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的技术保障装备体系建设问题

基于能力的技术保障装备体系建设问题
基于能力的技术保障装备体系建设问题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5976017.html,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饶伟涛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2期 【摘要】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是为一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和基础设备的首要产业。本文主要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当前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用以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关键词】中国装备制造业现状发展问题优化措施 历史经验和现实选择都一再证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经济得到稳步增长,就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Kaldor,1967),技术自主创新和自主扩散的增长源泉也来自制造业(Hersh,2003),寻求制造业稳健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期盼,是经济独立和繁荣的重要保证(李斯特,1961)。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进而主导全球价值链分工,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的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战略目标。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发展现状 (1)产值现状:千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2004-2018年时间段内,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呈直线上升态势。从67937亿元增加到510540亿元,增速高达6倍。2012年环比增长10%,2014年为5.5%,2016年却降至4.2%。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下降。从具体行业来看,截至2017年,计算机、通信设备产值最高,第二是交通运输设备,2004年产值是13795亿元,2017年已达到135677亿元[1]。 (2)贸易现状:贸易额持续增长,出口比例不断递减。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出口交货值及占比不断上升。2009年是36272亿元,2018年增至76534亿元,增速达8%。但是,出口比重不断下降,2008年是35.4%,2018年已经降至17.8%。这说明我国对装备制造业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导致出口比例的降低。从具体行业情况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出口比重最低,仅为7.3%。 (3)国际竞争力现状:TC指数不断上升,但差距仍旧很大。从2004-2018年整体上来看,日本的TC指数最高,国际竞争优势最强。在2010年前后发生变化,2018年为0.41。韩国排名第二,之后是德国、中国和美国。中国TC指数不断上升,到2016年已經提高至 0.12。美国和日本TC指数不断下降。由此可见,次贷危机对各国影响巨大。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发展主要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能力建设工作报告总结

能力提升工作总结报告 为贯彻落实总局“质量提升”活动的整体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服务我区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职能,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一、(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安排和自治区局《关于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对赤峰、通辽和兴安盟地区检验检测机构验收检查组对照《基本要求》和《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等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自2015年10月15日起对所的贯彻落实国家和区局有关检验和科研能力建设方面工作情况和技术能力达标情况,为保证产品和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的技术保障能力,认真研究制定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付诸实施,所采取的措施。 现场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查和评审: 1、核查落实实施能力建设基本要求和保障措施方面的情况; 2、检查落实被检查机构各项证明文件和资料的真实性; 3、审核被检查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运行情况;(即是否符合《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规定) 4、审核被检查机构人员、检验检测实验室环境、仪器装备、场地、设施等资源条件能否满足《核准规则》的要求; 5、评审检验检测质量; 6、考察被检查机构的规模、能力和管理水平; 7、科研创新能力和标准及检验方法的研究能力。 二、科研和检验中心建设情况及概况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一一一、、、、检验能力现状 XX县质量监督技术所, 2011年3月再次通过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复评审。承担着本地区产(商)品检验任务。 有能力完成2500多个常规理化指标、部分食品添加剂和8项微生物指标的检验。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为2000m2,其中微生物实验室面积80 m2。所内设办公室、检验室、计量室三个科室, 其中检验室配备了食品分析、化工分析、精密仪器、微生物检测等标准化实验室。现有在职人员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8人)。现有仪器设备66台套。本所经计量认证项目128项。 二二二二、、、、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一)认真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实际能力和《基本要求》 二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作 的差距,精心谋划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途径。(一)认真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实际能力和《基本要求》的差距,精心谋划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途径。 对本单位项目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进行细致的调查。包括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技术人员配备情况、环境设施配备情况以及科研能力情况等。仪器设备配置, 对照《基本要求》规定,技术所2010年底,自筹资金20多万元,购置了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配置基本符合《基本要求》附件1要求;环境设施配备,

最新整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

最新整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实施方 案 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依据省、市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市房屋拆除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房屋拆除监管部门的引导推动作用和拆除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作用,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资金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与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建设内容及重点项目 (一)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规划、制度和规范 (1)按照市安委会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安全标准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规范作用。 (2)大力推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淘汰落后和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设备,提升拆除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3)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初步完善、三年基本规范、四年全面达标”的目标任务,督促各拆除企业制定20xx年至20xx年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动态达标。 (4)总结推广近年来相关行业和领域安全标准化建设经验,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2、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政策措施

(1)把安全标准化工作与房屋拆除资格证书年审、风险抵押金、工伤保险费率等挂钩,建立健全拆除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激励机制。 (2)依托社会相关团体、中介组织,建立拆除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机制,为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3)加强对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监管,把标准化工作与房屋拆除安全整治、隐患排查治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安全标准化方案备案制度提高监管效果。 各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做好推动本地区本行业拆除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按照拆除企业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整体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 1、抓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1)积极建设房屋拆除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体系,使之平时实现信息上下联系、左右沟通、及时反映和汇总各区安全生产信息的有效途径,成为市办指导安全生产工作、传达政令、工作交流、救援演练的重要平台。事故状态下,向指挥者提供专业救援方案等。 (2)逐步推动市区本行业安全监管现有的wang络基础和资源,配备必要设备,完善应急平台的通信wang络环境,实现与市安委会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2、加快房屋拆除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步伐 建立和完善房屋拆除应急救援体系,在房屋拆除企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以提高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 (三)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建设和装备建设

谈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谈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谈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已持续三年多的全球金融危机近期因希腊等欧盟国家的债务问题再起波澜,整个欧元区正面临着成立11年来的最严峻考验,全球经济真正走出低谷依然是任重道远。为何一些全球顶级的金融巨头甚至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在这场危机面前如此不堪一击纵观这场危机的演变过程,就监管而言,主要问题是对风险集中发生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估计不足,应对不力,同时也暴露出相关国家监管当局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而从操作层面来说,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不论是诸如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美林证券、日本的大和生命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还是其他各类中小金融企业,都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资产集中风险和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对过度授信所导致的信用风险、过度授权所导致的市场风险、内控失效所导致的操作风险等长期重视不够,处置不当,缺乏严密可行的全面处理预案,并人为地割裂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联风险,致使一家银行或多家银行破产带来的“多米诺”效应就给整个国际银行体系造成巨大的破坏。时至今日,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除了积极进行“亡羊补牢”外,在金融改革方案中重申对监管重点应放在全面风险管理和系统风险调控方面。国际各大商业银行也加快了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全球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将迎来新的时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当局在深刻剖析危机发生的原因、积极应对负面影响的同时,对中国银行业机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在年初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将防范信贷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今年四大工作重点之一。针对风险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12月专门颁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及配套

论武器装备体系的配套建设

2007年6月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Jun.2007 第21卷第2期M ilitary Operati ons Research and Syste m s Engineering Vol.21No.2 论武器装备体系的配套建设 袁良斌,孙琰,张卓 (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3) 摘 要:科学优化武器装备体系,加强装备配套建设,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前提。武器装备的体系配套建设,是一项涉及武器装备需求论证、体系优化、研制生产以及装备调配、管理、训练、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武器装备;体系优化;配套建设 中图分类号:E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11(2007)02-0074-04 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许多武器装备论证专家强调用大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武器装备建设问题,提出了武器装备体系的概念。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一方要想获胜,不但要有“杀手锏”武器,更要有体系配套的武器装备作支撑,科学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可以使武器效能倍增。装备体系配套是指装备体系结构合理、组织健全、系统完整、功能完备、层次均衡、协调紧密,涉及到装备技术层、武器系统层、装备体系层、作战能力层和保障能力层,关系着部队战斗力的形成、保持和提高,关系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国防资源利用效率,是一项涉及武器装备需求论证、体系优化、研制生产以及装备调配、管理、训练、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战争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探索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作战需求,开发适用于信息化战争的高新技术,加速武器装备体系配套建设,逐步实现武器装备信息化,是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1 加强武器装备体系配套建设的必要性 1.1 加强装备体系配套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关键。目前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武器装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加速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军的当务之急。武器装备机械化阶段的体系健全、配套完善恰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基础。众所周知,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以C4I SR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而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需要对现有的武器系统进行全面改造或改进,使其具备通用性、联动性、组合性,从而提高所有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整体效能。武器装备的配套建设是解决装备体系结构优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整个军事系统进行改造的必由之路。 1.2 加强装备体系配套建设是信息战体系对抗的必然要求 根据美军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析,装备体系配套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武器装备形成整体作战能力的关键所在。为了使军队实现整体作战能力,美军在以军事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军事需求为依据,改革武器装备的研发体制,从论证到生产,充分考虑武器装备适应信息化作战的体系化特征,大力加强体 收稿日期:2007-01-22 作者简介:袁良斌(1965-),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装备学.

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近年来,XX市质监局围绕“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和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建成基本适应XX 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的目标,持续推进科技质监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检”、“科技强检”战略,主动创新发展,检验检测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一、主要做法 建平台,抓立身之本。 XX市质监局紧紧围绕“建设川陕甘结合部一流综合检测技术服务平台”这一目标,积极抢抓5·12灾后重建和全市经济追赶跨越发展机遇,努力争取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支持,增投入、建机构、扩项目,不断强化技术机构能力建设,着力构建以省检中心为龙头,市级质检技术机构为核心,县级技术机构和企业自有实验室为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综合检验检测平台体系。目前,全市建成四川省山珍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四川省川北煤及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2个省检中心;拥有市级质检技术机构3个,分别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市特种设备

监督检验所;拥有县级公共质检技术机构4个,分别是旺苍县计量检定测试所、剑阁县计量检定测试所、青川县计量检定测试所、苍溪县计量检定测试所。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全市市级质监技术机构固定资产累计达到3500万余元,检验检测能力居全省市州前列,居川北一流水平。其中,2个省检中心、市质检所具备25大类56小类911个产品2207个参数检验资格。市计量所具备10大类63项计量标准,能开展179项检定、校准业务,还有11项计量标准正在抓紧建设,可望在XX年初通过考核,届时将拥有74项计量标准,可开展近200项计量检定、校准业务。市特检所紧贴全市实施天然气资源转化战略,不断强化能力建设,通过国家机构核准考核,获得了最高等级——甲类综合检验机构资格,能开展6大类31项特种设备检验业务。 提素质,筑发展之基。 一方面紧盯检验检测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鼓励技术机构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本着“用好现有人才,稳定骨干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组建了一支以高级工程师、硕士为核心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高素质科研和检验人才队伍,解决了由于人才匮乏造成的“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等瓶颈问题。目前,市级质监技术机构拥有各类技

浅析当前公安机关装备保障

浅析当前公安机关装备保障与使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历代军事家在作战前必须完成的首要动作,这就是后勤保障工作。新时期公安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应以后勤保障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警务保障体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安机关维护一方平安的责任和作用凸显重要,如何做好新时期公安机关的后勤保障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新的课题,可以说,对现在、未来公安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际,就新时期如何做好公安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公安装备的基本情况 公安装备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公安装备建设是公安机关战斗力发挥的基础和物质保障,也是衡量公安保障水平和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治安环境日趋复杂,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提高破案率的任务不断加重,公安装备的落后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发挥和提升。经过几年对区公安分局后勤保障经费的投入,特别是2006年实施“三基”工程和“两大平台”建设以来,区公安分局无论在业务装备数量、质量及科技含量

上均得到明显改善。一是保障程度大幅提高。截至2010年区公安分局,共有警用车辆230辆,人均拥有警用车辆0.2台,全区19个基层派出所,配有警用汽车90辆,平均7名民警拥有一台警用车俩,公安民警快速反应能力、出处警能力均均有所提高;为19个派出所共配备电脑617台,达到人手一台;为一线民警配备单警防护装备1065套,达到了全警配备的要求,实现了零的突破。二是装备种类日趋齐全。改变了以往基层民警装备仅限于配备警车、枪支、手铐、警棍等单一的现象,着重在装备的现代化、多元化、实用化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公安分局增配了交通工具、通信设备、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户籍档案管理、武器、警械防护监控等设备十余个项目。三是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为适应新时期公安各项工作的需要,公安装备的科技含量也相对提高。对此,在资金投入上加大了力度,为公安分局更新配备了活体指纹采集仪、指纹查询终端、审讯全程记录系统、单警防暴防护装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在为圆满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特别是在破坏案件、获取证据等方面奠定基础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 二、公安装备经费保障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各种矛盾突显,特别是各种犯罪手段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给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带来诸多困难或造成工作被动局面。对此,区财政

【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风险防控体系

【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风险防控体系 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在分公司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围绕收费中心工作,以全面履行廉洁从业“一岗双责”为目标,以强化“两个责任”落实为重点,全方位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预防腐败工作体系,为打造“儒行大道”服务品牌,创建“五星级收费站”,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一)精心研究部署,扎实推进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成立曲阜南收费站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重点风险,不定期组织员工召开专题会议,将廉洁风险防控与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相结合,增强了廉洁风险防控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针对性,使廉洁风险防控建设更好地服务大局,做到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二)认真组织摸排,制定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组织各岗位人员严格对照《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制度汇编手册》的内容,以分公司“八项注意”为红线,采取“自己找、大家提,组织点、相互帮”的方式,认真查找

部门、个人的廉洁风险点,认真填写《廉洁风险点自查及防范措施登记表》。结合排查出来的廉洁风险点,提出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部门风险方面,由部门人员围绕人、财、物管理和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以及效能监察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制定防控措施。单位风险方面,由站领导班子围绕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考核等关键环节,制定具体防控措施,比如绿通车辆的查验,按照工作要求至少两人多点多方位验货,车辆信息、图片资料、证件信息上传绿通平台,由监控员逐一审核,是否符合免费条件放行,杜绝偷逃费行为,堵塞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让权力得到制约。我站目前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行为。 二、落实执行情况及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廉洁风险防控意识。在重大节假日等关键时期,组织召开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强调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要求和具体内容,在全站营造良好的廉洁风险防控氛围。不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廉政专题教育学习,狠抓岗位教育,引导员工明确岗位职责,认清岗位风险,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员工们参与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实施精细化操作,不断加大风险点排查工作力度。按照“找准、查全、挖深”的要求,采取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照《廉洁风险点自查及防范措施登记表》,定期组织查找并分析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和重点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以及推进效能监察等方面存在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关于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本文作者:董学斌 摘要:人才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培养造就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装备保障人才,是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必须按照国家和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深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顶层设计;必须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和信息化战争要求,科学构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素质模型;必须探索开放式和融合式培养人才~-,y-,积极拓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渠道途径,着力构筑促进我军核心军事能力提升的人才战略高地。 关键词:信息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着眼战略全局,不断深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顶层设计 (一坚持创新理论指引,确保人才建设方向 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按照党在新时期加强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把人才建设放在国际战略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中加以思考,放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武器装备建设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中加以运筹,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培养模式、创新制度机制,努力使人才战略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不断引领人才建设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二坚持科学统筹规划,深化人才战略工程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职能拓展深化,进一步充实完善人才战略工程,使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对人才建设的特殊要求更好地体现到战略层次的系统谋划上。要统筹好各类装备保障人才的教育、培训和使用,规划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数量,设计好各类装备保障人才成长发展的“路线图”,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类型互补、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装备保障人才队伍。在目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重要性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重要性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是新阶段我军装备保障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介绍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特征,提出了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建设发展应重点把握的4个问题。 标签:军民融合;装备保障;内涵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军新世纪新阶段装备保障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理论研究,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建设深入发展,对于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一、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基本概念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是装备保障建设贯彻军民一体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根据军民融合的基本内涵,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应当具备3个基本条件,即保障资源、军民共建;为军服务、军民共责;建设效益、军民共享,因此,这是一种全新的装备保障模式,在装备保障建设、装备保障资源运用、装备保障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应打破军队唱独角戏的格局,做到统筹规划,整体建设,从而实现一体化发展,实现快速动员和能力聚合,大大增强为军队提供装备保障的潜力,同时拉动国民经济发展,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二、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本质特征 1.军事牵引,为军服务。为军队提供装备保障是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基本目标,应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为部队服务为宗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装备保障资源为军队服务,弥补军队保障能力的不足,推进装备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 2.骨干在军,主体在民。军队保障力量的骨干作用是由装备保障的军事性特点决定的,军队保障力量的骨干必须适应战场环境,组织战场装备保障。军工企业和担负军品生产任务的民用企业,具有较强的装备保障潜力,通过动员可形成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保障力量的主体,与军队保障力量有机结合遂行保障任务。 3.资源共用,效益共生。各类装备保障资源在强调军用的同时,非核心资源均应当军地共用,双向服务,提高建设效益。平时应将绝大多数资源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在战时、急时,通过装备动员途径动用社会资源遂行军队保障任务,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真正做到平战结合。 三、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建设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建设,构建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必须善于借

公司研发体制建设

5.2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和能力建设 5.2.1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建设 5.2.1.1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的建设,是战略发展的必要选择 围绕公司的研发高科技战略,为把公司打造成为生物高科技集团化企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需继续加大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生物科技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在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R&D工作。以公司的研发机构为平台,在现有洋葱素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深化生物资源技术的研究,开展蔬菜种植技术研发,在蔬菜加工技术和冷链物流配送技术上实现完善和突破,这就需要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加大研发投入,扩展研发人才队伍,创新研发管理机制,从而保证公司生物高科技战略的实施,创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公司的高价值,高利润,高增长。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的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积聚于科技的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公司现阶段的福星康胶囊的市场垄断地位为公司带来了高额的利润,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这都得益于生物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在未来农业产业一体化和产品一体化建设中,为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应重点加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尤其是生物保健食品的进一步开发和深化,蔬菜生鲜加工技术的规范和完善,冷链物流技术的掌握,通过设立科研基地,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品种与速度,在产品和技术上构成一定的层次和纵深,形成企业的科技储备链,使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设想一代”的良性循环。 ●加强公司研发机构的建设,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制约,公司现阶段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则相对较弱,形成“倒金字塔”型的企业能力结构

《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试题

《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试题 工作单位: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共20分) 1、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 3、调查研究能力: 4、公共卫生事件: 二、单选题(6个,每个2分,共12分) 1、下列能力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A.观察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绘画能力 D.记忆力 2、在亲身体验、参与实践时,其学习效果最好,这种人属于() A.视觉学习者 B.触觉学习者 C.听觉学习者 D.行动学习者 3、关于研究能力,下面说法不正确是() A.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 B.调查研究能力强调的是深入动态的社会现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C.理论研究能力是调查研究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D.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能力要兼顾调查研究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4、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三种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是() ①创新精神②创造性思维③研究能力④实践能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5、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由三个阶段所构成:科研成果的生产性试验(中试)、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易、。() A.科研成果的转化 B.科研成果的国际化 C.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D.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6、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系统。国外的应急管理研究把这一系统分为四个阶段,简称4R模式,下面关于这一模式正确排序的是() A.缩减—反应—预备—恢复 B.预备—反应—缩减—恢复 C.缩减—预备—反应—恢复 D.预备—缩减—反应—恢复 三、多项选择题(4个,每个4分,共16分) 1、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的性质表现在() A.差异性 B.革新性 C.排他性 D.接受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学习原则有() A.循序渐进 B.博约结合 C.质疑求新 D.学用结合 3、选择调查研究课题应注意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A.要处理好总结性调查研究课题与倾向性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 B.要处理好超前性调查研究课题与后续性调查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 C.要处理好同质性思维与异质性思维的关系 D.要处理好“冷”课题与“热”课题之间的关系

中广核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初见成效

保战略目标实施、保可持续发展 中广核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集团)是在1985年与香港中电合资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于199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大型企业集团,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对一些具体风险,如外债风险、核电站安全运营风险等,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随着中广核集团由单基地向多基地、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和快速发展,面临着来自国家产业政策、核电工程建设、市场与投资等多方面的风险逐步增加,过去对一些具体风险的管理方法和思维已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为加强风险防范,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广核集团公司党组、总经理部借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发布的东风,审时度势,将风险管理作为集团2006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按《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保战略目标实施、保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2006年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1、全面开展风险评估诊断,明确所面临的重大风险 在进行风险调研的基础上,中广核集团专门成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小组,精心组织,深入开展访谈和风险辨识,设计风险评估模型,组织填写并回收调查问卷共计240多份,收集风险初始信息9474条,辨识出风险事件517个,最终在集团公司层面归集为13大类、35个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从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管理改进的

迫切性三个维度对所收集的风险信息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绘制出集团风险图谱,经过集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确认,明确了需重点防范的9类重大风险。 2、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强重大风险管理 针对评估辨识出的重大风险,推进小组通过对集团高层领导、集团公司顾问和相关专家、重要管理骨干等,共计78人次进行访谈,初步掌握重大风险的管理现状,并将战略、资金和核电工程建设等三个方面重大风险的管理作为突破口,对与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分析,进一步明确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在战略风险管理方面,通过对战略管理流程的分析,从战略研究、战略制订与决策、战略执行、战略控制与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目标和控制措施。在资金风险管理方面,通过运用蒙特卡罗模型量化分析,提出了集团资金风险的承受度和管理策略及控制措施。在工程风险管理方面,紧密结合岭澳二期工程进展实际,选择“设备分包采购风险”、“常规岛应用半速机带来的技术改进风险”、“采用技术的风险”作为管理突破口,对其关键业务环节设计了29个风险监控指标,制定了28项风险预警标准,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监控报告和预警机制。 3、出台《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及相关流程,明确集团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 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有关规定,中广核集团结合自身的经营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并颁布了《中广核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编制了风险评估、风险策略制定及修订、风险监控及预警流程,明确集团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

技术战略保障

技术保障战略 1、加强队伍建设,从人才资源上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人才发展战略,以人才工作成效为基础,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推动“操作、技术、管理”三大序列员工队伍建设为载体,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工作理念,创新政策和制度体系,全面启动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考评、激励等工作,带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公司转型跨越发展、实现战略愿景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全面发展: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理念,注重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人才综合知识水平提升和专业技能培养,关心人才成长,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技术人才的培育,有带教、集中培训、岗位自学、知识扩展、深造、引进等。在带教、培训中,应建立和落实责任制,明确需要达到的目标。(应提出培养办法与手段)(2)人才优先: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员工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落实实质性措施) (3)以用为本: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明确岗位职责,并实施岗位考核。(学习考评机制、淘汰机制) (4)创新机制: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创造智慧和创业激情。 (5)高端引领: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高级人才、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重点引进、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才,一批综合素养高、开拓能力强的高级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

高新技术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构想

高新技术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构想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变革和军事变革正在同步展开,各类高新技术可以在装备保障指挥,供应保障,维修保障等领域中发挥广泛作用,有利于提高保障效率,保障战争取得胜利。 关键词高新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高新技术呈现井喷式发展,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各类高新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陆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样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加快高新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的运用,建设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装备保障能力。 1 高新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中运用的时代背景 1.1 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装备保障能力的跨越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科技发展的井喷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量子通信、增材制造、物联网、机器人与自主系统、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仅仅开始被人们所研究,且已有许多技术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甚至进入到军事领域。从2016 年“阿尔法狗”(AlphaGo)的人机世纪对战,到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布局大数据和云计算。从中国向太空发射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到美军的“大狗”机器人,一系列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装备保障能力的跃进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1]。 1.2 陆军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需要与之对应的装备保障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陆军在装备的更新换代方面无疑走在了前列,各种科技含量满满的新装备纷纷列装部队,使陆军部队装备不仅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必然需要陆军具有与之相对应的装备保障能力,而当今社会上的一系列高新技术恰好符合这一需求。 1.3 现代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模式对装备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战争通常具有发生突然、战争进程快、强度大,战场范围广等特点,这就要求现代化装备保障能力必须符合现代战争的特点要求,进行快速、精确、精准的装备保障活动。而对我军来讲现代化条件下的战区联合作战已经成为最基本的作战方式,联合作战,不仅仅要求作战行动的高效联合,更要求在装备保障活动中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确保装备保障能力符合现代化条件的联合作战要求。 2 高新技术在装备保障能力建设中的应用构想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