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勘察报告

大桥勘察报告
大桥勘察报告

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受甲方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薛家湾大路煤电铝一体化基地至新区连接线城市快速路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图1 拟建桥梁位置示意图

拟建桥梁场地位于准格尔旗薛家湾大路新区西沟村东北侧大沟河两岸。具体位置见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

拟建大沟河大桥由内蒙古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工作。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桥梁设计资料,拟建大沟河大桥全长约487米,桥梁上跨大沟河,宽37.5米(2米人行道+3米硬路肩+3x3.75米机动车道+0.5米路缘带+0.5米防撞墙+3米中央分隔带+0.5米防撞墙+0.5米路缘带+3x3.75米机动车道+3米硬路肩+2米人行道),分为左右两幅。

桥梁全长共设四联,即4x30m+4x30m+4x30m+4x30m;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接盖梁的结构形式。桥梁平面位于R=1600m的左偏圆曲线上,纵断面纵坡-0.38%,墩台等角度布置,与平曲线法线夹角30°。

桥中心桩号K6+590。

1.2 勘察目的

(1)查明有无影响拟建桥梁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就其对工程的影响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及各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地层的岩性、赋水(或储水)构造、裂隙等水文地质

条件。

(4)提供与桥梁场地和地基有关的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5)提供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以及岩土工程技术参数,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1.3遵循的技术标准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包括: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TF50-2011);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等。

1.4勘察工作量

根据桥梁设计条件,共设计勘探钻孔17个,孔深25.00 ~40.00m,受场地条件限制,部分钻孔位于河谷两侧陡坡位置,钻机无法就位。本次勘察实际完成钻孔12个,累计进尺405.0m,钻机采用DPP100-3E汽车钻机、SYSH-SDZ80山地钻,泥浆护壁钻进工艺。具体完成工作量如表1:

图2 现场钻探施工照片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1 勘察项目单位数量技术要求备注

钻孔

钻孔总数个12

钻探每次进尺控制在0.50-1.00

米,及时描述记录地层;冲孔清

底,进行取样及标贯、重型动力

触探工作。

钻探总进尺米395.0

采用DPP100-3E汽车钻机与

SYSH-SDZ80山地钻,泥浆护

壁的钻进工艺进行钻探施工。

取样

原状样组21

岩样采用岩心钻头采取,土样

采用厚壁取土器重锤击法采取

扰动样组16

水样件 2

原位

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N) 次19 按规范标准要求的自动脱钩落

锤,贯入器要求完好无损。

重型动力触探试

验(N63.5)

次 5

室内

试验

颗粒分析项16

筛分法·比重计法(六偏磷酸钠

分散剂)。

一般性物理力学

指标

项105 按国家标准进行。

休止角项17

自然单轴抗压强

项21 采用快速法按国家标准进行。

勘察

报告

文字部分份 4 按CECS99:98标准执行

1.5勘察进程

(1)野外勘探:2012年03月25日—2012年04月09日

(2)室内试验:2012年04月10日—2012年04月13日

(3)资料整理:2012年04月14日—2012年04月16日

(4)提交报告:2012年04月20日

1.6勘察质量评述

(1)野外钻探:使用DPP100-4D型汽车钻机1台和SYSH-SDZ80山地钻1台,每台钻机配备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野外编录和质量把关,并将当天的资料汇总,同时制定第二天的具体工作方案。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现场制定处理措施。钻探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工作方法,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做到变层即取样,不变层按规范定深取样,对各地层进行现场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同时在代表性地层取原状土样、扰动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综合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岩样采用岩心钻头采取,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重锤击法采取,及时封存及时送样,确保取样质量。现场标准贯入试验按规范标准规格63.5kg自动脱钩落锤,贯入器要求完好无损。

(2)资料整理:各成果图表、数据统计系采用理正GICAD(8.5版)计算机软件输出,报告采用“三审”制度审核,确保所提交勘察成果资料内容详实、结论合理、数据真实准确。

图3 现场取样照片

2、区域地质背景及气象资料

2.1区域地质构造概况7

本勘察区位于鄂尔多斯向斜盆地东缘,鄂尔多斯盆地是中生代形成的内陆拗陷盆地,自晚石炭纪始,表现为持续的升降运动,自侏罗纪末期一直隆起,遭受剥蚀,形成鄂尔多斯高原隆起区。东南缘表现为准格尔地块,区域地貌特征为侵蚀中低山及山区冲洪积河谷,准格尔地块区域介于银—呼裂谷系与汾—渭裂谷系之间。两大断裂系距本区60—90公里,地块内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自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动微弱,无区域性断裂分布,构造形迹仅以层理及表层风化裂隙为主。区域构造属稳定区。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有记载以来,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仅发生过2—5级地震,据本次勘察资料显示,本场地第三系、白垩系地层分布巨厚,对一般工程建筑场地的稳定性无影响。

2.2区域地震概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查得,准格尔旗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2.3气象资料

本地区属于鄂尔多斯高原介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薛家湾镇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高岭土矿。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以上。全年平均气温6.2℃~8.7℃,1 月份平均气温在-12.9℃~-10.8℃,极端最低气温-32.8℃,7月份平均气温25℃~29℃,极端最高温度39℃;无霜期145天;年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境内受季风影响,夏季多偏南或偏东风,晚秋至次年早春多西北风。因近地面受涡流状湍流及地形的影响,亦常出现不定向风。风沙大,年风沙日数35~60天,最多可达89天,其中大风日数一般在半月以上。境内地表沟谷发育,沟纹密布,河网密度为0.25公里/平方公里。北部、东部及东南有黄河过境197公里。地表径流均属黄河水系,除呼斯太河常年有水外,大都为季节性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3、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本工程在区域上位于薛家湾大路新区境内,薛家湾镇地貌复杂,地质构造简单,总体构造属鄂尔多斯单翼向斜。在古老的前震旦系基础上,分布了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很厚的沉积物,地层沉积较全。除个别地区有角度不整合接触外,各个时代地层一般均为连续沉积或假整合接触。具有沉积回旋和区域不整合的特征,境内地层基本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构造地层。

大陆新区整体地貌为丘陵隐伏剥蚀冲沟,该场地微地貌为山间河谷地貌。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勘探期间测得的勘探点处地面标高为1100.86~1138.17m,最大高差37.31米。

图4 地形地貌照片

3.2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查及本次勘探结果,在最大控制深度40.0米的范围内,根据成因类型,场地土层主要由第四纪冲洪积层砾砂(Q4al+pl)和风积层粉砂(Q4eol)组成,颜色以黄色、黄褐色为主。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2)砂岩及泥岩,颜色以棕红色和青灰色为主,局部呈灰白色。从整体上看,地层分布较均匀。

根据场地地层成因类型及岩性特征的不同,将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4大层,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和埋藏分布特征分述如下:

①粉砂:黄色,稍密—中密,稍湿,层厚29.00—38.6米,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连续。表层30cm范围含植物根系。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0—21击。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N=11.8击。

①1砾砂:黄褐色,稍密,稍湿—饱和,颗粒级配良好,为河床相冲洪积层,

层厚1.30—4.50米,该层在场地内分布不连续,仅在河床范围内出露。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8—27击。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N=20.5击。

②泥岩:棕红—灰绿色,局部风化为粉质粘土及粘土,硬塑—坚硬,该层分布连续,夹有砂岩薄层及透镜体。钻进较困难,岩芯呈短柱状。泥质结构,层理构造,层理面近乎水平,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差-差,岩体风化等级为全风化,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V类。层顶深度1.30—29.00米,层底深度12.00—39.60米,层厚10.40—12.50米,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基本连续,仅在部分钻孔中缺失。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4—35击。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N=24.0击。

表2 ②泥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

地层编号岩

统计

项目

取值

方式

天然含

水量

W(%)

质量

密度

(g/cm3)

土粒比

重Gs

液性

指数

I L

压缩

系数

α0.1-0.2

压缩

模量

E s0.1-0.2

自然抗

压强度

f∝

(MPa)

岩统计个数

8 8 8 8 8 8 8 最大值

19.3 2.01 2.74 0.39 0.299 10.71 1.27 最小值

16.8 1.95 2.70 0.07 0.151 5.42 0.09 平均值

17.7 1.98 2.73 0.26 0.222 7.75 0.57 标准差

0.827 0.023 0.012 0.125 0.058 2.138 0.340 变异系数

0.047 0.011 0.004 0.478 0.261 0.276 0.596 修正系数

1.032 0.992 0.997 1.323 1.176 0.814 0.598 标准值18.2 1.97

2.72 0.35 0.262 6.30 0.34

注:⑴其余指标见后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⑵岩石试样较完整;

该层泥岩饱和抗压强度值为0.00Mpa,自然单轴抗压强度值为

0.09—1.27Mpa;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全风化泥岩内摩擦角22度,粘聚力

65KPa。

③全风化—强风化砂岩:黄褐—灰绿色,局部为灰白色,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砂质结构,层理构造,层理面近乎水平,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差-差,岩体风化等级为全风化至强风化,遇水易产生软化崩解,属硬质岩,岩体破碎,钻进较容易,岩芯呈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V类。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连续稳定,层顶深度12.00—39.60米,层底深度21.00—22.00米,层厚5.90—9.30米,该层分布连续,层位不稳定,层厚变化较大。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全风化至强风化砂岩自然单轴抗压强度1.83—7.12 MPa,饱和抗压强度0.00 MPa,天然重度23.00kN/m3。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37—61击。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平均击数N=35.3击。

④泥岩:棕红—灰绿色,该层分布连续,夹有砂岩薄层及透镜体。钻进较困难,岩芯呈短柱状。泥质结构,层理构造,层理面近乎水平,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差-差,岩体风化等级为全风化至强风化,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V类。层顶深度21.00—22.00米,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3.00—4.00米。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基本连续,仅在部分钻孔中缺失。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

表3 ④泥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

地层

编号

统计

项目

取值

方式

天然含

水量

W(%)

质量

密度

(g/cm3)

土粒比

重Gs

液性

指数

I L

压缩

系数

α0.1-0.2

压缩

模量

E s0.1-0.2

自然抗

压强度

f∝

(MPa)

④泥统计个数8 8 8 8 8 8 8

最大值24.1 2.11 2.75 0.24 0.304 10.05 1.65 最小值19.6 2.03 2.73 0.02 0.161 5.31 0.81 平均值21.6 2.07 2.74 0.12 0.223 7.52 1.22 标准差 1.329 0.029 0.007 0.065 0.046 1.554 0.258 变异系数0.062 0.014 0.003 0.538 0.206 0.207 0.211 修正系数 1.042 0.991 0.998 1.364 1.139 0.860 0.857 标准值22.5 2.05 2.74 0.16 0.254 6.47 1.05

注:⑴其余指标见后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⑵岩石试样较完整;

该层泥岩自然单轴抗压强度值为0.09—1.27Mpa,饱和抗压强度值为0.00Mpa;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内摩擦角29度,粘聚力53KPa。

有关地层的分布概况及特征描述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与“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4、水文地质条件

4.1、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

据钻探揭露:勘察场地内出露的地下水为潜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①1砾砂层中,为强透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80—100m/d,稳定水位高程1100.36(勘察期间),该层水对本工程影响较大。

4.2、潜水地下水动态特征

场地内潜水的赋存、运移规律主要受地形、地貌条件及地层岩性的控制,地下水水质良好,稳定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2~-1.5米(勘察期间),稳定水位高程为1099.57~1100.73米(勘察期间),其补给主要靠山间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径流排泄为主,地面蒸发为辅。其动态特征随河流水位及季节变化,一般来说,春、冬季为枯水期,水位会有所下降,夏、秋季为丰水期,水位会有所上升,年变化幅度约0.50米。

4.3、潜水水化学特征

该项目部分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需取水样作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工程现场钻孔取样化验结果及在本地区工程经验,并考虑地下水水位变幅的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评价如下:

1)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评价:场地类型为Ⅰ类,具有微腐蚀性;

2)受地层渗透影响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场地地层渗透性类型为A型,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性;

3)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属于干湿交替场地类型,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性。

综合评价地下水的类型为碳酸钙镁型水(HCO3—Ca—Mg),该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存在微腐蚀性。

具体测试结果见附表12:水质检测报告。

4.4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本次工程现场钻孔取土样化验结果及在本地区工程经验,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评价如下:

1)环境类型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评价:场地类型为Ⅰ类,具有微腐蚀性。

2)受地层渗透影响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场地地层渗透性类型为A 型,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性。

3)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土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类型为A型,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性。

综合评价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存在微腐蚀性。

具体测试结果见附表13:土壤易溶盐分析报告。

5、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在拟建桥梁勘察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影响工程的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施工时可不予考虑。

6、地震动基本条件

6.1 地震影响基本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50年超越概率10%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

6.2 场地土类型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结合本地区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判别拟建场区场地土类型整体上为Ⅱ类场地土,属中硬场地土。

6.3 关于抗震设计参数

由于拟建桥梁场地地质条件较复杂,不同桥墩处的岩石类型、覆盖层厚度、裂隙发育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建议按照不同桥墩处钻孔所揭示的地层条件并参照有关规范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场地桥梁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7、地基基础方案及相关建议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及本次勘察所揭示的场地地质条件,拟建桥梁场地不存在影响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针对目前已知的拟建桥梁的设计条件,提供如下的地基基础方案及相关技术建议。

7.1灌注桩方案(针对所有墩台)

采用本基础方案时,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建议在地基承载力设计估算时,参照表4中的数值选用。

各土层地基承载力及桩基参数推荐值表4

单元土体编号及名称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σ0](KPa) 钻孔桩桩周土极限摩阻力值

τi(KPa)

①粉砂(Q4al)140 50

①1砾砂(Q4al) 260 150

②泥岩240 100

③砂岩280 140

④泥岩260 110

相关建议:

(1) 设计应根据具体设计条件并结合地层情况、地形条件确定不同墩位处的桩端控制标高,须充分考虑相邻桥墩的相互影响及地形影响问题,保证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及稳定性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2) 关于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Ra]值及有关设计参数的选取,可参照本报告中提供的岩层特征、岩石破碎程度,结合桩型选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等,依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有关规定确定。

(3) 机械钻孔及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适宜工艺解决孔底沉渣排除问题,并妥善处理好泥浆的回收、再利用及排运、消纳问题,以满足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若采用人工挖孔时,须设计安全、可靠的侧壁支(防)护措施,并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局部遇地下水时须妥善排除,保证安全施工。

(4) 结合桩型选择、施工条件、环境要求等选择适宜的成孔工艺,且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保证施工安全,成孔后均应加强对桩端岩石的检查工作,经核查并清除不稳定岩石及沉渣(虚土)后才能成桩。

(5) 有关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成桩质量的检测方案(如载荷试验、动测桩等)须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TF50-2011)中有关规定执行。

(6) 建议考虑成桩后进行压桩试验和采用动测桩法按有关规范的要求抽样检测,以验证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验,在施工计划中应为桩基检测工作留有充足时间。

7.2综合建议

(1)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附近沟谷内季节性洪水冲刷对桥梁地基基础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 根据目前已知的设计桥面高程,对于拟建桥梁桥台背面附近有填方的地段,设计须充分考虑到桥台背后填方对桥台基础的影响,建议填方前先清除桥头两侧坡地表层残坡积层,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再将回填材料分层回填、压实。填方区域路基两侧及桥台区域应设置必要的挡土、坡面防护结构。

局部挖方区域,应结合挖方深度、地层岩性特征,采取适宜、安全的开挖方式(临时性边坡坡率一般可按1:1考虑),保证开挖后路基两侧边坡的稳定性。

(3) 墩台基槽(坑)开挖时,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晾槽时间,加强基槽

侧壁变形的监测,保证基槽侧壁及周围山坡的稳定性。基坑开挖施工期间严禁在基坑上侧附近场地堆载及下方坡脚实施挖方工作,雨季施工应设置有效的坡面排水沟渠。

8、桥台边坡稳定性评价

在勘察范围内,河流左岸K6+650—K6+710段为山区河谷的谷坡,该段山坡上覆盖薄厚不等的风积砂层(Q4eol),下伏基岩为第三纪、白垩纪形成的泥岩、砂岩,该岩层未经过大的构造运动,层理面接近水平。岩层表层风化严重,部分风化为粘土及粉细砂。陡坡段上覆土层较薄,部分地段基岩直接裸露。河流左岸斜坡产状倾向131°∠31°,坡度较小,与岩层产状相交,坡体内无软弱夹层及岩体破碎带,边坡自立性较好,坡体稳定。

河流右岸K6+650—K6+710段谷坡较缓,坡面产状为倾向316°∠35°,该段山坡上覆盖薄厚不等的风积砂层(Q4eol),下伏基岩为第三纪、白垩纪形成的泥岩、砂岩,该岩层未经过大的构造运动,层理面接近水平。岩层表层风化严重,部分风化为粘土及粉细砂。陡坡段上覆土层较薄,部分地段基岩直接裸露。河流左岸斜坡与岩层产状相交,坡体内无软弱夹层及岩体破碎带,边坡自立性较好,坡体稳定。9、结论及建议

9.1桥位区水位稳定,尚未发现影响桥梁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岩土体,适宜大桥建设。

9.2基础形式可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选用钻孔灌注桩方案,相关结论建议如前所述。

9.3桥梁路基接头方案可以直接采用①粉砂层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9.4拟建场区场地土类型整体上为Ⅱ类场地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50年超越概率10%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

9.5场地内稳定地下水位高程1099.57~1100.73米(勘察期间)。

9.6地下水、土体对钢筋混凝土为微腐蚀性。

9.7拟建场区地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为1.6m。

9.8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验槽(坑)、验孔(桩)工作,以便及时解决施工当中遇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并及时验证地基岩性特征及为可能的局部工程设计调整提供依据,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9.9届时若本工程的设计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拟采用的地基基础方案与报告中建议不同或本报告中有其它未尽事宜时,请与我公司协商解决。

桥梁勘察报告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2。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

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月4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桥、2桥、3桥及4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

;2008年3月6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Ⅱ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主要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按详细勘察要求进行,其目的是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设计及工程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相应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为:(1)调查了解拟建桥位场地的地形地貌与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拟建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安全和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单位: 专业: 指导老师: 课设地点: 姓名: 学号: 日期:

目录 I、勘察报告文字部分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二)钻资料 (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 (四)本次勘察所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 (五)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六)本次勘察的工作法及完成情况 二、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二)气象条件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 (四)人类工程活动 (五)场地岩土构成及工程特性 (六)岩溶及地下水 (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三、地基沉降计算 四、基坑涌水量预测 五、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

六、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防震设防 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 (一)地基持力层 (二)基础形式建议 (三)基础尺寸设计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八、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九、结论及建议 Ⅱ、勘察报告图件部分 工程地质剖面图1:100 1 钻柱状图1:100 1(2个钻)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受大学委托,对其拟建的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的第五教学楼进行岩土工程初勘、详勘工作。 拟建物为一幢地上十层,地下二层的高层建筑,高度为56.0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最大轴力11000KN/柱,裙房最大轴力2000KN/柱。建筑物地下室埋深-5.0m,±0.00标高1092.00m。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二)钻资料 在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拟建的第五教学楼,初勘施工2个钻,距12m。钻记录如下: ZK1钻:高程1091m,0~1.4m杂填土,1.4~4.2m红粘土,4.2~5.3m强风化白云岩,5.3~10.8m中风化白云岩,10.8~12.4m 软塑红粘土,12.4~20.0m中风化白云岩。 ZK2钻:高程1092.0m,0~1.8m杂填土,2.0~4.8m红粘土,4.8~6.1m强风化白云岩,6.1~10.3m中风化白云岩,10.3~11.9m 软塑红粘土,11.9~16.2m中风化白云岩,16.2~17.8m软塑红粘土,17.8~30.2m中风化白云岩。 (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 根据场地基本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特征,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建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 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月1年2017 期:日察勘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录 1.概况 2.勘察工作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岩土工程评价 5.结论与建议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4页 3、钻孔柱状图共58页 4、原位测试成果表共2页 5、岩样试压报告共2页 6、土工试验成果表共2页 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共2页

鼎诚·和丰佳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142067-KY 二0一四年四月

委托单位: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鼎诚·和丰佳园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技术负责: 院长: 提交单位: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时间: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受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鼎诚·和丰佳园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14年4月01日至4月16日,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城北,井冈山大道北面。建筑室内标高为63.00-64.3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7.40米。共有建筑物6栋。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建筑物名称建筑 安全 等级 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 层数 深度 建筑 面积 (m2) 结构 类型 基础类型 上部活 荷载 (KN/m2) 6# 二较敏感11 5950 框架桩基础 3.0 1#2#3#5#7# 三一般 6 14500 框架 天然地基 桩基础 3.0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一、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 二、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 三、查明地基土中有无液化土层,判定液化等级; 四、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强度及变形参数,提出天然地基适宜的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 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六、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七、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八、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意见。

市政道路岩土勘察报告2015.10

xx市产业示范区 xx路(xxx~xxx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述 本次勘察的xx市产业示范区xx路(xxx~xx路),道路总长约1953.984米,设计里程桩号K0+000- K19+53.984,呈南北向,设计道路宽24m,拟建道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属支路,市政建设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等级为二级,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乙级。 我院受园区管委会委托,承接了该道路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201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版)。 2、勘察的目的、要求

(1)查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道路沿线的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3)提供道路沿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4)实测地下水位,并查明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来源、水位、排水条件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5)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 (6)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干湿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7)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8)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性质及空间分布等; (9)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0)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3、工程进程 (1)准备工作:2015年3月20日~2015年3月20日 (2)野外作业: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30日 (3)室内试验:2015年3月29日~2015年3月31日 (4)资料整编: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日 (5)提交报告:2015年4月1日 4、勘察工作 (1)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方法主要有: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各勘探孔定位采用全站仪测放,原位测试主要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取土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采用重锤少击法。室内试验主要对土样进行了常规试验、膨胀四项。 (2)勘探点布置及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根据设计院要求沿道路中心、边线交叉布置,中线间距50.0m。遇水塘、沟增加钻孔,共布置勘探孔48个,本次道路线路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孔48个,其中取土孔17个,标贯孔8个,鉴别孔23个,外业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小螺纹钻施工。 道路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

报告书岩土 工程名称: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工程k2013k30 工程编号: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人:核审 人:校核 项目参与人: 日05月12年2013专业资料 目录 4.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4 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1.1工程概况4.5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6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基坑工程分析评价 4.7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1.4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结论与建议五、二、附件六、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2.1 场地地质构造2.2 场地地形、地貌2.3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2.4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6场地环境条件三、场地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专业资料 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要目的和要求为:

1.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工程概况1.1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号路东侧修建荆州市天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沙市区关沮乡凤凰村6标。谷还迁安置房。该建筑群包括七栋高层住宅楼,二栋连体的商业裙楼及地下室。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指标及桩基设计指标。本工程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现将各建筑物的荷重、结构类型、拟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等分述如下:蚀性。,剪力墙结构,中柱55.50m18层,高度11049.781#楼、2#楼:建筑面积m,2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管;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基础,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Ra 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33.45m。7、查明基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基坑,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层,高度55.50m1811049.783#楼:建筑面积m,2岩土工程问题提

桥梁地质的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文字部分 一、前言 (1)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一) 地形地貌 (1) (二) 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力学性质 (2) 三、水文地质概况 (4) 四、结论与建议 (5) (一)场地稳定性 (5) (二)基础持力层评价 (5) (三)基础类型的选择 (5) 附图表 1、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 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 3、图例………………………………………………………1张 4、勘探钻孔平面布置图……………………………………1张 5、工程地质剖面图…………………………………………1张 6、钻孔柱状图………………………………………………10张 7、岩芯照片

一、前言 受业主的委托,广东梅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院承担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的工程工程勘察工作。 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拟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建,共9跨,每跨25m,总长约255.6m,桥宽17+11.5m,本次勘察根据规范要求,共布置钻孔10个,钻孔编号ZK1~ZK10。此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及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并提供基础选择的建议,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层的分布、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基础材料的腐蚀性;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我院于2017年8月12日~8月23日派出1台100型钻机进行了外业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10个,钻探总进尺369.50m,做标准贯入试验39次,河水样1件。 水样测试由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的野外编录及报告编写,主要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国标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标GB50007-2011和省标DBJ15-31-20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中的有关规范要求执行。报告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设计的工程地质依据。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 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

桥梁详勘要求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详勘)技术要求 一、概述 *****桥梁,桥梁全长112m,桥宽8米,下部结构共计2个桥台,8个桥墩,暂定为桩基础,桥梁共计地勘钻孔28个。 二、地勘目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下阶段的设计,必须对以上桥位进行勘察(详勘)工作,以便提供详细、确切的基础资料: 1、应查明墩台处地下管线的走向。 2、对场地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并对桥位地基作出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 3、对基础设计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并对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等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 4、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做出论证和建议。 5、对地质复杂的桥基,应配合设计和施工,参加必要的施工基坑检验,现场鉴定岩土地基特性或补查原勘察工作的不足,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三、钻孔布置 1、根据设计提供的桩位图按一桩一孔进行钻探。 2、钻孔深度:钻孔深度根据设计提供的最大单桩荷载进行控制。 (1)钻孔深度不小于15m,且必须考虑孔桩嵌岩深度和基底以下持力层厚度,嵌岩深度控制3D(D为桩径)的中风化连续基岩、持力层厚度控制在基底以下岩3D(D为桩径)的中风化连续基岩。 (2)一墩(台)两桩或多桩的,钻孔深度需按基岩面埋深较大的钻孔控制,确保相邻桩间不存在临空面。 3、为确保是基岩而非孤石,应将岩芯同当地岩石露头、岩性层理、节理和产状加以分析对比进行综合判断,保证资料的准确、可靠。 4、若钻孔位置出现陡峭地形,应适当挪移钻孔至基础范围内的附近高程较低点进行钻孔。 5、当有不良地质和特殊土与基础密切有关,而又延伸至基础外围,需要探明方可最终决定基础类型及尺寸时,可在基础轮廓线外围布孔或适当增加钻孔。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前言 1.1工程概况 受宜州市安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其拟建设宜州市安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综合楼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办公综合楼位于宜州市中山大道与九龙路口南面龙港新城的背后,拟建办公综合楼高为8层,外观呈“7”字形;框架结构,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待勘察后确定;场地整平相对标高为0.00m,(详见钻孔位置平面图01)。 该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三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 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其任务是: 1、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基岩土层的分布、厚度、岩性、工程特性; 2、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断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4、提供地基土(岩)承载力及有关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工程评价,对地基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1. 3勘察工作依据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4.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5.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2012);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9.《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HB45/T396-2007); 10.《建筑工程勘察合同》书。 1.4 勘察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 1. 勘察手段 本次勘察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的有关要求,沿拟建建筑物周边线、角点及建筑物范围内共布设5个钻孔。勘察的主要手段有:钻探、取样、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等。钻探设备先后投入2台GY-1型钻机,于2012年9月13日进场,于9月15日结束,共完成5个钻孔,钻孔编号为ZK1~ZK5;并完成了相应的取样、原位测试工作。勘探点的测放工作由我公司专职测量人员利用索尼全站仪完成;坐标系统为相对坐标系,高程为相对高程(以场地南面道路边线点为±0.00m引测得出:主业已做好标记)。岩石抗压试验由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土工试验室负责完成。 2.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钻孔5个,完成的工作详见附表1。 工作量统计表表1 3.说明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摘要:桥梁岩土项目的地质勘察是桥梁工程建设的基础与重点,为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建设提供根据。随着桥梁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岩土项目地质勘察工作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引言 就现在来看,中国桥梁项目呈现优劣的发展态势。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的目的,关键是为了认识并处理桥梁项目工程建设经过中和岩土介质有关的一连串问题,是桥梁项目工程建设中特别关键的一个程序。只有经过地质勘察才可以认识桥梁项目建设所面对的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进而为桥梁设计供应基础数据,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从而为桥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岩土工程勘探的重要性 岩土项目勘察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性工作,在项目建设经过中具备特别关键的位置,岩土项目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把拟建场地的地质状况查明,给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能供设计应用的关键资料。每一项建设项目在设计与施工以前,一定要依照基本建设流程实施岩土项目勘察。报告是不是准确反映项目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特征,影响到项目设计与建筑施工可不可以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把岩土工程勘察做好并编写合格岩土项目勘察报告对项目的施工和设计有着关键的意义。这些年来因为对岩土项目勘察关注力度不够,导致屡屡发生重大事故,不但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伤亡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不良的影响,项目各方要充足的重视岩土项目勘察工作。 2、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桥梁作为道路项目的附属桥梁物,除了大型的桥梁或者关键的桥梁之外,通常在编制设计时不独立设计,针对桥梁的设计关键分为2个阶段,一个是初步设计阶段,另一个是技术设计,只有当道路初步设计被批准经过以后,之后才可以实施编制桥梁的初步设计,对于项目规模相对小工程而且简单地质条件的桥梁,其实施岩土勘察项目时能够在第一阶段同时实施。 2.1初步设计阶段 岩土勘察项目的初步设计,其内容关键就是对岩土中的施工方案线路实施比较分析,对于岩土中的线路中的每一个地质问题实施具体的控制,重点就是对于岩土中的部分品质相对差的岩土和对品质相对差

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全长约2500米,路基宽度为18米,道路等级Ⅲ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20km/h。工程主要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1.2.1 勘察目的 为星子西湖新区道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道路修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道路区域内的岩土的设计参数。 为道路中的桥梁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桥型方案的基础类型、基底设置高程、地基岩土的设计参数。 1.2.2 勘察任务 1 查明场地土层成层条件和分布规律、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地基土层岩土工程特性,为本工程设计、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地层分布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2 查明有无影响本工程建设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3 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场区历年最高、最低地下水位标高,并分析其对本工程设计与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 划分场地类别,查明有关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

应作出评价。 5 查明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6 对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作出评价,结合本工程性质,对基础型式及相应的持力层进行分析论证。 7 查明本区域场地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温度等情况。 1.2.3 勘察技术要求 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 1.勘察范围和钻孔布置 勘察范围为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及桥梁部分,道路部分,孔位一般布设在道路中线,遇特殊地段,如水塘、小河等路段适当加布孔位。 桥梁部分孔位布设在桥梁墩台的原位处,拟建桥梁为3×10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共设桥台两个,桥墩一个。 钻孔坐标见附表,另附勘探孔位平面图。 2. 钻孔深度 道路部分要求单孔总钻孔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米。 桥梁部分要求探明中风化或微风化层分布,钻孔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层深度不小于8米,总钻孔深度一般不大于30米。当土层深度变化较大及不能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时,勘察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钻孔和适当延长钻孔深度(增加钻孔和延长钻孔深度前请通知设计方,经双方共同研究后决定)。 3.取土样 原则上各土层均需取土样,一般要求每1~2m取一组试样。 4.室内土工试验内容 天然含水量、比重、容重、孔隙比、液限、塑限、非粘性土颗分;压缩系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c、φ值、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土的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等。 5.现场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本工程需要布置标准贯入试验孔,各土层均须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竖向间距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各土层的强度及桩周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标准值;若为岩层,

K15+645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K15+645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工程概况 该桥中心里程桩号为K15+645,桥孔数及孔径为1×13,桥长19.00m,路线与河流交角约90o。桥型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柱式台,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进行综合勘察,查明了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设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参数,可满足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主要完成工作量详见下表: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桥址区地处山间谷底地貌单元,地形崎岖起伏变化大,桥轴线地面标高介于700.64~701m,相对高差较小。河道蜿蜒曲折,属于天然河道,水流对两侧岸坡冲刷很小。河床壁不明显。桥址区植被为次生林地。 2.2 地层 本桥位于山间谷底地貌单元,根据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h),华力西期晚期(γ43-2b)花岗岩,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h) ①层腐殖土:黑色,松散状态,含有较多植物根系和有机质。层厚0.00-0.30m,平均层厚 0.30m。 ③层粉质黏土:黄褐色-黑色,可塑状态,含砂砾及铁质氧化物,层厚0.30~1.00m。 ④层砾砂:黄褐色,饱和,松散状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层厚1.00-2.00m。 华力西期(γ43-2b)花岗岩 ⑥层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风化物呈砂土状。层厚2.00-3.00m。 ⑧层中风化花岗岩:肉红色,块状构造,中粗粒等粒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本层未穿透。 2.3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桥址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即位于6度地震烈度区内。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规定,不做抗震设计,可简易设防。 2.4 水文地质条件 2.4.1 地表水 地表水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及河流径流组成。地表水流量受降雨及雪融控制,平时水量一般,雨季水量较大。根据试验结果,桥址区地表水对钢筋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2.4.2 地下水 桥址场地区地下水属第四系卵砾石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该含水层透水性及富水性均一般。勘察期间,据钻孔揭露,桥址场地地下水埋深为0.00m-0.50m,根据当地经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2.5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桥位处无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为季节性冻土。 季节冻深范围内岩土为粉质黏土、砾砂,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8.2.7条,判定粉质粘土为Ⅲ级冻胀,砾砂为Ⅰ级不冻胀。 3工程地质评价 3.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场地稳定。场地内地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更新统残积堆积层,基岩为华力西期晚期(γ43-2b)花岗岩。综合评定本桥地基较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3.2 地基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3.2.1 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a.原位测试 本桥勘察做原位测试试验孔1孔,分层统计时剔除异常值,根据应用目的不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实测击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值,动力触探试验采用经杆长修正的(杆长修正公式N=αN')击数计算,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结果见下表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3)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3)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4)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5)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5) 1.5.3完成工作量 (5)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6)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5)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5)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5) 4.3.1场地环境类型 (15)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6)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6)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6)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7)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8)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21)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岩土项目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第二部分图表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m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提出建议。主要任务有: ⑴查明建筑范围内各岩土层的年代、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⑵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⑶查明不良地质的特征和分布。 ⑷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 ⑸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查明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补给、径流条件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调查场地周边地表水汇集、排泄及地下管网渗漏情况。 ⑹调查施工临时荷载(材料、设备等)的要求,调查邻近建(构)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