但是三类烟煤是我们最常见的煤种。无烟煤也分三类,挥发份比烟煤低,但发热量比烟煤高,还有贫煤、煤矸石、褐煤等。

煤炭报告中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编写范例

煤炭报告 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编写范例 一、物理性质 煤田内各煤层煤岩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光泽较暗,为蜡状光泽,黑色,易染手,条痕黑褐–褐色,硬度低,比重中等,性脆易碎,节理发育,钻孔中取出的煤芯样大多呈粉末状,少量呈短柱状,很难见到块状,块状煤样断口平直或粒状为主,局部可见贝壳状。各煤层煤岩视相对密度大小见表1-1。 两极值 注:1、 平均值 ?样点 ? 二、宏观煤岩组份及煤岩类型 各煤层煤岩组份大致相同,以暗煤为主,次为亮煤,少量镜煤,呈暗淡无光状,断口、节理不明显,条带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煤岩类型为半暗型和半亮型。 三、显微煤岩组份及煤岩类型 井田内对各煤层采取了煤岩样。区内各煤层煤岩显微煤岩组分见表1-2,各煤层煤岩中有机质组分占76.97~88.73%,平均93.03%,无机质组分占4.90~14.03%,平均6.97%。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井田内各煤层有机质组分均以镜质组分和惰质组分为主,壳质组

分少量,无半镜质组分。 表1-2 各煤层煤岩显微组分统计表 镜质组分:主要以无结构镜质体中的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为主。基质镜质体油浸反射色为深灰色,不显示细胞结构,表面不纯净且不平整,镜质体大多呈基质状分布,不显突起。各煤层镜质组分的含量在7.10~66.40%之间。A5属低镜质组煤,A1、A2、A4属中镜质组煤,仅A3、A6煤层刚刚跨入中高镜质组煤。 惰质组分:以丝质体中的氧化丝质体和碎屑惰质体为主,油浸反射色为白色,氧化丝质体结构保存较完整,突起较高。各煤层惰质组分的含量在24.90~65.27%之间。 壳质组分:多为孢粉体中的小孢子体,小孢子体呈蠕虫状分布。各煤层壳质组分的含量在0.00~2.30%之间。多数煤层属低壳质组煤,仅A3煤层刚刚跨入中低壳质组煤。 2、煤的无机质组分 井田内各煤层显微无机质组分主要为碳酸盐类,次为粘土矿物,几乎不含硫化物及氧化硅类。粘土矿物呈浸染状或薄层状分布于镜质体裂隙间,碳酸盐矿物为方解石脉。无机质组分中粘土矿物含量在0.40~17.00%之间,碳酸盐类含量在0~27.3%之间,氧化硅类含量

煤的物理性质符号

煤的性质符号 下面列出经常出现的各种符号的全称、各基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换算公式。供翻阅资料时参考。 一、经常出现的各种符号。

二、各种煤的发热量 1、发热量与煤种关系:在腐殖煤中,煤的发热量随煤化程度增高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到小: 褐煤到焦煤,阶段发热量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增大,焦煤最高达37.05(MJ/㎏)。原因:褐煤→焦煤,氢(H)元素含量变化不大,但碳(C)元素含量明显增加,而氧(O)元素含量大幅减少,导致煤的发热量逐渐增大。 焦煤到无烟煤阶段,发热量随煤化程度增高而略有减小。原因:焦煤→无烟煤阶段,(C)含量仍在增加,(O)含量继续下降,但幅度减小;同时,(H)含量却在明显下降,由于(H)的发热量是(C)发热量的3.7倍,所以煤的发热量缓慢降低。

2、煤的发热量是表征煤炭特性的综合指标,是低煤化程度的煤(褐煤与长焰煤)的分类指标之一。在煤的燃烧或转化过程中,常用发热量来计算热平衡、热效率及耗煤等。它是锅炉设计、燃烧设备选型的重要依据,是评价动力用煤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动力用煤计价的重要依据。 A:煤中矿物质越多(灰分产率越高),煤的发热量越低。因为在煤燃烧过程中,煤中矿物质大多数都需吸热分解。 一般灰分产率(A)每增加1%,其发热量降低约370J/g。 3、影响发热量的因素 M:煤中水分含量高,煤的发热量降低。因为煤燃烧时,水汽化时要吸收热量。一般煤的水分每增加1%其发热量降低370 J/g。 Q:煤风化以后,煤的发热量降低。因为煤中的氧(O)含量显著增加,C、H含量降低,导致煤的发热量降低。 4、煤化程度基本相同时,腐泥煤和残殖煤的发热量通常比腐殖煤的发热量高。例如江西乐平产的树皮残殖煤,其发热量可达37.93MJ/㎏。

中国茶叶分类

中国茶叶分类图

按茶色不同来分类——绿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炒青绿茶: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 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 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叶底尚嫩匀; 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现在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 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 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龙井: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又称西湖龙井。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 旗枪:产于杭州龙井茶区四周及毗邻的余杭、富阳、肖山等县。 大方: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临安、淳安毗邻地区,以歙县老竹大方最为著名。 在炒青绿茶中,因其制茶方法不同,又有称为特种炒青绿茶,为了保持叶形完整,最后工序常进行烘干。其茶品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奖惠明、高桥银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针。古丈毛尖、江华毛尖、大庸毛尖、信阳毛尖、桂平西山茶、庐山云雾等等。在此只简述二品,如洞庭碧螺春:产于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