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虫以及我国的淡水(三肠目)涡虫

涡虫以及我国的淡水(三肠目)涡虫
涡虫以及我国的淡水(三肠目)涡虫

涡虫以及我国的淡水(三肠目)涡虫

生命科学院03级徐铖03221037 2004.10.6

摘要:阐述了淡水涡虫的生活环境,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介绍了我国已知的淡水涡虫的种类,以期为我国淡水涡虫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淡水涡虫生活环境形态特点生物学特点种类

前言:在动物演化的历史进程中,涡虫是首先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的动物,扁形动物的出现,是动物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动物界的演化发展已开始由水生向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向自由爬行生活过渡,因此在动物的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涡虫的再生能力特别强,因而又是研究细胞分化与去分化分子机理和动物行为及染色体的好材料,百年来一直是国际动物界热衷探索的研究领域.因此写此文来更详尽地了解介绍这种重要的扁形动物.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涡虫的生活环境和它们种群的繁殖情况.

生活环境及其种群繁殖

淡水涡虫是适宜山川溪流等处生活的低等动物,习性上有着明显的隐蔽性,喜欢在石块反面聚集.只要饵料丰富(蜉蝣、石蛾幼虫等)、天敌很少(石蛙等),气候适中,它们就可以通过繁殖、保持着种群一定的密度(图2)。

据英国Reynoldson对6种淡水涡虫有性生殖种类生活史研究证实,绝大多数一年一代,只有Polycelis nigra 也可以一年基

本上完成两代。除此他还在总结11种涡虫繁殖情况时发现,有7种只进行有性生殖,有2种只进行无性生殖,只有2种,是有性

生殖和无性生殖兼之。

看完上述,让我们再来更为详尽地了解一下涡虫的形态特点,涡虫形态的出现也使动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形态特点

淡水涡虫体多细长、柔软而扁平。体长一般5—30mm,体宽l一5mm。背面稍突,多黑色、褐色、红棕色或乳白色,腹面稍

平而色浅。头部一般呈三角形、截顶状或弓形,头的两侧往住伸出长短不一的耳突,头部背面有2个黑色的眼点,有的种类限

点多达数百个,生活于洞穴中的种类眼点退化或消失。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1/5处、咽为肌肉质,长管状,能从口中自由

伸出.用以捕捉食物,咽后为肠,分3支主干,1支向前,2支向后,故名三肠目。每支主干又反复分出小支,末端为盲管,有

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体腹面密生纤毛,由于纤毛和肌肉的运动,使其能在物体

上作游泳状爬行。涡虫对食物是正向反应、对光线的刺激是避强光、就弱光、夜间活动强于白昼。

涡虫的生殖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其中无性生殖通常在夏季以横分裂的方式进行,其分裂面常发生在咽后方。

分裂时虫体后端粘附于底钩上,前端向前移动,直到虫体断裂为两半,然后各自再生出失去的一半,形成2个新个体。一些小

型涡虫,经数次分裂后新个体并不立即分开,彼此相连形成虫体链,当幼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彼此分离营独立生活。有

性生殖主要在秋末和冬季进行,但在不同的地区略有差异。生殖器官有产生、成熟和退化的过程,性成熟前没有生殖器官产

生,性成熟的个体有两性生殖器官存在,为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生殖孔位于口的后方,性成熟后,两虫各自翘起尾端的一

段,然后腹面贴合,从生殖孔中伸出阴茎进入对方的生殖腔内,行体内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前段受精后.多个受精

卵在生殖腔内包以外壳形成卵囊,最后从生殖孔排出;卵囊呈圆球形,并借一小柄附着于水中的石块或其他物体上。卵囊刚

产出时呈浅黄色,逐渐变为橙黄色、桔黄色、红色,最后呈红褐色或黑褐色时即开始孵化。在冬季室温下1个月左右卵囊裂开,

从卵囊内爬出几条小涡虫,初孵幼虫浅白而透明,体长约1.5—2.5 mm可以轮虫或卤虫的幼虫喂食。

了解了涡虫的形态特点,我们马上来仔细分析一下涡虫的一个非常独特非常强的一种生物学特性:再生!

再生

涡虫再生之迹谜,向来都非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各式各样的经典实验也层出不穷,如今再生之奥妙已初显端倪。

1. 再生时细胞的来源问题

这一问题存在着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叫胚胎原种细胞学说(Embryonic stock cell theory)是由 Curtis等1934年提出

的,此论也称末分化细胞理论(Neoblast theory),这一学说强调当动物再生时,涡虫体内保存的那些末分化细胞,会在再生

刺激下,大量的分裂并再经迁移、分化,使那些失去的部分重新构建,使之恢复原貌,这一学说有大量实验给予支持,并体

现出末分化细胞具有的全能性(Tohpoten)。第二种理论叫反分化理论(Dedifferentiation theory),是由1923年Bartsch提出

的,他强调未分化细胞来源于其它器官上的细胞,经反分化而形成的,这一学说也有实验予以支持.以上两派似乎水火不容,

事实并非如此,连胚胎原种细胞理论倡导者Curtis l934年在提出他的理论同时,就提出有些分化细胞(Differentioted

cell).可能会经反分化,从而能化为未分化细胞,一直最终完全再生,今天看来,再生的两种机制可能都存在,似乎以前者

为主.后者为辅,协同相助,互为补充.促进再生的完成。

来源问题的解决假设也都是建立在生化机理上的,我们来详细思考下这方面的内容.

2. 再生的生化机理

缺失部分的最终长出,首先意味着细胞的大量供应,其本质是大量蛋白质合成问题,可喜的是这方面研究有长足进展。Moraczewski和Martelly等通过研究涡虫胺类神经荷尔蒙(Amnerigneurohormone)发现,当涡虫人工切割后第1小时.5一经色胺浓度,会比正常下降近25%,可是到第2小时,其浓度一下子比正常值又提高近25%,之后4小时,虽有所下降,但仍比正常多15%,这一现象表明,再生发生时,大量神经细胞要旺盛地进行分泌,并持续一个较长时间。但是5一羟色胺与再生是否真有必然的联系,Martelly等用细胞培养方法加以了证实,他发现如果逐日人工添加5一羟色胺.浓度适宜,细胞有丝分裂的百分率会随着5一羟色胺的添加而相应地提高,证明5一羟色胺是利于细胞分裂增殖的激素之一(见图3)。进一步事实又告诉人们,这种催化路线是从激活细胞膜内表现的腺苦酸环毛酶开始的(见图4),通过这种酶再去激活ATP,使之转变为环腺昔酸(CAMP),再由CAMP在钙离子参于下,去激活蛋白激酶(见图5),从图3与图5明显看到,这一系列变化,都是在再生24小时连锁式发生的,正是这种生化路线,才导致DNA的合成在再生后第12小时达到高峰(见图6),进而又促使RNA在再生后第18小时,也出现第一次高峰,RNA翻译结果,使蛋白质合成在再生后第24小时,引发出第一次高峰(见图7)。蛋白质大量增加.就为未分化细胞在再生后第1天大量形成,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另外5一羟色胺大量释放,还有利于动物发生嗜唾,提高痛阀值,无疑对动物减轻痛感,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性反映,以上催化路线与高等动物,乃至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足见生物进化体现出鲜明地一脉相承性。

了解了单个涡虫的各方面特性,我们来看看涡虫是怎么样分类的和我国涡虫的情况:

涡虫的分类及我国涡虫的种类情况

我国的涡虫主要是三肠目、淡水亚目(Paludicola) Kswakst等根据咽内肌层排列差异,将淡水亚目分为三角涡虫科(Dugesiidae)、扁涡虫科(Planariidae)、枝肠涡虫科(Dendrocoelidae)和洞穴涡虫科(Kenkiidae)4个科.其中三角涡虫科、扁涡虫科和洞穴涡虫科Sphalloplana属涡虫的咽内肌带由厚的内环肌和薄的外纵肌两层组成。因Sphalloplana属涡虫生活于洞穴水中,虫体小型化,乳白色或半透明,无眼或盲眼,吸着器官发达.可与三角涡虫和扁涡虫相区分.三角涡虫头呈三角形.又可与头呈截顶状或弓形的扁涡虫相区别。枝肠科涡虫咽的内肌带由环肌和纵肌混合(交替)组成(但Caspioplana属除外,其咽内肌带由厚的内纵肌和薄的外环肌组成);洞穴涡虫科的Kenkia属涡虫咽内肌带为两层,即连接内上皮厚的环肌纤维层和薄的纵肌纤维和环肌纤维混合的外层组成。迄今淡水亚目涡虫全世界已发现35属387种,我国报道有3科5属14种及1未定种.

1. 枝肠涡虫科(Dendrocoetidae Hallez,1892)该科为淡水亚目中最大的一个科,全世界已发现20个属180种,我国目前已知2属2种和1未定种.

1.1 柱肠属(Dendrocoelopsis Kenk 1930) Dendrocoelopsis属是Kenk l930年从Dendrocoelum属中分出的一个新属.全世界共有17种,分布于欧洲、小亚西亚、西伯利亚、东亚和北美。该属涡虫体乳白色或褐色,头的腹侧凹洼处粘着器官有或无.没有肌腺器.眼点不很多,肠树枝状,精巢位于卵巢至交配器官后面。我国已发现2种:中华枝肠涡虫(Dendrocoelopsis sinensis);绥芬河枝肠涡虫(Dendrocoelopsis suifenhensis).

1.2 蛙头属(Bdellocephula De Man 1875) 蛙头属涡虫全世界已发现13种,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日本、堪察加和库页岛。该属涡虫头的腹侧凹洼处有粘着器官,肠树枝状,精巢位于卵巢至体后端的背侧.我国发现1未定种:Bdellocephala sp.

2. 三角涡虫科(Dugesiidae Ball 1974)

三角涡虫属(Dugesia Girard 1850)该属涡虫为涡虫纲的代表动物,头呈三角形,耳突发达,一般具眼点2个,体呈黄、棕、黑等深浅不同的褐色,是一类既能耐冷又能耐热的宽温动物,一般终年生活于0-20℃的水中,分布于南北两半球各洲,是唯一一个世界性分布的属,也是淡水亚目中的第一大局,共有80种,占该亚目的1/5。代表种有欧洲三角涡虫(Dugesia gonocephala).我国目前仅有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uponica)1种.

3. 扁涡虫科(Planariidae Stimpson 1858)

3.1 纲涡虫属(Phagocata Leidy 1847) Phagocata属涡虫为冷水型窄温动物.终年生活于0-14℃左右的冷泉溪源头附近.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寒带地区.目前全世界已知有49种,是淡水亚目的第三大属。该属涡虫头呈截顶状或弓形,耳突不显著,一般具眼点2个,体黑色、褐色或白色。我国目前已知有2种,即:上野细涡虫(Phagocata uenui)和宫地细涡虫(Phagocata miyadii)。

3.2 多目涡虫属(Polycelis Ehrenberg 1831) Polycelis属涡虫头呈截顶状或弓形,耳突不显著,眼点10一300个左右,呈八字形或弧形,排列于头的背部两侧。体黑褐色或乳白色.咽粗长,位于身体后半部的前面,生殖孔较近尾端。该属涡虫亦为冷水型窄温动物,生活于海拔较高和水温偏低的泉溪源头附近,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祁亚寒带地区,全世界有38种。在我国分布有:五台山多目涡虫(P.wutaishanica)、静乐多目涡虫(P.jinglensis),中华多目涡虫(P.sinensis)、科氏多目涡虫(P.koslowi)、林芝多目涡虫(P.nyingchica)、日喀则多口涡虫(P.nyingchica)、林多目涡虫(P.lhunzhubica),泾源多口涡虫(P.jingyuanica),哈密多口涡虫(P.hamica).

涡虫绝大部分生活于海洋中,我国海岸线绵长,地貌形势又极其复杂,涡虫资源相当丰富,涡虫学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因素,提高我国对涡虫的研究水平,更深入地了解这种重要的动物,以期为我国的生物研究事业和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中国涡虫纲分类学研究进展陈广文刘德增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2] 涡虫培养与再生的研究马金生闫安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

[3] 我国的淡水涡虫陈广文李景奎 <<生物学通报>> 2000

[4] 中国淡水涡虫分类区系研究报告刘德增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5

[5] 我国涡虫纲分类学的研究李光鹏 <<动物学杂志>> 1994

[6] 我国涡虫纲动物的研究概况李光鹏刘德增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2

[7]我国的淡水涡虫刘德增 <<生物学通报> 1989

[8] 中国的淡水(三肠目)涡虫刘德增 <<动物学杂志>> 1989

人体寄生虫复习题2015(1)剖析

2015年《人体寄生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蠕形住肠线虫卵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色透明 B.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 C.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内胚胎已发育至蝌蚪期 D.感染期卵内含一条盘曲的幼虫 E.卵壳外有凹凸不平的蛋白膜 2.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A.纹沼螺 B.赤豆螺 C.扁卷螺 D.川卷螺 E.钉螺 3.痰液中可查到哪种吸虫卵? A.斯氏狸殖吸虫卵 B.日本血吸虫卵 C.卫氏并殖吸虫卵 D.华支睾吸虫卵 E.以上均否 4.在我国流行的血吸虫是 A.曼氏血吸虫 B.日本血吸虫 C.埃及血吸虫 D.间插血吸虫 E.湄公血吸虫 5.没有卵盖的吸虫卵是 A.华支睾吸虫卵 B.血吸虫卵 C.斯氏狸殖吸虫卵 D.布氏姜片吸虫卵 E.卫氏并殖吸虫卵 6.与其他吸虫相比,日本血吸虫成虫独有的形态特点之一是 A.有口、腹吸盘 B.雌雄异体 C.雌雄同体 D.睾丸分支状 E.背腹扁平 7.有侧棘的吸虫卵是 A.华支睾吸虫卵 B.斯氏狸殖吸虫卵 C.布氏姜片吸虫卵 D.日本血吸虫卵 E.以上均否 8.日本血吸虫主要致病阶段是 A.成虫 B.毛蚴 C.尾蚴 D.虫卵 E.童虫 9.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是 A.毛蚴经皮肤感染 B.童虫经皮肤感染 C.童虫经口感染 D.尾蚴经皮肤感染 E.毛蚴经口感染 10.链状带绦虫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阶段是 A.成虫 B.虫卵 C.囊尾蚴 D.似囊尾蚴 E.六钩蚴 11.肥胖带绦虫的终宿主为 A.牛 B.骆驼 C.羊 D.人 E.猪 12.细粒棘球绦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成虫 B.虫卵 C.六钩蚴 D.棘球蚴 E.囊尾蚴 13.带绦虫驱虫治疗后,为观察疗效,应检查哪项指标 A.虫卵 B.链体 C.头节 D.成节 E.孕节

第三章 吸虫

第三章吸虫 一、选择题 【A型题】 3001.下列哪项不是吸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A.外观呈叶状或长舌状 B.腹背扁平 C.多为雌雄同体 D.具口,腹吸盘 E.有体腔 3002.吸虫的受精过程一般可以是() A.自体受精 B.异体受精 C.自体及异体受精 D.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 E.以上都不是 3003.寄生人体吸虫的繁殖方式() A.幼虫进行有性生殖,成虫进行无性生殖 B.幼虫进行无性生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C.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无性生殖 D.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有性生殖 E.幼虫不繁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3004.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吸虫() A.华支睾吸虫 B.日本血吸虫 C.卫氏并殖吸虫 D.斯氏狸殖吸虫 E.异形吸虫 3005.华支睾吸虫的主要保虫宿主为() A.纹沼螺 B.淡水鱼及淡水虾 C.猫,狗 D.牛,羊 E.家禽3006.华支睾吸虫对宿主的特异性要求不严格,表现在()

A.可寄生于螺,也可寄生于鱼,虾 B.所寄生的鱼类繁多(包括大型食用鱼和小杂鱼) C.我国各地吃鱼习惯不同,但均有病例报告 D.终宿主除人体,还可寄生于肉食性哺乳动物 E.幼虫和成虫所寄生的宿主种类较多及地区都较广泛 3007.布氏姜片虫的中间宿主() A.纹沼螺 B.赤豆螺 C.拟钉螺 D.扁卷螺 E.川卷螺 3008.我国布氏姜片虫的最主要保虫宿主是() A.家鼠及野鼠 B.鸡,鸭 C.猪 D.狗,猫 E.牛,羊 3009.影响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在自然界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为() A.温度 B.水的酸碱度(PH) C.干燥 D.光线 E.水的深度3010.肝片形吸虫的重要性在于() A.人体感染范围广泛 B.保虫宿主种类多 C.虫体较大,引起症状严重 D.使牛,羊致病,影响畜牧业发展 E.椎实螺分布广泛,致本虫易于散播3011.并殖类吸虫的形态特征是() A.卵巢与子宫并列 B.两个睾丸并列 C.两侧卵黄腺并列分布 D.卵巢与子宫并列和两个睾丸并列 E.生殖孔与排泄孔并列 3012.斯氏狸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A.纹沼螺 B.长角涵螺 C.川卷螺 D.扁卷螺 E.拟钉螺3013.感染肺吸虫是由于: A.食入未煮熟的淡水鱼 B.生食水红菱,荸荠(马蹄) C.生食或食入未煮熟的溪蟹 D.食入未煮熟的淡水螺 E.吸入感染性虫卵

吸虫

实验四家畜吸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一、实验目的要求 能够在显微镜下或肉眼观察识别寄生于家畜体内的寄生虫的种类,寄生部位及中间宿主的种类,正确地诊断家畜的吸虫病。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病理标本、挂图或投影仪、解剖针、虫体染色封片、虫卵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同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 四、注意事项 同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 五、实验报告 1.绘肝片形吸虫及其虫卵图。 2.绘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其虫卵图。 3.绘出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虫体及其虫卵形态图。 附:参考资料 1.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肝片形吸虫背腹扁平,外观呈叶片状,自胆管取出时呈鲜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虫体大小为21~41×9~14mm。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后方变宽,称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被有许多小刺。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口吸盘稍后方为腹吸盘。在口吸盘与腹吸盘之间有生殖孔。 消化系统由口吸盘底部的口孔开始,下为咽,食道短,两条肠管左右分开,每条肠管上都有许多分支,外侧的分支特别发达。 生殖系统极为发达,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包括两个分支的睾丸,前后纵列于虫体的中后部,每个睾丸各有一个输出管,两条输出管上行汇合成一条输精管,通到贮精囊,再由贮精囊通到射精管,其末端为雄茎。在贮精囊、射精管和雄茎外包有雄茎囊。在贮精囊与雄茎之间有前列腺。雌性生殖器官有一个鹿角状分支的卵巢,位于腹吸盘后方的右侧。卵模位于紧靠睾丸前方的虫体中央。在卵模与腹吸盘之间为盘曲的子宫,内充满褐色的虫卵。子宫与卵模相通,卵模外包有梅氏腺。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两侧,由许多褐色小滤泡组成,左右两条卵黄管汇合为一条卵黄总管通入卵模。无受精囊。体后端中央处有纵行的排泄管。 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褐色。前端较窄,有一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卵壳较薄而透明,卵内充满着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虫卵大小为133~157×74~91μm(图4-1)。 2.大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大片形吸虫的形态与肝片形吸虫基本相似,其区别为虫体呈长叶状,长达25~75mm,宽5~12mm。虫体的长度与宽度的比约为5:1,肩部不明显,虫体的两侧比较平行,前后的宽度变化较小,虫体后端钝圆。腹吸盘较大。肠管的内侧分支比较多,并有明显的小枝。卵呈黄褐色,长卵圆形,大小为150~190×75~90μm(图4-1)。

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吸虫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虫除外)。 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消化系统不完整,缺乏肛门。 除血吸虫外,其他吸虫均为雌雄同体。 吸虫体壁和内脏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组织,即无体腔。 血吸虫的常见种类 日本血吸虫(Shistosoma japonicum) 埃及血吸虫(Shistosoma haematobium) 曼氏血吸虫(Shistosoma mansoni) 间插血吸虫(Shistosoma 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histosoma mekongi) 马来血吸虫(Shistosoma malayensis)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分布 亚洲(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的74个国家 我国流行日本血吸虫病 2160年前已有流行(湖南/湖北:考古) Logan于1905年首次在湖南常德发现本病 曾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12个省,感染者1160万 其中5省(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上海)已经消灭血吸虫,目前有病人32万 形态MORPHOLOGY 雌雄异体,圆柱形,似线虫;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 雄虫1-2cm,背腹扁平,腹吸盘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雌虫性成熟后居其内,与之呈合抱状。 肠管于腹吸盘前分2支,沿两侧后行,于体后1/3处合并,至尾端成盲管。 睾丸7个呈串珠状,居腹吸盘后,输出管,会合于输精管,通向储精囊,开口于腹吸盘下方的生殖孔。 雌虫圆柱形,前细后粗,长12-28mm,吸盘不明显;肠管含RBC消化后残留物而呈灰褐色。卵巢长椭圆形输卵管与卵黄管合并成卵模,外有梅氏腺并与子宫相连,子宫开口于腹吸盘下方的生殖孔。卵黄腺位于肠管周围。 肠支在虫体中部、卵巢之后合并,在末端以盲管结束。 89×67μm,淡黄色,椭圆形,无卵盖,亚侧位有逗点状小棘,卵壳表面常附赃物,壳内含有一个成熟的毛蚴。 生活史LIFE CYCLE 在外界发育 虫卵(毛蚴胞蚴(母、子)尾蚴) (粪)(水)(钉螺)(水) A.中间宿主是钉螺。B.幼虫发育中无雷蚴,但胞蚴有两个世代。 毛蚴 毛蚴孵化与水的渗透压、温度(10-37度)、光照和pH等条件有关,其中渗透压最 重要,其他起促进作用。最适pH为7.5-7.8。 毛蚴作直线游动,具有向光性和向上性,多分布于水体表层,水中存活15-94h。 毛蚴孵出时间越久,感染力越低;温度越高,活动越剧,但死亡也快。

医学寄生虫习题库(吸虫)

吸虫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人体吸虫成虫的形态构造共同点是 A.有口腹吸盘 B.雌雄同体 C.有口和肛门 D.有睾丸一对 E.体表均有明显体棘 2.吸虫在分类系统上属扁形动物门的一 A.纲 B.目 C.科 D.属 E.种 3.下列哪项不是吸虫的形态特点 A.背腹扁平 B.叶片状 C.多为雌雄同体 D.有体腔 E.有吸盘 4.除下列某项外,均为吸虫的发育阶段 A.毛蚴 B.胞蚴 C.雷蚴 D.尾蚴 E.胞囊 5.华支睾吸虫在人体的主要移行途径 A.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沿总胆管入肝 B.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经血流入肝 C.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穿肠壁,经腹腔入肝 D.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穿血管,随血流经心、肺后入肝 E.囊蚴经皮肤血流移行至肝脏 6.华支睾吸虫对人的危害主要是 A.腹部多脏器受损 B.肝脏受损 C.胰腺坏死 D.胃溃疡 E.小肠炎 7.华支睾吸虫感染人的方式是 A.喝生水 B.生食淡水鱼虾 C.喜吃某些螺类 D.生吃蔬菜 E.生食某种水生植物 8.粪便检查华支睾吸虫卵的方法下列错误的是 A.直接涂片法 B.加藤法 C.自然沉淀法 D.漂浮法 E.醛醚法 9.布氏姜片虫的储蓄宿主 A.牛 B.猪 C.猫 D.犬 E.羊 10.含有布氏姜片虫囊蚴的水生植物称为 A.植物媒介 B.第一中间宿主 C.第二中间宿主 D.保虫宿主 E.转续宿主 11.布氏姜片虫引起病变 A.小肠粘膜充血、水肿、炎症、溃疡等 B.肺部组织损伤 C.大肠壁溃疡 D.胆管阻塞 E.肝脾肿大 12.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A.淡水鱼、虾 B.水红菱、荸荠 C.青蛙、蛇 D.石蟹、蝲蛄 E.川卷螺 13.卫氏并殖吸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下列错误的是 A.食用含囊蚴生水 B.生食或未烤熟石蟹 C.吃未煮熟的蝲蛄 D.烤吃含童虫的未熟野猪肉 E.吃未熟淡水鱼 14,作为卫氏并殖吸虫的传染源下列错误的是 A.带虫者 B.病人 C.保虫宿主 D.转续宿主 E.植物媒介 15.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有 A.咳嗽、咳痰 B.腹痛、腹泻 C.头痛、癫痫 D.皮下包块 E.以上都是 16.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为 A.粪检成虫 B.痰检成虫 C.痰液和粪便查虫卵 D.尿液查虫卵 E.十二指肠液查虫卵 17.卫氏并殖吸虫的感染阶段是 A.虫卵 B.尾蚴 C.囊蚴 D.胞蚴 E.胞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