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

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
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

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

一、决策与决策理论

1.决策的含义

决策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关于决策的定义,古今中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本书认为,决策是管理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关于对决策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二是决策的本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三是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决策的依据和原则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来讲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难以正确做出决策,所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做出最优的决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获取全部的信息;二是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三是能够预测每一个决策方案可能的执行结果。但事实上这三个条件是不可能全部具备的,正是这个原因,决策时不能遵循最优的原则,而只能遵循满意的原则。3.决策的普遍性

决策问题的普遍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决策角色的普遍性。在日常生活或社会组织中,每一个人都要在各自的领域内

做出决策,因此,决策者角色具有普遍性。

(2)决策活动的普遍性。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管理即是决策”,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五个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的核心。表3-1列举了管理职能中所面临的部分决策问题。

表3-1 管理职能中的部分决策问题

4.决策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

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西蒙在他的《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其后的学者对决策行为做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本书认为,现代管理决策应该是建立在行为决策理论基础上的,并坚持以下的观点:一是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二是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三是决策始终受到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很难作出最优的决策;四是有风险决策时,决策者除了考虑经济利益,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决策的影响也很大;五是决策者往往选择满意的决策方案,而不会刻意追求最佳的决策。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二、.

1.决策的类型

由于决策涉及组织管理的各环节、各方面,因决策者的层次、环境及视角不同,决策问题的内容、性质和信息条件不同,相应形成的决策类型也就不同。认识不同类型的决策的特点,有助于研究决策活动的规律,并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划分决策类型的方法如表3-2所示。

2.决策过程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决策,其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判断过程。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诊断问题(识别机会)、明确目标、拟定备选方案、筛选方案、执行决策和评估效果。如图3-2所示。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其责任范围内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判断实际状况与所预期状况的差异,以发现潜在的机会或问题。

决策过程的第二步是明确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有定性的目标,也有定量的目标;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也有短期目标。

表10-2 常见的决策类型

决策过程的第三步是拟定备选方案。管理者常常借肋其个人经验、经历和对有关信息的把握来提出方案,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像力。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

决策过程的第四步是筛选方案。这一步关键是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筛选方案其实是很困难的环节,是决策过程中的艰难决策。

决策过程的第五步是执行选方案。方案的执行需要足够的资源作为保障,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对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

决策过程的最后一步是评估效果。对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估是将方案实际的执行结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对比,评衡偏差并找出偏差的原因。同时,管理者需要将相关信息反馈和沟通,重新回到前面的步骤,对方案进行适应性调整。

诊断问题拟定备选明确决策方案(识别机会)

反馈

评估执行筛选

方案方案效果

图10-2 决策的动态循环过程示意图3.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任何一项决策都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做出的。影响决策的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中观环境包括产业环境,产业生命周期、产业五种竞争力、产业内的战略群体、成功关键因素等内容;微观环境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和公众等方面。

)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自身的因素对决策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文化,在保守型2(.

组织文化中,对任何带来巨大变化的行动方案会产生抵触情绪,并以实际行动抵制;而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则相对勇于创新和宽容失败。二是组织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在当今信息时代,组织应致力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借此提高决策的效率。三是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如果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方式趋于稳定,形成组织对环境特定的应变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变革型的决策方案则很不容易推行。

(3)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问题的性质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问题的紧迫性,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讲非常紧迫,急需处理,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决策;相反,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讲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二是问题的重要性,问题的重要性对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越重要的决策可能越容易引起高层管理者的重视,越重要的问题越有可能由如何来决策,越重要的问题越需要决策者慎重决策。

(4)决策主体。决策主体对决策的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决策主体对待风险的态度,有的决策主体属于风险厌恶型,有的属于风险中立型,有的属于风险爱好型;二是决策主体的个人能力;三是决策主体的个人价值观;四是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这四个方面都影响决策过程。

三、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头脑风

暴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方法。

2.名义小组技术

采用名义小组技术方法时,管理者先选择一些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小组成员各自事先不通气,独立地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地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方字资料。然后管理者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分别阵述自己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对备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3.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利用信函形式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征询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获得稳定的意见。德尔菲法区别于名义小组技术法的三个明显的特点是匿名、多次反馈、小组的统计回答。

(二)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主要是工程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的任务,这里我们只能简要地介绍,具体在第三篇有相关的介绍。

1.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是指影响决策的因素、条件和发展前景比较清晰明确,并且容易做出判断,根据决策目标可以选择最佳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

最简单的一类确定型决策方法是单纯选优法。它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每一个方案的每一个确切的结果进行比较,直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还有一类运用比较广泛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是系统分析决策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对某一项具体任务进行全局性、综合性的研究,分析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在全局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对全局的影响,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决策。

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当决策者只能掌握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而各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无从可知。这类决策就是不确定型决策,或叫概率未知情况下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一般有“好中求好”的决策方法;“坏中求好”的决策方法,系数

决策方法,“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等概率决策方法。

3.风险型决策方法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在进行风险型决策时,一般可以选择最大期望收益准则和最大期望效用准则。在对具体问题分析.时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决策树,二是决策表,两者在本质上相同,但表达形式上不同而已。

四、计划的含义与目的

1.计划的含义

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条件的变化,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制定战略,建立一个分层的计划体系等一系列统筹、规划活动的总称。

本书认为,计划与决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但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表现在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

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将决策与计划作为企业管理五大职能之一。

企业在履行计划职能时,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以下内容:

What ——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y ——为什么做?原因;

Who ——谁去做?人员;

Where——何地做?地点;

When——何时做?时间;

How——如何做?方法和手段。

2.计划的目的

(1)为组织成员指明方向,协调组织活动。良好的计划可以通过明确组织目标和建立分层计划体系,将组织内成员的力量凝聚起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降低组织活动风险。在应对环境的风险时,计划工作可以让组织通过周密细致的预测环境潜在的风险,变不利为有利,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从而降低活动风险。

(3)提高管理效率。计划的本质是合理配置和利用组织资源,以最小的投入求得最大的产出。良好的计划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4)促进有效控制。计划是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计划,控制就失去了标准而无法进行;计划制定不科学,控制就无法有效地进行。

五、计划的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1.计划的类型

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要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这些活动任务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计划进行划分会得出不同的类型,如表3-3所示。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分类方法所划分出的计划类型很难截然区分,现实工作中的计划往往是综合的。

2.计划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组织的规模和管理层次。一般情况下,大规模组织所需计划的种类比小规模组织要多,而且计划相对比较复杂。此外,高层管理者需要制定指导性的战略计划,而中层管理者一般只需要制定战术计划,基层管理者只需要研究具体的作业计划。

(2)组织的生命周期。一般将组织的生命周期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组织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计划的内容和重点也不一样。当组织处于形成期时,由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只能制定指导性的计划;让组织处于成长期时,一般制定短期的具体计划;当组织处于成熟期时,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当组织处于衰退期时,只能制定短期的具体计划。

表3-3 常见的计划类型

主要含义主要类别划分方法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战略性计划境中的地位的计划综合性程度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战术性计划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是指对某一专业领域职能工作的安排,一般是对综合计划某一方面内容的分职能空间专项业务计划解和落实,如产品计划、财务计划、营销计划等.

)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直接影响到计划制定的难度和可靠性,一般来讲,若组织面(3临的是简单稳定的环境,则应制定长期具体计划;若组织面临的是复杂动态环境,则只能制定短期指导性计划。)未来的许诺。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4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计划工作期限的长短需要根据所承担任务的多少而定,需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承担者的任务越多,计划工作的期限就越长,反之就会缩短。计划的编制与组织实施六、

.计划的编制1企业在履行计划职能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编制相应的计划。计划的编制本身也是一个过程,为了保证编制的计划合理,确保能实现计划的落实,计划编制需要遵循相同的逻辑和步骤,这个逻辑和来描述。步骤可以用图3-3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计划的第一步需要明确组织的目标,计划工作主要是将决策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环节,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目标。

认清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目标的途径,这时需要对组织的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其中的机会与威胁,明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研究过去是为了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探索达成未来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预测并有效地制定计划的前提条件的重要性是因为有效的计划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前提条件上。要对计划的将来环境的每个细节都做出假设是不可能也不经济的,因此,管理者一般只选择一些关键的前提条件。

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评估计划和选定计划。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按一定的原则选择出一个或几个较满意的计划。

制定主要计划是将所选择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并作为重要的管理文件,进行贯彻执行。

派生计划是指在主要计划的基础上为了达成计划的各个目标而产生的子计划,派生计划是主要计划的逻辑延续。

制定预算是计划编制的最后步骤,制定预算一方面是为了使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另一方面是企业易于对计划的执行进行控制。

2.认清

现在

1.确定4.确定计划5.拟定和选择未来目标的前提条件可

.研究36.制定主要计划过去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

图3-3 计划编制的步骤

2.计划的组织实施

因此,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的工作,目标管理认为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目标管理。)1(.

“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则这个领域的工作很容易被忽视。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为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首先要制定组织的总目标,然后层层分解,确定各级的计划目标,落实到每个单位和个人。

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并不等于领导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因此领导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不可预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

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达到预定的期限后,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开始新循环。如果目标没有完成,应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切忌相互指责,以保持相互信任的气氛。

(2)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滚动计划(也称滑动计划)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它不象静态分析那样,等一项计划全部执行完了之后再重新编制下一时期的计划,而是在每次编制或调整计划时,均将计划按时间顺序向前推进一个计划期,即向前滚动一次,按照制订的项目计划进行施工,对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偏离计划的情况,因此要跟踪计划的执行过程,以发现存在的问题。

(3)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是以网络图为基础的计划模型,其最基本的优点就是能直观地反映工作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一项计划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为实现计划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同时,从数学的高度运用最优化原理,去揭示整个计划的关键工作以及巧妙地安排计划中的各项工作,从而可使计划管理人员依照执行的情况信息,有科学根据地对未来做出预测,使得计划自始自终在人们的监督和控制之中,达到以最短的工期、最少的资源、最好的流程、最低的成本来完成所控制的项目。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形式是关键线路法、计划评审技术和组合网络法等。.

管理学课后---答案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2)小瓦特的科学管理制度,采取了不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起许过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所有权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 (4)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 (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对工作方法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薪酬。 (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对管理的贡献体现在工资制度方面,消除了因刺激工资而引起的常见的劳资纠纷。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1)古典管理理论 ①科学管理理论: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莉莲的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甘特的“甘特图”。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②组织管理理论:包括法约尔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

管理习题及答案(简答)

简答题 一、管理概述 1.管理追求“1+1〉2”的协同效应,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 2.概念技能等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履行其职责的意义是什么? 答: 3.小王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楼房内外清洁的“保洁”公司。经营这样一家公司,你认为应关注哪些一般环境因素? 答: 4.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的管理有些什么特点? 答: 5.管理的一个著名定义是: “通过别人并和别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请说明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答: 6.概念技能在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二、计划与决策 7.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如何具体的确立自己的使命? 答: 8.简述决策行为与管理职能的关系

答: 9.明确组织目标,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答: 10.为什么说计划工作有助于降低风险? 答: 11.某组织的一项实际决策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 12.企业环境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使命? 答: 13.计划是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但现实生活中常出现为制定计划的现象。为什么?答: 14.决策的实际效果往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那么,怎样才能评价决策工作本身的有效性? 答: 15.简述决策行为与管理职能的关系 答: 三、组织 16.管理人员应该怎样对待企业内部的冲突? 答: 17.根据组织变革的基本过程简述变革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

18.一个单品种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在其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建设有区别的组织文化的必要性和基本措施是什么? 答: 四、领导 19.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现实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这种理论? 答: 20.一个管理者从认知的人性假设对其管理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 21.创业型管理者与守业型管理者在行为特征方面存在什么区别? 答: 22.如果一个企业的一把手总觉得别人跟不上他(她)的发展思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解决措施? 答: 23.人们普遍认为,搞好国有企业必须注意解决好企业的“一把手”问题。而在管理学领导理论中,民主领导方式得到广泛的称赞,试说明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 五、控制 24.企业开展全面有效的管理控制的主要困难与对策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一、管理概述

计划与决策

计划与决策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在预见未来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筹划和安排,以保证组织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计划工作过程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章将两者结合起来介绍。 计划与决策 第一节组织环境及其分析 (2001年新增内容) 第二节决策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计划过程中的决策及其方法 第四节计划的种类与制定过程 第五节计划工作的程序 ****** 精选例题 第一节组织环境及其分析 一、组织环境研究的必要性 二、组织环境的构成 三、组织环境特征的分析(*) 一、组织环境及其分析 组织环境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对组织活动起着制约的作用。 思考题:1、环境和企业的关系是什么? 2、环境给组织带来了什么影响? (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二、组织环境的构成 按照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相关组织都产生影响还是仅对特定组织具有影响,区分为: (一)组织的一般环境因素 (二)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因素 组织的一般环境因素 一般环境也就是组织活动所处的大环境,包括: 1、政治、法律环境 2、社会、文化环境 3、经济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4、技术环境

5、自然环境(天时、地利、人和) 经济环境 (1)宏观经济环境: 主要指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2)微观经济环境: 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 组织的特殊环境因素 组织的特殊环境也称为组织的任务环境。 为了更好的理解特殊环境的概念,下面以企业为例,企业的特殊环境主要由下面几个方面因素构成: 1、供应商 2、顾客 3、竞争对手 4、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 三、组织环境特征分析 (一)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所在行业的成长性 (三)环境的竞争性 (四)环境的合作性(新增内容) (一)环境的不确定性 依据企业所面临环境的复杂性(指环境构成要素的类别与数量)和动态性(指环境的变化速度及这种变化的可观察和可预见程度)这两项标准,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不确定性情形: 1、低不确定性: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较低不确定性: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较高不确定性: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高不确定性: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二)所在行业的成长性 产品寿命周期是分析企业所在行业成长性的一种重要工具。 所谓产品寿命周期是指某一种工业产品从完成试制、投放市场开始,直到最后被淘汰而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产品寿命周期通常按照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增长率状况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1)投入期也称介绍期、引入期、诞生期,指新产品试制成功投放到市场进行试销的阶段。 (2)成长期指新产品试销成功后转入成批生产和扩大市场销售额的阶段。 (3)成熟期指产品销售额增长逐渐减缓乃至出现停滞甚至开始下降的阶段。

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编 一、填空题: 1、__计划__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确定组织的__目标____和实现__目标___的方式。 2、预测是根据__过去__和_现在____预计__未来__、根据_已知__推测__未知___的过程;预测的目的是为了___ 科学决策_____;___需求与资源、机遇与风险___是任何一个组织需加预测的基本内容。 3、按时间跨度来分,预测可分为_短期__、_中期__、__长期__。 4、预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定性__,一类是___定量___;德尔菲法也叫__专家预测法_____,属于__定性 ______预测法。 5、假定下一期需求与最近一期需求相同的定量预测法叫__朴素预测法_______。 6、平滑系数值是根据以往的___实际量____与__预测量___之间差异的大小而异,一般在__0___到___1_____之 间选定。 7、___目标管理________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 调以__目标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以_____目标网络________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强调以_____人__________为中心的参与式管理。 8、实行MBO,就是要___以企业总目标________以来规划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 9、MBO的实施程序主要分为__制定目标____、__实施目标_______和___考核评价______三个阶段; 10、决策就是组织或个人为了__实现某种目标_______而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_选择 _______或____调整________过程。 11、决策的前提是___有所选择_________,决策的实质是_作出决定________;决策是___计划__________的核心 环节,也是___管理________的核心环节。 12、按决策的时间划分可分为__长期战略________决策和___短期战术________决策;按决策的可确定程度划分 可分为__确定型______决策、___风险型________决策和__非确定型_________决策。 13、常用的定量决策方法有____确定型_______决策法、__风险型_________决策法、_____非确定型__________ 决策法. 14、量本利分析法的中心内容是_____盈亏平衡点分析___________的分析。 15、边际贡献是产品销售收入与__全部变动成本_____的差额,利润是边际贡献大于__固定成本________的部分。 16、小中取大法叫__悲观_____决策法,大中取大法叫___乐观___决策法,后悔值决策法也叫__大中取小_决策法。 17、先_宗旨____,后目标;先战略,后_战术____;先长远,后_近期_____是制定计划必须遵循的次序。 18、计划的具体化可概括为“5W1H”,即_Why_____、__When____、__Where___、_What____、__Who____、 ___How______。 二、选择题: 1、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对于风险型决策,最常用的方法 A、决策树 B、最小后悔值法 C、量本利分析法 D、边际贡献法 3、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比较谨慎的决策者在进行不确定型决策时,一般采用 A、小中取大法 B、小中取小法 C、大中取大法 D、大中取小法 4、决策过程中的“拍板”是指 A、确定决策目标 B、确定价值指标 C、方案优选 D、方案实施 5、由组织最高层管理者所作的决策是 A、程序化决策 B、业务决策 C、战略决策 D、管理决策 6、计划工作一般起始于 A、目标制订 B、机会估量 C、计划审订 D、方案选择 7、下列几项,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的范畴? A、课程表 B、规章制度 C、统计报表 D、工作流程

企业经营计划书

2017——2020年度公司经营计划书 一家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中,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就需要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层面高级管理人员汇同各分管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合力合理规划未来年度经营计划,立足公司现状,明确目标,分析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与未来趋势,制定合理可执行有效的经营计划书,这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确定和组织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规划。它在国民经济计划指导下,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组织筹谋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经营计划”。 它是以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前提,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制定和编制的,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应朋友所邀,撰写本模块化文章。先发布到网络上,仅供广大网友参阅,如有异议,留言讨论。 I、公司2017——2020年三年战略规划与目标综述 、2017年度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宏观因素分析 2.世界经济展望 3.国家宏观经济展望 二、行业现状与发展分析 1.市场环境分析 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3.货币政策影响 4.供求关系 5.竞争对手分析 三、公司内部经营状况分析

1.核心能力 2.核心资源 、2017年度公司业务经营指标 一、财务指标 1.销售收入(销售额、回款额)[请各销售业务模块添加内容] 2017年各业务模块销售计划(单位:万元) 2017年各业务模块销售回款计划(单位:万元) 各区域销售计划分解(单位:万元) 2.期间费用(单位:万元) 二、各销售模块费用计划 公司三项费用——行政、差旅、成本的计划(单位:万元) 利润 各业务产品目标毛利率(单位:万元) 各业务产品目标净利率(单位:万元) 三、管理指标 四、销售管理目标 五、人力资源建设目标 六、制度化建设目标 七、其他 、2017年度业务发展总体策略 一、.市场经营策略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 第二篇 计划与决策)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第二篇计划与决策) (2004年10月11日) 第3章计划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4.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5.如何评价目标管理制度?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管理的基本职能讲课讲稿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学概念: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配合、协调相关的过程。管理学研究: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方法、管理的职能及其具体应用中的交叉渗透,已达到经济、管理活动中人、财、物的合理配合配置与协调。管理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目的、组织环境或条件管理的含义: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的本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含义:在一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和威胁。管理工作有效性要从有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有效性的集中体现在是否是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去得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管理者的角色:A人际角色a代表人b 领导者c 联络人B信息角色:a监督人b传播者c发言人C决策角色:a企业家b 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管理技能: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诊断应变技能f创新转化技能管理者的角色变化:a不同管理层次的角色变动b组织规模对角色重要性的影响有效管理的五领个域:a管理自我b管理工作c管理人员管理人际关系e 管理具体情景管理具体情景管理学的性2组织性3人本性4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先关联的社会属性。组织层次:1决策层2执行层3操作层管理学科学性: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艺术性: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实施的功能或程序,既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即实施程序或过程、管理方法:1管理方法的分类2法律的方法3行政的方法4经济的方法5教育的方法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综合性实践性历史性不精准性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管理的职能管理的领域管理的特征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管理的一般原: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a工作定额b标准化c能力与工作先适应d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法约尔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六项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管理的概念: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领导、组织、控制、创新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元2专业管理人员管理学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计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做出全面筹划和部署一系列活动。计划特征: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决策的具体内容: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3要做分析评价4进行优选5进行实施决策作用: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核心2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3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David 三种需要理论个体环境中有三种主要动机或需要:1成就需要2权利需要3归属需要费落母的期望理论::激励力量=效价《v》乘以期望值《e》激励力量:动机的强度,愿意为目标努力的程度效价:人对目标的估计期望值:对目标实现可能性估计>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组织特点:1组织要由既定目标2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要有权债制度。组织工作: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组织结构: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

1、简述决策与计划的区别与联系

1、简述决策与计划的区别与联系。 答:所谓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在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所谓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的过程。 计划与决策的区别,计划不但包括组织策略﹑方针等宏观上的内容,还包括具体的实施步骤﹑方针等微观内容,决策只是计划中的一部分。同样,计划是组织内各成员都可参与的,而决策则只是高层管理者的事情,这是因为高层管理者拥有更高的理论素质﹑权威资格,他们更有能力对组织的重大事情作出决定。 决策是计划的一部分,决策是包含在计划当中的。计划是组织的一个基本职能,它确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步骤﹑规模﹑发展的具体方法等问题,是一个宏观的﹑全面的规划及实施过程,决策只是计划中的正如西斯克认为:决策是计划过程中的一项活动先导,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首先通过历史经验﹑意见征集﹑外部信息等方式为组织的发展确定一个宏观的策略,发展规划,然后根据这样一个已确定了的决策集合所有可参与人员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步骤及以后的工作内容﹑方法等,这样为实现已作出的决策而进行的计划工作可称之为后计划,而决策则可称为前计划,后计划与前计划加起来就是整个计划,用公式可表式为:前计划+后计划=计划(前计划=决策)。 正如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一样,决策也是高层次的计划。高层次的计划是宏观计划,主要处理组织内带有方向性,方针性,策略性的重大问题,它在计划内部有较强的独立性,表现出很多计划所不能表现的特征。正由于此,有很多学者对他们的看法抱不同的态度,但实际上,正由于决策是计划中的一部分,是计划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它才拥有计划所没有的特征。 关系:计划,决策的两个共同特征: 1、计划决策都表现为具体的组织策略﹑方针等。 2、计划决策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计划是为决策服务,计划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计划的目的,一个良好的决策往往是需要从两个以上的备选计划方案中选择的 2、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 答: (1)首先应充分考虑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这4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结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

(决策管理)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

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 一、决策与决策理论 1.决策的含义 决策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关于决策的定义,古今中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本书认为,决策是管理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关于对决策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二是决策的本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三是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决策的依据和原则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来讲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难以正确做出决策,所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做出最优的决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获取全部的信息;二是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三是能够预测每一个决策方案可能的执行结果。但事实上这三个条件是不可能全部具备的,正是这个原因,决策时不能遵循最优的原则,而只能遵循满意的原则。 3.决策的普遍性 决策问题的普遍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决策角色的普遍性。在日常生活或社会组织中,每一个人都要在各自的领域内 做出决策,因此,决策者角色具有普遍性。 (2)决策活动的普遍性。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管理即是决策”,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五个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的核心。表3-1列举了管理职能中所面临的部分决策问题。 4.决策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西蒙在他的《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其后的学者对决策行为做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本书认为,现代管理决策应该是建立在行为决策理论基础上的,并坚持以下的观点:一是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二是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三是决策始终受到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很难作出最优的决策;四是有风险决策时,决策者除了考虑经济利益,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决策的影响也很

管理基本职能——决策

管理基本职能——决策 决策的概念 在计划过程中,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选择目标的方式或途径,实质都是决策问题。决策贯穿于计划的全过程,渗透于计划的各种形式中。决策也是管理其他职能的中心环节,组织、领导、控制等每一步都涉及决策问题。 一、决策的含义及特征 1、决策的概念 所谓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含义实际上包含了以下内容: (1)决策针对明确的目标;(2)决策有多个可行方案;(3)决策是对方案的分析、判断;(4)决策是一个整体性过程。 2、决策的重要性 (1)决策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个组织管理工作成效大小,首先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决策正确,可以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使组织兴旺发达;决策失误,则一切工作都会徒劳无功,甚至会给组织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对每个决策者来说,不是是否需要作出决策的问题,而是如何使决策作得更好、更合理、更有效率。 (2)决策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贯穿于组织各个管理职能之中,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每个管理职能要发挥作用都是离不开决策的,无论是计划、组织职能,还是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其实现过程都需要决策。没有正确的决策,管理的各项职能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3、决策的特征: (1)超前性——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决策是行动的基础。

(2)目标性——决策目标就是决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存在问题必须解决的时候才会有决策。 (3)选择性。决策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通过比较评定来进行选择。 (4)可行性。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所谓“可行”,一是指能解决预定问题,实现预定目标;二是方案本身具有实行的条件,比如技术上、经济上都是可行的;三是方案的影响因素及效果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5)过程性。决策既非单纯的“出谋划策”,又非简单的“拍板定案”,而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的重要程度、过程的繁简及所费时间长短固然有别,但都必然具有过程性。 (6)科学性。科学决策并非易事,它要求决策者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做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决策。

天津大学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答案

1、简述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尽管管理在各行各业、各种组织中都有其专业的特点,但任何组织都有其目标,都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力求以尽可能少的消耗来正确地完成组织目标,充分利用其资源,都要运用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这些管理职能来进行。这些管理的基本活动对任何组织都有着普遍性。同时,管理是保证作业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国家都需要管理。管理的重要性伴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作业活动的复杂化而愈益明显。在当今时代,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起构成了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就像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业活动乃至管理活动无法有效地开展一样,没有高水平的管理相配合,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难以充分地发挥作用,而且,科学技术愈是先进,对管理的要求也就愈高。 2、组织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包含哪些因素? 组织的一般环境,也可以说是组织的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等。 组织的任务环境是指对该组织具有直接的、特殊的和经常性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用户、竞争对手、同盟者、供应者、运输部门、中间商与批发商、业务主管部门、税务财政部门以及企业所在社区等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顾客、供应者、竞争者和同盟者。 3、法约尔对组织管理理论的贡献包括哪几个方面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五要素”说。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是由5种要素构成,即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这是法约尔在管理学理论上最突出的贡献。它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建立了管理学的主要框架。 第二,提出了著名的“管理14项原则”。即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公益高于私利、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正、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4、简述霍桑试验经过及其成果。 该试验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年)。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1928-1931年)。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l-1932年)。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成就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即工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5、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1)积极倾听 (2)运用反馈 (3)简化语言 (4)抑制情绪 (5)注意非言语提示 6、企业外部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 环境是管理行动的主要制约因素,环境分析是战略过程的关键要素,这是因为组织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管理者可能的选择。成功的战略大多是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战略。每个组织的管理者都需要分析它所处的环境,需要了解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什么,拟议中的法规会对组织有什么影响,以及组织所在地的劳动供给状况等等。重要的是准确把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组织的重要影响。 7、举例说明决策主体的认知错觉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民航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网上授课要求

民航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网上授课要求 00542全体同学,请在近期完成论文一篇并预习第三章、第四章内容。 论文题目: 代码共享及战略联盟的现状及对我国民航的影响。 基本要求:字数不少于3000,按论文格式,四号字打印。 第三、第四章预习内容: Chpt.3 航空运输生产决策与计划 §1.航空运输生产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一、航空运输计划的内容 (一)航空运输生产过程 1.从旅客角度看: 买票登机准备飞行目的地机场结束旅行 2.从民航运输企业角度看: 售票办理登机手续安全飞行、机上服务目的地机场再次飞行准备

从以上程序可以看出,航空运输生产过程是通过航站生产活动和航线生产活动两部分活动组成的: 航站生产活动(地面):组织客货、提供飞行保障航站运输计划 航线生产活动(空中):通过空中飞行和服务来实施航线运输计划 (二)航空运输的特点 1.运输业的特点 (1)产品的非实体性 (2)产品的飞贮存性 (3)运输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 2.航空运输的特点 (1)快速 (2)机动性好 (3)建设周期短,占地少 (4)用途广 (5)运输量的不稳定性 (6)时间性强:包括季节性和时间要求强

(7)运价高 (8)运量小:包括单位飞机运量小和航空运输占总运量的比重小 (三)航空运输计划的内容 1.航站运输计划 2.航线运输计划 3.航班计划 4.航空运输综合计划 二、航空运输生产计划与其它计划的关 系 1.航空运输生产计划是编制其它计划的基础 2.其它计划水平制约航空运输生产计划的水平 三、航空运输生产计划的任务 1.正确确定航空运输生产任务 2.合理组织与协调航空运输生产活动 3.挖掘潜力,组织合理运输,提高运输质量,努力提高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航班计划

管理四大职能

管理四大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 计划的种类:根据影响程度、范围分:战略计划、战术计划;根据时间间隔长短分:长期、中期、短期计划;根据内容不同分:专项计划、综合计划;根据管理职能分: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等。组织结构:解决管理层次、部门、职权如何划分的问题。组织结构的设计,就是把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完成的活动,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活动,再依据其相似性和相近性,把这些活动“组合”成若干部门,并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职权的过程。 知人善任的思想原理:知人,就是要发现人才,了解人才。善任,就是会任用人。它包括量才使用、用其所长和人尽其才三个方面。 外部招聘:从组织外部得到需要的人员,优点:①人才来源广泛②“新鲜血液”带来活力③节省培训成本缺点:①影响内部员工的士气②应聘者适应期长③选聘成本高 领导:指带领和指导群众实现共同确定的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过程。 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个人。 领导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或者说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下属自觉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本质: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目标管理:指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的一种管理方式(更适用于短期目标)特点: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强调“自我控制” (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实质: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优点:①改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②组织明晰化③鼓励员工勇于承诺和自我实现④形成有效的控制⑤良好的整体性缺点:①难以横向比较②目标难以制定③强调短期目标④目标的商定很费时间过程步骤:1、目标设置:最高管理部门提出组织的预定目标、进行有关组织人事决策、确定下属目标、目标的平衡和调整、目标体系的整理和确立2、目标的实施3、目标管理总结和评价阶段滚动计划法:按照“近细远粗” 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 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 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 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 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 计划方法。滚动计划(也称滑动 计划)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 法优点:①适合于任何类型的计 划;②缩短了计划的预计时间, 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③短期和 中期计划很好结合;④计划更有 弹性,实现了组织和环境的动态 协调缺点:①工作量大,需要 专业计划制定人员;②专业性 强,进行差异分析时,要考虑的 因素较多评价:滚动式计划法能 够根据变化了的组织环境及时 调整和修正组织计划,体现了计 划的动态适应性。而且,它可使 中长期计划与年度计划紧紧地 衔接起来。 时间管理,是指用最短的时间或 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原 则1、充分利用工作时间2、排 定工作处理顺序3、充分授权, 按照实际需要分派工作4、排定 时间5、考虑不确定性方法:计 划管理(待办单、日计划、周计 划、月计划);时间四象限法; GTD法;6点优先工作制时间管 理方法 定性分析预测方法指预测者根 据历史与现实的观察资料,依赖 个人或集体的经验与智慧,对未 来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作出 判断的预测方法1、专家意见法 2、个人判断法 3、相关类推法 4、 对比类推法定量分析预测方法 依据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 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近似 地揭示预测对象及其影响因素 的数量变动关系,建立对应的预 测模型,据此对预测目标作出定 量测算的预测方法1、时间序列 分析预测方法2、因果分析预测 法 个人SWOT分析法:1、本人的 优势与实力2、本人的劣势与缺 点3、机遇4、可能受到的威胁 与不利因素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或“管 理宽度”,指的是一名主管人员 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 人数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成 反比。管理幅度越小,组织层次 的设置就越多—高耸型,管理幅 度越大,组织层次的设置就越少 —扁平型。扁平型:优:有利于 缩短上下级距离、信息纵向流通 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 大的自主性、积极性、满足感、 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层人员。 缺:上下级协调较差、同级间沟 通联络困难高耸型:优:管理严 密、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缺:人员增加,协调工作加剧、 管理花费大、信息传递容易失 真、上层对下层难以控制、影响 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管人员 与其下属的素质和能力、工作的 性质和条件、授权、计划与控制 的完善程度 定性决策:一种直接利用决策者 本人或有关专家的智慧来进行 决策的方法。即决策者根据所掌 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 的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 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 优点: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有 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形成一套可操作和规范化程 序化的方法;形成了以知识交换 融合为基础的系统思维和综合 论证条件;方法灵活通用性强 缺点:缺乏准确的量的分析和计 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们对政 策方案的理性选择 定量决策:即运用数学工具、建 立反映各种因素的及其关系的 数学模型,并通过对这种数学模 型的计算和求解,选择出最佳决 策方案 优点: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最优 性和可靠性;提高重大战略决策 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缺点:有些变量难以定量;数学 手段本身深奥难懂,不适合一般 决策问题 头脑风暴法1、基本程序:①确 定议题②会前准备③确定人选 ④明确分工⑤规定纪律⑥掌握 时间2、关键因素:①自由畅 谈②延迟评判③禁止批评④追 求数量⑤会后的设想处理⑥避 免误区 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 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 度的集中分权:就是现代企业 组织为发挥低层组织或部门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把决策权分 给下属组织,最高领导层只集中 少数关系全局利益和重大问题 的决策权不存在绝对的集权, 也不存在绝对的分权 集权的优缺点优点:①便于从组 织整体目标出发处理问题,避免 局部利益行为②可使有限的资 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③有利于 形成统一的企业形象④有助 于确保组织政策和行动的一致 性,提高组织的控制力缺点: ①降低决策的速度和质量,影响 组织的环境适应性②挫伤低层 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高层 难以集中精力处理重大问题④ 下级容易产生依赖思想,不愿承 担责任⑤不利于管理人员的培 养 分权的优缺点优点:①能减轻最 高管理层指定决策的负担②有 利于增强下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感③分权促进广泛控制机制的 建立和运用,增进了人们的积极 性④能够对各个组织单位的执 行情况进行比较,便于建立利润 中心,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多样 化,分权注重了一般管理人员的 培养⑤分权还有助于适应发展 的环境 缺点:①分权使得实现政策的统 一变得更加困难,增加了分权组 织单位协调的复杂性,可能导致 上层管理人员的部分权力失控 ②分权还受到控制技术不足的 限制,计划性和控制制度不够充 分的约束,缺乏合格管理人员的 限制③此外分权还难以获得规 模经济带来的好处 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决策的频度、 决策的幅度、决策重要性、对决 策的控制程度 集权或分权的影响因素决策的 代价、政策的一致性要求、规模 问题、组织形成的历史、管理哲 学、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管理水 平、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 分散化的绩效、组织的动态特性 及职权的稳定性、环境影响 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的关系本 质上是一种职权关系,直线职权 意味着作出决策,发布命令并付 诸实施,是协调组织的人、财、 物,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权 力,参谋职权则仅仅意味着协 助和建议的权力,它的行使是保 证直线主管人员作出的决策更 加科学与合理的重要条件直线 权力与参谋权力:参谋建议、直 线指挥;直线权力与职能权力: 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集权 与分权: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有 一定的集权,也需要有一定的分 权,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 授权: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 权力,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 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的 过程 授权的基本原则因事设人,视能 授权、明确权责,授权适度、 授权留责,适当控制、不可越 级授权、防止反向授权、相互 信赖授权的过程分派职责、赋 予职权、确立责任 激励:通过某种内部和外部刺 激,促使人奋发向上努力去实现 目标 内涵:1、激励具有目的性2、 激励通过人们的需要或动机来 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的行为 3、激励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 容:(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 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 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 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2) 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 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 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 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3)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 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 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 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 认。(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 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 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 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 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基本观 点:(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 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

(决策管理)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最全版

(决策管理)第二节决策与 计划职能

第二节决策和计划职能 一、决策和决策理论 1.决策的含义 决策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关于决策的定义,古今中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本书认为,决策是管理识别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关于对决策的理解,我们能够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壹是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二是决策的本质是壹个选择的过程;三是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决策的依据和原则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来讲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难以正确做出决策,所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做出最优的决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壹是能够获取全部的信息;二是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三是能够预测每壹个决策方案可能的执行结果。但事实上这三个条件是不可能全部具备的,正是这个原因,决策时不能遵循最优的原则,而只能遵循满意的原则。 3.决策的普遍性 决策问题的普遍性体当下以下俩个方面。 (1)决策角色的普遍性。在日常生活或社会组织中,每壹个人都要在各自的领域内 做出决策,因此,决策者角色具有普遍性。 (2)决策活动的普遍性。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管理即是决策”,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五个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的核心。表3-1列举了管理职能中所面临的部分决策问题。 (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见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

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西蒙在他的《管理行为》壹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其后的学者对决策行为做了进壹步研究,认为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仍有决策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本书认为,现代管理决策应该是建立在行为决策理论基础上的,且坚持以下的观点:壹是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二是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三是决策始终受到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很难作出最优的决策;四是有风险决策时,决策者除了考虑经济利益,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决策的影响也很大;五是决策者往往选择满意的决策方案,而不会刻意追求最佳的决策。 二、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 1.决策的类型 由于决策涉及组织管理的各环节、各方面,因决策者的层次、环境及视角不同,决策问题的内容、性质和信息条件不同,相应形成的决策类型也就不同。认识不同类型的决策的特点,有助于研究决策活动的规律,且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划分决策类型的方法如表3-2所示。 2.决策过程 不管是哪壹类型的决策,其本身是壹个复杂的过程,是壹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判断过程。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诊断问题(识别机会)、明确目标、拟定备选方案、筛选方案、执行决策和评估效果。如图3-2所示。 决策过程的第壹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其责任范围内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判断实际状况和所预期状况的差异,以发现潜在的机会或问题。 决策过程的第二步是明确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有定性的目标,也有定量的目标;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也有短期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