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湿地研究报告

黄河口湿地研究报告
黄河口湿地研究报告

黄河口湿地研究报告

篇一:黄河口湿地保护与发展情况汇报

黄河口湿地保护与发展情况

(XX年8月6日)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黄河口湿地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淤积而成,是我国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区域,也是我国及世界大江大河三角洲中具有较高自然保护价值的河口生态景观,在我国及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境域大部是黄河百余年来携沙填海冲淤而成的新生陆地。在黄河独特水沙条件和渤海弱潮动力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全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环境典型独特。全市湿地总面积930万亩,占山东省湿地总面积的34.6%,其中陆域湿地702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8%。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市东北部,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230万亩,其中核心区87万亩,缓冲区20万亩,实验区123万亩,分南、北两大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57万亩;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

积73万亩。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

这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湿地成陆时间只有二三十年,是国家重点保护的16处具有国际意义的湿地之一;第二,这是东北亚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迁徙经过的鸟类多达450万只,素有“鸟类天堂”的美誉;第三,这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拥有种子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黄河口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生态资源,形成了以奇、特、旷、野、新为主要美学特征的壮丽景观。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黄河下游先后22年出现断流,造成黄河口湿地大面积退化萎缩,湿地质量和生态功能严重下降。为恢复扩大湿地资源,提高湿地生态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我们把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摆上重要位置,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以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建设为龙头,统筹抓好全市湿地系统的统一规划和保护利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湿地之城生态之城,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加强组织管理。强化林业部门的湿地管理职能,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理顺了管理体制,为湿地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意见》,明确

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期工程涉及的650户农民的房屋被拆除。政府对宅基地未做任何补偿,因拆迁补偿问题,村民与当地政府也是纠纷不断。一些农民上访,曾被当地警方以各种罪名拘留。据不完全统计,被拘留的农民超过14人,拘留时间最长者达一个月。 文件要求蒋村乡所有机关干部“如实填报”在征地拆迁范围内的亲戚,并要求在三天内做好该亲戚的工作,确保房屋拆迁的“及时丈量、评估、签约”,如未能完成,“将停止单位工作”,并给予“相关行政处分直至辞退处理”。 这份文件被当地农民称为有“株连九族”之功 农民称: “对坚持不搬的人家,从2005年上半年起,政府断了电,村民没办法抽水种地,稻田都荒了。现在全村房屋大多已经拆掉了。”这些农民世代耕种和居住的土地,目前市场价至少每亩500万元以上,但政府的征地成本只有不到10万元,不及土地市场价的2%因动迁不力而被辞退的西湖区蒋村乡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干部周玉法说: “我们家的房子原来是550平方米,政府说有200多平方米是违章建筑,只按300平方米给了补偿。安置房也只补了225平方米,没有做到…拆一补一?。” 是否符合法规 农民反映,“撤村建居”和集中居住并没有征求过农民的意见,也没有召开村民大会讨论 05年3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国土资源部等专门针对《〈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发出解释意见,重申“不得以征地为目的搞撤村建居”;并明确指出: 只有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逐渐被依法征收,并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后,才能对农民集体剩余的少量土地转为国有

杭州市政府理由是,“农民高层公寓用地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批”。但是,有土地法律学者认为,由于西溪农民并不符合撤村建居的条件,上述文件自然不应成为当地政府征用农地和强制拆迁农民房屋的依据;同时,征地和拆迁发生在2004年上半年,而上述审批却是一年后的事情,岂能将此审批“追溯”为征地和拆迁的依据 湿地公园真相 目前负责湿地公园经营的是上海一家民营公司,叫“中静实业”。农民抱怨说: “早先我们在家门口自己搞旅游,政府看我们搞得好了,就来和我们争利了。”一些当地人士也质疑: 目前商业化的湿地公园运作模式,究竟有利于保护湿地,还是恰恰相反? 浙江大学周复多教授说,目前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区一期工程范围内,已经兴建了 3."6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王家蚪品味酒店、泊庵垂钓会所、小上海会议酒店、百家溇国际会议中心、烟水鱼庄、国际水疗中心以及六星级水上度假酒店区等旅游设施 《财经·经济全局》杂志记者常红晓杨海鹏实习记者于达维杭州报道(财经供网易深度冲击波专稿) 一位旅游规划专家称,其中这个百家溇国际会议中心,原本是想做成一个“水上娱乐中心”,后来遭到专家的激烈反对而更改了方案。“可是,几个月后到现场,我们吓一跳,还是建成了一个超豪华的国际会议中心,与周围格调甚不协调。” 冬日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温暖宜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郊的一个居住小区,47岁的农妇蒋明芝晒着太阳和邻居闲聊。 “往年这个时候,也是农闲,但我们可以照料鱼塘,收柿子。”蒋明芝对《财经》记者说。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x湿地公园考察 报告 院别: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XX年11 月05 日 平西湖场地设计分析报告 一、场地设计总述 场地设计从广义的所指对象来看指对基地内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从工作内容上看,

场地设计可以看做是包括用地选择,项 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建筑物,交通,绿 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及交通,绿 化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活动。 场地的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通常是核心要素,对场地起控制作用。 2、交通系统 道路、停车场、广场等构成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场地内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系统

指工程管线及工程设施、工程构筑物。 4、绿化 在场地景观营造,植物是及其重要的元素。首先是生态所要求的,二是环境品质即景观性所要求的——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5、环境设施 ①公共系统设施(标识、休息、游乐、卫生、交通、照明、商业等) ②景观系统设施(景观小品、雕塑、植物景观灯) 二、平西湖概况 白龟山水库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心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的白龟山水库,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取名"平西湖",是人们游憩览胜之所。 (一)地理位置分析 平西湖,又名“白龟山水库”,

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本干上,大坝位于平顶山市西南郊, 距市心9公里,东经112°50′

至113°15′及北纬33°40′至 33°50′之间,因拦河坝和顺河坝 (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 名。上游有昭平台水库,控制区间 流域面积1380平方公里。白龟山水库,因拦河坝和顺河坝(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名。 (二)自然状况分析 平西湖坝长1.64公里,高23.6米,顶宽6米。散落在荡漾碧波的十几座沙洲,星星点点,若隐若现,时沉时浮,闪现灿灿银光, 组成有名的白龟沙洲。北岸绿荫丛掩映着工人疗养院,沿湖而建,各式建筑依山临水,风格迥异,颇具水乡风味。 (三)自然资源分析 平西湖周围环境绿化面积 大,湖内鱼类品种繁多,根据对

XX地区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XX县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Word文档-可编辑 XX市水利勘察设计室 二O一八年一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5) 1.1工程概况 (5) 1.2投资主要指标 (5) 1.3编制依据和主要问题 (5) 1.4编制依据 (7) 1.5编制过程及结论 (8) 2项目区基本情况 (9) 2.1自然条件 (9) 2.2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11) 2.3社会经济状况 (12) 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4) 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14) 3.2项目建设的原则 (14) 4建设目标、任务与实施年限 (14) 4.1建设目标 (14) 4.2建设任务 (15) 4.3建设年限 (16) 5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1封禁方式 (16) 5.2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3监测方案 (23) 5.4监测表格 (26) 6年度实施计划 (35)

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6) 7.1投资概算 (36) 7.2投资筹措方案 (39) 7.3分年度投资 (39) 8组织管理 (41) 8.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41) 8.2组织管理措施 (41) 8.3政策保障 (42) 8.4资金管理 (42) 8.5质量管理 (42) 8.6施工组织与管理 (43) 9效益分析 (44) 9.1生态效益分析 (44) 9.2社会效益分析 (44) 9.3基础效益分析 (44) 1、附表: (1)生态修复项目区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表 (2)项目区行政区划与人口、劳力、耕地情况表 (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4)生态修复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值表 (5)生态修复项目措施规划表 (6)生态修复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表 (7)投资概算总表

黄河口湿地介绍

这是一片生长之地…… 湿地吸进去的是水,挤出来的是土地。这里,原本是汪洋一片,是黄河,以精卫般的执着,日复一日填海造陆,终于孕育出这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葱葱绿洲——黄河三角洲。这里,是黄河母亲的入海口。在这里,黄河张开双臂拥抱大海,用自己黄色的乳汁哺育最爱的稚子,看着他一天天茁壮成长。 这里,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流淌不辍的黄河从上游高原携带巨量泥沙冲刷着黄河口,留下了15.3万公顷的湿地。这就是黄河口湿地——“地球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系统”,也是“国际重点保 护的13处湿地之一。 黄河口湿地分为两大片,主要是现行清水沟流路和原刁口河流路冲淤形成的新生湿地,总面积约230平方公里。这片处于黄河口的神奇土地,宛若传说中生生不息的金色息壤,平均每年向海中延伸2.2公里,年平均造陆32.4平方公里。换句话说,黄河入海口平均每天就造出1个足球场。历史上,由于黄河“善淤、善徙、善决”,造就了神奇的填海造陆功能,逐渐生成了今天黄河三角洲大部分陆地。 这是一片奇幻的土地…… 从空中俯瞰,大片新生地宛若巨幅水墨画,浑浊的河水在湛蓝的海面上呈扇面形铺展开去;交汇地带,碧波黄流,泾渭分明,如两匹美丽的锦缎缠绕在一起,呈现出裂帛般雄伟壮观的大美,让人不能不震撼于天地造 化的鬼斧神工,怦然心动的激情喷涌而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独特的湿地生态和动植物景观。这片“地球之肾”,不仅调节了气候,而且为众多珍稀、濒危鸟类栖息繁衍、迁徒越冬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目前,这里已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徒的“中转站”,被称为地球鸟类的“国际机场”,被誉为中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基因库”。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各种鸟类达280余种。翩翩起舞的丹顶鹤、悠然自得的大天鹅,和着苇波槐 曲,洋溢着生命的祥和、流露出生命的深意。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39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野大豆分布广泛。区内有天然芦苇3.3万公顷,天然杂草地1.8万公顷,天然柳林2000公顷,天然柽柳灌木林8100公顷,人工刺槐林5600 公顷。 在黄河入海口北端的孤岛上,生长着华北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刺槐林。近1.3万公顷的槐林,锁住了肆虐的风沙,挡住了北来的寒流,改善了黄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为黄河三角洲增添了一道新景观。槐林最美的季节是在暮春,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槐花开。放眼望去,遍树花蕾串串,雪白无暇,浓香四溢,沁人心脾;风过处,绿浪浮动,百里飘香,林涛之声响彻云天。如今,这片野趣天成的莽莽香雪海,这片物我合一的和 谐天地,已成为东营人心中的天堂。 行走在黄河三角洲上,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为“第二森林”惊叹,这就是黄河口繁盛茂密的芦苇荡。芦苇依河傍渠沿故道,一片接一片,一方连一方,一去数百里,连绵不断,铺天盖地。每年仲夏时节,齐刷刷、绿油油的芦苇枝叶相连,漫无边际。每当阵风掠过,苇荡起伏如潮,碧涛滚滚。整个苇荡就像一幅巨型五线谱,演奏出浑厚天然的圣音神韵。秋风送爽时节,也是芦苇的成熟季节。这时,整个苇荡犹如等待检阅的千军万马,阵容齐整,精神焕发。日渐饱满的苇穗由淡紫转为粉白,直到芦花盛放,到处是蓬蓬松松、白花花的一片,风乍起,吹来苇絮无数。看苇絮在碧蓝的天空下悠然飘飞,弥天盖地,真是令人目眩神迷。这就是让无数人流连 忘返的黄河一景——“芦花飞雪”。 物产丰富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水源充沛、土质肥沃的湿地生态,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产品。整体而言,黄河口湿地仍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肥沃的淤地上野草丛生,野草丛中野兔穿梭,肴兔肉就成为这一带的特色名吃。肴制好的兔肉微红带紫,不腥不膻,味道鲜美。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茵陈、益母草、葶苈子、菟丝子、芦苇、朴硝、车前子、苍耳、海龙、甘草、生地、黄芪、枸杞比比皆是,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踏上黄河口这片神奇的湿地,所见所触的都是中草药。据医药部们的统计,该地区的中草药达292种。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自然保护区吸引了各类生物1917种,其中各种野生动物达152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种。水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鲟、达氏鲟,鸟类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大鸨、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等。这里保存完整的原始湿地生态系统和数以万亩的原生植被,每年吸引着100多万只涉禽在此迁徙经停烟波浩淼的天鹅湖,拥有63平方公里的广阔水面。这里四季水鸟不绝,日出时群鸟齐飞,日落时百鸟争鸣,特别是在冬季,上万只天鹅飞临此处栖息过冬,湖面上一群群洁白的天鹅,像天使信手扯下的片片白云,在碧水的衬托下格外高雅圣洁。 走进东营,走进黄河口湿地,就是走进了一片奇幻的人间仙境。 九曲黄河万里沙,这泥沙在接近海平面的地方堆积了河道,使黄河在入海口处多次改道。最近的不到200年中,在东营附近的改道就有五六次。我们再看《中国史稿地图册》,黄河在更长的时间里在下游走向变化更大,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在黄海入海,侵犯过淮河、海河的水道。因此,你必须慨叹黄河的霸气,他在平原上成为天河,居高临下,一发脾气就纵横千里。自然的力量可以改道,人的力量也可以。当年北宋抵御金兵掘了口子,蒋中正抗日时扒开了花园口,在他们看来,黄河是战略武器,带来了一段时间内的人为改道。在景区北门的地图前,我们还看到了规划入海水道,可能将来又会有人工改道。

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湿地概况 作者:shwj 出处:时间:2006-5-16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广阔的管辖海域。其中湿地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湿地的特点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面积大。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分布广。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中国主要湿地类型简况 (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四川若 尔盖和青藏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也有沼泽发育,山区以森林沼泽居多,平原则多为草木沼泽。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沼泽约113万公顷。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其中的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 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 ,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四川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以及黑龙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蓄滞洪、供水、水产业、围垦种植和航运为主。?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24个,面积19544.6平方公里总面积的21.5%。本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资源利用以盐湖矿产为主。?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里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全系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水电能源和旅游景观为主。?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 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本区为

白龟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白龟湖湿地公园考察 报告 院别: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刘璐颖 学号: 161413150 指导教师:陈玉兴 2015年 11 月 05 日

平西湖场地设计分析报告 161413150刘璐颖一、场地设计总述 场地设计从广义的所指对象来看指对基地内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从工作内容上看, 场地设计可以看做是包括用地选择,项 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建筑物,交通,绿 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及交通,绿 化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活动。 场地的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通常是核心要素,对场地起控制作用。 2、交通系统 道路、停车场、广场等构成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场地内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系统 指工程管线及工程设施、工程构筑物。 4、绿化 在场地景观营造中,植物是及其重要的元素。首先是生态所要求的,二是环境品质即景观性所要求的——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5、环境设施 ①公共系统设施(标识、休息、游乐、卫生、交通、照明、商业等) ②景观系统设施(景观小品、雕塑、植物景观灯) 二、平西湖概况 白龟山水库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心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的白龟山水库,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取名"平西湖",是人们游憩览胜之所。 (一)地理位置分析 平西湖,又名“白龟山水库”, 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本 干上,大坝位于平顶山市西南郊, 距市中心9公里,东经112°50′ 至113°15′及北纬33°40′至 33°50′之间,因拦河坝和顺河坝 (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 名。上游有昭平台水库,控制区间 流域面积1380平方公里。白龟山水库,因拦河坝和顺河坝(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名。 (二)自然状况分析 平西湖坝长1.64公里,高23.6米,顶宽6米。散落在荡漾碧波中的十几座沙洲,星星点点,若隐若现,时沉时浮,闪现灿灿银光,

黄河湿地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及许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最为活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还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除自然原因外,人类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都会造成湿地某些功能的改变或丧失,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改变,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2]。目前,新乡市黄河湿地面积的减少、土壤盐碱沙化、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已成为湿地退化的主要过程[3-4]。因此,保护现有湿地、恢复退化的湿地,已经成为发挥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重要途径。为防止这些过程的进一步恶化、湿地进一步退化,现将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研究概况总结如下,以期为湿地恢复提供参考。 1湿地恢复的概念 所谓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5-6]。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增强调蓄功能;迁移湿地水域中的富营养沉积物和有毒物质;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等。目前的湿地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滩涂湿地的恢复等方面[7]。一般在许多情况下,湿地受扰前的状态是湿林地、沼泽、滩涂或开放水体等,湿地恢复为哪一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湿地恢复管理者和计划者的选择。 在湿地恢复过程中,由于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需求和耐性不能被完全了解,因而恢复后的栖息地无法完全模拟原有特性[8]。因此,湿地恢复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全面了解受扰前湿地的环境状况、特征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和演替、发育特征,以更好地完成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过程。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湿地范围逐渐萎缩 围河造田、建设用地、泥沙淤积,使区内湿地面积萎缩,削弱了湿地对洪水的调蓄和缓冲功能[9-10]。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新乡黄河湿地面积达2.478万hm2,估计目前该湿地面积不足1.5万hm2,由一个完整的通江河的大面积湿地被分割为几部分,面积明显缩小。 2.2野生动植物濒危,生物多样性降低 随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群落受到严重影响,湿地内鸟类由156种减少至130多种,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鸟类由39种减少至29种;鱼类由7目10科32种减少到25种;组成本区湿地植物有多种,水域分布主要为眼子菜科、金鱼藻科、睡莲科和浮萍科植物;沼泽地分布则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多,这些植物也大量减少[11-1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过度开发建设、生境的破碎、环境污染和外来种入侵。 2.3水源干枯,沙荒盐碱面积扩大 湿地的需水量是湿地为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以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需要的量,可以分为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生态需水量是维持自身存在、发展过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环境需水量则侧重支持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及改善环境而需要的水量。由于新乡黄河湿地水源补给的季节性、不稳定性和地方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湿地水源问题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和丧失,最终导致沙荒盐碱地面积扩大[12-15]。 3湿地恢复的原则和目标 3.1湿地恢复的基本原则 3.1.1可行性原则。湿地恢复的可行性主要包括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现时的环境状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尽管可以在湿地恢复过程中人为创造一些条件,但只能在退化湿地基础上加以引导,而不是强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恢复具有自然性和持续性[16]。不同的环境状况,花费的时间也就不同,甚至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恢复很难进行。新乡黄河湿地具有暧温带内陆平

湿地概述

人工湿地定义(概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污水流经床体的填料缝隙或床体表面时,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简介说明: 人工湿地是由水、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所组成的为处理污水而设计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污水的净化过程,强化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去污能力。从自然调节作用看,人工湿地还具有强大的生态修复作用。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方法,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是通过人工湿地内植物根区的吸收、吸附,微生物的同化、异化及与基质的系统作用完成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根系的输氧,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等复合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了COD、SS、N、P的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具有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景观效应好等优点。但人工湿地的推广应用仍受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1)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因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和悬浮物长时间积累而堵塞,降低了湿地的使用寿命;(2)湿地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效率低,总氮去除效果不理想;(3)冬季低温运行处理效果差;(4)受植物根系输氧能力限制,湿地一般较浅,占地面积较大。 复式潜流湿地工艺说明: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主要是针对目前各类人工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而提出的新型湿地技术:主要解决北方高纬度地区低温下湿地处理效果低下、人工湿地短命、总氮难以达标以及湿地占地面积较大问题,实现人工湿地技术的升级和推广。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是将传统潜流湿地床体简单的分为上下两层,在保留潜流型湿地诸多优点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下层厌氧区来创造更加理想的生物反硝化环境,使湿地的总氮去除率得以提高;通过厌氧消化所堵塞的物质,有效延长湿地使用寿命;通过厌氧区的水解功能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为后段湿地提供微生物可利用碳源;床体深度增加和厌氧区的设置提高了湿地增温和保温功能,可实现低温环境下较高的处理效率;增加床体深度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 ①技术简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从结构上说,是在水平潜流湿地的基础上增加深度,湿地进水和收水位于同一端,在湿地中间设置隔水层,使水流形成折返流。原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湿地后,首先进入湿地下层区域,进行深度厌氧反应,为湿地系统TN的去除提供了有利的厌氧环境;当污水流至末端,折返流入湿地上层,由于上层植物根系输氧以及大气复氧,上层DO含量高于下层,使污水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污水经上层好氧环境后,进入砂滤层,进一步拦截污水中的SS,然后通过收水花墙,进入收水槽后经排水管排出。 ②特点: 一、有效解决了人工湿地堵塞问题,延长了湿地使用寿命。 人工湿地的堵塞主要是污水无机物及有机质在湿地前端的积累。在相同有机物总量和总需氧量情况下,拥有高水力负荷与低有机物浓度的床系统和低水力负荷与高有机物浓度的系

湿地调查报告

湿地调查报告我国首批国家湿地公园名录(2005年试点)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内蒙古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山东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湖北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江西孔目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吉林磨盘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辽宁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青海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第二批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2008年,共计20处)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 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 新青国家湿地公园 浙江省 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 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省 迪沟国家湿地公园 福建省 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 江西省 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修河国家湿地公园 河南省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省 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省 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酒埠江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蒲城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

三原清峪河国家湿地公园 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 宁夏回族自治区 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 第三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2009年,共计62处)河北省 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吉林省 扶余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 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 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 榆树老干江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省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省 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浙江省 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长兴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安徽省 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三叉河国家湿地公园 淮南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太和沙颖河国家湿地公园太湖花亭湖国家湿地公园颖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福建省 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江西省 药湖国家湿地公园 南丰傩湖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省 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 河南省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 蕲春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赤壁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荆门漳河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省 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 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宁乡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 广东省 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海南省 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研究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是旅游科学一个崭新的课题,是社会城市化导致的必然结果。本文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发展的时代背景为起点,通过分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的经济社会优势以及环境资源优势,研究其开发现状并对其发展策略及措施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改进的措施。针对湿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旅游研究,确定其旅游开发的方向,形成以湿地科普教育和自然观光为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区。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在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兼顾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湿地;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发展策略 1.引言 1.1湿地生态旅游的时代背景 1.1.1生态旅游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导致人与自然的和谐荡然无存,代之以刺耳的城市机械轰鸣声和缺少生机的钢筋水丛林的城市地貌环境。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和单调枯燥的重复性劳作,人类已明显感到现代化生活的枯燥和失去其它生物物种的孤独,渴望接近自然,渴望与鸟类等其他自然界生灵和谐相处,继而,一种新型的“返璞归真”方式一一生态旅游出现,并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 生态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相比有许多独有的特点,生态自然性,科学专业性,形式多样性等,生态旅游还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教育功能,旅游者深入到自然环境中去体验,通过步行、骑马、登山、探险、漂流、摄影、户外野营等参与性活动认识环境,体验环境的价值。 1.1.2湿地功能 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湿地(Wetlands)是地球表层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的系统,是物种的基因库;富集多种资源,利用价值和潜力巨大;具有涵养水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提供野生动植物环境、提供资源和体闲观光场所等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旅游开发价值:湿地以水生生物丰富、草灌丛及芦苇等植物生长茂盛为景观底蕴,同时孕育了一套奇特的鸟类景观生态系统。其中不少是珍惜濒危鸟类,因此又被称为是“鸟类的天堂”,是人类感受自然和体验、体闲的好去处,具有较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前言: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 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 投资近4亿。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 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 之乡的特征。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 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设计生态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 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 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 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 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 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 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 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 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 1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 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 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 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 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 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 的变化,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和沼泽湿 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 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 林。水生植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 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 围垦过度,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 管理不力,湿地保护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困难。 二、设计形式 太湖湿地公园包括三大景区、两条主轴线,即原生态湿地景区、滨湖特色文化景区、山 屿生态游憩景区及太湖大堤景观主轴线和马山、大小贡山景观主轴线。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为主线,提出七大 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 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 整个公园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对湿地公园环境 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3.5m宽的主环路和多 条宽度分别为2.5m、 1.8m、1.2m的二、三级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 (见p3规划总平面图)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湿地知识

【湿地定义】keysersoze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湿地概述】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亨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 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

关于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以杭州湾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小组5个成员对杭州湾湿地公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后期加以文献调查。通过调查,我对中国的湿地现状有了个大致了解。从横向看,我国自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建立了许多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从纵向看,我国湿地保护落后欧美国家40年,湿地保护意识也不够深入人心。因此,我国湿地的发展空间很大,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可创造其经济价值。 关键字:湿地现状发展 前言:实践目的及意义:了解我国湿地的现状,对湿地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使更多人关注湿地; 实践时间及地点:2013年7月28日~30日,杭州湾湿地公园; 实践人员: 调查手段:实地调查与文献调查相结合。 正文: 湿地的简介 湿地是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盐沼、水稻田、水库和池塘等的总称,它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杭州湾湿地公园调查情况 杭州湾湿地公园是宁波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候鸟迁徙线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上百种、几十万只候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此地。我们一路穿行,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芦苇林,真可谓是“蒹葭苍苍”。可惜不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未能有幸欣赏到大规模候鸟齐飞的壮观景象。乘坐乌篷船,在回环曲折的河道和水面中穿梭之时,有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感觉—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金融83 张航 0812208 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蠡湖西南岸石塘桥堍,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它西依军嶂山,东邻大学城,北连蠡湖,南靠太湖,依山傍湖,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2005年5月建设部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录,是全国十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建设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旨在恢复与重建长广溪周边湿生植被带,带动以长广溪为轴的水系整理,形成由蠡湖至太湖蜿蜒曲折的“溪阔水长”水系结构,恢复其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发挥其作为入湖的重要前置水道水域的生态战略价值。06年建成开放的介于石塘桥至长广溪桥300米段,是拟建的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试验段,该段除以湿地为灵魂的环境公园外,还将建有湿地解说中心,展示湿地常识、全国首批十大城市湿地公园。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长10公里,占地约260公顷。规划通过运用低养护性和非结构性的手段来实现长广溪水系及周边区域水质的改善以及雨水、洪水的过滤与排放,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统并维持可持续发展。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目标为: 1、创造地域性及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 2、提供民众生态教育及解说设施; 3、提供静态的休憩野趣公园设施; 4、置水质及生态环境的监控追踪设施; 5、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目标外,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将成为无锡市及蠡湖新城发展中最主要的自然旅游点,并对无锡经济发展及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作出有力的贡献。 一期300米湿地公园示范段位于石塘大桥以南、长广溪大桥以北、山水东路以东、金石路以西的范围内,占地约5.6公顷。园内通过采用雨水净化及洪水防治的示范措施以达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同时通过建设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示范区、自然教育基地、旅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旅游休憩、科普学习的场所。一期工程作为示范段将为整个长广溪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长广溪的历史:无锡的西南有太湖,“东溢为五里湖,南出为长广溪,西迳吴塘门,仍入太湖”(《清史稿》)。长广溪自古以来一直是外太湖经五里湖进入无锡城的水上捷径,名称取“溪阔水长”之意。北起五里湖口的石塘桥,流经东(土夅)、雪浪、南泉等地,转西经吴塘门入太湖,全长12.73公里,面宽15-40米,枯水期高1.3-1.7米。溪河水来自溪西雪浪山等诸山以及附近河浜,不过由于围湖(溪)造田,水域面积数度缩减。 长广溪也称“百脚港”,说的是这里河道纵横密布,有河庄浜、雪浪浜、畅墅浜、许舍浜、洪邱浜、吴塘浜等无数条。天雨,四镇之水,流入长广溪,汇人太湖;天旱,溪浜的水灌溉两岸万亩粮田。 长广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为了军事、政治上的需要,于吴嘉禾三年(234)分吴郡以西进行大规模的屯田,并置毗陵(古郡名,今常州,辖无锡等县)典农校尉,专门负责屯田垦殖。吴赤乌八年(245),典农校尉陈勋领兵3万歇驻赤马嘴,疏导长广溪,拓宽和开通河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所以,赤马嘴古代又称“歇马墩”。 对于长广溪的湿地净水过滤系统,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存的环境正日益受到水源污染的威胁,有效的保护水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净化的目标水源分为雨水及河川原有污水两种。一般人认为雨水是洁净的水,未经处理便就近排放至至河川中。然而事实上,除了落在植被的雨水不会造成污染,其它都吸收了空气中的脏物,尤其都市化的发展,令硬铺地面冲刷下来的雨水更为污染。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的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重金属粒子、沙土等等,长久以来对河川生态造成严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