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同步测试

《再别康桥》同步测试
《再别康桥》同步测试

《再别康桥》同步测试

一、选择

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

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

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2.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永远记在心上。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操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

3.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4.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5.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二、填空

昔日)的梦。

4.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阴护住。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在《再别康桥》中,他把河畔的金柳比作“_________________”;以拟人的的手法写出了河中“长长的水

草”“ 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_________________ !”5.《猛虎集》是现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诗集,其代表作是

《》。写出诗人徐志摩对康桥具体感受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8分)

2.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5分)

3.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7分)

4...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5..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再别康桥》参考答案

一、选择

1.C 点拨:A项中“飘”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

2.B(“永远记在心上”不对,应是作者对此感到激动陶醉)

3.D(“短暂虚幻”从诗中看不出来)

4.B(这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彩虹似的梦”;有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有顶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反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借代)

5.B 点拨:本诗并没有让人达到肝肠寸断的程度。

二、填空

1.写景抒情

2.悲伤、遗憾、苦闷点拨:要抓住诗人在诗歌中贯穿始终的感情。

3.昔日

4..“夕阳中的新娘”“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5.徐志摩再别康桥 .云彩金柳青荇

三、简答题

1.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

美,被人称道。

2.首尾运用反复的手法,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开首表明希望逢着,后面则是希望飘过。3.如诗的第二节,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充满了意境美,在这里,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姣好,但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因此,作者又把她置于雨中去哀怨、彷徨,更突出姑娘的凄清、迷茫、叹息,增强诗歌的惆怅、清丽的意境。

点拨:要认真体会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感情,才能领略诗歌的意境。

4.三个即金柳、青荇、潭水

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5.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点拨: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再别康桥【打印】

【教学目标】 1、体会徐志摩诗歌中景物与情感的融合。 2、领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重章叠句的效果。 【教学重点】意象的选择,《再别康桥》的“三美” 【教学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道具】MP3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却把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再别康桥》,走进诗人的内心。 二、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作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名作有《再别康桥》。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2、写作背景: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这句话) 3、主要作品: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说集:仅《轮盘》 戏剧:仅《卞昆冈》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完整版)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案 [教材分析与思考] 这首诗内容上较为简单,学生很好理解。同时,这首诗没有那么深刻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就是简单的表达一种离愁别绪和眷念之情,很好理解。所以,本诗的学习打算通过以朗读来带动感悟,以感悟来指导朗读的方式来学习。主要是在朗读过程中以节次为单位来引导学生分析情感和朗读技巧。再者,这首诗是新月派诗歌,所以,对于闻一多“三美”主张做介绍,并在写作特色分析方面安排群学思考。 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来体悟诗歌情感; 2.注意本文的“三美”特色,并能分析出来; 3.自行体悟对于这种面对美好事物逝去我们无限怀念的普遍情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有七大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离”。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多情自古伤离别”。冯至.

《别离》写道“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今天我们学习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一首别离诗《再别康桥》。 二、了解背景 1.那么,康桥是何?“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2.作者为何要为康桥写一首别离诗呢?1920年,25岁的徐志摩“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的引诱”,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1922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 这首诗。

再别康桥中英文对照版

英文版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by Xu Zhimo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r of starlight. But I cannot sing aloud 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 Even summer insects heap silence for me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 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中文版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1、诵读欣赏,范读正音: 青荇(xìng)长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箫 三、整体感知:①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纵观全文哪两个小节读起来最相似?在结构上构成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创造了深邃意境。 四、具体赏析 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1)云彩,这是诗人作别的对象。一般离别诗作别的都是人,这首诗作别却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金柳,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金色的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很像新娘美好的姿态,有谁愿意离开自己新婚的妻子呢?这里,用新娘比喻金柳,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欢喜和浓烈的温柔之爱。同时比喻修辞的运用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3)“榆阴下潭水”——“天上虹”,.喻手法的运用。第二个比喻是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 (4)“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头”“荡漾”。表达出自己的无限喜爱之情。 (5)青荇,“油油的”写出“软泥上的青荇”光润的样子、和悦的样子,营造出“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似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的意境。 “招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等同于“逍遥”,有“自由自在”之意!它不仅写出了“青荇”自由自在地摇动的情态,也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不能换成“轻摇”,因为轻摇,即轻轻地摇动,这只是对青荇情态的客观描述。(学生也可理解出“招引”之意,自圆其说即可) (6)“柔波”、“水草”,重点在“甘心”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康河融为一体,愿意永远留在康河,表达出了对康河的永久眷恋之情。 (7)“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满载一船星辉”——画面感、色彩感十足!想象的魅力! (8)“笙箫”,笙箫在此是一个偏义词,重在萧。此处不宜换成别的乐器。萧是一种悲剧色彩较浓的乐器。而且它体现的往往是精神境界的凄苦、深沉、厚重、兼有悲凉,常用来表现离别之苦,相思之苦。在这里,萧的这种独特的悲剧性正好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吻合,能恰到好处的体现出诗人因不得不离开

66篇经典散文诗名人电视朗诵

2. 《南方的夜》董卿深情朗诵 3. 《教我如何不想她》朱军朗诵 4. 《预言》崔永元周涛朗诵 5. 《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6. 《雪》朱军徐莉朗诵 7. 《送给天堂的孩子》范冰冰李冰朗诵 8. 《死水》董浩朗诵 9. 朗诵《清淡的女人》 10 《为了那盏温暖的灯》张丹丹朗诵 11. 电视散文诗《邂逅》 12 《春》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13. 诗朗诵《拥抱春天》 14. 朗诵《感悟清明》 15. 《电视诗歌散文》朗诵:珍惜 16. 《别》刘芳菲王小丫朗诵 17. 诗朗诵《淡淡兰香》 18. 诗朗诵《一个人上路》 19. 《悼念一棵枫树》海霞陈铎朗诵 20. 朗诵《海燕》 21. 诗朗诵《再别康桥》 22. 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3. 朗诵《大漠深处的胡杨》 24. 电视散文《雪乡》 《你是人间四月天》方言朗诵 《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欧阳夏丹朗诵 《灵魂朝拜的天堂》电视散文 28. 《蜀道难》方明朗诵 29. 朗诵《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 30. 《满江红》朗诵-野狼 31. 《望星空》王小丫朗诵 32. 《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33. 朗诵《海棠花祭》《无题》海霞张泽群朗诵 34. 电视散文《尚湖寻梦》朗诵 35. 《等我们老的时候》朗读雪冰子 36. 《我眷恋这土地》管彤崔治刚朗诵 37. 朗诵《一朵微笑》 38. 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39. 朗诵《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 40 .《地球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 41. 《冬之韵》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 42. 《一棵开花的树》音乐朗诵 43. 《岳阳楼记》鲍国安朗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第3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能力目标体会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的区别。 情感目标培养对祖国各地语言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通过各地方言的比较,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教学难点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导——都是什么惹的祸? 1.笑话三则。 ⑴四川方言笑话: 两个四川人到北京观光旅游,由于对北京的地理环境不熟悉,就在公交车上打开地图研究。 甲:“我们先杀(去)到天安门,然后再杀到毛主席纪念馆,最后杀到中南海……” 乙:“要得嘛,我们就按照你说的路线一路杀过切。” 不幸被同车群众举报,下车后即被扭送至公安机关,交代了若干小时情况后才被放出。 甲乙两人又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着人来人往,两人一时无语…… 甲:"你啷个不开腔喃?" 乙:"你都不开腔我啷个敢开喃?" 话音刚落,又被广场群众扭送至公安机关。 一周后两人走出了看守所大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甲:“这哈安逸了,包包都遭整空了,哪点去搞点子弹……” 武警冲上来就将两人按倒。 ⑵湖南方言笑话: 某县推广普通话,大会上—— 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乡长说:“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 ⑶山西方言笑话: 一对新人结婚后第一天清晨,一家人起床洗脸,新娘恭恭敬敬地对婆婆说:"婆婆,请您先死(洗)。"说完,新娘又对新郎说:"婆婆死了,你死好吗?"停了停又说:"婆婆和你都死了,最后我死。"婆婆听后,脸色铁青,一句话也说不出。新娘又说:"婆婆,您怎么还不死呢?" 2.小结:都是方言惹的祸! 思——问方言你为何物? 1.什么是方言?方言为什么会影响人们交流? 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或者说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汉语就是一种有许多方言的语言。方言通行于一定地域的民族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没有优劣之分。 2.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3. 中国有哪些方言? 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成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4.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吗?它与方言有何关系?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全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话也是一种特殊的方言,也就是说,汉语是一个个具体的方言来体现的;但普通话又不同于方言。它是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由此可见,作为共同语的普通话也以方言底色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再别康桥》课文全解

6.再别康桥课文全解 1.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在伦敦剑桥大学,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途中。他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3. 逐节讲析并评价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方言版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东北方言版 鸟悄儿的我走了, 正如我蔫巴的来; 我得了八嗖的招手, 磨叽西天的云彩。 那泡子边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媳妇儿; 波光里的倩磴儿, 在我的心头汩涌。 埋了巴汰的青幸, 油了巴叽的在水底赛脸; 在康河的旮旯里, 我甘心做一把蒿子。 那榆荫下的一座, 不是蘑菇,是个猫楼; 揉希碎在浮躁间, 沉淀着贼拉彩虹的梦。 嘎哈啊?划拉一把笤帚疙瘩,向青菜贼青那嘎的漫溯; 整一兜子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嗷唠两嗓子。 但我不能嗷唠, 悄悄是滚犊子的笙箫; 扑勒蛾子也为我蔫儿了, 蔫儿了是这宿儿的康桥! 我傻了巴叽地走了, 正如我飚的呼的来; 我得瑟得瑟衣袖, 不带走一嘎达云彩。

兰州版(兰银官话) 憷音音地我走咾, 家就像我憷鸦鸦地来咾。 我轻轻地摇咾喀手, 跟天上地云彩说家你忙着。 赖河沿边子上地柳芙, 是黑地些热头。 沸里头地影娃子, 就在我地心里头乱转。 滋泥上地柴草, 呣不来地在水底哈乱摆。 在康河地水花花子里, 我家就想着是一根沸草。 赖个榆树荫子底哈地一个涝坝,不是清亮亮地泉水, 是天上地杠;

组碎在水草地渣渣子里, 澄哈地是我地将杠地费梦。 找一哈睡梦?拄上一个长棍棍子, 向绿茵茵地草里头走啊。 家拉上一船宿宿咾就走, 在宿宿地亮子里喊上几句秦腔。 我又不能吼上几声, 憷音音地是走地时候地笛儿声。 蛆儿也跟我一样不吱声, 今晚行地这沓呣就兴扫地很哪啊。 憷音音地我走咾, 呣就像我憷音音地来。 我把衣裳地袖子甩féi咾几哈, 撒都没拿地就走咾。 再别康桥-唐山土语 蔫儿了吧唧低我走咧,邹跟我蔫儿了吧唧的来低似的

我蔫儿了吧唧低晃了晃了手,跟西边儿低云擦诶说:我走咧河沿儿上低金色(shai)儿低柳树, 是日头下低新媳妇儿,水影里头低影儿, 得(dei)我低心生晃了。滋泥生低水草, 油了吧唧低得(dei)水地下晃了,得(dei)康河低柔波了, 我惦着当一根水草榆树底下低那(nei)嘎得儿,不是啥干净水, 是天生低彩虹柔波碎咧得(dei)水草当间儿,沉下跟彩虹一样儿低梦。 学么梦?找一个长杆儿,往比青草更青地地方儿溜的。 正一船星星光,得(dei)星星光里唱歌。 邹是我不行唱歌,悄巴潜儿地是走人的笙箫。 六月儿地虫子也不叫列,悄巴潜儿地是跟儿后生低康桥。 蔫儿了吧唧低我走咧,邹跟我蔫儿了吧唧的来低似的 我晃了晃了袄袖子,一点云彩(cei)也不带着走 0|评论

再别康桥文档

高一语文YW—2012—01—002 《再别康桥》导学案 编写人:李翠荷审核人:王完凤编写时间:2012—7—25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把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体会意象的特点并分析意象在表现情感中的作用。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中所蕴藏的感情。 【重点难点】 1、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思想与情感。 2、指导学生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让学生贴切地感悟诗歌朦胧意境中所传达的细腻情感。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大意,了解诗歌的文脉。做到鉴赏“四部 曲”:朗诵品味——把握意象——融入意境——领悟情感。 2、认真、限时、规范、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阅读知识链接部分,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3、用红黑双色笔标记式预习课文。在独学基础上进行对学或群学。 【知识链接】 1、知人: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最具代表性诗人。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推动了新诗艺术的发展。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坠机身亡。 他虽英年早逝,却留下不朽名作,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他的诗大都是抒情诗,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语言自然、纯熟,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艺术形式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成就可与诗歌相比,由于较少有形式上的束缚,更容易表现其奔放不羁的情感。

再别康桥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一下,初中时候我们学过的关于离别的诗歌有哪些。 (学生思考,发言。)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关于“别”的诗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再别康桥》,是谁别谁? 答:徐志摩别康桥 师:对。那么,这首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诗人及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

了解康桥及徐志摩。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同学先讲,老师补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及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及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三、学生齐读。 四、整体构思及思路 1、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别”。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2、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歌,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用康桥太直接,这样更诗意。 启发: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可能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意象的选择新颖,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一种清新飘逸之感。 五、赏析诗歌的音乐美及建筑美。

再别康桥 方言版

再别康桥 (原文普通话版读)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青岛普通话或青岛话) 乔木声生利俺走啦, 正如俺乔木声生地来; 俺乔木声生里招手, 跟西天的云彩拜拜。 那河沿的金柳树, 是傍黑天的新媳妇儿; 水光里的漂亮光, 在俺的心头晃荡。 烂泥上的青荇, 在水底挂啦来挂啦去; 在康河的柔波里, 俺海愿意做一条水草。 呐榆树阴凉下的水湾, 不是清凉泉水,是天上的彩霞; 搓吧烂喽楞在水藻间, 沉下去做着彩霞似的梦。 想好事儿? 拿子一个蒿草, 向青草更青处一个劲普拉。 普拉了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嗷唠K歌。 安-阳-来,俺不能嗷唠, 乔步生里就是离别的笙箫; 土扎都不叽歪了, 不叽歪就是今下晚儿的康桥! 乔步生利俺地走了, 正如俺乔步生的来; 俺乌拉乌拉袄袖子, 不捎带一片云彩 (似乎是烟台话??) 木说话俺就走啦 或安木说话来啥一个样 安摆拉摆拉手 或天上的云彩说俺走啦甭送啊 那活便的柳树 是帮黑天的新媳妇 水呢那个影儿 待安心里晃荡 水里的苲草 待水里刮过来刮过去 待着过沟子里刚找好啦 俺也想当根苲草啊 那过树荫呀里的那汪汪水 不是水井子是天上的好几过颜谁的带子 捻嗦碎啦拽老水呢 那过梦就镇得啦 找夜来晚上做的那过梦 撑照竹杆子上那堆苲草里头去踅摸 咋找也木找着 我好待那呢吆或啦 吆或也木用 啥也甭说俺就走啦 那过虫子也不叫啦 桥含是待那块念子 啥也不说了 就这丫走吧 我晃啦晃啦袖子 连过云彩也木捎啦!

(完整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文登一中毕巧玉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3、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解读: 对于现代诗歌,我们应加强诵读涵泳训练,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在诵读涵泳中通过想象,引导学生学会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赏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二、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大自然中的山水草木、虫鱼鸟兽总是拨弄着着文人或喜或悲的心弦。《再别康桥》就是一首景与情完美融合的绝唱。它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对眼前的无可奈

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学习这首诗歌,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赏析意象,丰富诗歌内涵,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陶冶性情,感受美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诵读和鉴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现代诗歌接触甚少。读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准确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所以,我们上课的重点放在“诵读涵泳,读出美感”和“赏析意象,体会情感”上,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再别康桥》的语言美、韵律美。通过赏析意象,体会由这些独特意象营造的美妙意境,理解作者哀而不伤的别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意象美、情感美。 四、评价设计 1、品味语言美(教师评价) 2、赏析意象美(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3、体味情感美(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4、我爱朗诵(师生评价) 5、课后作业(自我评价) 五、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了解作者徐志摩、剑桥大学及《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了解“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及其提出的“三美主张”。 2、通过诵读涵泳和教师的指导,学会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华中科技大学08-09中国语文考试试题(A卷) 一、多项选择(2*7=14) 1、中国散文的源头是 ( B D )。 A、《春秋》 B、甲骨卜辞 C、《国语》 D、铜器铭文 2、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有( BD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元稹 3、下列诗歌中属于徐志摩作品的有( ACD) A、《雪花的快乐》 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C、《再别康桥》 D、《偶然》 4、下列散文中,( AD)是余秋雨的作品。 A、《文化苦旅》 B、《雅舍小品》 C、《绿风土》 D、《文明的碎片》 5、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句读合理的分别是:(AB ) A、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B、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C、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D、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6、下列句子有歧义的是:( ABCD ) A、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C、我在教室里发现了他。 D、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7、词语“恐龙”指称的是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爬行动物,但在网络语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相貌比较难看的女孩”。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BD ) A、拟人 B、拟物 C、对比 D、夸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8、中国古代诗歌因为(诗经)和( 楚辞 )两部经典,形成“诗骚传统”。 9、元杂剧一般只有一个主角唱韵文,因此元杂剧一般称为旦本或( 末本 )。 10、小说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到明清的白话章回小说和文言小说。 11、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派别林立,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鲁迅)、(周作人)、(朱自清)、(林语堂)、(冰心)等名家。 12、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有:(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梁宗岱等。他们提出了(纯诗)的概念,指出诗歌是“内生活”的象征,人间生活才是散文的领地。 1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14、(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其特点是词汇量少,采用迂回的说法指称事物,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的改造,外语语法不系统,带有本地语法特征。 15、在语言符号中,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 16、仰韶文化时期的(几何符号),大汶口时期的(图象符号),在文字发展中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诗歌融情入景的写法。 学习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的情感,生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要点 重点:朗读,体味诗歌的感情 难点:意象的运用和选择 教学设想 通过不同要求的朗读,逐步深入地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理解诗人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初读,只要求读准字音,要求很低,一步就可以到位,再读,也只要求读出节奏,对于高一的学生,这也不是难事;三读,要求读出情感,就提高了一大步,这时,再把诗人和康桥的关系介绍出来,为学生降低难度。那么,这一步也并非高不可攀。在这个基础之上,赏析诗歌的“三美”,也就水到渠成。诗歌的意象分析,是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的钥匙,没有意象,也就无所谓诗歌。因此,在这首诗中,我想抓住“柳”这一意象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深入对意象这一诗歌术语的把握,也加深对本诗的理解。适当延伸,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诗人和他的诗。挑战环节,让学生也有敢于表达的勇气和决心,超越前人,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教学过程 学习诗歌,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朗读要把诗歌的情感表达出来,也需要一个过程,今天,我们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从朗读开始。 初读,读准字音

荇:xìng 藻:zǎo 溯:sù 斑斓:bān lán 笙箫:shēngxiāo 另外,还要注意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子音的区别。 朗读的第一个要求,很容易达到,第二个要求也不难。 再读,读出节奏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问题:读过之后,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三读,读出情感 朗读的第三个要求,有点难,要读出自己的情感不难,要通过我们的口读出诗人的情感,就非得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不可。 徐志摩的康桥缘

再别康桥读后感6篇完美版

《再别康桥读后感》 再别康桥读后感(1):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1925年(1928)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在轮渡上所写。 意境与灵感往往在一瞬间生成、泛滥,继而产生的激情总一发不可收;而被这种激情煎熬的、激励的、托起之后,也许就是千古的经典!《再别康桥》如何在那种环境中出炉不敢妄言,但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和波光里的艳影是不是勾起他对当年的旧梦,远去的缠绵或尽在咫尺的柔怀、感慨合二为一呢。。。。。。潺潺水流之声,跃跃之荡之情怀,怎不叫人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一幕幕景象眼前掠过,虽景依旧,却人事全非。重寻旧途、旧欢,已是枉然。于是不能放歌,诸绪隐隐,暂且沉默。然,春风已起何惧秋波!那观不住的激昂只能换一种角度或方式,一吐为快!此时的沉默也绝非今夜的康桥,也就是今夜的康桥,绝非是诗人他自己也就是诗人他自己。此时此刻诗人近乎全陷入对往昔之种种之中。当诗人俯首醒来,恍然自己是在告别,进而使得诗的尾巴上涂上了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 诗的开篇便洒脱、轻灵、舒展。巧妙地连请出了三个轻轻的来配合走、来、招手、作别等动作,以肢体语言将一个飘逸、洒脱的诗人形象活脱脱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那里,轻轻二字蕴含着诉之不尽的依恋之情,道不尽的惜别之意,用轻盈的、温馨的笔触渲染了夕阳映照中康桥的宁静之美,更有此间人去春又回,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继而,诗人抓住了康桥这一景物中金柳、青荇和潭水这几个意象作为寄情,把对康桥的依恋、惜别之情融入其中。河畔的金柳被比喻成新娘,美艳绝伦,荡起诗人心海的涟漪;河底的青荇也被诗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你无需猜疑,那油油的青荇就是在向诗人招手,不由得你不有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渴望;此间的静与动,微动与被情动,活灵活现。以情寄或情的微妙衬托出既朦胧又清晰的画卷。 注重文字的取舍、含蓄,注重艺术技巧,是早逝的徐志摩惯用的伎俩。他往往很会利用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巧妙地将气氛、氛围、感情和意象融为一体;更能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与其互换,使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限于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意念、艺术形式上,皆到达了必须的高度;尤其是恋而不贪,足能给人留下美丽的回忆,这大概是好多人喜爱的原因吧。 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若能如此坦荡,落落大方,何乐而不为啊! 再别康桥读后感(2): 第一次读《再别康桥》这首诗,不禁被她的魔力所震撼,我感到惊讶,何以这短短的十几行文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夕阳下静谧的康桥,

再别康桥方言版

东北话版 鸟悄儿的我走了,正如我蔫巴的来; 我得了八嗖的招手,磨叽西天的云彩。 那泡子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媳妇儿; 波光里的倩磴儿,在我的心头汩涌。 埋了巴汰的青幸,油了巴叽的在水底赛脸; 在康河的旮旯里,我甘心做一把蒿子。 那榆荫下的一座,不是蘑菇,是个猫楼; 揉希碎在浮躁间,沉淀着贼拉彩虹的梦。 嘎哈啊?划拉一把笤帚疙瘩,向青菜贼青那嘎的漫溯; 整一兜子星辉,在星辉斑斓里嗷唠两嗓子。 但我不能嗷唠,悄悄是滚犊子的笙箫; 扑勒蛾子也为我蔫儿了,蔫儿了是这宿儿的康桥! 我傻了巴叽地走了,正如我飚的呼的来; 我得瑟得瑟衣袖,不带走一嘎达云彩。 粤语版 我静静鸡散水,就好似我静静鸡咁踩来; 我静静鸡YAP手,同D云讲声:“系咁先啦,喂!” 河边嗰D金柳,好似新娘喺河边晒太阳; 反映喺水上面个靓样,喺我个心度浮下浮下咁样。 …… 但我唔可以唱K,讲拜拜嗰支笛衰咗; 热天嘅昆虫都为我收声,剑桥今晚真系哑咗! 我静静鸡散水,就好似我静静鸡咁踩来; 我拍拍箩柚,一旧云都唔拎,嫌重得滞。 四川话版 轻飘飘地我梭起走啰,就好比我轻飘飘地梭起来; 我轻飘飘地甩一下手杆,离开啰西边那堆云坨坨儿。 那河沟头黄呼呼的柳树,是太阳落山时候的新媳妇儿。 水花花儿头的乖影子,在我胸口里面拽(zhuai)来拽去。 稀泥巴高头的野葱葱,油腻腻的在河底下疯叉叉地板(摇的意思);在康河耙(pa)融融的水泡儿里面,我巴不得是一堆绿青苔。 在榆树阴凉地方的湿窝窝,不是从泥沙沙头浸出来的清水; 是天上边彩虹,捏烂啰滚进烂草堆,埋起来的五颜六色的梦。 到处睃(suo)?拿一根长竹竿,朝比绿叶子还绿的地方乱捅; 装满一木船星星儿的光亮,在明晃晃的坝坝头干吼。 不过我不能够干吼,悄悄梭起走才是散伙的喇叭调子。 屎壳郎也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不开腔就是今天半夜的康桥。 轻飘飘地我梭起走喽,就好比我轻飘飘地梭起来; 我把袖子挽得邦紧,不拿跑一丁点儿云坨坨儿。 河南话版

《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 1 ?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四首诗的思路。 2.通过抓手法、意境和主要意象把握内容大意。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感悟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内容和思路。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与内容关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与重点辨析欣赏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鉴赏《再别康桥》 一.新课导入:听朗读录音,谈感受。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后写了一些积极向上的诗文其代表做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拉拉》《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等。“新月派啲主要人物还有闻一多《一句话》、朱湘《情歌》《关外来的风》等。 2.背景: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

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 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修理 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 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 他完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 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 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 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

《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

《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歌有哪些优秀的公开课呢,下面请看出guo为大家的《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 ②、能力目标:一般诗歌的鉴赏方法。 ③、德育目标:培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 教学难点:一般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曾经历过别离,感受过离别之情。从小学升入初中,告别初中来到高中,你经历了怎样的情感体验?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二、读与赏(整体研习) 1、背景及作者,见多媒体。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感情,并学习有感情诵读。 3、问: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4、齐读课文,思考:这一首离别诗与以前学过的离别诗从对象上看,有何不同? 5、自读课文,讨论:临别之际,作者向哪些对象做了道别? 三、品与析(分层研习) 1、请学生读第二段,读完后,请其它学生品评,并说明原因(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进)。 2、问:在作者的眼中,“柳”是怎样的?(提炼出表现色彩的词) 3、问: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抓住“在我心头荡漾”。) 4、请学生读第三段,请其它学生品评。 5、问:作者眼中的“水草”是怎样的?(抓住意象的特点,把握表色彩的词。) 6、问: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抓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7、请学生读第四段,请其它学生品评。 8、问:作者眼中的“潭”是怎样的?(抓住意像特点,把握表色彩的词。) 9、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分析“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0、齐读第五、六段,分析作者在这里的情感。 1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段,品析文章最后一段的特点。(首尾呼应) 12、齐读全文,品析作者情感。

家乡方言教案

《家乡的方言》教学设计 白银区顺安小学李彩霞 教学内容: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家乡的方言》教材分析:“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最美,乡音最亲,乡音是故乡印在家乡人身上的烙印。说到家乡,家乡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时,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的方言更是丰富,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方言是十分重要的。本课就是从家乡的方言入手,了解祖国各地的方言,重点是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方言的利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动画激趣:同学们看过《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吗?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猫和老鼠》的精彩片段,看看今天老师播放的动画片有什么特点? 2、引出课题:这部动画片用我们的家乡话进行了配音。是啊,不同的家乡,有着不同的地方语言,这种地方语言就叫做方言。板书课题《家乡的方言》 二、新授学习 1、活动一:说一说家乡的方言 (1)你的家乡在哪里,你会说家乡话吗?说一句 (2)欣赏白银美丽风光图,用自己的家乡话说一说:“我的家乡是白银,我爱美丽的白银”。 2、活动二:欣赏视频片段,体味方言利弊。 (1)通过视频让学生体会家乡方言的亲切和浓郁的乡情。 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明星们朗诵的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请你认真地看,仔细地听,用心体会. 同学们说得很好,体味得也很深刻,可见方言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出示图片)师提问:你认为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与谁说方言更亲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