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 较全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 较全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 较全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对HCl、HI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2、硼氢化—氧化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例】 3、X 2加成 【机理】

【注】通过机理可以看出,反应先形成三元环的溴鎓正离子,然后亲和试剂进攻从背面进攻,不难看出是反式加成。不对称的烯烃,亲核试剂进攻主要取决于空间效应。

【特点】反式加成 4、烯烃的氧化

1)稀冷高锰酸钾氧化成邻二醇。

3

H 33

H

3稀冷KMnO

4

33M n O

O

H 2O 3

H 33H 3

2)热浓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3)臭氧氧化

4)过氧酸氧化

5、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例】

6、共轭二烯烃

1)卤化氢加成

2)狄尔斯-阿德尔(Diels-Alder)反应

【描述】共轭二烯烃和烯烃在加热的条件下很容易生成环状的1,4加成产物。

【例】

二、脂环烃

1、环丙烷的化学反应

【描述】三元环由于张力而不稳定,易发生加成反应开环,类似碳碳双键。

【特点】环烷烃都有抗氧化性,可用于区分不饱和化合物。

【注】遵循马氏规则

【例】

2、环烷烃制备

1)武兹(Wurtz)反应

【描述】通过碱金属脱去卤素,制备环烷烃。

【例】

2)卡宾

①卡宾的生成

A、多卤代物的α消除

B、由某些双键化合物的分解

②卡宾与烯烃的加成反应

【特点】顺式加成,构型保持

【例】

③类卡宾

【描述】类卡宾是一类在反应中能起到卡宾作用的非卡宾类化合物,最常用的ZnI。

类卡宾是ICH

2

【特点】顺式加成,构型保持

【例】

三、炔烃

1、还原成烯烃

1)、顺式加成

2)、反式加成2、亲电加成

1)、加X

2【机理】

中间体

Br

+

R2 R1

【特点】反式加成

2)、加HX

R

R

HBr R Br

(一摩尔的卤化氢主要为反式加成)

3)、加H

2

O

【机理】

【特点】炔烃水合符合马式规则。

【注】只有乙炔水合生成乙醛,其他炔烃都生成相应的酮。

3、亲核加成

1)、

2)、

3)、

4、聚合

5、端炔的鉴别

【注】干燥的炔银和炔铜受热或震动时易发生爆炸,实验完毕,应立即加浓硫酸把炔化物分解。

6、炔基负离子

【例】

三、芳烃

1、苯的亲电取代反应

1)卤代

2)硝化

3)磺化

4)傅-克(Friedel-Crafts)反应

①傅-克烷基化反应

【机理】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苯环上带有第二类定位基不能进行傅-克反应。

【例】

②傅-克酰基化反应

【例】

2、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

1)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常见的有:

2)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常见的有:

【注】第一类定位基除卤素外,均使苯环活化。第二类定位基使苯环钝化。卤素比较特殊,为弱钝化的第一类定位基。

3、苯的侧链卤代

【机理】自由基机理

4、苯的侧链氧化

1)用高锰酸钾氧化时,产物为酸。

【描述】苯环不易被氧化,当其烷基侧链上有α氢的时候,则该链可被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不论烷基侧链多长。结果都是被氧化成苯甲酸。

【例】

2)用CrO 3+Ac 2O 为氧化剂时,产物为醛。 【例】

3)用MnO 2为氧化剂时,产物为醛或酮。 5、萘

【特点】萘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α位,因为进攻α位,形成的共振杂化体较稳定,反应速度快。

【例】 四、卤代烃 1、取代反应 (1)水解 (2)醇解 (3)氰解 (4)氨解 (5)酸解 (6)与炔钠反应

(7)卤素交换反应

2、消除反应

(1)脱卤化氢

①β-消除

【注】当有多种β-H时,其消除方向遵循萨伊切夫规律,即卤原子总是优先与含氢较少的β碳上的氢一起消除。

【例】

②α-消除

(2)脱卤素

3、与活泼金属反应

(1)与金属镁反应

RX+Mg无水乙醚RM gX

(格式试剂)

(2)与金属钠反应武兹(Wurtz)反应

(3)与金属锂反应

【注】二烷基铜锂主要是与卤代烃偶联成烷烃

4、还原反应

5、氯甲基化 五、醇

1、卢卡斯(Lucas )试剂

无水氯化锌与浓盐酸的很合溶液叫卢卡斯试剂,用于鉴别伯、仲、叔醇 2、把羟基变成卤基

(1)、醇与卤化磷(PX 5、PX 3) (2)、醇与亚硫酰氯(SOCl 2) 3、醇的氧化

(1)沙瑞特(Sarret )试剂

【注】沙瑞特试剂,是CrO 3和吡啶的络合物。它可以把伯醇的氧化控制在生成醛的阶段上,产率比较高,且对分子中的双键无影响。

(2)琼斯(Jones )试剂

【注】琼斯试剂是把CrO 3溶于稀硫酸中,滴加到醇的丙酮溶液中,在室温下就可以得到很高的产率的酮。同样对分子中的双键无影响。

【例】

(3)邻二醇被高碘酸氧化

4、频哪醇重排(pinacol rearrangement)

【机理】

【注】

①羟基脱水,总是优先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

②在不同的烃基中,总是芳基优先迁移。不同的芳基,苯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的优先迁移。

③要注意立体化学,离去基团所连的碳原子(如有手性的话)构型发生转化,因为是一个协同反应,准确的机理描述是

④频哪醇重排再有机中是非常普遍的重排反应,只要在反应中形成

C+ C

H

结构的碳正离子(即带正电荷的碳原子的邻近碳上连有羟基),都可以发生频哪醇重排。

【例】

5、制醇

(1)烯烃制备

①酸性水合

【注】碳正机理,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可能重排。

②羟汞化-脱汞反应

【特点】反应不发生重排,因此常用来制备较复杂的醇,特别是有体积效应的醇。

③硼氢化-氧化法

【特点】反马氏规则,所以可合成伯醇,上两种方法无法合成。

(2)格式试剂

【例】

(3)制备邻二醇

①顺式邻二醇

②反式邻二醇(环氧化合物的水解)

六、酚

1、傅-克反应

2、傅瑞斯(Fries)重排

【特点】产物很好分离,邻位的产物可随水蒸气蒸出。

3、与甲醛和丙酮反应

【注】生成中药工业原料双酚A(bisphenolA),双酚A可与光气聚合生成制备

高强度透明的高分子聚合物的防弹玻璃,它还可以作为环氧树脂胶粘剂。

4、瑞穆-悌曼(Reimer-Tiemann)反应

【本质】生成卡宾

5、酚的制法

(1)磺酸盐碱融法

工业上的:

【例】

(2)、重氮盐法

七、醚和环氧化合物

1、醚的制法

(1)威廉姆逊(Williamson)合成

(2)烷氧汞化-脱汞

【注】和羟汞化-脱汞反应一样,醇对双键的加成方向符合马氏规则。

2、克莱森(Claisen)重排

【机理】

【注】类似的构型也可发生重排

3、冠醚

【特点】冠醚性质最突出就是他有很多醚键,分子中有一定的空穴,金属例子

可以钻到空穴中与醚键络合。

O

O

O

O

O

K+

冠醚分子内圈氧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故有亲水性。它的外围都是CH

2

结构,又具有亲油性,因此冠醚能将水相中的试剂包在内圈带到有机相中,从而加速反应,故称冠醚为相转移催化剂。这种加速非均相有机反应称为相转移催化。

4、环氧化合物

(1)开环

①酸性开环

【注】不对称环氧化合物的酸性开环方向是亲核试剂优先与取代较多的碳原子结合。

【例】

②碱性开环

【注】碱性开环,亲核试剂总是先进攻空间位阻较小的,空间效应。

【注】环氧开环不论酸式还是碱式开环,都属于S

2类型的反应,所以亲核试

N

剂总是从离去基团(氧桥)的反位进攻中心碳原子,得到反式开环产物。这种过程犹如在烯烃加溴时,溴负离子对溴鎓离子的进攻。

【例】

(2)环氧的制备

①过氧酸氧化

②银催化氧化(工业)

③β-卤代醇

八、醛和酮

1、羰基上的亲和加成

(1)加氢氰酸

(2)与醇加成

①缩醛的生成

【机理】

【特点】缩醛具有胞二醚的结构,对碱、氧化剂稳定,所以可用此法在合成中做羰基的保护。同样的方法也可制备缩酮,机理相同。

(3)加金属有机化合物 2、与氨衍生物的反应 【例】 3、卤仿反应 【机理】

【注】如果卤素用碘的话,则得到碘仿(CHI 3)为黄色沉淀,利用这种现象可以

鉴别甲基醛、酮,还有这种结构的醇(OH

CH 3R

)。

【例】

CH OH

I 2NaOH

CH 3

O

I 2NaOH

H +

OH

O

4、羟醛缩合

(1)一般的羟醛缩合 ①碱催化下的羟醛缩合

【描述】在稀碱的作用下,两分子醛(酮)相互作用,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

【本质】其实是羰基的亲和加成,她的亲核试剂是一种由醛或酮自生成生的碳负离子,体现了α-H的酸性。

【注】从反应机理看出,醛要进行羟醛缩合必须有α-H,否则无法产生碳负离子亲核试剂。当有一个α-H一般停留在脱水的前一步,形成α羟基醛。其实羟醛缩合反应,只要控制温度就可以停留在羟醛产物。

【例】

②酸催化下的羟醛缩合

【机理】

【本质】在酸催化反应中,亲核试剂实际上就是醛的稀醇式。

【注】酸的作用除了促进稀醇式的生成外,还可以提供活化羰基的醛分子。此外,在酸的条件下,羟醛化合物更容易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因为酸是脱水的催化剂。

(2)酮的缩合反应

【例】

(3)分子内缩合

【注】分子内缩合,一般是形成稳定的五、六圆环,因为五、六圆环更稳定。

(4)交叉的羟醛缩合

【描述】两种同时有α-H的醛(酮),可发生交叉羟醛缩合,产物是混合物。

【注】①一般的羟醛缩合反应,最好是一个有α-H的醛(酮),和一个没有α-H 的醛(酮)反应。

【例】

【注】②跟酸碱催化的卤代一样,当脂肪酮有两个不同的烃基的时候,碱催化缩合一般优先发生在取代较少的α碳上,酸催化缩合发生在取代较多的α碳上。但这种反应的选择性不高,常常得到混合物。

【例】

【注】③如果用体积较大的碱,如二异丙基氨基锂(LDA)作缩合催化剂,使之基本上进攻体积较小的一侧。

【例】

5、醛(酮)的氧化

(1)Tollens,吐伦试剂

【描述】氢氧化银溶液氨溶液,被称为吐伦试剂。

(2)Fehling,菲林试剂

【描述】碱性氢氧化铜溶液用酒石酸盐熔合,称为菲林试剂。

(3)拜耶尔-维立格(Baeyer-Villiger)氧化

【描述】酮被过氧酸氧化成脂。

【机理】

【注】

①不对称酮进行拜耶尔-维立格氧化时,会有两种可能,这主要看迁移基团的迁移难度,芳基>叔烃基>伯烃基>甲基。

②醛也可发生拜耶尔-维立格氧化反应,但因优先迁移基团是氢,所以主要产物是羧酸,相当于醛被过氧酸氧化。

【例】

6、醛(酮)的还原

(1)催化氢化

【注】很多基团都可以催化氢化,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硝基、氰基……,所以选择催化氢化还原羰基的时候,要看好化合物是否还有其他可以催化氢化的基团。

(2)用LiAlH

4、NaBH

4

还原

【特点】NaBH

4还原醛、酮的过程与LiAlH

4

类似,但它的还原能力不如LiAlH

4

强。也正因如此,NaBH

4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NaBH

4

对醛、酮的还原不受脂基、羧

基、卤基、氰基、硝基等基团的干扰,而这些基团都能被LiAlH

还原。

4

(3)①麦尔外因-彭多夫(Meerwein-Ponndorf)还原

【机理】

②欧芬脑(Oppenauer)氧化

【注】麦尔外因-彭多夫还原的逆反应,就是欧芬脑氧化。

【特点】麦尔外因-彭多夫还原和欧芬脑氧化,他们都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双键、叁键或者其他易被还原或易被氧化的官能团都不发生作用。

【例】

(4)双分子还原

【特点】双分子还原的产物是邻二醇,可以在酸的作用下发生频哪醇重排。

(5)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

【特点】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注】不适用α、β不饱和醛(酮),双键对其有影响。

(6)乌尔夫-基日聂耳(Wolff-Kishner)还原和黄鸣龙改进法

【特点】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注】不适用α、β不饱和醛(酮),会生成杂环化合物

(完美版)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 烯烃通式:C n H 2n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 H 2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点燃 光 光 光 光 浓硫酸 170℃ 高温 催化剂 △ 图1 乙烯的制取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 ↑+Ca(OH)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HC ≡CH+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 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 n CH n 4.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 (1)氧化反应 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CO 2+6H 2O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CH 2—CH Cl CH=CH 点燃

大学普通化学复习知识点

配浙大普通化学第五版复习,根据注册结构师考试摘选课本内容编辑。 .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 系统环境 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 (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 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所谓均匀是指其分散度达到分子或离子大小的数量级。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超过此相界面,一定有某些宏观性质(如密度、折射率、组成等)要发生突变。 系统的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分类总结

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分类汇总 一.化合反应 1.镁带燃烧: 2Mg + O 2 ==== 2MgO 2.铁丝燃烧及生锈:3Fe + 2O 2 ==== Fe 3O 4 ; 3.铜丝加热及生锈: 2Cu + O 2 === 2CuO ; 4.铝丝加热或形成氧化膜:4Al + 3O 2 === 2Al 2O 3 5.氢气燃烧或爆炸: 2H 2 + O 2 === 2H 2O 6.碳的燃烧:2C + O 2 ==== 2CO (不完全燃烧);C + O 2 === CO 2(完全燃烧) 7.硫的燃烧:S + O 2 === SO 2 8.磷的燃烧:4P + 5O 2 === 2P 2O 5 9.二氧化碳被碳还原:C + CO 2 === 2CO 11.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 12.二氧化碳溶于水:CO 2 + H 2O == H 2CO 3 13.二氧化硫溶于水:SO 2 + H 2O == H 2SO 3 15.三氧化硫溶于水:SO 3 + H 2O == H 2SO 4 二.分解反应 1.碳酸氢铵(碳铵)受热分解:NH 4HCO 3 NH 3↑+ CO 2↑+ H 2O 2.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Cu 2(OH)2CO 3 2CuO + H 2O + CO 2↑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4.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H 2O + O 2↑ 5.电解水:2H 2O 2H 2↑+ O 2↑ 6.碳酸分解:H 2CO 3 == CO 2↑+ H 2O 7.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CaCO 3 CaO + CO 2↑ 三.置换反应 1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Fe 2O 3 + 3H 2 2Fe + 3H 2O ;Fe 3O 4 + 4H 2 3Fe + 4H 2O ; CuO + H 2 Cu + H 2O 2.碳粉还原金属氧化物:2Fe 2O 3 + 3C 4Fe + 3CO 2↑;Fe 3O 4 + 2C 3Fe + 2CO 2↑; 2CuO + C 2Cu + CO 2↑ 4.铝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 △ 点 点 △ 点点点 点 点 高△ === △ === △ === MnO === 通===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 结(较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 33H 32 3H 32 CH CH 2C H 3H BH 2 CH CH=CH (CH 3CH 2CH 2)3 - H 3CH 2CH 2C 22CH 3 CH 2O 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2CH 2CH 3 + O H - O H B - OC H 2CH 2CH 3CH 2CH 2CH 3 H 3CH 2CH 2B OC H 2CH 2CH 3 CH 2CH 2CH 3H 2CH 2CH 3 HOO -B(OCH 2CH 2CH 3)3 B(OCH 2CH 2CH 3)3 + 3NaOH 3NaOH 3HOC H 2CH 2CH 33 + Na 3BO 3 2 【例】 CH 3 1)BH 32)H 2O 2/OH -CH 3H H OH 3、X 2加成 C C Br /CCl C C Br Br 【机理】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限度问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体系: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能量、物质交换的情况,将体系分类。①开放体系: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②封闭体系: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③孤立体系:既没有物质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2)过程:①可逆(reversible)过程:热力学系统从状态A出发,经过过程p到达另一状态B;如果存在另一过程p*,它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状态A,同时消除原来过程p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则过程p称为可逆过程。 ②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若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连续经过无数个中间的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在任意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状态不发生改变,该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可逆过程要求没有非平衡损失和耗散损失,准静态过程只满足前者)。在一般讨论中,认为两者等价。 ③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是由于体系与环境不平衡引起的,故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综上,在以下讨论中,可以粗糙地认为:“不可逆(irreversible),非平衡,自发”三者等价,“可逆,平衡,非自发”三者等价。 (3)热力学第一定律:,式中 ①为内能增量。内能是体系内部所有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动能,分子间势能,分子内部的能量(转动、振动、电子和核运动),但不包括体系整体运动的能量。内能是状态函数,U = f((n,T,V))。 ②W为体系对外界做功,分为非体积功和体积功,即。 注意当环境压力与体系压力不等时,应该用环境压力,因为体系处于非平衡态时,压力p没有意义。

可以证明,恒温膨胀或压缩,可逆过程比不可逆过程的功(代数值)大。 ③Q为体系吸热量。分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讨论如下: 物理过程:相变潜热(熔化热,汽化热,升华热等):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利用T1、T2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可以计算出摩尔蒸发热(焓)。 变温过程的热:,上式中C为热容,是温度的函数。恒容过程(且不含非体积功)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容(摩尔)热容,恒压过程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压(摩尔)热容。理想气体两者的关系为:恒容过程中=。 恒压过程中--,得=-。定义状态函数焓(Enthalpy) ,所以=。因此,通常讲的蒸发焓等于恒压蒸发热,反应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对理想气体而言,与内能一样,焓也只是温度的函数。 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后体系回到反应前的温度,与环境交换的热量。可利用弹式量热计测量: 样品在纯氧气氛中完全燃烧,使氧弹及周围介质温度升高。已知仪器的热容C,测量反应过程温度改变值ΔT(较小以近似保证“回到反应前的温度”),即可求算样品的恒容燃烧热:反应热=C×ΔT,一般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来标定弹式量热计的仪器常数。 对于任意化学反应,容易证明以下关系成立:,其中为反应中气态组分的物质的量增量。 利用状态函数法(盖斯定律),也可以推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如果将一些常见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集结成表,则更能方便地计算许多反应热。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标准压力)下,以最稳定相态的单质为原料,生成1mol某物质的反应的焓变(恒压反应热),用记号表示,f(form)表示形成,是标准压力的上标(反应组分不混合),m表示摩尔。显然所有最稳定相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大全)

天堂de 果冻专业贡献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140℃ △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2OH 10. CH 2 = CH 23—CH 2 Br 11. CH 2 = CH 2CH 3 12. nCH 2 = CH 2 ] n 13. nCH 22-CH=CH-CH 2] n 14. 2CH 23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 Br 222. + HO 2 +H 2O 23. + HO 3H+H 2O 24. + 3H 2O 26. 3CH ≡27. CH 3CH 228. CH 3CH 229. CH 3CH 22O 30.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 + H 2↑ 31.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 2H 2O 32. CH 3CH 2OH CH 2 = CH 2↑+ H 2O 33.C 2H 5OH+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34. 2O 35. 2O -+H 3O + 23 37 38. CH 339. 2CH 340. CH 34 +2Ag ↓+3NH 3+H 2O 41CH 3CHO+2Cu(OH)2 CH 3COOH+Cu 2O ↓+2H 2O 42. 2CH 3COOH+2Na CH 3COONa+H 2↑ 43.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 44. CH 3COOH+NaHCO 3 CH 3COONa+H 2O+CO 2↑ 45. CH 3COOH + NaOH CH 3COONa + H 2O 46. 2CH 3COOH + Cu(OH)2 (CH 3COO)2Cu + 2H 2O 47.CH 3COOH+CH 3CH 23COOCH 2CH 3 +H 2O 48. CH 3COOCH 2CH 3+NaOH CH 3COONa+ 2OH 49. nOHCH 2CH 22H 2O 50. C 6H 12O 6 (s) + 6O 2 (g) 6CO 2 (g) + 6H 2O (l) 51. C 6H 12O 6 2CH 3CH 2OH + 2CO 2 52. C 12H 22O 11+H 2O C 6H 12O 6+ 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53. C 12H 22O 11 + H 2O 2C 6H 12O 6 麦芽唐 葡萄糖 54. (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 淀粉 葡萄糖 55. (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 纤维素 葡萄糖 56.C 17H 33COO-CH 2 C 17H 35COO-CH 2 C 17H 33COO-CH +3H 2 C 17H 35COO-CH C 17H 33COO-CH 2 C 17H 352 57. C 17H 35COO-CH 2 CH 2-OH C 17H 35COO-CH +3NaOH COOH+ CH-OH C 17H 35COO-CH 2 58. CH 2OH COOH CH 2OH COOH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3 3 H3 2 3 H3 2 CH CH2 C H3 2 CH CH=CH (CH3CH2CH2)3 - H3CH2CH2C 22 CH3 CH2 B O CH2CH2CH3 3 CH2CH2C 2 CH2CH3 +O H- O H B-OCH2CH2CH3 CH2CH2CH3 H3CH2CH2 B OCH2CH2CH3 CH2CH2CH3 2 CH2CH3 HOO- 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 2 【例】 CH3 1)BH 3 2)H 2 O 2 /OH- CH3 H H OH 3、X2加成 C C Br 2 /CCl 4 C C Br Br 【机理】 C C C C Br Br C Br +C C Br O H2+ -H+ C C Br O H

注册电气工程师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可打印版)

注册电气工程师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与状态 (一)波函数Ψ Ψ(n,n,n),确定一个原子轨道: 主量子数n:电子离核的远近和电子能量的高低,n越大,电子能量越高。 n = 1, 2, 3, 4, ... 角量子数l: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一起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l = 0, 1, 2, ..., n-1 磁量子数m: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一个电子层内,波函数Ψ数目=n2 Ψ(n,l,m,m s),确定一个电子完整的运动状态。 自旋量子数m s:电子自身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m s= ±1/2 (二)原子核外电子分布三原则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由能量低的轨道向能量高的轨道排布(电子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后填充能量高的轨道. 2)Pauli(保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即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亦即无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t(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简并的轨道中, 要分占各轨道,且保持自旋方向相同. 保持高对称性, 以获得稳定. 包括: 轨道全空, 半充满,全充满三种分布.

(三)元素周期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区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σ键:头碰头

氢键 物质的熔点与沸点 同类型的单质和化合物,一般随摩尔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含有氢键的比不含的要大。 物质的溶解性 相似者相溶,(非)极性易溶于(非)极性。 (五)晶体结构 离子晶体,离子电荷与半径规律如下: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荷数增多,半径减小; 2)同一元素,电荷数增多,半径减小; 3)同一族,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六)物质状态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①摩尔表示: 克拉珀龙方程pV=nRT 其中p为气体压强,单位帕斯卡(帕 Pa) V为气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 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摩 mol) T为体系的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开 K) R为比例常数,单位是焦耳/(摩尔·开),即J/(mol·K) 对任意理想气体而言,R是一定的,约为8.31441±0.00026 J/(mol·K). ②质量表示: pV=mrT 此时r是和气体种类有关系的,r=R/M,M为此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③分子数表示: pV=NKT N为分子数 K为波尔兹曼常数,K=1.38066×10-23J/K 2)道尔顿分压定律 气体混合物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总和: p=p a +p b +...

高一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

《钠》和《钠的化合物》常用化学方程式(要求熟记) 4Na+O2====Na2O 2Na+O2====Na2O2 2Na+Cl2====2NaCl(常温下也反应) 2Na+S====Na2S(可能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HCl====2NaCl+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4Na+TiCl4====Ti+4NaCl Na2O+H2O====2NaOH Na2O+2HCl====2NaCl+H2O Na2O+CO2====Na2CO3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Ca(OH)2+CO2(少量)====CaCO3↓+H2O Ca(OH)2+2CO2(过量)====Ca(HCO3)2 CaCO3+CO2+H2O====Ca(HCO3)2 2NaOH+CO2(少量)====Na2CO3+H2O NaOH+CO2(过量)====NaHCO3 Na2CO3+H2O+CO2====2NaHCO3 Na2CO3+2HCl====H2O+CO2+2NaCl NaHCO3+HCl====H2O+CO2+NaCl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Ca(OH)2(少量)====Na2CO3+CaCO3↓+H2O NaHCO3+Ca(OH)2(过量)====NaOH+CaCO3↓+H2O 2NaHCO3====Na2CO3+H2O+CO2 ·1·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物质类别性质反应方程式 一、烷烃 1、燃烧 CH4 + 2O2CO2 + 2H2O 2、取代反应 CH4 + Cl2CH3Cl + HCl CH3Cl + Cl2CH2Cl2 + HCl(或CH4 + 2Cl2CH2Cl2 + 2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或CH4 + 3Cl2CHCl3 + 3HCl) CHCl3 + Cl2CCl4 + HCl(或CH4 + 4Cl2CCl4 + 4HCl) CH3CH3 + Br2CH3CH2Br + HBr 3、高温分解CH4 C + 2H2↑ 二、烯烃 1、燃烧 C2H4 + 3O22CO2 + 2H2O 2、加成反应

3、加聚反应 4、氧化反应 三、炔烃 1、燃烧 2C2H2 + 5O24CO2 + 2H2O 2、加成反应 四、芳香烃 1、卤代 2、硝化

3、加成 4、氧化 五、醇 1、与活泼金属反应2CH3CH2OH +2 Na2CH3CH2ONa + H2↑ 2、消去反应 3、脱水成醚 4、取代反应 5、氧化

6、酯化反应 六、醛1、氧化 2C2H4O + 5O24CO2 + 4H2O

2、还原 七、酮1、加氢还原 八、羧酸 1、酸性 2CH3COOH + 2Na = 2CH3COONa + H2↑ CH3COOH + NaOH = CHCOONa + H2O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H2O + CO2↑ CH3COOH + NaHCO3 = CH3COONa + H2O + CO2↑ 2、酯化反应参考醇的性质 九、酯1、水解 十一、卤代烃 1、水解反应 2、消去反应 十二、酚1、弱酸性

化学反应规律及方程式小结

化学反应规律及方程式小结 一、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2Mg+O2点燃2MgO 2、3 Fe+2O2点燃 Fe3O4 3、2Cu+O2高温2CuO 二、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C+O2点燃CO2 2C+O2点燃2CO 2、S+O2点燃SO2 3、4P+5O2点燃2P2O5 4、2H2+O2点燃2H2O 三、其它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氧化反应) 1、2CO+O2点燃2CO2 2、CH4+2O2点燃CO2+2H2O 3、C2H5OH+3 O2点燃2CO2+3H2O 4、2CH3OH+3O2点燃2CO2+4H2O 四、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化合反应) 1、2Na+Cl2=2NaCl 2、H2+Cl2=2HCl 五、碱性氧化物+水=碱 (限CaO、BaO、Na2O、K2O)(化合反应) 1、CaO+CO2=Ca(OH)2 2、BaO+CO2=Ba(OH)2 六、酸性氧化物+水=酸(化合反应) 1、CO2+H2O=H2CO3 2、SO2+H2O=H2SO3 3、SO3+H2O=H2SO4 七、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限CaO、BaO、Na2O、K2O)(化合反应) 1、CaO+H2O=CaCO3 2、BaO+H2O=BaCO3 八、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 1、Cu(OH)2+2HCl=CuCl2+2H2O 2、Cu(OH)2+H2SO4=CuSO4+2H2O 3、Fe(OH)3+3HCl=FeCl3+3H2O 4、Mg(OH)2+H2SO4=MgSO4+2H2O 5、2NaOH+H2SO4=Na2SO4+2H2O 6、Ca(OH)2+2HCl=CaCl2+2H2O 九、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1、HCl+AgN O3=AgCl↓+HNO3 2、BaCl2+H2SO4=BaSO4↓+2HCl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配平物质系数,有机物用其结构简式表示) (一).加成反应 1. 催化剂 加压 CH +CHCHCH 2CCH 2OCCOOH CHO O O H 2 2. + Br 2(发生1,4加成) 3. +H 2 (二).取代反应 1.甲苯侧链的溴代反应 + Br 2蒸气 2.甲苯苯环的溴代反应 + 液Br 2 3.甲苯的硝化反应 4.苯酚的溴代反应 5. 6. C CH 2OH OH O 7. COOH +CH 2OH CH 3 | +3HNO 3 浓硫酸 —OH + 3Br 2 光照 CH 3FeBr 3 CH 3 —CHO CHO

(三).消去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1).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2).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3).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四)氧化反应 1醛基的氧化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与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的方程式 ①.CH CHO CHO ②. ③. 2.醇的催化氧化 (五)加聚反应 1.n (六)缩聚反应 1. 浓H2SO4 n HOCH2CH2OH+n HOOC-COOH 2.n 3. —Cl 催化剂 H3C CH浓H2SO

二.写出下列物质与相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2. 3.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4. .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5.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6. 丁子香酚( )与溴水反应的方程式: 7. 8.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9.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CH ―CH ―COOH Br Br —O —C —H HOOC — O +NaHCO 3 → ——OH HO — C H 2 CH 2CH OCH 3 OH 催化剂 HO C O CH 2CH OH C O O CH 22Br |OH

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 化学方程式 1.4Na+O 2= 2Na2O 2.2Na+O 2Na2O2 3.4Li+O 22Li 2O 4.2Na+2H 2O=2NaOH+H 2↑ 5.2K+2H 2O=2KOH+H 2↑ 6.2Na2 O2+2H 2O=4NaOH+O 2↑ 7.2Na2 O2+2CO 2=2Na 2CO3+O2 8. 2NaHCO 3 Na2CO3+H 2O+CO 2↑ 9.Na 2CO3+2HCl=2NaCl+H 2O+CO 2↑ 10.NaHCO 3+HCl=NaCl+H 2O+CO 2↑ 11.Na 2CO3+CaCl 2= 2NaCl+CaCO 3↓ 12.NaHCO 3+NaOH = Na2CO3+H2O 13.Na 2SO4+BaCl 2=2NaCl+BaSO 4↓ 14. 2NaCl( 熔融 )2Na+Cl 2↑ 15.2Al+2NaOH+2H 2O= 2NaAlO 2+3H 2↑ 16.2Al+6HCl =2AlCl 3+3H 2↑ 17.Al 2O3+2NaOH =2NaAlO 2+H2 O 18.Al 2O3+6HCl = 2AlCl 3+3H 2O 19.Al 2(SO4)3+6NH 3· H2O= 3(NH 4)2SO4+2Al(OH) 3↓ 20.Al 2(SO4)3+6NaOH = 2Al(OH) 3↓ +3Na2SO4 21.Al(OH) 3+NaOH=NaAlO 2+2H 2O 22.Al(OH) 3+3HCl = AlCl 3+3H 2O 23. 2Al(OH)3 Al 232 O+3H O 24. 2Al 2O3(熔融 )4Al+3O 2↑ 25.AlCl 3 + 4NaOH =NaAlO 2 + 3NaCl+2H 2O 26.AlCl 3+3NaAlO 2 +6H 2O= 4Al(OH) 3↓ +3NaCl 27. 3Fe+4H 2O(g)Fe3O4 +4H 2 28.Fe2O3+3CO2Fe+3CO2 离子方程式 ———————— ———————— ———————— +- 2Na+2H 2O=2Na +2OH +H2 ↑ 2K+2H 2O= 2K + +2OH -+H2↑ 2Na2 O2+2H 2O= 4Na++4OH -+O2↑ ———————— ———————— CO32- +2H += H2O+CO 2↑ HCO 3-+H += H2 O+CO 2↑ CO32- +Ca2+= CaCO3↓ --2- OH +HCO 3= H2O+CO 3 SO42-+Ba 2+= BaSO4↓ ———————— 2Al+2OH -+2H 2O= 2AlO 2-+3H 2↑ 2Al+6H += 2Al 3++3H 2↑ Al 2O3+2OH -=2AlO 2-+H 2O Al 2O3+6H += 2Al 3++3H 2O Al 3++3NH 3· H2O=3NH 4+ +Al(OH) 3↓ Al 3++3OH -= Al(OH) 3↓ Al(OH) 3+OH -=AlO 2-+2H 2O Al(OH) 3+3H += Al 3++3H 2O ———————— ———————— Al 3+ + 4OH - = AlO 2- + 2H 2O Al 3++3AlO 2-+6H 2O= 4Al(OH) 3↓ ———————— ————————

有机化学方程式(70个)64811

有机化学基础反应方程式汇总 1. 甲烷(烷烃通式:C n H 2n +2) 甲烷的制取:CH 3CaO △ 2CO 3+CH 4↑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点燃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CH 4+Cl 光照3Cl(一氯甲烷)+HCl CH 3Cl+Cl 光照2Cl 2(二氯甲烷)+HCl CH 2Cl 2+Cl 光照3(三氯甲烷)+HCl (CHCl 3又叫氯仿) CHCl 3+Cl 光照 4(四氯化碳)+HCl (3)分解反应 甲烷分解:CH 高温2 2. 乙烯(烯烃通式:C n H 2n ) 乙烯的制取:CH 3CH 2浓硫酸2=CH 2↑+H 2O(消去反应)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CH 2=CH 2+3O 点燃2+2H 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CH 2=CH 2+Br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CH 2=CH 2+HCl 催化剂CH 3CH 2Cl 与水加成: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CH 2=CH 2 催化剂 [CH 2—CH 2 ] n 适当拓展:CH 3CH =CH 2+Cl 3? Cl CH -? Cl CH 2 CH 3CH =CH 2+H 2催化剂CH 3CH 2CH 3 CH 3CH =CH 2+HCl 催化剂CH 3CH 2CH 2Cl 或CH 3? Cl CH CH 3 图2 乙烯的制取 图1 甲烷的制取

有机化学常用反应方程式汇总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 催化剂 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OH 10. CH 2 = CH 2—CH 2Br 11. CH 2 = CH 23 12. nCH 2 = CH 2 ] n 13. nCH 22] n 14. 2CH 2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2 +H 2O H+H 2O

NaOH H 2 O 醇 △ 催化剂 △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140℃ 催化剂 △ 24. + 3H 2 -NO 22O 26. 3CH ≡CH 27. 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Br 28. CH 3CH 2Br + NaOH CH 3CH 2OH + NaBr 29. CH 3CH 2Br+ NaOH CH 2 = CH 2 + NaBr +H 2O 30.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 + H 2↑ 31.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 2H 2O 32. CH 3CH 2OH CH 2 = CH 2↑+ H 2O 33.C 2H 5OH+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2O 2O O 3O + 2O+CO 3 37 38. CH 339. 2CH 340. CH 34+2Ag ↓+3NH 3+H 2O 41CH 3O 42. 2CH 3COOH+2Na 2CH 3COONa+H 2↑ 43.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

初中所有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现象总结(方程式)

初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反应物可以有多个,生成物一定只有一个的为化合反应) 1、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9、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现象:铜丝变黑。 10、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全)(已)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浓硫酸 △ △ 高中有機化學方程式匯總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 + H 2O CH 3CH 2OH 10. CH 2 = CH 2 + HBr CH 3—CH 2Br 11. CH 2 = CH 2 + H 2 CH 3—CH 3 12. nCH 2 = CH 2 [ CH 2—CH 2 ] n 13. nCH 2=CH-CH=CH 2 [CH 2-CH=CH-CH 2] n 14. 2CH 2 = CH 2 + O 2 2CH 3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21. + Br 2 Br + HBr 22. + HO -NO 2 NO 2 +H 2O 23. + HO -SO 3H SO 3H+H 2O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方程式现象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7.硫粉在氧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10.汞(水银)在氧气中燃烧:2Hg + O2点燃2Hg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4.乙炔在氧气中燃烧:2C2H2 + 5O2点燃4CO2 + 2H2O(氧炔焰) 5.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2 + O2 尘埃2SO3 二.分解反应: 1.双氧水催化制氧气:2H2O2 MnO2催化2H2O + O2↑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 O2↑ 3.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 + H2O + CO2↑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4.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5.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6.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8.加热碳酸氢铵:NH4HCO3 = NH3↑ + H2O + CO2 ↑ 9.加热氧化汞:2HgO加热2Hg + O2↑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10.加热碳酸氢钙:Ca(HCO3)2加热CaCO3↓+ CO2↑+ 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加热Cu + 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2.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高温2Cu + CO2↑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