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之五行学说

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单选

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何曰润下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

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

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

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

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喜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

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

A.ホ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

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

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都不是

17.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青

B.喜食酸味

C.易怒

D.目赤

E.脉洪

18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赤

B.喜笑无常

C.喜食酸味

D.舌赤

E.脉洪

19.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黄

B.口泛甜味

C.唇淡无华

D.多唾

E.肌肉消瘦

20.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肾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黑

B.善恐

C.易骨折

D.流涎

E.耳聋

21.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是:

A.面色白

B.易悲

C.爪甲枯槁

D.鼻塞

E.流涕

22. 以下何项不是”克”的异常:

A.制化

B.相乘

C.相侮

D.反侮

E.反克

23. 以下不属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

A.木旺乘土

B.土虚ホ乘

C.木火刑金

D.水不涵木

E.土虚水

24. 以下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

A.肝火犯肺

B.肾病及肝

C.心病及肝

D.脾病传肺

E.肺病及肾

25. 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26、五行中,“火”的“所不胜”之行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27.五行中,“木”之“所胜”为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28. 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是:

A.母病其气有余而乘其子

B.子病其气有余而乘其母

C.其气有余则乘己所胜

D.其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

E.其气不及则己所胜者侮而乘之

29. 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

A.子病其气亢盛,反侮其母

B.母病其气不足,子反侮母

C.其气有余,则

侮己所胜

D.其气不足,则己所不胜者轻而侮之

E.以上都不是

30..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无法克制它,反而受其反向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31、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32 ”肝火犯肺”是属于:

A.子病犯母

B.克

C.乘

D.侮

E.母病及子

33肝气犯脾属于

A.子病犯母

B.克

C.乘

D.侮

E.母病及子

34 脾病传肾是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及母

3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机传变是属:

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子

E.孑病犯母

36 .水气有余导致土气哀弱的传变关系属于: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D.己所胜轻而侮之

E.以上都不是

37. 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

A.惊胜恐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38 .就肺来说对肺的生理联系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A.生我

B.克我

C.我生

D.我克

E.反克

39. 下列不是说明病理变化的是: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五行制化

D.传其所胜

E.传所不胜

40. ”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41 .按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42. 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来确定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引火归原

C.滋水涵木

D.扶土抑木

E.佐金平木

43.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

A.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E.金水相生

44.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

B.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E.金水相生

45. 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金木相生

D.佐金平木

E.益火补土

46.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

E.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

47. ”实则泻其子”的方法一般是指:

A.肝旺泻肺

B.肝火泻心

C.肾实泻脾

D.心实泻脾

E.肺实泻肾

多选

1.“木曰曲直”可引申为

A、开泄

B、炎热

C、升发

D、条达

E、舒畅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五行的特性

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

C.五行的生克制化

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水日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

A.肾开窍于二阴

B.肾开窍耳

C.肾主水

D.肾主纳气

E.肾藏精

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

A.以表知里法

B.试探法

C.取象比类法

D.推演络绎法

E.比较法

5.下列属于土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唇、口、黄、化、肉

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甘

E.长夏、湿、中、歌、哕

6.下列属于金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鼻、皮、毛、收、悲

C.皮、鼻、口、胃、长

D.商、辛、白、哭、悲

E.秋、西、咳、燥、收

7.下列属于火行的是:

A.爪、筋、皮、肉、苦

B.舌、脉、喜、夏、长

C.喜、鼻、口、胃、长

D.苦、赤、长、暑、南

E.夏、小肠、舌、笑、忧

8.下列属于木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目、筋、怒、呼、握

C.皮、筋、口、胃、长

D.春、东、风、青、生

E.角、酸、东、胆、目

9.下列属于水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冬、膀胱、耳、骨、恐

C.冬、鼻、口、胃、长

D.恐、呻、栗、耳、冬

E.北、寒、藏、黑、咸

10.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怒

D.怒胜扰

E.恐胜喜

11. 疾病按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传变时,病情较轻浅的是: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相乘方向传变

D.相侮方向传变

E.肺病及肝

12.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乘的是:

A.木有余则土来乘之

B.金有余则火来乘之

C.木不足则金来乘之

D.火不足则水来乘之

E.金不足则木来乘之

13. 所谓五行相乘,是指:

A.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B.气不及,己所胜者轻而侮之

C.气有余,侮所不胜

D.气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E.子有余反侮其母

14. 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

A.金不足则木来侮之

B.木有余则土来侮之

C.金有余则火来侮之

D.木不足则金来侮之

E.水不足则火来侮之

1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A.扶弱

B.补母

C.抑强

D.泻子

E.母子双补

16. 下列哪些说法不确切:

A.”克我”者是”所不胜

B.五行相克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

C.

相克即相胜太过 D.相乘即是正常制约 E.相侮是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

17 .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五行的生克乘侮

B.五行的生克规律

C.五行的乘侮规律

D.五行的特性

E.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18. 五行的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

A.金有余则火来侮之

B.土有余则能侮木

C.土不足则水来侮之

D.水

不足则火来侮之 E.木不足则金来侮之

19. ”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A.生化作用

B.滋润作用

C.承载作用

D.收敛作用

E.受纳作用

20. ”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A.子病犯母

B.肺病及肝

C.母病及子

D.肾病及脾

E.单纯一脏有病

21. 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治法是:

A.培土制水法

B.益火补土法

C.滋水涵木法

D.佐金平木法

E.培土生金法

22.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

A.肝病及脾

B.脾病及肾

C.心病及肾

D.肝病及肺

E.肺病及肝

23.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

A.肝病色青见浮脉

B.心病面赤见沉脉

C.肝病色青见沉脉

D.肺

病色白见洪脉 E.肾病色黑见沉脉

24.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

A.肾病及肝

B.脾病及肺

C.肺病及脾

D.脾病及心

E.肝病及心

25. 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A.木和火

B.土和水

C.木和金

D.水和金

E.水和火

26.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肝病的诊断依据:

A.面见青色

B.喜食酸味

C.两目干涩

D.头发稀疏

E.爪甲枯槁

27.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心病的诊断依据:

A.面见赤色

B.口泛甜味

C.舌尖红赤

D.急燥易怒

E.齿槁耳聋

28.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诊断依据:

A.面见黄色

B.口味苦

C.耳鸣耳聋

D.二便不利

E.牙齿枯槁

29..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

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

B.采用中和和类比的思维

C.擅长哲学思维

D.强调功能联系

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

30.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

A.视外揣内

B.类比

C.比较

D.演绎

E.试探与反证

填空

1.(尚书。洪范)概括五行的抽象特征:”木日________,火日_________,土爰

_______,金日________,水日_________.”

2.五行相生顺序是__________,循环往复.

3.五行相克顺序是__________,循环往复.

4.五行相克顺序与________,一致:五行相侮的顺序与______,相反.因此,相侮

又称”________”或称”_______”.

5.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袭________,又可反侮________,心火之气不足,既可

导致_________,相乘,又为_________,所侮.

6.“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木_______,土关系.

7.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脾病传肾是_______:影响心是

________;影响肝是________,;影响肺是________.

8.(难经。六十九难)指出:”虚则补其________,实则泻其________.

9.五味的五行归类,其中属于”金”的是_____味,属于”水”的是____味,属于”

木”的是_____味.

10.五志的五行归类,其中属于”水”的是_____,属于”火”的是_____,属于”

金”的是_____,属于”土”的是_____.

11.益火补土法是温_______而补_______的一种方法.

12.“肝火犯肺”属五行牛_______关系,即_____关系,又称”______”.

13.五行学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从_______和_______等演化而来.

14.五行学说对事物进行归类,其主要方法为________法和_______法.

15.引起乘侮的因,有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6.以五行学说而言,脏腑间的疾病传变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17.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18.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19.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______病;脾虚病人,面见青色,

为_______.

20.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______和_______.

简答

1.何谓”五行学说”?

2.何谓”五行的制化”?

3.如何理解”所胜与”所不胜”?

4.何谓”滋水涵木法”? 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5.何谓”益火补土法”? 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6.何谓”培土生金法”? 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7.何谓”抑木扶土法”? 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8.何谓”培土制水法”? 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9.何谓”佐金平木法”? 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10.“母病及子”与子病犯母”有何不同?

11.“相乘”与”相侮”有何异同?

12.“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临床应用如何?

13.何谓”五行胜复”? 引起”五行胜复”的原因有哪些?

14.简述”五行胜复”的规律.

15.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中有何作用和意义?

16.摡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论述

试述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及其适用范围?

答案

单选1-20 EEADA BDCCA BDBCC CECDD

21-40 CADAD BCCEE DDCDB BAACE

41-47 DBDADCB

多选

1-10 CDE ABCD CE CD BDE BDE BDE BDE BDE BD

11-20BD CD AD AE AC CD ADE BCD ACE ACE 21-30BCE ABE ABD ABE BCE ABCE AC CDE ACE ABCDE 填空

1.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

2.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水

4.相克;相克;反克;反侮

5.肺金;肾水;肾水;肺金

6.乘

7.土乘水;子病及母;土侮木;母病及子

8.母;子

9.辛;咸;酸

10.恐;喜;悲;思

11.肾阳;脾阳

12.相侮;反克;反侮

13.五方说;五材说

14.取象比类;推演络绎

15.太过;不及

16.相生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纟的传变

17.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18.相乘;相侮

19.肝;木乘土

20.补母泻子;抑强扶弱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之阴阳学说

名解

阴阳学说阴阳阴阳互根阴阳互用阴阳交感阴阳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阴阳平衡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

单选

1、阴阳的最初的含义是

A、日月

B、动静

C、气候寒暖

D、日光向背

E、水火

2、阴阳的属性是

A、相对的

B、不变的

C、绝对的

D、量变的

E、质变的

3、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

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阴和阳即是矛盾

C阴和阳即是对立的事物

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属性

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

4、用阴阳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关系,二者之间必须是相互联系的。此话是下列哪项的内涵?()

A阴阳的相关性 B 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C 阴阳的相对性

D阴阳的可分性 E阴阳的对立性

5、事物的阴阳属性随着时间、地点、及对立面的变更,则其属性也随之改变,是指阴阳的什么性质?

A阴阳的相关性 B 阴阳的相对性 C 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D阴阳的可分性 E阴阳的普遍性

6、在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是指阴阳的什么属性?

A阴阳的相关性 B 阴阳的相对性 C 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D阴阳的可分性 E阴阳的普遍性

7、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8、昼夜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9、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以上都不是

10、可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阳盛格阴

11、“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相互转化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对立制约E:阴阳动态平衡

12、“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

13、“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

14、“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

15、“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

16、“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

17、“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

18、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B.阴阳二气的相互交通运动

C.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D.阴阳二气的对立

19、可用阴阳转化来解释的是

A阴盛则阳病 B阴盛则寒 C阳盛则热 D热极生寒 E阳虚阴盛

20.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阳的是:

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

21.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阴的是:

A.黄,赤

B.青,白

C.鲜明

D.呼吸有力

E.声高气粗

22.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补益正气

B.补虚泻实

C.清除邪气

D.泻阴损阳

E.调理阴阳

23.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A.阳气的重要性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保

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24. 阴阳偏胜形成:

A.实证

B.里证

C.热证

D.寒证

E.表证

25. ”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A.表证

B.虚热证

C.里证

D.实热证

E.寒证

26. 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

27.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

28.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阳偏衰证

C.阴偏盛证

D.阴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

29. 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是: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阳格拒

30. 属于阳证范围的是:

A.寒证

B.表证

C.里证

D.虚证

E.以上都不是

31. 属于阴证范围的是

A.热证

B.虚证

C.实证

D.表证

E.以上都不是

32.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指的是:

A.以寒泻阳

B.以热袪阴

C.以寒补阴

D.以热补阳

E.补阴助阳

3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A.阴盛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

34.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阴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35. 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治法,称为: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

36. 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

37. ”阳病治阴”的治则是针对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之证

B.阳盛伤阴之证

C.阳虚阴盛之证

D.阳气暴脱之证

E.阴虚阳亢之证

38. ”阴病治阳”的治疗原则适用干:

A.阴胜阳虚

B.阳盛阴虚

C.阳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

39. ”热者寒之”的治法适用于:

A.阳胜则热之证

B.阴盛格阳之证

C.阴阳两虚之证

D.阴虚则热之证

E.以上都不是

.40 属于阴的味是:

A.酸

B.辛

C.甘

D.淡

E.以上都不是

多选

1、阳的属性有

A、兴奋

B、明亮

C、滋润

D、温煦

E、潜藏

2、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之间的平衡

A、是绝对的

B、是相对的

C、是等量的

D、是动态

E、是永恒的

3、以下事物具有阴阳联络的是:

A.天

B.夜

C.水

D.热

E.火

4、下述具有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A.上

B.升

C.火

D.寒

E.降

5、阴阳的互根互用旨在说明:

A.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

B.阴和阳具有各自的独立

C.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

D.阴阳二气是有相互感应

E.每一方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伴

6、以下具有互根关系的是:

A.地

B.上

C.寒

D.热

E.降

7、标志阴阳相对性的事物是:

A.前半夜

B.白昼

C.黑夜

D.上午

E.后半夜

8、下述哪两种情况属于阴阳转化现象:

A.阴虚内热 B阳虚外寒 C.寒极生热 D.热极生寒 E.阳胜则热

9、下述哪两种治疗原则适用于阴阳偏胜偏衰病变: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滋阴补阳

D.实者泻之

E.虚者补之

10、阴阳消长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稳定的 D无条件的 E有条件的

11、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

A.阳中求阴

B.阴损及阳

C.阳病治阴

D.阳胜则阴病

E.气虚导致血虚

12、.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

A.阴阳双补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寒者热之

13、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

D.阴阳中复有阴阳

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

14、阴阳偏胜的治疗方法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泻阴补阳

D.阴病治阳

E.阳病治阴

15、阴阳偏哀的治疗方法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补阴泻阳

D.阳病治阴

E.阴病治阳

16、症见寒象的病人,其病机当是:

A.阳虚

B.阴虚

C.阳胜

D.阴胜

E.阴阳俱哀

17、发热的病人,其病机当是:

A.阳虚

B.阴胜

C.阴虚

D.阴胜

E.阴阳俱胜

18. 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

A.补其不足

B.虚则补之

C.损其有余

D.实者泻之

E.损者益之

19、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方法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泻阳益阴

D.阳中求阴

E.阴中求

20. 阴阳学说指疾病的诊断,是指:

A.腹胀,便溏、烦燥易怒,为肝病犯脾

B.色泽鲜明属阳,色泽晦暗属阴

C.数脉为阳,迟脉为阴

D.面见赤色,脉象洪,可诊断为心火盛

E.面见青色,与肝病有关

填空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阴阳的属性与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_______,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___________.

3、根据阴阳的属性与可分性,五脏属______,六腑属__________.其中脾为________,肝为_______,肾为_________.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_______,阳在外”________.

5、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应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6、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应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7、阴阳消长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8、确定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大体有两方而,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

9、清阳_______,浊阴_______;清阳外发______,浊阴内走_______.

10、阳邪盛而导致的实热证,则用_______的治则,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则用_______的治则.

11、阳病治阴的疗法适用于__________证;阴病治阳的疗法适用于__________证.

12、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阴阳偏哀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13清泄阳热之邪的药物,一般属于________性,驱除阴寒之邪的药物, 一般属于________性.

1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应于_______证,(黄帝内经)称为”________”;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应于_______证, (黄帝内经)称为”_____________”.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什么?

3、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

4、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伴是什么?

5、阳病治阴与阳中求阴有何不同?

6、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论述

1.什么是阴阳学说?如何用于疾病治疗?

2.阳盛、阴盛、阳虚、阴虚的病机特点如何?

答案

单选1-20 DADAB DECCC DBCEC CCEDC

21-40 BEEAD CCBEB BCBBA BEDAA

多选1-10 ABD BCDE CE BE CE CD BC CD DE AD

11-20ABE BE DE AB DE AD AB CD DE BC

填空

1对立制约;互根互用;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自和与平衡

2.后半夜;下午

3.阴;阳;阴中之至阴;阳中之阳;阴中之阴

4.阳之守也;阴之使也

5.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6.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7.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消彼亦消长;此长彼亦长

8.依据解剖大体部位;依据其生理活动相对属性

9上升;下降;腠理;五脏

10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11虚热;虚寒

12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13寒凉;温热

14 虚寒;阴病治阳;虚热;阳病治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